鴻門宴優秀教學設計范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鴻門宴優秀教學設計范文,歡迎大家分享。
鴻門宴優秀教學設計范文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作家、作品及相關史實,積累文言常識,學會辯證性地分析人物,評價人物。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角色扮演和人物對照的方式,體會鮮明的人物性格,樹立正確的讀史觀。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司馬遷隱忍發憤的著書精神,從容面對人生道路上的各種困難;理解項羽失敗和劉邦勝利的原因,領悟性格決定命運的人生道理。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角色扮演和人物對照的方式,體會鮮明的人物性格,樹立正確的讀史觀。
難點:學習司馬遷隱忍發憤的著書精神,從容面對人生道路上的各種困難;理解項羽失敗和劉邦勝利的原因,領悟性格決定命運的人生道理。
三、教學方法
談話法、多媒體教學法、朗誦法、討論法、角色扮演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玩過象棋嗎?(多媒體出示棋盤的圖片)我們會發現在中國象棋的棋盤中間,常有一區空隙,上寫有“楚河”、“漢界”字樣,這是以下棋比況歷史上的“楚漢戰爭”。“楚”代表的是項羽,“漢”代表的是劉邦。我們了解歷史知道:劉邦是屬于一個貪財好色之人,而項羽是一個驍勇善戰之人,按理說楚漢戰爭應該是項羽取得勝利稱帝,但是結局卻是項羽失敗,自刎烏江,劉邦稱帝。為什么會這樣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司馬遷先生筆下的《史記》,去深入了解一下劉邦和項羽兩個歷史人物,一探究竟吧。
(二)整體感知
1、介紹作者,作品及相關史實。
(1)司馬遷,字子長,西漢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曾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辯護,入獄遭受宮刑,但他沒有自我放棄,后發憤著書,歷盡艱辛,著成《史記》。
(2)《史記》是一部紀傳體通史,全書共130篇,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八書、十表。敘述了上起黃帝,下到漢武帝太初四年約三千年的歷史;目的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報任安書》)。魯迅稱《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3)“鴻門宴”的故事發生在陳勝吳廣起義后的第三年(公元前206年)。陳勝吳廣起義后,各地云起響應,其中有楚國貴族出身的項梁、項羽叔侄,有農民出身的劉邦。陳勝吳廣起義失敗后,項梁扶楚懷王的'孫子作了楚王,也叫楚懷王,劉邦也投靠了項梁。公元前207年,項梁戰死,懷王派項羽等去救援被秦軍圍困的趙國,同時派劉邦領兵攻打函谷關。臨行時,懷王與諸將約定,誰先入關,便封為關中王。項羽大破秦軍后,聽說劉邦已入咸陽,非常惱火,就攻破函谷關,直抵新豐鴻門。這時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暗中派人告訴項羽說劉邦想在關中稱王。項羽聽了,更加惱怒,決定第二天發兵攻打劉邦。這樣,一場驚心動魄的“戰爭”便開始了。
2、根據課前預習,出聲誦讀課文(注意:朗讀的快慢、停頓、語調、輕重音等),播放音頻。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對照注釋閱讀課文,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結構。思考“在鴻門宴這個故事中地點上有什么改變”?”
明確:①(第1、2段),交代鴻門宴的由來(宴前)。
②(第3、4段),寫鴻門宴上的斗爭(宴中)。
③(第5、6、7段),述會后余事,包括劉邦逃席,間道至軍;張良留謝,項王受璧而范增破斗;劉邦誅殺曹無傷(宴后)。
(三)深入研讀
1、同學們對文章的哪一部分感興趣?(預設:學生宴中對感興趣)
(1)請同學們大聲朗讀文章的第三、四自然段,并思考:劉邦在鴻門宴上謝罪的語氣是怎樣的,為什么他的語氣是這樣的,項羽又是怎么對待劉邦的?
明確:劉邦的語氣謙卑的,這種謙卑讓項羽放下戒備,原本設鴻門宴想殺劉邦,卻因為這種謙卑放過了劉邦一馬。說明劉邦百般迎合,深謀遠慮,能言善辯,忍辱負重。項羽驕傲自大,毫無遠慮。
(2)在宴席上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文章情節的三起三落分別指的是什么?
明確:一起:范增舉玦一落:項羽不應
二起:項莊舞劍二落:項伯以身翼蔽
三起:樊噲闖帳三落:項羽不僅不怒,還稱“壯士”,賜酒、賜彘、賜座。
從中可以看出項羽是個優柔寡斷、不善用人才和驕傲自大之人,也為后文劉邦尿道逃跑,為劉邦勝利、項羽失敗埋下伏筆。
2、綜合全文看,請同學們以語文小組為單位合作思考:從實力上看項羽想殺劉邦輕而易舉,但是最終沒有殺成反而失敗,請品析文章,找出你認為影響劉邦成功,項羽失敗的關鍵性人物進行品析。
明確:
①項伯:從文章的第一個自然段可以知道項羽因劉邦有稱帝的想法而想攻打劉邦,而從實力上來看,如果項羽攻打劉邦,劉邦必敗;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交代了項伯夜訪、張良獻計、劉項指婚、項伯具言使得整件事情有所轉機,交代了劉邦要去赴宴向項羽道歉。所以說如果沒有項伯的獻計,也許項羽就會殺了劉邦;但是項伯屬項羽一方,卻向劉邦告密,從中可以看出一方面他是個背信棄義之人;另一方面,從原文中我們得知,項伯只是間接性的告訴了劉邦項羽要殺他的消息,當他知道項羽要攻打劉邦,于是去找張良,是想告訴他的好朋友張良逃跑,所以從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重情重義之人;所以總結得出:項伯既是個背信棄義的小人又是個重情重義的人。
②張良和樊噲:張良當收到項伯告密的消息后沒有逃跑,反而是給劉邦獻計,從中可以看出張良是個不貪生怕死之人,也看出了他對劉邦的衷心;樊噲在宴中不畏項羽,從容不迫協助張良幫助劉邦逃脫,從中可以看出樊噲是個有勇有謀,赤膽忠心之人。
③劉邦:縱觀全文,在宴前禮遇項伯,信任張良,從中可以看出劉邦是個知人善任,審時度勢之人;在宴中,懂得能屈能伸,巧妙的使項羽放下殺心,從中可以看出劉邦是個深謀遠慮、忍辱負重之人;從張良和樊噲對待劉邦的態度上來看,可以看出劉邦是個知人善任,善用人才之人,才會使得他們忠心耿耿;在宴后處決告密之人曹無傷,可以看出他是個不優柔寡斷之人。因此,雖然劉邦貪財好色,但他懂得審時度勢、懂得善用人才,在樊噲、張良和韓信的輔佐下最終取得成功,榮獲帝位。
④項羽:縱觀全文,在宴前,聽了項伯的話,決定不殺劉邦,從中可以看出項羽是個優柔寡斷之人;在宴中,被劉邦的卑躬屈膝所蒙騙,放過劉邦一馬,并且在范增示意、項莊舞劍后錯失殺劉邦的時機,從中可以看出項羽是個驕傲自大、有勇無謀、不善用人才之人。因此,雖然項羽豪氣沖天,但是有勇無謀,為人優柔寡斷、不能唯人善任,最終失敗,自刎烏江,霸王別姬。
(四)拓展延伸
1、請7名同學分別代表項王、項伯、劉邦、張良、樊噲、范增、項莊按照書中情節,分角色扮演。注意文章人物性格和語氣,從而讓學生更深入理解人物及文章。
(五)小結作業
師生共同總結,并布置作業:課下搜集有關詩人刻畫描寫項羽的詩作,下節課分享。
鴻門宴優秀教學設計范文2
一、教學目標
1、正確理解項羽在鴻門宴中所表現出的貴族義氣。
2、品味文中語言。
二、教學重難點
通過對項羽、項伯、劉邦、樊噲等人物描寫的分析,理解項羽的貴族義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請同學們回顧“鴻門宴”情節,并引出“鴻門宴”誰設之問,借此引導學生重新認識項羽、劉邦和這場鴻門之宴。
(PPT展示:項羽: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其季父項梁,梁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項氏世世為楚將,封于項,故姓項氏。
劉邦: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姓劉氏,字季。及壯,試為吏,為泗水亭長,廷中吏無所不狎侮。好酒及色。
項羽:彼可取而代也!
劉邦:嗟乎,大丈夫當如是也!)
項羽出生于一個楚國舊貴族家庭,雖為將門之后,但生不逢時,其家族隨著楚國的滅亡而敗落。劉邦平民出生,早年曾為沛縣泗水亭亭長,整天與衙役們戲弄耍笑,喜好酒色。面對秦始皇出行儀仗,他們所表現出的胸襟氣魄也有很大區別,出身平民的劉邦多是仰視的歆羨,而貴族出身的項羽更多則是俯視的輕蔑。一位沒落貴族,一位草莽平民,這對曾經攜手反秦的“盟友”之間為何會有這場鴻門之宴呢?
二、文本解讀
(一)宴緣何起
1、無傷告密,項羽大怒,“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曹無傷告密,一是因為無傷告密之事切中項羽復楚稱王之要害,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巨鹿之戰后,大敗秦軍主力的項羽在行至函谷關時,被先破關入秦的劉邦軍隊拒之關外。
(PPT展示:行略定秦地。函谷關有兵守關,不得入。又聞沛公已破咸陽,項羽大怒。使當陽君等擊關,項羽遂入,至于戲西。)
2、項伯報恩,項羽許諾,“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
項伯夜見張良,是為報當年救命之恩,見劉邦并不是計劃之中。面對項伯私會張良、劉邦之事,項羽并未表現出應有的憤怒,一方面是出于尊重,更重要的是他認同項伯的“恩義”,且項伯的“不義”之理深中項羽之心,因此許諾善遇劉邦。貴族之“義氣”躍然紙上。
與此同時,劉邦在此時的說辭也頗具深意。面對張良,六神無主的劉邦承認了自己稱王的野心,“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而在面對項伯時,劉邦對同一事情卻有了另一番說辭,“待將軍”“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特別是“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一句,生動刻畫出劉邦的圓滑。
項伯的從中撮合,劉邦的緩兵之計,項羽被設了“鴻門宴”。
(二)宴中如何
1、劉邦“道歉”,項羽留飲。
劉邦赴鴻門向項羽請罪。面對項羽,劉邦自稱為臣,卻并不稱項羽為王,而稱將軍。在謝罪之始,劉邦就打出了“情義”牌,“臣與將軍戮力而功秦,將軍戰河南,臣戰河北”。沙場征戰,沒想到能活著再見到將軍,雖未名言,但言語之中已經向項羽表明了自己的功勞,再打“道義”之牌。最后將自己“距關,毋內諸侯”這一舉動用“小人之言”帶過。項羽的“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一句也并非一時糊涂。曹無傷是叛徒,是典型的不忠小人,在項羽的眼中,根本沒有保護的必要,因為“忠義”也是是貴族義氣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2、范增舉玦,項羽默然不應。
范增數次舉玦,目的明確,希望項羽能夠像聽到曹無傷告密時一樣,拍案而起殺劉邦。但項羽根本沒有誅殺劉邦之心,范增一句“君王為人不忍”,或許說明了從頭至尾,貴族出身,行事磊落的項羽從沒想過暗殺劉邦,暗算前來道歉的人算不得英雄手段。
3、項莊舞劍,項伯護邦,項羽默許。
項羽同意項莊帳中舞劍,是對亞父范增的尊重,范增所做的一切項羽都看在眼里。同時他又默認了項伯保護劉邦,這既是對項伯許諾善遇劉邦的“信義”,也是自己坦蕩的表現。
4、樊噲闖帳,項羽未有以應。
樊噲闖帳,面對劉邦,有一番精彩的說辭。說辭以“亡秦”殺人如麻開場,意在提醒項羽不要走秦國滅亡的老路,隨便殺人。接著又拿出懷王之約。劉邦無論在項羽還是項伯面前都未敢提及懷王當年“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一約,但樊噲卻毫不忌諱的講出來,項羽既不能怪罪劉邦,同時又被推到了“道義”的面前,項羽只能也只有“未有以應”。
這一席話其實就是劉邦“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的翻版,卻被一個赳赳武夫說的別具一格。粗人樊噲答話絕無粗相,說話得體又字字暗藏硬骨頭,理直氣壯的責之以“義”。
這段闖帳的說辭既是寫樊噲的場面,也是寫項羽的場面。樊噲乃屠夫出身的'莽漢,他為劉邦辯護的說辭,說明他不只是性格粗豪,也有其精細之處。他之所以受到項羽嘉賞,不僅是因為他能飲、健啖、忠心護主,與項羽相投;更重要的還是他這段剛中有柔、亢中有卑,責中含敬的話的講話。這除了是對樊噲的生動描繪,也是對項羽“英雄惜英雄”性格的表現。也正是劉邦、張良、樊噲君臣三人的默契配合,使劉邦得以抽身離席,從小路逃遁。
(三)宴下安排
1、劉邦脫身,張良留謝。
2、項羽受璧,范增怒斥。
請學生結合前文分析,自主賞析。
三、課堂小結
鴻門宴究竟是誰而設?項羽、劉邦,還是范增,張良?每一個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民間的坎坷,讓劉邦養成了游走江湖的歷練,命運的沉浮,練就了他與時推移的圓滑。平民本來一無所有,更無過多的精神負擔,輸得起,也沒有所謂“面子”的顧慮,所以便顯出拿得起放得下的“豁達”。
我們看到的是,項羽的身上集中體現了傳統社會貴族階級的一些典型特征。項羽以“力拔山兮氣蓋世”自詡,“氣蓋世”其實就是基于道德價值的浩然之氣。他重情義,重恩義,更重信義、道義,在他看來,暗算前來賠禮道歉的人算不得英雄手段。貴族出身的項羽有的是對貴族道德的恪守,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剛性”性格,讓他不屑與小人為伍,更不會在自己的軍營中用暗殺的方式結束與劉邦的較量。劉邦、張良、樊噲在與項羽的正面交鋒中,緊緊抓住了項羽身上的“義”,成功挫敗了范增、項莊的暗殺企圖。
四、作業布置
司馬遷在《鴻門宴》中巧妙的利用座次塑造了幾個人物形象,總結本課所議所學,結合資料,談談你對座次的理解。
【鴻門宴優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鴻門宴》優秀的教學設計06-29
鴻門宴優秀教學設計(精選12篇)06-20
鴻門宴教學設計范文06-09
鴻門宴教學設計范文04-19
《鴻門宴》教學設計模板06-30
《鴻門宴》教學設計范文07-03
鴻門宴教學設計(精選11篇)07-20
課文《鴻門宴》的優秀教案設計06-29
《鴻門宴》名師教學設計(精選14篇)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