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災害與人類活動教學設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自然災害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自然災害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自然災害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掌握自然災害的含義,自然災害的判定方法;了解我國幾種常見的氣象災害和地質災害的成因、分布和危害。
(2)掌握自然災害的特點,舉例說出我國在防災減災工作中取得的成就。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展示圖片和視頻資料,加深對各種自然災害及造成損失的了解。
(2)通過資料收集,加工整理各種地理信息,提高學生發現問題,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對我國自然災害情況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我國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的國家,培養學生的防災減災意識和災害自救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掌握自然災害的含義、分類;以及常見的氣象災害和地質災害的成因、分布和危害。
2、教學難點學會看圖分析自然災害的分布范圍,總結自然災害的特點,培養學生的防災減災意識和災害自救能力。目標的達成。
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已經掌握了基本的地理知識,在原有的基礎上具備了一定的認知能力,掌握了相關的`地理分布規律與特點;學生具備了已有知識結構與經驗基礎。
教學方法
1、啟發誘導法、讀圖分析法、分組教學法。
2.讀圖分析、討論歸納法、小組合作學習法。
3、多媒體展示ppt,電子白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明確任務播放易州學校舉行地震演練的視頻,明確學校進行地震演練的目的,引入本節課要講的課題是自然災害。
二、知識拓展
1、出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明確本節課的任務目標。
2、詢問學生遇到過的自然災害,了解一些常見的自然災害帶來的危害。
3、播放相關的視頻資料,感受20xx年前三季度自然災害的種類及危害程度。
三、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一)常見的自然災害
1、含義:什么是自然災害?
2、判定:自然災害是自然條件異常變化加上災情才是自然災害出示四個自然現象或事件,找同學判斷是否為自然災害。
(二)我國自然災害頻發
1、分別出示氣象災害和地質災害的相關圖片,形成原因、危害。(師生共同完成)
2、根據課本56-57頁的自然災害分布圖,分別明確氣象災害(圖2、48)和地質災害(圖2、49)的分布地區,畫表格,補充總結自然災害的分布地區。強調小組合作學習,適時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各小組的學習討論中,小組出代表上臺展示,教師最后作適當的補充和總結。
3、總結自然災害的特點
(三)防災減災我國是遭受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因此,我國需要大力加強防災減災工作。
1、國家層面所做的努力
2、個人層面了解避災方法(地震、泥石流、洪澇)四、鞏固提升
1、下列現象中不屬于自然災害的是( )
A、 寒潮 B、 地震 C、 洪澇 D、 車禍
2、下列關于防災減災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通過災害預報,可以阻止自然災害的發生 B、 地震發生時,應該躲在家里不要出門 C、自然災害發生時,采取適當方法可以有效避災 D、 減災防災是大人們的事情,與我們無關
3、挖山取土最有可能引發的一種自然災害是( ) A .滑坡 B .海嘯 C .泥石流 D .地震
五、板書設計
主要的氣象災害主要的地質災害中國主要氣象災害的分布中國主要地質災害的分布防災減災避災方法
六、布置作業
1、完成相應得導學案和導學測評
2、抄寫本節課知識點。
教學反思
1、應該創新課堂活動的方法,除小組討論外,多設計課堂活動,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學習積極性,寓教于樂。
2、本節課對于學生的關注度不高,應該盡量的關注課堂上的每一位學生。
3、多媒體的使用過程中使教學效果不是很完美。
自然災害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了解生態破壞的原因和表現,通過實例分析,理解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石漠化產生的機制,體會人類不合理活動導致生態破壞而誘發的嚴重后果。
2、通過分析我國土壤污染現狀,了解土壤污染物的遷移及檢測方法,體會土壤污染的嚴重性及其防治的緊迫性。
3、學會運用分析綜合、因果推理的方法繪制水體污染災害鏈。
4、通過分析事實材料,進一步認識、體會氣候變暖的事實、原因及其產生的災難性后果。
5、形成尊重自然、“人要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意識,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
人類活動對自然災害的影響
【教學難點】
人類活動對自然災害的影響
【教學方法】
啟發式、小組合作探究、課件輔助、自學指導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通過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本節引言部分,啟發學生思考:哪些原因導致了全球氣候變暖?氣候變暖及其引發的災害與人類活動是否有關?
(學生活動)閱讀引言,思考問題,回答問題。
(提出問題)人類的哪些行為引發了自然災害的發生?
(板書)
第三節自然災害與人類活動
(課件展示)展示黃土高原千溝萬壑景觀、西北畜牧業地區荒漠景觀、南方地區的石漠化景觀等圖片(或視頻)。
(提出問題)這些地區出現了什么環境問題?與人類活動有沒有關系?
(學生活動)閱讀課件圖片,思考后,回答問題。
(總結歸納)上述環境問題主要是生態破壞。圖示地區的生態破壞主要是人為因素造成的,是人類不合理活動帶來的。
(板書)
一、生態破壞誘發自然災害
(提出問題)請同學們結合以前所學知識并閱讀P58教材正文內容,想一想:生態破壞是由哪些原因產生的?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并填下列關系圖
(學生活動)閱讀P58教材內容,回答問題。
(總結歸納)
(板書)
1、生態破壞的主要原因
(提出問題)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59,和課件展示內容,說一說:水土流失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有什么危害?我國的水土流失嚴重地區在哪里?
(課件展示)黃土高原地區或紅壤區的水土流失圖片、數據、資料。
(總結歸納)我國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三點:亂墾土地、濫伐森林、破壞草地。危害主要有:土壤變得更貧瘠、誘發和加劇地質災害、誘發和加劇水文災害。我國的水土流失區有三個區域:黃土高原區最嚴重,南方紅壤和黃壤分布區其次,東北黑土區近幾年流失也非常觸目驚心。
(板書)
2、水土流失災害
(課件展示)石漠化地區景觀、資料。
(學生活動)自學教材P59“知識窗”及課件資源,分組討論,總結石漠化的定義、危害、發生地區、目前發展狀況。
(板書)
3、石漠化災害
(提出問題)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60,和課件展示內容,說一說:什么是土地荒漠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有什么危害?
(課件展示)我國西北地區畜牧業地區的荒漠化景觀圖片、資料。
(總結歸納)土地荒漠化是指干旱、半干旱地區綠洲、耕地、草場逐漸退化為荒漠的過程。我們可以從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來分析他的成因,其中自然原因影響較為緩慢,人為原因影響較為強烈。其危害較嚴重,是世界上頭號生態環境災害,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荒漠化面積最大、蔓延迅速、受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板書)
4、土地荒漠化
(提出問題)咸海是世界上面積較大的內陸湖泊,最近幾十年荒漠化發展十分迅速,什么原因使咸海的荒漠化發展如此迅速?
(學生活動)自學P60“知識窗”,完成P61活動題。
(轉承)世界上有十大公害事件(如:20世紀50年代的發生在日本水俁灣的水俁病,也就是有機汞中毒事件等等),這些公害事件都是由于環境污染造成的災害事件。人一直以為地球上的陸、空是無窮盡的,所以從不擔心把千萬噸廢氣送到天空去,又把數以億噸計的垃圾倒進海洋。大家都認為世界這么大,這一點廢物算什么?我們錯了,其實地球雖大(半徑6300多公里),但生物只能在海拔8千米到海底11千米的范圍內生活,而占了95%的生物都只能生存在中間約3公里的范圍內,人竟肆意地從三方面來弄污這有限的生活環境。
(板書)
二、環境污染誘發的自然災害
(課件展示)世界十大公害事件或各種環境污染的圖片、資料。
(提出問題)什么是環境污染造成的人為災害?你還能舉出發生在我國的環境污染造成的人為災害的例子嗎?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P62第一自然段,思考并回答問題。
(總結歸納)在我國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由環境污染導致的災害事件頻發。比如:前幾年的松花江水體污染事件,導致松花江流域取水困難;淮河流域水體污染愈演愈烈,在淮河流域的某些村落,甚至出現集體患癌事件,這與淮河流域水污染有直接關系。類似例子還有很多。這也給我們敲響了環境保護的警鐘。
(板書)
1、什么是環境污染造成的人為災害
(提出問題)結合生物知識和P62本節課教材內容,想一想:為什么土壤是各種污染的“歸宿地”?簡述土壤污染的危害嚴重性?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內容,分組討論,總結條目,回答問題。
(總結歸納)
(學生活動)閱讀P63“知識窗”,理解土壤污染災害應如何檢測,以及土壤污染災害的嚴重性。
(板書)
2、土壤污染災害
(提出問題)結合以前所學知識,和教材內容想一想:水體污染是如何產生的?地表水污染災害鏈的產生和哪些因素有關?
(學生活動)自學P63教材內容,自己思考并總結答案。
3、水體污染災害鏈
(轉承)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氣溫比100年前上升了0。48℃。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是人類在近一個世紀以來大量使用礦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種溫室氣體。由于這些溫室氣體對來自太陽輻射的可見光具有高度的透過性,而對地球反射出來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說的“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
(板書)
三、氣候變暖誘發的自然災害
(提出問題)閱讀P64兩幅圖以及教材內容,找一找:哪些數據說明全球氣候在變暖?氣溫升高的幅度有多大?
結合必修一所學內容,想一想:什么原因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全都是人為原因造成的嗎?(提醒學生保證答案的全面性)
(學生活動)分組討論,總結答案,回答問題。
(總結歸納)全球變暖的原因概括有以下幾點:1、人口劇增因素2、大氣環境污染因素3、海洋生態環境惡化因素4、土地遭侵蝕、沙化等破壞因素5、森林資源銳減因素6。酸雨危害因素7。物種加速絕滅因素8。水污染因素9。有毒廢料污染因素10地球周期性公轉軌跡的變動等等。(鼓勵學生踴躍回答)
(板書)
1、全球氣候變暖的事實和原因
(提出問題)全球氣候變暖可以帶來哪些危害?
(學生活動)結合剛才討論結果,認真分析,總結答案。
(總結歸納)危害主要有:海平面上升,造成沿海低地淹沒;氣候異常現象增多;生態失調,全球自然災害加劇等等
(學生活動)閱讀P65“知識窗”,看一看乞力馬扎羅的冰雪變化給我們哪些啟示?
(板書)
2、氣候變暖的災難性后果
(課堂小結)略
【板書設計】
第三節自然災害與人類活動
一、生態破壞誘發自然災害
1、生態破壞的主要原因
2、水土流失災害
3、石漠化災害
4、土地荒漠化
二、環境污染誘發的自然災害
1、什么是環境污染造成的人為災害
2、土壤污染災害
3、水體污染災害
三、氣候變暖誘發的自然災害
1、全球氣候變暖的事實和原因
2、氣候變暖的災難性后果
自然災害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了解地震和洪水中的避災救助方法與應急措施;
(2)了解應對突發性自然災害的應急避險方法。
2、技能目標:
(1)掌握地震中的自救與互救方法和技能;
(2)學會洪水中的自救與互救方法和技能。
3、情感目標:
通過教學避險救助演練活動,使學生掌握相應災害的自救與互救方法和技能,增強學生的災害意識和防災信心。
重點、難點
(1)重點:自然災害中的.自救與互救方法;
(2)難點:理解在自然災害中的避險自救與互救的原則及應對措施。
教學方法
研究性學習法、討論法、案例分析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設備、課件、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地震中的自救與互救
以班為單位進行防震演習活動:
①在教室里上課時突發地震,你該怎么辦?
②在公共場所時突發地震,你該怎么辦?
③在室內時,突發地震,你該怎么辦?
④在室外時,突發地震,你該怎么辦?
⑤在地震后的救助行動中,你能做些什么?
1、震前——防震準備
2、震中——避震
(1)黃金12秒預警時間:是跑還是躲,瞬間抉擇
(2)室內避震:就地躲避,利用三角空間,蹲或趴下,護住頭部。
(3)室外避震——盡量到開闊的空地,降低重心,護好頭部。
3、震后自救與互救
(1)學會處理外傷的基本方法:
地震對人的傷害主要是倒塌的建筑物對人的埋壓和砸傷,所以學會處理外傷的基本方法是必要的。
(2)保護好呼吸系統,盡量減少體力消耗。
(3)要有頑強的毅力和旺盛的求生意識。
(二)洪水中的自救與互救
1、防洪準備
可分為三個方面:
一是關注汛期天氣預報;
二是學習并具備游泳、劃船等技能;
三是準備逃生物資。
2、洪水應急措施:
①盡量逃向高處,登上堅固建筑的屋頂、大樹、山丘和高坡等,
②如果不能逃脫,要借助家中的木制家具或盡可能抓住木板、樹干等漂浮物,盡量不讓身體下沉,等待救援。
③警惕和防止被毒蛇、毒蟲咬傷以及倒塌電桿上電線的電擊。
3、洪水中的救助
洪水中救助的重點在于互救,因為洪水的發生具有可預報性和一定的滯后性,轉移過程中的互救顯得尤為重要。
4、多媒體展示:洪水災害中的救助場面,要求學生掌握應對洪水災害的方法。
(三)其他自然災害的自救和預防
①風災自救的重點是不要外出,盡快回家,隱蔽在室內或地下,或野外的低洼處。
②大霧和沙暴均屬于大氣能見度低的災害性天氣。如果遇到大霧天氣,盡可能減少駕車出行或減速慢行;如果遇到沙暴天氣,出行時準備好防風用品,如風鏡、口罩等,用以保護眼睛和口鼻。
自然災害教學設計4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家鄉常見自然災害的特點及其危害,了解我國曾經發生的重大自然災害。
2.學會用調查訪問等方法搜集資料,學會歸納整理資料。
活動準備:
1.搜集有關自然災害方面的圖片、文字資料,并進行分類。
2.通過調查訪問,了解家鄉曾經發生的重大自然災害及其帶來的損失,并寫好調查筆記。
活動過程:
一、課前初探
課前讓學生通過各種媒介,了解我國自然災害情況,并對相關資料進行分類。為學習《可怕的自然災害》做好充分準備。
二、課中探究
1.匯報展示、合作探究: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我國自然災害的課件:從年初的雪災,到5.12四川汶川地震。請學生看后談談自己的感受。(由于這兩次災害發生的時間離同學們較近,所以學生的感受比較強烈,發言也比較積極)
師:是啊,多么可怕的自然災害。災害一旦發生,人類的家園可能在瞬間被毀滅,生命可能被無情地奪走……(板書課題)
(2)展示圖片,認識災害
師:課前大家搜集了表現各類自然災害的圖片,并做成了剪報或者手抄報,下面我們就來舉行一個“災害圖片展”。
學生展示圖片,作簡單的介紹(可以結合具體的背景事件)。
(3)設計圖標,了解災害
師:剛才我們了解了這么多可怕的'自然災害,不同的災害有不同的特征,下面我們仿照教科書第71頁的圖例給這些災害畫畫像吧!
教師示范圖例。教師畫一幅太陽照射著大地,大地都干裂了的圖,并告訴學生這表示“干旱”。教師給圖編一首順口溜:太陽高高掛,滴雨也不下,大地快冒火,渴壞了莊稼。
學生準備,教師巡視指導。
(4)學生交流,展示(可以先說說順口溜或謎語,讓其余同學猜一猜)。
2.感悟深化,提升認識
(1)小小主播,講述災害
教師:課前很多同學不僅搜集了自然災害的圖片,還了解了許多發生過的自然災害,下面就進入我們的“新聞會客廳”,由小主播們播報新聞。
學生分全球新聞(國外發生的災害)、國內新聞(外地發生的災害)、地方新聞(家鄉發生的災害)進行播報。
學生1:大家好,下面播報全球新聞。12月26日,印度洋發生8.9級地震,并引發大海嘯,給沿岸各國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該地區在海嘯中的遇難者總人數超過了25萬人。
學生2:大家好,下面播報國內新聞。205月12日,我國四川汶川發生地震。據民政部報告,截至6月14日12時,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170人遇難, 374159人受傷,失蹤17428人。直接經濟損失高達近萬億元人民幣,間接經濟損失不可估計。
學生3:接下來請聽地方新聞。據沂蒙生活報報道:我市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至今降水總量不足往年同期的30%,全市有719.4萬畝農作物受災,其中重旱面積437.5萬畝,絕產達80萬畝,造成的經濟損失十分罕見。
(2)交流匯報,直面災害
展示調查表,交流近年來發生過的自然災害給家鄉人民帶來了哪些損失。仿照教科書第73頁的學生作品寫一寫、畫一畫,制作“災害記憶卡”,說說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個故事片段。
3.生成問題,拓展延伸
學生談一談了解這些自然災害后的感受。
組織學生討論這些自然災害發生的原因,注意引導學生分析哪些是無法避免的,哪些是人為的。對于前者我們要努力建立預警機制,防患于未然,對于后者,我們更要反思人類自身的行為,懂得遵循自然規律,保護生態環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三、課后實踐
教師:我們用不同的方式記住這些災害,只愿災害不再重現,悲劇不再重演。面對災害,人類做了些什么?我們還可以做些什么?同學們課外可以找一找相關資料,下節課大家一起來交流。
教學反思:
這節課中我力爭以學生的自主學習去探索、發現、了解自然災害;對自然災害的特點、種類、危害有一種感性認識。在實際課堂中,由于學生對自然災害的了解不夠全面,所以在課堂上,學生的介紹僅僅停留在雪災、地震、水災、旱災等方面,對于其他災害了解得太少。這一點在以后學習中要注意,教會學生搜集資料時注意廣度。另外個別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度不是很高。這一點也需要在今后的學習中改善。
自然災害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鄂教版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十課《在自然災害面前》。
學情分析
“自然災害”對于只有十一二歲的孩子們來說是一個相對遙遠的話題。說到遙遠,是因為在他們身上并沒有發生過重大的自然災害,沒有體會到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的那種痛苦,也就不會對自然災害的無情有什么很深的感受。而本課的活動目標之一就是讓學生深刻感受自然災害帶來的危害性,學習在自然災害面前自救互救的方法。到底怎樣才能拉近學生與話題間的距離,讓學生能有所感悟呢?找準切入點顯得尤其重要。
因此,本課針對上述學情分析,確定的教學重點是認識和感受自然災害給人們帶來的巨大損失和災難。教學難點是學習在自然災害面前一些簡單的自救互救的方法。
在突破重難點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結合本地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活動。比如:通過“小實驗”這個活動,使學生知道災難來臨應如何撤離。通過“自救模擬”學習沉著冷靜的應對災難。
設計思路
根據課程標準的內容,我針對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實際情況,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圍繞教學目標對教材進行了重組,精心設計體驗活動,試圖在挖掘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上,提升他們對生活、對大自然的認識,拉近學生與話題間的距離,讓學生能有情感上的體驗和感悟。
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這樣的活動:
第一課時:從身邊的雪災談起、從印象最深的地震談起、從印象最深的地震談起、擴展到其它自然災害、探索自然災害背后的人為原因。
第二課時:災害預防預報有良方、小測試、自救模擬。
第三課時: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互救互助,心手相牽。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觀察和查找資料,了解曾經發生在我國以及世界上的重大自然災害,認識自然災害給人們帶來的巨大損失和災難。
能力目標:了解人類為應對自然災害所做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取得的經驗和成績、采取的預防和自救措施。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人們在危難中團結互助、英勇抗災的可貴精神品質,學習在自然災害面前自救互救的方法。
教學重點
認識和感受自然災害給人們帶來的巨大損失和災難。
教學難點
學習在自然災害面前一些簡單的自救互救的方法。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收集有關重大自然災害的視頻資料制作課件,世界地圖。
學生準備:搜集了解到的自然災害相關文字、圖片等資料并填寫調查表,
制作災害標記牌。
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完成教材64-67頁內容,話題為“大自然發怒的時候”。
第二課時完成教材68-70頁內容,話題為“災害的預防與救護”。
第三課時完成教材71-72頁內容,話題為“災害無情人有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活動一從身邊的雪災談起
1.教師引導學生回憶雪趣,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課件出示相應圖片)
2.師:還記得2008年初,下了17天,席卷了中國中部與南方,包括武漢的那場大雪嗎?給我們的感覺有什么不同呢?(課件出示相應圖片)
3. 小結:此時飛舞的雪花不再是美的化身,而是大自然的怒吼聲,它已演變成了一種災害。(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從身邊的雪災談起,通過情感上的對比與襯托,讓學生初步感受自然災害的危害性。
活動二從印象最深的地震談起
1.師:除了發生在我們身邊的雪災,在同學們腦海里印象最深的自然災害是什么?(課件:汶川地震發生時的視頻)
2.師:汶川地震,中國之痛!這次地震究竟給人們帶來了哪些危害呢?說說你感受最深的,最有感觸的。(學生分組選擇其中一點交流)
(1)危害之一:人員傷亡
(課件:出示照片一:被掩埋的孩子緊握拳頭;照片二:一群死難學生遺像)
師:看看這組數據,遇難:41353人,受傷:274683人,失蹤:32666人。地震中,有多少這樣花季的孩子生命悄然而逝?地震中,又有多少個的生命戛然而止?(板書:人員傷亡)
(2)危害之二:精神創傷
(課件:出示照片三:孩子恐懼的臉)師:看到這張照片的孩子,你們想到什么?這次地震給人們帶來了哪些的精神上的創傷?(板書:精神創傷)
(3)危害之三:經濟損失
師:你們還了解到其它哪些危害?(房屋倒塌、道路塌毀、損失金額……)
學生上臺展示汶川地震后的圖片,教師演示課件補充圖片。
師:看到地震前后這樣截然不同的圖片,你有什么感受?把這些損失都折算成人民幣,是多少呢?
師:它相當于整個國家當年總收入的十二分之一,這還只是直接經濟損失。1976年唐山大地震,直到1986年,唐山重建才基本完成。算算花了多長時間?(十年)從中你感受到什么?(板書:經濟損失)
3.小結:看來,大自然一旦發怒,帶給人們的危害極其巨大。
設計意圖:通過視頻、照片、數據的一系列真實的再現,使學生深入感受災害的危害之大。
活動三從自己生活的武漢的水災入手
1.師:盡管世界上地震發生的區域很廣泛,但我們并不必恐慌,因為武漢不處在地震帶,一般不會發生地震。倒是另一種自然災害時常困擾著我們武漢。你們知道是哪一種嗎?
2.師:1998年咱們湖北地區就曾發生過一次重大水災,這次水災還殃及那些省份呢?(課件:出示中國地圖)
3.師:他們都位于長江流域,水災的發生也有一定的區域性。這次水災還造成了哪些危害?
4.小結:水災也給我們造成生命的威脅、經濟的損失。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自己在圖中找,自主在心中思,進一步了解自然災害的區域性。
活動四擴展到其它自然災害
1.師:除了上述幾種自然災害,地球這個美麗的藍色星球,每年都會發生其他各種各樣的自然災害。你們還知道哪些地方發生過哪些自然災害呢?(教師相機演示課件出示相應圖片)
2.小結:每種自然災害都會讓我們生命、生活受到影響。
設計意圖:擴展到其它自然災害,了解其他自然災害的特點和危害性。
活動五探索自然災害背后的人為原因
1.師:人們都說:自然災害是“天災”,人類無法預測,我們害怕、恐懼。特別是近幾年,大自然發怒的次數越來越多,造成的.危害越來越大,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2.師:在上網搜集資料時有這樣兩個現象引起了我的注意。現象一:(課件:出示1954年和1998年水災流量與水位對比統計圖)這兩張統計表給你的感受是什么?98年洪水的流量沒有54年的流量大,水位卻普遍比54年的水位高。為什么呢?
3.師:再看現象二,武漢地處我國中部地區,不常下雪,為什么2008年初,氣候會那么異常,暴雪成災呢?
4.小結:天災的背后隱藏著什么原因呢?我期待著你們能找到答案,能和我一起共同探索,讓自然災害對我們人類造成的危害小一點,再小一點。
設計意圖:提出質疑,激發起他們探究的欲望,讓其在探詢到自然災害背后的人為因素后發自內心地想要去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板書設計
大自然發怒的時候
帶給人們的危害極其巨大
人員傷亡 精神創傷 經濟損失
第二課時
活動一災害預防預報有良方
1.師:隨著時代的進步,科學的發展,人們可以運用各種方法,逐步認識它的規律,依循規律,采取相應得措施,減少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在努力探索,力求摸清大自然的脾氣。(板書課題)
2.結合課前收集相關資料,自主學習68頁相關內容,交流討論:古代預防預報自然災害的工具和手段有哪些?
3. 師:東漢張衡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測定地震方向的科學儀器———地動儀。它是人類用科學方法觀測地震的開端。
4.師:今天,人們預測自然災害和防災,減災的方法和途徑更加多樣,也更加科學了,現在,有哪些預防預報自然災害的高科技手段呢?
5. 師:勞動人民在生產和生活實踐中,細心觀察,總結了哪些預測自然災害的經驗和諺語呢?(板書:依循規律采取措施)
6.小結:瞧,災害的預防預報費方法真多。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自主收集、整理、交流的探究性學習開放式活動中,了解一些人們預防預報自然災害的方法和手段。
活動二小測試
1.教師選擇一個瓶子表示巷道,里面裝各色的球表示人。當災害降臨時,學生試著演練一下怎樣能又快有安全的跑出去?
2.從活動中得到什么啟示?
3.小結:災難來臨時,我們要冷靜沉著迅速有序的撤離。
設計意圖:在自主參與的小測試模擬中,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關鍵時刻,迅速有序緊急疏散的重要。
活動三自救模擬
1.師:同學們,如果我們關注新聞報道,就會發現,地球上每年都會發生各種各樣的自然災害,地震、洪水、臺風、瘟疫……它們像兇殘的魔鬼,肆虐地摧毀人類的家園,甚至會奔走人們寶貴的生命。那么當災害降臨的時候,我們該用什么樣的心態去面對,又應該如何做呢?
2.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分組選擇易發生的自然災害創設情境,設計演練內容。
(1)如果預報將有地震或洪水發生,你和家人應該提前做好哪些準備工作?
(2)如果地震發生時,你正在高層的樓房里,你該怎么辦?如果你正在電影院里看電影,這時你該如何辦?如果你正在馬路上,這時你該如何辦?
(3)如果山洪正向你居住的房屋襲來,你和家人應如何躲避洪水?
(4)如果不幸被洪水圍困,你會想出什么辦法來求救或保住性命?如果在地震中不幸被倒塌的房屋壓住了,在等待救援人員到來時你應該如何做?
3.面對自然災害,除了要有逃生的技巧外,還必須具備什么品質?為什么?說說你知道的實例。
4. 5月12日在我國四川省汶川縣發生了里氏8.0級大地震, 地震給災區人民的生命和財產 造成了巨大損失,但在地震中也涌現出一批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令人震撼又感動。(課件:播放典型事例視頻)
5.小結:自我救護要沉著應對。(板書)
設計意圖:在有效的情境創設和生生互動的演練中,初步掌握一些簡單實用的自救方法。
板書設計
災害的預防與救護
依循規律采取措施
自我救護沉著應對
第三課時
活動一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1.(課件:出示P72頁相關圖片)師: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感受?
2.學生說他們從各種媒體上了解到的,有關某地發生重大自然災害時國內國外救助的情況及感人事跡。
3.師:在5月12日在我國四川省汶川縣發生了里氏8.0級大地震后,你和你的家人又都做了些什么?
4.小結:這真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設計意圖:拉近話題與學生生活的距離,從自己和自己身邊人們的行動中產生真切感受。
活動二互救互助,心手相牽
1.(課件:出示一組手的照片——“救命的手”醫護人員和青年志愿者齊手運送重傷員;“求生的手”一所被震倒的中學現場,一名女生伸出求援的手,她不久獲救;“喂奶的手”年僅1歲的女孩沈天奇在地下頑強存活3天后獲救援,醫生在為小天奇喂食牛奶;“獻血的手”南京鼓樓醫院的醫生們伸出手臂,踴躍獻血,救助地震災區傷員;“捐款的手”機關廣大干部職工紛紛伸出手為地震災區捐款。)師::一雙雙手用無聲的手語,向滾滾江河,向蒼茫大地,傳遞著無盡的悲情與靈魂的震撼。那一只只伸出的小手,是求生的渴望;那一雙雙急切的巨掌,是托起明天的力量。每一只手都彰顯著人類的抗爭,書寫著生命的尊嚴!請伸出你的手,握住求助的手,讓世界充滿愛……
2.小結。雖然自然災害會給人類帶來災難和痛苦,但人們相互救助的溫情可以減輕災區人們的傷痛。
設計意圖:小小的照片感染孩子們的心靈,讓他們對災害無情人有情理解更加透徹了。
板書設計
災害無情人有情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互救互助,心手相牽。
【自然災害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自然災害與人類活動教學設計12-06
關于《第四節 自然災害》教學設計06-21
自然災害教案03-03
教學設計模板-教學設計模板07-16
[畫風教學設計]畫風教學設計09-27
教學設計模板-教學設計模板07-16
春曉教學設計 《春曉》教學設計02-02
《軍神》教學設計軍神 教學設計05-31
教學設計方案教學設計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