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教學設計優秀優秀9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秋思》教學設計優秀,歡迎閱讀與收藏。
《秋思》教學設計優秀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借助注釋、插圖理解古詩意思,反復朗讀,聯系生活實際感悟、品味詩中描繪的意境,體會詩人表達的豐富情感,揣摩詩人的表達方式。
3、感受古詩語言的韻律美、意境美,自主積累思鄉的詩詞。
教學過程:
一、見秋生情,讀題定調。
1、讀“秋”想畫面
板書“秋”字生讀;讀著“秋”字,你眼前出現了什么畫面,想到了什么?
2、古人眼中的秋天
在我們眼中,秋天帶給我們的豐收的喜悅,但是在有一些古代文人的眼中,卻似乎很少有這份喜悅,現在讓我們透過古詩去看看古代文人眼中的秋天吧!
出示詩句,生讀。
問:這些詩人眼中的秋天是怎樣一幅景象?(生答)
蕭瑟的秋風,枯敗的草木,飄飛的落葉……構成了一幅多么荒涼肅殺的景象。這蕭條肅殺的秋景勾起一多少游子的思鄉情懷啊!今天,我們來學習唐代詩人張籍的《秋思》,走進張籍的內心世界,去體會一個游子那顆思家念親的心。
3、補充課題,引導讀題,讀出濃濃的、悠長的味道。
二、讀通古詩,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地把古詩讀3遍,前兩遍爭取把古詩讀通順、讀流利,把字音讀準。第三遍爭取讀出詩的節奏感,韻律感。
2、展示讀指名讀古詩,評價是否讀出了節奏和韻律。
3、師生合作讀。
4、古詩的語言具有有度的概括性,和我們現在說的白話有所不同,請同學們借助注釋、插圖理解古詩意思,把這首古詩翻譯成白話?(指名說說意思)
5、你從詩中讀懂了什么?
三、品讀古詩,感悟詩情
1、品味秋韻,感秋愁
是什么讓張籍產生了思鄉的情懷?(見秋風)
秋風是見得著的嗎?
那么詩人見到了什么?(漫天飛舞的落葉、瑟瑟搖擺的枯木、風吹落葉遍地翻滾……)
洛陽城里,落葉在秋風中漫天飛舞,打著旋兒,零落遍地;路邊的敗草在風中瑟瑟搖擺;天上大雁南歸而去。張籍呀張籍,站在涼意漸濃的秋風中,你的心中涌起的是怎樣的思緒呀?(指名說說)
這是怎樣的一種愁緒呀!讓我們走進另一位詩人馬致遠的`秋思,去品味那一份別樣的愁緒。
出示馬致遠的《秋思》,師讀生想畫面。
聽著聽著,你的眼前出現了什么畫面?你的內心有種怎樣的感受?為什么?馬致遠的心情又是怎樣的?
蕭條的秋景,瘦弱的老馬,浪跡天涯孤獨的游子,此情此景怎一個“愁”字了得?請你用朗讀把這一份別樣的憂愁表達出來吧!(自由讀,指名讀,)
離愁漸遠漸無窮,逢秋向晚腸寸斷,寸寸都是游子愁。你看(生齊讀)
2、讀寫結合,悟深意
你若是客居他鄉的游子,此時此刻,面對此情此景,你想做什么?
張籍面對此情此景又做了什么呢?我來問問詩人。
看著學生,問:秋風乍起,你——生答:欲作家書意萬重。(2—3人)
你想要家書中說些什么呢?快拿起你的筆,把你想說的話在家書中盡情傾述吧!
指名說說家書的內容。
情境導讀:
這也想說那也想問,想說的話太多太多,這就是——欲作家書意萬重。
心中的牽掛太多太多,千言萬語,千頭萬緒竟不知從何說起,這真是——
一封家書承載了游子幾多思念幾多牽掛,這實在是——
3、說不盡,又開封
我是送信的使者,信給了我你就放心吧,我一定會盡快把信交到你的家人手中。什么?你要我把信給回你?這是為什么?(生用自己的話回答再用詩句回答)
古代的通訊不像現在這么便捷,客居他鄉的游子與家人聯系的唯一方式就是寫信,而這承載著悠悠思鄉情的家書不知要經過幾多輾轉,幾多時日才能到達家人的手中。那么,家書在古代文人心目中的份量有多重呢?
出示詩句: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書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
生讀,你讀懂了什么?現在你還覺得家書只是幾張薄薄的紙嗎?那是什么?
情境導讀:
這悠悠的思鄉愁,切切的游子情全靠這家書一封來傳遞,難怪詩人會——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那悠悠和思鄉愁,切切的游子情,怎是一封家書所能道盡的呀!難怪詩人會——
這說不盡的是什么?輕輕一開開出的又是什么?
這首詩,抓住寫信寄信這么一件小事卻表達出一個游子濃濃的思鄉念親之情,在表達方法上可謂高明。王安石曾這樣評價張籍的詩。
出示詩句
四、想像畫面,拓展升華
1、《秋思》寥寥數字,卻字字飽含一個游子對家鄉對親人濃濃的思念,讓我們再一次用心品讀這首詩,邊讀邊想像畫面,去體味那份游子情懷。
師生合作讀,然后說畫面。
2、讀著古詩你心中產生的什么疑問?
張籍為何思家不歸家呢?讓我們來看看他的資料,也許你會從中找到答案的。讀、說。
再次引讀全詩:或許是公務繁忙,或許是生活困頓,張籍思鄉卻不能歸,一年將盡,秋風乍起,他情不自禁地吟道——
又一年過去了,秋風又起,他不由再次吟誦起——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詩人離開家鄉已是十年,家鄉已多年未親近,可是對家鄉的思念卻越來越濃郁,而這思鄉情中或許帶著絲絲無奈。因此每當秋風吹過,他都要深情地吟誦起——
思鄉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是人類共同的情懷。自古以來有多少游子抒發過對家鄉的深深思念。
出示古詩,生讀積累。
《秋思》教學設計優秀2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在宋代王安石眼中鄉愁是那春風又吹綠的江南岸,在唐代李白眼中鄉愁是那皎皎的明月,那在唐代張籍的眼中鄉愁又是什么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張籍寫的《秋思》(板書課題)。請同學們翻開書22頁。
二、初讀古詩,讀懂詩意。
師:自由朗讀古詩,按照自己的速度和節奏讀,注意要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生:自由讀詩。
師:我看同學們都會讀了,現在老師想請一位同學起來讀,誰愿意來當一個最勇敢的孩子。
生:讀詩。
師:讀得真不錯,聲音響亮。還有誰也想來試一試。生讀。
真棒!老師聽出他讀出了古詩特有的節奏。(課件出示古詩)
(講解字音)生再讀。
師:很好。來咱們全班一齊讀《秋思》。起。
師:這首詩同學們都讀得字正腔圓了。老師也想來讀一讀。
師:同學們,老師讀得怎么樣?(分析師生讀法不同,再練讀。)
師:老師讀前四個字,你們讀后三個字。準備起。
現在老師想調換一下,你們讀前四個字,老師讀后半句,敢嗎?好準備起。
師:真不錯。可單單會讀還不夠,還要理解詩意。現在請同學們根據書中的插圖、注釋,也可以借助工具書理解這首古詩的意思,可以跟同桌交流交流。
生:研讀詩意。
三、再讀古詩,品悟詩情。
師:誰能告訴老師你讀懂了什么?
生:1.我讀懂了詞語的意思。
生:2.我知道這是詩的意思。
師:真厲害知道這么多。
生:3.我知道了作者是看見秋風刮起就想家了。
師:哦,作者想家了。那是什么引起他的思鄉情呢?
生:洛陽城里見秋風。(點擊課件出示詩句)
師:可是秋風看得見嗎?
生:看不見。
師:那作者看見的是什么?
生:是葉子飄落、草黃了、雁子往南飛。
師:是呀,落葉要歸根、雁子要南飛,作者也想家了。那他看不見什么?
生:父母、孩子、妻子。
師:站在凄涼的秋風中,作者想——家。
因秋風而思家的,歷史上還有個典故呢。晉代張翰(點擊課件出示詩句)說:“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莼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多爵乎?遂命駕而歸。”(《晉書張翰傳》)張翰是張籍的同鄉,他寧愿棄官而回家。而張籍呢?他的家在哪?在洛陽嗎?有誰知道張籍?
生:交流張籍資料。(課件出示)
師:十年哪,那瑟瑟的秋風絞碎了詩人思鄉的心,詩人難以回鄉,愁腸百轉,他縱有千言萬語又該如何傾述呢?
生:寫家書。
師:可這是一封怎樣的家書呀?你能從詩中找出句子嗎?
生:欲作家書意萬重。(板書:意萬重)(課件出示詩句)
師:意萬重是什么意思?你能跟它換個詞嗎?
是呀,十年了,那是多少個日日夜夜呀?年邁的父母、翹首遙望的妻子、幼小的.孩子,家中的一切一切,張籍只能把這深深的思念化在信中,那他會在信中說些什么呢?同學們拿起筆來,把張籍想說的話寫下來吧!(課件出示小練筆)
師:我看同學們都寫得差不多了,來哪個小張籍愿意把你的思念讀給大家聽。
(師生互動交流,生讀完寫句再讀詩。)
師:把我們所有的話加起來張籍覺得夠嗎?(不夠)
是呀,縱有千言萬語也表達不了詩人的心,這真是——(欲作家書意萬重)
領悟: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師:信寫好了,我們來看看張籍寄信的畫面。(課件出示詩句)
同學們張籍寄信時,他心情如何?你能從詩中找出這個字嗎?
“恐”是什么意思?他在擔心什么?
師:可臨行為什么又開封?“開封”是什么意思?“又開封”呢?
生:“開封”就是把封好的信拆開。
“又開封”就是把信合上又打開,又合上又打開……
師:詩人把信打開幾次?
生:一次,兩次,三次……
師:第一次張籍把信打開,為何呀?——生:復恐匆匆說不盡。
第二次張籍把信打開,為何呀?——生:復恐匆匆說不盡。
第三次張籍把信打開,為何呀?——生:復恐匆匆說不盡。
張籍呀張籍你已經看了一遍又一遍,為何呀?——生: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四、回讀,深化情感。
師:是呀,小小的一封家書怎能承載一個游子濃濃的鄉愁呢!請讀《秋思》
師:信帶走了,可帶走的僅僅是信嗎?
那他還帶走了什么?
生:帶走了作者的心……
師:張籍此刻的心情他的朋友孟郊也深深懂得,他曾寫下:書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歸信吟》(點擊課件呈現)讀詩。
師:魂去也,空一身哪!現在陪伴張籍的只有——洛陽城里的秋風。于是一首千古絕唱就在張籍腦中誕生,這就是《秋思》(音樂響起)生讀詩;信走心也走,就像此刻的張籍身在洛陽,心在故鄉。這是一份刻骨銘心的思念呀!請讀《秋思》。秋風乍起,思鄉涌起,寫不完的思念,說不盡的鄉愁,再讀《秋思》
五、拓展升華。
師:同學們這思鄉懷親又何止張籍和孟郊而已。那時候交通不便,信息不通,離鄉的人們只好把滿腔的思念化作文字寫進詩里。課前老師讓你們收集有關思鄉的古詩有嗎?
生交流思鄉的古詩,進一步感受鄉愁。
師:我看同學們手中還有很多思鄉的古詩,課后咱們班來辦個思鄉的古詩大會好嗎?
師:老師這里也有思鄉詩句。(課件出示)師生配合讀。
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唐。張九齡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唐。杜甫
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唐。馬戴
明月有情應識我,年年相見在他鄉。------清。袁枚
師:這思鄉懷親從唐至清源源流傳,他流呀流,流進當代臺灣詩人余光中的心中,請看課件出示:余光中《鄉愁》)(音樂響起)。
師:同學們,張籍的鄉愁是思念家中的親人,那余光中的鄉愁又是什么呢?
(比較鄉愁,提升愛國情懷)
六、總結。
師:同學們家鄉的山水總讓游子們魂牽夢繞,家鄉的親人更讓游子們牽腸掛肚。也許今天你們還不能完全領會,但是孩子們你們終將長大,闖蕩天涯,那時候你們一定會懂得這種無法割舍的牽掛。因為家是我們永遠的向往。
《秋思》道盡了天下所有游子們的心,讓我們再一次吟詠這首傳世之作吧!
《秋思》教學設計優秀3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在宋代王安石眼中鄉愁是那春風又吹綠的江南岸,在唐代李白眼中鄉愁是那皎皎的明月,那在唐代張籍的眼中鄉愁又是什么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張籍寫的《秋思》(板書課題)。請同學們翻開書22頁。
二、初讀古詩,讀懂詩意。
師:自由朗讀古詩,按照自己的速度和節奏讀,注意要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生:自由讀詩。
師:我看同學們都會讀了,現在老師想請一位同學起來讀,誰愿意來當一個最勇敢的孩子。
生:讀詩。
師:讀得真不錯,聲音響亮。還有誰也想來試一試。生讀。
真棒!老師聽出他讀出了古詩特有的節奏。(課件出示古詩)
(講解字音)生再讀。
師:很好。來咱們全班一齊讀《秋思》。起。
師:這首詩同學們都讀得字正腔圓了。老師也想來讀一讀。
師:同學們,老師讀得怎么樣?(分析師生讀法不同,再練讀。)
師:老師讀前四個字,你們讀后三個字。準備起。
現在老師想調換一下,你們讀前四個字,老師讀后半句,敢嗎?好準備起。
師:真不錯。可單單會讀還不夠,還要理解詩意。現在請同學們根據書中的插圖、注釋,也可以借助工具書理解這首古詩的意思,可以跟同桌交流交流。
生:研讀詩意。
三、再讀古詩,品悟詩情。
師:誰能告訴老師你讀懂了什么?
生:1.我讀懂了詞語的意思。
生:2.我知道這是詩的意思。
師:真厲害知道這么多。
生:3.我知道了作者是看見秋風刮起就想家了。……
師:哦,作者想家了。那是什么引起他的思鄉情呢?
生:洛陽城里見秋風。(點擊課件出示詩句)
師:可是秋風看得見嗎?
生:看不見。
師:那作者看見的是什么?
生:是葉子飄落、草黃了、雁子往南飛……
師:是呀,落葉要歸根、雁子要南飛,作者也想家了。那他看不見什么?
生:父母、孩子、妻子……
師:站在凄涼的秋風中,作者想——家。
因秋風而思家的,歷史上還有個典故呢。晉代張翰(點擊課件出示詩句)說:“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莼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多爵乎?遂命駕而歸。”(《晉書張翰傳》)張翰是張籍的同鄉,他寧愿棄官而回家。而張籍呢?他的家在哪?在洛陽嗎?有誰知道張籍?
生:交流張籍資料。(課件出示)
師:十年哪,那瑟瑟的秋風絞碎了詩人思鄉的心,詩人難以回鄉,愁腸百轉,他縱有千言萬語又該如何傾述呢?
生:寫家書。
師:可這是一封怎樣的家書呀?你能從詩中找出句子嗎?
生:欲作家書意萬重。(板書:意萬重)(課件出示詩句)
師:意萬重是什么意思?你能跟它換個詞嗎?
是呀,十年了,那是多少個日日夜夜呀?年邁的父母、翹首遙望的妻子、幼小的.孩子,家中的一切一切,張籍只能把這深深的思念化在信中,那他會在信中說些什么呢?同學們拿起筆來,把張籍想說的話寫下來吧!(課件出示小練筆)
師:我看同學們都寫得差不多了,來哪個小張籍愿意把你的思念讀給大家聽。
(師生互動交流,生讀完寫句再讀詩。)
師:把我們所有的話加起來張籍覺得夠嗎?(不夠)
是呀,縱有千言萬語也表達不了詩人的心,這真是——(欲作家書意萬重)
領悟: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師:信寫好了,我們來看看張籍寄信的畫面。(課件出示詩句)
同學們張籍寄信時,他心情如何?你能從詩中找出這個字嗎?
“恐”是什么意思?他在擔心什么?
師:可臨行為什么又開封?“開封”是什么意思?“又開封”呢?
生:“開封”就是把封好的信拆開。
“又開封”就是把信合上又打開,又合上又打開……
師:詩人把信打開幾次?
生:一次,兩次,三次……
師:第一次張籍把信打開,為何呀?——生:復恐匆匆說不盡
第二次張籍把信打開,為何呀?——生:復恐匆匆說不盡
第三次張籍把信打開,為何呀?——生:復恐匆匆說不盡
張籍呀張籍你已經看了一遍又一遍,為何呀?——生: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四、回讀,深化情感。
師:是呀,小小的一封家書怎能承載一個游子濃濃的鄉愁呢!請讀《秋思》
師:信帶走了,可帶走的僅僅是信嗎?
那他還帶走了什么?
生:帶走了作者的心……
師:張籍此刻的心情他的朋友孟郊也深深懂得,他曾寫下:書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歸信吟》(點擊課件呈現)讀詩。
師:魂去也,空一身哪!現在陪伴張籍的只有——洛陽城里的秋風。于是一首千古絕唱就在張籍腦中誕生,這就是《秋思》(音樂響起)生讀詩;信走心也走,就像此刻的張籍身在洛陽,心在故鄉。這是一份刻骨銘心的思念呀!請讀《秋思》。秋風乍起,思鄉涌起,寫不完的思念,說不盡的鄉愁,再讀《秋思》
五、拓展升華。
師:同學們這思鄉懷親又何止張籍和孟郊而已。那時候交通不便,信息不通,離鄉的人們只好把滿腔的思念化作文字寫進詩里。課前老師讓你們收集有關思鄉的古詩有嗎?
生交流思鄉的古詩,進一步感受鄉愁。
師:我看同學們手中還有很多思鄉的古詩,課后咱們班來辦個思鄉的古詩大會好嗎?
師:老師這里也有思鄉詩句。(課件出示)師生配合讀。
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唐。張九齡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唐。杜甫
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唐。馬戴
明月有情應識我,年年相見在他鄉。------清。袁枚
師:這思鄉懷親從唐至清源源流傳,他流呀流,流進當代中國臺灣詩人余光中的心中,請看課件出示:余光中《鄉愁》)(音樂響起)。
師:同學們,張籍的鄉愁是思念家中的親人,那余光中的鄉愁又是什么呢?
(比較鄉愁,提升愛國情懷)
六、總結。
師:同學們家鄉的山水總讓游子們魂牽夢繞,家鄉的親人更讓游子們牽腸掛肚。也許今天你們還不能完全領會,但是孩子們你們終將長大,闖蕩天涯,那時候你們一定會懂得這種無法割舍的牽掛。因為家是我們永遠的向往。
《秋思》道盡了天下所有游子們的心,讓我們再一次吟詠這首傳世之作吧!
《秋思》教學反思
梅林中心小學詹文花
院《秋思》這篇課文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同組的還有王安石的《泊船瓜州》和納蘭性德的《長相思》,這組詩詞反應的主題是:思鄉情。《秋思》雖然文本只有四行,二十八個字,但詩人那份濃濃的思鄉之情如何在課堂上能與學生引起情感上的共鳴?除了詩的內容外,我到底要通過《秋思》這個載體教給學生什么?詩的課堂到底應該是個怎樣的課堂?……這一系列的問題不斷呈現在我的腦海中。我不禁自問:新課程背景下的古詩應怎么教,古詩教學應把握什么?應帶給學生什么?
我個人認為古詩教學的課堂應該是一個充滿詩意的課堂。這才無愧于古人創造詩詞,無愧于詩詞有別于其它文體,無愧于編書者納入古詩詞教學的用意。怎樣才能創造出一個詩意的課堂?我想方設法讓《秋思》的情意在詩意的課堂上流瀉。
《秋思》教學設計優秀4
一、和學生一起在讀中感悟詩情。
我一直認為詩的教學應不同于其它的課文閱讀教學。一般的課文閱讀教學可抓住重點的字詞句深入品味體會,但詩只有28個字,我們不能把詩拆得支離破碎,使它失去了整體的完整性。為了保護“詩”作為一種“完形”的存在,我采取的策略就是誦讀。不管學生懂與不懂,先讓學生讀了再說,讓《秋思》在誦讀中流淌。整節課我安排了學生大大小小的讀差不多有二十多次。開始整首詩的自由讀,個別讀,小組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再師生配合讀,讀出這首詩特有的憂傷。接著課中導讀,在理解了詩意的基礎上,在體會了詩人的思想感情,在有了自己的個人獨特的見解后,再讓學生有感情地誦讀,老師的引讀、看意境讀、想像讀,最后熟讀成背。這樣一層一層地深入讀,讓學生在讀中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詩人的思鄉情,讀出自己的體會。讀出詩的味道。
二、引領學生在想象中豐富詩意。
古詩詞言簡意賅,一字千金,是極富魅力的。每個字、詞都是作者獨具匠心所在。所謂“十年得一字”、“語不驚人死不休”更是古人錘煉語言的佳話。在深入備課后,我覺得詩中的“見秋風”可作為教學這首詩的突破口。“意萬重”是這首詩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我個人覺得引導學生想象,豐富學生對“見秋風”的表象,加深對“意萬重”的.理解。這樣對學生體會作者的內心情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當學生對這首詩有了整體的印象后,我馬上抓住詩眼“見”大做文章。我安排了學生一次次想象“見到什么”“見不到什么”,“風是無形的,看不見但作者卻感受到什么?目的是希望學生在我營造的意境中,在一次次的對比中,以有形的景來襯無形的思,循序漸進地引領孩子們探究、品味“見秋風”。希望一次又一次地讓學生感悟詩人“鄉愁生于秋風里”、“鄉思寄寓家書中”、“鄉心乃在寂寞處”。希望想象到的畫面成為學生通往作者內心的橋梁,讓學生與作者感同身受。
詩人的“意萬重”是詩的重點。當學生感受到張翰能棄官而回,而詩人卻只能通過寫家書來表達對家鄉的思念,可久居在外,一生坎坷的詩人又豈止是思家呢?于是為了讓學生更進一步了解詩人的“意萬重”我讓學生交流張籍的資料,讓學生了解詩人的生平,幫助學生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學生對詩人有所了解后,我馬上又讓學生想象詩人的“意萬重”可能是什么?這樣學生通過理解后的想象,就有可能走進詩人的內心了,這樣詩中“意萬重”學生就能理解,就能在想象中深化了。
在《秋思》一課中,我前后安排了多次不同類型的想象。“見秋風”“意萬重”是聯想,聽誦讀想象畫面是一種表現想象,配樂想象家書是一種創造想象,多維度問作者是一種角色想象。目的是希望在恰如其分的情感的激發下,學生的想象豐富起來,說話寫話的訓練就水到渠成。
三、指導學生在寫中深化詩情。
在《秋思》一課教學中,當學生的情緒被完全調動起來的時候,我運用多媒體,凄婉的背景音樂,讓一個飄滿離愁別緒的意境在課堂緩緩流淌,流淌進學生的心田。此時我說:“這瑟瑟的秋思,絞碎了詩人思鄉的心,他最想和家人說些什么呢?”學生們遐想翩翩,我讓學生拿出筆來寫一寫家書,學生紛紛拿起了筆,盡情地釋放著內心的感受,學生的情感在“寫”當中得到了釋放。
互文印證也是我這節課采用的一個較為有效的教學方法。
在學生深入領悟了詩人的濃濃的鄉愁后,當捎信人帶走了信時,我及時挑疑:這帶走的僅僅是一封信嗎?它還帶走了什么?學生馬上反應出帶走還有作者的心、作者的思鄉情、作者對家人的祝福……我及時把學生引入孟郊的《歸信吟》:書去魂亦去,兀然恐一身。讓學生再一次走進了張籍的心中。接著我還讓學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思鄉古詩,進一步感受鄉愁,最后把學生帶進來現代中國臺灣詩人余光中的《鄉愁》中,在凄婉的音樂背景下,聽教師范讀,學生自己讀,把鄉愁提升到愛國情愁中。
課前的設想只是我的一個理想課堂,一堂課下來,遺憾頗多。如:時間的掌握,詩中的挖掘都還欠火候,與學生的互動還欠缺,教師的課堂教學機智還有待提高……
《秋思》教學設計優秀5
教學目標: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做到課堂之上熟讀成誦。
2.理解重點詞語,感悟文章內容,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3.通過適當的回顧與拓展,深入感悟古詩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理解內容,通過多層次的朗讀,理解重點詞語,感悟作者的思鄉之情以及作者的表達手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在你眼里,秋天是一個怎樣的季節?(生自由描述)然而,在詩人張籍眼里,秋天卻是樹葉飄零、殘荷片片、蕭條凄涼的季節。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一首古詩《秋思》(板書課題)。
2、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生齊讀課題。
3、解題:“秋”是指——秋天,“思”是指——思念。秋天的思念是悠長的,把思讀得長一些。再讀課題。
二、初讀,整體感知。
1、自由讀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讀,評讀。
3、反復朗讀,思考:這首詩寫了一件什么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4、互動交流。
三、再讀古詩,品悟詩情。
1、師:秋風又起,客居洛陽的張籍準備寫一封家信抒發自己萬重心意。捎信人即將出發,我又拆開了緘上的信封,趕快再添上幾句,說不盡的心事,無奈太匆匆。誒,我突然發現全詩28個字中沒有一個“思”字,那詩人的思念你們是從哪里讀出來的呢?詩人把思念藏在哪兒呢?捧起書,拿起筆,再讀讀詩句,哪些詞的背后藏著詩人深深的思念呢?
2、學生自由讀悟。
3、交流。
預設:洛陽城里見秋風。
古人說“秋風惹愁思,落葉斷人腸”。離家十年的詩人站在瑟瑟的秋風里,他看見的是什么呢?(生回答)
詩人見到了許許多多,可此時是他“見不著”的又是什么?(生回答)
是的,在這洛陽城里,詩人見不到親人的歡聲笑語、見不到鄉親的把酒言歡,他看到只有那飄零的落葉,枯黃的小草,凋謝的百花。
預設:意萬重:
孤單、寂寞、悲傷、無奈的張籍好不容易有機會可以寫一封家書捎回家,這是怎樣的一份家書呀!落筆之前,張籍會想到什么?他想表達哪些意思?
假如你就是張籍,會對親人、朋友寫些什么呢?
這么多的話想說,真可以說——千言萬語,用詩中的話說,就是什么?(意萬重)反復讀“意萬重”。
秋風落葉喚起思鄉夢,小橋流水的故土,你是否已改變了容顏?有多少話,想對你們訴說,這真是(出示前兩句詩指導有感情朗讀)
預設:恐:
書成封就之際,似乎已經言盡;但當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時候,卻又忽然感到剛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寫了什么重要的內容,于是又匆匆拆開信封。從“恐”這個字你體會到了什么?(生回答)
對詩人的心理刻畫入微。而這種并不確切的“恐”,促使詩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開封”的決定。──千言萬語,惟恐遺漏了一句。
預設:“又開封”
從“又”字中你體會到了什么?(生回答)
詩中還有哪個字表達了同樣的意思?(“復”在這里是“又”的意思?)同樣的意思,盡量用不同的詞來表達。
當家書終于“開封”之后,你能想像詩人又是怎么做的?
意萬重,說不盡。情難理,又開封。這真是——(學生齊讀古詩“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師指導。)
四、回讀,深化情感。
師:是呀,小小的一封家書怎能承載一個游子濃濃的鄉愁呢!信帶走了,可帶走的僅僅是信嗎?那他還帶走了什么?
生:帶走了作者的心……
師:現在陪伴張籍的只有——洛陽城里的秋風。于是一首千古絕唱就在張籍腦中誕生,這就是《秋思》(音樂響起)生讀詩;
1、這一份刻骨銘心的思念呀!千百年都不會變,看,當年邁的母親思念自己遠在他鄉的孩子時,她會輕輕的吟誦——師誦讀。
2、當漂泊在外的游子疲憊、孤獨的時候,她會輕輕吟誦——生誦讀。告訴遠方的親人,她雖身在他鄉,卻心在故鄉。
3、當獨自在家的孩子想念遠方的父母時,他會輕輕吟誦,齊誦《秋思》。用這首詩帶去自己的思念。
五、對比閱讀。
1、同學們,這思鄉懷親的,何止張籍!那時候山遙路遠,交通不便,離別容易相聚難啊!離鄉的人們只好把滿腔的思念化作文字,寫進詩中。
2、思鄉的詩寫了千百年,今天還在寫,思鄉的詩讀了千百年,今天還在讀。總有一天你們長大了,也許要遠離家鄉,追尋自己心中的夢想,你們會覺得故鄉在我們心中永遠是最溫馨、是最不能割舍,最讓人魂牽夢繞的地方,讓我們合上書再讀一讀這首動人的詩篇。
六、總結。
1、師:同學們家鄉的山水總讓游子們魂牽夢繞,家鄉的親人更讓游子們牽腸掛肚。也許今天你們還不能完全領會,但是孩子們你們終將長大,闖蕩天涯,那時候你們一定會懂得這種無法割舍的牽掛。因為家是我們永遠的向往。讓我們再一次吟詠這首傳世之作吧!
2、配樂背誦。
七、作業:
1、將這首樸實的詩帶到遠方的親人耳邊,為他們背誦這首詩,寄托你的思念之情。
2、請你把《秋思》改寫成一個小故事。
《秋思》教學設計優秀6
教學目標:
1、學習生詞,能有感情地呤誦詩句。
2、通過多種途徑,感知詩句的大意,并能講述詩句的大意。
3、通過想像畫面,感悟詩人的思鄉之情。
教學重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并能有感情地呤誦詩句。
2、通過想像畫面,感悟詩人對家鄉、親人深切思念的感情。
教學難點:
3、通過想像畫面,感悟詩人對家鄉、親人深切思念的感情。
課前準備:
課文的教學插圖,古詩的配樂,搜集拓展的思鄉古詩。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回顧導入。
1、我們以前學過哪些思鄉的詩句?
2、揭題,板書題目。
3、釋題。
二、初讀古詩,理解大意。
1、初讀古詩,讀準字音→反饋。(特別是“重”。)
2、自由讀古詩,把詩句讀通順→點名讀、齊讀以作反饋。
3、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出節奏→點名讀以作反饋。
4、教師范讀,學生讀,強化知識。
5、引導學生回顧以往讀懂古詩的方法,進行詩意的理解。(小組合作學習,小組長匯報學習結果。)
三、展開想像,品讀詩情。
四、整體感受,領悟詩情。
配樂讀詩,邊讀邊感受詩情。
五、拓展。
學生交流各自搜集的古詩,師作補充。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
《秋思》教學設計優秀7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直至背誦;體味詞句,揣摩作者的感情,體會作品的意韻。
2、領悟詩中蘊含的節奏美,提高對古代詩歌作品的鑒賞力。
教學重難點:
1、背誦詩歌。
2、品味語言,體會作品的意韻。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你們眼中,秋天是一個怎樣的季節?也許是豐收的,也許是浪漫的,也許是多愁善感的。那么,在一個游子的心中,秋天是什么樣的呢?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中去體會體會。
二、解題:
“天凈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題目。
三、朗讀詩歌:
1.師配樂范讀。
2.學生齊讀。
3.學生給詩歌劃分節奏,注意重音。
4.學生配樂朗讀。
四、品析鑒賞:
1.播放課件,學生根據詩句用優美的`語言描繪圖畫,體會思鄉之情。
2.四人為一組,討論以下問題:
(1)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個字,寫了哪九種景物?你認為這樣做有何好處?
(2)體會篇末所寫的:“斷腸人”應是怎樣的人?
(3)說說這首小令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思?其“情景交融”的特點是怎樣在文中得到體現的?
以上問題由學生討論,師適當點撥,共同明確。
3.齊聲朗讀并背誦詩歌。
五、拓展延伸:
對比閱讀余光中的《鄉愁》,體會思鄉之情。
六、總結:
這首小令僅用28個字就是道德表現出一個長期漂泊他鄉的游子的悲哀,除了最后一句,全都是景語,而字字卻是扣著“情”來寫,古人說:“凡景物,皆情語”,《天凈沙秋思》堪稱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無痕的杰作。人們說起“鄉愁”就會想到這篇作品。
七、布置作業:
1.背誦詩歌。
2.課后以詩歌的意境作一幅畫,各自進行交流。
《天凈沙·秋思》教案11(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
北師大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主讀課文
預習積累:
1.查找元散曲文體知識。
2.了解作者馬致遠。
3.有表情、有節奏地朗讀課文。
《秋思》教學設計優秀8
教學目標
1、自主閱讀,借助注釋等理解詩句的意思。
2、揣摩關鍵詞句,在反復誦讀、想象中完形詩歌形象,感受形象中蘊含的意境,體會詩人的秋思情懷。
3、能誦讀詩歌,自主積累描寫秋的詩句。
設計理念
秋風起,黃葉黃,鄉思深,愁滿懷。“秋思”已經轉化為文化的符號,已經成為古今文人吟詠不斷的命題。本詩詩句淺顯但詩境悠遠,詩蘊深刻。本課教學設計著力體現“兩重”:重誦讀品悟,重內化積淀。即通過反復吟誦,想象補白。情景寫話、對比閱讀等策略豐盈詩歌意象,立足“詩言”,理解詩意,體悟詩境,從而觸摸詩句背后的內蘊。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背景資料。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出示“秋”的演變的過程:
甲骨文、小篆、隸書,推薦學生讀《漢字字源學》。
2、在你眼里,秋天是一個怎樣的季節?那么,在詩人張籍眼里,秋天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古詩《秋思》。
3、指導讀題:
秋天的思念是悠長的,把思讀得長一些。
4、理解題意。
二、初讀知意
1、自由讀詩:
按照平時讀課文的要求把詩讀正確、通順,注意停頓。
2、檢查正音:
特別注意讀準“意萬重(chóng)”。
3、齊讀:
讀出古詩的節奏。
4、再讀一讀:
試著聯系注釋等方法,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大意。
過渡:洛陽曾經是繁華之地,可到了張籍的時候卻已是繁華不再。那到底是什么勾起了客居異鄉的張籍的思鄉之情呢?
三、入境悟情
1、鄉愁生于秋風里:
⑴指讀:
洛陽城里見秋風
⑵探究“見”字:
①秋風看不見,或許那是一個早晨,也或許那是一個傍晚,詩人站在瑟瑟的秋風里,他看見的是什么呢?
生敘述(大都敘述的`是看到的景),師提醒,除了看見景外,還會看到什么?
②孩子們,詩人佇立在瑟瑟秋風里見到了許許多多,可此時是他“見不著”的是什么?
③相機閱讀詩人所寫的部分關于家鄉、親人的詩句:
夜月紅柑樹,求鳳白藕花——《送從弟戴玄往蘇州》
骨肉待我歡,鄰人望我榮——《南歸》
④讀著這些詩句,你體會到了什么?
兄弟之義、鄰里之情、骨肉之親。
⑤可是在這洛陽城里,詩人見不到紅柑樹、白藕花,他看到的只是冷冷的秋風,引讀:“洛陽城里見秋風。”他見不到親人的歡聲笑語、鄉親的把酒言歡,他看到只有那____,引讀:“洛陽城里見秋風。”
⑥體會“見”的意蘊。
⑦補充閱讀張籍的資料。
⑧這是怎么樣的一種心情啊,這是怎么樣的一種見啊?
(悲傷的見;無奈的見;凄涼的見……)
2、鄉思寄寓家書中:
⑴秋風瑟瑟,鄉思絞碎了詩人的心,詩人難以回鄉,愁腸百結,他想寫一封家書,這是怎樣的一份家書呀?請你再細細讀后面的幾句詩,用筆在邊上寫寫你的體會。
⑵重點交流之一:
“意萬重”。落筆之前,張籍會想到什么?假如你就是張籍,你會對親人、朋友寫些什么呢?
⑶引導學生重點交流:“又開封”。
3、鄉心仍在寂寞處:
⑴營造情境,再次感受行人盡管帶走了家書,但留在詩人張籍心里的還是孤獨與寂寞。
⑵回讀《秋思》。
四、對比閱讀
1、呈現劉禹錫的《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2、自讀思考:
從中體會到了詩人怎樣的心情?從哪兒可以看出秋帶給詩人的是快樂?
3、比較閱讀。
五、積累延伸
1、將《秋思》改寫成一個小故事。
2、收集與“秋”相關的古詩,辦一次“秋”的詩會。
《秋思》教學設計優秀9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有感情地朗讀,直至背誦;通過對比,體味詩句,揣摩作者的感情,體會作品的意境。
2、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練習的學習方法。
3、審美教育:領悟詩中蘊含的節奏美,提高對古代詩歌作品的鑒賞力。培養學生愛故土,愛親人的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背誦詩歌;品味語言,體會作者的意境;通過表達某方面的情感。
2、難點:運用審美觀點,領悟詩中蘊含的節奏美,提高對古代詩歌的鑒賞力。
三、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古時候,交通不便,通訊不發達,因而“秋思”成了一個永恒的主題。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中,去體味詩人怎樣表達游子的思念之情的。
2、解題:“天凈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題目。元曲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興于元代,又稱散曲。馬致遠,元代著名散曲家,與“關漢卿,王實甫,白樸”并稱為元曲四大家。早年,馬致遠熱衷于功名,不得志,漂泊20余年,本曲就是他漂泊生涯體驗的.結晶,是作者用血和淚寫成的,是元曲中的“絕唱”,元人譽之為“秋思之祖”。
3、比較理解:
結合多媒體畫面,配以音樂(不要問我從哪里來------流浪------),老師做同步解說:
游子騎著一匹瘦馬在荒涼的古道上踽踽獨行,西北風呼呼地刮著,卷起陣陣塵土,迎面撲來,使人頓生寒意。他放眼望去:近處,幾棵古老的大樹上纏著一些枯藤,幾只歸巢的烏鴉在上面“呱呱”地叫著,聽后使人毛骨悚然。遠處,一條小溪蜿蜒向遠方流去;小溪上有一座橋,橋上坐落著幾戶人家;人家屋頂上升起縷縷炊煙。此刻。游子耳畔又想起了那熟悉的歌聲:(老師唱)
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親愛的媽媽;流浪的腳步走遍天涯,沒有一個家。冬天的風啊夾著雪花,把我的淚吹下。走啊走啊走啊走,走過了多少年華。春天的小草正在發芽,又是一個春夏------
他暗暗在心里問自己:家鄉最近怎樣?親人最近怎樣?一切的一切,他都不知道。在這鳥兒歸巢、人兒準備晚餐、自己卻居無定處之時,他怎能不肝腸寸斷呢?看著遠方的暮色,他牽著那匹疲憊的馬,艱難地向前走去,走去,走去------
按節奏和重音朗讀詩歌,思考詩歌與多媒體畫面有哪些不同?(師范讀,生齊聲朗讀)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多媒體畫面,同樣是為了表達“秋思”的主題,只是表現手法有差異。為了突出人物,游子首先出場,他自然會看到、聽到、想到------一個“又”字,不禁使人想到游子過去的生活。所聽之歌是現代人唱的,老師穿越時空信手拈來,顯得恰到好處。從中可以看出,想象在說話和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可以使所說所寫的事更曲折生動,使所說所寫的人物形象更豐滿。
4、朗讀、背誦、回味。
5、老師以前做過統計,很多同學喜歡秋天。是的,秋天是一個收獲的季節。秋天有許多動人的故事,有許多生動的場面,有許多景物可描寫------針對你感受最深的某一個或幾個方面,以“秋天的思念”為題,寫一文章。要求:500字左右;在寫清一兩個方面的前提下,可寫對人、事、景的思考,也可寫對人、事、景的思念之情。
6、作業:課外背誦,抄文。
補充說明教學過程包括:新課引入,上課的主要內容,課堂提問的問題,解決重點和難點的過程;課堂活動的設計和安排(包括分組討論等),對學生思考和回答問題的估計;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件的使用,板書安排;課堂練習,課堂,布置作業,等環節。計劃按照備課的要求完成教案,空位不夠可以自行增加。
【《秋思》教學設計優秀】相關文章:
秋思優秀教學設計03-07
《秋思》教學設計優秀10-30
天凈沙秋思教學設計優秀05-25
秋思教學設計12-24
《秋思》教學設計06-12
秋思教學設計06-14
《秋思》教學設計06-12
秋思教學設計10-25
秋思的教學設計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