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錐認識的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么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圓錐認識的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圓錐認識的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自己發現、感悟圓錐的特征,學會測量圓錐的高,并能正確辨認圓錐圖形。
2. 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合作探究中體驗學習全過程。
3. 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圓柱、圓錐實物及模型,圓錐形蘿卜、學習表格;學生課前收集生活中的圓錐,做圓錐紙模型,準備尺子、硬紙等。
教學流程:
一. 談話引入
師出示鉛筆:這個物體是什么形狀的?
生:圓柱體。
師:還記得圓柱的特征嗎?
生1:圓柱有兩個底面和一個側面。
生2:它的側面展開是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長是圓柱的底面周長,寬是圓柱的高。
生3:圓柱有無數條高。
師將圓柱形鉛筆放入剝筆器中旋轉后拿出,指著筆尖部分提問:你能給這個形狀取個名字嗎?
生1:它有一端很尖,像個錐子,取圓錐吧!
生2:我在搜集這些形狀的物體時,家長告訴我找的是圓錐。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和研究圓錐。(板書課題:圓錐的認識)
二. 探究新知
1、提出問題
師:大家拿出課前收集的圓錐形物體,互相看一下,你想知道關于它的哪些知識,能提出數學問題嗎?
生1:我想知道它的體積怎么計算。
生2:我想知道它的表面積怎么求。
生3:我想知道圓錐有什么特點。
生4:我想知道圓錐有幾條高。
生5:我想來知道圓錐的側面展開是什么圖形。
生6:我想知道這樣的圖形為什么叫圓錐?
……
師:大家一下子提出了這么多問題,一節課怕是解決不了,大家說,我們先解決哪幾個?
生1:要想知道圓錐的`表面積和體積怎么求,得看它們跟什么有關系,我們要先研究圓錐的特征。
生2:圓柱的表面積和體積都跟高有關系,我想先研究圓錐的高。
……
根據學生的回答,師一一板書。
師: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有很多,老師可以直接告訴你們答案,你們也可以自己看書解決,更具挑戰性的是,大家可以不看書,通過小組合作,自己嘗試著解決這些問題。你們想選用第幾種?
同學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第三種。
師:同學們這種勇于探索的精神,老師十分贊賞。接下來大家就按照事先分好的小組,用桌子上準備好的材料,合作解決你們感興趣的問題。完成表格,組長負責作好記錄。
2 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小組活動,師巡視,走進小組參與討論和質疑。
3 小組匯報探究結果,全班交流。
師:哪個小組匯報一下你們的發現?
組1:(一生匯報,一生板書)我們發現了圓錐的特征,圓錐的底面是個圓,上面是一個尖尖的頂點,側面是一個曲面,展開是一個扇形。
組2:從頂點到底面圓心之間的距離叫做圓錐的高,圓錐有無數條高。 組3:我們認為圓錐只有一條高。
師:圓錐究竟有幾條高呢?是一條還是無數條?
學生議論紛紛。大多數同學認為圓錐有無數條高。
師:請大家在圓錐上找一找,哪里是圓錐的高?(請一生演示)
生1:用手摸圓錐的側面說:這里是高。
生2:我覺得那里不是高,圓錐的高不太好指出來。
生3:(舉起學具,手指頂點和底面圓心)我認為這之間的距離才是高。 師:高是——
生:頂點到
圓心之間的距離。
師:高有幾條呢?(生齊答一條,但聲音不是很大)
師:為什么圓錐的高只有一條呢?
生1:因為圓錐的高是指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之間的距離,圓錐的頂點只有一個,底面圓心也只有一個,因此圓錐只有一條高。
生紛紛表示贊同。
師:圓錐的高能看得見摸得著嗎?(生否定)怎樣才能看見呢?
生1:可以把它切開。
師演示切圓錐蘿卜模型,指一生上臺畫出高。
師:如果要測量圓錐的高,每次都把圓錐切開,是非常不方便的。該怎樣測量呢?請大家小組合作,量一量你的圓錐學具。
小組合作測量,師巡視指導并質疑。
師:剛才同學們通過合作,測量了圓錐的高,誰來說一下,你是怎么測量的? 生1:把圓錐靠在墻邊,用體育課測量身高的方法量。
生2:還可以在兩端豎起兩把尺,沿頂點橫著放一把直尺,讓兩端豎著的尺的刻度相等,這就是圓錐的高。
師:你能到前面演示一下嗎?
生2上臺演示
師:你能讀出刻度嗎?
生2:9.8厘米。
師:怎么和我的看法不一樣呢?我認為是10厘米。
生2觀察,恍然大悟:直尺上0刻度前還有一段距離,必須加上。
生3:還可以將圓錐移到桌邊,將尺子移到桌子外邊,使0刻度線和圓錐底面對齊。
生4:我覺得這樣放尺子很容易傾斜,圓錐的高是垂直于底面的,尺子傾斜,量的就不是高了。
師:那你能想個好辦法嗎?
生4:我覺得可以用厚書或字典來測量高:把字典豎放在圓錐的旁邊,再用一本字典或厚書放在圓錐上面組成直角,在豎放的字典上注上記號,再從字典上量得圓錐的高。
師:為什么?
生4:我們用尺量時,尺會東倒西歪的,很難保證與桌面垂直,而用字典就可以很容易與桌面垂直。
生5:作記號時,一定要記在橫放的字典下沿與另一字典交匯處。
師:這種方法可以嗎?(生贊同)請大家用這種方法測量自己的圓錐的高。 生活動
師:我們在測量時,有時用尺是不太方便的,我們利用字典或厚書等材料幫助測量,是很可取的。我們的測量只要方便好操作,能測準就行,不一定總想到尺。
三、聯系實際,應用生活。
1、師:同學們真了不起,用自己的勞動收獲了圓錐這么多的知識。這種發現很有價值,現在請閉上眼睛放松一下。有一個小要求,請在老師的描述中眼前出現相應的形狀。
它有六個面,12條棱,每個面都是長方形。
它也有六個面,12條棱,每個面都是正方形。
它有無數條高,有一個側面展開后是長方形。
它只有一條高,一個頂點,一個底面,一個側面展開后是扇形。
2、師:正所謂圓錐無處不在,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美好的世界,請大家按教科書第149頁的圖樣,用硬紙制作一個圓錐,并量出它的高。
四、全課總結
師:這節課你有什么感受?你還有什么意見和問題?
圓錐認識的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蘇教版小學數學第十二冊p18—19,練一練和練習五的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感知和發現圓柱、圓錐特征,知道圓柱和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立體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3、使學生進一步體驗立體圖形與生活的關系,感受立體圖形的學習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掌握圓柱、圓錐的特征
【教學難點】知道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之間的關系,認識立體圖
【教學準備】
1、圓柱和圓錐形的實物、模型(學生、老師)
2、一根繩子一個小球,長方形、直角三角形的小旗各一面。
【教學過程】
一、想象導入。
1、師:將一根繩子看作一條線段,一個小球看作一個點,觀察,你發現了什么現象?如果將一個長方形繞其中的一條邊,形成了什么物體。
2、找一找屏幕上哪些是圓柱體。
3、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圓柱形的?
二、認識圓柱。
1、拿一個圓柱仔細觀察,邊觀察邊思考,然后再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①圓柱一共有幾個面?
②上、下兩個面什么形狀?大小相等嗎?用什么方法可以驗證?
③用手摸一摸圓柱周圍的面,它叫什么面?這個面有什么特點?
④圓柱上下一樣粗嗎?
(1)請同學們在自己的圓柱物體上互相指著說一說它的底面、側面。
(2)小組合作,動手動腦:
①圓柱兩底面的大小怎樣?你有什么辦法證明?
②用直尺量一量罐頭盒的高,有多少種不同的量法?你發現什么?
學生動手操作,集體交流。
生1:量一量兩個圓的直徑,直徑相同,說明圓的大小相等。
生2:用繩子量兩個圓的周長,周長相等,說明大小相等。
生3:可以采用滾動的方法,證明周長相等。
生4:剪下兩個面,直接比一比大小。
2、出示三個不同的高不一樣的圓柱
思考:①你想說什么?(高不相同)
②什么是圓柱體的高?
③怎么測量圓柱體的高?
小結:圓柱體有無數條高,所有的高都相等。
引申:圓柱的高在生活總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如:硬幣的厚,鋼材的長度,井的深度。
三、認識圓錐。
1、一個長方形上面的一邊縮短后,繞長旋轉一周,形成了什么圖形?如果繼續縮短變成一個點,是一個直角三角形,沿直角三角形的一條直角邊旋轉一周,是什么圖形?(圓錐)
2、找一找屏幕上哪些又是圓錐體。
3、學法提示。
(1)你想研究圓錐的什么?
(2)你想用什么方法研究?
(3)你發現了什么?
請同學利用學具試著研究圓錐的特征。(也可以看書自學)
學生交流,教師相機板書。
思考:怎樣測量圓錐體的高?
讓學生小組合作用教師提供的學具測量圓錐的高,介紹測量的方法,然后讓學生操作,再集體交流。
思考:為什么圓錐的高在里面,可以從外面測量?
4、對比小結:圓柱和圓錐各有什么特征,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圓柱體與我們以前學過的'長方體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四、鞏固練習
1、教學練一練
觀察練一練中的圖,你能很快找出圓柱和圓錐嗎?在圓柱旁邊打上“√”,在圓錐旁邊打上“δ”。
2、練習五第2題
有句古詩說:“橫看成林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同學們一定很熟悉吧?那么,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圓柱和圓錐,是否也會看到不同的圖形呢?請分別從正面、上面和側面進行觀察,再到書上練習五第2題去連一連。
3、拓展練習:
在學習有關圖形的知識時,練就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和一個善于想象的大腦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我們來做一個有趣的游戲。請看屏幕。
在下圖中,以直線為軸旋轉,可以得出圓柱體的是()。
五、小結、布置課后作業:
本節課你有什么收獲?有什么疑惑?接下來,我們還會研究圓柱圓錐的哪些知識?
但我們對圓柱和圓錐的研究還遠遠不夠。課后,請同學們完成一個小制作,具體的要求看練習五的第4題。聰明的同學還可以猜一猜,下一節課我們將研究什么問題。
圓錐認識的教學設計3
一、導入新課
1、師:我們已經學習了圓柱的有關知識,誰能告訴老師圓柱有什么特征?(
2、揭示課題:
出示圓錐教具,問:你知道這個物體是什么形狀的嗎?(圓錐體)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種新的立體圖形——圓錐體。圓錐體可以簡稱圓錐。(板書課題:圓錐的認識)
二、觀察模型,把握特征
1、師:在日常生活中你們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錐體的?(學生舉例,如果學生舉的例子有限,教師補充一些例子。如,呈圓錐形的煤堆,圓錐形的糧食,圓錐形的帳篷,削過的鉛筆頭等。)
2、出示課本的三幅圓錐形實物圖。并抽象出圓錐體的幾何圖形。
3、師:今天我們來認識圓錐,圓錐各部分叫什么名稱、圓錐又有何特征呢?
讓學生拿出圓錐體的實物,小組合作,探究圓錐的特征。(教師巡視、傾聽,適時地參與學生討論。)4、小組匯報,隨著學生匯報,教師板書圓錐各部分的名稱及特征,板書如下:
圓錐的特征:底面是圓,側面是一個曲面,有一個頂點
三、動手實踐,學會測高
1、師:圓錐有沒有高?你們認為圓錐的高在哪?(讓學生在實物或教具上指出圓錐的高,針對“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和“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周上的一點的.距離是圓錐的高”兩種說法,讓學生展開辯論,明確圓錐的高的含義,并在圖中標出高。)
2、引導學生討論:圓錐有幾條高?(補充板書:一條高。)
3、同學們知道了什么是圓錐的高,如果要量出圓錐形物體的高你會嗎?
4、有學生說會,請他做。如果沒有學生會做,教師進一步啟發學生。
5、總結測量圓錐高的方法:第一、把圓錐的底面放平;第二、把一個直角三角板同圓錐豎直放在同一平面上;第三、把另一個直角三角板一條直角邊同豎著三角板的一條直邊直角邊重合,另一條直角邊靠近圓錐頂點,即可量出。
6、學生測量一個圓錐的高。
四、提出質疑,啟迪思維
師:同學們知道圓柱的側面展開是一個形狀?那么圓錐的側面展開又是一個什么形狀呢?誰知道,告訴大家。
五、鞏固新知,暢談感受
師:通過本節的學習,你獲得什么新的收獲,有什么感受?
六、作業
用圓規、剪刀,硬紙板按教科書圖樣做一個圓錐。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錐,掌握圓錐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稱。
2、使學生會看圓錐的平面圖,并能從旋轉的角度認識圓錐。
3、通過觀察、設計和制作圓錐體模型等活動,了解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之間的聯系,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1、圓錐的特征;
2、做圓錐。
圓錐認識的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活動認識圓錐體。
2、理解并掌握圓錐體體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應用。
3、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認識圓錐體,掌握圓錐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圓錐體體積的計算方法的推導。
教學準備:
扇形紙片、各種圓錐體、量筒、水槽、細沙
學習準備:
圓錐體物品、生活中圓錐體的應用圖片、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我們學過了哪些立體圖形?(結合實物認一認)
2、這是什么圖形?(圓錐)過去我們對它了解比較少,今天重點來研究它。
3、關于圓錐你想了解它的什么?(特征、表面積、體積)
二、研究特征:
1、做圓錐(提供扇形紙片、橡皮泥、跳棋、圓鉛筆、卷筆刀),說說圓錐有什么特征。
2、自學91也教材,匯報學習結果。(板書)
底面:圓
側面:曲面(扇形)
高: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
1、判斷練習
2、生活中的圓錐:實物展示、圖片展示
三、初步了解表面積:
側面積(扇形)+底面(不做重點)
四、探究體積:
1、猜測:根據以往學習空間與圖形的經驗,圓錐的體積可能與什么有關?
(底面積、高……借助已有圖形剪拼割補……用已有知識推倒公式)
2、根據老師提供的用具你會想到怎樣測量圓錐的體積。
(1)利用量筒、水(小結公式后驗證)
(2)利用圓柱體、砂子(試驗前先猜測……強調等底等高)
3、總結公式(板書)
4、一個圓錐形的零件,底面是21平方厘米,高是14厘米,這個零件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五、鞏固練習
1、例題1
2、笑臉題(連線后畫出與圓柱體積相等的圓錐的高)
3、玻璃廠用卡車運進一批做玻璃用的砂子堆成一個圓錐形,底面周長是31。4米,高3。6米,每立方米砂重1。5噸。這堆砂子質量是多少噸?
六、總結學習立體圖形的收獲。
借助《圓錐》這一教學內容為載體,我有機會實踐自己在“空間與圖形”這一部分的基于教材的深入探索與研究。課改以來,新的課堂十分活躍,特別是空間與圖形的相關課,十分重視操作、實驗等活動,課堂一派熱鬧。但隨著學生年級的升高,我覺得數學課應該更“數學”一點,應該體現出數學的嚴謹性。所以,教學中我努力營造“活而不亂”的課堂,讓操作活動的背后更有知識的含量。
首先,為學生提供的扇形紙片、橡皮泥、跳棋、圓鉛筆、卷筆刀等材料,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動手制作圓規,加深學生對圓錐體的認識。而在與生活實踐相聯系一部分,我不僅僅讓學生單純的去說一說生活中有哪些圓錐體物品,而且讓他們說一說為什么這樣設計,使用的原理是什么。
在探究圓錐體積計算一部分,我努力尋求“自主探究、獨立解決問題”的教學。傳統的教學方式是用空心圓柱、圓錐進行實驗。但是,學生怎么會一下子想到做實驗呢?做實驗是他們自己的需要嗎?如果開始就做實驗,雖然形式上是熱鬧的,但學生的思維是被動的。于是,我設計讓學生先去猜一猜,圓錐體的體積計算與什么有關。學生很自然地想到借助已有的一些圖形進行割補,探求底面積、高的`關系等方法。在為學生提供各種圓錐體、量筒、水槽、細沙等工具,讓學生自由實驗,獨立去探究體積的計算。學生通過猜想、驗證、反思這一系列的活動主動探索知識,使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產生、發展過程,學習知識的過程成為學生再發現、再創造的過程。
總之,數學知識源于生活,但生活知識也應該融于課堂。數學是一切學科的基礎,是人類的一種文化。數學課上,要有數學的語言,數學的思維,要從理性的思考角度入手,讓學生有操作活動,更要有歸納、推理和思考。讓培養空間觀念的數學課更“數學”一點。
圓錐認識的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8~20頁的例1,“練一練”和練習五的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感知并發現圓柱和圓錐的特征,知道圓柱和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立體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教學重點:
掌握圓柱、圓錐的特征
教學難點:
知道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之間的關系,認識立體圖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例1場景圖,上面這些物體認識嗎?分別是什么?如果將它們按形狀分成兩類,怎么分?如果給這兩類物體起個名字,可以叫什么?
學生交流(揭示課題:圓柱和圓錐)
二、探究圓柱和圓錐的特征
1、研究圓柱
⑴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形的?出示相關圓柱形實物和模型
⑵引導觀察:仔細觀察這些圓柱,你能發現什么?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發現。
⑶組織全班交流,教師適當板書:上下一樣粗細有兩個圓面一個曲面
⑷認識圓柱各部分的名稱:
教師先對照圓柱的直觀模型介紹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再讓學生在實物模型上找到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
2、研究圓錐
⑴生活中還見過哪些圓錐形狀的物體?
⑵仔細觀察圓錐,你能發現什么?在小組中說一說。
⑶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板書:
有一個頂點底面是圓形側面是一個曲面
⑷認識圓錐的高
出示圓錐的透視圖,讓學生認識圓錐的高。
⑸在圓錐的實物模型中,相互說說圓錐的頂點、底面、側面和高。
三、鞏固練習
1、討論“練一練”。
交流挑選的'理由和不挑選的理由。
2、做練習五第2題。
⑴引導學生從正面、上面、側面觀察圓柱和圓錐,看分別看到的是什么形狀?
⑵在書中連線。
3、做練習五第3題。
⑴出示長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圓形的小旗,引導學生猜想:如果將旗桿快速旋轉,想想一下:小旗旋轉一周各能成什么形狀?讓學生旋轉小旗,看猜想是否正確。
⑵如果讓你自己設計一個小旗,你想將小旗設計成什么樣子的?想想一下,如果也這樣旋轉一周,會轉成什么形狀?自己做一做。
四、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學生交流
五、作業
完成《練習與測試》相關作業
板書設計
圓柱和圓錐的認識
圓錐認識的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二冊P18—19,隨后的練一練和練習五的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感知和發現圓柱、圓錐的特征,知道圓柱和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立體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3.使學生進一步體驗立體圖形與生活的關系,感受立體圖形的學習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掌握圓柱、圓錐的特征
教學難點:知道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之間的關系,認識立體圖
設計理念:
本課努力將傳統教具、學具和現代多媒體網絡技術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學生親身感受數學,在“找”中學,在“測”中學,在“思”中學,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直觀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使數學課堂教學“動”起來、“活”起來,讓學生在“做”中學,使數學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1.教師出示一組相關的幾何體的實物圖,其中有長方體、正方體形狀的,也有圓柱和圓錐形狀的,提問:上面哪些是圓柱體?哪些是圓錐體?哪些不是?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是圓柱體和圓錐體?
2.揭示課題,板書:圓柱和圓錐
教師說明:我們所學的圓柱和圓錐都是直直的直圓柱和直圓錐.觀察、辨別
舉例、交流
二、動手實踐探索特征(一)認識圓柱的特征
1.分組活動,每人拿一個圓柱,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你發現了什么?
2.互相交流,什么感覺.啟發學生動手實驗:
(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點.
(2)用筆畫一畫,上下底面積有什么特點?你怎樣證明這兩個底面大小的關系?
(3)用雙手摸側面,你發現了什么?
3.討論、交流、總結
(1)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
并板書:
底面2個平面完全相同圓
圓柱
側面1個曲面
4.圓柱的高.
出示高、低不同的兩個圓柱.
(1)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圓柱的高.使學生明確: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2)讓學生找一找圓柱的高,然后教師出示圓柱的立體圖形,說明: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圓柱的高。教師先畫出一條高,再讓學生畫高,教師提問:剛才大家從不同位置畫了高,說明高有多少條?
(二)圓錐形狀的認識。
1。引導觀察
(1)請學生從課前準備的物體中挑出圓錐體學具,請大家看一看,摸一摸,與圓柱比一比,你看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說給同桌聽。
(2)讓一生上來邊指邊說,回答后師板書:
頂點:1個
側面(曲面)
面:2個
底面(圓)
(3)師指導透視圖,示范畫。
畫透視圖的時候應該先畫一個橢圓,然后在橢圓的正上方畫上頂點,最后把頂點與底面連起來。
2、圓錐高的認識
(1)高在哪里?師指母線,問:這條是不是圓錐的.高?為什么不是?你能舉個例子駁倒他嗎?
(2)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是圓錐的高?
(3)圓柱的高有無數條,圓錐的高有幾條?為什么?(教師在黑板上作高,板書:1條)
(4)在下發的練習紙上的立體圖上畫高,標上字母h。
學生先在小組內活動、研究、交流,再組織全班交流
學生觀察、獨立思考
學生獨立畫高,思考高的條數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交流
觀察、思考
互相指一指、說一說
自己嘗試概括
獨立比較
獨立畫高
三、鞏固練習,評價反饋
1.做“練一練”,說出下列物體的形狀哪些是圓柱體,哪些是圓錐體?引導學生說說選擇的理由。
2.找一個圓柱形和圓錐形的物體,指出它的各部分名稱。
3.學生交流同座互相指、說學生連線,交流連線時的思考過程。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小旗,依次將小旗快速旋轉,借助觀察和想象,交流自己的發現。
四、總結回顧拓展延伸
1.這節課你認識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2.布置課后作業:用硬紙做一個圓柱和圓錐,并量出它的底面和高。課后剪下教材中材料,獨立制作圓柱和圓柱。
圓錐認識的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
教科書23—24頁例1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圓錐,掌握圓錐的特征,會看圓錐的平面圖。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3.情感目標:用生活中的圓錐讓學生體會所學知識的生活價值,培養學生熱愛數學學習的情感、態度。
教學重點:
了解圓錐的特征。
教學難點:
測量圓錐的高。
課前準備:要求每個學生用教科書圖樣做一個圓錐的模型,并讓學生收集一些圓錐形的實物,教師準備一個圓錐形物體,一塊平板(或玻璃),一把直尺。
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
教師示出圓錐體鉛錘實物、圓錐型漏斗實物。
指出這是圓錐體實物。
同學們能指出生活中的圓錐體嗎?
現在我們做一個游戲,同學們看大屏幕上的畫面,注意出現的圓錐體的鏡頭。同學們舉手搶答出圓錐體物體。
感受圓錐在生活中的存在形式。
認識近似圓錐實物和模型及各部分的名稱。
學生結論:
圓錐體東西好像不多,只有鉛錘,漏斗,沙堆,鉛筆尖等。
學生找出了:煤堆;糧堆;帳篷;削好了的鉛筆尖;金字塔像,但不是圓錐;圓錐形凹槽。
二、探究新知
(一)圓錐的認識
1、演示動畫“圓錐的形成”
(1)一個長方形通過旋轉,可以形成一個圓柱體,那么你們知道圓錐體是怎樣形成的嗎?
(2)多媒體演示直角三角形繞一條直角邊旋轉一周的軌跡是一個圓錐體。繞另一條直角邊旋轉一周的軌跡也是一個圓錐體。分別閃爍底面半徑和高。
2、教師提問:
(1)圓柱體有哪些特征?
(2)什么叫圓柱的高?
3、學習圓錐體。
提問:
(1)圓錐體有哪些特征?
(2)什么叫圓錐的高?
4、教師小結:
(1)(演示動畫“圓錐體的認識”)
(2)測量圓錐的高。
①引導學生討論:圓錐有幾條高?
②用直尺和三角板如何測量圓錐的高。
教師巡回參與討論,指點方法,關鍵解兩個三角板的.位置問題。
教學圓錐體的特征:
側面、底面、高、頂點、底面圓心。
(1)圓錐有一個頂點,底面是一個圓。
(2)圓錐的側面是一個曲面。
(3)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
學生回答圓柱特征。
學生觀察、觸摸圓錐體模型,感受圓錐體有幾個面。學生指出側面、底面、高、頂點、底面圓心。
學生討論并用直尺和三角板測量圓錐的高。
學生總結方法:用大小兩個三角板,保證高與桌面垂直,標高線與垂直三角板垂直。還要注意減去沒有刻度的0.5厘米。
三、鞏固反饋
1.請你說出圓錐各部分名稱.
2.請你說出圓錐的特征.
3.指出下列各圖是由哪些圖形構成的?
圓錐各部分名稱.
學生討論后匯報
四、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圓錐體和圓柱體有什么區別?
圓錐體的特征
學生總結圓錐體和圓柱體的區別
板書設計:
圓錐的認識
圓錐的底面是個圓,圓錐的側面是一個曲面。
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
圓錐認識的教學設計8
教學內容 教材第18—19頁的例1,完成第19頁的“練一練”和練習五的第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柱和圓錐的特征,能看懂圓柱、圓錐的平面圖。
2.認識圓柱和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并會測量高。
教學重點 1.讓學生從整體上體會圓柱和圓錐的特征,了解圍成圓柱或圓錐的各個面。2.認識圓柱和圓錐的高,并會測量高。
教學難點 認識圓錐的高。
教具準備:教師準備圓柱體、圓錐體的物體,讓學生收集一些圓柱體、圓錐體的實物。同時讓學生將教科書第125、127頁上的圖沿邊剪下來做成圓柱體、圓錐體。
一、激趣引新
1、師出示準備的模型圓柱,圓錐,提問,這是什么形體?
師指出:圓柱體簡稱圓柱,圓錐體簡稱圓錐。
2、舉例:你在生活中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錐?(學生舉例)
3、師出示掛圖,提問,生活中的例子很多,你看這張圖上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錐?
4、揭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樣的直圓柱和直圓錐。(板書課題:圓柱和圓錐的認識)
二、自主探究,認識圓柱和圓錐的特征。
1、認識圓柱
⑴談話,請看掛圖,剛我們看到的圓柱有大的,有小的,有高的,有矮的,還有這么扁的`,同學們桌面上也有大小不一的圓柱,仔細觀察這些圓柱,你發現這些大小不一的圓柱有什么共同點?(學生獨立思考后同桌交流后自由發表意見,師根據學生回答適當板書)
⑵驗證發現:上下面是兩個完全相同的圓
剛才同學說上下兩個面是完全相同的圓,請你想辦法證明一下,這個猜想是否正確?
學生可能:a把茶葉筒的蓋頭拿下來比劃b用線繞c用尺亮圓的直徑
側面是彎曲的:把你手中的圓柱摸一摸,滾一滾,你發現它的這個面與桌面有什么不同?側面滾一滾,滾出一個什么形狀?
⑶師指出:這是沿著圓柱形物體的輪廓畫下來的圓柱的平面圖
圓柱上下兩個面叫做圓柱的底面(板書底面,圖中標出底面)
圍成圓柱的曲面叫做圓柱的側面
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圓柱的高(板書,在圖中標出)
提問:圓柱的高有多少條?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師出示裝滿牙簽的牙簽盒讓學生體會)
驗證圓柱的高都相等:把圓柱放在桌角量高,變換角度量高,量出的結果一樣嗎?
⑷練習:說說師手中的杯子,方便面碗是不是圓柱,為什么?指出自己手中圓柱的各部分名稱,指出下列圓柱各部分名稱
2、認識圓錐
⑴談話:某些建筑物的頂部,吃的蛋筒,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圓錐體,請你觀察這些圓錐,說說它們有什么共同點?(學生自由交流,師適當板書)
有一個頂點,底面是一個圓形,側面是一個曲面
⑵看書對照你的發現是否正確
⑶師指出:圖錐的底面是一個圓,圓錐的側面是一個曲面,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邊說邊在圖上標出來)
提問,圓錐的高有幾條?
滾動圓錐,你有什么發現?
辨析,這是圓錐的高嗎?那你認為怎樣測量圓錐的高?師出示圖
⑷指出你手中圓錐各部分名稱
3、比較:觀察圓柱和圓錐有什么不同之處?
師可引導提問:圓柱和圓柱都有一個側面,側面都是一個曲面,為什么圓柱滾動側面時與圓錐滾動側面的感覺不一樣?
三、鞏固練習
1、練一練:判斷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錐?
2、練習五第二題,連一連。
3、練習五第三題:先讓學生根據題意轉一轉,想象一下,再交流。
圓柱的底面半徑與高與長方形小旗有什么關系?
4、拿出硬紙做的圓柱和圓錐,想辦法量出它們的底面直徑和高,記錄再自備本上,四、全課小結: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圓錐認識的教學設計9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3-24頁的例1和“做一做”,練習四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1、認識圓錐,掌握圓錐的特征。
2、認識圓錐的高,會正確測量圓錐的高。
3、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和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以及熱愛數學學習的情感、態度。
教學重點:
掌握圓錐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
圓錐高的測量方法。
教具準備:
一個圓錐形物體、一個圓錐形模型、一塊平板,一把直尺,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前面我們認識圓柱體了,誰能說一說圓柱各部分名稱及特征。
二、探求新知
(一)、認識圓錐的特征
1、引出新知
(1)出示主題圖(課件)觀察這些非物體的形狀
質疑:
①孩子堆成的沙堆是什么形狀?
②小丑的帽頂什么形狀?
③建筑用的鉛錘是什么形狀?
④觀察這些物體的形狀有什么共同點?
學生思考后回答
(2)通過課件了解圓錐的形狀
課件展示:藍色圓錐形積木,圓錐形沙堆,鉛垂。(仔細觀察他們的形狀)移走實物剩下輪廓,抽象出圓錐形的幾何圖形。
(3)教師小結
像這樣的物體就叫做圓錐體,簡稱圓錐。
(4)列舉生活中的圓錐
你還見過哪些圓錐形物體?
(錐形漏斗、錐形吊燈、鉛筆筆尖)
看來圓錐形物體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的方便,我們只有對它的了解的更多,才能更好的利用它。那么,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圓錐。
(板書課題:圓錐的認識)
2、圓錐的基本特征
請大家拿出準備好的圓錐形,看一看,摸一摸觀察一下它有什么特點?(同桌討論,全班交流)
課件展示:閃爍的.兩個點是圓錐的頂點和圓錐底面的圓心用字母0表示,閃爍的底面是一個圓,側面是一個曲面。
3、圓錐側面的展開圖
圓柱的側面展開是一個長方形,想象一下,圓錐的側面展開是什么形狀?(學生討論交流)
出示課件:動態演示繞圓錐側面轉一周和圓錐側面展開過程
學生觀察發現得到:圓錐有一個頂點,它的底面是一個圓,側面是一個曲面,側面展開是一個扇形。
4、圓錐的高
大家知道圓柱的高是兩底面之間的距離,它有無數條高。那么,圓錐的高呢?它幾條高?
(小組討論、交流、匯報)
課件演示:底面直徑和高的產生過程
圓錐只有一條高,在圓錐的內部
5、測量圓錐的高
由于圓錐的高在它的內部,我們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長度,怎樣測量圓錐的高呢?學生在小組內動手操作演示。學生匯報后教師總結
測量步驟:
(1)先把圓錐的底面放平;
(2)用一塊平板水平地放在圓錐的頂點上面;
(3)豎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間的距離。
注意的事項:
(1)圓錐的底面和平板都要水平地放置。
(2)讀數時一定要讀平板下沿與直尺交會處的數值。
三、鞏固練習
1、第24頁“做一做”。
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硬紙,先做成圓錐,然后讓學生試著獨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徑和高,對有困難的學生及時輔導。
2、練習四的第1題。
(1)讓學生觀察,只要是接近于圓柱、圓錐的都可以指出。
(2)讓學生說說自己周圍還有哪些物體是由圓柱、圓錐組成的。
3.練習四的第2題。
學生先動手操作,然后連線
四、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圓錐,想一想:圓錐有什么特征?側面展開后是一個什么圖形? 你能向同學介紹一下你手中的圓錐嗎?
圓錐認識的教學設計10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圓錐的認識》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能完整、準確地掌握圓錐的基本特征及各部份的名稱,認識圓錐側面的展開圖。
2.通過學習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
3.通過學習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圓錐的認識》這部份內容有:圓錐的特征、圓錐的底面、圓錐的.高、圓錐的側面及它的展開圖。
圓錐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立體圖形,圓錐在日常生活中的物體有很多,課的開始,就讓學生用自己在生活中發現的圓錐入手,概括中圓錐的幾何圖形。然后通過觀察、比較的認知方法主動地獲取知識。
2.教材重點圓錐的特征及各部份名稱。
3.教材難點圓錐的高的測量方法。
教學對象分析
圓錐是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習立體圖形的最后一部份內容。前邊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等立體圖形,學生具備一定的空間觀念。頭腦中幾何表象較豐富。在教學中,突出“觀察、對比、操作、分析討論,大膽探索,總結規律”的學法指導。發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主動、生動地在活動中學習數學。
教學策略及教學法設計
本節課主要通過網絡和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在主動的教學情境中,集體討論歸納出圓錐的特征。另外,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創設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注重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同時加深對圓錐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游戲導入
師:首先和同學們玩個游戲:奇思妙想,想象一下把我們學過的這些平面圖形高速旋轉能得到什么立體圖形?
出示:圓形、長方形、梯形、直角三角形
學生大膽猜測后,教師用準備好的教具演示。
師:今天我們先來研究由直角三角形旋轉得到的立體圖形——圓錐。(板書課題)
圓錐認識的教學設計11
預設目標:
1、引導學生自己發現感悟圓錐的特征,學會測量圓錐的高,并能正確辨認圓錐圖形。
2、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合作探究中體驗學習全過程。
3、培養學生提出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認識圓錐,并掌握圓錐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教師:說一說圖中哪些圖形是圓柱?剩下的這些圖形都不是圓柱,這種形狀的物體你在哪見過?你能給這些圖形取個名稱嗎?
鼓勵學生思考,再請學生看看書中的名稱后,揭示課題:圓錐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1、請同學們拿出課前收集的圓錐,相互交流,關于圓錐,你想提出哪些問題?
學生提問:圓錐有哪些特點?圓錐的高怎么表示?怎樣量出圓錐的高?
2、合作探究。同學們用桌上的工具材料,分組研究你們感興趣的問題。
3、小組匯報探究結果,同學相互質疑。
⑴圓錐的特點:底面是個圓,上面是一個尖尖的'點,側面是一個曲面。
質疑:側面展開是個什么圖形?
小結:我們把圓錐模型的側面展開,得到一個扇形。
⑵圓錐的高:比較兩個圓錐的高矮可以發現,圓錐的高是指頂點到底面之間的距離。
質疑:圓柱的高有無數條,那圓錐的高有幾條?
小結:圓錐的高是表示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圓錐的高只有一條,測量圓錐的高。
三、鞏固練習
1、做教科書第87頁練習二十二的第2題。
2、小結活動。
按書上第191頁的圖樣,用硬紙制作一個圓錐,并量出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3、總結。教師:這節課你有什么感受?你還有什么意見和問題?
四、創意作業
圓錐認識的教學設計12
教學內容:
六年級下冊第9-10頁內容,練習二1-3題。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通過觀察、操作、比較等活動,認識圓柱和圓錐,知道圓柱和圓錐底面、側面和高的含義,掌握圓柱和圓錐的的基本特征。
2、經歷探索圓柱和圓錐特征的過程,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初步體會圓柱和圓錐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圓柱和圓錐的特征。教學難點:認識圓柱和圓錐的側面和高。
教具準備:
課件,圓柱、圓錐實物,模型,長方形小旗一面。
學具準備:
圓柱、圓錐實物,圓錐模型,剪刀,長方形、半圓形、直角梯形、直角三角形小旗各一面。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喜歡吃冰淇淋嗎?你注意過裝冰淇淋的盒子嗎?(課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圖)請看屏幕,這是我搜集到的一些冰淇淋盒,看到這些盒子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可能提到:左邊的物體是什么形狀的?有什么特點?右邊的物體是什么形狀的?有什么特點?
【設計意圖: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通過學生喜歡吃冰淇淋,引入對它們各種各樣盒子形狀的研究,容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讓學生自己提問題,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愿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二、你說我講
1、認識“圓柱”特征
(1)整體感知
師:同學們,左邊的物體是什么形狀的呢?圓柱。
除了我們剛才看到的冰淇淋盒,在生活中你還見到過圓柱形的物體嗎?在哪里見過?他們什么樣?
學生可能提到未削的鉛筆、水杯、膠棒、水彩筆盒、茶葉筒、木頭、廣場上的圓柱子、壓路機的磙子、賓館的.旋轉門等等。他們美觀、實用、安全、能滾動
(2)探索研究
師:請同學們拿出課前準備的圓柱,數一數,摸一摸,滾一滾,比一比,看你發現了什么?(課件出示探索提示)
提示:
①數一數,圓柱有幾個面?指給同桌看。
②摸一摸,圓柱的幾個面有什么不同?
③滾一滾,把圓柱不同的面放在桌上滾一滾,你發現了什么?
④比一比,你的圓柱和同桌的有什么不同?
(3)匯報交流
學生根據提示交流匯報。
①圓柱有3個面。哪3個?讓學生指一指。
②學生會說“圓柱有兩個圓形的面,平平的。”此時教師可以讓所有的學生再摸一摸感知一下,并介紹:圓柱上下這兩個圓形的面叫圓柱的底面。(板書)
可能會有學生提到這兩個圓大小一樣,如果沒有,教師提問:這兩個圓之間有什么秘密嗎?并追問你是怎么知道的?
學生可能是用眼睛看的,也可能是估計的。給他們時間驗證一下,再交流。學生的方法可能有:量直徑;把兩個圓在紙上畫下來比對;或畫一個再看是否重合;也可能剪下來比較等等。
教師肯定學生的想法后利用課件演示兩個圓重合,并板書:兩個完全相同的圓。圓柱還有一個面,學生可能會通過手勢表示,卻說不出來。也可能知道叫側面。教師根據學會的回答介紹:圓柱的曲面叫圓柱的側面,并板書:側面曲面。
③底面放在桌子上不能滾動,側面放在桌子上可以滾動。師:我們平常見到的哪些圓柱利用了它能滾動這個特點?
壓路機、搟面杖、滾筒刷等,學生說不上來,教師可以提示引導。師:這些圓柱滾過的地方會是什么形狀呢?
學生演示,猜測過后,教師可以用課件演示一下:長方形。
④圓柱有大有小,有高有低。
課件出示裝滿牙簽的圓柱塑料盒和裝滿水彩筆的圓柱盒,問:這兩個圓柱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圓柱的高。追問:什么是圓柱的高?圓柱有多少條高?
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圓柱的高。問:這些牙簽和水彩筆是圓柱的高嗎?假如他們細一些,再細一些,能裝多少根?
板書:圓柱有無數條高,高的長度都相等。課件演示圓柱的一條高。師介紹:生活中,我們把硬幣的高叫厚,圓柱水井的高叫深,鉛筆的高叫長。
師:除了高,這兩個圓柱的大小還與什么有關?底面的大小或底面直徑半徑等。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圓柱的特征,通過數一數,摸一摸,滾一滾,比一比等活動,讓學生親身經歷,感知圓柱的底面、側面的不同,加深對圓柱的認識,并通過課件演示,加以學生的想像,體會出圓柱有無數條高,培養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2、認識“圓錐”特征
(1)整體感知
師:右邊的物體是什么形狀的呢?圓錐。師:生活中哪些地方見過圓錐?
學生可能提到鉛筆尖部、塑料跳棋下部、沙堆、陀螺等。
(2)自學探究
師:請同學們根據剛才研究圓柱特征的方法,自己研究一下圓錐的特征。
(3)匯報交流
教師板書:一個頂點一個側面曲面一個底面圓形
著重讓學生說說:圓錐的側面是什么形狀?什么是圓錐的高?圓錐的高有多少條?讓學生先猜測圓錐的側面是什么形狀?學生可能認為是三角形,也可能認為是扇形,然后滾動圓錐學具自己體驗,最后通過課件展示驗證。
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叫圓錐的高。圓錐只有一條高。課件演示。
【設計意圖:在想象圓柱逐步變成圓錐的過程中,學生已經初步體會了圓柱和圓柱的區別,所以在研究圓錐時,借助前面對圓柱特點的學習,全部放手,讓學生不僅收獲“漁”,還學會了用“漁”進行“捕魚”,同時體驗獲取成功的喜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實現了教學資源的最優化。】
3、比較異同
師:圓柱和圓錐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呢?
相同點:圓柱和圓錐的底面都是圓形,側面都是曲面。不同點:圓柱有2個底面,圓錐有1個底面。圓柱側面滾動后是長方形,圓錐是扇形。圓柱有無數條高,圓錐只有一條高。
可以追問:根據你的理解,說說為什么圓柱有無數條高,圓錐只有一條呢?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圓柱和圓錐的異同,使學生深化認識圓柱和圓錐的特點。后面一追問,既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加強了圓柱和圓錐的聯系,又為后面學習圓柱和圓錐的體積作了鋪墊。】
三、自主練習
1、下面的物體哪些是圓柱形的?哪些是圓錐形的?
教師可挑選小鼓和臺燈罩讓學生說說為什么既不是圓柱又不是圓錐?
2、下面的圖形哪些是圓柱?哪些是圓錐?
挑選第四個說說原因,進一步明確圓柱的特征。
3、用一張長20厘米,寬15厘米的長方形紙卷成一個圓柱形紙筒。紙筒的底面周長和高各是多少?與同學交流一下。
4、師:在學習圖形的知識時,練就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和一個善于想象的大腦十分重要,下面我們來做一個有趣的游戲。出示教具,這是一面長方形的小旗,如果將旗桿快速旋轉,小旗能成什么形狀呢?先想象一下,猜一猜。
師:現在旋轉小旗,看猜想是否正確。
師:如果是半圓形、直角梯形和直角三角形的小旗,旋轉一周后又能成什么圖形呢?請你先想象猜測,再動手試試,最后連一連。
師:這個游戲好玩嗎?如果讓你自己設計一個小旗,你想將小旗設計成什么樣子?想象一下,如果也這樣旋轉一周,會轉成什么形狀?課后自己做一做。
【設計意圖:學生在練習中加深了對圓柱和圓錐的認識,其中在1、2小題比較和辨析的過程中,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了深層次的思考,有了運用,有了判斷,提高了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靈活性,體現數學知識“有用”。最后兩道小題,不僅為后面學習圓柱的表面積作了鋪墊,更重要的是為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起到了推動作用。】
四、回顧反思
師:同學們,這節課馬上就要結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獲?(課件出示教材豐收園圖)
學生可能回答:我會積極學習了。教師適時追問:你哪個環節最積極?(課件“積極”綠蘋果圖片飛出果籃,同時出示問題:你哪個環節最積極?)
學生回答。(課件將綠蘋果變成紅蘋果)
學生也可能回答:我學會提問了。教師適時追問:你都問什么問題了?(課件“會問”綠蘋果圖片飛出果籃,同時出示問題:你都問什么問題了?)
學生回答。(課件將“會問”綠蘋果變成紅蘋果)
師:讓我們滿載著收獲,下課休息一下吧。(課件將紅蘋果裝入果籃)
【設計意圖:以具體的問題引領學生從“積極”“合作”“會問”“會想”“會用”幾個方面全面回顧梳理,幫助學生積累一些基本的活動經驗,養成全面回顧的習慣,培養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圓錐認識的教學設計13
教學內容:六年制第十二冊數學第48—49頁的內容,完成第49頁上面的“做一做”和練習十二的第1—2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認識圓錐,掌握圓錐的特征,會看圓錐的平面圖。
教學重難點:圓錐的特征
教具準備:圓錐形物體一個、圓錐的模型一個、CAI課件四件
學具準備:圓錐形實物,模型一個、一塊平板(或玻璃),一把直尺
教程:
一、導入新課
師:我們已經學習了圓柱的有關知識,誰能告訴老師圓柱有什么特征?(指名答)
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好的物體,看一看,摸一摸,感覺一下,它與圓柱有什么不一樣?
生觀察感知后,說出自己的結果,師肯定:
這個物體有一個曲面,一個頂點和一個面是圓。
像這樣的物體就叫做圓錐體,簡稱圓錐。也就是這節課我們要學習新的立體圖形。
板書課題:圓錐的認識
二、新授
1、教學圓錐的認識
〈1〉出示多媒體CAI課件的三幅圓錐形實物圖。
(此處有圖)
提問:這些物體的形狀是什么?(圓錐)
這時利用CAI課件動畫光點的閃爍,閃動實物圖的輪廓,緊接著把實物的模像移走,只剩下圖形的輪廓,抽象出圓錐體的幾何圖形。
(此處有圖)
接著改變不同的方向,師說明:這樣的圖形就是圓錐體的幾何圖形。
〈2〉師講解:圓錐有一個頂點,底面是一個圓,(邊講邊用動畫光點的閃爍閃動“圓錐的頂點”,并標示出來,將底面用彩色涂上,并標出“底面”。)請同學們拿出圓錐模型,摸一摸周圍的面,提問:這個面是一個平面還是曲面?
指出:圓錐的這個曲面叫做側面,同時標出“側面”讓學生看著圓錐形物體,指出:
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叫做高。
用CAI課件演示作高,接著順著母線的方向演示、強調:
沿著曲面上的線都不是圓錐的高,圓錐的高只有一條
〈3〉生拿出學具,同桌互指圓錐的底面、側面、頂點、高
2、小結
誰能歸納一下圓錐有什么特征?(指名試答)
師板書:底面是圓,側面是一個曲面,有一個頂點和一條高。
3、教學測量圓錐的高。
提問:圓錐的'高能直接測量嗎?為什么?
(圓錐的高在它的內部,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長度)
采用多媒體CAI課件(二)演示
邊演示,邊講解測量過程
〈1〉先把圓錐的底面放平;
〈2〉用一塊平板水平地放在圓錐的頂點上面;
〈3〉豎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間的距離,讀出數值。
生自己量手中的圓錐學具的高
4?教學圓錐側面的展開圖
設問:圓柱的側面展開是什么圖形?圓錐的側面展開又是什么圖形呢?
生思考討論后,指名回答
師:我們通過實驗來看看。
出示CAI課件(三),一步一步演示:
(此處有圖)
使學生認識:側面展開后是一個扇形
再利用CAI課件將其展開圖合攏,恢復原狀,以加深對圓錐側面的認識。
三、課堂練習
1、做教科書第49頁“做一做”
2、做練習十二的第1題
3、做練習十二的第2題
采用CAI課件,拆分組合,指名口答。
四、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圓錐,想一想:圓錐有什么特征?側面展開后是一個什么圖形?
板書設計
圓錐的認識
(此處有圖)
圓錐的特征:
底面是圓,側面是一個曲面,有一個頂點和一條高。
圓錐認識的教學設計14
教學內容:教科書23-24頁例1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圓錐,掌握圓錐的特征,會看圓錐的平面圖。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3.情感目標:用生活中的圓錐讓學生體會所學知識的生活價值,培養學生熱愛數學學習的情感、態度。
教學重點:了解圓錐的特征。
教學難點:測量圓錐的高。
課前準備:要求每個學生用教科書圖樣做一個圓錐的模型,并讓學生收集一些圓錐形的實物,教師準備一個圓錐形物體,一塊平板(或玻璃),一把直尺。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知識點
學生活動
一、初步感知
教師示出圓錐體鉛錘實物、圓錐型漏斗實物。
指出這是圓錐體實物。
同學們能指出生活中的圓錐體嗎?
現在我們做一個游戲,同學們看大屏幕上的畫面,注意出現的圓錐體的鏡頭。同學們舉手搶答出圓錐體物體。
感受圓錐在生活中的存在形式。
認識近似圓錐實物和模型及各部分的名稱。
學生結論:
圓錐體東西好像不多,只有鉛錘,漏斗,沙堆,鉛筆尖等。
學生找出了:煤堆;糧堆;帳篷;削好了的鉛筆尖;金字塔像,但不是圓錐;圓錐形凹槽。
二、探究新知
(一)圓錐的認識
1.演示動畫“圓錐的.形成”
(1)一個長方形通過旋轉,可以形成一個圓柱體,那么你們知道圓錐體是怎樣形成的嗎?
(2)多媒體演示直角三角形繞一條直角邊旋轉一周的軌跡是一個圓錐體。繞另一條直角邊旋轉一周的軌跡也是一個圓錐體。分別閃爍底面半徑和高。
2.教師提問:
(1)圓柱體有哪些特征?
(2)什么叫圓柱的高?
3.學習圓錐體。
提問:
(1)圓錐體有哪些特征?
(2)什么叫圓錐的高?
4.教師小結:
(1)(演示動畫“圓錐體的認識”)
(2)測量圓錐的高。
①引導學生討論:圓錐有幾條高?
②用直尺和三角板如何測量圓錐的高。
教師巡回參與討論,指點方法,關鍵解兩個三角板的位置問題。
教學圓錐體的特征:
側面、底面、高、頂點、底面圓心。
(1)圓錐有一個頂點,底面是一個圓。
(2)圓錐的側面是一個曲面。
(3)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
學生回答圓柱特征。
學生觀察、觸摸圓錐體模型,感受圓錐體有幾個面。學生指出側面、底面、高、頂點、底面圓心。
學生討論并用直尺和三角板測量圓錐的高。
學生總結方法:用大小兩個三角板,保證高與桌面垂直,標高線與垂直三角板垂直。還要注意減去沒有刻度的0.5厘米。
三、鞏固反饋
1.請你說出圓錐各部分名稱。
2.請你說出圓錐的特征。
3.指出下列各圖是由哪些圖形構成的?
圓錐各部分名稱。
學生討論后匯報
四、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圓錐體和圓柱體有什么區別?
圓錐體的特征
學生總結圓錐體和圓柱體的區別
板書設計:
圓?? 錐?? 的?? 認?? 識
圓錐的底面是個圓,圓錐的側面是一個曲面。
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
圓錐認識的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聯系同學們的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操作,了解點的移動可以得到線,線的移動可以得到面,面的旋轉可以得到體,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圓柱和圓柱的基本特征,激發同學們的探究欲望。
2、通過觀察、思考、操作、討論等活動,培養同學們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難點
理解并掌握圓柱、圓錐的基本特征。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教師拿一根一頭拴著一個小球的繩子甩動,問:你們看到了什么?再讓學生結合書第2頁2、3題,想一想你發現了什么?
最后總結出點的移動可以得到線,線的移動可以得到面,面的旋轉可以得到體的結論。
2、教師出示一個袋子,里面裝著各種物體(長方體、正方體、球、圓柱、圓錐、圓臺)
游戲規則:一人上臺摸,并描述你摸到的這個物體的最典型的特征,使下面同學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猜出你摸的這個物體的名稱。
師生共同活動。在摸出物體后,教師讓學生回憶一下以前學過的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
引出這節課要探究圓柱和圓錐。板書課題:圓柱和圓錐
二、探究圓柱和圓錐的特征
1、從生活的實景圖中發現圓柱和圓錐。
從書第2頁找一找的實景圖,找出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與同伴互相指一指,哪些是圓柱和圓錐,并指名回答。
2、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圓柱、圓錐的特征。
用各種方法,如摸、量、畫等,觀察帶來的圓柱、圓錐形實物,你們有哪些發現?用手中的工具驗證你們的猜想。并填寫小組合作學習的報告。
小組合作學習表格:
研究對象
你們猜想它有哪些特征?
你們是用怎樣的方法驗證你們的.猜想的?把驗證方法記錄下來,與同學交流。
3、小組匯報反饋。
教師抓住幾個關鍵點進行引導:
圓柱的特征:
⑴兩個底面、一個側面。底面是由兩個大小完全相等的圓組成。側面是一個彎曲的面。
⑵認識圓柱的高,并會測量圓柱的高。如果沒有學生探究這個問題,教師要示范兩個底面大小差不多的圓柱,讓學生觀察它們的高不同,從而引導學生關注圓柱的高(圓柱兩個底面的距離叫做高)。圓柱有無數條高,每條高的長度相等。
圓錐的特征:
⑴由一個底面(圓)、一個側面(曲面)組成。
⑵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引導學生掌握測量圓錐的高的方法。
小結:通過剛才的合作學習和交流,我們更進一步認識了圓柱和圓錐的特征。你能說一說你現在知道了圓柱和圓錐有哪些特征嗎?
4、說一說
課本3頁,讓學生再次系統地看一看圓柱和圓錐各部分的名稱。拿一個你準備好的圓柱和圓錐,同桌互相說一說它們各部分的名稱。
說一說,在生活中見到的哪些物體的形狀像圓柱、圓錐?指名回答。
【圓錐認識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認識圓錐的教學設計03-31
圓錐認識的教學設計03-05
圓錐認識的教學設計03-05
《圓柱和圓錐的認識》的教學設計06-06
圓錐的認識教學設計范文(精選16篇)03-14
《圓柱、圓錐的認識》課程教學設計通用02-25
《圓錐的認識》教學反思03-27
《圓錐的認識》教學反思04-16
圓錐的認識教學反思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