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二氧化硫”教學設計優秀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么大家知道規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二氧化硫”教學設計優秀,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二氧化硫”教學設計優秀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使學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⑵使學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
⑶使學生了解二氧化硫對空氣的污染及其危害,加強環保意識,做珍愛家 園——地球的主人。
2、能力目標
⑴培養學生實驗操作的基本技能和設計實驗、觀察實驗、分析實驗的能力。
⑵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指導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方法,提高對元素 化合物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⑶培養學生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
⑷培養學生利用化學知識化害為利的科學思想。
3、情感目標
⑴通過化學實驗,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情感,培養學生以實驗事實為依 據,嚴謹求實,勇于創新的科學品質。
⑵通過對二氧化硫對空氣的污染及其危害的學習,加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增強 環保責任感和使命感,做珍愛家園——地球的主人。
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
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
2、教學難點
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
二、教學方法的選擇與確定
教學方法的選擇,必須要結合教學內容、學生情況、教師自身素質等三方面的因素來考慮。其原則是: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重在啟發。本節內容是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識,文中安排了2個演示實驗和1個家庭小實驗,有很多內容與生活環境有關,再結合高一學生的年齡生理、心理特點、基礎知識等實際情況,采用情境激趣法、隨堂實驗法、演示法、對比法、自學法、討論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的結合。
三、學習方法的指導
1、運用所學理論指導元素化合物的學習。
在學習“二氧化硫與氧氣的反應”時,利用氧化還原反應理論和質量守恒定律推寫“二氧化硫與氧氣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通過分析二氧化硫中硫元素 的化合價及其在硫元素所有化合價中所處的位置,推出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和 還原性。
2、對同類知識運用對比法,加深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在學習“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時,通過二氧化硫與氯水的漂白原理、反應類型、穩定性、與品紅溶液作用、與紫色石蕊試液作用等項目的對比,加深對二氧化硫與氯水等物質的漂白性的有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學程序
㈠新課引入
先播放一段《酸雨》的教學錄像,然后提出問題:形成酸雨的罪魁禍首是什么物質?它是一種怎樣的.物質?它有哪些性質?讓學生思考并回答。學生觀看了錄像后,容易回答出第一個問題,但不能回答出第二和第三個問題,讓學生留下懸念,這樣就很自然地把學生注意力引向新課的學習。
㈡新課教學
1、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質
①學生實驗:將事先收集滿SO2的小試管用膠塞塞好,發給學生,讓學生觀察 SO2的顏色、狀態,并聞氣味。讓學生回答并板書。
②利用相對分子質量的大小比較,引導學生得出SO2與空氣的密度大小關系。
③學生實驗:將另一只事先收集滿SO2的小試管用膠塞塞好,發給學生,讓學 生按課本【實驗6—1】的方法完成實驗,要求學生觀察現象,分析原因并 得出結論。讓學生回答,教師說明并板書。
④通過上述“滴有紫色石蕊試液的水變紅”這一現象,引導學生判斷是屬于SO2 的物理或化學性質,引出“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的新課;通過引導學生分析 其原因,引出“二氧化硫與水的反應”這一化學性質。邊講邊板書。
2、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
⑴二氧化硫與水的反應
①引導學生得出二氧化硫與水反應生成亞硫酸。
②根據“二氧化硫溶于滴有紫色石蕊試液的水中,使水溶液變紅,長時間放置后, 溶液又重新恢復紫色”這一事實,說明亞硫酸的不穩定性,進而說明“二氧化 硫與水的反應”的可逆性,并簡單說明“可逆反應”的特征。
③復習“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④讓學生判斷“二氧化硫與水的反應”是否屬于氧化還原反應,通過分析二氧化 硫中硫元素的化合價及其在硫元素所有化合價中所處的位置,引導學生得出二 氧化硫具有氧化性和還原性,并引出“二氧化硫與氧氣的反應”這一化學性質 的學習。
⑵二氧化硫與氧氣的反應
①利用氧化還原反應理論和質量守恒定律引導學生寫出“二氧化硫與氧氣的反 應”的化學方程式,并說明反應條件與反應的可逆性。
②講述SO3的性質。
③簡單說明二氧化硫還能與氯水、溴水、碘水、MnO4等強氧化劑,H2S等還原 劑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④演示:【實驗6—2】,引出“二氧化硫的漂白性”這一化學性質的學習。
⑶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①通過實驗現象分析得出,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漂白不穩定,在一定條件下, 被漂白的物質又會恢復原來的顏色。
②通過二氧化硫與氯水的漂白原理、反應類型、穩定性、與與品紅溶液作用、與 紫色石蕊試液作用、等項目的對比,加深對二氧化硫與氯水等物質的漂白性的 有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③提問學生:SO2能使溴水、碘水、高錳酸鉀溶液褪色,是否表現了SO2的漂白 性。作出解釋。
3、二氧化硫的用途
簡單講解。
4、二氧化硫的污染
①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和看錄像。
②引導學生討論如何評價二氧化硫,并指定學生分甲、乙兩方對二氧化硫的利弊 進行辯論。
㈢課堂小結
歸納本節書的教學內容,要求學生理解和掌握好“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教育學生要加強環保意識,增強環保責任感和使命感,做珍愛家園——地球的主人。
㈣布置作業
P129 第五題。
“二氧化硫”教學設計優秀2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2、使學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
3、使學生了解二氧化硫對環境的污染、酸雨的成因及危害和防止污染
4、培養學生動手實驗能力、觀察能力及實驗結論分析能力
5、通過so2性質及其對環境污染知識的學習,對學生進行辨證唯物主義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進行人類家園教育,增強社會責任感
二、教學重點、難點:
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
三、教學方法
講述法、實驗法、分析歸納法、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導入]初中我們已經知道硫可以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硫:s+o2===so2,二氧化硫具有怎樣的性質和用途呢?今天我們將具體學習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以及它的用途。
[板書]一、二氧化硫的性質
1、物理性質
[演示]取出事先準備好的裝在六只小試管中的so2,分別交給六組學生,由學生觀察總結so2的顏色、狀態、氣味(找學生回答:聞氣體氣味的方法是怎樣的?提醒學生注意安全),并總結回答so2的物理性質
[學生回答]so2為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小結]so2為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有毒氣體,密度大于空氣(在此復習標況下氣體的密度計算方法,找學生書寫計算式,并計算so2在標況下的密度,與空氣密度相比較),易液化(沸點-10℃),易溶于水(常溫常壓下1體積水大約能溶解40體積的so2)
2、化學性質
[導入]剛才我們介紹了so2的溶解性,常溫常壓下1體積水大約能溶解40體積的'so2,下面請同學們自己動手驗證一下:so2的溶解性以及溶于水后so2與水發生了怎樣的化學變化?
[實驗]取出事先準備好的裝在六只干燥小試管中的so2,和盛有適量水且滴有紫色石蕊試液的六只小燒杯,分別交給學生,由學生按照課本演示實驗圖6-2,分組進行實驗。各組學生討論,選代表回答上述問題。
[學生回答]可以看到,裝有so2的試管倒立在水槽中以后,①試管中的水面上升,②試管中的液體變成紅色。
[小結]現象①驗證了so2的水溶性,現象②說明so2溶于水后發生了反應,生成了酸性物質,[板書]⑴so2與水反應
方程式:so2+h2o=h2so3(亞硫酸)
[說明]h2so3是一種弱酸,只能存在于溶液中,它很不穩定,很容易分解成so2和h2o。該反應生成h2so3的同時,生成的h2so3又分解成so2和h2o,為可逆反應。
[提問]可逆反應的定義是什么?再舉一例說明可逆反應。
[學生回答]可逆反應:在同一條件下,既能向正反應方向進行,同時又能向逆反應方向進行的反應。例如:h2+i2=2hi
[提問]同學們請回憶,什么是酸性氧化物?觀察在該反應中so2的作用?
[學生回答]酸性氧化物:能跟堿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
[小結]so2是酸性氧化物,是h2so3的酸酐。
[導入]我們知道,硫的最高價態是+6價,最低價態是-2價,在so2中硫的化合價為+4價,因此,so2既具有一定的氧化性又具有一定的還原性。例如,so2與o2在一定溫度和有催化劑存在的條件下,可以反應生成so3,so3也會分解成so2和o2。
[板書]⑵so2與氧氣反應方程式為:so2+o2=so3(可逆反應)
[說明]so3是一種無色易揮發的晶體,熔點(16.8℃)和沸點(44.8℃)都較低。so3與h2o劇烈反應生成h2so4,同時放出大量的熱:so3+h2o=h2so4。so3是酸性氧化物,是h2so4的酸酐。工業生產上,常利用上述兩個反應制造h2so4。
[實驗]取出事先準備好裝有so2的六只干燥小試管和盛有品紅試液的試劑瓶,分別交給六組學生,分組動手進行so2漂白性實驗(教師演示:向裝有so2的的試管中滴入品紅試液,振蕩,觀察品紅溶液顏色的變化;給試管加熱,如課本圖6-3,觀察溶液發生的變化)。
[板書]⑶so2的漂白性
[學生回答]通過實驗可以看到,品紅溶液滴入裝有so2的試管中后,振蕩,品紅溶液顏色逐漸褪去。當給試管加熱時,溶液又變成紅色。
[閱讀]課本131---132頁,考慮以下問題:
⑴so2的漂白原理?
⑵與hclo、na2o2、o3、h2o2、活性炭的漂白原理有何不同?
⑶經閱讀課本,so2還有什么其它的用途?
[說明]⑴so2的漂白是由于它與有色物質直接結合,生成不穩定的無色化合物,正因為這種無色化和物不穩定,在一定條件下又能分解為原來的有色物質,從而恢復到原來的顏色,因此,so2的漂白是暫時性的。例如:用so2漂白過的草帽日久天長又漸漸變成黃色。
⑵cl2、na2o2、o3、h2o2的漂白均是將有色物質氧化為無色物質,是永久性漂白。
⑶活性炭的漂白是將有色物質吸附在表面,發生物理變化,其余均是化學變化。
⑷此外,so2還能夠殺滅霉菌和細菌,可以用做食物和干果的防腐劑
⑸so2與品紅的反應可用來鑒別so2。
[板書]二、二氧化硫的污染
[導入]現在大家已經知道了so2的性質及部分用途,下面請大家閱讀課本第132頁,了解so2對于空氣的危害及酸雨的形成,并討論我們該如何評價so2?
[閱讀]課本132頁第二部分,總結so2污染的來源及危害。
[小結]1.so2能引起呼吸道疾病,嚴重時會使人死亡
2、酸雨的形成:
空氣中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隨雨水降下就成為酸雨(如課本圖6-4),酸雨的ph<5.6。正常的雨水由于溶解了co2形成弱酸h2co3,ph約為5.6
3.so2的來源:
主要來自化石燃料(如煤),以及含硫礦石(如fes)的冶煉和硫酸、磷肥、紙漿生產等產生的工業廢氣。
4、凈化和回收
由于so2有毒,無論工業制取還是實驗室制備或使用so2氣體,多余的氣體必須吸收處理,以免污染空氣。
[練習]
1、某強酸性的無色溶液中,能共存的離子組是
anh4+、no3-、al3+、k+bmno4-、k+、na+、cl-
ck+、so42-、co32-、na+dna+、so32-、k+、cl正確的是
a只有還原性b只有氧化性
c既有氧化性,也有還原性d既無氧化性,也無還原性
3、區分so2和co2最好選用的試劑是
a澄清石灰水b石蕊試液c品紅溶液d氯化鋇溶液
課后習題:
一、填空
[作業]
1.課后習題:
二、選擇題;
計算題第1小題
2、課下討論:課后習題
讀書
“二氧化硫”教學設計優秀3
教學重、難點: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
教學過程:
資料引入:[投影1]
1、1872年,美國化學家smith,首先提出了“酸雨”一詞,直到本世紀四十年代,酸雨問題才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
2、1972年6月5日,具有歷史意義的人類環境會議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通過了著名的《人類環境宣言》,并確定每年6月5日為“世界環境日”。從1974年起,每年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確定一個主題,開展“世界環境日”的活動,其中1983年的主題是防治酸雨。
3、1985年,幾場酸雨過后,我國四川奉節縣9萬畝華山松全部枯死,重慶南山2.7萬畝馬尾松死亡過半。
提出問題:酸雨的危害如此之大,造成酸雨的罪魁禍首是誰呢?——是二氧化硫,今天我們共同討論關于二氧化硫的問題。
教師板書:第二節二氧化硫
演示實驗:收集一試管二氧化硫氣體,將其倒置在水槽中,晃動試管。
學生活動:觀察so2氣體的顏色、狀態;聞氣體的氣味;分析so2的水溶性。
教師引導:二氧化硫的其它物理性質如何?請同學結合已有知識,閱讀課本158頁第二段。
學生活動:略。
教師板書:
教師引導:二氧化硫溶于水后是否與水反應?
演示實驗:將充有水的試管倒立過來,向其中滴入幾滴紫色石蕊試液。
學生活動:觀察、分析實驗現象。書寫相應的化學方程式。
教師板書:化學性質
教師引導:看來,作為酸性氧化物來說,so2可以與水作用,生成亞硫酸。但亞硫酸不穩定,容易分解,請同學書寫有關化學方程式。
教師引導:我們把兩個化學方程式放在一起觀察,你發現什么?
學生活動:是可逆反應。符合條件:同時、同條件。
教師引導:看來化學方程式應寫為:so2 + h2o h2so3(學生完成)作為酸性氧化物,除了和水反應,生成相應的酸外,還可以和哪類物質反應?
學生回答:堿。
教師引導:了解二氧化硫的這些性質后,請同學討論如何收集二氧化硫?
學生討論:側重易溶于水、比空氣重、有毒三個方面。
教師小結:向上排空氣法,用藍色石蕊試紙檢驗,同時配上naoh溶液尾氣吸收。剛才我們討論的反應,化合價前后沒有發生變化,請同學標出so2中硫元素的化合價,分析可能具有什么樣的性質?
教師板書:
教師引導:[錄像]二氧化硫和氧氣反應的實驗。請同學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分析二氧化硫在此處作氧化劑還是還原劑?
學生活動:還原性2so2 + o2 so3
教師設問:如果2molso2與1molo2在上述條件下充分反應,能否得到2molso3?
教師過渡:生成的'so3為無色固體,和so2在性質上有明顯不同,但它們都是酸性氧化物,都能溶與水生成相應的酸。so2作為氧化劑,又能發生什么樣的反應?請同學推測so2和h2s反應的生成物,嘗試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分析電子得失狀況。
教師引導:我們剛剛講過的o3,還有hclo、na2o2等都是強氧化劑,具有漂白性;so2氧化性較弱,能漂白嗎?
演示實驗:[實驗6-2]
教師引導:能漂白,但不持久(而o3 、hclo、na2o2的漂白具有永久性)看來它們的作用原理不同。so2不是氧化性漂白,僅僅是so2與有色物質結合生成不穩定的無色物質,同時又容易分解,恢復原來有色物質的顏色。
教師板書:漂白性
教師引導:so2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定用處,但它的危害性也非同小可(出示云崗石窟明信片)。山西是產煤大省,空氣中so2含量超標。請同學利用所學知識,討論如何回收so2,防止大氣污染?(先閱讀160頁有關內容,再進行討論)
教師結課:望大家在未來的環保工作中大顯身手。
布置作業:161頁一題、二題、三題。
板書設計:
“二氧化硫”教學設計優秀4
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2.掌握的化學性質。
3.了解對空氣的污染和防止污染
(二)能力目標:
培養觀察能力和實驗創新能力。
(三)情感目標:
了解空氣污染的原因,培養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
的化學性質。
教學過程
【引入】S有哪些化合價?分別代表哪些化合物?引出課題。
出示試管中的,請同學們歸納的物理性質。
【板書】一、SO2的物理性質
無色、有剌激性氣味的氣體,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S=40),密度比空氣大。
二、SO2的化學性質
1.與水反應
【實驗6-1】
結論:與水發生了化學反應,生成了酸性物質。為酸性氧化物。
SO2 + H2O H2SO3
復習可逆反應:
所謂可逆反應,就是在相同的條件下,既能向正反應方向進行,同時又能向逆反應方向進行的化學反應。對可逆反應,要用“可逆號”代替等號作為連接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符號。
(1)向兩個相反的方向進行的兩個化學反應,在相同的條件下同時進行、共存,兩個化學反應構成了一個對立的統一體。
(2)符號“ ”兩邊的物質互為反應物和生成物。
(3)在反應體系中,與化學反應有關的各種物質共存,如亞硫酸溶液中就有H2O、SO2和亞硫酸等分子。
由SO2中S的化合價分析:
0 +4 +6
S S O2 S O3
氧化性(弱)還原性
2.弱氧化性
2H2S + SO2 =3S + 2H2O
3.還原性
2SO2 + O2 2SO3
5SO2 + 2H2O + 2KMnO4 =2MnSO4 + 2MnSO4 + K2SO4(可要學生配平)
2SO2 + Cl2 = H2SO4 + 2HCl
4.漂白性
【實驗6-2】
結論:能使紅色品紅溶液褪色,當加熱時,溶液又重新變成紅色。
歸納漂白的三種原理:
(1)吸附有機色素而褪色,如活性炭吸附紅墨水。
(2)與有機色素化合而褪色,如SO2與品紅(可逆)。
(3)氧化劑氧化有機色素而褪色,如HClO、Na2O2、H2O2、O3等(不可逆)
請同學們根據SO2的性質推斷其用途。
SO2也有它的害處。
【板書】三、SO2的污染
進行對環境影響的專題報告。
①對人體有什么危害?
是大氣中主要污染物之一,是衡量大氣是否遭到污染的重要標志。在我國的一些城鎮,大氣中的危害較為普遍而又嚴重。
進入呼吸道后,因其易溶于水,故大部分被阻滯在上呼吸道,在濕潤的粘膜上生成具有腐蝕性的亞硫酸、硫酸和硫酸鹽,使刺激作用增強。上呼吸道的平滑肌因有末梢神經感受器,遇刺激就會產生窄縮反應,使氣管和支氣管的管腔縮小,氣道阻力增加。上呼吸道對的這種阻留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減輕對肺部的刺激。但進入血液的仍可通過血液循環抵達肺部產生刺激作用。
可被吸收進入血液,對全身產生毒副作用,它能破壞酶的活力,從而明顯地影響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的代謝,對肝臟有一定的損害。動物試驗證明,慢性中毒后,機體的.免疫受到明顯抑制。
濃度為10~15ppm時,呼吸道纖毛運動和粘膜的分泌功能均能受到抑制。濃度達20ppm時,引起咳嗽并刺激眼睛。若每天吸入濃度為100ppm8小時,支氣管和肺部出現明顯的刺激癥狀,使肺組織受損。濃度達400ppm時可使人產生呼吸困難。與飄塵一起被吸入,飄塵氣溶膠微粒可把帶到肺部使毒性增加3~4倍。若飄塵表面吸附金屬微粒,在其催化作用下,使氧化為硫酸霧,其刺激作用比增強約1倍。長期生活在大氣污染的環境中,由于和飄塵的聯合作用,可促使肺泡纖維增生。如果增生范圍波及廣泛,形成纖維性病變,發展下去可使纖維斷裂形成肺氣腫。可以加強致癌物苯并(a)芘的致癌作用。據動物試驗,在和苯并(a)芘的聯合作用下,動物肺癌的發病率高于單個因子的發病率,在短期內即可誘發肺部扁平細胞癌。
②受酸雨危害的地區主要有哪些?
二十世紀的五、六十年代以前,酸雨只是在局部地區出現,如北歐地區受到歐洲中部工業區排出的酸性氣體的影響,出現了酸雨。之后,到六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酸雨的危害全面顯示,其范圍由北歐擴大至中歐,同時北美也出現了大面積的酸雨區。八十年代以來,在世界各地相繼出現了酸雨,如亞洲的日本、韓國、東南亞各國以及我國,南美的巴西、委內瑞拉,非洲的尼日利亞、象牙海岸等都受到了酸雨的危害。
酸雨最集中,面積最大的地區是歐洲、北美和我國。目前酸雨危害已擴大到中北歐、美國、加拿大,水體受酸雨的影響而酸化的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加拿大30多萬個湖泊,到二十世紀末,有近5萬個因湖水酸化湖中生物將完全滅絕。酸雨對森林的危害在許多國家已普遍存在,全歐洲1.1億公頃的森林,有5000公頃受酸雨危害而變得脆弱和枯萎。
我國出現酸雨的地區已由八十年代初期的西南局部地區擴展到長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區,成為我國危害最大的大氣污染問題。目前,我國的酸雨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青藏高原以東地區及四川盆地。華中地區酸雨污染最嚴重,其中心區域酸雨pH年均值低于4.0,酸雨頻率在80%以上;西南地區南充、宜賓、重慶和遵義等城市的酸雨區,僅次于華中地區,其中心區域的酸雨pH年均值低于5.0,酸雨頻率高于80%;華南沿海地區的酸雨主要分布在長江下游地區以及南至廈門的沿海地區,覆蓋蘇南、皖南、浙江大部及福建沿海地區;華南地區的酸雨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及廣西的東部地區,中心區域酸雨頻率60~90%;北方地區也有一些城市降水年均pH值低于5.6,如青島、圖門、太原、石家莊等地。
小結酸雨的形成:
H2O O2
(1)SO2 H2SO3 H2SO4(主要途徑)
灰塵H2O
(2)SO2 SO3 H2SO4
作業:P133,一、二、三、四、五
【“二氧化硫”教學設計優秀】相關文章:
優秀教學設計12-31
優秀教學設計09-16
優秀的教學設計06-16
土教學設計優秀教學設計土壤03-20
化學教學教學設計優秀02-10
《掌聲》優秀教學設計優秀12-11
《掌聲》優秀教學設計優秀02-15
《散步》優秀教學設計優秀12-26
《窮人》優秀教學設計優秀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