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觀察記錄及措施(精選16篇)
在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的今天,措施不再是罕見的東西,措施是針對情況采取的處理辦法。那么,措施到底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班觀察記錄及措施,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班觀察記錄及措施 1
觀察時間:
20xx年4月22日
觀察地點:
戶外
觀察對象:
小雯
觀察老師:
小娜
觀察內容:
今天下午離園時間,正正從書包里掏出從家帶來的果凍,很炫耀的'說要分給小朋友吃,一看手里拿的是果凍,雯雯很想吃,我說:“小孩不能吃果凍,容易卡到”雯雯靈機一動說:“我是大人”分析雯雯乖巧且聰明,總能用她的一顰一笑博得老師的歡心,遇事也總能很快想出辦法。
措施:
1、果凍是零食,幼兒不宜吃且年齡小,容易卡到,引導幼兒不要亂吃零食
2、正確理解有些東西不能吃的原因
大班觀察記錄及措施 2
觀察對象:
小貺
觀察時間:
20xx年4月7日
觀察地點:
小二班
觀察教師:
小娜
觀察內容:
吃午飯了,卡卡端過飯來,只是愣愣的看著飯菜。我問他:“為什么不吃飯啊?今天的菜很好吃”,他說:“我有點頭疼”我說:“那怎么辦?”他說:“讓爸爸接我回家就好了”。
分析:
卡卡聰明機靈,遇事總會想辦法解決,但為了讓爸媽早來接有事會佯裝生病。
措施:
1、鼓勵寶寶上幼兒園,知道幼兒園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
2、培養幼兒熱愛上幼兒園的情感。
3、用幼兒能理解的形式正確引導。
大班觀察記錄及措施 3
觀察對象:
小正
觀察時間:
20xx年3月16日
觀察地點:
操場
觀察教師:
小娜
觀察內容:
早晨一來園,小朋友們就向老師問好,有小朋友說:“李老師,我都想你了,好幾天都想呢”!正正聽了,也想說想老師,想了一會兒,說:“李老師,我好幾天都沒想你了”!呵呵,我說:“你沒想我,我想你了”。知道自己口誤,不好意思的笑了
觀察分析:
小正,調皮寶。喜歡和老師說些有趣的事兒,也會甜言蜜語討老師歡心。
觀察措施:
1.利用語言教育活動,鍛煉其口語表達能力。
2.平時多提供口語表達的'機會。
3.家園共育,多說多練。
大班觀察記錄及措施 4
觀察時間:
20xx年03月03日
觀察地點:
小二班
觀察對象:
小彤
觀察教師:
小娜
觀察內容:
今天早飯小彤吃得較慢,午飯前,小彤撒嬌似的說:“我想在小二班睡覺。”我說:“那好呀,但是小彤得快點吃飯,因為小彤上小班了。小班的小朋友喝水、吃飯都很快。要是小彤表現好,李老師就獎個大紅花好嗎?”她點頭答應了。
分析:小彤是新上小班的小朋友,雖然小班的.小朋友她都認識,沒有陌生感,但在自理方面稍有遜色。
措施:
1、鼓勵為主。經常以各種形式鼓勵小彤,讓其盡快適應小班的快節奏。
2、多給機會鍛煉,鍛煉動手能力。
大班觀察記錄及措施 5
觀察時間:
20xx年03月15日
觀察地點:
小二班
觀察對象:
小白
觀察教師:
小娜
觀察內容:
老師正帶著小朋友唱歌,只見小葛抬著頭左看右看,還把小腿別在一起,自娛自樂,看到后走過去說:“小葛,你聽老師和小朋友唱歌呢?”沒等我把話說完,小葛就說:“我不會”我把歌詞教給她,她會跟著唱了。能按“小腳并齊,小手放膝蓋”坐好了,不別腿,注意力暫時引開了……
分析:
小葛性格溫和,很聽話,最近媽媽發現她有別腿的'習慣,希望老師與家長配合轉移她別腿習慣的注意力。
措施:
1、在園時,盡可能找其感興趣的事物轉移注意力。
2、在家,父母配合引導。
3、鼓勵,強化表現好的行為。
大班觀察記錄及措施 6
觀察對象:
BB
觀察地點:
教室
觀察時間:
20xx年10月17日
觀察目的:
培養良好安靜的學習習慣
觀察實錄:
BB小朋友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小朋友,上課思維活躍,能回答很多問題,這樣很好。只是上課紀律不好,不喜歡舉手回答問題,只要會的就張口回答。今天在數學“去超市買東西”的活動時,我說:“現在我請小朋友去買一袋薯片,薯片要九角錢,(一個雪花插片表示一角錢)請小朋友想一想應該拿幾個雪花插片?”BB張口就說:“拿九個。”而且還和旁邊的`小朋友一起吧雪花插片搶來搶去,不過經過老師提醒后就不再去棟雪花插片了。老師讓小朋友拿九個雪花插片擺在桌子上,BB擺的很快,所以我讓他當班長,檢查其他小朋友。
觀察分析:
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自控能力較弱,動手能力強
觀察措施:
培養良好安靜的學習習慣,多做一些靜的工作和幼兒感興趣的事情。及時與家長溝通,更全面了解幼兒情況,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大班觀察記錄及措施 7
幼兒活動情況記錄:
“老師,我不會打結。”欣欣一臉的愁容向我請教。“欣欣您已經把毛線的一頭串了過去,非常棒,那還有另一頭,您覺得應該怎么串呢?”“恩,用毛線的另一頭串。”“恩,欣欣很棒。”欣欣聽了我的鼓勵話,就接著做游戲,旁邊的謝斯涵就問:“老師,您瞧我打的結對不?”“您瞧上面的結打在了反面,而您的結打在了正面,您覺得對不?”“不對,我不會改。”她一面瞧著手頭的毛線發呆,一面說。“先把毛線拆了,然后再瞧瞧前面的結就是怎么打的,學習下,模仿下,再來試試,好不?”她點了點頭。
行為分析:
綱要中指出:“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展開其她活動。”在活動中,很多幼兒因為精細動作發展的還不就是很好,所以在制作手工藝品的時候常常會遇到困難,特別就是打結,串毛線等,都就是細小的動作,靠的就是小肌肉群。所以不但讓孩子要學習一些制作的小技能,而且也要鼓勵孩子大膽的去嘗試制作。通過自己的嘗試,即使不成功,或者不完美,都沒相關系,只要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完成制作,那便就是的。
后續支持:
在幼兒制作的過程中,能夠提供一塊指示牌子,讓幼兒按照牌子上的指示來實行活動,減少語言提示。
觀察分析:
“我要自己長大”這是一個孩子的呼聲,可現在又有幾個孩子是“自己長大”的'呢?
在我們班上就有這樣一個孩子,他很乖,很懂事也有禮貌。可是有一天他竟突然在我面前哭著說------對不起。事情是這樣的:可能由于前段時間生病在家,那天來竟找不到自己的座位了,便來到我身邊憋了半天突然來了一聲“阿姨”。我的第一反應:“阿姨?”然后就捧起他的小臉蛋說:“寶貝,在幼兒園是叫阿姨嗎?咋阿姨都叫出來了呢?”然后他急忙就說:“不不不,老師。”我以為這就沒事了,結果這小鬼頭竟傷心的哭了起來,嘴里還說著對不起。我愣了一秒,問他怎么了。結果他說:“我把老師叫錯了,不能叫阿姨,我難過過我把老師叫成阿姨了。”就因為把老師叫成阿姨,哭了。這可不像我平常認識的那個愛笑,能干的小鬼頭。于是我決定觀察這小鬼頭。
我發現他和小朋友在一起的時候笑得特別開心,也會打鬧,可只要老師一關注到他,他就會立刻收起“放肆”的笑容轉為微笑大動作也沒有了,變得很乖巧。而且我還發現他媽媽每天送他的時候都會和老師是班上每個老師說他近日的情況,放學的時候也會和每個老師詢問他在園有沒有不乖。說的最多就是銘銘平常都是她自己在帶如果有什么不乖的地方,請老師一定要告訴她,她會配合老師幫他改正的。而且銘銘除了上幼兒園周末還要上他不喜歡的跆拳道和英語培訓班。這就讓我不難理解銘銘當時那個舉動了。媽媽給他安排了一切,他也按照媽媽說的一切去做。媽媽希望他成為完美的小孩,不犯錯誤的小孩。可哪有不犯錯誤的小孩,只有犯了錯誤會大方改正的小孩和犯了錯誤傷心害怕的小孩。
采取措施:
在《指南》中我看到過這樣一段話:過高的期望,帶來孩子的無望;過度的保護,帶來孩子的無能;過分的溺愛,帶來孩子的無情;過多的干涉,帶來孩子的無奈;過多的指責,帶來孩子的無措。
所以我決定第一步先和銘銘談談。了解后才得知銘銘爸爸一直部隊里,家里只有媽媽和他兩個人,媽媽也不用上班所以就把全部心思都用在銘銘身上了,銘銘也很懂事所以媽媽說什么他就怎么做。但讓銘銘少了很多和朋友玩耍的時間,也讓銘銘少了很多表達的意愿。
于是我第二步便和銘銘媽媽進行了溝通交流。銘銘媽媽說總是讓銘銘學這學那是因為自己小的時候就沒有太多的學習機會,也因為覺得現在的社會競爭太大了,不能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讓他做個乖巧懂事不會犯錯的孩子是因為怕他以后處理不好人際關系適應不了社會。媽媽也說自己可能給銘銘太大壓力了,她自己做起來壓力也大,她覺得讓銘銘變得更優秀是她的責任。
那我的第三步就是糾正銘銘媽媽的思想,家園合作幫助銘銘“自己成長”,也幫助銘銘媽媽放下“責任”。
1、讓媽媽帶銘銘在平常或假日多和其他小朋友家庭出去活動。
2、犯錯時先看他的表現,在采取措施,不是大事,無需過分責備。
3、多聽孩子的想法,他可以自己決定的,可以試著讓他做主。
4、媽媽自己可以多點自己的興趣愛好,然后和孩子一起分享。
獲取成效:
經過一段時間和媽媽的努力,我發現銘銘有了很大的進步。比平常愛笑了人,有時還會主動過來分享自己或別人一些有趣的事情,這肯定和媽媽平常的努力是分不開的。犯錯時的第一反應不是害怕了而是在解決。再加上銘銘本身就是懂事乖巧的孩子,我相信銘銘肯定會越來越開朗大方。
大班觀察記錄及措施 8
觀察老師:
小俊
觀察班級:
大二班(白云班)
觀察對象:
小涵
性別:
女
觀察時間:
20xx年4月22日
觀察地點:
活動室
觀察背景:
紫涵小朋友各方面非常優秀:聰明、活潑、懂禮貌,好奇心強,無論對什么活動總有創新精神,喜歡表現自己。為此,經常受到老師的稱贊和表揚,是每個老師心目中的最愛。在家呢,獨生女,家庭條件優越,家長對孩子百依百順,任其擺布,從而造成了孩子自私,以自我為中心和唯我獨尊的不良品質。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學會謙讓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注重培養孩子謙讓是我們幼兒園教育中必不可缺的一項內容,對孩子今后取的成功相當重要。
觀察實錄:
今天的操作活動是用橡皮泥裝飾《漂亮的男孩女孩》,活動開始,我先給孩子展示了示范畫及制作過程,激起孩子興趣后,便給每個小組發下材料進行操作,當發到第三組時(紫涵那組),操作盒剛放到桌子上,紫涵‘唰’的就把橡皮泥里的操作工具抓在了手里。
孩子們認真的操作著,都忙著為自己設計的男孩女孩穿漂亮的衣服,裝飾眼睛、鼻子、嘴巴、扎麻花辮子等。這時,三組的書展告訴我:“老師,我們這組的黑色橡皮泥不夠用,”“為什么?”“紫涵自己都拿著,不給我們用,”三組的孩子齊聲回答。黑色橡皮泥就一塊大的,我一再強調要輪流用的。當我問紫涵時,她竟然認真的說:我還沒用完。
實施措施與效果:
面對紫涵的行為,我先是采用了說服教育,講道理:讓她了解集體與個人的關系,把自己從“我”的概念中擺脫出來,讓她懂得,大家生活在一起,你需要的別人同樣也需要,同樣有享有的權利,不能一人獨占,要想著別人。就像操作中的工具、黑色橡皮泥本來就不多,如果輪流用是完全可以的,你要裝飾眼睛、頭發等,但別的小朋友也要裝飾啊,假如別人也這樣都自己拿起來的話,你怎么用啊?接著又給孩子們講了《孔融讓梨的故事》。我的`一番話,紫涵好像意識到了自己的不對,便拿過操作工具(塑料小刀),從手里的大橡皮泥上切下了一小塊,然后把大的一塊放到了操作盒里,并且說:“我們每人切一小塊一起用吧!”看著孩子們愉快的操作著,我感到無比的欣慰。
現在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父母把所有最好的都給予孩子。無論孩子的什么要求,家長都盡可能的滿足孩子。因為是一個,也不會有人去和孩子爭搶,但就是因為這樣的環境很容易造成孩子不知道如何去分享,從而也就不懂得如何去謙讓。
所以孩子良好品質的形成,是家園共育的結果,其中家庭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家長,首相要以身作則,當孩子有謙讓行為時,應及時給予鼓勵,通過家長的言語強化,讓孩子懂得怎么做是對的,怎么做是不受歡迎的;作為老師,我們應將培養孩子的謙讓行為,貫穿于日常生活中,遇到問題及時引導。我相信,只要我們多注意這方面的教育,每個孩子都是最棒的!
大班觀察記錄及措施 9
觀察目的:
1、通過色彩創意活動培養寶寶玩色的興趣。
2、在活動中以多種方式幫助幼兒樹立自信。
觀察背景:
康康入園表現的狀況不哭,就是不講話,膽子很小,總是獨自一個人在游戲,老師跟他講話他也不怎么理,說話聲音小小的。在一些有趣的活動中,比如動手操作活動、繪畫、音樂、游戲里他都很低調,不愛表現自己,也不愿意參與。
實錄:
今天我組織開展了色彩創意活動“蝸牛慢慢長”,主要目標是幼兒能大膽地運用顏料畫螺旋線。在上次活動中一半的寶寶已經畫過了,成果展示還不錯,寶寶們很有能力的。今天帶著另一半的孩子也來畫螺旋線,其中就有袁俊康小朋友。在操作前,先讓寶寶集體觀察蝸牛圖片,請小朋友看一看、說一說蝸牛殼是怎樣的。在這個過程中,康康小朋友的積極性不是很高,只是偶爾的臺頭看看圖片,不參與發表自己的看法。我提醒他幾次,要注意觀察,希望他能說一說,可是把他叫起來后,他只是看著我什么也不說。只好再請別的小朋友。到后面的操作活動中,寶寶們都表現出及其興奮的狀態,都要躍躍欲試,有幾位寶寶吵著要畫蝸牛慢慢長大。講好繪畫中要注意的事項后,寶寶們開始小心地幫蝸牛慢慢長大,邊畫邊說:“蝸牛蝸牛慢慢長,一圈、兩圈、三圈”,有不回畫的寶寶會向老師求助“老師我不會,老師幫幫我”當我走到康康身邊的'時候,發現他還沒有畫,也不拿筆,我問他:“要老師幫忙嗎?”他不講話只是點點頭,我握著他的手拿毛筆蘸顏料,讓他感受參與作畫的樂趣,然后在紙盤中心向外一圈一圈慢慢畫,我明顯感覺到康康即使在老師的幫助下還是不敢放手去畫,小手握的緊緊的,連我都有點困難控制毛筆走向了。等小朋友畫好后,我們大家一起欣賞自己“養”的小蝸牛,并重點表揚康康,以我們是好朋友的身份,說我們共同養的小蝸牛和漂亮,并更多的表揚了康康在“養”蝸牛的時候很用心,慢慢的畫。以表揚鼓勵的方式幫助康康增強自信心。我看到康康拿著自己的作品在認真的看,各個角度的在看,好像在看一只真的小蝸牛一樣,臉上還露出了笑容。可以確定康康有收獲。
分析:
1、性格比較膽小,加上對陌生環境,產生了恐懼與不安的情緒。
2、康康品平時表現出來的狀態就是比較孤立,不合群,而且對集體性的學習活動不感興趣。可能和家里的教養方式也有關。
3、康康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較弱,接受速度也比較慢,而且缺乏自信。
措施:
1、想辦法激發寶寶的學習興趣,可以多傾聽他表達,教師多與他交流,激發他愿意說的欲望。
2、教師要耐心的引導,幫助他建立自信信,蹲下來以朋友的身份與他交流,共同完成作品,降低作品的難度,注重過程的情感體驗。
3、教師要根據寶寶的能力特點和性格特點提出有針對性的要求,著重培養參與的興趣。
4、及時與家長做好溝通。
大班觀察記錄及措施 10
時間:
15:15-15:20
地點:教室
觀察對象:
聰聰、牛牛、多多、谷谷
觀察目的:
聰聰、牛牛之間較其他幼兒更頻繁地出現調整座位的問題,通過觀察,了解兩名幼兒之間出現問題的緣由及最后解決方法。
兒童表現及行為:聰聰拿著板凳回座位時發現沒有自己的空位了,她不說話,拿著凳子想往牛牛和谷谷之間擠,牛牛和谷谷都沒有讓出位子,聰聰就一直站在那。老師說:“大班的小朋友了,這個問題請你們自己解決。”牛牛對聰聰說:“你不應該找我,你到旁邊讓他們移。”手指了指右手邊的排頭。聰聰依然站在自己位置處不動,多多說:“那邊往邊上移一個就行了。”說著,下位將楠楠椅子帶人往邊上移一個位子,又將谷谷移了一個,然后對聰聰說:“你坐這里就可以了。”聰聰放下椅子坐下了。
分析:
1、聰聰:在遇到座位問題時,比較被動,等待他人為她讓出位子,不愿意與他人協商。
2、牛牛:雖然很清楚地知道解決方法,但是不太愿意主動站出來通過執行行動來解決問題,而只是在教師的暗示下說出了方法。
3、谷谷:在聽了趙若天的建議后,依然看著張伊晨,可能沒有反應到自己可以做什么,也可能是旁觀此事。
4、多多:在聽了老師的話,和趙若天的'建議后,很快開始安排大家調整座位,可能是熱心幫助同伴,也可能是在知道教師關注的情況下的行為。
措施:
1、給予幼兒自主解決問題的機會,給他們時間,等待他們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
2、對于聰聰、牛牛等幼兒,若出現助人現象,即時表揚,倡導利他規范,增加利他動機:改變激勵機制使利他行為得到更多強化,而自私行為得到的好處變少。
大班觀察記錄及措施 11
觀察目的:
觀察圖書區投放圖書后幼兒的閱讀行為及表現。
觀察對象:
潘子涵
觀察記錄:
潘子涵來到圖書區很興奮地拿起書,從第一頁開始認認真真地看了起來,可是過了不久就翻來翻去,感覺沒有耐心看了,我走過去問,“小潘潘你怎么了”?我看了一半后面看不懂了。”我走過去告訴她,在看書的過程中應該學會,認識書里面的字寶寶,等區域結束之后再來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你在故事書里面認識的字寶寶,之后不時有幼兒加入她的隊伍,一起翻看的圖書。
分析:
我們班的區域活動特別吵,區域活動應該是安安靜靜的,這樣小朋友才能安靜的創作,我覺得在進行區域活動的時候必須交代給小朋友任務,還要讓孩子知道進每個個區域的目的,還可以在進區域之前先安靜聽會音樂,讓孩子安靜想好自己想去哪個區,進去了該做些什么。特別是圖書區要和家里互動“家園閱讀合作行動”。圖書區經常投放幼兒自帶的有趣的圖書,可以讓小朋友在家閱讀,回到幼兒園在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從家里帶來的圖書幼兒更加熟悉故事內容,爸爸媽媽已經給他們講了很多遍,帶到幼兒園幼兒自己就成為了伙伴們的小老師,為大家講述,幫助大家閱讀,這對于帶書幼兒及全體兒童都會有很大收益。在幼兒相互交流的過程中語言表達能力及邏輯思維水平都會有相應提高,而且我們還可以看出幼兒感興趣的內容,熟悉的`故事情節仍然是他們主動閱讀的前提與契機。
措施:
1、我覺得區域的重點在于孩子進區域里面收獲到了的東西,和養成良好的進區習慣,能安靜的思考。
2、教師還應有重點的選擇圖書為幼兒講述使幼兒了解圖書內容。
3、鼓勵帶來書的幼兒為全班或有需要的幼兒講述。
4、與家長溝通配合將這種好的方法堅持下來。
5、在家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給些報紙認識里面的字寶寶。
6、進區域的時候可以先讓幼兒聽安靜的音樂,走走線,讓孩子心情平靜,想好進區域該做些什么。
反思:
分享閱讀”拓展活動研究的思考和體會:
1、閱讀無處不在,促進了整體發展。通過對“分享閱讀”拓展活動的研究,我們更加寬泛了閱讀的概念,脫離了閱讀作為一種書本閱讀的局限性,將“閱讀”融入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之中。閱讀活動和其他活動有機的結合起來,有的作為導入閱讀,有的作為結束交流分享,有的作為活動中間提示回答,也有的在活動前后呼應,給幼兒很多遐想的空間。閱讀拓展活動不僅包括正規的學習活動,也包括融入幼兒園一日生活各環節的非正規的學習活動,可以說閱讀無處不在,滲透在一日活動之中,也滲透在每個人的心中,閱讀已經變成每個人自覺的行為習慣。
2、閱讀能力是任何學習的基礎,因為每一門學問都從閱讀書籍開始。而從小對兒童進行早期閱讀的培養,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為以后的正式閱讀打下良好而堅實的基礎。將閱讀拓展作為幼兒園的特色課程,和基礎課程相結合,在基礎課程的基礎上構建主題式的拓展系列,注重幼兒的主動表現。這種主題式的拓展活動能讓教師們積累了綜合、整體思考幼兒教育的經驗,促進了課程園本化的發展。
進一步的思考:在整體發展的基礎上也有孩子之間的能力差異。怎樣讓孩子們在活動中更加得主動,讓每一個孩子都自信“我真棒!”怎樣讓生生互動、讓孩子在自己的優勢才能上發揮教師般的作用?怎樣減少或彌補孩子間的差距?所有這些都是我們在以后的研究中努力思索要解決的問題。我們相信在幼兒生活中開展“分享閱讀”拓展活動是能夠促進幼兒多元智能發展的。當今社會“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大教育觀告訴我們,幼兒的發展需要多方努力,共同作力于幼兒教育,會事半功倍。至今為止的分享閱讀,家庭方面仍屬于應用型閱讀活動,怎樣挖掘家庭的資源、發揮家長潛力,促使家庭也向拓展型閱讀發展,是我們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大班觀察記錄及措施 12
觀察過程:
最近在益智區投放了筷子,結合益智區的數學盒實行按數夾物的活動。我與她們一起玩,以便指導幼兒用筷子的方法。我說:“我先夾”,于就是在“1”的盒里夾了一個小球,其她的孩子依次夾取,到趙元辰時,已就是最后一個數字“6”,我問:“這就是幾?”元辰說“就是8”其她的孩子說“不對、不對”,元辰又說:“就是9”。我就問旁邊的劉x:“她說的對不?”劉x臉都紅了,緊張的.說:“不知道”。于就是我們又把那個數字兒歌背了一遍,元辰才改了過來,我們又繼續夾起來。
分析:
元辰在各種活動中表現比較突出,她接受水平較強,愛動腦子。我原想就指導劉x的,劉x對數的概念較模糊,所以平時對她的指導較多,但就是在區角活動中,發現了元辰(我認為她很明白)對數還就是模糊的,對數還有混淆,這也說明有部分幼兒對數的理解不就是非常清楚,在集體活動中不易發現,因為在集體活動中幼兒易模仿與從眾,使老師不能全面的了解每個幼兒。
措施:
在生活的各環節增強對數字的理解,在區域活動時多觀察幼兒,指導幼兒對數的實際意義的理解,并做有效記錄,小組活動時全面了解每個孩子的發展的水準,益智區更換材料,增強趣味性,提升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大班觀察記錄及措施 13
觀察記錄:
拼圖
觀察目標:
1、了解孩子對拼圖的掌握狀況。
2、了解孩子對各種圖形的理解水平。活動狀況:這天朱x、開心等小朋友在數學區玩拼圖形娃娃的游戲。這是一個理解形狀的復習活動,要小朋友先自我拼出一個娃娃來,然后數一數自我用了幾個正方形、幾個三角形、幾個長方形、幾個圓形。
具體記錄:
朱俊楠先拿了一個圓形當娃娃的頭,然后拿了一塊大一點的長方形當身體,然后在長方形的下面放了兩個小長方形當腿,之后他又拿了兩個小的長方形放在頭(圓形)的兩邊,我正納悶這是什么東西的時候,我看到他又拿了兩個小三角形放在這兩個小長方形的旁邊,我問他這是什么,他告訴我說是手。原先,他把手臂安在頭的兩邊了。再看看其他幾個小朋友,發現他們也是這樣,把手臂安在頭的兩邊。這時我對他們提問說:“你們看看你們的手臂長在什么地方?”他們看來看去,然后說:“在身上。”“對,那你們就應把手臂安在什么地方呢?”朱俊楠猶豫了半天,拿著長方形一會兒在頭上放放,一會兒在身上放放,最后試著在身上拼上,還不放心地看看我的眼睛。看我沒有異議,才確定下來。最后拼完的.時候,我問他:“此刻是不是像個娃娃啦?”他點了點頭。
分析反思:
在拼圖的時候,在畫人的時候,小朋友會把手臂畫在頭上,這是小班小朋友繪畫的特點,可能對他們來說,手臂長在肩膀上這個方位,小朋友還是不能準確的辨別出具體方位才會表現出這種繪畫特點。我們大班的孩子會有這種狀況,是因為他們原先沒有學過繪畫,所以繪畫的水平還是在最原始的狀態中。
教育推薦:
當孩子出現這種狀況的時候,我們需要幫忙孩子理解身體的結構,幫忙他們提升繪畫的水平,當他們不會畫的時候,也能夠用拼圖或者黏貼的方式來表現人物。因為是很多小朋友都不會畫,所以我們能夠實行一個這類的群眾活動,幫忙絕大部分孩子掌握這個技能。
大班觀察記錄及措施 14
觀察分析:
娃娃家游戲中,苑和藝分別擔任了“媽媽”和“孩子”的角色。游戲開始后,每人拿了一盆“水果拼盆”的操作材料各自進行操作,對外界的干擾不聞不問。游戲過半,我發現兩人始終沒有說過話、離開過娃娃家,就說:“媽媽,你家的孩子生病了吧!需要送醫院去嗎?”“媽媽”還沒答話,“孩子”卻先回答說:“我不去!”“媽媽”看了看孩子,繼續操作“水果拼盆”。此時我發現孩子根本不理睬就走開了。過了會兒,我又走過去說:“媽媽,去超市嗎?等一下我來找你!”孩子并沒有回答。我隨即出去,回來時手里提著小食品說:“媽媽,我給你們買了些小食品回來,放哪里?”孩子一概不理,專心致志的操作著“水果拼盆”。為什么我多次執意的介入?我起初認為:“孩子太專心于操作“水果拼盆”了,都忘記了自己‘媽媽’、‘孩子’的身份,忘記了自己的角色行為,游戲間也沒有進行交往,我想通過自己的提示或介入使孩子獲得更多的交往經驗。實際上我是以理想的游戲模式束縛了孩子的自由游戲的空間。我們都知道,游戲是實現幼兒全面發展目標的重要途徑。在幼兒游戲的過程中,情感的、知識的、技能的等等目標我們都能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組織實施來實現。但是我們也應該知道并不是每一次游戲都能達到促進孩子全方位的發展的理想教育目的。
采取措施:
在上例中出現了孩子專心操作“水果拼盤”的情況,而暫時忘卻了娃娃家“媽媽”、“孩子”的身份和角色職責。我一次又一次的介入孩子游戲實質已構成對孩子游戲的干擾,也失去了進一步了解孩子需要的機會。我們也看到了我無論做多大的努力也無法把孩子的注意力從他們感興趣的事物上移開。這種孩子對某一事物特別關注的現象,在幼兒的活動中經常發生,也是幼兒給教師的某一種信息。作為老師,我認為應該暫時放棄直接干預游戲的方法,而應采取對幼兒的游戲進行“跟蹤性觀察”的方法,來了解有多少孩子關注“水果拼盤”?關注的程度怎樣?都在進行怎樣的`操作?等信息,并在此基礎上采取有效的措施。如果有很多的人關注“水果拼盤”,老師可以考慮是否可以開展一個“水果拼盤”區域,引導孩子在排列方法等技能上從縱深出發展。如果只有少數的孩子關注“水果拼盤”,老師還可以進行進一步的觀察,了解“水果拼盤”區的人員有沒有與別的區域進行交互,或者可以采用“扮演角色”等方法促進游戲間的交往。
獲取成效:
幼兒游戲過程是一個猶如“打乒乓球”的師幼互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必須發揮“雙主體”作用。即讓幼兒成為游戲的主人,活動目標的主人,主動學習的主人,活動環境的主人;教師應成為幼兒游戲的觀察者、傾聽者、支持者、扶持者、提供者、咨詢者、指導者。教師要學會接住幼兒的“有效球”,即教師的指導一定要把握時機,只有在孩子需要教師的介入時,教師具備了這方面的能力和準備時,教師的介入才是時刻。
大班觀察記錄及措施 15
觀察記錄:
佳怡的爸爸從廈門回來,給班上的小朋友帶來了一些禮物,有玩的、有吃的,小朋友都爭著要玩具,可玩具分給每一個孩子又不夠了。于是,老師把玩具拿在手里說:“你們要是想得到它,就要參加一次比賽。每個孩子都來整理自己的床鋪和衣裝,誰整理得又快又好,玩具就給誰。”于是,一部分孩子得到了玩具,另一部分孩子得到了食物。老師還告訴孩子們,要想得到的,就務必做得。
反思與措施:
兩個例子,證明了一個教育原理,那就是教育要從人的本質需要出發,重視激勵人的創造力,鼓勵孩子爭取第一,使孩子成長為一個積極進取的人,而不是無謂地抑制孩子的天性,更不能鼓勵說謊。正當、公平地去爭取自己想要得到的,能激發孩子的創造力,調動孩子的主觀能動性,把潛在的本能激發出來。
誠然,在我國的傳統教育中,十分推崇謙讓、利他、克己等品行修養。我們不否認中國傳統美德對人成才立世的好處和作用,但是也應看到這種傳統美德在培養孩子勃發的創造力等方面的負面影響。競爭的.時代,要孩子因仁取讓,孩子也許養成了謙讓的品質,卻可能變得無所作為。人的本能是追求的物質滿足,如果正常的獲取滿足的方式被謙讓代替,他就有可能變換方式去獲取,這樣容易導致孩子的雙重人格。案例一中教師問“誰還要”,說不要的五個孩子中有一個是真的不要了,其他四個也許是用了“智取”的方式獲取了想要的東西。教師的這種做法其實是在強化孩子做無謂的謙讓,這四個孩子很有可能在這樣的強化中學會了欺騙,學會了說謊,其他的孩子下一次也可能會用上“智取”的方式。教師明知孩子們都想吃草莓,為什么必須要孩子們說假話呢?即使有人真心謙讓,從受益者方面看,是因他人謙讓而輕易獲得的,自己沒有付出努力,對他們自身的發展也沒有什么用心好處。教師真正就應做的是尊重幼兒,創設寬松平等的環境,滿足他們的需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
對孩子的教育應樹立這樣一種指導思想:正當競爭,發揮潛力的競爭,就是一種美德。品德培養不應獨立于創造力培養之外。公平競爭、按勞取酬,既是美德,又是一種優秀素質,是一種智慧和潛力。我們就應讓孩子在這樣的努力進取中,德、能同步提升。
大班觀察記錄及措施 16
觀察時間:
xx年3月
地點:
教室
人物:
袁xx
資料:
語言(V)動作社會性情感社會性發展
袁xx小朋友是我們班上一位個性愛回答問題的孩子。每次活動時,她都能用心回答問題,有時還一邊舉手一邊搶著說:教師,我來說。甚至不等別人說完就打斷別人的話題,搶著發表自己的意見。這天的科學活動中又出現了這樣的狀況:當一個小朋友的發言還沒有完,袁xx卻高高舉起了手,大聲地說道:教師,我來,我來......導致其他小朋友無法聽清楚小朋友回答問題,從而造成課堂紀律混亂。
分析:
袁xx是我們班上性恪開朗,活潑大方,思維活躍,動手潛力強的聰明能干的孩子。當她打斷我的話或者搶著回答問題時,可能是因為我的講解或問題她都懂。其次,她的個性有善于表現自我的一面,平時唱歌閱讀時她的聲音總是個性大,也搶著上臺表演,出現插嘴的.狀況也是她表現自我的體現。
措施:
在上課的時候,教師要注意控制表現欲強的孩子,使他們明白既要自已講,也要聽其他幼兒講。在課堂上,要發言時必須要先舉手,教師點到誰發言就誰發言。活動后,我及時與她交流溝通,讓她明白打斷別人的話是不禮貌的行為,別人講話時,我們也要安靜地聽著。其次,在其它活動時,我們引導她用正確的方式來展現自已,比如舉手。一段時間以后,袁xx小朋友上課時再也沒有插嘴,明白回答問題之前先舉手,等著教師讓她發言,別人發言時,她也很認真地聽著。
【大班觀察記錄及措施】相關文章:
大班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12-09
大班區域觀察記錄及措施03-28
大班區域觀察記錄與措施03-28
大班觀察記錄及措施8篇09-30
大班觀察記錄及措施(8篇)09-30
大班幼兒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03-17
大班觀察記錄及措施集合8篇09-30
大班幼兒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10-12
大班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5篇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