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觀察記錄
中班觀察記錄1
觀察目的
改正幼兒上課時喜歡把小東西藏自己口袋里的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引導幼兒朝好的行為習慣發展。
觀察實錄
最近感覺到軍軍小朋友在幼兒園的表現不太好,總有種注意力不集中的感覺。有一次,正在給班上的小朋友上課,有些時候總會有小朋友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我時刻注意著他們的表情以及與老師的互動。時刻提醒著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每當我看到軍軍,他的眼睛都是盯著老師這邊,但是回答問題的時候總是語無倫次的,右手總是插在自己的右手口袋里,手總是在口袋里不停地動。原來是口袋里藏有東西,怪不得眼睛看著老師,回答老師問題的時候語無倫次,原來注意力一直都不在老師這兒,一直在自己的右邊口袋里,但是又怕老師批評,所以就眼睛看著老師,胡亂地回答老師的問題。
分析與措施
軍軍在平時就比較喜歡收集小東西,喜歡撿地上的樹葉,喜歡小粘貼,書包里面也經常是他自己收集的小東西。像外面的樹葉,松果,樹枝,戶外活動的時候可以觀察一下,看看長什么樣子,滿足一下他們小小的好奇心,但是那些東西我要求他們不要帶進教室里面,一是不衛生,二是玩起來比較危險。軍軍剛好又比較感興趣,可能是趁老師不注意,偷偷塞了些外面撿來的東西放自己的口袋里。課后我把軍軍喊到我身邊,問口袋里面裝的有什么,原來是外面的樹葉。從這可以看出,軍軍對這些小樹葉的興趣遠遠超出了對課堂內容的興趣,所以他的注意力根本不在這兒。往后的課中,我會經常地喊軍軍回答老師的問題,并且適當地表揚,希望軍軍能夠在課堂上找到自信,能夠體會到這種表現才是老師認可的,而上課藏小東西在口袋里是不好的表現,老師是會批評的。希望通過這種引導,軍軍小朋友能夠改掉這個不好的習慣。
中班觀察記錄2
區域名稱:生活區
觀察對象:昊昊
記錄者:xxx
觀察重點:能安靜參與游戲,有良好的游戲習慣。
幼兒活動情景記錄:
昊昊和幾個要好的同伴在活動室的一角玩。玩著玩著有一個同伴不想玩了,走到別的地方去了。昊昊一看急了趕過去想把她拖回來。那個孩子見昊昊追來急忙快速躲閃。一來一去結果變成了你追我逃。她們倆在孩子中竄來竄去好幾個孩子差點讓她們撞倒。見此情景我忙阻止了她們,要她們注意安全。聽了我的話她倆又到一邊玩去了。于是我就設法轉移她的注意力。
行為分析:
也許是昊昊覺得一逃一追好玩,也許是剛才玩得還沒有盡興,總之一會兒昊昊又提議玩起追逃的游戲來,看來今日她對捉人的游戲發生了興趣。我想光提醒或阻止、批評都不是好辦法,孩子可能會口服心不服,說不定還會產生逆反情緒。
教師后續的支持:
昊昊各方面本事較強,我在表揚陽陽是教師的小幫手的同時,向她指出剛才奔跑的不足,并請大家討論ㄊ夷諼什么不要奔跑,室內奔跑會有什么后果,昊昊聽了連連點頭。
教師注意運用有效的策略,讓孩子在愉快理解的同時不露痕跡地投入與另一個活動中去,孩子不但能愉快的理解,還能在以后都做的很好。
中班觀察記錄3
午睡起床,我請小朋友們排好隊去衛生間小便、洗手,準備吃點心。大家一個挨著一個地排好了隊伍,突然隊伍里發生了一陣騷動,危笑和欣莼發生了爭執,只見危笑拼命地往欣莼的前面擠。我大聲問道:“危笑你們倆怎么啦?”危笑先是一愣,繼而滿臉漲得通紅,狠命地拉自己的頭發,嘴里還不停地說著:“我讓你不聽話,我讓你不聽話……”。我被眼前這突如其來的一幕驚呆了,一時竟也不知該怎么辦才好。
等小朋友們都坐下來吃點心后,我調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緒,拉過危笑的手,溫柔地問道:“危笑,剛才發生了什么事能告訴老師嗎?”危笑委屈地哭了起來,哽咽著說道:“排隊時欣莼來晚了,他插在我前面,我讓他排到后面去,他不肯,還推我,所以我就拼命地往他前面擠”。“噢,是這樣。那你告訴老師,剛才你為什么狠拉自己的頭發,不疼嗎?”天真的危笑告訴老師:“我媽媽一生氣就自己拉自己的頭發,剛才老師問我們倆怎么啦,我也生氣,所以就……”
第二天下午以后,我特意去危笑家進行了家訪,并婉轉地將此事告訴了危笑的父母,誰知危笑的母親聽了我的敘說,一著急,竟也情不自禁地拉起了自己的頭發。危笑的父親在一旁急忙提醒她,她才不好意思地停下手中的動作。危笑的父親痛心地說:“原以為這只是她媽媽的壞習慣,沒想到對孩子的影響會這么大,今后真不知該怎么對待他們娘兒倆?”我與危笑的父親交換了一些意見,并提醒危笑的父親對孩子的不良行為要防范于未然,但根本的改變是要從他的母親開始。
兒童最早接觸的社會是家庭。家庭作為一個整體,其突出的特點,就是成員之間的彼此影響,孩子的行為問題并非單純就是他一個人的行為問題,而更多的時候,其父母的行為方式、情緒情感都是形成孩子行為“問題”的根源。心理學家華生認為:兒童的心理發展是在撫育者的不斷強化中形成的。父母不僅造就了孩子的身軀,同時也深深地影響著孩子的心理發展。父母的行為方式,情感態度,對孩子個性的導向作用是十分明顯的。尤其是與孩子接觸最多,與孩子的關系最為密切的母親,她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精神導師,她的處事行為、態度對兒童的性格的形成和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其作用和影響是不能忽視的。高素質的母親,會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恰如其分地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緒,能給予孩子良好的榜樣和影響,并能給予孩子正面的指導。反之,則會給成長中的孩子帶來負面的影響。
作為孩子的家長,尤其是孩子的母親,怎樣來提高自身的素質,以給孩子良好的正面精神指導呢?
首先要加強鍛煉,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年青的母親在平時的工作、學習、生活中,要注意培養和鍛煉自己的心理素質。心胸要寬闊,待人要寬容,處事要明智,行為要理智,要注意培養自己的良好個性,健康的心理。在孩子面前,母親要學會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合理地宣泄;不要把工作上的惡劣情緒帶回家去影響孩子,更不能把孩子作為出氣筒,把惡劣情緒發泄在他們身上。要特別注意克服自身的不文明、不健康、不理智的行為動作,因為,身教重于言教,那對孩子的影響更大、更壞。年青的母親應注意培養自己形成活潑開朗的個性,以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正面和積極影響,這對孩子良好個性的形成有積極的作用。
作為家庭成員之一的父親,在孩子健康成長的道路口,負有母親同樣的責任。從另一角度看,當孩子的母親出現不良行為時,其父親的責任更重大,對其母親的不良行為不能視為其個人行為,這是家庭環境不健康的一個因素,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并及時加以糾正,家庭成員之間要民主,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家庭氣氛應和諧、寬松,這有利于良好個性的形成,有利于健康心理的培養。為了下一代的成長,家長應當爭取做個文明的,理智的,擁有健康心理的現代家長。
中班觀察記錄4
觀察時間:
幼兒姓名::
幼兒年齡:6歲
觀察人員:
觀察目的:
幼兒教育發展的核心任務是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只有有效促進兒童的成長和發展,教育才是發展性的教育,它也才能產生正向的功能。在幼兒教育中,每個幼兒都是鮮活的生命,他們有自己的獨特性和發展性,但這種獨特性和發展性的實現和延展需要教育為其提供適宜的土壤和水分。觀察記錄的教育手段可以激發幼兒樂學和向學的情緒;可以幫助幼兒回憶探索操作的活動過程;可以促進幼兒間的分享和交流活動的開展,進而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能激起幼兒再實驗、再驗證、再發現的興趣;可以促使幼兒將零散的知識經驗不斷地整合、系統化。
本次觀察記錄的目的就是要讓小朋友基本了解去醫院看病的基本流程和一些基本的護理知識并參與其中,讓他們從小就能接觸和掌握這些生活小常識。
觀察描述(對幼兒游戲行為的描述):
今天的娃娃醫院跟往常一樣的熱鬧,孩子們進入活動區開始活動,小朋友們進入到小醫院,根據老師事先的`分工和設計好的流程,戴上口罩和帽子,準備開始工作,從掛號、到讓醫生給看病、繳費、打針、吃藥。
孩子們都很注意自己的身體,都來到娃娃醫院做身體檢查。喻馨晨是今天的當值醫生。他戴好小醫生的眼睛和帽子,脖子上掛好了聽診器,認真地開始了工作。首先,他戴好聽診器,在小病人的身上來回聽了幾遍,隨后他又拿出了血壓計,專注地給小病人量血壓。等到所有檢查都做好后,喻馨晨細心地問了句:“你還有哪里不舒服?”小病人說:“我感覺有點感冒了,流鼻涕……”“那我給你配些藥吧,吃好藥就會好的。”說完,喻馨晨在體檢單上又加了一筆。孩子們的表現令我感到一絲驚喜,但也僅僅是個別的、暫時的。
我想介入引導,就走過去捂著肚子、皺著眉頭說:“醫生,我肚子疼,給我看看病吧!”沒想到許紹壹說:“你去大便就好了。要不,你到真的醫院去。”弄得我哭笑不得。
自從我們班開設了小醫院后,孩子們都很感興趣,一到區域活動時間或課間,就跑過去爭當小醫生。可是我發現,孩子們最初的興趣只是在擺弄東西,并沒有理解游戲的玩法,也就是說,還沒有真正進入角色,發揮材料應有的功能。看,周穎龍總是第一個跑過去,搶到衣服穿上,閻品彤搶到帽子戴到頭上,朱晨睿則把聽診器扣到頭上,另一名幼兒在擺弄盒子,不像是醫院,而更像一個玩具店。
這樣,孩子們擺弄了幾次后,我發現聽診器斷了,針管、溫度計不見了,藥品的盒蓋也不見了,很顯然,孩子們對小醫院已失去了興趣。
教師分析(對幼兒游戲行為的分析):
這個年齡階段的幼兒開始有了明顯的角色意識,他們都很希望扮演自己心目中想要成為的人。可是對于扮演成某個角色后具體應該做什么還是很模糊。
去醫院看病的經歷大多數孩子都有過。對于醫生給病人聽診、護士打針的場景還是比較熟悉的,所以他們就進行了模仿。而看病前的掛號、付費、拿藥等程序一般都是大人做的,所以孩子缺乏生活經驗,自然也不會想到去做這些事情。所以,我們就要給孩子這方面的引導。孩子們其實非常喜歡玩角色游戲,通過老師介入指導,小醫院由無序甚至失去了興趣到孩子們特別喜歡、有序地去玩,這個轉變是可喜的。每次游戲結束后老師都請孩子們談談游戲還有什么問題有什么改進意見。他們的觀察力是驚人的豐富,一切來源于生活,家長、老師的一言一行孩子們都會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所以我們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給孩子做一面好的鏡子,照出他們美好的童年。
在游戲中“醫生”角色的語言表達很少,對各種醫療器械的認識和操作也缺乏能力。在游戲中醫生和病人的交往能力很弱。同時看病的流程到底是怎樣的,他們還是不清楚。認為生病了只要簡單的打針就行了,對于到底生的什么病?該吃藥還是打針,還是掛鹽水呢?這些都不清楚。在小朋友的印象中,生病了只要打針就好了,對于其他并沒有多加以思考。
游戲來源于生活。根據中班孩子年齡特點,他們應該積累了一定的有關醫院的生活經驗,但很不夠,去醫院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很可怕的事,除了害怕可能對醫生和看病的過程缺乏一定的了解。看到著新開的小醫院,他們是很感興趣的,但沒有當成醫院來扮角色進行表演,而是當成新開的玩具場地,僅限于擺弄這些材料,而沒有真正進入角色。
1、幼兒對于娃娃醫院所投放的材料很感興趣,愿意在擺弄材料的基礎上產生一定的游戲情節,用聽診器聽聽心臟、用血壓計量血壓、裝藥片等。
2、在游戲過程中,幼兒除了動作的交往行為之外,增加了一些語言交往行為,增進了幼兒之間的交往和交流,激發幼兒繼續游戲的興趣。
3、在原有游戲經驗的基礎上,今天又產生了新的游戲情節。在填寫體檢單的同時小醫生還在紙上寫好了小病人該吃多少藥片,豐富幼兒的游戲行為。
教師措施(分析后對幼兒游戲的調整措施):
游戲是生活的再現,老師是幼兒游戲的引導者,合作者。一方面,要放手讓孩子去探索,去發現;另一方面,老師給幼兒創設一定的生活情境,提供豐富的材料,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幼兒積極性。另外,老師參與其中,成為游戲中的一員,適當的介入,有利于游戲的有效開展。
1、既然幼兒有了新的游戲情節發生,教師就應該趁熱打鐵,抓住小小細節在分享交流的時候將其放大,與幼兒共同情景再現,幫助其他能力較弱的幼兒增加他們的游戲經驗和行為。、
2、孩子們對愛心醫院這一區域非常感興趣,對材料也很有興趣,在擺弄的基礎上,還不斷的發現新的工具、新的玩法。在這過程中,孩子的游戲能力在不斷的提升。教師也要不斷觀察幼兒的游戲行為,根據幼兒的游戲行為做出適合幼兒的相應的調整措施,不斷投入新的游戲材料;對于幼兒不感興趣的游戲區域,根據幼兒的游戲情況,撤除或是整改為符合幼兒年齡、興趣和能力的感興趣的游戲區域,讓幼兒在角色游戲方面有所提升。
3、孩子具有個體差異,有的小朋友可能善于和孩子們交往,喜歡和孩子們一起玩兒,也有的小朋友不善于游戲活動,積極性不高,這就需要老師以引導者的身份進入活動,教師也可以以病人的身份一起參與活動和幼兒交往,激發幼兒游戲的積極性。
4、要及時調整和互換小朋友在游戲中的角色,通過一定的角色轉換讓孩子們能有更多的體驗,在潛移默化中能更全面的接觸和了解游戲的各個環節,能更好地融入到游戲中去。
5、游戲材料的投放可適當調整:
例如:藥箱里的藥有三種,以不同顏色呈現,可能老師的意圖是用三種不同的顏色來區分三種不同的藥。但在投放的同時應讓孩子知道不同顏色的藥所具有的不同功用。
又如:教師投放的口腔檢查器與幼兒現有經驗不相符合,因此幼兒還不太會使用。
再如:教師在提供藥瓶時要有所篩選,要便于幼兒操作,以免出現案例中幼兒擰了十幾下都不能打開的現象。
游戲是孩子自主的活動,不在乎結果,只在乎過程。伴隨著愉悅的情緒,游戲滿足著兒童自我實現的需求,許多時候,教師是多余的,我們只需要遠遠地看著。但更多時候,孩子需要我們的鼓勵,我們需要反思自己、需要向孩子學習。
中班觀察記錄5
觀察地點:
中一班
觀察對象:
琪琪
觀察目的:
觀察幼兒生活行為方面,改善幼兒健康的生活態度
兒童表現及行為:
最近在不經意中發現琪琪小朋友常有不健康的生活行為:經常搶占別人的東西,活動中總是喜歡自由走動或與同伴交談.交談資料以“奧特曼”為主要資料,如果談得興趣盎然時,拳腳相交.但平時他喜歡幫忙老師做事——分碗筷,擺椅子,搬桌子等,但是總是一馬當先,和同伴爭執.
分析:
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喜歡做事是他的本質,他喜歡做事,他并不明白做某件事的行為是對還是錯的,總是期望得到同伴和老師們對他的這種行為作出評價和認同、贊賞.同時期望在一些行為上得到老師和同伴的注意和信任.
措施:
糾正不健康的生活行為:在我與他交談后,讓他明白一些他人物品與自我物品區別的道理.我向家長反饋了他的狀況,請家長在家中多留意幼兒的行為,推薦家長說理育兒.在活動中,我把他調到前面,可隨時注意到他的行為,繼續觀察他的表現,在必要時可立刻制止他,適宜時表揚他.活動后,我經常與他聊天,說說家里,說說幼兒園的好朋友,引導他多看一些有益的電視,談談智慧樹等少兒電視里的資料.
中班觀察記錄6
幼兒姓名:周芯蕊
性別:女
幼兒基本情況:喜歡打小朋友
觀察地點:教室
觀察目的及由來:本學期,幼兒升入中班后,比原來活躍了許多,再加上搬入新教室后,活動空間也大了,孩子們在班里經常跑來跑去,或者學奧特曼互相打著玩。
周芯蕊就是這些孩子中比較典型的一個,她喜歡和老師在一起,但是她經常會與周圍小朋友發生矛盾,也常常有小朋友跑來向我告狀,說周芯蕊打了他等等之類的話。
觀察實錄:
在我觀察了周芯蕊之后發現,其實并不是她愛打人,而是她處理問題的方法不恰當。例如:早上排隊時芯蕊是排在第一個的,她很高興,而這時劉妍小朋友站到了芯蕊的前面,于是芯蕊就推了她一把,結果手重了,妍妍哭著向我告狀說芯蕊推他了。我將這一切都看在眼里,于是我走過去把芯蕊叫了過來,對她說:“芯蕊,你為什么推妍妍啊?”芯蕊說:“我沒推她,她不排隊就跑到我前面來了。”我又問她:“你是不是想讓劉妍讓開一些啊?”芯蕊點點頭,我又告訴他:“你想想,如果你不用手推妍妍,還能怎么告訴她啊?”芯蕊想了想,對我說:“小便要排隊,我站前面了你就要往后?”我笑了,摸著芯蕊的頭說:“對啊!你要是這么對劉妍說,她不就不會給你告狀了嗎?”芯蕊點點頭,對我說:“老師,我改了。”
措施:芯蕊是個聰明的小女孩,老師說的都會聽,告訴她遇到事情不可以打小朋友,可以過來告訴老師。教師一定要發現幼兒的問題。
中班觀察記錄7
背景:
最近,我們班正在開展“蘋果和桔子”的主題活動,寶寶們通過看看、摸摸、吃吃的途徑,進一步了解了水果的常識,豐富了已有經驗。今天,亦晨寶寶帶來了一袋神秘的水果,一下子便吸引住了孩子們的目光。于是,圍繞著這袋“神秘的水果”,我們展開了品嘗大會及熱烈討論……
實錄:
我打開袋子,拿出一包包的“水果”,孩子們都嚷嚷著,這不是水果。他們一下子就認出了葡萄干、香蕉片,通過品嘗,他們一致認為都很好吃。此外,我還為孩子簡單介紹了水果干的制作方法。“看看,還有一樣是什么水果做成的呢?”我打開包裝袋,把東西倒在了盤子中,先讓孩子仔細觀察外形,于是,各種各樣的答案開始涌現。
——諾諾說:“這是蘋果吧,紅色的。”
——婕婕說:“有點軟軟的,是桔子吧。”
——小邱說:“我覺得是大西瓜。”
我點點頭,笑嘻嘻地說:“你們說得都有道理,到底是什么呢,要不我們一起來嘗嘗看,吧?”我的提議馬上得到了孩子們的熱烈響應,于是石榴班的品嘗大會開始了。大家都小心翼翼地品嘗著,不時發出感嘆,“好甜啊”,“好像有點酸”,“有一粒一粒的”……
“張老師,是草莓,草莓!”葉瑩大聲說,旁邊的弈靈也點頭附和著。沒過多久,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響應她們的答案,頓時,教室里熱鬧一片。于是,我開口道:“我也來嘗一嘗!”孩子們認真地看著我嘗了一塊,“哈哈,真的是草莓啊。”孩子們都笑了,嘴里還嚷著“我就說吧”,“我一吃就知道是草莓”……
反思:
此次“神秘的水果”活動的展開,純屬意外,完全得益于亦晨寶寶帶來的一袋水果干。這袋“神秘的水果”不僅成功引起了孩子們的好奇心,而且把他們肚子里的饞蟲也給引了出來,于是,我就順水推舟進行了以上的活動。
我覺得,作為一名老師,首先需要細致的觀察力,要善于從幼兒感興趣的事物中發現它所蘊含的教育價值,并實施及時教育。從上面的活動中很多孩子對于葡萄干、香蕉片的認知情況看,這兩樣東西都屬于是比較常見的,而且他們都擁有相關的經驗,但是對于草莓干,孩子的相關經驗缺乏,于是我便抓住這個契機,引導他們仔細觀察,進行自主探索。我覺得,雖然老師預設的活動不少,但孩子總有這樣那樣的好奇,總有如此巧妙的意外發生。我們知道,好奇心和探究欲是學習的原動力和內驅力,也是生成活動中主題內容的重要來源。利用孩子的興趣和現實情景,適時的融入教育,顯得非常重要。一個自然生成的主題活動由于它的偶發性,再加上事先沒有足夠的有關知識準備、材料準備等,因此不可能生成一個像模像樣的主題探究活動。因此,更需要老師現場的靈活機動。
其次,我們要允許孩子出錯,并適時進行鼓勵、支持和引導。孩子總是懷著強烈的好奇心和良好的愿望去探究周圍世界,常常用自己獨特的、不同于成人的眼光認識世界。活動中,孩子通過自己的觀察進行了猜測,答案精彩紛呈,雖然都是錯誤的,但這說明他們正在積極思考,我們要保護他的好奇心、求知欲,留給他自由想象的空間,鼓勵他們主動去探索。
第三,要適度控制內容的廣度和深度。由于偶發事件生成的活動和預設活動不同,需要我們老師根據幼兒身心特點,對生成活動所涉及內容的廣度和深度進行合理控制。在“神秘的水果”生成活動中,考慮到小班孩子的接受能力,我對于這些水果干如何制作的過程,只是進行簡單的闡述。不過,我發現孩子對于水果干的制作方法很感興趣,因此,我覺得下一步還可以讓孩子通過觀看錄像或者實地考察,去了解水果干的實際做法,然后再通過后續的談話活動,讓他們說說自己所看到的,從而將生成活動推向高潮。
一袋普通的水果干,在孩子眼中卻成了神秘、好奇的源頭,而我也借此生成了孩子感興趣的活動,取得了較成功的成效。其實,孩子對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充滿了興趣和好奇,而這些都能轉變成為教育契機,只不過需要你的一雙亮眼睛去發現。
中班觀察記錄8
觀察時間:
第14周
幼兒姓名:
許智雨
幼兒性別:
女
幼兒年齡:
5歲
行為過程
智雨是一個活潑好動,性格開朗的女孩,平時很喜歡幫老師和小朋友做事情。但是每當老師和小朋友指出她犯的錯誤時,她總是百般辯解,不肯認錯。在一次手工活動中,她做了一會兒,忽然向我報告說,小組長沒發給她紙。我詢問了值日生和她旁邊的幼兒,都說發給她了。這次我沒再像往常對校耐心地詢問她,而是告訴全班小朋友,做手工的時候,每個人只有一張紙,剪壞了自己負責。有了這樣的前提,她就不能再得到紙,而只能在座位上看別人做手工。
個案分析及措施方法
分析:
計智雨是個各方面發展較好的幼兒,在幼兒群體中有一種惟我獨尊的驕傲的感覺,從未覺得自己有什么不對的地方。另外,她在家中也有著特殊的地位:家長對她百般呵護,寵愛有加。即使她做錯了事,也沒有人對她說任何不是。長期以來,她不容任何人指出她所犯的錯誤,即使指出來,她也不承認。
措施:
1、換位思考,移情訓練:
幼兒年齡小,很難體驗到撒謊時別人的心理感受。為了幫助她克服認錯的不良行為。我利用她喜歡幫助老師和小朋友做事情的這一優點,創設教育情境。當她發東西時,我特意請一名幼兒說自己沒有收到。而她來告狀時,我什么都沒說。當她第二次發東西時,同樣的事情又發生了。到第三次時,計智雨心急如焚地來告訴我:“老師,那洋怎么會這樣?明明是她不對,她卻始終不承認,還說是別人不對。”我的精心安排在計智雨的身上有了強烈的反應。本來為大家做事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可是卻是不到別人的認同,反而被小朋友冤枉,計智雨心理覺得很難過。我抓住她此時的心理感受與她耐心地交流,告訴她:“以前你不也是這樣嗎?你做錯了事,從來都不愿承認,還撿到別人身上。你想想看,別人會難受嗎?”她不好意思地點了點頭。通過這各方式,讓計智雨換位思考,體驗到撒謊時別人的心理感覺。這樣,她不愿認錯的不良行為也漸漸得以改正。
2、家園互補,共同糾錯。
我在離園時與她的父母交換了意見,讓她們了解孩子在園的情況,并請她們配合老師,在家中也對孩子嚴格一點,犯了錯一定要指出來。通過批評加講道理,讓她明白,并不是她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對,但只要勇于承認錯誤并不斷改正,就是好孩子。
中班觀察記錄9
時間:20xx年3月21日
記錄人:蔡艷
地點:活動室圖書角
觀察對象:趙梓月、王秋子
觀察人:蔡艷
事件記錄:
區域游戲開始了,我看見趙梓月小朋友第一個搬著椅子走進了圖書角,坐好后在一疊書中慢慢地挑選著,一邊挑選,一邊自言自語道:“這本書看過了,這本書也看過了”當拿起《最好的爸爸》這本書時,遲疑了一會兒,并對封面仔細看起來。看她的表情和手勢,她很想知道并讀一讀書的名字,但是不認識,所以愣了好一會兒。我及時過去告訴了她這本書的名字,她很開心,跟我念了一遍書名后,認真翻閱起來,一邊小心地翻閱著,一邊輕輕地講述這時她看到王秋子也搬了小椅子過來看書了,就連忙讓她坐在自己的身邊,說:“我們一起看這本書吧!我還可以給你講一講呢!”王秋子愉快地點點頭并坐了下來,于是她倆親密地邊看邊講了起來。中班圖書角觀察記錄
游戲結束講評的時候,我引導大家觀察了一下她們看過的這本書,大家發現書的角都是平的,我及時表揚了她們,希望其他小朋友也能愛護書籍,看懂看好每一本書,并送給了她們一枚漂亮的小貼畫。
分析:
這段時間隨著優秀兒童讀本不斷投入語言區,激發了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及閱讀的積極性。由于孩子的年齡特點,雖然她們喜歡看圖書,但是有一部分孩子還沒養成看圖講述的習慣及愛護圖書、有序翻看的好習慣。
措施:
今天我抓住趙梓月這個典型事例,及時讓孩子們分享她看書的樂趣,并引導孩子學習她好的習慣和方法,還在集體面前對她進行了獎勵,相信對孩子們會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效果:
通過上面兩位幼兒的榜樣作用 ,班級里的孩子在圖書角看圖書時,比以前更認真了,更加愛惜圖書了 ,圖書角再也沒有撕壞圖書現象了,圖書擺放也很整齊。
中班觀察記錄10
區域名稱:手工區
觀察對象:xxx
記錄者:xxx
觀察重點:樂意與同伴交往
幼兒活動情景記錄:
xxx是個很內向的女孩子,喜歡到手工區做一些安靜的區角游戲。今日我看到她拿著自我的進區卡來到了區域角,我看到她從進去后就一向坐著看旁邊的小朋友折紙,我想她肯定沒紙,所以沒辦法折,這時我走過去輕輕的問她怎樣了她過了好久才回我一句很輕的話我沒有紙。聽完我告訴她你拿不到能夠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下讓他們遞給你就好了。她點點頭我發現她愣在那還是不折,我又問她怎樣了這次被我一問她的眼淚都快要出來了,用發抖的聲音告訴我,我不會折。這時我看到旁邊的xxx我說“xxx你教下好嗎”,當我再次看她們時她們成為了好朋友。
行為分析:
xxx是一個內向的女孩子。平時與小朋友之間的交流就不是很多,所以她的語言交流本事很差。遇到事情她只會坐在那里看而不會主動地與別人交流。在這時教師在旁邊去引導讓旁邊語言交流本事強的幼兒去帶動她,讓她在其他幼兒面前敢說敢做,做一個勇敢的小朋友。
教師后續的支持:
1.多鼓勵她多和同伴交流。
2.肯定她的提高。讓孩子自信,并愿意與別人交流。
中班觀察記錄11
游戲又開始了,這次我作為一個蛋糕店的糕點師參與到了幼兒的游戲中去。我自己擺弄了一會兒,用皺紋紙揉了一些長條,這時,老板壯壯對我們喊道:“這個客人要一個草莓蛋糕!”我應聲道:“馬上來。”接著,我就忙碌起來了,我用剛剛準備好的長條皺紋紙當成奶油繞在了草莓蛋糕半成品上,又取了兩個小奶油放在了上面,接著我又用橡塑紙剪了兩片樹葉狀的東西擺在了小奶油邊上,最后,我取來巧克力棒放在了上面,一個草莓蛋糕就完成了,其他糕點師看了我的做法,也開始創意起自己的蛋糕來,不再是一味的亂剪亂擺了,開始注意擺放的層次和搭配。
分析策略
孩子們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之前不會做蛋糕是因為沒有過類似的經驗,在經過我的演示之后,孩子們很快就學會了,而且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創意。我們還可以給他們提供一些模板,如小草莓模板、橘子模板和各種圖形模板,讓孩子們自己挑顏色的紙,用模板印了以后剪下來裝飾在蛋糕上。在觀察這次的游戲后,我發現了一個新問題,就是我們老師提供了很多半成品蛋糕和小奶油、巧克力卷等物品,但是這些東西都是放在蛋糕上的,一動這些東西就會掉下來。于是我和朱老師討論了一下解決辦法,決定給所有的半成品縫上一些粘的東西,這樣讓它們能和蛋糕底座固定住。
中班觀察記錄12
實錄:
在區域活動動手區彩泥中,我為幼兒提供了一些輔助材料,如:牙簽、小棒、塑料片、小積木等,并給幼兒布置了一個任務:做夏天里一些常見的東西,可用輔助物進行裝飾,幼兒們選擇好自己喜歡的區域后,紛紛開始行動起來。
劉莫嬌:搓呀搓,搓了一個圓球,然后選擇一根小棒,劃呀劃,在上面開始刻瓜紋。
張亦詰:搓呀搓,搓成一長條,一接,變了個圈,成了游泳圈,然后在刻條紋。
陳昱:搓呀搓,搓一個圓,一壓,變扁了,往下插個小棍,變把小扇子。
何丹萍:或許在陳昱的啟發下把小棍插在圓的中間,變成了小傘。
姚欣悅:也做了一把小扇子,還在扇面上用小棒刻了個太陽。
分析:
幼兒園改革發展到今天,主題活動已不再局限于集體教學,分組活動、個別活動、區域活動都可以是主題活動的有效組織形式,對于3—4歲孩子來說,真正意義上的學習是發生在游戲中的,在區域活動中滲透主題內容,幼兒會更感興趣,可以幫助幼兒豐富和積累有關主題的知識,而老師輔助材料的投入,有利于拓寬幼兒思維,激發幼兒的創新意識。但是,參加動手區彩泥的幼兒只有5—6個,在此活動中只為部分幼兒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動手、動腦機會,其他幼兒或許會失去這樣一次很好的創新能力培養的機會。
對策和效果:
每個幼兒都具有不同的經驗水平,當幼兒成為一個群體時,他們會從同伴的行為中得到啟發,會進行借鑒和再次發明。所以,在講評時我一一介紹了這些作品,特意表揚了這些
幼兒,充分展示了他們的智慧和成果。我想,我班幼兒會在這些作品的啟發下把自己最大的創造潛能很好的發揮出來,這也是在主題活動中激發小班幼兒創新意識的一條很好的途徑。
中班觀察記錄13
觀察對象:雷桐、閆煜城
觀察目的:為什么對體育活動缺乏興趣?
觀察人:王瓊菲
早晨的體育活動時間開始了,只見小朋友們都隨著音樂節奏認真地做操,只見雷桐、閆煜城2個小朋友站在原地不動,還不時的回頭講話,我看見了,連忙上前去提醒,可又過了一會兒,又停了下來。在后來的體育活動中,別人都排好隊等待,只見他們倆不停地在后花壇中玩花、玩草。
分 析:1 、最近在早晨的戶外活動中,雷桐和閆煜城很喜歡到后面的花壇中去玩,當我走過去問他們在趕什么時,他們說要找蝸牛,很喜歡蝸牛,所以每天喜歡到草、泥土中去找它。
2、雷桐每天入園時,臉上的表情總是不好,詢問后,發現他每天早晨都和爺爺鬧別扭,不聽爺爺的話,上幼兒園時帶有一種不好的情緒。
措 施:1、針對這種情況,通過集體活動“早上積極鍛煉身體好”來教育所有的孩子,引導他們認識到積極鍛煉身體的重要性,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
2、可應著孩子們的興趣點,開展與此相關的主題探究活動“有趣的動植物”,幫助孩子和孩子們一起了解此方面的小知識。
3、在戶外活動中,可帶領他們幼兒園的一些花、草植物,滿足他們的好奇心。
4、希望父母每天都按時送孩子入園參加晨間體育活動。
效 果:通過老師的教育和家長的配合,孩子比以前稍微有些進步,能排隊,但在排隊過程中,出現了不認真的情況,還須進一步對幼兒進行常規的教育。
中班觀察記錄14
幼兒園中班區域活動觀察記錄【1】
案例發生的年齡班:新中班
【案例】 豪豪買菜記
今天,當區域游戲一開始,豪豪就很高興的跑去華士菜場買菜了,菜場老板婷婷開始想要和他聊天。只見豪豪只顧自己悶頭揀著菜,婷婷說:“這個是5塊一斤。”豪豪:“好的。”于是拿著菜往秤盤里一放,還沒問多少錢,豪豪又趕緊走回去揀了好多不同種類的菜,如竹筍、西紅柿、胡蘿卜等,一起放到了秤盤里,這時一旁的凡凡湊近一看,說:“怎么一下子買這么多種菜啊,老板怎么稱啊?”豪豪:“那好吧,我下次少買點。”說著轉身就走了,這時菜場老板婷婷發話了:“菜還沒拿就走了啊!”豪豪聽到后,跑回來一把抓住秤盤里的菜就走了。其他小朋友看見了,哈哈大笑……
【分析】
案例中的豪豪是我們班出名的愛哭幼兒,不管什么事只要不順心就會哭,哪怕天熱,他出汗了,自己一個人就在那哭,我們問他這樣做對不對,他的回答幾乎都是“好吧!下次不這樣了。”而且經過觀察發現豪豪的自理能力、同伴交往能力較差。由此分析上述案例中,豪豪的表現是因為平時的社會交往積累太少,以及他的語言發展滯后,不管其他人問他,他的回答只有一種模式“好吧!下次不這樣了。”
【指導策略】
1、教師的直接指導:從豪豪此次游戲的角度看,我們應該多讓豪豪參與游戲,并在一旁給予正確的游戲指導,讓其明白游戲規則;從豪豪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更耐心的教育他改掉一句話模式的回答,使其在以后玩游戲時能與其他幼兒交流自如。
2、幼兒同伴間的間接指導:給豪豪找一個好朋友,以組合的形式參與到游戲中,當然這個好朋友必須是語言表達能力、同伴交往能力發展較好,同時明白游戲規則的幼兒,帶領豪豪參與游戲,通過平行的游戲角色,以間接指導者的身份幫助豪豪。
3、家園合作:家長與教師應該很好的配合,只有家園合作,才能讓豪豪進步。因為如果只是在園時教師的教育,到了家家長仍對其不教導,則我們老師教育的效果將不見效。所以,教育要家園同步進行。
幼兒園中班區域活動觀察記錄【2】
過程:
中午十一點半左右,孩子們安靜地吃好了中飯,送好了餐具,他們開始自由交談。我發現顧景灝和張鳳桌上、地上都掉了一些飯粒,但他們都置之不理。
我走到孩子中間說:“你們肚子吃飽了,現在坐在一起說說玩玩開不開心?”幼兒異口同聲:“開心。”
我又問:“那請你們找找桌子上地上的小飯粒,它們開心嗎?”孩子被我問的一下寂靜了,原本臉上的笑顏也消失了。有的轉過頭找桌上的小飯粒,有的低下頭去找地上的小飯粒,發現沒有就興奮的說:“老師,我那邊沒有掉小飯粒。”“老師,我看到顧景灝那邊有小飯粒。”“老師,你看,張鳳掉了好多飯粒呀!” 被說的這兩個孩子看了看我,就移開了視線,一副漠然不予理睬的態度。
“掉出來的飯粒會開心嗎?”
“不開心。”
我接著問,“為什么不開心?”
孩子三三兩兩地回答:“因為,因為它們掉在桌子上了,我看到地上也有,還有的都被踩爛了。”
“想一想小飯粒怎么會掉出來的,還被踩爛了?”我繼續追問。
“我剛才看到有的小朋友吃飯時掉出來的,他沒有吃干凈。”愛說話的薛晴連忙接話道。
我肯定了她的答案,并將視線轉向了顧景灝和張鳳,問道:“請你們來說說你的飯粒是怎么掉出來的?”兩個孩子支支吾吾的回答。我提示到:“你吃飯的時候小腳是怎么放得?身體朝向哪邊?你的飯碗在哪里的?”大家一起幫助他們找出了錯的坐姿和吃飯方式。
“那請你們想想辦法,吃飯時怎樣做才不會讓飯粒掉出來?”
顧景灝不語,張鳳只是做了個鬼臉,于是我請大家想辦法。
有的說:“ 要吃得干干凈凈。”有的說:“吃飯不說話,飯粒掉了馬上撿起來。”也有的說:“坐在椅子上,吃飯不能動來動去。”還有的說:“不能把飯碗拿起來吃,會倒出來的。”
我問顧景灝和張鳳:“你們覺得小朋友說的對不對?”
他們點點頭。
那請你們來告訴大家:“吃飯該注意些什么才能不掉飯粒?一點一點的說,把話說完整。”張鳳是個外向的孩子,先來說,在我的幫助下對剛才大家討論的內容進行了小結,顧景灝最后也是斷斷續續的說了一遍。
“好的,今天我們知道了吃飯時要怎么做不掉飯粒,如果不小心掉了,也應該馬上撿起來,送進垃圾桶,否則會被踩爛,不衛生,我們要愛惜米飯,也要愛惜我們的活動室。”顧景灝和張鳳也表示同意,以后會像今天討論的這樣做。
分析及策略:
每次吃中飯,總發現有個別孩子由于坐姿和吃飯方式不正確等原因,使得桌子上地上掉了一些飯粒,且他們不會自覺地收拾,幾經善意提醒,效果都不佳。于是我利用餐后時間,及時就餐后的現場,來開展關于怎樣吃飯不掉飯以及如何主動處理掉了的飯粒的談話活動,更具感染力。中班孩子開始從自己的向他人的世界過渡,并開始具有一定的判斷是非、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采用孩子自我觀察發現問題和同伴互助的教育方式引導孩子找出問題的焦點所在,以及根據問題想出有效的解決辦法。大家通過有意識地看發現問題,通過有目的的思考找出原因,通過集思廣益想出解決辦法,這樣的過程想必會給孩子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也有利于其今后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我想,我們的孩子就是要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地積累經驗,從而成長為一個個棒小孩!
中班觀察記錄15
觀察背景:
小宇是我班一個年紀較小的外地新生,經過一個月的幼兒園生活發現其適應能力還是相對較強的,但是做每件事情之前總喜歡來詢問老師下一步該干什么,缺乏一定自主能力。
觀察目的:
是否熟悉幼兒園生活的每個步驟,并能自主完成每個步驟?
觀察策略:
記錄師生間的對話,針對小宇愛詢問的個性特點,采取應答式,在一定情況下也可采取“反問”。
觀察記錄:
小宇:(來到幼兒園,看到老師)“老師,現在我們去干嗎呀?”
師:“現在是晨間游戲時間,你可以和小朋友去游戲,一起去玩。”
小宇:“那玩好游戲又去干嗎呢?”
師:“玩好游戲我們就要去做操了,要去鍛煉身體呀,還要吃點心。”
小宇聽完我說的話后,走向了位子,和小朋友一起去玩游戲了。
(中午吃飯、睡覺時間)
小宇:“老師,我們現在要去干什么?”
師:“我們現在要去洗手吃飯啊。”
小宇:“那吃好飯我們在去干什么啊?”
師:“吃好飯我們散會步,就要去小便睡覺了。”
小宇:“那小好便又要去干嗎呢?”
師:“小宇寶貝,那你來告訴老師我們接下來要干嗎呀?”
小宇:“是不是應該去午睡房睡覺了啊,對了,我們還應該把衣服、鞋子脫掉,對嗎?”
師:“是的,真棒!小宇寶寶真聰明!”
分析與反思:
小宇寶寶是我班年齡較小的一個男孩。沒有自信、做事不肯定是小年齡幼兒的一種表現形式。我根據托班幼兒年齡特點小的性質,分析了小宇的一系列反映。小宇常常會用詢問的口氣來征求教師的意見,最主要的目的是因為他想在老師的嘴中得到老師的肯定,從而來證實自己所想的是否正確。其實經過一個月在園的生活,他已經了解在幼兒園生活的每一個步驟,但是往往是因為他對事情的不肯定,所以對老師產生了一種感情的寄托,他希望通過老師的鼓勵、肯定等積極的態度來增加對自己的不自信,從而來滿足自己的一系列疑問。面對這類幼兒,我們應該采取“反問”的形式來激勵幼兒,對幼兒可以多提一些“你認為呢?”“你想的是怎樣的?”等問題來鍛煉這類幼兒。可以讓這些疑問從他們自己的嘴巴里說出來,讓他覺得自己說的也是對的,來逐步鍛煉幼兒的表現力、語言的組織里,更加能鍛煉幼兒的自信心。
【中班觀察記錄】相關文章:
中班區域觀察記錄08-26
區域觀察記錄中班10-26
中班活動觀察記錄11-03
中班個案觀察記錄09-13
中班益智區觀察記錄08-22
中班建構區域觀察記錄11-04
中班區域活動觀察記錄09-28
中班教育觀察記錄09-30
中班觀察記錄15篇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