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家經典短篇美文(精選7篇)
美文是不帶實用目的專供直覺欣賞的作品,帶有實用目的之寫作,中國名家寫的美文數不勝數,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中國名家經典短篇美文,供大家閱讀
中國名家經典短篇美文 篇1
《夜雨詩意》
巴金
早年為了學寫古詩,曾買過一部線裝本的《詩韻合壁》,一函共6冊,字體很小,內容很多。除了供查詩韻外,它還把各種物象、各種情景、各種心緒分門別類,纂集歷代相關詩句,成了一部頗為齊全的詩歌詞典。過去文人要應急寫詩時,查一直,套一套,很可快速地炮制出幾首來。但是毫無疑問,這樣寫出來的詩都是不值一讀的。只有在不帶寫詩任務時隨便翻翻,看看在同一名目下中國詩化語詞的多方匯集,才有一點意思。
翻來翻去,眼下出現了“夜雨”這一名目,那里的詩大多可讀。既然是夜間,各種色相都隱退了,一切色彩斑斕的詞匯也就失去了效能;又在下雨,空間十分逼仄,任何壯舉豪情都鋪展不開,詩句就不能不走向樸實,走向自身,走向情感,李商隱著名的《夜雨寄北》堪稱其中典范。
光聽著窗外夜色中時緊時疏的雨聲,便滿心都會貯足了詩。要說美,也沒有什么美,屋外的路泥濘難走,院中的花零落不堪,夜行的旅人渾身濕透。但正是在這種情境下,你會感受到往常的世俗喧囂一時澆滅,天上人間只剩下了被雨聲統一的寧定,被雨聲阻隔的寂寥。人人都悄然歸位,死心塌地地在雨簾包圍中默默端坐。外界的一切全成了想象,夜雨中的想象總是特別專注,特別遙遠。
夜雨款款地剝奪了人的活力,因此夜雨中的想象又格外敏感和畏怯。這種畏怯又與某種安全感拌和在一起,凝聚成對小天地中一脈溫情的自享和企盼。在夜雨中與家人圍爐閑談,幾乎都不會拌嘴;在夜雨中專心攻讀,身心會超常地熨帖;在夜雨中思念友人,會思念到立即尋筆寫信;在夜雨中挑燈作文,文字也會變得滋潤蘊藉。
在夜雨中想象最好是對富而立。黯淡的燈光照著密密的雨腳,玻璃窗冰冷冰冷,被你呵出的熱氣呵成一片迷霧。你能看見的東西很少,卻似乎又能看得很遠。風不大,輕輕一陣立即轉換成漸瀝雨聲,轉換成河中更密的漣漪,轉換成路上更稠的泥濘。此時此刻,天她間再也沒有什么會干擾這放任自由的風聲雨聲。你用溫熱的手指劃去窗上的霧氣,看見了窗子外層無數晶瑩的雨滴。新的霧氣又騰上來了,你還是用手指去劃,劃著劃著,終于劃出了你思念中的名字。
倒不是因為夜間行路艱難,也不是因為沒有帶著雨鞋和傘。夜雨會使旅行者想家,想得很深很深。夜雨會使旅行者企望安逸,突然憬悟到自己身陷僻遠、孤苦的處境,顧影自憐,構成萬里豪情的羈絆。
不是急流險灘,不是崇山峻嶺,而是夜雨,使無數旅行者頓生反悔,半途而歸。我不知道法顯、玄奘、鄭和、鑒真、徐霞客他們在一次次夜雨中心境如何,依我看,他們最強的意志,是沖出了夜雨的包圍。
如我無用之輩,常常會在大雨如注的夜晚,躲在鄉村旅店里,把地圖拿出來細細查看。目光在已經走過的千里之間來回,癡想著其間在夜幕雨帳籠罩下的無數江河和高山。這樣的夜晚,我常常失眠。為了把這種沒出息的惰怠心緒驅趕,我總會在夜雨中邀幾個不相識的旅人長時間閑談。
但是,真正讓心緒復歸的,完全不是這種談話,而是第二天晴朗的早晨。雨后的清晨,鋪天蓋地奔瀉著一種興奮,讓人幾乎把昨夜忘卻;又不能完全忘卻,留下一點影子,陰陰涼涼的,添一份淡淡的惆悵。
在人生的行旅中,夜雨的魅力也深可尋探。
我相信,一次又一次,夜雨曾澆媳過突起的野心,夜雨曾平撫過狂躁的胸襟,夜雨曾阻止過一觸即發的爭斗,夜雨曾破滅過兇險的陰謀。當然,夜雨也所折過壯闊的宏圖、勇敢的進發、火燙的情懷。
不知道歷史學家有沒有查過,有多少烏云密布的雨夜,悄悄地改變了中國歷史的步伐。將軍舒眉了,謀士自侮了,君王息怒了,英豪冷靜了,俠客止步了,戰鼓停息了,駿馬回槽了,刀刃入鞘了,奏章中斷了,敕令收回了,船楫下錨了,酒氣消退了,狂歡消解了,呼吸勻停了,心律平緩了。
梧桐就在我們住的那幢樓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徑通幽的那個拐彎口,整日整夜地與我們對視。
它要比別處的其他樹大出許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偉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葉子如長發,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個身軀。我猜想,當初它的身邊定然有許多的樹苗和它并肩成長,后來,或許因為環境規劃需要,被砍伐了;或許就是它本身的素質好,頑強地堅持下來。它從從容容地走過歲月的風雨,高大起來了。閑來臨窗讀樹已成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某日,母親從北方來信:寒潮來了,注意保暖御寒。入夜,便加了一床被子。果然,夜半有呼風嘯雨緊叩窗欞。我從酣夢里驚醒,聽到那冷雨滴落空階如原始的打擊樂。于是無眠,想起家信。想起母親說起的家譜,想起外祖父風雨如晦的際遇。外祖父是地方上知名的教育家,一生兩袖清風獻給桑梓教育事業,放棄了幾次外聘高就的機會。然而,在那史無前例的歲月里,他不愿屈從于非人的折磨,在一個冷雨的冬夜,飲恨自盡。我無緣見到他老人家,只是從小舅家讀到一張黑色鏡框里肅然的面容。我不敢說畫師的技藝有多高,只是堅信那雙眼睛是傳了神的。每次站到它跟前,總有一種情思嬗傳于我,冥冥之中,與我的心靈默默碰撞。
浮想聯翩,伴以風雨大作,了無睡意,就獨自披衣臨窗。夜如墨染,頃刻間我也融入這濃稠的夜色中了。驚奇地發現,天邊竟有幾顆寒星眨巴著瞌睡的眼!先前原是錯覺,根本就沒有下雨,只有風,粗暴狂虐的北風。這時,最讓我“心有戚戚”的便是不遠處的那株梧桐了。只能依稀看到它黛青色的輪廓,承受著一份天邊的蒼涼。陣風過處,是葉葉枝枝互相簇擁顫起的呼號,時而像俄羅斯民謠,時而像若有若無的詩歌。不知怎的,外祖父的遺像又驀然浮上眼簾,似與這株沉默的梧桐有種無法言喻的契合。不求巨臂擎天的聞達,但也有蔭庇一方的坦蕩。
次日醒來,紅日滿窗,竟是大晴。
惦念的是那一樹黃葉。推開窗欞,讀到的樹,竟是一個顯山露水的甲骨文字;沒有昨日那遮天蔽日的葉子,剩下的是虬樹挺干。我的心像是被誰擱上了一塊沉重的冰,無法再幻作一只鳥,向那棵樹飛去了。這一夜的風呵,就凋零了滿樹的生命!而風又奈你何,墜落的終要墜落,無須挽留,你還有一身傲骨與春天之前的整個冬季抗爭!
于是,我讀懂了梧桐的寂寞,不是慨嘆韶華流逝的漠然,不是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而是一種禪意,一種寧靜和虛空的玄奧,服從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風雕雨蝕,四季輪回,日月如晦,花開花落,好一種從容淡泊的大度!不禁又感慨起外祖父的英年早逝,悲哀起他屈從天命的無奈、悲哀起那個年代里的人們。
又是一陣熟悉的樹葉婆娑的沙沙聲響,親切地叩擊著耳鼓。俯目望去,一個紅衣女孩雀躍在那黃葉覆蓋的小徑,那模樣似乎每一片葉子都在為她青春的步履伴奏。此刻,我的窗臺上,撲進一闕蓬松的陽光,灑在案前昨夜未曾合上的一卷舊書上
余秋雨經典散文集余秋雨1962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系列散文集《文化苦旅》《山居筆記》《霜冷長河》《千年一嘆》《行者無疆》《摩挲大地》《尋覓中華》《何謂文化》《中國文脈》等。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的代表作。《文化苦旅》以余秋雨在全國各地的文化遺跡之地的游覽過程為線索,以深刻思想和極具震撼力的語言,揭示中國文化內涵,考問歷史和人生的深層意義。《文化苦旅》向讀者展示了余秋雨淵博的文學和史學功底以及豐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藝術表現力,是當代散文領域的范例。
《山居筆記》一書的寫作,始于一九九二年,成于一九九四年,歷時兩年有余。為了寫作此書,作者辭去了學院的行政職務,不再上班,因此這兩年多的時間十分純粹,幾乎是全身心地投入。投入那么多時間才寫出十一篇文章,效率未免太低,但作者的寫作是與考察聯在一起的,很多寫到的地方不得不一去再去,快不起來。有一次為了核對海南島某古跡一副對聯上的兩個字,幾度函詢都得不到準確回答,只得再去了一次。這種做法如果以經濟得失來核算簡直荒誕不經,但文章的事情另有得失,即所謂“得失寸心知”,為學嚴謹的態度可見一斑。
經常有年輕朋友來信詢問一些有關人生的大問題,我總是告訴他們,你其實已經有了一位最好的人生導師,那就是你自己。
這并非搪塞之言。人生的過程雖然會受到社會和時代的很大影響,但貫穿首尾的基本線索總離不開自己的個體生命。個體生命的完整性、連貫性會構成一種巨大的力量,使人生的任何一個小點都指向著整體價值。一個人突然地沮喪絕望、自暴自棄、挺而走險,常常是因為產生了精神上的“短路”,如果在那個時候偶然翻檢出一張自己童年時代的照片或幾頁做中學生時寫下的日記,細細凝視,慢慢誦讀,很可能會心情緩釋、眉宇舒展,返回到平靜的理性狀態。其間的力量,來自生命本身,遠遠大于旁人的勸解。
拿起自己十歲時候的照片,不是感嘆韶華易逝,青春不再,而長久地逼視那雙清澈無邪的眼睛,它提醒你,正是你,曾經有過那么強的光亮,那么大的空間,那么多的可能,而這一切并未全然消逝;它告訴你,你曾經那么純凈,那么輕松,今天讓你苦惱不堪的一切本不屬于你。這時,你發現,早年自己的眼神發出了指令,要你去找回自己的財寶,把不屬于自己的東西放回原處。除了照片,應該還有其它更多的信號,把我們的生命連貫起來。
為此,真希望世間能有更多的人珍視自己的每一步腳印,勤于記錄,樂于重溫,敢于自嘲,善于修正,讓人生的前前后后能夠互相灌溉,互相滋潤。其實,中國古代顯赫之家一代代修續家譜也是為了前后之間互相灌溉、互相滋潤,你看在家譜中呈現出來的那個清晰有序的時間過程是那么有力,使前代為后代而自律,使后代為前代而自強,真可謂生生不息。個人的生命也是一個前后互濟的時間過程,如能留諸記憶,定會產生一種回蕩激揚的動力循環,讓人長久受益。一個人就像一個家族一樣,是不是有身份、有信譽、有責任,就看是否能把完整的演變脈絡認真留存。
我們也許已經開始后悔,未能把過去那些珍貴的生活片段保存下來,殊不知,多少年后,我們又會后悔今天。如果有一天,我們突然發現,投身再大的事業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當作一個事業,聆聽再好的故事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當作一個故事,我們一定會動手動筆,做一點有意思的事情。不妨把這樣的事情稱之為“收藏人生的游戲”。讓今天收藏昨天,讓明天收藏今天,在一截一截的收藏中,原先的斷片連成了長線,原先的水潭連成了大河,而大河,就不會再有腐臭和干涸的危險。
絕大多數的人生都是平常的,而平常也正是人生的正統形態。豈能等待自己杰出之后再記載?杰出之所以杰出,是因為罕見,我們把自己連接于罕見,豈不冒險?既然大家都很普通,那么就不要鄙視世俗年月、庸常歲序。不孤注一擲,不賭咒發誓,不祈求奇跡,不想入非非,只是平緩而負責地一天天走下去,走在記憶和向往的雙向路途上,這樣,平常中也就出現了滋味,出現了境界。珠穆朗瑪峰的山頂上寒冷透骨,已經無所謂境界,世上第一等的境界都在平實的山河間。秋風起了,蘆葦白了,漁舟遠了,炊煙斜了,那里,便是我們生命的起點和終點。
想到起點和終點,我們的日子空靈了又實在了,放松了又緊迫了,看穿了又認真了。外力終究是外力,生命的教師只能是生命本身。那么,就讓我們安下心來,由自己引導自己,不再在根本問題上左顧右盼。
左顧右盼,大漠荒荒,其實自己的腳印能踩出來的只是一條線。不管這條線多么自由彎曲,也就是這么一條。要實實在在地完成這一條線,就必須把一個個腳印連在一起,如果完全舍棄以往的痕跡,那么,誰會在意大地上那些零碎的步履?我在沙漠旅行時曾一次次感嘆:只有連貫,而且是某種曲線連貫,才會留下一點美,反之,零碎的'腳印,只能是對自己和沙漠的雙重糟踐。
我最合適什么?最做不得什么?容易上當的彎路總是出現在何處?最能誘惑我的陷阱大致是什么樣的?具備什么樣的契機我才能發揮最大的魁力?在何種氣氛中我的身心才能全方位地安頓?……這一切,都是生命歷程中特別重要的問題,卻只能在自己以往的體驗中慢慢爬剔。昨天已經過去又沒有過去,經過一夜風干,它已成為一個深奧的課堂。這個課堂里沒有其他學生,只有你,而你也沒有其它更重要的課堂。
因此,收藏人生,比收藏書籍、古董更加重要。收藏在木屋里,收藏在小河邊,在風夕雨夜點起一盞燈,盤點查看一番,第二天風和日麗,那就拿出來晾晾曬曬。
——讀《人生紀年》
中國名家經典短篇美文 篇2
《人就這么一輩子》
劉墉
我常以"人就這么一輩子"這句話來告誡自己并勸說朋友。這七個字,說來容易,聽來簡單,想起來卻很深沉;它使我在怯懦時變得勇敢,驕矜時變得謙虛,頹廢時變得積極,痛苦時變得歡愉,對任何事情拿得起也放得下,所以我稱它為"當頭喝棒"七字箴言"。
人不就這么一輩子嗎?生不帶來 死不帶去的一輩子,春發 夏榮 秋收 冬藏,看來像是一年四季般短暫的一輩子。每當我為俗務勞形的時候,想到那七個字,便想起李白春夜宴桃李園記中"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浮生若夢,為歡幾何"的句子,而在哀時光之須臾,感萬物之行修中,把周遭的俗務拋開,將眼前的爭逐看淡。我常想世間的勞苦憂煩 恩恩怨怨,如有不能化解的 不能消受的,不也馱過這短短幾十年就煙消云散了嗎?若是如此,又有什么好解不開的呢?
人不就這么一輩子嗎?短短數十寒暑,剛起跑便再也追不回的一輩子;今天過去,明天還不知道屬不屬于自己的一輩子;此刻過去便再也追不回來的一輩子,白了的發便再難黑起來,脫了的牙便再難生出來,錯了的事便已經錯了,傷了的心便再難康復的一輩子;一個不容我們從頭再活一次,即使再往回過一天一分一秒的一輩子。想到這兒,我就不得不隨著東坡而嘆:"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我便不得不隨陳子昂而哭:"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泣下。"我便不得不努力抓住眼前的每一刻每一瞬,以我渺小的生命,有限的時間,多看看這美好的世界,多留些生命的足跡。
人就這么一輩子,想到這句話,如果我是英雄,便要創造更偉大的功業。如果我是學者,便要求取更高的學問。如果我愛什么人,便要大膽的告訴。因為今日過去便不再來了,這一輩子過去,便什么都消逝了。一本書未讀 一句話未講,便再也沒機會了。這可珍貴的一輩子,我必須要好好把握它!
人就這么一輩子,想到這句話,如果我是烈士,便能視死難如鴻毛;如果我是宗教家,便能視此生為虛幻;如果我為情苦惱,便能將愛拋到九霄云外。小小的一輩子算什么,就算擁有全世界,明朝不也得和盤交出來嗎?這短暫的一輩子,實在無足道啊!
人就這么一輩子,你可以積極地把握它,也可以淡然地面對它。看不開時想想它,以求釋然吧!精神頹廢時想想它,以求振作吧!憤怒時想想它,以求平息吧!不滿時想想它,以求感恩吧!因為不管怎樣,你很幸運地擁有這一輩子,不能白來這一遭啊!
中國名家經典短篇美文 篇3
《杜鵑》
郭沫若
杜鵑,敝同鄉的魂,在文學上所占的地位,恐怕任何鳥都比不上。
我們一提起杜鵑,心頭眼底便好像有說不盡的詩意。
它本身不用說,已經是望帝的化身了。有時又被認為薄命的佳人,憂國的志士;聲是滿腹鄉思,血是遍山躑躅;可憐,哀惋,純潔,至誠……在人們的心目中成為了愛的象征。這愛的象征似乎已經成為了民族的感情。
而且,這種感情還超越了民族的范圍,東方諸國大都受到了感染。例如日本,杜鵑在文學上所占的地位,并不亞于中國。
然而,這實在是名實不符的一個最大的例證。
杜鵑是一種灰黑色的鳥,毛羽并不美,它的習性專橫而殘忍。
杜鵑是不營巢的,也不孵卵哺雛。到了生殖季節,產卵在鶯巢中,讓鶯替它孵卵哺雛。雛鵑比雛鶯大,到將長成時,甚且比母鶯還大。鵑雛孵化出來之后,每將鶯雛擠出巢外,任它啼饑號寒而死,它自己獨霸著母鶯的哺育。鶯受鵑欺而不自知,辛辛苦苦地哺育著比自己還大的鵑雛;真是一件令人不平、令人流淚的情景。
想到了這些實際,便覺得杜鵑這種鳥大可以作為欺世盜名者的標本了。然而,杜鵑不能任其咎。杜鵑就只是杜鵑,它并不曾要求人把它認為佳人、志士。
人的智慧和鶯也相差不遠,全憑主觀意象而不顧實際,這樣的例證多的是。
中國名家經典短篇美文 篇4
還生命以過程
余秋雨
不能設想,古羅馬的角斗場需要重建,龐貝古城需要重建,柬埔寨的吳哥窟需要重建,瑪雅文化遺址需要重建。這就像不能設想,遠年的古銅器需要拋光,出土的斷戟需要鍍鎳,宋版圖書需要上塑、馬王堆的漢代老太需要植皮豐胸、重施濃妝。
只要歷史不阻斷,時間不倒退,一切都會衰老。老就老了吧,安詳地交給世界一副慈祥美。假飾天真是最殘酷的自我糟踐。沒有皺紋的祖母是可怕的,沒有白發的老者是讓人遺憾的;沒有廢墟的人生太累了,沒有廢墟的大地太擠了,掩蓋廢墟的舉動太偽詐了。
還歷史以真實,還生命以過程。
——這就是人類的大明智。當然,并非所有的廢墟都值得留存,否則地球將會傷痕斑斑。廢墟是古代派住現代的使節,經過歷史的挑剔和篩選。廢墟是祖輩曾經發動過的壯舉,會聚著當時的力量和精粹。廢墟是一個磁場,一極古代,一極現代,心靈的羅盤在這里感應強烈。失去了磁力就失去了廢墟的生命,它很快就會被人們淘汰。
中國名家經典短篇美文 篇5
一聲鳥或一堵墻
林清玄
我們如果有顆安靜的心,即使是默默坐著,也可以感受到時間一步一步從心頭踩過。當時間在流動的時候,使人感覺到自然中美麗的景觀固然能撼動我們的心,但人文里時常被忽略的東西,也一樣能震蕩我們。例如一口在荒煙中被棄置的古井,例如海岸邊已經剝蝕的廢船,例如一個在村落邊緣撿到的神像,例如斷落了的一堵墻。
人,在這個宇宙之間,多么渴望企圖去創造一些什么,有時是為了生活的必須,有時是對生命永恒的追求,有時,只是無意間的創作罷了。
時間以一種無聲的腳步刷洗著人所創造的事物,使它從歡躍的春天,成為凋零的冬天。
這就是無常,無常是時空中一種必然之路,我們不能常住于某種情境、某種愛,乃至,也不能常住于憂傷或落失。
那就像坐在森林里聽鳥的歌唱,每一聲都那么像,而每一聲都不同。一聲鳥,或一堵墻,其實是沒有不同的,我們每天看一堵墻,仿佛相似,其實每天都不一樣,有一天它會斷頹,有一天,它會完全的粉碎。
中國名家經典短篇美文 篇6
聽雨
季羨林
從一大早就下起雨來。下雨,本來不是什么稀罕事兒,但這是春雨,俗話說:“春雨貴似油。”而且又在罕見的大旱之中,其珍貴就可想而知了。
“潤物細無聲”,春雨本來是聲音極小極小的`,小到了“無”的程度。但是,我現在坐在隔成了一間小房子的陽臺上,頂上有塊大鐵皮。樓上滴下來的檐溜就打在這鐵皮上,打出聲音來,于是就不“細無聲”了。按常理說,我坐在那里,同一種死文字拼命,本來應該需要極靜極靜的環境,極靜極靜的心情,才能安下心來,進入角色,來解讀這天書般的玩意兒。這種雨敲鐵皮的聲音應該是極為討厭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然而,事實卻正相反。我靜靜地坐在那里,聽到頭頂上的雨滴聲,此時有聲勝無聲,我心里感到無量的喜悅,仿佛飲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飄飄欲仙之概了。這聲音時慢時急,時高時低,時響時沉,時斷時續,有時如金聲玉振,有時如黃鐘大呂,有時如大珠小珠落玉盤,有時如紅珊白瑚沉海里,有時如彈素琴,有時如舞霹靂,有時如百鳥爭鳴,有時如兔落鶻起,我浮想聯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風生筆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來,我也仿佛又溢滿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這樣的精神境界,更難為外人道也。
中國名家經典短篇美文 篇7
孤獨地走向未來
賈平凹
好多人在說自己孤獨,說自己孤獨的人其實并不孤獨。孤獨不是受到了冷落和遺棄,而是無知己,不被理解。真正的孤獨者不言孤獨,偶爾作些長嘯,如我們看到的獸。
弱者都是群居著,所以有蕓蕓眾生。弱者奮斗的目的是轉化為強者,像蛹向蛾的轉化,但一旦轉化成功了,就失去了原本滿足和享受欲望的要求。國王是這樣,名人是這樣,巨富們的掙錢成了一種職業,種豬們的配種更不是為了愛情。
我見過相當多的郁郁寡歡者,也見過一些把皮膚和毛發弄得怪異的人,似乎要做孤獨,這不是孤獨,是孤僻,他們想成為六月的麥子,卻在僅長出一尺余高就出穗孕粒,結的只是蠅子頭般大的實。
每個行當里都有著孤獨人,在文學界我遇到了一位。他的聲名流布全國,對他的誹謗也鋪天蓋地,他總是默默,寵辱不驚,過著日子和進行著寫作,但我知道他是孤獨的。
“先生,”我有一天走近了他,說,“你想想,當一碗肉大家都在眼睛盯著并努力去要吃到,你卻首先將肉端跑了,能避免不被群起而攻之嗎?”
他聽了我的話,沒有說是或者不是,也沒有停下來握一下我的手,突然間淚流滿臉。
“先生,先生……”我攆著他還要說。
“我并不孤獨。”他說,匆匆地走掉了。 我以為我要成為他的知己,但我失敗了,那他為什么要流淚呢,“我并不孤獨”又是什么意思呢?
一年后這位作家又出版了新作,在書中的某一頁上我讀到了“圣賢庸行,大人小心”八個字,我終于明白了,塵世并不會輕易讓一個人孤獨的,群居需要一種平衡,嫉妒而引發的誹謗,扼殺,羞辱,打擊和迫害,你若不再脫穎,你將平凡,你若繼續走,走,終于使眾生無法趕超了,眾生就會向你歡呼和崇拜,尊你是神圣。神圣是真正的孤獨。
走向孤獨的人難以接受憐憫和同情。
【中國名家經典短篇美文(精選7篇)】相關文章:
張愛玲短篇美文11-05
張愛玲的短篇美文11-05
經典短篇兒童故事集錦05-28
經典短篇兒童故事摘抄05-28
初中寫作素材:勵志心靈的短篇美文12-17
名家經典朗誦 夢游天姥吟留別08-28
短篇寫景散文精選05-03
短篇對聯故事精選12-09
張愛玲短篇散文精選10-21
中秋經典美文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