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兒女天山情的優美美文
近幾年來,退休閑居在家,除了外出旅游、探親訪友,堅持每周寫一篇隨筆之類的博文,發到新浪網上,受到不少網友的好評,有的還被報紙選用。
近日,收到報社匯來的稿酬,一篇千字隨筆30元。這是近幾年來一直沒變的稿酬標準。說心里話,報紙能選登我的文章,打心眼里感到高興,衷心感謝編輯的偏愛。至于稿酬多少,并不在意。因為我不是以寫作為生的自由撰稿人。寫作對我這個每月有退休金、衣食無憂的退休老人來說,僅僅是一種個人興趣、愛好,一種精神寄托,不是謀生手段。一位知名作家在某省作協會議上無限感慨地說:“物價不斷增長而稿酬標準已多年未變,作家依靠創作純文學謀生日益艱難,這些因素加劇了文學生態的惡化。”我想,這也許是絕大多數文字工作者的共同心聲吧。記得六十年代高中畢業后,從上海支邊進疆、參加工作后,經常利用業余時間采寫一些新聞報道,給報紙投稿。沒想到稿件見報后,還寄來稿費。幾百字的誚息1元,一千多字的通訊2元。當時我的工資才40多元,每月能有幾元錢的額外收入,心滿意足了。那時候物價低,1元錢可買不少東西呢!后來,調到新疆人民廣播電臺伊犁記者站當駐站記者。除了拿電臺的固定工資、超額稿酬外,還給各級報刊投稿,每月掙不少外快稿費,令許多人羨慕。
據說,小說、詩歌、散文等文學作品的稿酬就更加可貴了。那時候,報刊比較少,而投稿的業余作者很多,能在報紙副刊和文學刊物上發表作品,很不容易。一些經常在報刊上發表文學作品的業余作者,又出了名,又獲得豐厚的稿酬。有的后來成了著名作家、詩人,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和崇敬,成為文學青年們心中向往的偶像。無論是作家、記者,還是業余作者、通訊員,對于他們來說,寫作既是個人興趣、愛好,又是一件名利雙收、相當體面的事,受到社會的尊重。
如今,稿酬仍參照執行1999年制定的每千字30元至100元的稿酬標準,大多數報刊以最低標準支付稿酬。近十幾年來,物價飛漲,而稿酬標準堅持不變,成了“被春天遺忘的角落”。那些單純以文為生的職業撰稿人,大都舉步維艱,甚至窮困潦倒,親身體會到在這個時代社會地位的卑微。寫作本來是一件苦差事,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一篇千字散文,光寫作、修改至少一天時間。至于動筆寫作前的準備工作,如翻閱資料,積累素材,醞釀腹稿,提煉主題等,不知要花多少時間和精力。更何況文章發出去后,報刊不可能每篇都釆用。尤其那些沒有知名度的普通作者,稿件采用率能達到百分之二三十就不錯了。現在,鐘點工干一個小時收入15元,一篇千字文章的稿酬,相當于鐘點工干2個小時的收入。普通撰稿人的收入還遠遠不及鐘點工。難怪現有靠稿酬生存的`自由撰稿人越來越少,全國已不足千人。這對于13億人口的大國來說,為數實在太少。這是這個時代的悲哀。時至今日,寫作仍然是人類情感和精神的表達,同時也是一種不可或缺的社會職業。隨著物價上漲,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依然保持偏低的稿酬,顯然會使很多熱愛寫作、沒有固定收入的自由撰稿人難以養家糊口,不得不忍痛割愛,另謀生路。這是近十幾年來好作品越來越少的原因之一。
誠然,高稿酬不一定能夠直接造就精品,但一定能吸引更多的作者全身心投入寫作,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上海作協的幾家報刊去年開始大幅提高稿酬,吸引了一些好作品,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據悉,稿酬標準修訂已經提上了有關部門的議程,使從事寫作的文字工作者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