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化選修學習心得體會(精選3篇)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英美文化選修學習心得體會(精選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英美文化選修學習心得體會1
英美文化教學是英語語言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因此將一門知識性較強的課程轉變為結合語言技巧與功能的復合型課程,可以令教學課堂充滿靈活性,通過交互式多維的教學策略,進行文化知識“讀”的輸入,“說”的輸出,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神經,將被動地吸收轉化為主動的表達,以多樣化的口語活動開展更多元化的教學課堂。
一、新世紀的英美文化教學
(一)演進中的交互式教學理念
交互式語言教學(Interactive Language Teaching)是當今越來越被廣泛運用的一種有效教學方法,強調教學的核心在于“交際”,將語言視為實現人際關系和進行人與人之間社會交往的工具,H.Douglas Brown的主要原則是“自動性、內在動機、策略輸入、面對風險、語言和文化的聯系、交互性語言以及交際能力”,也即交互式的教學同時涉及了學生和教師兩個角色的元素,師生通過語言交際和互動來完成課堂實踐,傳統的交互式教學理念只是要求一個教師與少數學生之間展開,然而隨著科技的發展,教學手段的日新月異,交互教學的課堂已經拓展到,人人交互,人機交互等多維的模式。
作為語言學習主體的學生,即是交互活動的主要參與者,不僅應該和老師之間有互動的過程,還必須投入到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游戲與競賽的環境當中去。英語教學課堂搭建了一個人與人對話,人與人溝通的平臺,更借助多媒體計算機的有效利用,進行盡可能多的交流和互動。這一模式無疑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能動性,培養一定的創新思維與探索精神,還能夠樹立團隊意識與合作觀念,將語言學習有效性最大化。
(二)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的必然聯系
在二十世紀這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英語教育必須緊跟步伐,運用先進的教學理念指導教學實踐,針對生源的特點,結合辦學的條件,才能走出有特色的英語教學道路并取得相應的成效。英語教育并不滿足于語言技能的訓練,而是將語言知識、應用能力、學習策略、文化交流廣貫穿一致,以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英美文化教學主要指英美國家文化知識的教與學。從英美文化知識的功能角度看,可分為知識文化和交際文化兩種。
知識文化:包括哲學、文學、藝術、歷史、宗教等領域。這類知識常被稱為事實文化和成就文化,關于此類知識的學習能讓學生對英美文化有個大致的了解。而交際文化則側重兩方面內容:一是關于一個民族的日常言語行為,包括問候、致謝、道歉、稱呼語等;二是帶有鮮明民族特色的委婉語、謙遜語、客套語、禁忌語等詞語的運用。這種文化知識常被稱為行為文化,是屬于英語文化意識范圍的知識,是英語教學的重點內容。對這種文化意識差異的理解是決定中西方跨文化交流是否順利和成功的關鍵。
英語學習者只有掌握好這兩類英美國家文化知識,才能較好地保證跨文化交際的順利進行。由此可見,語言和文化的關系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要真正學會一門語言,必需了解其所代表的文化。學習英語知識,掌握英語技能,提高英語運用能力與熟悉英美文化背景知識密不可分。
二、交互式英美文化課堂教學
既然西方文化的學習是英語語言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那么如何有效地進行英美文化概況及相關知識的教學十分值得探討與研究。
(一)教學知識的輸入與輸出
早在20世紀80年代,Swain就已經提出僅僅依靠可理解輸人還不能使二語學習者準確而又流利地使用語言,成功的二語學習者既需要接觸大量的可理解輸人,又需要產出可理解輸出,而“輸出驅動假設”則更進一步的認為輸出比輸入對外語能力發展的驅動力更大,并認為應該創造機會讓學生主動尋求知識盲點以激發補充盲點的欲望,從教材教法各環節著手營造輸出氛圍,促使學生思考如何運用所輸入的內容用英語表達。
根據這一理念,將一門單純英美文化概況課變成一門融“閱讀”與“口語”為一體的課程,是可行、也是勢在必行的一項改革。將閱讀課程與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課程相結合,通過包括專有詞匯、句式、英美國家社會與文化先關信息的學習,進行知識的“輸入”,同時加以閱讀技巧的訓練,再通過訓練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輸出”,以提高口語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借助“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英美概況”等相關教材作為閱讀材料,結合閱讀技巧,一方面,對學生進行閱讀能提提高的訓練,另一方面,讓學生通過閱讀學習英美國家及文化知識,實現知識的“輸入”,再通過口語活動的方式,又實現了對所學知識的運用,即實現知識的“輸出”,從而實現“讀”與“說”兩種語言能力的訓練與培養,又達到對所學知識的吸收、消化,變為自己的信息點,從而從容輸出的過程。
(二)交互式教學的讀說策略
1、課內與課外閱讀的結合
英美文化作為一種知識性輸入的學習,閱讀是必經的過程。各種相關的主題,包括國家歷史背景、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教育制度、文學發展,以及體育活動,外交政策、節日傳統風俗習慣等多方面的內容,可謂天羅地網,涉及到了一個國家與社會的方方面面,只有進行詳盡地閱讀,才能系統地了解一個國家和地區文化發展的來龍去脈,從而由內而外地理解其文化特質。因此,文化概況教學課堂的閱讀訓練勢在必行,除了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略讀方式,還讓他們了解文本細讀的方法,進行對詞匯尤其是專有名詞的學習,以及熟練掌握較為典型的短語和句型。倘若光讀而不練,只能紙上談兵,而無法充分地運用所閱讀到的知識。
因此應當充分利用課本內容閱讀與相關課外文化閱讀材料,“以量促學,以量促質。”除了閱讀技巧的訓練,還應該注意閱讀的廣度與深度,根據課本單元進行相關主題的課外閱讀活動,比如在講授英國媒體報章單元時,可以適當地介紹報刊閱讀的方法,并讓學生閱讀相關的報刊。學習教育體制的同時,可以列出閱讀材料讓學生們進行橫向和縱向就不同國家的教育體制進行對比;學習文學單元的'時候,也可以根據課文內容,閱讀相關的文學作品節選或文章,從而拓展文化閱讀的點、面、線。師生共同面對閱讀文本材料,并就文本材料的內容進行交流與聯系,同時為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也可以將收集課外文本材料的任務分配給學生的學習合作小組,讓他們通過要點總結、概要寫作的方式進行課堂交流、分享與反饋,自然而然地,從知識的輸入活動轉化為一種輸出活動。
2、知識輸出的訓練方法
語言學習的目的是運用,將所了解的文字內容裝載進大腦,并用各種方式將它消化最終變為自己的知識體系。因此,英美文化的教學,除了閱讀學訓練之外,還必須有口語訓練和寫作的訓練,以達到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的目標,通過多元化的方式來進行知識的輸出活動。
針對口語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可以在課堂上組織開展個人與團隊兩種方式的“對話”,“角色扮演”,“口頭復述 ”,“主題演說”以及辯論、翻譯、演講、報告、講解等多種靈活的口語活動,從而將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知識的學習與運用相結合,將閱讀的輸入活動與口語的輸出活動合為一體。但除了依托課文閱讀與課外閱讀材料組織口語活動,還應最大程度地發揮多媒體計算機以及網絡的功能,通過影視教學來加強這種文化環境與語言環境。在教師的引導下播放適合教學單元環節的影視視頻,既能營造語言氛圍又能創造出原汁原味風土人情的文化環境,有效地增進學生對于英美文化傳統的理解,教師還能與學生就視頻內容結合教學專題進行交流與討論,展開更多的口語練習。
比如介紹英國皇室時可以通過影片《國王的演講》、《女王》等視頻片段,而學習政體黨派單元時可以播放《鐵娘子》、以及首相卡梅爾的演講視頻等等。此外,還可以通過不同的小游戲來進豐富多彩的口語活動,比如節日單元可以讓學生們制作感恩節海報、制作復活節彩蛋甚至萬圣節面具,然后對自己的“產品”進行“推銷與介紹”,甚至進行表演;又或者讓學生們制作國家地區地圖,分述不同地域的地理、氣候、文化特質等內容,還可以通過知識競賽的游戲策略來操練學生所學過的知識,通過抽簽、搶答、選答等靈活多樣的游戲方式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動力,促進學生認知的進步與提升,增進學生刨新意識與潛能的發展,真正做到寓教于樂。不僅如此,在完成了所有的口語活動之后達到還可以讓學生們將陳述過的主題書寫報告或摘要、評述,從而達到對知識的再一次梳理與實踐應用。
三、結語
凡是有交際目的、交際需求、交際對象的語言應用都是最有效的語言學習,因此交互式的教學課堂能夠令英美文化教與學事半功倍,而將一門知識性較強的課程轉變為結合了語言技巧與功能結合的復合型課程,令教學課堂充滿了靈活性與變通性,通過“讀”的輸入,“說”甚至是“寫”的輸出,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神經,將被動地吸收轉化為主動的表達,再借組計算機多媒體網絡與影視視頻,創造一個浸入式的文化空間,通過多樣化的口語活動和游戲策略,能夠開展出更多元化的教學課堂,從而形成一種“教”與“學”。
英美文化選修學習心得體會2
文學是經由語言文字組成的一門藝術,它開拓了文字的無言之境,是文化的一種重要載體。因為不同的文化形態會滋生出不同的文學作品,英美文化作為西方文化的重要代表,兩國文學的發展深受兩國文化的影響。而文學評論與文學作品的關系又是極其微妙的,它們相伴而生、相互影響、共同發展。因此以文學作品為橋梁,可以建立起不同民族文化與不同文學評價之間的潛在聯系。本文從文學評論的概念入手,在對英美文學的發展歷程與文學特點進行相應闡述的基礎上,分析與探討了英美文化差異對兩國文學評論的影響。
一、文學評論的概念
總體來說,對文學作品進行的所有書面形式的評論都可以稱為文學評論。藝術高度與政治高度是文學評價的兩個重要標準。具體來說,文學評論是對文學作品中蘊含的文化現象與發展規律進行的研究與探索,其目的是為了給文學創作實踐提供參考意見,讓文學創作形成“文學作品、文學評論、文學提升”的良性循環機制。其中對文學評價結果的論證過程,是文學評論的核心環節。
文學評論家在對文學作品進行評價的過程中,要有理有據、合情合理,不能信口雌黃、胡編亂造。他們需要旁征博引許多不同的材料來對自己的評論結果進行論證。但是因為各國文化底蘊的不同,不同文學評論家在進行相同的文學作品的評價時往往會得出不同的結果,這也是文學評論的一個弊病所在。相比之下,英國文學評論較為保守,而美國文學評論相對激進。
二、英美文學的發展歷程
1、英國文學的發展歷程
按照時間發展的脈絡,英國文學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以下五個發展階段:
1)、中世紀時期的文學作品注重對故事情節畫面性的描述,文章結構具有相對的完整性,主題多為勞苦人民對暴政的反抗,代表作品有《貝奧武甫》;
2)、新古典主義時期,英國文學作品體現出啟蒙主義的精神,開始了對現實生活的思考,但是這種思考傾向于私怨的發泄,“反諷”是其主要特征,代表作品有《格利佛游記》;
3)、浪漫主義時期英國文學進入了高速發展期,此時的文學作品更加注重對宗教感情的傾訴,文學作品中蘊含了豐富的想象力,代表作品有《天真之歌》;
4)、現實主義時期的英國文學作品減弱了想象力在文學創作中的地位,遵循客觀、實際的文學創作手法,代表作品有《利己主義者》;
5)、后現實主義時期的文學作品在對現實主義創作手法有效吸收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從對現實生活中個人狀態的思考,上升到了對社會政治問題思考的高度,代表作品有《蘋果車》。
2、美國文學的發展歷程
按照戰爭發生的時間,美國文學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以下五個發展階段:
1)、殖民地時期,此時美國文學的發展深受英國文學的影響,同時呈現出一定的清教思想。代表作品有《受領圣餐自省錄》;
2)、獨立戰爭時期,由于政治的獨立,美國文學也顯示出一定的民族文化傾向,出現了愛國主義文化的啟蒙。代表作品有《被駁倒的農夫》;
3)、南北戰爭時期,隨著資本主義制度的發展,美國文學出現從浪漫主義到現實主義的轉化,此階段文學作品的思想更為自由與樂觀,出現了較多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品。代表作品有《湯姆·索亞歷險記》;
4)、二戰時期,在動蕩的大環境下,美國文學作品出現了許多不同的流派,其中以現代派文學與左翼文學最為有名,內容較多的反映當下的社會面貌與人的精神面貌,代表作品有《荒原》;
5)、二戰以后,美國文學中以戰爭為題材的文學作品大幅增多,出現了對戰爭的反思,傳記體文學發展繁榮。代表作品有《美國人》。
三、英美文學的不同特點
1、英國文學的特點
英國地靠歐洲大陸西北部海岸的島國,大不列顛島與愛爾蘭島的東北部是其主要的國土領域。綿延悠長的海岸線與冬暖夏涼的溫帶海洋性氣候,讓英國在依靠海洋戰略獲得發展同時,也把與海洋一樣博大的胸懷與深幽的神秘發展到了文學領域。英國的文學在富含浪漫主義情感的同時,極具包容性。隨著經濟的進步,社會的發展,英國文學在經歷文藝復興以后,出現了人的思想的覺醒,出現了對人與現實社會的歌頌,文學創作逐漸擺脫以往宗教思想的束縛。啟蒙運動期間,英國的文學作品主要是為政治革命運動服務,哲理性和政論性是其主要的特征。啟蒙運動以后英國的文學走過了浪漫主義時期、現實主義時期以及后現實主義時期的幾個重要階段。
雖然英國文學的發展歷程久遠,演變過程復雜。但是總的來說,英國文學作品的發展因為受經濟、社會、宗教、歷史等不同人文因素的綜合影響,還是呈現出了一定的發展規律,經歷了浪漫、寫實、實驗、批判、多元等多維度的階段。英國文學在長期的發展演變中形成了帝國敘事的主要特色,強調民族的自信與自強,文學批評較為深沉與嚴謹。
2、美國文學的特點
美國是一個瀕臨兩大洋、遠離舊大陸的多民族移民國家。由于遼闊海岸線的存在,讓美國避免了舊大陸的紛爭的戰事,獲得了較為平穩的社會經濟發展空間。美國文學在十九世紀之前,一直都處于對英國文學的依附狀態,沒有形成自己獨立的文學個性,采用的是英國式的敘事手法與表現形式,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獨立戰爭以后隨著美利堅合眾國的成立,美國文學開始逐漸擺脫英國文學的束縛,出現了蘊含本民族文化的文學特色,倡導人權與獨立。在本土文化的形成與發展之中,美國文學獨立、自由、多元、開放的文學特征得以突顯。
美利堅合眾國成立以后,跳脫出英國文學影響的美國文學進步了自己的發速發展期,先后經歷了啟蒙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批判現實主義的發展軌跡,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變遷,美國文學形成了與英國文學截然不同的文學特征,美國文學更加注重個人獨立意志的抒發,文學批評生動而輕快。
四、英美文化差異對英美文學評論的影響
通過前文的論述,我們大致梳理了在英美兩國不同的文化積淀下兩國文學的發展歷程,不同的地理環境、自然情境、社會情況、經濟狀況、戰亂紛爭等造成了英美兩國迥然有異的文學發展脈絡,給英美文學評論的發展起到了不同的作用。接下來,筆者將從文化語言差異、文化歷史差異兩個方面,來詳細論述英美文化差異對英美文學評論的影響。
1、文化語言差異的影響
語言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載體,它既是不同民族文化形成的基礎與紐帶,也是不同文學評論產生的基礎與媒介。語言文字的存在為英美文化的流傳與文學評論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不同的語言代表著不同的文化追求與文化信仰,因此不同的語言環境下也會產生不一樣的文字表達方式,從而衍生出不一樣的文學評論特征。雖然英美兩國的通用語言都是英語,但是英式英語與美式英語除了在文法與句式上存在不同以外,兩者產生的文化背景與傳達的文化內涵也截然不同。同樣的語言也是文學作品得以出現與發展的重要提前條件,文學作者使用本民族的語言文字對特定的文學內容進行描述與表達,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加工、提煉、概括、提取等完成文學形象的塑造與文學寓意的營造,具有強烈的民族性與文化性。
英國的語言文化,受歷史傳統影響,一直具有較強的民族性,同時英國文學也啟蒙較早,具有悠久的發展歷程,英國作為西方發達國家的代表,其文化沉積較深,經濟發展較快,在國內外都具有極大的影響。英式英語借助英國在經濟與政治上的優勢地位,在國內外的運用也普遍,英式英語成為了世界溝通交流的通用語言。但是也正式因為英語語言較為完善的發展歷程與較為重大的國際影響,英國的語言文字更加強調規整與規范,其文學評論也相對的保守,文學評論界一直因循守舊、墨守成規,缺少創新與創造。英國文學評論家的在使用語言文字進行評論工作的過程中注重對評論規矩的服從,用詞遣句嚴謹、慎重,個性特征無法得到有效施展,英國文學評論在潛藏對民族語言的敬畏感,也顯示出傳統、呆板的個性特性。而美國受殖民地文化的影響,其語言文字早期受英國的影響較大,在美國獨立以后,受多民族移民文化的影響,它的語言發展也顯示出自由、多元的特征。同時由于美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的形成時間較短,國家在獲得較快發展速度的過程中,遺留的歷史問題也較少,文學評論中具有很強的對權威反抗、獨立思考的精神,因此在美國的文學評論中充滿了創造力與創新力,更加的崇尚自由,更加的張揚個性。
2、文化歷史差異的影響
雖然有人說過“英美是一個民族、兩個國家”。它們的民族文化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具有同根同源的特征,尤其是早期的美國文化的發展基本上是對英國文化的復制與照搬,兩者具有極強的民族淵源,許多沒過重要的城市地名也是來源于英國。如美國的“紐約”,就源自英國的“新約克”。但是后期英美兩國的截然不同的歷史發展進程,造成了兩國文化內涵的差異,同時也給兩國的文學評論產生了不一樣的影響。
英國的文化歷史悠久,宗教中超脫于現實世界之外的神秘力量、崇拜信仰,一直深深的影響著英國文化的發展。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宗教在英國文化中占有著絕對重要的主導權,人們借助宗教來表達對現實的祈愿,求得精神世界的安慰。宗教中神秘的神權主義、嚴苛的禁欲主義等一直對英國文學的發展產生著或多或少的影響。文藝復興以后,人本主義思想逐漸抬頭,人們開始產生對人自身發展與需求的關注。文學作品也開始逐漸的朝著理性化與人性化的`方向發展,人本主義思潮成為了英國文學評論界的主流,但是由于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不徹底,英國的文學評論還是較為保守與守舊。隨著歷史的變遷,當前英國文學評論界中也出現了一些反人本主義傾向的思潮,開始反思人本主義對英國文學評論發展的負面影響,如評論形式的單一化,評論創造力的不足等,英國文學評論的正在朝著多樣化的方向發展。而美國文學在繼承美國文學人本主義思想的過程中,把本國獨立、自由的民族理念與其融會貫通,拓展了人本主義的內涵與外延,美國文學評論界對人本主義的解讀更為激進,推崇評論觀點的創新與自由。
五、結語
文化是一個復雜的概念,它經由我們的生產與生活而產生,同時也對我們的生產與生活產生影響。文學作為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它的發生與發展,深深的根植于文化這片土地。英美文化作為西方文化的重要代表,它是西方意識形態的一種縮影。而英美文學因為英美歷史文化的不同,也顯示出不同的發展歷程與文學特點。語言文化的差異、歷史文化的不同,造成了英美文學評論不同的發展走向,我們要正視這些差異的存在,在用“求同存異”的眼光看待英美兩國文學評論發展的同時,用更為開闊的視野看待世界文化的發展。
英美文化選修學習心得體會3
諺語,是人們集體創造的藝術語句,是民眾豐富的智慧和普遍經驗的規律性總結。它言簡意賅、通俗易懂,含義深刻、富有哲理。諺語與一個民族不同時期特定的自然環境、風俗習慣、歷史、神話傳說、宗教信仰、價值觀緊密相聯。掌握英語諺語的文化內涵,有助于更好的使用語言。
一、自然環境
1.天氣。在英國,天氣是人們見面時經常談到的話題。因為英國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它地處一個島國,四面臨海,天氣多變。此外,西方人比較注重個人隱私,所以人們見面時,談論天氣是最好的選擇。由此也就產生了很多這方面的諺語。例如:
Ne’er cast a clout till May be out.
Rain before seven,fine before eleven.
Into every life a little rain must fall.
在上面幾個與天氣有關的諺語中,第二個更好的體現了天氣的多變性。最后一個中的“雨”是一個隱喻,比喻困難和挫折。因為每個英國人偶爾都會被雨淋濕,就像每個人的一生都會偶爾遇到挫折和困難一樣。
2.航海。英國地處西半球,是一個島國,四面環海。地理環境使他們長期從事海上活動,因此,英語中出現了大量有關航海和水的諺語。由于經常接觸與海洋有關的事物,這些活動和事物給英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逐漸形成了一種概念。如:
Many drops of water will sink the ship.
It’s a hard sailing when there’s no wind.
以上有關航海的諺語都體現了英國作為一個島國的文化。
二、風俗習慣
1.動物。動物和人類共同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對人類有較大的影響,它們的特征、習性、喜好影響著人們對動物的態度以及人們的思想,久而久之,動物文化也就產生了。正如陳德章寫到,“動物的語言在所有語言當中自己的隱含意義,也就是說人們常常把他們的感受、情感或自然現象和各種各樣的動物聯系起來,許多動物成為了人們思想的一種象征,并在語言中反映出來。”
①狗和貓。英語諺語中的狗,不僅僅指的是動物本身,而且常常被當作人們忠實的朋友和家庭成員中的一員。因此用來形容的諺語大多都是褒義,這和漢語文化當中,人們對狗的態度截然不同。除狗以外,貓也是歐洲人喜歡的另外一種動物,也有大量的諺語。如:Love me,love my dog.愛屋及烏;That cat won’t jump/fight.那種辦法行不通。
②牛和馬。英國人養牛主要來產奶和肉,偶爾用牛來耕種。而馬常常被用來耕種,在古代,他們常常把馬當作重要的運輸工具。這就產生了與馬和牛有關的一些諺語。如:You cannot sell the cow and drink the milk.魚與熊掌不可兼得;All lay loads on a willing horse.馬善人騎,人善人欺。
由此可以看出,這些包含有動物詞匯的諺語,能讓人們深刻感受到其中深層次的文化內涵,折射出人類語言文化與動物的關系。
2.食物。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飲食文化。在英國,小麥、大麥和燕麥是主要谷類作物,小麥主要用來制作面包,大麥主要用來釀酒,燕麥則主要是牲畜的飼料。面包、牛油、果醬和奶酪、布丁都成為家常食品,因而也就產生了許多這方面的諺語。如:Butter to butter is no relish.(黃油加黃油不成美味),它的比喻意義是千篇一律的東西令人生厭;There’s no use crying over spilt milk.(牛奶潑了,哭也沒用),比喻為無可挽救的事而憂傷是沒有用的。
3.酒。英國人見面,喜歡在酒吧里喝酒。有時候也在家里喝酒。很自然,在他們生活中許多關于酒的言語也就產生了。如:
Wine and wenches empty men’s purses.
Wine is a turncoat,first a friend, then an enemy.
三、宗教
宗教是一個民族思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語言與宗教密切相關。而諺語又是語言的精華,故其必然擺脫不了宗教的影響。眾所周知,西方人信奉基督教,現代英語中就有不少諺語體現了他們的民族文化。如:The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之;The Devil take the hindmost.落后者遭殃;Crosses are ladders that lead to heaven.十字架是登上天堂的梯子;Every man must bear his own cross.人人都得背自己的十字架;The cross on his breast and the devil in his heart.十字掛胸前,鬼魅藏心間。
在上面的幾個諺語中,我們可以看出人們常常用God,Devil,Cross以及Heaven等,表現他們的傾向和愛憎。例如在上面的第四個諺語中,cross一詞原指耶穌基督殉難時所背的十字架,諺語借此喻指人人都得肩負生活重擔、忍受生活中的苦難。
四、歷史
歷史的發展對語言文化的影響比較顯著。隨著歷史背景的變化,舊的語言逐漸衰亡,新的語言不斷產生。諺語是民眾豐富智慧和普遍經驗的規律性總結,在歷史的進程中好比一面鏡子,能清楚地反映其歷史的變遷。如:All roads lead to Rome.條條道路通羅馬,‘殊途同歸’;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羅馬不是一天建的,‘偉業非一日之功’。
這兩條諺語足以反映出“羅馬人的征服”對英語的影響,足以反映出羅馬帝國昔日的輝煌。雖然歷史事件過去了幾百年,甚至幾千年,但是歷史的遺跡可以從諺語中找到蹤跡。
五、神話傳說
在西方,希臘和羅馬神話很有名,因此很多諺語都牽扯到希臘羅馬神話故事中的人物和典故。我們要理解言語的深層含義,必須了解相關的神話傳說。如:
Without Ceres and Bacchus,Venus grows cold.
Far from Jupiter,far from thunder.
上面的諺語中,我們如果只從字面上看,就很難理解。例如,理解第一個諺語時,我們要知道Ceres是羅馬谷類女神,Bacchus是希臘神話的酒神,而Venus是羅馬神話中愛與美的女神。只有知道這些,我們才能理解這個諺語的真實含義——沒有食物和酒,人們發現很難去愛任何一個人。理解第二個諺語時,如果知道Jupiter是羅馬神話中的宇斯神,那么理解整個諺語就很容易了。
六、價值觀
價值觀念是位于文化的深層結構,價值觀念的不同決定文化的不同。西方的價值觀念主要體現在他們的個體主義觀念以及他們的時間觀念和對待個人隱私的態度等方面。諺語作為民眾思想的結晶,必然能夠反映一個民族的的價值觀。如:No man is an island.沒有人是一座孤島;Time is the best healer.
在上面的諺語中,前一個體現了西方世界的個人主義色彩。從后一個句子中,我們可以看出英美人對時間的珍視程度。以上充分說明諺語鮮明的文化特性,因此,學習諺語是培養文化差異意識的有效途徑。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諺語是文化的一面鏡子,它受文化的影響同時又反映文化。英語諺語是在特定的自然環境、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歷史背景、價值觀念中誕生的。英語諺語蘊含了不同的文化因素, 對文化的了解有助于更好地使用語言。因而諺語是語言學習的一項重要內容。
【英美文化選修學習心得體會(精選3篇)】相關文章:
07-30
高二選修6英語作文11-04
高二選修7英語作文11-04
高二選修七英語作文11-04
高中選修《將進酒》說課稿08-16
李白《將進酒》課文(人教版選修)12-17
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5篇04-29
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5篇)04-29
學習英語心得體會精選15篇12-21
學習英語心得體會(精選15篇)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