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育開題報告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報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后撰寫的。一起來參考報告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美術教育開題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美術教育開題報告1
一、論文題目
數字化壞境下小學美術課程的構建—談美術項目學習模式的應用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目前我國小學美術課堂的教學模式一般都是以課堂導入、教師演示、學生創作、教師輔導、學生展示這幾個環節進行的。美術課是要滿足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通過材料的運用了解藝術的多樣形式,對藝術文化的交流與傳承、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個體全面發展的需要。單一的教學形式會讓美術課局限于創作美術作品,而忽視了它的研究性價值和應用性價值。隨著新世紀的到來,人類社會逐步進入信息時代,社會需要創新型的復合人才。在教學改革的進程中,我們越來越深刻地感受到現代信息技術對時代的巨大影響,現代信息技術不僅重塑了我們認識世界的方式,同時也影響了我們的教學方式。數字化教學,已成為目前教學改革前沿中一個重要的科研課題。應用網絡技術輔助教學,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及學習方法,網絡的普及使教育再一次進入更高的發展階段,網絡環境下的美術教學更具有獨特風格,美術教學具有靈活性、多樣性、可視性,應用網絡教學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方面,具有非常明顯的優勢。數字化下的網絡信息技術促進了美術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推動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革新。互聯網時代促進了教育理念的進步,促進了教師的發展,促進了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提高。教育需要與時俱進,作為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在教育研究這條路上不斷地探索。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
國內外教育學術界的教育理論流派紛呈,美國杰出心理學家約翰·布蘭思福特等人于1999年出版的《人是如何學習的——大腦、心理、經驗及學校》一書中,研究人類對于科學知識的科學認知規律,對教師、學校工作者以及教育政策制定者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由斯特弗和蓋爾主編的《教育中的建構主義》認為新知識的建構是建立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之上,學習者是在認知、解釋、理解世界的過程中建構自己的知識。教育的關注點也從教師的教轉移到學生的學,以及認知的形成。
認知心理學創始人奈瑟和認知信息加工理論的倡導者西蒙主張研究自然情境中的認知,強調關注環境對智能的影響。1991由劍橋大學出版的《情景學習:合法的邊緣性參與》認為知識是個人與社會或物理情景間的互動產物。注重學習者的參與性。《學習環境的理論基礎》中強調學習環境是不同于傳統的傳授式教學,不是為傳統教學中的學習設計的,而是為善于從自己的經驗中建構自己的意義的學習者創設的。
“認為學習既不是傳輸過程也不是接受過程,學習是需要意志的、有意圖的、積極的、自覺地、建構的實踐,該實踐包括互動的意圖、行動、活動反思”。《賈斯珀項目》將知識的學習視為一項完整的、真實的任務,在現代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下,立足課堂、拓展課外、超越課堂,是學生面向真實社會中問題的解決。我國教育觀念的更新一直追隨著西方的先進理念,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已成為我國教育發展的一項任務。閆寒冰所著《學習過程設計——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視角》一書中探討了關于教育理念轉型的問題,強調教育中心的轉變、教育技術的轉變,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培養學習的機器,而是培養學習者即培養學生如何進行自我學習,其理論基礎也是來自于建構主義。
四、存在的問題
為了達到整齊劃一的美術教學效果,為了能使課堂有新意,教師都樂忠于把精力放在課件的精美制作、信息技術的應用、教學環節的精心設計。從而忽視了學生的學,忽視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認知規律。學生們是在教師的精心設計下完成學習的。數字化下的信息技術只是作為支持教學的工具,教師不能僅僅依賴于形式上的“作秀”,如何才能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需要我們追根溯源的思考美術在人類生活中的意義是什么?如何使學生感受美、熱愛美并將美與實際聯系起來以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我們如何能讓美術在學生們的學習乃至今后的生活中起到積極的作用?規矩、聽話、畫面效果漂亮、整潔成了美術教學評價的唯一標準。僅以畫面的最終效果作為教學評價,而忽視學生個體在整個學習中的綜合評價,使我們的教學顯得有些急功近利。這就要求我們不斷探索更為科學的教學模式。數字化學習下有多種教學模式如:數字化一對一學習模式、探究式學習模式、合作式學習模式、網絡遠程教育模式等。任何一種模式都是獨立存在的,彼此間只能成為互補的關系,并不系統。但是計算機網絡作為教育技術僅僅對學生的學習和老師的教學起到一個技術支持,換句話說它僅僅是輔助教學的工具。我們不能簡單地視其為工具,更值得我們深入探究的是,在計算機網絡環境下如何拓展它的價值。而數字化下的項目學習模式是一種綜合性的教學模式,目前,我國不斷開始接受西方的教育理念,打破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創新性。數字化的項目學習目前已經在我國生根發芽,但只是偏重于文化學科,對于藝術類的美術學科來說還沒有一套套成熟的可借鑒的經驗。美術作為一門最能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審美情感的學科,一直處在校本科目的角落里。美術學科的知識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會涉及到其他學科的知識,如語文、數學、自然科學、音樂等,因此美術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藝術來源于生活,美術學科的生活性、實用性、真實性、綜合性往往在傳統的美術課堂上很難體現。
五、研究方法及思路
通過問卷調查、座談等形式,了解目前中小學美術課堂的上課模式及效果,根據調查中反映出來的共性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措施,不斷優化教學模式。并選定一個小學進行美術課調研試驗,選取部分班級開展數字化下的美術項目學習,作為自變量進行對照研究,通過對實驗數據和有關資料進行統計分析,了解在網絡環境下開展美術項目教學與傳統美術教學的差異,以及開展項目美術教學對學生全面發展的影響。在教學實踐研究的基礎上,隨時積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總結得失,尋找有效的教學途徑,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研究項目學習相關著作,設計美術項目學習案例并實施開展教學。
六、論文的創新
此篇論文是以建構主義、實用主義、多元智能、學習環境的理論基礎、賈斯珀項目為理論基礎,打破以往美術學術著作過分強調學科中心,過分注重美術專業知識和技能。試圖探究美術學科與項目學習模式的融合,注重美術學科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系,在真實情景的情感體驗中進行知識的構建,美術情操的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提高,以及高級思維的培養。
七、論文提綱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課題研究的意義
2國內外研究現狀
3存在的問題
4研究方法及思路
5數字化項目學習的優勢
6論文的創新
第1章數字化教學的時代背景
1.1教育范式的轉換對教育理念的影響
1.1.1理解教育范式
1.1.2教學范式向學習范式轉換的必然性
1.1.3學習范式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優勢
1.2教育技術的發展
1.2.1國內外教育技術的發展概況
1.2.2教育技術與教育范式的關聯
1.2.3教育新范式下的教育技術范式轉變
1.2.4網絡技術對美術課的影響
1.3課程改革
1.3.1我國相關政策的支持
1.3.2新課程改革對數字化美術課程的要求
第2章數字化下美術項目學習的積極作用
2.1回顧以往數字化美術教學模式的多樣性
2.2數字化美術項目學習模式的理論基礎
2.2.1解讀項目學習
2.2.2建構主義
2.2.3多元智能
2.2.4實用主義
2.3數字化美術項目學習的必要性和科學性
2.3.1必要性
2.3.2科學性
第3章數字化環境下小學美術項目學習模式的建構
3.1美術項目學習模式的建構
3.1.1項目學習目標的建構
3.1.2項目學習活動設計的建構
3.1.3項目學習成果展示、評價體系的建構
3.2數字化環境下小學美術項目學習活動的設計實施案例
3.2.1 《正月十五鬧元宵》項目學習活動實施案例
3.2.2項目學習單元設計方案
3.2.3項目實施過程
3.2.4項目反思
第4章數字化美術項目學習模式的前景展望
結論
參考文獻
美術教育開題報告2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美術教育,對幼兒創新潛能的開發具有的積極作用,被現代教育所公認。美術活動是以培養幼兒創新能力為核心的一種教學實踐活動。畢加索曾這樣說過:“每個兒童都是藝術家”.我們應該讓兒童找到自己的感覺,父母或老師決不能用簡單的像不像,比例準不準來評判孩子們作品的好壞,有的地方不到位就遭到批評,這樣會傷害兒童的自尊心,壓抑了兒童大腦思維活動。運用繪畫語言讓兒童在繪畫創作中受到教育,盡致地發揮兒童稚氣的想象力,提高兒童的素質是教師的首要任務。因兒童在學前還沒有受大人思維的影響,兒童觀察事物有其獨特的視角。兒童在美術活動中往往會表現出令成人難以想象的創造潛能和天賦。
目前,農村美術自然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已成為幼兒園美術活動開展與創新的首選,陳鶴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他認為,學前兒童是在周圍的環境中學習的,應該以大自然、大社會為中心組織課程內容。福祿貝爾也曾說過:“通過生活并來自生活的課,是使人印象最深刻,理解最容易的課。”而在我們農村,其自然資源更是豐富多彩,糧食、樹木、花草這些不同質地的自然物、得天獨厚的農村自然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正是我們開展美術教育活動極好的素材和內容。新《綱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農村有農村的特色,有農村特有的風俗民情,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就應該讓幼兒融入這些自然資源的主體中成為學習的主人,將大自然、大社會作為幼兒學習的大課堂,引導幼兒感受到身邊的美,生活的美。教師應當學會主動地有創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資源,充分挖掘各種資源的潛力和深層次價值,提高欣賞水平和利用率,使幼兒園的美術活動創造性的、有個性與特色地開展起來。
我園一直重視開展幼兒美術教育教學活動的探究,在實踐與研究中發現,幼兒對美術活動具有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欲望,在美術活動中孩子是最富有想象和創造力的。隨著幼教改革的一次次深入,教師的教育觀念正在逐漸發生變化,但舊的僵化的教學模式,始終難以擺脫,美術活動中注重創作結果,評價方式單一陳舊,新的教育理念始終難以轉化為教學行為,面對出現的種種糾結,我園分析現狀,找出存在的問題,充分利用美術教育手段促進幼兒全面可持續性發展,開發幼兒創新能力,在此基礎上提出確立“對農村幼兒園特色美術活動探索”的研究課題。
二、國內外同類課題研究狀況及與本課題的關系
德國、美國、法國等國家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給兒童自由發展的空間較大,注重兒童的個性和創造力的培養,在藝術教育方面有獨到之處。重視培養學生藝術審美能力,強調兒童在藝術活動中的主動性,突出藝術活動的實踐性和創造性,讓藝術和生活緊密相聯。從兒童作品就可以看出兒童用他們的表達水平、表達方式,表達其對真實生活的理解和自我情緒的再現。他們更尊重兒童,相信兒童的能力。這一點正是我們中國兒童美術教育在發展兒童審美創造力的探索過程中所要借鑒的,農村有著無限的美術創作素材與空間。
在我國,人們雖然已認識到自然資源對于幼兒美術活動的重要性,但對于農村自然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還剛剛起步,農村幼兒園所具備的豐富的各種資源還未被開發與利用。我們課題組認為:農村幼兒園美術教學改革應該以研究農村美術教學資源,結合地方經濟建設實際特點,從農村自然資源的開發入手,尋求合適的利用方法、原則,使農村園有效利用各種有價值資源,創造性的開設美術課程,繪畫、臨摹、寫生,手工制作等。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和對中國教育的反思,人們已經開始越來越重視個性和創造力的發展,重視藝術教育對人的創造性發展的獨特作用,蘇州、上海等城市的許多兒童美術教育者和幼兒教師都在發掘兒童創造潛能方面做了積極的嘗試,促進了兒童美術教育的發展,也形成了一些風格,兒童天生敢想,敢畫,從“涂鴉”起步,讓作品放飛兒童的夢想與追求,但是教師的影響往往會左右兒童的思維發展。
三、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農村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例如:春天的小蝌蚪成長過程、金燦燦的油菜花變花為籽、嫵媚的桃花結出小桃、泥土、沙子、石子、樹皮、落葉、草根、菜葉、各類種子、水果皮、稻谷、蘆葦桿等自然材料隨處可見,隨手可得,具有成本低、可塑性強、經濟實惠的特點,便于收集和拼貼。幼兒對這些自然材料有著天然的親和力,只要教師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把這些材料用于幼兒的各種美術活動中,就會取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除此,農村的鄉土文化也是豐富的藝術教育資源。《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提出;幼兒園應“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的教育資源,擴大幼兒學習和生活的空間,”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陳鶴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會是主要的知識來源,因而教育的民族特色、區域特色應該得到充分的體現。”我們地處農村,大自然為我們提供了各種農作物的種子(黃豆、紅豆、綠豆等等),各種樹葉,小花小草,還有稻麥的秸桿,飄蕩的蘆花、洋槐花、楊柳絮…這些都能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只有幼兒對自然感興趣時,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在快樂中學習。作為農村幼兒教育工作者應該就地取材,合理利用農村資源,為幼兒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提供動手動腦的機會,形成我們農村幼兒園的特色,我們必須從農村資源著手,充分利用農村資源豐富幼兒美術活動,形成一種富有農村特色的美術教學活動,從而提高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培養幼兒發現美、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我們必須回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所以,我們應該放下架子,蹲下身來,和孩子站在同一高度上去觀察、去思考,站在他們的角度,揣摩他們的心理、去理解他們,就容易發現他們的繪畫中融進了許多單純、真實、自然樸質的元素,甚至,能用強烈的色彩,大膽的構圖,奇特的想象來描繪他們自己心中的那一方神圣與美麗。
“學習和掌握簡單的美術活動知識、技能、培養幼兒初步的創新能力,使幼兒萌發審美情趣”是幼兒園美術活動的基本目標。因此,認真領會《綱要》精神,進行具體的教育實踐探索,在教育行為中調整和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在新觀念指導下,重新認識在美術活動中的兒童,達到既開發兒童美術創造力,又提高兒童審美表現力,同時促進兒童創造性人格形成的目的,建構一種方便可行的、新型的兒童美術教育優化機制。這種在美術活動中把技能學習和創造力協同發展的舉措,將會使孩子對世界萬物產生無限的遐想和興趣,使幼兒終生受益,同時充分體現創新教育的真正內涵。使美術活動成為兒童愛玩的“游戲”,成為兒童善于表達自己情緒和認知的一種“語言”,成為啟迪兒童創新思維的搖籃,成為自信懂得欣賞的小“藝術家”,更好地發揮農村園在美術活動中具有獨特的價值與作用。由此可見,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在美術教育中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四、課題的界定與理論
(一)課題的界定
農村幼兒園:《幼兒園教育綱要》非常關注農村幼兒教育,提出許多農村幼兒教育的策略。的確,農村有豐富的自然和社會資源,充分地將他們挖掘并利用,是一筆很大的知識“財富”;而我們幼兒園也剛好坐落在環境優雅、自然資源豐富的農村里,園舍前后有著很多值得師幼共同探討的資源,這些資源是農村幼兒園最真實、最精彩的課堂,教師加以引導、啟發,幼兒就能夠自主地欣賞、探究,形成自我的知識觀點,體驗學習的過程,并在體驗中收獲。因此,本課題開展的“特色美術”界定在“農村”.
特色美術活動:以美術領域課程為載體,結合本地區特有的自然環境(如:泥土、蛋殼,樹葉,種子,稻草等等)和社會進程中長久積淀、傳承下來的與眾不同的民俗、習慣、景觀、人文環境等地方資源引入美術教育而形成的獨特風格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說過“大自然是活教材,活的鄉村教育要用活的環境,不用死的書本。”因此,我們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充分挖掘農村蘊藏的豐富教育資源。
2、英國當代著名的藝術教育家赫伯特?里德提出:美術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為兒童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使他們的人格得到成長。里德強調美術教學應順應兒童生來固有的潛力,教師僅僅扮演一個鼓勵者,使兒童通過美術活動發揮潛能。
3、《綱要》明確指出:藝術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應充分發揮藝術的情感教育功能,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教學重視表現技能或藝術活動的結果,而忽視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的傾向。
五、課題研究目標、時間、對象、方法及過程
我園堅持教改、科研、日常工作一體化的原則和人人參與的指導思想,在確立課題《對農村幼兒園特色美術活動的探究》的基礎上,全員參加、全程參與課題研究,思路首先是成立課題組,制訂課題組管理條例,課題組成員明確分工與職責,根據課題方案,確立相應的子課題。其次,全園各班在課題組的指導下,根據自身特長,結合班內實際情況確立小課題。全園教師參與課題研究,各班具有自己的特色,形成網絡化、制度化、規范化和過程化的工作格局。
(一)、研究目標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激發和加深幼兒對美術活動內容的興趣,培養幼兒感受美的情趣,發展幼兒的想象力、表現力和創造力。
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初步摸索出適合農村幼兒園實際的,具有在實踐中運用的可操作的園本美術教育經驗。
3、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提升教師幼兒美術教育專業素養,促進科研興園。
(二)、研究時間
20xx.6--20xx.9月,歷時三年。
(三)、研究對象
本園小、中、大班幼兒
(四)、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資料,借鑒他人的理論和經驗,收集國內外教育教學的相關理論,不斷充實我們的理論知識,推進我們的科研實踐和教學實踐。
2、調查研究法:
其他成員投身課題活動實踐,以解決實踐中的問題為目標,以教師對實踐活動的反思為中介,達到由“行動--反饋--調整--再行動”的循序漸進的過程而產生的實踐資料,并由經驗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使課題研究和教學活動更具針對性、靈活性和有效性。
堅持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相結合,邊實踐,邊思考提煉,不斷交流、及時總結,及時推廣。
3、成果分享法:
通過分享幼兒的作品,去了解幼兒創造力的發展情況,由于幼兒在創造活動過程中經常運用語言和表情去輔助或補充作品所不能表達的思想,所以,對作品的分享需結合觀察和傾聽進行感悟,適時表揚肯定,鼓勵進步。
4、案例分析法-- 一是研究幼兒作品案例、分析幼兒作品與個性發展;二是研究教師的活動設計案例、凝集教育智慧。
(五)、研究的步驟
本課題研究將分三個階段:
準備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1、收集資料,組織課題組教師學習,撰寫實施方案。
2、對幼兒園現有的藝術教育內容和形式進行反思和討論。
3、與相關研究專家取得聯系,學習經驗,討教方法,統一思想,形成共同理念。
4、根據各年齡階段幼兒的年齡特點,制定各年齡階段幼兒的'研究目標
實施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6月)
1、開展具體研究工作,課題組成員根據小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情感發展的規律確立教育目標。
2、通過學習、研討、論證,選擇和設計各具體教學內容,原則是保證每班有一個主題。
4、教師創造性地設計和實施各個具體活動內容,提高教師整合課程資源的能力。
5、每學期進行課題階段小結,整理出幼兒美術技能學習與創新能力協同發展的活動體系,逐步形成我們的園本課程,并向專家進行咨詢,改進方法。
總結階段(20xx.7-20xx.6)
1、整理有關資料,分析資料情況,作出評判,對目標達成度進行分析。
2、收集教師優秀活動案例及幼兒的優秀作品,做成光碟或匯編成冊。
3、撰寫結題報告,以及相關論文,編寫有關教案集、課程反思集,形成幼兒園美術園本課程教材。
4、辦一場兒童美術成果展示活動。
六、預期研究成果
1、課題組研究論文集匯編
2、農村幼兒美術活動評價指標
3、教師教學反思
4、幼兒作品成果匯報展
5、園本課程案例集
6、中期論證報告
7、結題報告
七、完成本課題的保證措施
1、課題負責人吳蘭紅同志是高郵市教壇新秀、高郵市中青年骨干教師、曾撰寫多篇論文獲高郵市、揚州市一、二等獎,榮獲省“師陶杯”論文三等獎。05年完成“培養合格小公民”課題的實踐研究,09年兼管幼兒園教研工作,帶領全園教師進行美術方面的教研活動,取得了良好效果。
2、本課題由具有高級專業職稱,從事多年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的老師給予指導,有骨干教師的參與。
3、課題組成員分工:
組長:吳蘭紅(園長、大專學歷)負責課題組領導和指導工作;
趙方春(教研組長、大專學歷)主持課題研究與協調 ;
副組長:徐玉銀(大班組教研組長、大專學歷)引領小班老師和小朋友進行課題實施;
徐惠君(中班組教研組長、大專學歷、幼教一級)引領大班老師和小朋友進行課題實施;
吳秋珍 (小班組教研組長、大專學歷) 引領中班老師和小朋友進行課題實施;
成員:成留華、劉金紅、談曉蘭、吳建英、宋月紅、吳月琴、喬萍、王立新等老師直接參加分組實踐指導與課題研究,不斷反饋階段成果和經驗。
4、加大領導力度。成立由高級教師引領的課題研究小組,全面負責研究工作,加強課題的組織管理,明確分工。
5、建立健全研究制度。定期開展研討、觀摩活動,交流課題的研究情況,確保研究落到實處。
6、研究經費的保障,園部每學期擠出3-5000元經費用于課題研究性支出,同時,積極向爭取中心初中的支持,全力保證研究工作的順利進行。
美術教育開題報告3
一、課題的提出
《初中美術新課程標準》指出: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美術教育在提高與完善人的素質方面所具有的獨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針以后,美術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視,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進入了重要的發展時期。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還有許多不能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課程綜合性和多樣性不足;過于強調學科中心,過于關注美術專業知識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脫離學生的生活經驗,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影響了美術教育功能的充分發揮,制約著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事業的發展。
一方面,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重視美術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美育的重要作用日益突顯;而另一方面,如何利用現有資源,想方設法地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審美用美能力,就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心理學告訴我們,興趣是個體以特定的事物、活動及人為對象,所產生的積極的和帶有傾向性、選擇性的態度和情緒。每個人都會對他感興趣的事物給予優先注意和積極地探索,并表現出心馳神往。例如,對美術感興趣的人,對各種油畫、美展、攝影都會認真觀賞、評點,對好的作品進行收藏、模仿;
興趣不只是對事物的表面的關心,任何一種興趣都是由于獲得這方面的知識或參與這種活動而使人體驗到情緒上的滿足而產生的。例如,一個人對跳舞感興趣,他就會主動地、積極尋找機會去參加,而且在跳舞時感到愉悅、放松和樂趣,表現出積極而自覺自愿。
興趣是和個人的認識和情感密切聯系著的。如果一個人對某項事物沒有認識,也就不會產生情感,因而也就不會對它發生興趣。相反,認識越深刻,情感越豐富,興趣也就越深厚。例如,集郵,有的人對集郵很入迷,認為集郵既有收藏價值,又有觀賞價值,它既能豐富知識,又能陶冶情操,而且收藏的越多,越豐富,就越投入,越情感專注,越有興趣,于是就會發展成為一種愛好。興趣是愛好的前提,愛好是興趣的發展和行動,愛好不僅是對事物優先注意和向往的心情,而且表現為某種實際行動。例如,對繪畫感興趣,而且由喜歡觀賞發展到自己動手學繪畫,那么就對繪畫有了愛好。有了興趣愛好,就有了學習的動力。才能言及美術教育的效果和質量問題。
美術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師資缺乏。象我們這樣偏遠的農村初中,基本沒得專業的美術師資,更談不上對學生進行專門的美術訓練。即使偶爾上了幾節美術課,也只是"放羊"式的,讓學生隨便涂鴉,然后給個分數。
2、重視不夠。雖然按部頒計劃每班每周開設了一節美術課,()但老實說,大都沒上過,更談不上認真上美術課。美術課的地位還不如生物、地理這些所謂的"豆芽課",它幾乎全被語文數學這些主課給擠占了。
3、教育評價存在弊端。雖然素質教育推行好多年了,但在我們這些偏遠的農村地區,仍然是應試教育占主導地位,主要以學生成績來評價教師,沒得對美術教師的評價制度和細則。
4、社會認可率低。家長和社會普遍認為,主科成績仍然是學生升學的最重要的籌碼,藝術培養只是成績差的學生和有背景的學生才愿意做的。美術成績與上高中關系不大,甚至沒有關系。
綜上所述,我們將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從教學的一點一滴做起,著力針對以上問題進行教學實踐研究,從而很好地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習慣,培養學生發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二、研究的內容與方法
(一)的課堂教學具有如下特點:
1、教學內容具有直觀性
2、激勵的方法多樣且具有可操作性
3、能夠發展學生的能力(動手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合作能力、創造能力等)。
(二)、本課題的研究內容:
1、針對本校教學資源(教師、學生、教材、環境等)和美術學科的特點,研究適合農村地區運用的激發學生美術學習興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2、研究學生學習美術興趣程度的評價方法。
(三)、本課題的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初中一年級;初中二年級
1、調查法。在研究過程中利用調查法獲得第一手資料。包括對教師教學實踐的調查、學生學習興趣的調查、教學效果的調查。為進一步改進教學提供幫助。方式有書面和口頭兩種。
2、行動研究法。根據課前準備的預案進行教學實踐,整理資料,并結合實際教學效果(學生的興趣和學習效果)進行反思,之后改進教學內容和方法,并再次實踐。
3、課題評價上可采用比較法、個案分析法、經驗總結法等方法。
三、研究的目標(目的、意義):
1、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美術的良好習慣
強調學生通過自主參與美術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逐步形成善于質疑、樂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產生積極情感,激發他們的探索、創新的欲望。
2、培養學生在美術學習中培養學生自我發現和自我挑戰的能力
在學習過程中要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的發現和提出問題,自己搜集分析有關資料、素材、通過調查研究得出結論,并進行成果交流活動,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創造性地學習掌握一些科學的研究方法,培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自覺合作的能力
合作意識和能力是現代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通過課題研究創設有利于人際溝通與合作的教育環境,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他們各自的體驗、創意和成果,發展樂于合作的團隊精神。
四、研究的進程
第一階段(20xx年11月―20xx年1月):確定課題方案,決定研究方向,確立課題組成員、實驗對象,并論證課題,初步進行前期實驗(通過問卷、走訪等形式,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實驗方案)。
第二階段(20xx年2月―20xx年5月):全面系統地搜集資料進行研究。教師要利用現代化教學媒體創設教學情境,激發興趣,調動積極性,引發學生參與學習的效率,然后設置問題,組織協作、交流,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體驗、敢于創造,在自我的不斷學習和積累中獲得創造的樂趣,深入課堂、重視課外美術教育活動的開展,探索總結提高學生美術學習興趣的途徑和方法。
第三階段(20xx年6月―20xx年11月):成果總結與推廣運用
五、課題管理
1、課題負責人:黃健。主要負責課題的管理協調與研究,資料的收集與整理。
2、參研人員:黃健(美術教師)。具體協助負責人實施研究。
六、后期保障
1、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設施設備(多媒體、網絡、環境等)
2、在與家長聯系協商的基礎上,動員學生自主購買部分相關美術器具。
《初中英語導學案編制研究》的開題報告初中語文課題研究開題報告范文“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創新研究”課題開題報告
【美術教育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美術教育開題報告(通用5篇)03-22
有關美術教育專業論文開題報告參考06-30
教育開題報告開題報告03-25
開題報告的撰寫方法開題報告的撰寫方法08-23
美術教育實習報告09-01
美術教育的實習報告07-14
美術教育的實習報告07-14
美術教育的實習報告07-14
美術教育的實習報告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