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開學第一課》觀后感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后感了。可是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開學第一課》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1
9月1日晚,我收看了中央電視臺播出的《開學第一課》這次是以“幸福”為主題。
幸福是什么?我們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理解,但大多數人都認為幸福是貓吃魚,狗吃肉,睡覺睡到自然醒,數錢數到手抽筋。但也有人認為幸福是能追求自己的夢想,并最終實現。
“幸福就在身邊,光明就在前方。”也許你想不到,這富有哲理的一句話,竟出自一個10歲的盲童之口,這個盲童叫劉浩,她在媽媽的陪伴下,不僅實現了他的鋼琴夢,還在多次大型比賽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其實,幸福不只是這些,在山西女孩孟佩杰眼中幸福就是奉獻。
8歲時的她就用自已嬌小的身軀擔起整個家的重擔,在4000多個日夜里,她扛起了一副連成年人都不一定扛起的重擔。她考上大學后為了方便照顧養母,竟帶著養母去上大學,她說,她的幸福就是她的媽媽能健健康康的,每天開開心心的。
這樣一份真摯的感情,使我不禁淚流滿面,以前我常覺得自己不幸福可和她比起來,我幸福多了,有人說:“幸福是一種感覺,它不取決于人們的生活狀態,而取決于人的心態。”
在我看來幸福就像蒲公英,風一吹,就散到各個地方,但被吹散的蒲公英,會飛到世界的各個角落,生根,發芽,開花,再次傳播……幸福也如此,一份傳遞成兩份,兩份傳遞成四份……一直傳下去,直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的有了它的影子為止……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2
9月1日晚,我和媽媽一起收看了央視一套放映的《開學第一課》節目。每年的《開學第一課》都會有一個主題,這期的主題就是“xx”。在三堂課中,每課分別圍繞的主題是“xx”、“有夢就要堅持”和“有夢就能出彩”。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一節“夢想就是動力”。
在熱烈的掌聲中同學們迎來了中國第二位女航天員——王亞平阿姨,聽她講述了自己完成夢想登上太空的努力經歷。接著,我們認識了“八一”跳傘隊中年紀最小的隊員——付麗娟。她和我們一般大,但她擁有一顆放飛夢想的心,并為它而努力著,堅持著。她不怕每天6—8小時艱苦訓練,一心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跳傘員。我被她這種不怕困難的精神而震撼。我自己也有個夢想,那就是當一名建筑設計師,但是我并沒有為這個夢想而付出多少努力,實現夢想并非一朝一日,要從現在就開始努力付出,將來才能有所成就,就像王亞平阿姨和郎朗叔叔一樣成為萬眾矚目的人。下面又到了做游戲的時間,劉冬老師為我們展示了各種各樣精致的紙飛機,有往左右飛的,有能返回的,甚至還有永不掉落的。小朋友們還用紙飛機玩了一些有趣的游戲,個個都玩得不亦樂乎。
通過紙飛機的游戲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要給飛機動力才能讓它飛得好,實現夢想也是一樣的,它就像一架飛機只要給他無限的動力,就能飛得又高又遠!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3
看了《開學第一課》我感受到了孝是多么重要。爸爸媽媽用自己的黃金時間來撫養我,來教育我。當我在一天天長大時,他們卻在一天天老去。時間無情的溜走了,皺紋悄無聲息的爬上了他們的臉上,青絲般的白發也替換了烏黑亮麗的黑發。他們用十幾年的光陰養育我,所以我也會用有限的時間,來為父母表達出無限的孝道。
不僅如此,我還感受到了“愛”是多么美好的字眼。愛,一定要及時表達出來,不能等待。當我看到秦勇叔叔的故事后,已經熱淚盈眶了,也體會到一位父親對子女的耐心與關懷。他一步一個腳印,教會了子女要學會照顧自己,關愛自己。再想想生活中家人、老師對我愛,他們教會了我如何做人做事。這時,我多么想采一縷溫暖的陽光,劃一葉輕盈的扁舟,用自己的行動來回報父母、老師對我的關愛。
中華民族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國,禮更是必不可少的。他將體現出一個人、一個國的民風和民風問題禮是立身之本,從一言一行中表現出來。孟德斯鳩先生曾說過:“禮貌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人以禮貌相待的人喜悅。”由此可見,如果人人都禮貌,懂禮儀。那么,就可以創造出美好和諧的人際關系。
同學們,亡羊補牢,為時不晚。就從現在開始,做一個有孝心、有愛心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吧!起點皆目橫江,人生將更精彩!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4
9月1日開學,我看了《開學第一課》感觸很大。
第一節課講的是孝,孝是子女對父母,晚輩對長輩,的尊敬,是感恩,是扶助,還講了個故事呢!故事的內容是:“有一個兒子,他騎著被改造的摩托車,帶著他爸周游四方。去了陜西,山西......最后到北京。兒子說:“趁著父親還能走,身體還有勁,就帶著父親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因為晚了,就做不了了,就會終生遺憾。孝可以是在放學后,高興的親切的叫一聲”爸爸,媽媽,“孝可以是在吃飯的時候給父母親夾菜吃。”
第二節講的是愛,“有一位爸爸教著一個有失調癥的兒子,光是系鞋帶就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比如:我一個星期學會騎單車,記十幾個英文單詞,可那位兒子單單騎單車就用了幾年,但他們并不放棄。那位爸爸放棄了舞臺上閃耀的自己,放棄了自己的前途。做了一位陪伴兒子長大的普通爸爸。父母教會我們愛自己,愛生活,愛他人。愛是時間最美好的字眼。
第三節講的是禮,你知道升旗為什么要敬禮呢?是因為國旗是國家的象征,我們要懷著尊敬之情,所以要敬禮,容祖兒說:”你對別人好,別人就會加倍對你好,禮貌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素養。“禮貌從小事做起,禮滲透生活的每一個細節。
第四節講的是強,講的是一群孤兒,練武術的故事,她們說:”我們雖然是孤兒,但我們并不孤獨。
看了開學第一課,我的收獲很大,我知道了孝順別人,愛自己,愛生活,愛他人,懂禮貌。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5
9.1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觀看了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CCTV-1)播出的開學第一課,每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都不同,今年央視《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我的中華驕傲”。
公開課教室別致新穎,舞臺被布置成一個打開的“書卷”造型,兩側是卷起的書邊。在“書卷”下,是兩排一共32套課桌椅。32名來自各地的小學生將排排坐好,和臺上的主持人“老師”互動,非常有趣。
今年《開學第一課》內容主要是講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精彩的節目讓我感受到了傳統文化就在我們的身邊,節目中讓我印象最深就是郎朗老師和機器人的合奏。
在《開學第一課》中,郎朗攜帶他的兩位高徒亮相。著名鋼琴家郎朗竟和一位來自意大利擁有53根手指的神秘來客一起現場合奏,讓我們目瞪口呆!一位10歲,一位12歲。他們將與來自意大利的機器人比拼鋼琴彈奏,彈奏曲目是《野蜂飛舞》。
這個意大利機器人名叫TEO。與人類不同,TEO有53根手指,幾乎覆蓋大半個鍵盤,所以可以非常快速地彈奏任何鋼琴曲。文以載道這節課的學習讓我們了解了古典文化之美,許淵沖老人將詩詞翻譯成外語,使西方世界領略到中國詩詞獨特的魅力。他將“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作為理想和追求,讓驕傲的中華文化走出國門。他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們閱讀文學作品,正是與作者之類的交流,閱讀是一個最富有智慧的精靈。在我們的生活中,它無處不在,你走到哪里,它就會跟到哪里,不離不棄。它永遠在你觸手可及的地方。
機器人真厲害,我要好好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了制造更好的中國機器人。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6
九月一日晚上八點,我在電視上收看了《開學第一課》。今年的主題是“五星紅旗,我為你自豪”。五星紅旗是中國的象征。這期節目講了許多小故事。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夏伯渝老人講的“中國梯”的故事。
“中國梯”的故事講的是中國第一代登珠峰的前輩們在珠峰8600米的高度上,遇到了30米的直壁,幾個沖到最后的登山隊員爬不上去了,所以,他們決定用自己的身體搭成梯子往上爬,也就是搭人梯。因為他們穿的登山靴上有鋒利的冰爪,所以不能穿著登山靴搭人梯。于是,他們果斷地脫掉登山靴,只穿著棉襪踩在下面人的肩膀上。后來,他們為了不打滑,連棉襪都脫了。他們這么做,只為了將國旗送上珠峰。最后,他們成功地讓國旗第一次飄揚在世界的最高處。
其實,夏伯渝老人也登過珠峰。1975年,夏伯渝老人登珠峰的時候把自己的睡袋讓給丟失睡袋的隊友而導致雙小腿凍傷截肢。2014和2015年,夏伯渝老人登珠峰遭遇雪崩和地震,沒有成功。2016年5月3日,夏伯渝老人再次登峰,在8750米的時候,卻因遭遇暴風雪而撤退,距離珠峰頂只差94米了。經歷了四次可怕的災難,夏伯渝老人沒有退縮,因為他一定要圓了他的珠峰夢。終于,在2018年5月14日,夏伯渝老人成功登上了珠峰!看到這里,我為夏伯渝老人堅持不懈的精神感到震撼,這種精神的背后是對祖國深切的熱愛。看到他們在珠峰頂上插上了五星紅旗,我真為中國和紅旗而自豪。我相信我們中國的五星紅旗會一直飄揚!
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我們一定要繼承先輩們永不放棄的精神,要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熱愛祖國的歷史和文化,要好好學習,努力向上,將來接過五星紅旗,做好新一代的接班人。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7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這首七侓長征是毛主席回顧長征一年來戰勝無數的艱難險阻,他滿懷戰斗豪情所寫下的!今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先輩的旗幟,講述了紅軍當年的故事。
主持人邀請了當年的紅軍通信員胡正先老先生給我們講了他當年發生的故事:在祁連山的冰天雪地里,戰士們48天沒有見到一口糧食,也沒有稻草編草鞋,在饑寒交迫的日子里,戰士們依然挺了過來,走出了這座山。在當時的環境中,用電池很困難,戰士們就用自己的土辦法,給電池充電,讓發電機運作。看到這里時,我不禁由衷的佩服這些紅軍們,當時的環境惡劣,科技也沒有像現在這樣發達,但紅軍們靠著頑強的意志和聰明的頭腦堅持了下來!
這些故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最小的紅軍賀捷生,在她18天的時候就跟著紅軍長征,在過澧水河的時候,敵人扔了幾個炸彈,馬受到了驚嚇差點把馬背上的搖籃里踢翻,這時,一位老紅軍把孩子抱給了媽媽,可是大部隊已經走遠了,媽媽就摸著黑跌跌撞撞的,這時,父親找到了我們,從這一次事件以后,父親為了“我”的安全,把“我”揣在他的衣兜里面,那時父親帶著部隊去沖鋒,他不知道他懷里的孩子已經被他甩掉了,“我”就重重的摔在了草地上,等敵人們都撤退了,父親才發現孩子丟了,他急切的尋找,在找到“我”之后緊緊地抱住“我”。在經歷了那么多的戰斗中,這個小嬰兒活了下來,在她的身上我們看到了百折不撓,堅強不屈的精神
這堂課讓我明白在人生中的每個階段都會遇到挫折和困難,但是,我們不能放棄,要向紅軍們一樣,不退縮,不氣餒,堅持下去。讓我們向這些為了新中國而犧牲的紅軍們致敬!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8
9月1日晚,吃過晚飯我就早早的坐在電視機前等待著,因為我每年都要收看央視的《開學第一課》。當然,今年也不例外,今年的主題是“少年強,中國強”,這節課讓我感受到了祖國的強大,人民的萬眾一心和醫生們的大愛無疆。
《開學第一課》里不僅給我們講述了許多新冠肺炎病毒的常識和預防知識,節目還邀請了援鄂的醫生、社區的防控人員以及中小學生的代表上臺為我們分享了他們的抗疫故事。其中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那些奮戰在一線的“最美逆行者“們,他們為了讓病人們早日康復沒日沒夜的守在病人身邊直到累得趴倒在地上,還擔心著病人們的安危。還有雖然自己身患漸凍癥卻以他自己的生命為我們抵擋病情,托起希望的張定宇教授。是他們,選擇了堅守,是他們,用生命同死神賽跑。才讓許許多多的人看到了光明和勝利的希望。在節目里,還有一位大姐姐,雖然她得了肺炎在方艙醫院隔離治療,還是一直堅持在認真學習,最終她考上了理想的大學。在科技篇里我看到了遙遠太空里為戰疫行動保駕護航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有了它的高精度定位、精確標繪,才有了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建設中的“中國速度”。
看到這里,我心里默默地在想:我為我的祖國自豪和驕傲,同時我也為自己樹立了目標從現在開始努力學習文化知識,長大后我要把我的祖國建設的更加美好。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9
開學啦,央視《開學第一課》在觀眾的期待中播出了,今年的主題為“少年強,中國強”。回頭想一想,今年竟然是《開學第一課》播出的第十四個年頭。
人生當中能有多少個十四年?十四年,可以讓一個蹣跚學步的小孩長成青蔥少年;十四年,可以讓一個意氣風發的少年逐漸成為成熟穩重的大人;十四年,也可以讓一個人的生命凋零……十四年來,《開學第一課》都在開學的時候與全國的中小學生一起跨入新學年,開啟新到的旅程,它每一次都帶給他們不一樣的教育意義,與此同時,又與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共同成長。
《開學第一課》為什么能持續播出十四年年之久?這與家長和孩子們到的喜愛脫不了關系,但更主要到的原因是它能夠帶給學生們不同于課堂上的深刻的教育意義。
第一年,我國正在沉浸于汶川大地震的悲傷當中,《開學第一課》告訴孩子們:人的起點是生命,生命誠可貴,要用知識守護生命。第二年,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背景之下,《開學第一課》為全國中小學生展示了一臺愛的主題班會。第三年,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剛起步,《開學第一課》讓孩子們意識到夢想在個人的人生中甚至在一個國家當中擔當的責任。
后來,它不僅讓孩子們知道幸福是什么、美與愛是什么、英雄是什么、未來是什么,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同時給家長和孩子們上了十四節人生大課。毋容置疑,這十四課所傳授的知識是非常深刻的,至于如何消化這些知識,
更需要父母帶領孩子慢慢去品嘗、去領會當中的意義,然后轉化為屬于自己的東西。我想,其實這也是《開學第一課》的意義所在。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10
今天,我觀看了革命電影“開學第一課”,我被這我們的共產黨先烈深深震撼。80年前紅軍長征創造了偉大的歷史題的和偉大的長征精神,這是我們需要繼承和私揚的,節目邀請了許多年邁的老紅軍和一些元帥、將軍的子女們來給大家講述當年紅軍長征途中的故事。
紅軍長征時跨過了14個省,爬過了20多座大山,越過了30條河流,走過了海拔最高的廣袤濕地,共進行戰役戰斗600余次,官兵日行50公里以上,由此可見,紅軍的生活是多么困難吶,可是他們都一一克服了困難,贏得了勝利。勝利的得來不單單是一個人的功勞,而是整個紅軍隊伍的功勞。下面我要講的就是紅軍隊伍里其中一個人的故事。
這個人就是將軍賀炳炎,他被毛主席稱為“唯一一位不用敬軍禮的將軍”,賀張軍在少年時被賀龍將軍派去送信,在送信返回的途中看見了一小隊潰敗的敵人,于是他抓緊機會,躲到一顆樹后面,等敵人到來的時候,將刀頭對準了他們說:“繳槍不殺!!”于是他們都交出了槍,乖乖被俘虜了。就這樣駕將軍單槍匹馬擒了47個敵人,之后有一次戰役,他的胳膊被敵人擊碎了,需要截肢。但當時既沒有麻藥,又沒有醫用器械,于是當時只好將賀將軍綁在一塊板上,用村民的鋸子,用了兩個多小時才鋸完,這足足表現了一個紅軍英勇無畏的精神,這種精神正是我們要去學習的。
通過觀看這次節目,我了解到我們偉大的長征精神就是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撓,堅持不懈,我一定要學習它們,踏上我的長征之路。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11
在9月1日的《開學第一課》上,我們看到了許許多多普通人的夢想,他們都為他們各自的夢想堅持不懈、永不放棄,最終都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夢想就是動力,有夢想才有動力。在這一節中,我們看到了在太空為我們授課的王亞平阿姨,也看到了13歲跳傘隊員付麗娟的故事,她們用實際行動實現了自己的藍天夢,她們的成功告訴我們夢想如星辰,雖然遙遠,但只要付出辛勞,總有一天能飛上藍天。
有夢想就要堅持,夢想的實現并非一朝一夕。在這一節中,我們看到了在汶川地震中失去雙腿的舞蹈老師廖智廖老師,對于夢想,她從沒有放棄過,哪怕失去了雙腿,她也忘記不了翩翩起舞的快樂。所以,她開始訓練,不斷的失敗,不斷的站起,最終,她贏得了自己的尊嚴,也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有夢想就能出彩。很多人都覺得追逐夢想的旅途是枯燥而毫無光彩的,因為還沒有達到成功,所以不能讓人看到我們成功后的光鮮。鄭亞波是個嚴重自閉癥的患兒,他媽媽是一個普通的加油工,為了開發其智力,鄭媽媽看視頻自學鋼琴,學了后再教給其兒子,十一年不間斷。如今,曾經還不會說話的鄭亞波已經能夠自彈自唱了,并且上了普通小學六年級——這不正是夢想的奇跡,堅持的奇跡嗎?
看了《開學第一課》之后,我明白了,成功是由一個個夢想組成的。堅持自己的夢想,不僅能夠實現從前不敢想象的愿望,更能夠證明我們的價值,能夠讓我們找到自我、找到生活的意義。
每個人都有夢想,每個夢想都要靠自己的努力來實現的。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12
今天我們開學啦!
開學第一天的中午,我們看了一個電視:開學第一課。曹老師說,這個電視有好看,有益于我們在學生,所以,我很認真的再看這個。
開學第一課的節目開始啦,這個電視一開始就很好看,我想后面的內容也不差吧!開始時,班長豆豆抱著小海寶登場了,她和主持人:王小丫姐姐站在一起。這次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世博夢。首先當然要問問大家的夢想啦!班長豆豆的夢想是到月球上,跟月球說說話。開學第一課當然不是一直聊天,后面還有好看的表演呢!我覺得搭建長城蠻好玩的,許多人圍成一個圈,看看能不能聽過五秒鐘,結果兩個隊都通過了比賽,我覺得他們很了不起。玩完游戲,我們還看見了花樣滑冰的姿勢。花樣滑冰的動作真的好高難度,要是要我做的話肯定出意外!我們還聽了歌一首是男生唱的,一首是王心凌唱的,都唱的蠻好聽。我們還看到了雙手被截肢的人,一個是孟恒,還一個是劉偉,當我看見被截肢的他們時我有點不太習慣,我經常看不到手被截肢的,所以,我以為他們的手隱形了。孟恒和劉偉很了不起:孟恒雖然沒了雙手,可是他用腳非常勤奮的學習考進了一個很好的學校。劉偉因為電擊雙手截肢了,不過他用腳彈鋼琴也很棒哦!
……
開學第一課的電視結束了,這個電視真精彩!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13
我從小就有一個夢想,就是做一個作家,寫一本屬于自己的小說,有一個夢想需要完成,但是我到了四年級才開始寫一本小說,沒有動力,怎么辦?直至9月1號,我看了《開學第一課》,才懂了辦事不可以舍棄,要堅持不懈!
廖智,便是一個最典型性的事例。她,愛唱歌,愛民族舞蹈,是個舞蹈老師。在一次512地震中,閨女和用于跳舞的雙腿,頃刻間,都沒了。一個民族舞蹈者,沒了雙腿,是一件多么的痛楚的事啊,她以前想躲避,想舍棄民族舞蹈,但她自始至終不甘,為何自身失去雙腿?失去就不可以跳舞?!對啊,不可以舍棄!她裝上義肢剛開始學走路,她堅持不懈出來了!她還試著干了她之前還沒有做了的事,他說過:一旦發覺你已不害怕擔心,艱難也不是那麼無法擊敗。是的,做一切事,必須對自己說是我夢!
父母常常會讓我們錢財、禮品但這類方式是不斷不上好長時間的,假如那樣,那小孩長大以后該怎么辦?我覺得寫小說,寫小說,要有動力,如何有動力呢?看過廖智的故事,我明白了要堅持不懈!辦事如同登山一樣,爬,就需要一次性,堅持不懈地爬完,不必時斷時續。爬了一段,不爬了,便會比他人慢,慢一倍,長此以往,每個人都爬到峰頂了,你也有一大間距。我是個沒有動力的人,漸漸地,沒動力就變成了有動力。做一切事必須有動力!
理想,一個多么的美好的詞啊!夢想的翅膀,是使我們來勾勒的。理想無需過多的釋意,靠的是堅持不懈與英勇。使我們伴著夢想的翅膀翱翔吧!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14
2021已經過去了大半,九月的登臺,代表著炎炎夏日的退場,表示我們將迎接新學期的到來。
《開學第一課》也跟我見面了,這次課的主題是“理想照亮未來。”不同的歷史階段要求人們完成不同的使命,在這過程中,涌現了一批模范人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認識了翻譯《共產黨宣言》、感嘆“真理的味道真甜”的陳望道,認識了共產黨發起人之一的李大釗;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認識了科學家彭士祿爺爺;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我認識了天眼之父南仁東爺爺,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新時代,我認識了華坪女高張桂梅校長……由此我知道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接力賽,今天的成績是前人一代代接續奮斗出來的。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彭士祿爺爺的故事。彭爺爺出生在惡劣的條件下,父母壯烈犧牲,他被村里的百姓撫養,從此,彭爺爺就成了吃百家飯,穿百家衣,姓百家姓的孩子。長大后,彭爺爺擔任了核潛艇的總設計師,當時,他的工作環境十分惡劣,也十分貧窮,連窩頭都吃不飽了,就只能挖野菜菜根來充饑,即使是這樣的一個艱苦的環境下,他們仍然為了祖國的核潛艇事業,無怨無悔,用以回報養育他的百姓。
"用歷史映照現實,遠觀未來",歷史的接力棒即將傳到我們的手中,我們要努力學習,增強自身的知識,立志要像《開學第一課》的各位前輩們一樣,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15
每個人,心中都有夢想。你的夢想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有的是人生大夢,是終其一生要達到的境界,通常與事業、志業有關。有的是生活小夢,在事業之外,渴望追尋人生的平衡。
我們為了讓夢想成真,有計畫、有系統、有紀律的實踐。不過努力圓夢的人并不多。根據美國最新調查顯示,只有15%的人有達成夢想的步驟。換言之,85%的人都只是在「做夢」。日本企劃學者大前研一做了結論:這輩子都不要說『我以后要怎樣怎樣……』。就請現在去做!
你的夢想是什么?有些人要想一想,甚至還答不上來。你心里有什么渴望?對生命沒有渴望,沒有夢想的人,可能晚上一到,就習慣坐到電視機旁,或呼朋引伴去唱KTV、毫無節制的刷卡購物,打發時間,同時,也打發掉自己的生命。這樣的人生,就像是《圣經》上所羅門王所說的:「人的一生不過七、八十,但其中矜夸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如果不甘如此,從現在開始,請發掘心里的渴望,找出你的夢想。
夢想,根據目的分成兩類,一類是人生的大夢,是終其一生要達到的境界,通常與事業、志業有關。另一類則是生活的小夢,是在事業之外,渴望追尋人生平衡的夢想;有了夢想以后,能成功逐夢者卻屬鳳毛麟角。無法圓夢的原因主要有:一、缺乏聚焦的目標,二、缺乏行動力。尤其人生大夢,其圓夢難度更高。
如果連夢想都沒有,又怎談實現夢想?一個沒有夢想,沒有追求的人生活就會如同行尸走肉。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相關文章:
開學看開學第一課觀后感08-30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09-01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精選09-01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09-01
《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08-24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08-27
《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 06-15
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05-26
《開學第一課》 觀后感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