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學質量監測考核方案(6篇)
為有力保證事情或工作開展的水平質量,常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點。方案應該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育教學質量監測考核方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育教學質量監測考核方案1
一、考核內容
考核指標內容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由保障機制、學校發展、教師培養、學生成長、學生關愛、個性指標等內容組成。并按照以上指標內容分別設置指標體系。考核指標體系由縣教育科技局各股(室、中心)擬定,經考核辦匯總初審,分管領導審核,黨組會研究同意后印實施。(見附件2)
二、考核程序方法
赫章縣教育系統促進高質量發展績效考核(評價)按照確定考核指標、每月調度、季度監測、半年評估和年終考核5個程序進行,由縣教育科技局考核辦組織實施。考核工作結束后,縣教育科技局考核辦按照縣考核辦要求,通過適當方式向考核對象反饋考核(評價)結果。考核對象有異議的,可向縣教育科技局考核辦申請復核。
(一)指標設置。考核指標設置在本年度第一季度,采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結合的方式,根據全縣中小學幼兒園發展定位、職能職責,著重圍繞教育服務管理更加優化、教育質量穩步提升、師德師風建設更加有力、中小學校(園)教育多樣特色發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等要求,結合黨中央、國務院、教育部及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廳、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縣委、縣政府重大決策部署和年度重點工作任務分解,形成可量化、可比較、能定責、可追責的分類考核指標。根據資源稟賦、發展階段、功能定位等不同特點,將考核對象分為教育集團類、中小學類、特殊教育學校類、育新學校類、幼兒園、中職學校類6個類別分類設置評價指標體系。
(二)每月調度。由縣教育科技局相關職能股室(中心)對所牽頭負責的指標按月進行調度,并采取發函提醒、掛牌督辦、限期整改等方式,對未按時序推進的工作進行提醒督辦。
(三)季度監測。縣教育科技局考核辦負責,按季度匯總考核對象促進高質量發展績效考核(評價)有關指標季度推進情況,進行審核評分。對未按時序進度要求推進工作或監測過程中發現的問題,由縣教育科技局考核辦及時提醒,跟蹤整改落實;確需督辦的,由縣教育科技局考核辦報縣教育科技局黨組審核,以適當的方式進行督辦。
(四)半年評估。考核對象于本年度7月20日前對照年度考核指標進行自查并形成半年工作自查報告報縣教育科技局考核辦,縣教育科技局考核辦根據平時工作調度和掌握情況,結合指標涉及股(室、中心)意見或建議,進行審核評分,形成半年評估結果進行通報,對突出問題督促整改落實。
(五)年終考核。由縣教育科技局統一組建考核組,于本年度年底或次年年初對考核對象開展年終考核,綜合月調度、季度監測、半年評估等平時考核結果及動態考核等情況,形成年度促進高質量發展績效考核(評價)得分和等次建議,報局黨組會審核。
三、計分方式
(一)計分項目。
單位年度高質量發展績效考核(評價)得分項分為高質量發展績效考核(評價)指標考核得分、動態考核得分、滿意度測評得分、教育質量得分。
(二)計分方法。
高質量發展績效考核(評價)指標得分按照60%比例計入總分、動態考核評價得分按照30%比例計入總分、滿意度測評得分按照10%比例計入總分。計分公式為:
高質量發展績效考核(評價)得分=高質量發展績效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得分×60%+動態考核得分×30%+滿意度測評得分×10%+教育質量得分。其中,教育質量得分直接計入單位年度高質量發展績效考核(評價)得分總分。
滿意度測評意見分為“滿意”“較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四個等次,分別對應90—100分、80—89分、60—79分、
60分以下。
測評主體及分值權重為:班子成員、各股(室、中心)負責人占30%;教師、家長、學生測評占70%。滿意度測評計分方式為:(“滿意”票數×1+“較滿意”票數×0.8+“基本滿意”票數×0.6)÷有效票數×100,“不滿意”票數不計分。
動態考核基礎分為100分,計分公式為:
動態考核得分=基礎分+加分事項得分-減分事項扣分。加減分項包括表彰獎勵、表揚肯定、宣傳報道、通報表揚、活動承辦及示范創建、通報批評、不良記錄,考核標準對照附件1執行。按照百分比一定比例計入高質量發展績效考核(評價)得分總分。得分。
教育質量得分由縣教育研究室牽頭制定教育教學質量檢測方案并提供考核結果,得分上限不超過10分。
中心小學類考核計分方法。中心小學高質量發展績效考核(評價)得分=中心小學校本部高質量發展績效考核(評價)得分×60%+轄區內村級學校高質量發展績效考核(評價)平均得分×40%。考核組實地考核時,轄區內村級學校有3個及以上的',至少考核3個;轄區內村級學校低于3個的需全部考核。
四、等次評定
根據促進高質量發展績效考核(評價)得分高低,教育集團和中小學幼兒園促進高質量發展績效考核(評價)等次建議為“好、較好、一般、差”四個等次。評定為“好”等次,考核得分達到90分以上,且政治素質考核和黨建工作成效考核均達到“好”等次;評定為“較好”等次,考核得分達到80分以上,且政治素質考核和黨建工作成效考核均達到“較好”等次;評定為“一般”等次,考核得分達到70分以上,且政治素質考核和黨建工作成效考核均達到“較好”等次;考核得分低于70分,且發生涉及政治安全、意識形態安全或校園安全、師德師風等事件(事故),造成嚴重影響的,及學生入學鞏固率達不到規定標準的,應評定為“差”等次。
受到黨中央、國務院(含中辦、國辦)、教育部、省委、省政府、省教廳、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縣委、縣政府書面通報批評(有正式文號)的,促進高質量發展績效考核(評價)等次不得評為“好”等次。
考核結果由縣教育科技局考核辦提出等次建議,上黨組會議研究審定,考核(評價)結果作為年度綜合考核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
五、有關要求
(一)嚴格執行促進高質量發展績效考核(評價)。單位提供的考核材料及數據,應對其真實性、準確性負責。如有弄虛作假、隱瞞等情況,將按相關規定嚴肅處理。
(二)促進高質量發展績效考核(評價)應堅持公道正派、實事求是和客觀公正的原則,不得偽造或擅自更改考核結果,不得隱瞞、歪曲事實真相,不得泄露考核秘密,不得在考核(評價)中謀取私利。
(三)對違反考核(評價)紀律的行為,要堅決予以制止,并對違紀單位和相關責任人員進行批評教育,情節嚴重或造成重大影響的,將移交相關部門嚴肅處理。
教育教學質量監測考核方案2
為深入貫徹落實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關于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積極探索和構建規范化、科學化、制度化的我區小學教學質量監測體系,切實提高我區小學各學科課堂教學質量,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特制定本方案。
一、監控評價的目的
1、充分發揮質量監控對學生發展、教師提高、教學改進的促進功能,整體提升我區小學教學質量和教學質量管理水平。
2、促進學校加強教學管理,深化教學改革,努力減輕學生負擔,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
3、加強建設全區各個小學教學質量監控的數據采集意識,學習用技術保證發展性評價的有效進行的手段,形成促進學生發展、教師發展、學校發展的評價體系。
4、及時掌握教學質量的總體狀況,暢通教學質量管理的信息渠道,通過長期監測,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教學質量監控系統始終處于不斷完善和改進狀態,為教育決策,為實施教育教學改革提供客觀依據。
二、組織機構
為加強對教學質量監測評價工作的領導,特成立沈河區小學教學質量監測評價領導小組。
組長:沈河區教育局副局長董雪峰
副組長:沈河區教師進修學校副校長黃穎
成員:謝元峰、殷杰、任海寧、姚亞萍、彭丹陽、孫靜、張羽、余曉珍、陳運成、林佳芳、張麗華、劉艷霞、尤海波、王健卓
各學校也要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負責本校教育教學質量監測評價的領導和組織,根椐教育局的統一部署,完成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監測評價任務。
三、小學學生學業質量監測體系的基本內容
小學1—6年級學生。涵蓋所有學科內容。
根據學科特點分為三個部分:
1)以知識+能力為主體的學科測試,包括語文、數學、英語三個學科;
2)以能力+操作為主體的學科考核,包括科學、思品、綜合實踐;
3)以知識+素質為主體的學科考察,包括體育、音樂、美術三個學科。
1、積極推進重在過程的發展性評價
各學科從實際出發,選擇若干個重點,有側重地開展學生學業成績的發展性評價。體現發展性評價的注重過程、關注學生發展的全面性、關注學生發展的個別差異的特點。區內主要是采用非紙筆測驗的一些質性評價的方法,例如實驗考查、上機操作、提交作品、口試、活動報告、課堂觀察、課后訪談、作業分析、完成某個任務的表現性評價、學生成長記錄袋等多種方式。
2、完善學期考試、畢業學業考試等水平性評價
學期考試是目標參照的水平性考試,目的是通過檢測,及時發現教和學中的問題,及時對教學過程進行調控,使學生更好地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區內采用集中測試和隨機測試兩種方式進行。
3、集中測試
每年固定在上學期期末對3、5、6年級進行綜合性全員測試。每年下學期期末2、4年級進行綜合性全員測試。六年全員參與畢業質量監測考核。
每年5月份對1、3、5、6年級,10月份對1、2、4、6年級進行集中分學科抽測。集中抽測采取全體與部分相結合,指定與推薦相結合的方式確定年級。
每學期期末語文、數學、英語學科在15周學校自行開展口試監測。
4、隨機測試
隨機測試是指每學期不定期、不定學科以質量監控形式的調研性質的測評,包括帶有課題研究成份的調研式監測、帶有監控性的層級監測、帶有跟蹤意識的追擊監測、關注片際質量的情況的局域考評等。
四、小學生學業質量監測體系的管理
1、實行二級管理
我區小學學生學業質量監測體系實行區、校的二級管理。
以促進學生學業發展為目的的發展性評價,主要由學校負責實施,區負責指導。
以檢測目標達成度為目的的水平性考試,由學校和區二級共同負責實施,單元監測主要由學校實施;隨機監測、期末考試和小學階段畢業生學業考試由區和學校負責相應的實施和管理。
2、建立質量抽樣檢測制度
建立學學生學業質量抽測制度,是質量監控的重要管理措施。學業質量抽測的目的是通過對我區基礎教育階段學生學業質量的抽樣檢測,及時反映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進行有效調控。學生學業質量抽樣檢測,由區實施和管理。
抽測的時間可以是學科在某個階段學習的前期、中期或后期。要充分發揮期初的.診斷性評價、中期的形成性評價和后期的終結性評價在質量監控方面的各自功能,正確認識學生學科的知識、能力、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邏輯起點,調控和導向學生學科的成績發展的過程和結果。其中期初抽測主要是對學生已有學習基礎的檢測,一般由校內進行;中期抽測目的是對學生學習過程狀況的了解,由校和區進行;后期抽測目的是對學生階段性學業結果的監控,由區進行。全區性的質量抽測主要是中期和后期的抽測。
⑴質量抽檢的內容
質量抽檢不是簡單的“統考”,從內容上看,既包括對學習結果的抽測,也包括對學習過程的監控;全區性的學生學業質量抽檢包括水平性考試的`抽測和發展性評價的抽檢兩種:
抽測A:一般采用紙筆考試,全面考查學科學習目標的達成度,屬于目標參照的水平性評價。考試命題的依據是課程標準。全區性的抽測由區統一命題,測試后要進行全面的質量分析,指出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建議。統計結果不進行排隊。
抽檢B:專項抽檢,一般采用非紙筆考試方式(或紙筆與非紙筆結合),是過程性、發展性的評價,例如口語交際、實驗操作、表現性評價、成長記錄、研究性學習檔案抽檢等。
⑵抽測方式
全區性的質量抽測,一般一個學科在不同學段只選擇一個年級抽測,不同學科適當錯開年級。抽測的方式主要有如下三種:
抽測方式①抽測全區所有學校某一年級的某一學科,由區組織命題,統一組織評卷和統計,抽測結果分區、校兩級分析。
抽測方式②抽測部分學校某一年級的某一學科,可以是在不同類型學校中抽樣確定的若干所學校,可以是指定的某一類型的學校。抽測的年級和科目、抽測的學校一般在抽測前公布。紙筆考試由區命題,根據需要,可以全區統一評卷,也可以由學校為單位組織評卷,成績上報區進行分析。時間以期中為主。
抽測方式③抽測全市或全校某幾門學科,作為學科基礎檢測,由學校或區組織命題、評卷和分析。時間在期初。
3、建立質量統一考查制度
命題要求:
·試題應舉有幾個功能:監測教學底線完成情況,查找教與學的問題,提示教師注重某些教學內容和方法。試題既要體現基礎性,又要關注發展性。
·嚴肅命題紀律,嚴格命題程序,避免一切可能出現的問題。
·試卷按照30張一本密封。
考前要求:
·考試當天取卷,取卷2人,教學主任帶領一名教師共同取卷。
·若有分卷,相關人員回避,嚴禁試題外泄。
·嚴格組織考務,學生插花排座,監考人員當天公布。
·監考嚴格,回避熱點,言明利害。
·學區內各校設立巡考主任,校際交流
考試要求:
·嚴格執行考試時間段要求,不得隨意提前和延后考試時間。
·考試期間嚴禁任課教師進入考場,有問題有教學主任進行更正答疑。
封卷要求:
·B5兩折,三前一后,密封學生信息,后附A4封皮。
·每個考場獨立成本訂卷。
·考試結束當天卷子統一封存。
批卷要求:
·年段內教師互批試卷
·各校領導排班巡視
·教學主任分年級把關
(1)把握原則,統一標準,把住是非關。
(2)分配好教師批卷任務,充分考慮題量和難易程度盡量分配教師人數合理。
(3)復檢后核分,并統計參考人數、及格人數、優秀人數、總分、平均分、低分率、分數段人數。
·確定批卷地點,明確批卷時間,明確批卷紀律,認真評卷。
·學校統計各班、各學科、各年級成績,留存并按照規定時間上報到區教研室。
·集中考試將針對區域整體的學習狀況做以評價,全員參與,全面測評,對缺考人員,一律按照0分處理。
·嚴格組織考務,不人為制造事端。以正常的心態面對階段教學的效果。學校自行批卷,應組織好教師的批卷和分析工作。數據注重留存,作為今后對學生、班級和教師的跟蹤評價的理性說明。
考試后要求:
·針對命題的原則和意圖以及區域的答題情況作認真細致地剖析。
·區域或學校要注意留存成績。在逐年積累數據的基礎上,做學校、班級學科質量發展的跟蹤參照。
·認真查找學校教學管理以及學科教師教學中存在的普遍問題,深究問題的根源,找到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
·對于源至調研的需要,或某個區域教學質量的監控,以及對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把握,將采用分散抽測的方式進行。教研室將通過問題分析,匯集成文,以一封寫給學校的質量分析報告的形式下發給相應的學校。
4、建立“以校為本”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教學質量監控的主體是學校。學校要建立自我評估、自我診斷、自我矯正的校內質量監控機制。
學校根據區域的質量監控方案,制定出本校具體可行的執行方案,對于教學質量的管理工作,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具有規律性的監控操作細則,不僅對要求教師教學行為有準確定位,也能對自身管理工作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做法;學校教導處要注重收集相關數據,建立針對每個學年、每個班、甚至每個學生的成績記錄,逐年積累,作為評價教師工作質量和評定學校教學發展狀況的重要依據。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明確方向,把控要點,關注弱體。確保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學校要建立年段間的問責制度,確保段段清,關注銜接,明確階段任務,不推諉責任,不找后帳。
5、建立區、校獎懲性制度
要使關注后進生的幫教和關注學困生的輔導成為教師的自覺行為,要認真把握和考評,并設立相應的獎勵制度。
三年的綜合評價以及結合調研中的課堂評價后,教研室將結合
區域角度對所有學校課堂質量和質量監測對學校進行教學評估,公布學校教學質量的梯級。
教研室將對全校各學科質量長期保持一流的學校報請教育局,給予適當的嘉獎,授予教學質量過硬單位的稱號。對于進步幅度較大的學校,頒發教學質量進步獎。掛牌時間期限三年。對于長期落后的學校,教研室要安排長期跟蹤調研,深入學校教學一線,查找問題,幫助聯系到區內優質學校取經,實施就地培訓。對不勝任的教師建議參加停職培訓,直至勝任,并形成評價綜述上報到教育局。
對于考試過程中有不良做法的學校幾個人,要在弄清問題的基礎上,抓住一個,處理一個,決不手軟。確保優良教風與學風形成。
6、經費保障
(1)質量監測經費
監測工作中資金保障,每年上下學期預計總經費2萬元。
預算聽力磁盤制作費用5000元
集中批卷教師午餐費10000元
調研監測材料費5000元
(2)獎勵經費
每年獎勵質量上乘或進步幅度大的學校預計經費9千元。
綜合性測試中分梯級前三名學校各獎勵1000元
進步獎3名,每校獎勵1000元。
一、指導思想
學校深入學習和貫徹柳城縣教育教學工作會會議精神,認真落實《柳城縣關于深入開展20xx年“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年”活動實施方案》,以開展“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年”為載體,以提高教師素質為手段,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核心,深入進行課程改革,規范辦學行為,向管理要質量,向課改要質量,努力提高社沖鄉小學的辦學水平。
二、組織機構
為加強領導,確保“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年”活動順利實施,并取得成效,經研究,決定成立“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年”活動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成員如下:
三、基本情況
社沖中心小學本部位于柳城縣最南端,距縣城約60多公里,學校原為社沖中學校址,學校創辦于xx年秋,校園總面積30畝,總建筑面積約20xx㎡。學校五室齊全,各室配備擁有量均達國家級三級標準要求,“普九”各項指標均達到上級要求。
我校下轄8所村完小。小學1—6年級在校生為660人,學前兒童為205人。其中社沖中心小學(本部)學前至六年級共有455人。寄宿的學生有323人。全鄉小學共有公辦教師106人,校長、教導主任崗位培訓合格率為100%。全鄉小學入學率為100%,完成率為100%,輟學率為零,全鄉小學生犯罪率為零。小學生均校舍面積為7.92平方米,生均圖書11.3冊。學校布局合理,校園綠化、美化有成效,校容校貌變化大。小學五室、綜合室都達標。從1998以來,小學生畢業率以及行為規范合格率均達到100%。學校管理民主化、科學化、規范化,教育教學質量有了新的突破。
四、取得成效
我校本著“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的思想,以“辦負責任的學校,培養負責任的學生,做負責任的教師,造就負責任的公民”為辦學宗旨,努力將學校辦成學生的“家園、樂園、學園”。
1、寄宿制辦學,較好地解決了路遠學生上學難問題,鞏固了布局調整成果。
2、學校為外出留守兒童提供了一個“新家”,消除了外出務工人員的后顧之憂,彌補了農村家庭和社會教育的缺陷。從而使學校和教師及時填補留守學生家庭教育的空白,讓農民安心外出務工,對我鄉經濟的發展將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3、學校辦學條件得到了較大改善,學校教師隊伍的穩定性得到進一步加強,有利于我鄉基礎教育的發展。實行寄宿制后,學校的各種軟硬件設施得到了較大的改善。
4、寄宿制辦學,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供了保障。由于村小、教學手段落后,很多學校都是靠“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張嘴”進行教學,不利于新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為此,社會、學生家長反響十分強烈。寄宿制創辦后,村小部分學生到我校就讀,農村孩子就和中心校的學生一樣享受優質教育資源。教師隊伍人盡其才,達到了教師隊伍的優化。教學時間得到保證,現代教學手段(特別是遠程教育設備)的運用,國家、地方、校本課程的全面開設,都為學生的成長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教育教學質量明顯提高。和非寄宿學生相比,寄宿學生課余學習時間有序安排,便于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寄宿生之間交流、合作的機會多,尤其是學校為寄宿學生安排的晚自習由平時的課任教師輔導,等于為每個寄宿學生請一位“家教老師”,這是非寄宿學生很難達到的條件。
5、寄宿制辦學,寄宿生獨立生活的自理能力明顯增強。學校通過有計劃的對寄宿學生進行自我服務和內務整理等常規技能訓練,學生都能學會和掌握內務整理、排隊領飯、洗衣服等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并且,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學校通過抽查、競賽等形式促使和要求人人過關。寄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后,回家也能幫著家長整理內務。
6、全鄉小學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
五、存在問題
1、教師結構出現失衡現象:一是年齡結構斷層,從20xx年以來我鄉只調入1名畢業生,中老年教師居多;二是專業教師饋乏,語文、數學教師還基本合適,但七學科教師相當饋乏,目前我校只有1名體育專業教師和1名英語專業教師。另外,一些教師在教育教學上是強者,但在科研工作方面重視不足,成果不顯著。
2、我鄉對村完小管理不到位,教師工作積極性不高,教學成績一直沒有提升。
3、教學設備還需進一步的完善,目前中心校只有一個多媒體教學平臺,滿足不了教育教學的需求;學生電腦陳舊,有的無法使用,嚴重影響信息技術課的開設。
4、寄宿制學校管理經驗、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我校在這方面是初次探索,無成功經驗可談,而家長和社會都對寄宿制寄予厚望。如何保證寄宿制在安全服務的同時,又能全面發揮育人功能,是擺在學校面前的一個全新課題。
5、學生基礎薄弱,“留守兒童”比例大,給家庭教育帶來了新挑戰。全鄉約有三分之一為“留守兒童”,爺爺、奶奶很難有效管理孩子;父母外出打工,想管理又鞭長莫及,家庭教育幾乎為零。雖然老師也進行家訪、電話聯系父母,但效果不明顯。
6、學校的娛樂設施極少,學生玩的東西太少了,學校對學生沒有吸引力。
7、課桌椅是學校的基本設備,是學生學習的重要設備之一,但是我校目前課桌椅全是舊桌椅,對學生的健康有著重要影響,也極大的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問題。
8、學校的圖書量不足,且書籍陳舊,極大的影響學生的課外閱讀。
教育教學質量監測考核方案3
為建立健全教育教學質量監測體系,完善評價激勵機制,進一步增強廣大教師的工作責任心和調動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政策,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辦法。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切實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通過建立科學的監測及評價獎勵機制,進一步強化“質量興縣”“質量興教”意識,構建“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良性發展平臺,促進我縣教育持續、協調、健康發展,整體提高我縣中小學校(含職業學校)辦學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
二、評價依據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為基本依據。
三、評價原則
(一)全面評價與個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
(二)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
(三)導向性與可操作性相結合的原則。
(四)考核與考試相結合的原則。
(五)監測性與激勵性相結合的原則。
四、評價內容
(一)綜合考核及評價。
(二)教學質量監測及評價。
五、評價辦法
(一)綜合考核與評價
從德育管理、智育管理、體育鍛煉、美育熏陶、勞動教育和控輟保學等多個方面進行量化評價,簡稱“5+1”評價(“5”即五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1”即控輟保學)。
1.德育管理。大力開展理想信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態文明、心理健康教育等,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少年兒童聽黨話、跟黨走。突出政治啟蒙和價值觀塑造,用好紅色文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先進典型和英雄模范等資源,打造社會實踐大課堂和線上德育學堂等。結合實際情況,創新性開展德育工作,增強德育工作的主動性、實效性,構建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參與的德育模式,努力形成學校德育工作特色。
2.智育管理。學校積極提升學生智育水平,實施創新素養教育,培養認知能力,促進學生創新思維、創新方法形成。嚴格按照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實施教學,確保學生達到規定學業質量標準。發揮教師主導作用,上好每一堂課。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注重保護學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能力。加強科學教育和實驗教學,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質量監測和督導,堅決防止學生學業負擔過重。
3.體育鍛煉。學校嚴格落實學生體質健康合格標準和監測制度。開齊開足體育課,開展校園普及性體育運動和特色體育項目,多形式發展體育健身,讓每位學生掌握1-2項運動技能,推進體教融合。強化學生健康綜合干預與監測,青少年近視率達到防控目標,肥胖率控制到全國平均水平以下。
4.美育熏陶。嚴格落實國家藝術課程設置相關要求,結合地方文化設立藝術特色課程,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傳承學校建設,廣泛開展校園藝術活動,幫助每位學生掌握1-2項藝術技能、會唱主旋律歌曲。
5.勞動教育。加強學生生活實踐、勞動技術和職業體驗教育。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程,每周不少于1課時,每學年設立勞動教育周,堅持學生值日制度。因地制宜組織學生開展家務勞動、校園勞動、校外勞動和社區志愿服務實踐活動。
6.控輟保學。各學校要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扎實做好控輟保學工作,杜絕學生流失,確保在校學生的鞏固率。
(二)教學質量激勵
1.為促進學校教育質量提升,加強學校的日常管理,對我縣中小學校、管理者、學科教師、班主任予以教學管理、教學質量獎勵激勵,以績效獎勵性工資增量方式進行,具體發放方案由學校制定,同時報縣教育體育局審核備案。
2.優秀初高中畢業生獎勵。在我縣初、高中就讀的'學生,按“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育人標準,從當年初高中畢業生中評選出若干名品學兼優的學生給予獎勵。具體方案由學校、縣教研室制定,同時報縣教育體育局審核備案。
六、資金來源
(一)本實施方案所獎勵學校和教師的資金由縣財政通過單列績效增量的形式劃撥。學校獲得的績效增量獎勵資金由學校按有關規定統籌支配使用。
(二)鼓勵企業及社會各界人士向武宣縣慈善總會捐贈資金,加大“金秋助學”力度,獎勵品學兼優及家庭困難學生等。
七、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組織機構
為落實好教育質量監測和評價激勵工作,成立由縣長任組長、分管教育體育工作的副縣長任副組長,縣教育體育局、縣財政局、慈善總會等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武宣縣中小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監測及評價激勵機制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教育體育局,由縣教育體育局主要領導任辦公室主任,辦公室成員由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工作人員組成,負責處理日常事務,定期做好評價等工作。
(二)科學評價正確導向
各評價細則和設獎項目,需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文件精神為基本依據。應本著培養人格健全、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導向,實施細則和實施過程由縣教育體育局結合我縣學校實際情況作相應調整。
八、本辦法由縣教育體育局負責解釋
本辦法執行期間,若遇國家、自治區和來賓市對中小學校有關政策調整或形勢發生變化的,應按相關政策和武宣縣實際情況修改。
九、本辦法自20xx年起實施,原武政發〔20xx〕42號自行廢除。
教育教學質量監測考核方案4
一、指導思想
通過建立并實施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普通中小學教育質量監測評價體系,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中小學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促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向縱深發展,促使各中小學全面落實國家課程方案,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和諧發展,以致全面育人,不斷提高我縣中小學課程實施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整體提升全縣教育核心發展力。
二、監測目標
盡快在全縣逐步建立由縣、鄉、校三級組成的基礎教育質量監測體系,為全縣教育科學決策和管理提供依據,引導全縣基礎教育事業健康和諧發展。
三、監測依據
東平縣普通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監測依據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教基[20xx]17號)、《教育部關于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xx]26號)、《山東省普通中小學課程實施水平評價方案(試行)》(魯教基字[20xx]21號)和《山東省普通高中學生基本素養評價方案(試行)》等有關文件。
四、監測原則
(一)導向性原則
監測體系按照教育行政部門的有關規定,遵循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使監測有利于學生了解自己,做到全面發展、個性發展、特長發展、自主發展;有利于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和教育教學行為;有利于學校改進教育教學工作;有利于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具體說,是根據高中、初中和小學教育目標、教學任務設置評價指標。高中著眼于升學教育、就業預備教育;初中著眼于綜合素質培養,為升學教育、就業預備教育奠定基礎;小學著眼于基礎教育和習慣的養成,注重學生素質的多元開發。
(二)發展性原則
監測目的重在了解各學校整體教育教學質量狀況。由于各校的辦學條件、師資、生源等因素的差異,必然會導致教育教學質量的差異,承認差異看進步,在原教育質量的基礎上,通過質量監測和分析為各學校進行動態發展提供建議。以達到調整教學管理措施、改進教學方法,促進學校發展、教師發展、學生發展的目的。對測評結果的分析,重在分析年度發展水平和中長期發展規劃,不做橫向結果對比分析。
(三)綜合性原則
既要關注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科學、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等學科的評價,更要關注技術、藝術、體育與健康、綜合實踐活動等課程的評價;既要關注國家規定課程的評價,更要關注校本課程的評價;既要關注知識與技能的評價,更要專注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過程與方法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科學習目標的評價,更要關注基礎性發展目標的評價。
(四)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原則
根據學科特點,有的學科以定量評價為主,輔以定性評價,有的學科以定性評價為主,輔以定量評價。能夠量化評價的內容,也要從量化數據中關注質的分析與把握。除常規的紙筆測試評價外,還要采用表現性評價手段,進行質性評價,做到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全面評價教育教學質量。
(五)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
對學生學習成績的測評,既要有關注結果的終結性評價,更要有關注過程的形成性評價。通過形成性評價,獲得教與學的反饋信息,改進教與學,實現質量控制。通過終結性評價,了解一個教學階段的質量狀況,完善教學管理措施,改進和調整教學策略及教學方法。
(六)可操作性原則
遵循簡便易行、客觀公正、逐步深化的基本思路,避免繁瑣和形式化的評定方式方法。在評價指標嚴密的科學性和普遍的可操作性的兩難選擇之間、在評價內容的無限復雜性和有限的可控性的兩難選擇之間,傾向于選擇后者,保證監測的信度和效度。
五、監測范圍
東平縣普通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段的所有學校全部納入監測范圍。以縣直高中、初中各學校、縣直小學和鄉鎮中心小學為主。
六、監測體系
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目標的教育質量評價體系,主要包括基礎性發展目標和學科學習目標兩個方面。
(一)基礎性發展目標:
根據《教育部關于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性發展目標評價體系如下:
(1)道德品質。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維護公德、關心集體、環境保護。
(2)公民素養。自信、自尊、自強、自律、勤奮;對個人的行為負責;積極參加公益活動;具有社會責任感。
(3)學習能力。有學習的愿望與興趣,能運用各種學習方式來提高學習水平,有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進行反思的習慣;能夠結合所學不同學科的知識,運用已有的經驗和技能,獨立分析并解決問題;具有初步的研究與創新能力。
(4)交流與合作能力。能與他人一起確立目標并努力去實現目標,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觀點與處境,能評價和約束自己的行為;能綜合地運用各種交流和溝通的方法進行合作。
(5)運動與健康。熱愛體育運動,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具備鍛煉健身的能力、一定的運動技能和強健的體魄,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6)審美與表現。能感受并欣賞生活、自然、藝術和科學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審美情趣;積極參加藝術活動,用多種方式進行藝術表現。
根據《山東省普通高中基本素養評價方案(試行)》,普通高中基礎性發展目標評價體系如下:
(1)道德品質。
1、思想政治素養: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能分清善惡、是非,具有科學的世界觀、正確的價值觀、積極的人生觀;熱愛集體,積極參加集體活動,維護集體利益;關心國家及世界大事,維護國家利益和國家形象。
2、道德素養:尊敬老師,孝敬父母,尊重他人;誠實守信、公平公正、不以不正當手段獲取個人利益;團結友愛、助人為樂、待人真誠。
(2)公民素養。
1、民主與法制素養:理解法律知識,具有法制觀念;遵守紀律,能運用法律維護他人和自身的利益;具有民主平等理念;
2、環保意識:了解環保知識,并主動宣傳環保知識;有保護環境的意識和責任感,自覺保護環境;
3、社會責任感:維護社會公德;關心社會和他人,愿意為他人和社會服務;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
4、文明習慣:舉止文明,待人有禮貌;講究衛生,愛護公物。
5、職業與創業意識:具有職業興趣,獲得職業信息,進行職業準備;學會生涯規劃,培養創業意識。
(3)交流與合作。
1、交流:會以正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并能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觀點;與家人、同學、老師的關系和諧。
2、合作:能把自己當作集體的一員,和他人共同確立目標,并努力實現目標;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能正確評價和調節自己的行為,和他人共同努力,直至實現既定目標。
(4)學習能力。
1、學習興趣與態度:學習態度端正,具有濃厚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學習積極、主動、勤奮、認真,努力克服學習中的困難。
2、學習方法與習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習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自覺完成學習任務;能夠進行研究性學習,并掌握進行研究的初步方法。
3、學習能力:能有效地獲取和處理信息;善于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總結和反思。
4、實踐與創新能力:會運用已有的知識技能,獨立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具有一定的研究與創新能力。
(5)運動與健康。
1、身體素養: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沒有不良嗜好;堅持鍛煉身體,積極參加體育活動;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能;身體健康,精力充沛。
2、心理素養:能正確認識自己,評價自己,悅納自己;情緒穩定,能有效地調節情緒;堅強、有恒心、有毅力,能積極應對挫折;自尊、自信、自立、自強。
(6)審美與表現。
1、審美情趣:具有審美意識;有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情調。
2、審美能力:掌握一定的審美知識;善于發現美,能欣賞美,具有一定的藝術鑒賞力。
3、美的表現與創造:能以各種方式表現美和創造美。
各校可根據自身的歷史傳承和發展追求,盡快編制獨具個性特色的基礎性發展目標體系。小學階段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水平,按低年級、中年級和高年級分別制定評價目標體系。
(二)學科學習目標:
對學科教學質量的監測以學科課程標準中列出的.本學科學習目標和各個學段學生應達到的目標為依據。
學科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的學業發展,也要關注學生的基礎性發展和個性特長。學科學習目標和基礎性發展目標不能截然分開,在評價實施的過程中盡量做到兩者的有機融合,體現國家課程標準對不同學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基本要求。
對學科課程的評價,在關注基本科目的基礎上,重點關注體育與健康、技術、藝術、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等科目的評價。
七、組織實施
“東平縣普通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監測中心”負責全縣監測工作的組織和實施,并依據監測結果,形成年度教育教學質量監測報告。
監測人員由東平縣教研室三個學段的教研員、體衛藝教研員和東平縣教育教學專家服務團中相關專家組成,按照相對固定與動態調整相結合的原則形成項目測評隊伍,必要時聘請縣外有關專家參與。監測中心對監測人員進行培訓,明確要求、熟悉程序、嚴明紀律,對監測人員發放聘書,每年一聘。
東平縣教研室三個學部和體衛藝辦公室在監測中心統一組織和協調下,制定相應測評項目、測評標準和測評程序,組織編制相應測評材料。
各學校設專門人員組成質量檢測、監測辦公室(可掛靠在教務處),負責此項工作,配合縣監測中心搞好項目測評。
縣監測中心實施監測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對各學校實施的學生綜合素質發展性評價進行監督和評價,如:查閱學校制定的學生綜合素質發展性評價方案及相關評價材料和評價結果;查閱學生成長記錄袋;查看課程開設情況;查看作業及試卷批改情況等;二是針對某些具體評價項目及指標通過筆試、口試、答辯、模擬實踐、情景測驗、實驗操作、課內及課外行為觀察、問卷、多方訪談等進行實時實地測評,獲取第一手資料。
建立全縣初中、小學學科教學質量抽測制度。抽測是質量監控的重要措施。能夠及時反映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進行有效調控。一般采用以下三種抽測方式:一是學科抽測。抽測某一學段某個或某幾個學科。二是聯片抽測。抽測某一學段某一區域或某幾個區域的全部開設課程。三是年級抽測。抽測全縣某個年級的全部課程。
對高中學段進行普測或抽測。
全縣性教學質量檢測每個學期安排1~2次,具體考試科目、時間與要求提前一周通知學校。抽測與普測的時間一般安排在每個學期前期、中期、后期,可以對學科綜合能力進行測試,也可就學科單項能力進行測試。
全縣性教學質量檢測(抽測或普測)由縣質量監測中心組織命題、印制試卷、集中閱卷、完成成績統計。閱卷采取統一或交叉、流水作業的形式進行。閱卷結束后,組織專人做好成績統計、搞好分析。
八、結果使用
測評結果由教育局發布,主要為全縣教育決策和各單位教育發展服務,只對有限相關管理人員公開。將各單位測評結果記錄在檔,長期保存,為各單位教育發展規劃和教育教學管理隨時提供參考。
測評結果納入對各學校年度教育督導。對各學校的測評結果為年度考核、評優樹先提供參考依據。
九、加強組織領導
各單位要充分認識建立質量監測制度、搞好質量監測的重要意義,加強對本單位質量監測工作的領導,確保質量監測所需的人力、物力、財力等。
教育教學質量監測考核方案5
質量是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題,為進一步加強教育教學管理,切實增強教學質量意識,積極構建規范化、科學化、制度化的中小學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形成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評價方法,推動義務教育階段教育改革和均衡發展,全面落實《涇源縣教育教學質量目標考核辦法》,構建系統、科學、有效的質量監控體系,引導學校全面推進創新教育,特制定本辦法。
一、義務教育段教學質量監測與監控評價的目的
1、實施教學質量監測與監控評價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水平,改進課堂教學,提升我縣中小學教學的水平。
2、促進學校加強教學管理,深化教學改革,努力提高課程領導力和執行力,提高學校的管理效能,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3、建立面向全縣的中小學教學質量監測和數據采集分析平臺,用技術手段保證發展性評價的有效進行。形成促進學生、教師、學校發展的教學質量監測和評價體系。
4、及時掌握全縣中小學教學質量的總體狀況,暢通教學質量管理的信息渠道,建立中小學教學經驗推廣與教學問題“預警”的機制。
5、盡快在全縣建立由縣、鄉、校三級組成的基礎教育質量監測體系,通過長期監測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教學質量監測系統始終處于不斷完善和改進狀態,為教育行政部門的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二、不斷完善中小學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網絡
要充分利用大數據,信息化手段,完善縣、校、教師三級監控體系,形成有效溝通、有機結合、有序運行的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網絡。
1、完善縣級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系統。縣政府教育督導室、局教育股和縣教師發展中心具體負責全縣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工作,制定操作方案并組織實施。主管局每學年根據監控情況分析,召開2次教學質量監控工作會,組織協調全縣中小學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工作,做好學情、教情分析,提出相關整改意見。
2、完善學校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工作。小學以鄉鎮中心校為單位,初中以校為單位全面負責本地(校)范圍內教學質量監控工作,每學期召開2次專題會議,重點研究教學質量監控相關的制度、計劃、實施、檢查、反饋、改進等工作。校長要樹立質量為本的思想,探索監控教學質量的新策略、新方式。要加大對教學質量的監控力度,提高質量監控信度,有效控制影響教學質量的諸多要素,為提升教學質量提供有力保證。鄉鎮中心校全面負責鎮轄學校的教學質量監控,建立有效的單元、月考監控制度,確保教育教學質量均衡、同步提高。
3、完善任課教師對教學質量的監控。任課教師通過座談、個別談心、問卷、作業及單元、月考檢測等方式,適時監控學科教學質量。要增強質量意識,養成有效教學和教學反思的習慣,提高有效教學和教學反思的能力;要強化民主教學意識,經常聽取學生的意見、建議;要努力研究學生學習質量的問題,改進提高教學質量的策略、方法,不斷提高教學效率。
三、健全中小學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制度
1、小學畢業質量監測管理制度
進一步完善全縣小學畢業質量監測考試管理辦法,健全小學畢業班的學籍審核、考試報名、考試組織、考試巡視、統一閱卷、學業成績評價、考試質量分析、劃片錄取等制度。加強小學畢業質量監測考試的過程管理,對嚴重違反小學畢業質量監測考試管理制度的學校進行通報批評,造成不良影響和嚴重后果的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小學畢業質量監測考試科目設置及組織形式應體現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落實課程計劃和推進素質教育的理念;要有利于鞏固和提高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段成果,促進小學教育的均衡發展;要有利于小學課程目標的有效實施,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2、初中畢業班質量管理制度
縣教師發展中心要對初中畢業班教學進行重點調研指導,制定切實可行的中考備考方案,幫助學校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畢業班教學工作,每學年對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成績進行重點質量分析,并召開相關工作會議進行通報。中考結果作為學校辦學水平評估和校長考核的重要依據之一。
各初中要成立畢業班工作領導小組,制定畢業班教學質量管理制度和措施,擬定畢業班教學及復習備考工作計劃,保障畢業班教學工作的正常、有效開展,著力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3、期末統一測試質量分析制度
全縣中小學應進一步加強期末統一測試組織工作,強化過程管理,努力提高考試的信度,確保測試成績的真實性。要充分利用期末統測成績分析資料,召開教學質量專題分析會,對轄區內各學校、各年級、各學科進行全面質量分析,找差距,研對策,為今后的教學教研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
4、各年級教學質量抽測制度
全縣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教學質量抽測由主管局分管局長負責,縣教師發展中心和教育股具體落實。我縣中小學教學質量抽測實行縣、鎮(直屬學校)二級管理。
縣級抽測:縣教師發展中心負責抽測試卷的命題、制卷、閱卷、質量分析、結果通報和質量分析反饋等工作;教育股負責抽測的人數核定。抽測的具體要求是:
(1)小學每學年對非畢業年級至少進行1次抽測,抽測的學科為語文、數學、英語、綜合(科學與思品合卷);每次抽測至少一個年級的兩個學科。
(2)初中每學年對7-8年級至少進行1次抽測,抽測學科為數學、語文、英語、物理、思品、生物、歷史、地理。每次抽測至少一個年級的兩個學科。
(3)縣級抽測評價作為形成性評價,其結果只作為學校教學質量綜合評價使用,不參與縣級終結性評價表彰。
鎮級抽測:各鄉鎮每學期要對轄區內的所有小學開展1次抽測,每次抽測至少包括兩個年級的兩個以上學科。對抽測結果要進行分析研究,提出進一步改進教學的意見,抽測結果要應用到對教師績效量化考核之中。各中學分年級進行不定期抽測。每學期,各鎮和初中要將開展抽測的相關材料和有關數據報縣教師發展中心備案。
5、實施教學質量管理月報制度
為了全面落實控輟保學相關政策,切實落實控輟保學學校、教師的'主體責任,充分發揮大數據、學籍管理系統、質量監測在控輟保學中的作用,切實做好“監”教學質量,“控”輟學學生的作用,全面實施教學質量月報制度。
(1)全縣中小學都要實施嚴格的月考制度,月考每學期進行三次,每次月考全縣中小學統一擬定在次月的第一周。
(2)月考必須由各中心校,直屬中心校統一安排,結合縣級抽測、鄉鎮級抽測統一進行。
(3)每次月考結束后,對各鄉鎮中心校、直屬中心校都要以全縣中小學學籍管理系統為標準,建立月考數據庫和質量臺賬,并按照統一的質量臺賬要求對所屬學校認真填報,并在次月的第二周將監測數據上報縣教育股和教師發展中心。
(4)教育股和縣教師發展中心要組織教研員對上報數據進行認真分析,按照教學質量監測和控輟保學監控將全縣各學校監測結果在次月第三周在全縣進行通報。
(5)全縣各中小學要按照監測結果進行認真整改,按照控輟保學相關規定對輟學學生進行勸返,對問題嚴重的相關責任人按有關規定進行問責處理。
6、校長、教學管理干部聽課檢查制度
要進一步落實中小學校長、教學管理干部隨堂聽課制度,樹立課堂教學必須“有效”的思想。校長應帶頭走進課堂,把握課堂教學的方向,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主管局每學年對初中和中心小學校長、教學管理干部聽課情況進行1次專項檢查,并將檢查結果在全縣進行通報。各鄉鎮學區中心校每學期要堅持對轄區學校教學管理干部聽課情況進行檢查,并把校長、教學管理干部聽課檢查結果與績效量化考核掛鉤。
7、教學常規管理檢查評價制度
縣教師發展中心每學年要對初中和中心小學(縣直屬學校)的教學管理工作進行一次檢查評價。依據《涇源縣中小學教學管理規程》,通過聽課、評課,檢查備課、作業、教研組活動記錄,師生座談等,對學校的教學管理狀況、教學質量狀況,提出改進意見,并作現場反饋和書面反饋。學校要按照反饋意見,及時研究,向主管局提交整改措施并組織落實。每學年將檢查評價情況通報全縣。各學區中心校全面負責鎮轄各學校教學管理工作的檢查評價,要健全制度、制定標準、形成規范、落實責任。
四、把握中小學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內容
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內容包含教學管理工作評價、非畢業年級教學質量抽測評價、畢業年級教學質量監測評價和教學質量綜合評價等四個方面。
1、教學管理工作評價:教學管理工作評價實行分級管理。縣教師發展中心負責對全縣中學和縣直小學進行教學管理工作評價;鄉鎮學區中心校負責對所屬小學進行教學管理工作評價。教學管理工作主要評價以下四個項目:
(1)教學常規:主要評價學校及其教學組織的管理能力、課程開設、計劃、活動、教學常規檢查及評價等方面工作情況。
(2)教學過程:主要評價教師的備課、上課、輔導、作業、考試、評價等方面工作情況。
(3)校本教研:主要評價學習型組織建設和校本教研的制度建設、教師專業發展、集體備課、評課議課、校本課程開發、承擔或參與區域教研協作活動、校本教研成果展示活動等方面工作情況。
(4)教育科研:主要評價學校課題立項、課題研究過程、到期課題結題、研究成果等方面工作情況。
五、落實中小學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責任
1、主管局將加強對中小學期末檢測、畢業質量監測、期末教學質量抽測、教學質量管理月報制度等的管理。把提高教學質量當作教育工作出發點和立足點,全面搜集教學質量監控工作的先進經驗,樹立典型,不斷改進工作。
2、縣教師發展中心要把提高教學質量作為工作重心,對中小學教學質量中的問題進行專題研究,采用多種形式調研各學科教學質量狀況,及時提出教學改革的建議和要求;要積極組織教學質量的檢測、調研與研討活動,多形式加強對學校的教學監控,及時發現學校教學質量管理中的問題,督促學校加以改進。
3、教學質量監控的主體是學校。責任主體是學校校長、全縣中小學校長都要樹立教育教學質量是學校生命的思想,強化責任意識,研究教學質量監控的內容、方式、方法,樹立全員監控、全面監控、全程監控的觀念,充分發揮師生在監控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強化教學全過程的管理,使教學成為不斷反饋、調節、改進的動態過程,推動學校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六、結果使用
全縣中小學教學質量監測與監控評價結果由主管局發布,主要為全縣教育決策和各單位教育發展服務,只對有限相關管理人員公開。將各單位測評結果記錄在檔,長期保存,為各單位教育發展規劃和教育教學管理隨時提供參考。
測評結果將依據《涇源縣教育教學質量目標評價辦法》納入對各學校學年度考核內容。并作為各學校年度考核及評優評優的考核依據。
教育教學質量監測考核方案6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緊密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扭轉唯分數、唯升學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引導聚焦教育教學質量、遵循教育規律,以全面客觀的監測數據支撐教育決策、服務改進教育教學管理,促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立德樹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突出“五育并舉”,拓展監測學科領域,構建全面覆蓋德智體美勞教育質量的監測指標體系。
(二)服務質量提升。緊扣課程標準(或指導綱要),監測學生各學科領域的發展水平及核心素養,系統挖掘影響學生發展質量的關鍵因素,精準服務教育質量提升。
(三)注重方法創新。充分運用人工智能與大數據、腦科學等領域前沿技術方法,開展計算機網絡測試、人機交互測試等,探索多領域綜合評價和跨年度增值評價,推動監測工作更加科學高效。
(四)強化結果運用。堅持問題診斷和示范引領并重,建立監測問題反饋和預警機制,督促問題改進;推廣典型地區經驗案例。推動各地建立結果運用機制,有效發揮監測診斷、改進、引導功能。
三、監測學科領域及周期
監測學科領域主要包括德育、語文、數學、英語、科學、體育與健康、藝術、勞動、心理健康。
每個監測周期為三年,每年監測三個學科領域。第一年度監測數學、體育與健康、心理健康,第二年度監測語文、藝術、英語,第三年度監測德育、科學、勞動。
四、監測對象
依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或指導綱要)中的學段劃分情況,考慮學生認知和學習能力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監測對象為義務教育階段四年級和八年級學生。
五、監測內容
對照《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和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或指導綱要),主要開展學生發展質量和相關影響因素監測。
(一)學生發展質量監測。圍繞學生全面發展要求,重點監測學生德智體美勞教育質量狀況。德育主要監測學生的理想信念、道德行為規范以及基本國情常識掌握情況等。語文主要監測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情況、閱讀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等。數學主要監測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和思維方法情況、運算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英語主要監測學生掌握英語基礎知識情況,閱讀、寫作等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等。科學主要監測學生掌握科學基礎知識和思維方法情況、科學探究能力等。體育與健康主要監測學生身體形態、機能、體能狀況以及健康生活習慣等。藝術主要監測學生掌握藝術基礎知識情況,通過藝術作品和活動感受美、表達美的能力,審美趣味和審美格調。勞動主要監測學生勞動觀念、勞動知識和能力、勞動習慣和品質等。心理健康主要監測學生情緒、人際交往等發展狀況以及常見的心理行為問題等。
(二)相關影響因素監測。調查影響學生發展質量的相關因素,如各學科領域的課程或教育活動開設、學生學業負擔、教學條件保障、教師配備、教育教學、學校管理以及區域教育管理情況等。
六、主要環節
(一)工具研制
組織專家研制測試卷、相關因素調查問卷以及表現性測試工具。測試卷監測學生在有關學科領域的發展水平,重點關注學生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相關因素調查問卷調查影響學生發展水平的相關因素,分為學生問卷、教師問卷、校長問卷、區縣教育管理者問卷等。表現性測試工具用于體育與健康、科學、藝術等學科領域,通過學生現場項目參與和演示,監測運動、操作、演唱能力等。
(二)樣本抽取
根據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和學生量大、面廣的特點,采取分層不等概率抽樣方法,分三個階段進行抽樣。其中,根據人口總量、經濟發展水平和教育發展狀況,在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抽取樣本縣(市、區),占全國總縣數十分之一左右(每年約340個)。根據地理位置、城鄉分布、學校類型等因素,采用按規模成比例概率抽樣方法,在樣本縣(市、區)抽取樣本學校,原則上每個樣本縣(市、區)抽取12所小學、8所初中。在樣本學校隨機抽取學生,原則上每所樣本小學抽取30名四年級學生、樣本初中抽取30名八年級學生,樣本個人信息嚴格保密。
(三)現場測試
為了保證測試操作規范,所有樣本縣(市、區)、樣本校按照要求,在規定時間開展統一測試,測試總時長為一天半。測試安排在本校,嚴格按照規定程序進行。綜合考慮學習內容的完整性和便于組織測試等因素,原則上每年測試時間安排在5月下旬。
(四)水平劃定
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答題的實際表現,對學生學業水平進行等級劃分和具體描述。參照國際監測通行方式,結合我國教育教學實際,將學生學業表現劃分為水平Ⅳ(優秀)、水平Ⅲ(良好)、水平Ⅱ(中等)、水平Ⅰ(待提高)四個水平段。
(五)數據分析
在監測數據掃描錄入基礎上,經過數據清理、跨年對比、數據鏈接等環節生成監測數據庫,運用多種統計分析方法深入挖掘數據,形成監測結果。
(六)報告研制
根據報告目的、內容和閱讀對象的不同,主要研制形成國家監測報告、分省監測報告、區縣監測診斷報告、政策咨詢報告四類報告。
1. 國家監測報告。呈現全國學生在各監測學科領域發展水平的總體狀況、影響學生發展水平的主要因素以及相關分析,以適當方式向社會發布。
2. 分省監測報告。分省(區、市)呈現學生在各監測學科領域的發展水平、影響該省(區、市)學生發展水平的主要因素以及相關分析。該報告主要供省級人民政府和有關教育部門使用。
3. 區縣監測診斷報告。分縣(市、區)呈現學生在各監測學科領域的發展水平、影響該縣(市、區)學生發展水平的主要因素以及相關分析,診斷教育質量問題。該報告主要供縣級人民政府和有關教育部門使用,供學校改進教育教學參考。
4. 政策咨詢報告。針對教育熱點難點問題進行專題研究,結合一線教育實際深入分析并提出改進建議。該報告主要供有關領導和部門參閱,供地方調整教育政策參考。
(七)結果運用
1. 服務決策咨詢。向國務院領導和有關部門呈送國家監測報告和政策咨詢報告,為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調整提供支撐。
2. 督促問題改進。向各省級人民政府反饋監測發現的主要問題清單和分省監測報告,督促問題整改。建立監測預警機制,對全面發展質量不佳、質量下滑趨勢明顯的地區進行預警,對有關責任人員約談問責。
3. 支撐督導評估。監測結果直接應用于督導評估工作,作為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義務教育質量評價等工作的重要參考。
4. 引領質量提升。宣傳推廣監測發現的典型地區經驗案例,搭建監測學習交流平臺。加強監測數據挖掘運用,鼓勵開展監測相關學術研究,引領推動教學改革、改進教育管理。
七、組織實施
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作由各級政府教育督導部門組織實施。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負責統籌規劃、政策指導和過程監督,委托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承擔業務培訓、工具研發、數據采集、報告研制等工作。省級教育督導部門負責本地區的測試組織和過程監督。市級教育督導部門負責本地區的測試協調和指導。縣級教育督導部門負責組織現場測試。
探索監測結果與政策調整的聯動機制。各地建立省級統籌、區縣為主的監測結果運用制度,教育督導部門牽頭加強與有關部門協同聯動,積極探索適合本地區的監測結果運用模式。建立并完善地方監測機構,探索對地方監測機構在監測工具研發、抽樣等方面技術標準的認定。
八、紀律與監督
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嚴肅工作紀律,堅持公平公正,確保工具安全,杜絕模題應考、干擾抽樣、弄虛作假等行為,廣泛接受學校、師生和社會的監督。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省級教育督導部門對監測組織工作的規范性、工具保密性進行全程監督,公開監督舉報電話,受理舉報并提出處理意見。
【教育教學質量監測考核方案】相關文章:
教育教學質量監測考核方案12-09
教育教學質量監測考核方案6篇12-11
教育教學質量監測考核方案(通用21篇)12-07
教育教學質量監測考核方案范文(精選5篇)12-09
教育教學質量監測考核方案范文(精選5篇)12-10
教育教學質量考核方案12-09
教育教學質量監測方案范文(精選12篇)12-19
小學教學質量監測方案03-15
小學教學質量監測方案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