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升初中考試題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只要有考核要求,就會有試題,借助試題可以更好地考查參試者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你所見過的試題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升初中考試題,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積累運用
1.下列各組字形全對的一組是( )。
A. 宮殿 玲瓏
B. 剔透 坡瀾
C. 陵園 紅偉
2.根據要求選擇合適的答案寫在括號里。
(1)“居高臨下”中的“臨”的解釋是( )
A. 面對
B. 挨著、靠近
C. 照著字畫模仿
(2)下面劃線字讀音相同的一組是( )
A. 弱不禁風 情不自禁 禁止
B. 斗轉星移 斗笠 戰斗
C. 調節 調理 調度
D. 發覺 覺察 覺醒
(3)在抗美援朝的________中,著名的上甘嶺________是最艱苦的,我軍共打退了敵人幾十次沖鋒,取得了無數次________的勝利。( )
A. 戰役 戰斗 戰爭
B. 戰爭 戰役 戰斗
C. 戰斗 戰役 戰爭
D. 戰役 戰爭 戰斗
3.下列各組詞語中,有錯別字的一組是_______
A. 冷笑為難招待安居樂業
B. 出息取笑笑嘻嘻鳥如指掌
C. 囚犯解釋實話實說面不改色
D. 負責大臣完好無損不惜代價
4.下列詞語互為反義詞的是( )
A. 叮嚀---囑咐
B. 遼闊---廣闊
C. 飽滿---干癟
5.下列句子中,劃線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
A. 下課了,同學們陸陸續續地走出教室。
B. 福樓拜在莫泊桑面前夸夸其談 ,使莫泊桑深受啟發。
C. 辯論會上,大家針鋒相對 ,侃侃而談,氣氛非常熱烈。
D. 與別人交往時,要學會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著想,不能只顧自己。
6.下面4個詞語中,哪個詞不是表現人多的( )。
A. 人山人海
B. 門庭若市
C. 熙熙攘攘
D. 眼花繚亂
7.下列句子中劃線詞語運用不準確的一項是( )
A. 運動場上進行著激烈的籃球賽。
B. 她的演講非常精彩,臺下時時傳來強烈的掌聲。
C. 臺風猛烈地刮著,路邊的小樹都被連根拔起了。
8.選詞填空。
深情 盛情 熱情
(1)蒙古族人民騎馬幾十公里,________遠迎客人。
(2)進了蒙古包,他們________款待來客。夕陽西下,他們和漢族客人依依不舍,________話別。
9.“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詩句寫的是( )。
A. 春色
B. 梨花
C. 雪景
10.補充句子。
(1)________,由奢入儉難。
(2)一粥一飯,________;半絲半縷,________。
11.下列( )詞語準確地概括了句子所描述的松鼠特點。
①一棵很光滑的高樹,一忽兒就爬上去了。
②它們好像很怕強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窩里歇涼,晚上出來奔跑,玩耍,吃東西。它們面容清秀,眼睛閃閃發光,身體矯健,
④松鼠橫渡溪流的時候,用一塊樹皮當作船,用自己的尾巴當作帆和舵
A. 漂亮 敏捷 乖巧 智慧
B. 敏捷 乖巧 智慧 漂亮
C. 敏捷 乖巧 漂亮 智慧
D. 漂亮 智慧 敏捷 乖巧
二、現代文閱讀
12.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小馬說:“是啊!牛伯伯也這么說。可是松鼠說河水很深,還淹死過他的伙伴呢!”媽媽說:“那么河水到底是深還是淺呢?你仔細想過他們的話嗎?”小馬低下了頭,說:“沒……沒想過。”媽媽親切地對小馬說:“孩子,光聽別人說,自己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淺,你去試一試就知道了。”
(1)文段中畫橫線的句子,小馬的話要讀得________,媽媽的話要讀得________。(填序號)
①親切 ②高高興興 ③吞吞吐吐
(2)小馬聽了媽媽的話,認真想了想老牛和松鼠說的話,他知道了,老牛說水淺,是因為________;小松鼠說水深,是因為________。
(3)讀了小馬的媽媽的話,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13.拓展閱讀
跳繩和踢毽子
林海音
這兩項游戲雖是至今存在,不分地方和季節的,但是玩具就有不同。跳繩,當然基本是麻繩,后來有童子軍繩和臺灣的橡皮筋。
我最喜歡的,卻是小時候用竹筆管穿的跳繩。放了學到琉璃廠西門一家制筆作坊,去買做筆切下約寸長的剩余竹管,其粗細同我們用來寫中楷字的筆。很便宜的買一大包回來,用白線繩一個個穿成一條丈長的繩。這種繩子,無論打在硬土地上、磚地上,都會發出清脆的竹管聲,于是,我們在游戲中也兼聽悅耳的聲音。
跳雙繩頗不易,有韻律,快速。但是在跳繩中揀銅子兒,也不簡單。把一疊銅子兒放在地上(繩子落地碰不到的地方),每跳一下,低頭彎腰下去揀起一個銅子兒,看你趕不趕得上又要跳第二下,又跳,又彎腰,又伸手搶錢,雖不是激烈運動,卻是全身都動的運動呢!
踢毽子是自古以來的中國游戲,這玩具羽毛是基礎,但是底下的托子卻因時代而不同了。在我幼年時,雖然幣制已經用鋼板為硬幣,但是遺留下來的制錢,還有很多用處,它用來做毽子的底托,就是最好的。方孔洞,穿過一根皮帶,把羽毛捆起來,就是毽子了。
自己做毽子,也是有趣的事。用色紙剪了當羽毛,秋天的大朵菊花當羽毛,都是毽子。而記憶中有一種為兒童初步學踢毽子的,叫“踢制錢”,兩枚制錢用紅頭繩穿起來,剛好是小孩子的手持到腳的長度即可。小孩子提著它,一踢一踢的,制錢打著布鞋幫子,倒也很順利。
踢毽子到學習花樣兒的時候,有一首兒歌可以念:“一個毽兒,踢兩瓣兒。打花鼓,繞花線兒。里踢,外拐。八仙,過海。九十九,一百。”
(1)給橫線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①切下 A qiē B qiè________
②毽子A jiān B jiàn________
(2)根據短文內容填空。
①這篇文章講了孩童時的兩項游戲:________和________。
②寫跳繩,寫了自己小時候用________做跳繩。寫踢毽子,寫了________以及踢毽子時念兒歌的事。
(3)寫跳繩的玩法時,作者介紹了哪些玩法?重點寫的是什么?
(4)把文章中能反映玩游戲時的樂趣的一句話畫上橫線。
14.課外閱讀我能行。
失根的蘭花
①先生一家約我去費城郊區一個大學里看花。汽車走了一個鐘頭的樣子,到了校園:校園美得像首詩,也像幅畫,依山起伏,古樹成蔭,綠藤爬滿了一幢一幢的小樓,綠草爬滿了一片一片的坡地。除了鳥語,沒有聲音。像一個夢,一個安靜的夢。
②花圃有兩片,里面的花,種子是從中國來的。一片是白色的牡丹,一片是白色的雪球,在如海的樹叢里,閃爍著如星光的丁香,這些花全是從中國來的吧!
③由于這些花,我自然而然地想起北平公園里的花花朵朵,與這些簡直沒有兩樣,然而,我怎樣也不能把童年時的情感再回憶起來。我不知為什么,總覺得這些花不該出現在這里。它們的背景應該是今雨軒,應該是諧趣圖,應該是故宮的石階,或亭閣的柵欄。因為背景變了,花的顏色也褪了,人的情感也弱了。淚,不知為什么流下來。
④十幾歲,就在外面漂泊,淚從來也未這樣不知不覺地流過。在異鄉見過與童年完全相異的東西,也見過完全相同的花草;同也好,不同也好,我總未因異鄉事物而想過家。到渭水濱,那水,是我從來沒見過的,我只感到新奇,并不感覺陌生;到咸陽城,那城,是我從來沒有見過的,我只感覺到它古老,并不感覺傷感。我曾在秦嶺撿過與香山上同樣紅的楓葉,在蜀中我也曾看到與太廟中同樣老的古松,我也并未因而想起過家。我曾驕傲地說過:“我,到處可以為家。”
⑤然而,自至美國,情感突然變了。在夜里的夢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風雨中坍塌了,或是母親的頭發一根一根地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愛看與故鄉不同的東西,而又不敢看與故鄉相同的東西。我這時才恍然悟到我所謂的到處可以為家,是因為蠶未離開那片桑葉;等到離開國土一步,即到處不可以為家了。
⑥花搬到美國來,我們看著不順眼;人搬到美國來,也是同樣不安心。這時候才憶起,故鄉土地的芬芳與故鄉花草的艷麗。我曾記得,8歲時肩扛小鐮刀跟著叔叔下地去割金黃的麥穗,而今這童年的彩色版畫,成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繪畫。
⑦古人說“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那是因為古人未出國門,沒有感覺離國之苦。萍還有水可借,依我看,人生如絮,飄零在此萬紫千紅的春天。
⑧宋末畫家鄭思肖畫蘭,連根帶葉均飄于空中。人問其故,他說:“國土淪亡,根著何處?”國,就是根,沒有國的人,是沒有根的草,不待風雨折磨,自行枯萎了。
⑨我十幾歲就無家可歸,并未覺其苦。十幾年后,祖國已破卻覺出個中滋味了。不是有人說,“頭可斷,血可流,身不可辱”嗎?我覺得,應該是“身可辱,家可破,國不可忘”。
(1)如何理解本文的題目?
(2)讀第③段中畫橫線的句子,作者流淚是因為“背景變了,花的顏色也褪了”嗎?為什么?
(3)第⑥段中“彩色版畫”指的是( )
A.回憶中的童年生活
B.回憶中的8歲時跟叔叔割麥的情景
C.童年時繪制的8歲時跟叔叔割麥的情景的彩色版畫
D.成年后繪制的8歲時跟叔叔割麥的情景的彩色版畫
(4)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三、習作表達
15.同學們,打開記憶的閘門,讓往事一件一件地在頭腦中回放,在回味中搜索六年的小學生活中自己最難忘的是什么,再把這些美好的回憶寫下來,寫一寫自己難忘的小學生活吧!
參考答案
一、積累運用
1. A
2. (1)A(2)D(3)B
3. B 4. C 5. B 6. D 7. B
8.(1)熱情(2)盛情;深情
9. C
10. (1)由儉入奢易
(2)當思來之不易;恒念物力維艱
11.C
二、現代文閱讀
12. (1)③;①
(2)他的個子高;他的個子矮
(3)對別人的話,要仔細分析,同時要敢于自己嘗試。
13. (1)A;B
(2)跳繩;踢毽子;竹毛管;做毽子
(3)作者介紹了跳雙繩和跳繩中揀銅子兒。重點寫的是跳繩中揀銅子兒。
(4)這種繩子,無論打在硬土地上、磚地上,都會發出清脆的竹管聲,于是,我們在游戲中也兼聽悅耳的聲音。
14. (1)“根”,祖國;“蘭花”,漂泊在外的游子(含作者)。題目暗含作者濃濃的思鄉之情。
(2)不是。其流淚是因見到故鄉的花木,觸發了對戰亂中故國的無限思念。
(3)B
(4)國,就是根,沒有國的人,是沒有根的草,不待風雨折磨,自行枯萎了。
三、習作表達
15.略
【小學升初中考試題】相關文章:
小學升初中考試題及答案10-17
小學升初中考試題目10-17
小學升初中語文考試題及答案10-17
小學升初中考試題目數學10-17
小學升初中自我評價06-15
小學升初中的語文模擬試卷07-14
小學升初中語文試題03-21
小學升初中的自我介紹03-02
小學升初中自我介紹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