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利亞的木匣》課件
教學目標
1、了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并從中獲得啟示,培養學生要多動腦筋,勤于思考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初步學習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2、會認3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冰鞋,斧頭,手鋸,玩意,免得,搶走,難過,算術,當初,隨便,仍然,敵人,臺階,所以,懂得”等詞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4、學習通過生活中的一件事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科利亞怎樣從挖木匣中得到啟發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明白科利亞認真思考的過程,以及順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理解意思。
2、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重點
識記生字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自學生字詞的能力。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從課文的題目看,《科利亞的木匣》,這篇課文主要是圍繞著什么寫的?(木匣)這篇課文圍繞著木匣寫了一件什么事?都寫了哪些內容?
2、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⑴初讀課文,劃出生字詞。
⑵學生自學生字、新詞,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3、檢查學生自學生字、新詞情況。
⑴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每人讀一自然段),注意學生生字詞的讀音。
⑵指名讀生字詞。
⑶正音。
⑷讀準多音字的字音。
本課有兩個多音字。“量”本課讀liáng(2聲),還有個讀音是liàng(4聲);另一個多音字是“數”,它可以讀“shǔ”和“shù”,本課兩個讀音同時出現,“科利亞剛學數數”,第一個數讀“shǔ”,第二個數讀“shù”。
⑸分析字形結構記住字形,理解字義:
在學生識記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你還會用什么方法記住字形和理解字義?引導學生按漢字的特點,記字形,理解字義,培養學生識字能力。
區別“匣”和“箱”的字義,“匣”比較小,“箱”一般比較大。它們的共同點,都是盛東西用的。
區分字形
斧和爺;鋸和據;免和兔;搶和槍;難和灘;階和價。
4、初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⑴帶著問題讀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①學生自己小聲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并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②小組討論,這課寫了一件什么事?
③指名匯報:本課寫的是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
⑵再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⑶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在學生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5、作業:
⑴抄寫生字、新詞。
⑵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并從中得到啟示,明白事物總是在發展變化的,無論什么事物,都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對待它,而要根據事物的發展變化采取相應的做法。并且培養學生多動腦,勤思考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
2、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啟示”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3、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認真學習課文后三個自然段,從中受到啟發。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明白科利亞認真思考的過程,以及順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交待學習目標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科利亞的木匣》一課的生字和新詞,并且初讀了課文,知道了本課寫的是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本節課繼續學習這一課,通過學習,讓我們知道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并且使我們得到一些啟示。
二、講讀課文
小聲讀課文,邊讀,邊對照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想:是按什么順序,(即什么線索)寫的?
是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啟示”的順序寫的。
1、學習課文第1部分:
⑴出示思考題:
①科利亞是怎么埋木匣的?
⑵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
⑶指名讀第2自然段:找出科利亞埋木匣的動詞:放、蓋、踩、撒,從埋木匣的這一連串的動作中,你體會到科利亞是個怎樣的孩子?
⑷指名讀第3自然段:說一說科利亞為什么把木匣埋起來?
一是因為全家人要躲避戰爭,東西多不能帶走。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科利亞善于動腦筋,善于觀察思考,他見媽媽把家里的箱子埋起來,受到啟發,所以自己也學著媽媽的樣子把木匣埋起來。
出示句子讓學生體會理解:
“科利亞只會數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科利亞數到十,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讓學生讀這兩個句子,體會“只……就……”的用處。
在這里“只”強調了科利亞的年齡小,只會數到十,因此就量十步。
這句話在全文中的作用很大,就是因為他只會數十步,年齡小,才造成后邊挖木匣時,挖不著,為后邊的內容埋下了伏筆。
2、學習課文第二段:
⑴出示思考題:
①媽媽是在什么情況下,什么時間,挖埋在地下的箱子的?
②媽媽是怎么挖的?
③你怎樣理解媽媽說得話?
⑵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的4~7自然段。
⑶個人讀之后,小組學習討論。
⑷畫出媽媽說的話,讓學生談談自己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
媽媽的話有兩層意思。一是強調了算術真有用,第二層意思是假設當初不是數三十步埋箱子,而是隨便挖坑埋箱子,那現在肯定就不好找到了。同時,這里也滲透著,科利亞也是照媽媽的樣子埋的木箱,挖的木匣,那為什么挖不著呢?怎么算術又不管用了呢?原因在哪里呢?這里又為下文埋下了伏筆。
⑸學習課文8~12自然段:
①讀第8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科利亞是怎么挖木匣的?
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經挖得很深了,還沒找到匣子。他又朝左邊挖,朝右邊挖,仍然沒有找到。
科利亞把坑挖得很深,朝左挖、朝右挖,說明挖得面積比較大,還是沒挖著。
②學習9和10自然段:
讓學生小聲讀課文,想:當小伙伴們笑科利亞的時候,他是怎么做的?
理解“也許”,是可能的意思。
讓學生反復讀第十自然段,談談自己的理解。
科利亞心想:自己的方法沒有錯呀,既然家里的大箱子都沒有被法西斯挖走,那么自己的小木匣也不會被法西斯挖走。從科利亞的話中,暗示了他當時思維的過程,所以想來想去,認為“這里面一定有原因。”
③讀課文第11自然段:
通過讀課文,你讀懂了什么?
從“科利亞丟下鏟子,坐在臺階上,用手摸著腦門想。”看出科利亞遇事開動腦筋,認真思考。從科利亞的話中體會三層意思:一是經過思考,他知道是怎么回事了,當時很激動,會很大聲地告訴大家,用了嘆號。二是找到了為什么挖不著木匣的原因。三是料定自己會馬上找到木匣的。
讓學生體會當時科利亞會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④學習課文第12自然段。
齊讀這段,理解果然的意思。
3、學習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科利亞學著媽媽的樣子,照媽媽的方法,自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后來,又用和媽媽同樣的辦法去挖木匣,媽媽很快挖到了她埋的箱子,而科利亞沒有挖到自己埋的木匣。后來,經過科利亞動了一番腦筋,知道了自己沒有挖到木匣的原因是,四年前埋的木匣,那時自己年齡小,步子也小,現在九歲了,步子大了一倍,那時量十步,現在應當量五步,果然量五步挖到了木匣,從這件事中,科利亞受到了很大的啟示。
⑴默讀課文,劃出科利亞受到了什么啟發?再讀一讀,你是怎么理解的?
⑵出示科利亞說的話,一方面進一步理解他的話的意思。
科利亞善于動腦筋,勤于思考,他從自己埋木匣,挖木匣的過程中,悟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他懂得了周圍的一切都在發展變化,面對著發展變化的事物,不能采用固定不變的態度,應當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①自己默讀,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啟示”的順序,說一說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的,怎樣挖木匣的,他從中得了什么啟示。
②小組內互相說一說。
③指名說一說,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三、總結全文:師生共同完成
1、用最簡練的語言說一說本課寫的是一件什么事?
寫的是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的事。
2、學了本課你有什么收獲?
懂得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在發展變化之中,看問題不能用固定不變的態度,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科利亞的木匣》課件】相關文章: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反思12-16
《科利亞的木匣》課文原文06-16
三年級語文《科利亞木匣》聽課報告09-04
三亞落日教學課件07-28
《恰利利恰利》說課稿11-11
高二文科數學教學課件04-03
科技發展利大作文10-23
《利州南渡》 溫庭筠11-27
溫庭筠 《利州南渡》11-20
溫庭筠《利州南渡》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