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優秀數學課件(通用12篇)
關于小學優秀數學課件大家了解過多少呢?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下面就是小編分享的小學優秀數學課件,一起來看一下吧。
小學優秀數學課件 1
教學內容:
新世紀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科書32頁“猜數游戲”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得數是6、7的加減法,讓學生經歷由具體情境抽象出得數是6、7的加減法的過程,能夠正確地計算得數是6、7的加減法。
2、通過游戲等方式,使學生在具體的觀察與動手操作活動中學會得數是“6”和“7”的加減法,發展學生的數感。
3、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直觀的參與到討論得數是6、7的加減法活動中來,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掌握“6”、“7”的加減法。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有序思維的能力。
教具準備:
磁扣磁板掛圖
一、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喜歡做游戲嗎?能說說你們喜歡做什么游戲嗎?今天教師也要和你們一起來做游戲,你們歡迎我嗎?那我們今天就來做一個猜數游戲。(板書課題:猜數游戲)
師:對于能夠積極參加游戲并遵守游戲規則的同學老師將會獎勵他一枚笑臉,誰得到的笑臉最多,誰就是今天游戲的獲勝者。
師:游戲規則是這樣的:
1、能認真聽老師提出的要求。
2、能傾聽小朋友們的發言。
3、回答問題聲音響亮,說話完整。聽清楚游戲規則了嗎?好,下面我們先來做一個單手猜數的游戲。
二、猜數游戲
1、數數
師:請同學們數出我在黑板上貼了多少枚棋子?(師貼,生數)
師:好,現在我從中拿出一部分,誰來猜猜我手中有多少枚棋子?
(學生或許猜多了或者是少了,教師給予相應的“多了”或“少了”的提示)
師:他猜的對不對呢,請同學們一起來數數。(師在黑板上貼出來)
2、拆分“2”與“4”
師:現在老師把這6枚棋子分成2堆,注意觀察,老師左邊擺了幾枚棋子,右邊擺了幾枚,一共是多少枚棋子呢?誰能完整的.說一說?
生:左邊擺了2枚,右邊擺了4枚,一共擺了6枚。
師:根據這個你能列出2個加法算式嗎?
生:2+4=64+2=6(板書2+4=64+2=6)
師:那么如果老師把這6枚棋子貼在黑板上2枚,誰知道我手中握著幾枚?
生:4枚。
師:你怎么肯定是4枚?
生:因為一共是6枚,減掉黑板上的2枚,所以手中就有4枚了。
師:你能列出減法算式嗎?
生:6-2=4(板書6-2=4)
師:如果我在黑板上貼了4枚,誰知道我手中又有多少枚呢?
生:2枚
師:你怎么知道是2枚呢?用減法算式表示呢?
生:6-4=2(板書6-4=2)
3、學生帶領做游戲
師:剛才同學們猜的有理有據,所以都猜對了,那么還是這6枚棋子誰愿意當小老師領大家來做這個游戲呢?
師:你向大家說你是怎么擺的,一共擺了多少個?
師:誰能根據他擺的棋子列出兩個加法和兩個減法算式呢?
生答師板書
4、全體動手操作
師:剛才老師用這6枚棋子擺出一種方法,又找了一名同學也來擺出了一種方法,并且都列出了相應的加法和減法算式。你們也想親自來擺一擺嗎?好,那就拿出你們手中的學具,邊擺邊想,看看這6枚棋子還能擺出哪幾種方法,并把相應的加法和減法算式記錄下來。
生動手操作,師根據學生的匯報相應的板書。
5、小結:
剛才我們把6枚棋子分成兩堆,擺出了四種不同的方法,除了左右擺一樣多的情況下可以列出一加一減兩個算式,其余每種分法都可以列出四種算式。
三、老鼠偷土豆
1、編故事
師:看到同學們表現的這么出色,老師決定給大家講個小故事作為獎勵。有一天,一只老鼠太餓了,就到處找吃的,正巧他經過一片土豆地,看到滿地的土豆他高興極了,于是他找來了一個大袋子裝了7個土豆就往家跑,不料袋子是個漏的,土豆“啪啪”掉出來2個。(師邊講故事邊貼板畫,并注明7個)
2、根據故事列算式
師:那么聽了這個數學故事,你們能根據掉出來的土豆和袋子中的土豆列出兩個加法算式和兩個減法算式嗎?
生:5+2=72+5=77-5=27-2=5
(板書:5+2=72+5=77-5=27-2=5)
師:同學們繼續發揮想象,接下來有可能又會怎么樣呢?
生:又掉下去一個。
師:你還能列出四個算式嗎?
師:如果繼續跑下去,結果會怎么樣?
生:可能到家時就都掉沒了。
師:是啊,那你還能列出四個算式嗎?
師:對于小老鼠這種偷盜行為你們有什么看法呢?
師:是啊,我們不能學習好吃懶做,不勞而獲,應該靠自己的勞動去獲取,去創造,應該自食其力才是。
四、鞏固練習
師:剛才我們通過做游戲,聽故事獲得了這么多知識,接下來老師要給大家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看看誰能靈活的運用今天學習的知識解決更多的問題。
1、完成教科書上的33頁第一題,讓學生明確圖意再去做。
2、奪紅旗口算比賽
五、卡片游戲
師:剛才看到同學們口算速度這么快,那你們想不想再來做一個數字游戲,好,先把你們手中的數字卡片依次擺開放在桌子上,我出一個數字,你們就要很快的找出你手中的數字卡片能與我說的數字組合成6的,然后高高的舉起來并讀出來,看誰的速度最快。
師:同學們知道怎么做游戲了吧?現在你們想不想和同桌小朋友兩個人來玩?但是要求和剛才的不同,你們同桌兩人手中數字合在一起是7,聽懂要求了嗎?開始。
六、總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呢?
小學優秀數學課件 2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了解負數的作用,感受運用負數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學生知道正數和負數的讀法和寫法,知道0既不是正數,又不是負數。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
3.使學生體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正數和負數以及讀法和寫法。
教學難點:
理解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教學具準備:
溫度計、練習紙、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現象)
談話:周老師的一位朋友喜歡旅游,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幾個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幫他留意了一下這幾個地方在未來某天的最低氣溫,以便做好出門前衣物的準備。下面就請大家一起和我走進天氣預報。(天氣預報片頭)
二、教學例1
1、認識溫度計,理解用正負數來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溫度。
出示地圖:點擊南京出示溫度計和南京的圖片。首先來看一下南京的氣溫。
這里有個溫度計。我們先來認識溫度計,請大家仔細觀察:這樣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攝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1)現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攝式度嗎?(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個0,表示0攝式度)。
(2)上海的氣溫:上海的最低氣溫是多少攝式度呢?(在溫度計上撥一撥)撥的時候是怎樣想的呢?(在零刻度線以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氣溫比0℃要高,是零上4攝式度。
(3)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氣溫:北京又是多少攝式度呢?與南京的0℃比起來,又怎樣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個手勢來表示它和0℃的關系嗎?(對,北京的氣溫比0度低,是零下4攝式度)你能在溫度計上撥出來嗎?
(4)小結:通過剛才對三個城市的溫度的了解,我們知道記錄溫度時,以0℃為界線,用象+4或4這些數可以來表示零上溫度,用-4這樣的數可以表示零下溫度。
2、試一試:學生看溫度計,寫出各地的溫度,并讀一讀。(寫在卡片上)
3、聽一段中央臺的天氣預報,將你聽到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溫度記錄下來。
4、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得出:以零攝式度為界線,零上溫度用正幾或直接用幾來表示,零下溫度用負幾來表示。
三、學習珠峰、吐魯番盆地的海拔表達方法(P4第2題)
1、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從山腳到山頂,氣溫相差很大,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關的。最近經國家測繪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老師把有關網頁帶來了。(出示網頁,上面有簡單的文字介紹)。誰來讀一讀這段介紹。
2、今天老師還帶來一張珠穆朗瑪峰的海拔圖,請看。(出示珠穆朗瑪峰的海拔圖)。從圖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3、我們再來看新疆的吐魯番盆地的海拔圖。(動態演示吐魯番盆地的海拔情況)。
你又能從圖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導學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4、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種簡單的方法來記錄一下這兩個地方的海拔嗎?
(1)交流:珠穆朗瑪峰的海拔可以記作:+8844.43米或8844.43米。
吐魯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記作:-155米。(板書)
(2)小結:以海平面為界線,+8844.43米或8844.43米這樣的數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155米這樣的數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四、小組討論,歸納正數和負數。
1、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收集到了一些數據我們可以用這些數來表示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還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們觀察一下這些數,它們一樣嗎?你們想幫它們分分類嗎?
2、學生交流、討論。
3、指出:因為+8844.43也可以寫成8844.43米,所以有正號和沒正號都可以歸于一類。提出疑問:0到底歸于哪一類?(引導學生爭論,各自發表意見)
4、小結:(板書:認識正數和負數)
五、聯系生活,鞏固練習
1.練習一第2、3題
2.你知道嗎:水沸騰時的溫度是____。水結冰時的溫度是____。地球表面的最低溫度是。
3.討論生活中的正數和負數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比較正數和負數的大小。
教學目的:
1、借助數軸初步學會比較正數、0和負數之間的大小。
2、初步體會數軸上數的順序,完成對數的結構的初步構建。
教學重、難點:
負數與負數的比較。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讀數,指出哪些是正數,哪些是負數?
-85.6+0.9-10+50-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3、某日傍晚,黃山的氣溫由上午的零上2攝氏度下降了7攝氏度,這天傍晚黃山的氣溫是攝氏度。
二、新授:
(一)教學例3:
1、怎樣在數軸上表示數?(1、2、3、4、5、6、7)
2、出示例3:
(1)提問你能在一條直線上表示他們運動后的情況嗎?
(2)讓學生確定好起點(原點)、方向和單位長度。學生畫完交流。
(3)教師在黑板上話好直線,在相應的點上用小圖片代表大樹和學生,在問怎樣用數表示這些學生和大樹的相對位置關系?(讓學生把直線上的點和正負數對應起來。
(4)學生回答,教師在相應點的下方標出對應的數,再讓學生說說直線上其他幾個點代表的數,讓學生對數軸上的`點表示的正負數形成相對完整的認識。
(5)總結:我們可以像這樣在直線上表示出正數、0和負數,像這樣的直線我們叫數軸。
(二)教學例4:
1、出示未來一周的天氣情況,讓學生把未來一周每天的最低氣溫在數軸上表示出來,并比較他們的大小。
2、學生交流比較的方法。
3、通過小精靈的話,引出利用數軸比較數的大小規定: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
4、再讓學生進行比較,利用學生的具體比較來說明“-8在-6的左邊,所以-8〈-6”
5、再通過讓另一學生比較“8〉6,但是-8〈-6”,使學生初步體會兩負數比較大小時,絕對值大的負數反而小。
6、總結:負數比0小,正數比0大,負數比正數小。
7、練習:做一做第3題。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一第4、5題。
2、練習一第6題。
3、實踐題記錄小組同學的身高和體重,以平均身高體重為標準記為0m或(0kg)。超過的記為正數,不足的記為負數,然后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
四、全課總結
(1)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
(2)負數比0小,正數比0大,負數比正數小。
小學優秀數學課件 3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斷一個圖形或物體的某一個面是不是長方形或正方形。
2、通過觀察、測量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使學生掌握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特征。
難點:正方形和長方形特征的歸納總結。
教學準備
長方形紙片,正方形紙片,直尺1把,三角尺1塊,釘子板,橡皮筋。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幻燈片播放正方形、長方形圖片,吸引興趣
2.在生活中很多東西都是由正方形和長方形組成,你們通過觀察發現了什么:引發學生思考。
二、實際操作,驗證猜想
1、觀察拿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猜猜它們有什么特點呢?你有辦法證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確的嗎?同桌交流。
2、操作驗證
(1)拿出自己的學具,用自己的辦法驗證。
(2)把自己的猜想和驗證向小組匯報。
3、反饋
(1)對長方形的邊你有什么發現?相機板書。你是怎樣證明的?(量、折、比等)相機教學“對邊”。指一指長方形的對邊在哪里,一個長方形有幾組對邊?長的一條邊,請你給它起個名字,你會叫它什么?短的一條邊呢?
(2)對長方形的角你有什么發現?相機板書。你是怎樣證明的?(量、折等)
(3)正方形的邊你發現了什么?相機板書。怎樣來證明?正方形的邊你會叫它什么?
(4)正方形的.角你發現了什么?相機板書。怎樣來證明?
4、歸納通過剛才的活動,你對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練習:
1、在釘子板上圍出一個長方形,再把這個長方形變成一個正方形,再說說它們的特點。
2、在書上p64第7題的方格紙上畫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再說說小青菜提的問題。
3、完成書上p64第4題。先自己拼一拼,再與同桌交流一下。
(1)用6個一樣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
(2)用16個一樣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大正方形,再拼出幾個不同的長方形。
4、思考:你能用一張長方形的紙折出一個最大的正方形嗎?
三、課堂小結
向同學們提問通過今天的學習有什么收獲。
四、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的習題
2.把不理解的地方標畫在書上。
小學優秀數學課件 4
根據復習課本身的特征以及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以人為本,創新教育、教學,以及學生學習為核心,以學生學會學習為目標,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復習課一般分為揭示目標、再現知識、疏理溝通、深化提高四個階段,在這里以復習立體圖形的體積部分和教學過程為例:
一、揭示目標階段
1、實驗引出體積概念
將不規則鐵塊用繩子系著放入盛滿水的圓柱水槽中,水溢出水槽進入長方體水槽,解釋水中現象,揭示立體圖形體積概念。
2、明確復習內容
我們學過了哪些立體圖形的體積?教師依據學生回答板書在黑板上:(四種立體形圖)然后揭示課題:立體圖形的體積計算。
3、出示學習目標
(1)學生交流討論目標。看了這個課題,你認為應復習哪些內容?
(2)教師歸納總結后用小黑板出示學習目標:
a.理解并掌握立體圖形體積計算公式及推導過程,并形成知識體系。
b.能正確、靈活應用公式進行有關計算。
c.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再現知識階段
1.圍繞目標自主復習:以四人一小組自主復習。
2.匯報復習情況:教師重點引導出體積計算的推導過程。
3.基礎訓練
(1)小組互測:教師在練習紙上設計如下表格,要求學生相互提供相關數據后互測。
形體名稱已知條件求體積的算式
長方體
正方體
圓柱
圓錐
(2)小組互評
教師巡視抽查學生演示情況,提出應注意問題。
三、疏理溝通階段
1.小組討論:立體圖形的體積計算公式之間有什么聯系?各體積計算公式推導過程之間又有什么聯系?
2.歸納形成知識網絡。
(1).討論后歸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具有統一的求體積公式V=SH
(2).形成網絡:(板書)
(正方體圖)V=a3
(箭頭)(箭頭)V=SH
(長方體圖)(圓柱圖)V=SH
V=abh
(圓錐圖)V=1/3SH
四、深化提高階段
1.綜合訓練
(1).我當審判長
a.一個長方體木箱的體積一定大于它的體積。()
b.底面積相等,高也相等的圓錐體體積是長方體體積的1/3。()
c.圓柱的.體積,等于圓柱的側面積的一半乘以圓柱的底面半徑。()
(2).對號入座
a.把一個棱長6厘米的正方體切成棱長2厘米的小正方體,可以得到()個小正方體。
b.一個直角三角形,兩條直角邊分別為3厘米和6厘米,以短直角為軸旋轉一周,可以得到一個()體,它的體積是()立方厘米。
c.一個長方體的高減少2厘米后,成為一個正方體,那么表面積就減少48平方厘米,這個正方體的體積是()立方厘米。
(3).走進學習。(鼓勵學生展開研究性學習)如果想知道剛才實驗中鐵塊的體積,你準備怎么做?
a.學生演示測出溢出的水在長方體水槽中的高度及長方體的長和寬。
b.學生將鐵塊拉出水面后,測量圓柱水槽槽囗到水面距離及圓柱的底面直徑。
c.集體計算,然后比較計算結果。
2、評價練習
(1)教師引導學生對照目標自我評價后教師再評價。
(2)總結全課。
小學優秀數學課件 5
教學內容:
p32-p33
教學目的:
1、通過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數一數,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以及它們的特征,會辨認這幾種形狀的物體;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
3、通過學生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和想象、創新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和圖形,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6盒各種形狀的實物;圖形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小朋友,瞧!誰來了?
生:機器人!
師:對!機器人小叮鐺今天要和我們一起學習,他還給每一組小朋友帶來了禮物,想知道有些什么禮物嗎?
師:快打開盒子,看看吧!
生:哇,這么多禮物!
師:喜歡嗎?
生:喜歡!
師:但是,小叮鐺要考考我們,他說:“你能把形狀相同的物體在一起嗎?”
師強調: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請小朋友合作分一分,在分的過程中,比一比,哪個小組合作得好一些。動手吧!
[評:借助學生已有的學習生活經驗,(學生熟悉的機器人—小叮鐺)引入新知,依據了學生的起點,切入點把握好,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自覺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
二、初步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1、分物體
(1)、小組活動(老師巡視并參與進去)
(2)、匯報
師:這個組小朋友已經分好了,而且從得非常端正。
問:哪個勇敢的小朋友來告訴大家,你們是怎樣分的?
學生匯報:
我們組把肥皂、藥盒、牛奶盒、小積木放在一起的;把魔方、骰子、化妝品盒子放在一起;我們把茶葉盒、易拉罐、小木棒放在一起;我們還把乒乓、皮球、玻璃珠放在一起。
師:這組小朋友分得真好,他們把相同的合在一起!其他小組和他們分得一樣嗎?
生:一樣。
師:我們來看看小叮鐺是怎樣分的,(課件出示)——大家和他分得一樣嗎?
[評:這是大膽地讓學生嘗試著按自己認為的標準分一分,而且在學生分好的基礎上,提出質疑,既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又使學生對這幾種形狀的物體的外觀有了初步的認識。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的能力。使學生在做中學到了數學。]
2、揭示概念(出示課件)
小朋友們,為了能區別它們,誰來給它們取個好聽又好記的名字呢?
師出示問:起個什么名字?
生:長方體。
師:為什么這么取名?(邊問邊板書)
學生說明。
師依次出示讓學生為其取名,教師板書。
師拿起一球,問:這是什么?
生:球!
師:(1)、請從桌上拿一個球(放進盒里);
(2)、請你高高舉起一個正方體;
(3)、請你拿起一個圓柱;
(4)、請你拿出一個長方體。
3、初步感知,形成表象
大家都拿對了,注意,請小朋友仔細看一看你手中的長方體,再摸一摸,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長方體的樣子給小組同學互相說一說。
生匯報
師:誰來大聲地告訴大家,你現在覺得長方體是什么樣的?你是怎樣感覺到的?
生:長方體是長長方方的——我是看出來的;
長方體有平平的面——我是摸出來的;
師:你是怎樣摸的?摸給大家看一看。
引導:請數一數長方體有幾個平平的面?誰來數給大家看一看?
指名學生數
長方體有6個平平的面。
我們已經了解了長方體的樣子,請小朋友再仔細看一看,摸一摸正方體、圓柱和球,把你感覺到的給小組朋友說一說。(生邊摸邊說)
生匯報
師:誰來說一說正方體的樣子?
生:正方體正正方方的——我是看出來的;
正方體有平平的面——我是摸出來的;
正方體也有6個平平的面——我是數出來的。
我還發現正方體每個面都是一樣大的(這個孩子觀察得真仔細)。
師:長方體6個面都是一樣大的嗎?(教師拿起一個長方體)
生:不一樣
師小結:對!只有正方體每個面的大小都一樣
師創設一個小情境:圓柱氣嘟嘟地說,大家都知道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樣子了,誰知道我的樣子呢?(師悄悄問:小朋友,圓柱生氣了,誰來說一說它的樣子)(出示課件)
生:圓柱的身子直直的,圓溜溜的,上下一樣粗,上下兩有平平的圓形的面。
師:球呢?
生:圓乎乎的',圓溜溜的。
師引導:球沒有平平的面(這個小朋友真聰明,豎起大拇指,學生掌聲響起來)
小朋友表現得都非常好,老師想讓你們輕松地玩一玩,想玩嗎?請聽好,請從盒子里拿出一個圓柱和一個長方體,把它們平躺在桌上,然后用手輕輕地把他們分別推一下,請停下!請問:你發現了什么?
生:我發現長方體不會滾動,圓柱會滾動。
師小結:哦,原來長方體不會滾動,圓柱會滾動,還有什么會滾動呢?
生:球!
師:對!我們來看球是怎樣滾動的呢?——它和圓柱滾動的一樣嗎?(出示課件)
生:不一樣
師:不錯!球可以前后左右任意滾動。它和圓柱滾動的不一樣,其中的秘密,只要我們認真學習,長大了就知道了。
[評:在教學方式,教者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程度。通過動手分,動嘴說,教師質疑等形式,既使學生在交流中得到互補,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還培養、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并使學生體驗到了合作成功的喜悅。]
4、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師:小朋友,剛才我們看到的長方體,圓柱和球都穿著花外衣,如果去掉它們的花外衣,你們還認識嗎?請看我把牛奶盒的花外衣去掉是什么?(長方體)魔方的花外衣去掉又是什么?(正方體)茶葉盒的花外衣去掉呢?(圓柱)皮球的
花外衣去掉呢?(球)
其實,它們脫掉花外衣的樣子就是它們對應的幾何圖形。(出示課件)老師邊講邊出示課件,并把圖形貼在黑板上。
[評:通過一系列的操作活動,由生活中的具體物品,通過課件形象、生動地抽象為數學中的幾何圖形。過程自然,水到渠成。]
三、聯系生活實際,舉例說說四種形狀的物體
師:其實,像這四種形狀的物體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誰來說一說
(1)、形狀是長方體的有哪些物體?
生:文具盒,磚……
師:哦!太多了,你們真會觀察自己身邊的事物。
(2)正方體又有哪些?
生:魔方,骰子……
(3)、圓柱的有哪些?
生:燈管。茶葉盒……
(4)、乒乓球、玻璃球……
小朋友們知道的真多呀!把你知道的回去告訴你的爸爸媽媽,好嗎?
四、活動
(1)、游戲
①抽生上來摸大袋子里的物體,把摸出來的感覺說給大家聽,下邊的小朋友猜是什么,猜對了有獎勵。
②由老師當學生,下面的學生出題目讓老師來摸。
(2)數一數
小朋友表現得都非常好,老師告訴你們關于小叮鐺的一個秘密——其實小叮鐺是我們人制造的,它身上有我們今天認識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請同學們找一找,數一數它們都有幾個?(出示課件)
(3)、搭一搭(小叮鐺背景音樂)
小朋友,小叮鐺就要走了,你們想送禮物給他嗎?請小朋友將自己小組的物體搭一搭,搭什么?怎樣搭?先商量一下,商量好后就用你們聰明的才智和靈巧的雙手開始工作吧!
(搭好后學生匯報,評出最好的給予獎勵)
[評:多種形式,富于變化的練習設計,教者運用了適合小學生心理特征的游戲法和競賽法,讓學生在“玩”中學,“樂”中思,“比”中做。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應用生活中的問題驗證程度,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五、學生整理學具盒
師:請把桌上的東西放進盒子里,把它們整理好。
六、總結
師:小朋友們學會了認識哪幾種物體和它們的圖形?
抽生回答: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師:對!我們通過看一看,摸一摸知道了它們的樣子,請閉上眼睛想一想它們的樣子(生閉上眼睛和老師一道邊說邊比劃四種物體的樣子)。好了,小朋友們,老師覺得你們今天表現得非常好,老師對每個小朋友都很滿意,你們今天對老師的表現滿意嗎?
[評:采用多種形式的評價,注重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通過比較恰當的藝術性的評價,再次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余興來了。]
案例反思
1、教者的教學是比較清晰的。激趣引入——比較分類——匯報驗證——抽象概括。使學生對某幾種物體的認識能由具體物品緩緩前進,逐步抽象為數學上的幾何圖形。
2、重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比較注重學生的體驗、探索。
3、整節課創設了較多的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的機會,讓學生體驗到了“做”中學,“樂”中學,“玩”中學的樂趣,比較注重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去發現數學。
4、在放手發動學生進行大膽嘗試,發散學生思維,評價方式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小學優秀數學課件 6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事例,使學生初步了解圖形的平移變換和旋轉變換。并能正確判斷圖形的這兩種變換。
2、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3、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會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教學重難點:
會辨別平移和旋轉,學生會在方格紙上畫出平移后的圖形。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引入
師:小朋友們,今天海底世界免費開放啦,你們想去看看嗎?
(課件出現海底世界小魚運動的情景)
師:海底世界的小魚是怎樣運動的,你能用手勢表示出來嗎?
師:你能用你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是平移,什么又是旋轉嗎?
在數學上,我們把像……這樣的運動叫做平移。像……這樣的運動叫做旋轉。(板書:平移旋轉)。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平移和旋轉”。
二、探究新知
1、生活中的平移
(1)師:平移和旋轉指的是物體或圖形的位置變化。
師:判斷下列物體的運動是平移的畫“-”,是旋轉的畫“○”。(課件出現相應的物體)
師: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平移現象?哪些旋轉現象?先說給你同組的.小朋友聽聽!再回答。
(2)師:平移就是物體沿直線移動的現象。你們想親身體驗一下平移嗎?
全體起立,我們一起來,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真棒!請坐。
我們生活中的平移現象可多了,你能用你桌上的物體做做平移運動嗎?(生說怎么做的)
(3)師:如果要把平移的現象表現在紙上,我們又該怎么做呢?快來移移看!
2、自主探究平移現象
(1)平移小圓點
師:圖上有個小圓點,現在我們要把它向右平移5格,你知道該怎么移嗎?(生說)
好,讓我們一起來移移看!(課件中小圓點整體移動。)
師:小圓點是向哪個方向移動的?(向右平移)移動了多遠?(5格)
(2)平移線段
師:現在線段要向左平移6格,又該怎么平移呢?說說看。
師:說得真棒,瞧!(課件出示線段的移動)
(3)平移小房子
A、向右平移
師:圖上有一所小房子,現在我們要把它向右平移7格,你知道該怎么移嗎?(生說)
好,讓我們一起來移移看!(課件中小房子整體移動。)再問,小房子是向哪個方向移動的?(向右平移)移動了多遠?(7格)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圖形的每一條邊都向右平移了7格。)
B、向上平移
師:現在小房子要向上平移5格,小房子又該怎么平移呢?自己說說看。
(生:小房子向上平移5格,也就是它的每一條邊都要向上平移5格。)
說得真棒,瞧!(課件出示移動)小房子向上平移5格,也就是它的每一條邊都要向上平移5格。小房子向()平移了()格。
師:平移時,我們先確定物體平移的方向,再通過某一條邊確定平移的距離。
C、向左、向下平移
師:小房子又平移了兩次(課件出示定格畫面),你能完成下面的填空嗎?翻開書41頁,填在書上。
指名學生匯報,問怎么想的。(展示臺)
師:我們再來看看,(課件出示)小房子……一樣的舉手!
(4)師:仔細觀察這幾組圖,想一想小房子在平移前后什么變了,什么沒變?(在平移前后只是位置發生變化,大小和形狀是不變的。)
三、鞏固練習、深化提高。
1、你能區分平移和旋轉現象嗎?(P43、3)
2、老師想送給你們一條小船。請你把向右平移四格后得到的小船涂上顏色。(P43、1)
3、下面哪些小魚可以通過平移能和紅色的小魚重合,請把它們找出來。(P44、4)
4、分別畫出將梯形向上平移3格、向左平移8格后得到的圖形。(P43、2)
四、欣賞:
生活中平移和旋轉現象(課件欣賞)
師:平移和旋轉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輕松輕松,去看看生活中其它的平移和旋轉現象吧!
五、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平移和旋轉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的現象,孩子們是有一定的生活體驗的。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本節課的內容,我創設了海底世界這一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教學情境展開教學。首先通過課件展示海底世界面,讓孩子們自己來區分海底世界小魚的運動方式不一樣的,從而對平移與旋轉從感性上進行區分,初步建立平移與旋轉概念。為深化這個概念的認識,我還利用低年級孩子愛動、喜歡形象思維的特點,讓孩子們親身體驗平移和旋轉,并通過移動方格紙中的小圓點、線段及小房子加深認識平移現象。將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進行平移,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但是學生很難想出要數一個圖形平移的格數,只要數某條邊(或某個點)移動的格數就行了。在這個環節上,我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與交流的空間引導學生猜測、交流,充分展示學生自己的思維過程。
但是,這畢竟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在沒有經驗可尋的情況下,對部分學生來說,的確有些難度,教師還是應該適時的點撥。讓學生在書上找一組對應邊(點),并數一數有幾格的過程,細化了操作方法,學生掌握更加扎實到位。課的最后再回到生活中去,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整個教學過程就是一個由生活到數學,再由數學到生活的這樣一個過程。目的就是讓孩子深刻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緊密聯系,從而更加熱愛數學學習。而且我認為在這節課中主要是讓孩子們感受生活中有這兩種現象及會簡單區分和辨別這兩種現象的不同。并不需要給孩子下一個很具體的概念上的定義。從教學效果來看,班上孩子都基本能夠區分和辨別這兩種現象。但是在要求孩子們用語言表述出哪些物體的運動是平移,哪些物體的運動是旋轉的時候,孩子們往往會說“電梯”、“抽屜”是平移現象;“風車”、“風扇”是旋轉現象。我認為孩子們是表述得不夠準確。“電梯”、“抽屜”、“風車”、“風扇”都只是一些物體,并不是某種運動現象。準確的說應該是“電梯上下運動”、“抽屜拉動”屬于平移現象;“風車轉動”、“風扇轉動”屬于旋轉現象。
小學優秀數學課件 7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91、92頁,練習十六的第1、2、3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多媒體創設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學會認識整時。
2.知道鐘面上有時針、分針、12個數、12大格。
3.幫助學生初步建立時間概念,培養遵守時間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讓學生認識認識鐘面,學會認識整時。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建立時間概念,培養遵守時間的好習慣。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大鐘面、小鐘面、鐘面頭飾。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今天劉老師就給大家帶來了一個謎語,想看看嗎?(出示課件)能告訴我謎底是什么嗎?(鐘表)小雪人告訴我們答對了。知道鐘表有什么作用嗎?(學生自由回答)嗯,鐘表的作用這么大,想不想和它成為好朋友呀?那咱們先看看它長什么樣吧!(出示課題)
〔評析:抓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二、認識鐘面
1.認識鐘面。
a.在你們的桌上有一個漂亮的鐘面,拿起來仔細看看鐘面上有些什么?把你的發現說給小伙伴聽聽。(學生玩學具,教師指導。)
b.你們觀察的真仔細,現在請小朋友們放下手中的小鐘面,來看看我的超級大鐘面。誰來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出示鐘面)
又短又粗的針叫時針,又細又長的針叫分針。
還有12個數,我們數一數。
數字的旁邊還有什么?再來數一數有多少格?
(課件中時針、分針、12個數、12個大格分別閃動。)
(教師小結)時針、分針、12個數、12大格,它們組成了一個漂亮的鐘面。
〔評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引導學生觀察,通過說鐘面這個環節,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交流討論,解決第一個知識點。〕
三、認識整時
1.認識。
(放鈴聲)聽,誰家的鐘表響了?(演示晶晶家)原來是晶晶的鐘表響了。還不起床快告訴她現在幾時了?(出示放大的鐘表)你是怎么知道是7時的?
長長的分針指著幾?
短短的時針指著幾?
教師小結:分針長長指12,時針指7就7時。(學生跟著說,教師演示課件)
2.鞏固。
a.搶答: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8是幾時?指著4呢?
b.真不錯,歡迎小朋友們到智慧屋來做客,看看誰最聰明,能發現這些鐘面時刻相同的地方。(出示8時、6時、1時)
(教師小結:分針長長指12,時針指幾就幾時。)
像這樣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我們把這樣的時刻叫做整時。
c.能很快說出鐘面上的整時嗎?這么自信,那好咱們來比一比看誰說的又對又快!(出示3時、4時、11時、12時)
d.現在二人一組撥鐘練習。
〔評析:教師注重讓學生主動去學習,自己去探究。注重提供有趣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合作學習,互相交流。如:互相說整時環節的設計。在這樣的教學設計中教師轉變了角色,成為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讓學生投入到情境中去,在興趣的激發下,在情境中觀察、思考、口說、眼看、腦想。〕
3.認識電子鐘。
現在你們和有著分針、時針的鐘表成為好朋友了嗎?其實還有一種表,長得很奇怪,要不要看看?(課件演示早晨,晶晶的房間)看到了嗎?這是什么表?電子表是幾時,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師在課件上演示7:00)
小結:小圓點后面是兩個零,前面是幾就是幾時。
7時和7:00是一個時刻的兩種寫法,它們是一對好朋友。下面我們就來做一個找朋友的游戲好不好?(教師和學生唱“找朋友”。頭飾上時間相同的才是好朋友,可千萬不要找錯呀。時間相同的小朋友握握手做個好朋友吧。問:“1:00,你的好朋友呢?”教師戴上1:00的頭飾,原來在這兒呢!)
〔評析:對于電子表的學習,教師采用了一個有趣的活動,既鞏固了新知,又放松了學生的身心,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
四、練習
1.小明的一天。
(出示幾組畫面學生說幾時)希望小朋友們也像小明一樣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回家后制定一個作息計劃貼在床頭,堅持去做。希望你們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好好學習,好嗎?
2.動腦筋。(過一小時是幾時)
我看小朋友們精神百倍,那咱們再來一個智力大比拼好嗎?
〔評析:教師設計的練習部分:“小明的一天”、“智慧屋”溶練習于游戲中,讓學生在玩樂中鞏固知識。課件中所出現上午一些生活情境,學生是有經驗的。這對他們了解時間觀念、更好的認識整時有很大幫助。〕
五、總結
歌表演《時間像小馬車》時間真的像小馬車一樣飛快的向前跑著,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時間!讓我們都做時間的小主人,好嗎?
〔評析:在數學課堂中,適時結合教材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滲透“惜時“觀念。〕
總評:
這節課的教學是一個愉快的過程,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故事情境中學得饒有興趣,學得積極主動。
1.學生在完整的故事情境中學習。
“認識鐘表”一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四十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抓住他們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是設計教學的前提。教師設計了色彩鮮艷的課件,采用情境教學法,用統一的一個動畫形象和一個完整的故事將教學的幾個環節有機的聯系在一起,讓學生在課件所創設的故事情境中學習。
2.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
在設計時,教師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課件創設的情境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如:早晨起床、中午吃飯、晚上睡覺等,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新知。由于一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是要將他們日常生活的許多活動規范化,常識系統化,因此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對于他們理解數學知識是十分重要的。這些“經驗”是學生的“數學現實”;同時,正是通過“經驗”,學生經歷一個從具體到逐步抽象活動的過程。一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是以經驗為基礎的認識過程,課件中所出現上午一些生活情境,學生是有經驗的。這對他們了解時間觀念、更好的認識整時有很大幫助。教師的設計很好的體現了這一點。
3.設計環節,讓學生參與數學活動。
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教師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同時,學生通過合作促進主體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意識。在教學中的說鐘面、說整時、課后的游戲練習都是教師有意設計的合作學習的環節。
小學優秀數學課件 8
一、說教材分析
《長度比較》是小學數學一年級第二學期第五章幾何小實踐里的一課。這一教學內容是在學生日常生活中積累的關于長短、高低、厚薄等的經驗基礎上進行的,同時又是學習長度測量的重要基礎。教材要求學生知道長度比較的一些基本方法,并能運用。教材中注重對長度比較方法的掌握,留給學生的學習空間更大。這個空間所包含的不僅有方法的探索與習得,更有親身經歷學習過程的情感體驗。
教學目標:
1.通過用眼睛直接觀察比較物體長短初步感知長度概念。
2.通過操作逐步體驗、感知并掌握比較物體長短的不同方法。
教學重點:
用“一端對齊,看另一端”的方法比較物體的長短。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長度比較的多種方法。
二、說教學方法
小學生由于感性認識還不夠豐富,抽象思維能力還未形成,所以學習起來會感到抽象困難。一年級的學生第一次學習長度的比較,但是實際上一年級的'小學生在生活中很早就有了“長”與“短”的認識經驗。所以在本節課的設計中,我從學生已經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的大量關于物體長度比較的感性經驗出發,首先幫助學生形成長度的初步感知,以學生自身經驗為基石,引導學生將學得的知識運用到解決數學問題中去,使學生獲得數學的思維方法,然后進一步從具體到抽象,運用借助其他物體的方法進行比較,從而滲透間接比較長度的思想方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堅持創設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的學習環境,改變單一的個體學習方式,倡導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學生在解決問題時的許多奇思妙想都是在小組合作交流中產生的。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對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社會生活都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教學過程:
情景引入環節,我從學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比身高引入,讓學生初步感知長度的比較。
小學優秀數學課件 9
教學目標
1.會用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或圓拼圖。
2.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培養主動探索的精神,學會欣賞他人,樹立與人合作的意識。
3.初步培養動手操作、觀察、想像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通過折紙對簡單的圖形進行分解和拼補。
課前準備
教師、學生每人準備8張不同形狀的彩色紙。
教師準備3幅簡筆畫,彩色紙若干張以及磁性黑板、視頻展示臺。
教學流程
一、展示作品,發揮想像,激發興趣。
1.教師:同學們,老師自己畫了幾幅畫,請同學們來欣賞一下。
教師逐一展示三幅圖畫,請同學們充分說一說,每一幅圖像什么?出示最后一幅圖,讓學生說說這幅圖是由我們學過的那些平面圖形組成的。
【在展示簡筆畫作品的同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充分說“像什么”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通過簡筆畫復習學過的平面圖形。】
2.教師:今天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了許多同學們折好的`精美的手工制品。請同學們來看一看,猜一猜他們像什么。
【展示學生的折紙作品,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習興趣。】
3.教師:同學們的手可真巧啊。今天就來上一節《動手做》(板書課題),請同學們也來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看看哪些同學在這節課上能做到又動手、又動口、又動腦。
二、折一折、剪一剪、比一比。
1.請學生拿出1號圖形(等邊三角形)。
教師:你會把這個三角形折成一樣的兩部分嗎?請你試一試。(學生試折。)
教師:你是怎樣折的呢?(請學生陳述。)
教師:這兩部分一樣大嗎?請動手剪一剪、比一比。(請一些同學展示操作過程。)
2.接下來拿出2號圖形。
教師:這是什么圖形呢?(學生回答:圓形。)你能動手把這個圓折成一樣的兩部分嗎?請你動手折一折、剪一剪、比一比。(學生展示、匯報。)
【把兩個比較簡單的、只有一種折法的圖形放在教學之初,便于學生探索掌握折的方法,為下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小學優秀數學課件 10
課題: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應用題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使學生掌握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2.能正確解答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應用題.
3.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能力和分析數量關系的本領.
教學重點
掌握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
掌握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數量關系.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口算卡片、學具等.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拍手游戲.
(1)教師拍4下,同學們比老師多拍1下,你們拍幾下?
(2)教師拍7下,同學們比老師多拍2下,你們拍幾下?
教師拍手后,留有一定時間讓學生思考后再拍手.
2.師:你們能告訴老師是怎么算的嗎?
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樣的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數的'應用題(出示課題)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7【演示動畫"應用題"】.
(1)指導學生操作學具.
第一行擺4個圓片 ○○○○
第二行擺三角形,比圓片多2個.
應先擺和圓片一一對應的同樣多的部分 △△△△
再擺比圓片多的2個三角形 △△
第二行擺_____個三角形 △△△△△△
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擺的,使學生明確:在和圓片同樣多的三角形部分再接著擺多的部分,就是三角形的個數.
(2)啟發學生互相說條件,操作學具,提高操作能力,進一步理解比一個數多幾的數量關系.
2.教學例8【演示課件"比一個數多幾的應用題(例8)"】.
(1)出示例8,引導學生讀題,使學生明確:題中有兩個條件:黃花9朵,紅花比黃花多6朵.問題是紅花有多少朵.
(2)根據學生口述條件和問題,啟發學生學生明確紅花多,黃花少.
(3)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關系:
紅花比黃花多6朵,具體地說是什么意思?
使學生明確:就是紅花比黃花的9朵多6朵或就是紅花的朵數比9朵多6朵.
(4)繼續演示課件"比一個數多幾的應用題(例8)",揭示投影片紅花蓋住的部分的紙條.使學生明確:紅花的朵數就是和黃花同樣多的9朵紅花,再填上比黃花多的6朵紅花.
(5)列式計算 9+6=15(朵)
(6)完成回答 答:紅花有15朵.
(7)進一步理解,幫助學生掌握數量關系.
使學生明確:求比一個數多見的應用題,題中的兩個已知條件,一個量多,一個量少.多的里面有一部分和少的同樣多,求多的是多少.用與少的同樣多的部分(也就是少的數量)再加上比少的多的部分.
3.反饋練習.
(1)“做一做”第1題.
①根據圖意,口述題意.
②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關系.
③獨立列式計算.
④訂正時,啟發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2)“做一做”第2題.
①啟發學生互相議一議.
②獨立列式計算.
③訂正時,啟發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三)全課小結
師生共同總結:解答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應用題,要分析數量關系,誰多、誰少,再列式解答.
布置作業
練習二十三第1、2題.
1.草地上有49只黑羊,白羊比黑羊多27只.有多少只白羊?
2.魚缸里有87條紅金魚,花金魚比紅金魚多48條.有多少條花金魚?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猜硬幣
游戲目的
使學生進一步熟悉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數量關系.
游戲準備
每人準備10枚硬幣
游戲過程
1.同桌同學互相活動.
2.一人左手握住3枚(或任意枚)硬幣,右手握住5枚硬幣,問:左手有3枚硬幣,右手比左手多2枚,右手有幾枚硬幣?待另外一人回答后,再將右手展開,驗證其答案是否正確.
小學優秀數學課件 11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數學實驗教材第一冊(p6—p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操作,初步知道“同樣多”“多”“少”的含義,會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2、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教學。
3、培養學生助人為樂的精神。
教學的重點:掌握比較多少的方法。
教學的難點:會表達比較的結果。
課前準備:實物投影儀、小棒等。
教學過程:
案例〈一〉
一、創設情景,調節情緒。
師:小朋友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有關小動物們的'故事。題目是——小兔子幫小豬蓋房子。(用富有童趣的故事創設情景,以激發小朋友的學習興趣。)
二、引導操作,探究新知。
1、出示小白兔幫小豬蓋房子情景圖。(實物投影演示)(進行助人為樂的思想教育)
師:小朋友看了這幅圖,想說什么呀?
2、學生觀察、思考、匯報交流。
生1:圖上有4只小白兔、3只小豬,還有2條魚兒。
生2:我看到1張桌子,4條凳子,桌子上有3個蘋果,4根蘿卜。
生3:小白兔搬磚頭,小豬扛木頭。
3、動手操作。
(1)師:小朋友能用自己的學具擺一擺你看到的幾只動物?(教師巡視)
(2)學生擺完,同桌相互觀察評價:擺出來的和看到的一樣嗎?(課堂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情景圖后,讓學生在心里數一數,在交流時說一說,通過桌面上擺一擺,引導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全方位地參與數學的學習過程,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4、設疑激趣。
師:我們看到了小白兔和小豬都在勞動,小朋友能把它們勞動的情況說說嗎?那我們把它們比一比好嗎?
(1)小組討論:可以把誰和誰作比較?也可以把什么和什么作比較?
(2)交流:把小白兔和小豬進行比較。
5、探究方法。
(1)認識同樣多(小白兔和水泥磚比)
①師:我們先把小白兔和水泥磚作比較,哪個多?哪個少?你是怎么知道的?(這樣設計旨在引導學生圍繞誰和誰比?怎么比?比的結果如何?進行討論,留給學生思考探索與表達的空間。)
②動手操作:借助學具用擺的方法來比較,那么要怎么擺呢?請大家先想一想,再動手擺一擺。
③展示交流:誰愿意到前面來擺一擺?其他小朋友擺的方法和他一樣嗎?
④猜一猜:有幾種擺法?(只要明確比的方法,不管直接比,還是間接比,建立一一對應的比較方法,教師可以滲透“一一對應”的思想。培養學生想法多樣化,提法多樣化,說法多樣化。)
⑤揭示同樣多:小白兔有4只,水泥磚有4塊,小白兔的只數和水泥磚的塊數一樣的,都是4,我們就說它們的數量同樣多或一樣多。
⑥練習訓練:課后第8頁第1題。
(2)理解誰多誰少。
①師:接下來我們再把哪幾種事物之間進行比較?看看什么多?什么少?怎么比較?比的結果是什么?請小朋友先擺一擺,再說一說。
A、小朋友獨立思考。
B、小組交流。
C、全班交流。
②怎么比?
③比的結果?(引導學生表述;X比X多或少。如小白兔的只數比小豬的只數多)
④學生表達:4比3多,還可以怎么說?(3比4少)
⑤再讓學生進行比較、討論、交流。
生1:水泥磚與木頭比。
生2:蘿卜和蘋果比。
生3:凳子與桌子比。
三、鞏固與發展
1、師:在這幅小白兔幫小豬蓋房子的情景圖中,除了小白兔、小豬、磚頭、木頭之間可以進行相互比較外,還可以怎么比?
2、同桌交流:說一說誰多?誰少?也可以用數字說一說它們比的結果。
3、在現實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有關比較的知識?
4、完成課后第8頁第2題:擺一擺,說一說。
5、填一填:
1比2()2比14()4比2()2比3()
四、總結談話,揭示課題。
1、小朋友,今天我們學了什么?你能談談你的收獲和想法嗎?
2、揭示課題:比多少。
小學優秀數學課件 12
教學內容:
第幾(第18頁的教學內容)完成第22頁的第7、9、10題
教學目標:
1、具體的情境圖中,讓學生學會區分基數和序數的,理解幾個和第幾的不同,并通過生活實例使學生充分感知無論第幾都只有一個,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幾個則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推理、判斷的能力,以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創新意識。
3、使學生感知與同伴合作學習和樂趣,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序數含義,會區分基數與序數,明確數的方向決定的次序。
教具準備:
實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師生交流
今天,老師要帶大家云一個你們非常熟悉的地方,想知道是哪里嗎?
2、出示實物投影的書中第18頁的圖畫。
動物園的售標處,井然有序的排隊買標。師:問:小朋友,你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有哪些人?他在什么地方嗎?
二、探求新知
1、初步感知
師:(1)請大家猜一猜誰最先上車?你是怎么知道的?
(2)那小朋友排在第幾?排在他前面的阿姨呢?后面的`兩位叔叔呢?
(3)你是怎么知道阿姨排在第2的?
(4)請你說一說:兩位叔叔排在第4和第5的理由。
(5)教育學生在公共場合應該自學排隊,遵守公共秩序。
2、初步感知基數與序數
(1)請大家數一數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隊買標?有誰能指一指排在第5地是誰?
(2)動畫展示:穿紅衣服的阿姨已經走了,后面的人次上前。
問:有幾個人在排隊?這時誰排4?小朋友排第幾?解放軍叔叔呢?
3、進一步體會基數、序數的含義
(1)請幾位同學上講臺
先請大家數一數共幾人?再問一問從左數第3人是誰?××同學是從右數的第幾?他還可以排第幾?
(2)分小組做排隊游戲
三、反饋練習
1、投影出示:5只小鳥
把左邊的4只小鳥圈起來,給從左數的第4只小鳥涂上顏色。
2、舉一些日常生活中關于“第幾”的例子
先4人小組互相說,然后向全班匯報。
四、作業
書第8頁“做一做”的第2題
看圖片可以說一說:照片上共有幾個人?從右數,爺爺排第幾?奶奶和爸爸排第幾等?
【小學優秀數學課件】相關文章:
初中數學優秀課件10-17
小學數學課件集錦10-17
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課件教案08-23
小學人教版數學課件03-08
小學書法教學優秀課件12-12
小學數學簡單教學計劃課件09-19
小學數學教學計劃課件大全03-24
小學音樂優秀課件(精選10篇)07-08
數學課件特點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