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表》的課件
《出師表》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給后主劉禪上書的表文。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出師表》的課件,歡迎大家閱讀。
《出師表》的課件1
【教學要點】
1、領會諸葛亮提出的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小三項建議的進步性和借鑒意義。
2、認識并學習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課文中的幾種判斷句式。
4、了解本文議論中融以敘事、抒情的寫法。
5、了解本文率直、質樸、懇切的語言風格。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新授課)
〖教學目的及要求〗
1、題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寫作背景。
2、學習生字、在理解重點詞的基礎上初步理解文章內容。
3、熟讀課文。
〖教學重點〗
1、學習生字、在理解重點詞的基礎上初步理解文章內容。
2、熟讀課文。
〖教學難點〗
題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寫作背景。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唐朝著名詩人杜甫在一首詩中這樣寫道:“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哪位同學能說說,這是杜甫的哪首詩?對,是《蜀相》。寫的就是本文的作者諸葛亮。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他的《出師表》。
二、題解
1、作者: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期蜀國的政治家、軍事家。
2、文體: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書言事的一種文體。
3、出師伐魏背景簡介:
諸葛亮感念劉備“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出山輔助劉備成就大業,建立了蜀國,與曹魏、孫吳鼎足而三。劉備稱帝后,拜諸葛亮為丞相。223年劉備病逝,臨終對諸葛亮托認國事,并囑咐兒子劉禪曰:“汝與丞相從事,當事之如父。”后劉禪稱諸葛亮為“相父”。諸葛亮深感劉備知遇之恩和臨終托孤之情,輔佐劉禪竭忠盡智,為實現劉備的統一中原,光復漢室的遺愿而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諸葛亮輔佐劉禪辛勤治蜀,經過了幾年的努力,國力有所加強,在這種情況下,他于227年率兵北駐漢中(今陜西省漢中市),準備北伐曹魏,以“北定中原”。
劉禪昏弱,使諸葛亮在勞師遠征之際深懷內顧之憂,所以,臨行前上此表文,給劉禪以告誡和勸勉。
諸葛亮的戰略思想始終是聯吳抗曹,并用五年的時間為伐魏作準備。主要措施有:⑴與吳國通好;⑵加強內政建設;⑶平定南方叛亂。
三、生字、重點詞
1、給生字注音:
殂(cú)弘(hóng)菲(fěi)陟(zhì)否(pǐ)裨(bì)闕(quē)茍(gǒu)猥(wěi)夙(sù)駑(nǔ)攘(rǎng)咎(jiù)諏(zōu)祎(yī)咨(zī)頹(tuí)先帝遺德(yí)以遺陛下(wèi)長史(zhǒng)行陣和睦(hóng)性行淑均勻(xíng)以塞忠諫之路(sè)2、解釋重點詞:
危急存亡之秋:緊要時刻以光先帝遺德:發揚光大恢弘志士之氣:發揚擴大不宜異同:不同
引喻失義:說話不恰當。引喻,稱引、譬喻。義,適宜、恰當。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選拔;給予。
嘆息痛恨:痛心遺憾。先帝不以臣卑鄙:低微而鄙陋。猥自枉屈:辱,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由是感激:感動、激動。遂許先帝以驅馳:奔走效勞。深入不毛:苗。庶竭駑鈍:比喻才能平庸。攘除奸兇:排除、鏟除。以彰其咎:表明、顯揚;過失。以咨諏善道:詢問。
四、教師范讀課文,提醒學生注意句中停頓
五、學生自讀課文
第二課時(閱讀理解課)〖教學目的及要求〗
在掌握重點詞含義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前五段的內容,并對每段內容加以小結。
〖教學重點及難點〗同上。
〖教學過程〗
一、第1段
1、朗讀。
2、檢查重點詞。
3、學生串譯。
4、提問檢查:
⑴當時的不利條件是什么?“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益州疲弊”(客觀)
⑵當時的有利條件是什么?“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主觀)
⑶本段提出什么建議?“開張圣聽”
⑷提出這一建議的目的是什么?“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
⑸對陛下進行了怎樣的規勸?“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5、小結:
分析當前形勢,提出“廣開言路”的建議。
二、第2段
1、朗讀。
2、檢查重點詞。
3、學生串譯。
4、提問檢查:
⑴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議是什么?具體內容是?嚴明賞罰。
⑵如何具體執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⑶提出怎樣的勸誡?“陟罰臧否,不宜異同”;“不宜偏私”。
⑷“內外異法”內外各指什么?宮中、府中。
5、小結:
提出應內外一體,賞罰嚴明的建議。
三、第3、4段
1、朗讀。
2、檢查重點詞。
3、學生串譯。
4、提問檢查:
⑴為什么要舉薦這些人?“此皆良實,志慮忠純”
⑵提出親賢的具體作法是?“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⑶親賢的好處是?“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⑷概括第3段的內容?述說文臣的安排——舉薦賢才,著眼于思想品質。
⑸為何舉薦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
⑹具體如何舉用?“營中之事,悉以咨之”
⑺好處?“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⑻概括第4段的內容?述說武將的安排——舉薦武將,贊其德才兼備。
5、小結:
述說人事安排,舉薦文臣武將。
四、第5段
1、朗讀
2、檢查重點詞
3、學生串譯
4、提問檢查:
⑴本段的中心句?第1句
⑵“每與臣論此事”中“此”指?第1句
⑶“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的主要條件是?“親賢臣,遠小人”
5、小結:
總結上兩段,提出“親賢遠小”的建議。
第三課時(閱讀理解課)〖教學目的及要求〗
在掌握重點詞含義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后4段的內容,并對每段內容加以小結。
〖教學重點及難點〗同上。
〖教學過程〗
一、第6段
1、朗讀。
2、檢查重點詞。
3、學生串譯。
4、提問檢查:
⑴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詞語)?“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布衣”
⑵當時作者的志趣是什么?“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⑶“感激”的原因?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
⑶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體指什么?
低微而鄙俗;具體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⑷哪句話概括了與先帝患難與共的歷史?
“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中,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5、小結:
本段述身世,講經歷,以使陛下明白創業之艱難,同時表達自己愿竭忠盡智來報先帝知遇之恩的決心。
二、第7段
1、朗讀。
2、檢查重點詞。
3、學生串譯。
4、提問檢查:
⑴作者夙夜憂嘆的原因?“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⑵“五月渡瀘,深入不毛”的原因?
“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⑶表明伐魏時機成熟的句子?“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⑷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份也。”
5、小結:
本段敘述受命以來的心情及所采取的措施,以表作者忠心不二,盡心盡責輔佐陛下,以報先帝托付之情的決心。
三、第8段
1、朗讀。
2、檢查重點詞。
3、學生串譯。
4、提問檢查:
⑴第一句照應上段哪一句?“獎率三軍,北定中原”
⑵第二句前半句照應上段哪一句?“斟酌損益,進盡忠言”
⑶第二句后半句照應第一段哪一句?“開張圣聽”
5、小結:
本段是對上文的回顧,再次提出對陛下的期望和要求,這既是臣對君的忠心之述,也是長輩對晚輩誠摯愛忙亂的表露,感情真切自然。
四、第9段
表達依依惜別之情。
第四課時(總結復習課)〖教學目的及要求〗
1、總結全文,分析寫作特色。
2、復習重點詞。
3、完成課后練習。
〖教學重點〗
1、總結全文,分析寫作特色。
2、復習重點詞。
3、完成課后練習。
〖教學難點〗
總結全文,分析寫作特色。
〖教學過程〗
一、總結全文
板書:
出師表
(蜀)諸葛亮
第一部分:曉之以理。
第一層(1):分析形勢,提出第一條建議——“開張圣聽”
第二層(2):提出第二條建議——“賞罰嚴明”
第三層(3~5):推薦文臣武將,提出第三條建議——“親賢遠小”。
第二部分:動之以情
(6)述身世,講經歷。
(7)敘述受命之后的心情與措施,表忠心。
(8)總提期望與要求。
(9)結束語:報先帝、忠陛下
二、總結本文寫作特色
1、議論中融以敘事和抒情:
由于本文是奏章,是作者出師前向后主劉禪——他的恩主先帝劉備的兒子,現今的蜀國皇帝陳述意見,提出修明政治、興復漢室的主張。因此,全文以議論為主,在議論中融以敘事和抒情,以做到對劉禪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而達到勸諫的目的。論述切中要害、分析透辟,針對性強;寓情于義,情理交融,言詞懇切,說服力強。敘事,寓情于事,委婉動人,感情真摯。所敘之事如推薦賢才,講身世,談經歷,都是為議論服務,使他對劉禪提出的建議與要求有理有據,更能使人信服。
由于諸葛亮深感先帝知遇之恩和托付國家大事之情,此文全篇為他的“報先帝、忠陛下”之情所貫穿。在文中,他滿懷深情念先帝,滿腔摯愛諫后主,他對劉禪的反復勸諫,諄諄叮嚀,言詞懇切,語重心長,那忠義之理,殷切之情,處處洋溢,感人至深,充分表現了他這位元老重臣對劉氏父子的忠肝義膽。
2、語言率直、質樸、懇切、精練:
全文只624字,13次提先帝,7次提陛下,“報先帝、忠陛下” 之情全篇,處處為劉禪 著想,殷切期望他繼承父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光復漢室”之大業。作者此情此意,形成了本文率直、質樸、懇切的語言風格。他心之所想,筆之所寫,情之所注,理之所喻,皆醒目而感人。全文不用典、無比喻,去華麗,重真情實錄,處處不失臣子身份,又切合長輩的口吻。
本文語言精練,多以四字句行文,還有一些工整的排比句式,如“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等。還有大量的合成詞出于諸葛亮的首創,不少詞經過他的提煉,后來成為有生命力的成語,沿用至今,如“妄自菲薄”、“引喻失義”“茍全性命”“斟酌損益”“感激涕零”“不知所云”等。
三、復習重點詞
四、完成課后練習
課后小結。
《出師表》的課件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在學習中了解“表”這種文言文體的一般知識;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概括內容要點;多層面解讀文章,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遷移性閱讀的能力;品讀語言情感的深切,體會行文構思的明晰的特點;掌握閱讀“表”這一文言文體的基本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反復誦讀,在讀中感知文章大意及內容要點,在讀中品味語言情感的深切,在讀中質疑探究、遷移發現;鼓勵學生對課文內容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強調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學生之間的對話、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實現師生的互動;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進行多角度閱讀。
3.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
通過對本文的學習,學會怎樣對他人“聲情并茂”的陳述自己的觀點和建議;怎樣正確對待他人對自己的恩惠;怎樣看待自己的責任等問題。在討論思辨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這一情感培養絕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應該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在反復閱讀的基礎上,自己從多角度去思考,得出自己的結論。而學生對諸葛亮人品、氣節的思考解讀過程,實際上就是情感培養過程、價值觀的形成過程。
〖教學方式〗
1.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品味。
2.由單向思維轉向多向思維,正確引導學生進行多元化思考。
3.注意傳授學習方法,指導學生在學習思考,在思考中發現,在發現中走向完善。
4.重視教與學的雙邊性,重視師生互動,注重學生的自主理解和思考,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與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成功的喜悅。
5.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實現自然貫穿于教學過程之中,切忌為了完成目標而強行設計教學環節。
6.要借助學生的學習興奮點和興趣所在,以知識鏈接的形式,將學生對文本本身的學習拓展延伸到課外,讓學生在更為廣闊的時空中自主學習。
〖教學過程〗
課時可根據課堂推進狀態自我調節。
一、詩句導入,激發興趣。
以組合詩句的方式,通過“出師一表”引導學生快速進入課文。
二、自讀課文,掃除障礙。
通過學生自讀課文,熟悉課文,提出疑難,掃除朗讀和理解的障礙。
三、共讀課文,理清要點。
以理清文章結構為目標,以教師范讀為引子,通過師生共讀課文,在讀中理解課文,在理解中反復朗讀,把握要點,品味語言。
四、綜合學習,自主探究
學生圍繞人物和作品評價或其他學習中的問題自我發現,自談感受,合作探討。
五、選背課文,文化積累
學生選背精彩片斷,展開競背,師生共評。
【教學實錄】
一、對聯導入,激發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三組被打亂的詩句,想請同學們把他們重新組合完整。(出示打亂了的對聯)出師一表真名世,夜半挑燈更細看。
出師一表通今古,遠比管樂蓋有余。
出師一表千載無,千載誰堪伯仲間?
生: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
生:出師一表千載無,遠比管樂蓋有余。
生: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生:(小聲嘀咕)怎么都有“出師一表”?
師:(笑著問)可不是嗎?都有“出師一表”,而且都是在贊誦“出師一表”。這“出師一表”是什么呢?我們的歷史小博士能不能幫大家解答這個問題啊?
〖點評〗以古代詩句對作品的評價引入,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增添學生人文素養。
生:可能是說的'諸葛亮的《出師表》吧。
師:諸葛亮的情況,你能給大家做一個介紹嗎?
生: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先生,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青年時隱居鄉間耕種,后來,受劉備“三顧茅廬”,出山相助其完成大業。他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巧借東風、火燒赤壁、三氣周瑜、七擒孟獲、、空城退敵、六出祁山,一生辛勞,萬古留芳,成為人們心目中智慧的化身。(學生報以熱烈的掌聲)
師:真不愧為我們的歷史小博士。難得你用這樣整齊的句式向我們概括了諸葛亮輝煌而又多彩的一生。謝謝,請坐下。智慧的確是諸葛亮身上耀眼的光芒,除此而外,他忠誠報人的品格也令后人所稱道。這三句詩中提到的《出師表》就是力證。
〖點評〗由人所共知的“智慧”自然過渡到學生不太熟悉的“忠誠”,為全文的理解和閱讀打好基礎,做好鋪墊。
二、自讀課文,掃除障礙。
師:下面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在朗讀時,注意字詞的讀音和句子的斷句。如果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請做好記號,一會兒我們通過集體討論來解決。(學生自讀課文并提出疑難之處)
生:“開張”是什么意思?
生:“痛恨”是什么意思?
生:“感激”是什么意思?
生:“謹慎”是什么意思?
師:看來大家還真遇到了不少難題,有沒有哪位同學能幫大家解決一下呢?(生緊皺眉頭,若有所思)
生:老師,我知道,可當我將自己的理解放到原文中后,就講不通了。(其他同學表贊同的點點頭)
師:這是因為大家提出的這些詞的意義隨著時間的演變發生了變化。“開張”:今義是商店開始營業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本文中的古義是開放、擴大。“痛恨”:今義是深切地憎恨;古義是痛心和遺憾。“感激”今義是由衷感謝;古義是感動、激動。“謹慎”今義是做事小心;古義是認真、慎重。同時,這篇課文中還有許多單音詞也是古今異義。如:先、崩、弊、誠、愚等,大家在學習時應加以分辨。
生:“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這句話該怎樣斷句呢?
生:應是“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師:你能解釋一下為什么要這樣斷句嗎?
生:根據課文注釋,這句話是講:如果有違反法令的或者是品行良好的人,應交給主管的官來判定他們受罰或受賞。用這來表明帝王的治理是公平英明的,不應當有偏袒和私心,讓宮內和朝廷行賞之法不同。
師:講得不錯,看來,大家通過三年的學習積累已形成了良好的文言語感。我為大家感到高興和自豪。下面,這樣,大家還可以從文章中找找這樣的長句,讀讀看。
生: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生: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
生: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
〖點評〗放手讓學生自由閱讀,互質疑難,合作解答,體現自主和合作的學習精神。在合作學習中把握本文長句較多的特點給予重點引導,體現教師在關鍵處參與的重要性。
三、共讀課文,理清要點
師:大家都讀得不錯。對句子的朗讀節奏把握的很好。下面,我把全文給大家朗讀一遍,請大家在對照我和大家朗讀異同的時候,請重點關注:本文先后寫了哪些內容?試著把文章的思路整理出來。(教師范讀)
師:你了解到文章寫了哪些內容
生:寫向劉禪提出了一系列建議。
師:哦,“一系列”建議。哪些建議呢?在課文哪些段落寫的呢?
生:在課文1-5段寫了這些建議。一共三條:一是開張圣聽;二是陟罰臧否,不宜異同;三是親賢臣,遠小人。
師:你對這三條建議是如何理解,有何看法呢?
生:“開張圣聽”,就是要廣開言路吧,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聽到真話,從而更好的治理國家;“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就是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這樣人們遵規守法,國家才不至于一片混亂;至于“親賢臣,遠小人”,就是保證國家向良好的方向發展,不被奸臣所害。
師:恩,解答得真不錯,還使用了我們現在的慣用語。看來,對文章的一部分內容已經深有體會了啊。大家還有什么要補充的嗎?
生:我覺得這是諸葛亮在充分分析了當時的形勢之后得出的結論。因為,在“三國鼎立”的時候,只有蜀國是最弱小的,如果不發展,必遭滅亡。而要發展壯大,就需要帝王是賢君、明君,而要想成為賢君、明君,就應按諸葛亮提的三條建議去做。所以,諸葛亮提出了這些建議。
生:諸葛亮重點提出的建議是第三條:親賢臣遠小人。而且這一條建議十分具體,把自己舉薦的人具體特點和優勢都一一講明了。
師:大家讀到了嗎?有哪些人,又各有怎樣的特點?
生:文官有郭攸之、費羿、董允等人,他們的特點是“良實”“忠純”;武將是向寵,他的特點是“性行淑均,曉暢軍事”。
師:舉賢薦能,可謂用心良苦;坦誠進言,可謂竭盡忠誠。除此提出建議外,文章還寫了什么呢?
生:諸葛亮還回顧了自己的身世和歷史。在課文的第6-7段。
師:我們一起朗讀這兩段,一邊讀,一邊和諸葛亮一起回顧他過去的歲月,看看他在這里回顧了哪些事情?(生齊讀6-7兩段)
生:老師,第7段并不都是在回顧過去。
師:哦。很有發現的眼光。不是在回顧過去,那是在寫什么呢?這個問題我們一會來探討。現在,我們先來看看諸葛亮回顧了過去哪些事情。大家都看過《三國演義》,對這些事情大致上都應該了解的,我們一起結合原文來明確一下。
生:有隱居隆中的事——“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
生:有三顧茅廬的事——“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生:有襄陽兵敗的事——“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生:有白帝城托孤的事——“臨崩寄臣以大事”。
生:有南征孟獲的事——“五月渡瀘,深入不毛”。
師:人們回顧前塵往事,有人感嘆時光匆匆、歲月易老,有人感嘆平生多事、磨難萬端,……21年來的風風雨雨在諸葛亮心頭翻涌,勾起了他怎樣的情懷呢?我們能否從這些往事的字里行間覺察到諸葛亮心頭的情感波瀾?
生:他內心充滿著對劉備知遇之恩的感激與報答之情。三顧茅廬時,諸葛亮就是出于“感激”,也就是被劉備不因為他身份低微,禮賢下士,一而再再而三地登門求教而感動才出山相助;后來劉備又在臨終之時把國家大事再次托付給他,他感到莫大的信任和感動,當然想要報答這種知遇之恩。
師:諸葛亮對劉備的情感真的有這么深厚嗎?有一句古語描述了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在這類問題的人格特點,它是最好的注解。大家知道這句話是怎么說的嗎?
生:(很多同學齊聲回答)“士為知己者死!”
師:是啊。因為劉備就是諸葛亮畢生才干的欣賞者,諸葛亮甘愿受他“驅馳”,唯恐自己不力,不能報答恩遇。這種竭心盡力的忠誠在劉備離開人世后就轉移到他的后代身上。現在我們來看剛才那位同學提出的問題:第7段究竟還寫了些什么呢?(師朗讀“今南方已定……之任也。)
生:這是寫諸葛亮出師伐魏的有利條件和迫切愿望。
師:諸葛亮伐魏興漢的愿望有多迫切?你能結合第7段的原文來體會嗎?
生:“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這一連串的語句寫出了諸葛亮規劃伐魏計劃的興奮心情。可見愿望之強烈。
生:“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諸葛亮把伐魏興漢視為自己不容推卸的職責所在。
生:后面的文章中還有。“臣不勝受恩感激。”諸葛亮“感激”的原因,其中也有劉禪委托他以討賊興復大任的原因。
師:我們共同來讀一讀,最后兩段表達了怎樣的意思。(師發起,全班齊讀)
生:這里諸葛亮在表明自己的討賊興復愿望和決心的同時,也明確了治國職責,同時對劉禪委婉地提出了咨諏善道,察納雅言的諫言,為自己離朝遠征做好了妥善安排。
生:這兩段文章同時還表達了報答劉備,盡忠劉禪的情感。
師:你從哪些體會到的?
生:“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就是報答劉備;立下這樣的“軍令狀”來表明自己的全力以赴,就是盡忠于劉禪。
師:全文從提出建議到回顧歷史再到表達伐魏興漢的決心,應該說從始至終都貫穿著這樣的情感。所以,后人說《出師表》中有6個字是文脈所在。大家看,是哪6個字呢?
生:“親賢臣,遠小人”。
生:不對,應該是“報先帝,忠陛下”。
師:為什么?
生:“親賢臣,遠小人”是諸葛亮向劉禪建議的關鍵所在;而文章中所說的一切,諸葛亮在實際里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報答劉備知遇之恩、效忠劉氏王朝。
〖點評〗閱讀和理解緊密結合,通過朗讀來增進理解,在理解中推動朗讀,使文言解讀輕松自然。
四、綜合學習,自主探究
師:閱讀了《出師表》,你對文章有怎樣的感受,你對諸葛亮做何評價?下面請大家利用自己課外收集的資料,圍繞這兩個問題談談你的看法,也可以就學習本文過程中的其他問題自由地提出自己的疑惑或者發表自己的見解。
〖點評〗圍繞作品開放課堂,為學生的自由思索和學習創設空間與平臺。
生:我談談對《出師表》的一些看法。《出師表》從嚴格意義上講是一種例行公文,其之所以能流傳久遠是因為它文中的報國的至誠,情意的真切,對后世影響的深遠。歷史上有不少文人對其作出了高度評價。如:陸游在《書憤》中寫到“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文天祥在《正氣歌》中寫到“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等。
生:我提一個問題請大家幫我解答:本文是諸葛亮向帝王劉禪的上書,可在文中多次提到“先帝”,這是為何?
生:我覺得這是為了讓劉禪牢記父親的遺志。
生:我認為這是為了讓劉禪學習父親的用人之術。
生:我覺得這是諸葛亮為了表明自己對蜀國的忠心。
師:同學們分析的都很有道理。從此,我們能進一步了解這篇“表”文“聲情并茂”的特點。大家還可以再去讀課文,仔細品一品文中還有哪些地方蘊涵了作者豐富的情感。
生:我根據本文對劉備的死的稱“崩”,查閱了相關資料,了解到古代對“死”的一些表達。一般帝王之死稱“崩”,諸侯之死稱“薨”,大夫之死稱“卒”,士死稱“不祿”,庶人之死稱“死”。
生:學習本文中我學會了向別人陳述自己的觀點時應條理清晰,思路清晰。
生:我們覺得還應注意加進自己的情感,就是人們常說的,做到“言之有裾,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這樣更有說服力。
生:我談談對諸葛亮的看法。諸葛亮是三國蜀漢政治家、軍事家。他有政治遠見,能對復雜的形勢進行分析并從中找出規律,定出方針。政治上賞罰嚴明,恩威并重。其他如開發生產、發明新武器等,都有其突出的歷史價值。同時,他的散文獨具特色:語言懇切,感情誠摯,論事透辟,推理嚴密,文風平易。《三國志》的作者陳壽稱他的文章“聲教遺言,皆經事綜物,公誠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補于當世”。
師:這位同學結合自己課外了解到的歷史資料來評價人物,值得肯定。有沒有同學能夠談談閱讀《出師表》后對諸葛亮的感受?
生:我談談自己的一點感受:我覺得太壓抑。以諸葛亮經天緯地之才,輔佐劉禪實在是虧了。(眾笑)大家都知道一句俗語:“扶不起的阿斗”。這個阿斗就是劉禪。他后來聽信宦官,朝政荒廢,無所作為,蜀國終于被人家滅亡。實在是讓諸葛亮一世英名和心血付之東流了。堅持對這樣無用的人盡忠,實在是令人不可思議!!
生:可見諸葛亮有先見之明。在本文中,他不是力陳“親賢臣遠小人”嗎?
師:這位同學的感受很值得探討,很多史學家也在這樣的問題上爭論不休。有人搖頭感嘆諸葛亮的盡忠是“愚忠”,有人又對他的忠誠品格推崇備至。我想,準確評價一個人不能離開他具體所處的時代,而用現代的觀點來思考又能使我們得到很好的經驗和教訓。對這個問題同學,請課下查閱相關資料,把自己的觀點整理成文章,我們再做專題交流,好嗎?(生贊同)
〖點評〗表面上雖然對課堂上產生的觀點不置褒貶,但卻從多個角度引導思考方向,并激發學生將學習由課堂發展到課外,推動學習成為“不終止于課堂”的自主歷程。
五、選背課文,文化積累
師:大家在前面的學習過程中表現的很出色,相信在接下來的環節中會有更精彩的表現。前面提到的三副對聯對本文給予了高度評價,我想,但凡好的文章,看到了是一種幸福,若能誦記下來,就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了。下面,請同學們選擇文章中自己最欣賞的一段,讀熟并背誦下來,看誰選得好,背得快。(學生讀背,學生競背,師生共評。)
〖點評〗在理解的基礎上做好古典文化積累,幫助學生吸取優秀文化的營養。
【教學反思】
一、文言文的理解應該是和閱讀始終結合在一起的。通過朗讀來增進理解,在理解中推動朗讀,二者就會形成解讀的合力。
二、在綜合學習的過程中,應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的多元思維,提倡多角度、有個性的閱讀。讓學生在多種見解中產生思想的碰撞,迸發智慧的火花。這樣在解讀中就會出現“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喜人場面。師生都能從此環節中收獲意外的驚喜。
三、注意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佳境。
【《出師表》的課件】相關文章:
出師表教學課件09-26
《出師表》PPT課件05-10
出師表內容的教學課件09-28
出師表說課稿11-11
出師表試題09-10
出師表說課稿11-02
《出師表》閱讀答案03-29
出師表教學反思04-24
《出師表》教學反思04-18
《出師表》優質說課稿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