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物理《圓周運動》課件(通用11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課件編寫工作,教案是描述如何進行一堂課的教學,通常都是教師書面上的文字,課前備課是一線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環節,課件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圓周運動》課件,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中物理《圓周運動》課件 1
一、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選自人教版物理必修2第五章第4節。本節主要介紹了圓周運動的線速度和角速度的概念及兩者的關系;學生前面已經學習了曲線運動,拋體運動以及平拋運動的規律,為本節課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而本節課作為對特殊曲線運動的進一步深入學習,也為以后繼續學習向心力、向心加速度和生活中的圓周運動物理打下很好的基礎,在教材中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學好本節課具有重要的意義。本節課是從運動學的角度來研究勻速圓周運動,圍繞著如何描述勻速圓周運動的快慢展開,通過探究理清各個物理量的相互關系,并使學生能在具體的問題中加以應用。
(過渡句)知道了教材特點,我們再來了解一下學生特點。也就是我說課的第二部分:學情分析。
二、學情分析
學生雖然已經具備了較為完備的直線運動的知識和曲線運動的初步知識,并學會了用比值定義法描述勻速直線運動的快慢,盡管如此,但由于勻速圓周運動的特殊性和復雜性以及學生認知水平的差異,本節課的內容對學生來講仍然是一個不小的臺階。
(過渡句)基于以上的教材特點和學生特點,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力圖把傳授知識、滲透學習方法以及培養興趣和能力有機的融合在一起,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知道描述圓周運動快慢的兩個物理量——線速度、角速度,會推導二者之間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傳動模型的應用,對線速度、角速度之間的關系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思考中體會物理學科嚴謹的邏輯關系,提高分析歸納能力,養成嚴謹科學的學習習慣。
(過渡句)基于這樣的教學目標,要上好一堂課,還要明確分析教學的重難點。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
線速度、角速度的概念。
【難點】
1.二者關系的推導過程;
2.對勻速圓周運動是變速運動的理解。
(過渡句)說完了教學重難點,下面我將著重談談本堂課的教學過程。
五、教學過程
首先是導入環節:
在這個環節中,我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運動,如摩天輪、脫水桶等,引導學生找相似點:運動軌跡是一些圓,從而引出,這種軌跡為圓周的運動叫做圓周運動——引出課題。
接下來,我會順勢讓學生再例舉生活中的圓周運動,然后提出問題,直線運動我們用單位時間內的位移來描述物體的運動快慢,那么對于圓周運動又如何描述它們的運動快慢呢?
【意圖:這個問題我采用類比的方式去提問,一方面讓學生回顧前面學過的直線運動,另一方面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二者的不同,有效的啟發了學生的思維,很順利的過渡到了接下來要講的線速度和角速度。】
學習線速度的概念時,我會用flash配合實物電風扇的'頁片,讓學生觀察當用手緩慢撥動頁片轉動時,頁片上分別標記的紅、藍兩種與圓心距離不等的點的運動情況,哪個快那個慢。學生可以討論發現相同的時間里,通過的弧長長的點運動得快。于是我們就可以用二者的比值來表示線速度的大小,而且我會引導學生去發現,當時間t足夠小的時候,所對于的弧長也非常短,接近于圓弧上的一個點,因此線速度是瞬時速度,它的方向也就是在圓周各點的切線方向。另外還需讓學生討論交流“勻速圓周運動”中“勻速”的含義。【意圖:這是本堂課的一個難點,學生很容于將這里的勻速理解為速度不變。所以在這里我會再次強調速度的矢量性,它既有大小也有方向,這里的“勻速”其實是指“勻速率”,線速度大小不變,但是線速度的方向在時刻改變。】
接下來在學習角速度的概念時,應向學生說明這個概念是根據勻速圓周運動的特點和描述運動的需要而引入的,即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時,每通過一段弧長都與轉過一定的圓心角相對應,因而物體沿圓周轉動的快慢也可以用轉過的圓心角與時間比值來描述,由此引入角速度的概念。但是在講述角速度的概念時,不需要向學生強調角速度的矢量性。因為這個會在大學學習剛體力學的時候才學,需要用右手螺旋定則確定。
明確了兩個概念之后,本堂課的一大重點就解決了,而依據教學目標,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和實際操作中暴露出的問題,如何去推導線速度、角速度之間的數學關系又是本堂課的又一難點。在這里我將帶領學生去回顧數學中的表達式,然后讓學生自己動手推導。
接下來在鞏固提升環節,我將讓學生觀察自行車傳動結構示意圖中的大齒輪、小齒輪、后輪三個部分的轉動,分析A、B、C三個點線速度、角速度的關系。【意圖:這是高中階段比較典型額皮帶傳動問題,關鍵是要讓學生明確兩種情況下v和ω的關系:同軸、共線,在此基礎上可以再提升難度:當三個輪子一起轉的時候,又如何比較快慢,這樣問題的設置層層深入,有梯度性,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最后是小結作業環節,我將提出如下問題:除了線速度、角速度,還有一些可以用來描述快慢的物理量,如周期T、頻率f,他們之間的關系又如何?可以讓學生自己嘗試推導這些物理量之間的關系。
高中物理《圓周運動》課件 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進一步加深對向心力的認識,會在實際問題中分析向心力的來源。
②培養學生獨立觀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概括總結知識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對幾個圓周運動的實例分析,掌握牛頓第二定律分析向心力的方法。
②調查公路轉彎處或鐵路拐彎處的傾斜情況,培養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向心力在具體問題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將物理知識應用于生活和生產實踐的意識。讓學生獨立完成一些問題的分析,體驗獨立解決問題的愉悅。
教法分析:
這是圓周運動的很實用的一節,也是獲取物理學習方法很重要的一節,也是獲取物理學習方法很重要的一節,教師要善于利用已有知識讓學生自己動手推導出向心力公式和進行正確的受力分析,然后列方程、解方程,進而熟練運用牛頓第二定律解決向心力問題的一般思路與方法。
學法分析:
學生要熟練掌握受力分析、利用牛頓第二定律解決問題的一般思路與方法,更進一步明確向心力的來源,理解向心力。是要求學生多動手,多動腦。
重點、難點:
分析具體問題中向心力的來源,離心現象的理解。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媒介及素材:
火車轉彎視頻、雨傘甩雨滴視頻、洗衣機脫水桶轉動視頻、汽車轉彎視頻、航天器中的失重現象視頻。
教學過程設計:
Ⅰ引入課題
生活中的圓周運動有很多,請同學們思考一下生活中的圓周運動,舉一些實例。
(一)鐵路的彎道
[提問]標準公路在拐彎處路面有什么特點?對司機有什么好處?答:外側高,內側低。在拐彎時,司機幾乎不用轉方向盤。那么火車轉彎會是什么情況呢?接著放火車轉彎視頻。
通過分析火車轉彎和汽車轉彎情況類似,火車轉彎時,具有向心加速度是什么力使它產生向心加速度呢?如果內外軌道一樣高,外側車輪的輪緣擠壓外軌,使外軌發生彈性形變,外軌對輪緣的彈力就是火車轉彎時的向心力。如果在轉彎處使外軌略高于內軌,那么鐵軌對火車的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軌道指向內側彎道,它與重力的合力指向圓心,為火車轉彎提供了一部分向心力,這就減輕了輪緣與外軌的擠壓。
[歸納總結]在修筑鐵路時,根據彎道的半徑和規定的行駛速度,適當選擇內外軌高度差,使轉彎時所需的向心力幾乎完全由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
(二)拱形橋
[創設問題情境]水平路面上行駛的汽車,所受重力、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但在過拱形橋和凹形橋時,所受重力和支持力是否也是一對平衡力?教師根據創設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展開討論。
[分析]如果汽車在水平路面上勻速行駛或靜止時,在豎直方向上受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并且二力平衡。如果是拱形橋,汽車以某一速度通過橋的最高點時,橋面受到的壓力如何呢?分析得出,汽車在共性橋的最高點時,對汽車受力分析,向心力由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而且重力大于橋對汽車的支持力,而且汽車對橋的壓力和橋對汽車的支持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總結]汽車對橋面的壓力小于汽車的重力。當汽車行駛的速度越大時,汽車對橋面的'壓力越小。
[置疑]如果橋面是凹下去的凹形橋,汽車行駛在下面時,橋面受到的壓力如何呢?
[分析]學生根據上面分析拱形橋的思路,自己分析汽車通過凹形橋時對橋面的壓力并得出結論,汽車對橋面的壓力大于汽車的重力。
(三)航天器中的失重現象
[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上思考與討論的部分,把地球看做一個巨大的拱形橋,橋面的半徑就是地球的半徑,地面上有一輛汽車,重量是G,地面對汽車有支持力的作用,汽車沿南北方向不斷加速。根據上面的分析,汽車速度越大,地面對它的支持力就越小,會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速度大到一定程度時,地面對車的支持力為0?這時駕駛員與座椅的壓力是多少?駕駛員軀體各部分之間的壓力是多少?他這時可能有什么感覺?
[總結]人造衛星、宇宙飛船、航天飛機等航天器進入軌道后可近似認為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此時航天器所受地球的萬有引力提供了衛星做圓周運動的向心力。航天器中的人和物隨航天器一起做園中運動,其向心力也是由萬有引力提供的,此時萬有引力全部用來提供向心力,不對其他物體產生壓力,即里面的人和物處于完全失重狀態。
(四)離心運動
[提問]物體做圓周運動時,如果某一時刻,向心力突然消失,物體將會怎樣呢?那就是我們要學習的離心運動,播放雨傘甩雨滴視頻、洗衣機脫水桶轉動視頻,提高學生認真觀察生活中的圓周運動。讓學生帶著以下三個問題自己看書,總結規律。問題一:什么是離心運動?問題二:離心運動的應用有哪些?問題三:離心運動的危害和防止。
[分析]做圓周運動的物體,由于慣性,總有沿著切線方向飛去的傾向。但它沒有飛去,這是因為向心力在拉著它,使它與圓心的距離保持不變。一旦向心力突然消失,物體就沿切線方向飛去。比如我們播放的視頻,雨傘轉動的時候雨滴還沒有飛出,當雨傘停止時雨滴由于慣性而飛出,這是日常生活中我們切身經歷的現象。出了向心力突然消失這種情況外,在合力不足以提供所需要的向心力時,物體雖然不會沿切線飛去,也會逐漸遠離圓心。這里描述的運動叫離心運動,接下來請學生思考一個問題,在什么情況下物體會做近心運動呢?經過討論讓學生自己討論得出結論:向心力過大時,物體會做近心運動。
教學反思:
本節課要注重讓學生多思考,多練習,培養學生熱愛生活,認真觀察生活現象的習慣。讓學生自己總結也有利于提高學生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行特別高,有的同學能舉出很合適的例子,比如講到離心運動時,提問學生生活中的離心運動有哪些時,有的同學舉手發言,舉到了雨傘的例子,轉一轉停一停,其他的同學頓時恍然大悟,有的同學提問為什么洗衣機脫水筒不停呢?這樣的舉例和問題都是高效課堂的保證。我覺得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不光要讓學生體驗到視覺的沖擊,更要讓每一位學生從心里上對物理產生濃厚的興趣,促使自己不斷不探索、不斷去發現,從中學時代培養學生的認識發現能力,希望中國早日出現像愛因斯坦一樣偉大的物理學家。
教學創新:
讓學生分組討論,自己總結結論,然后把不同結論進行比較,讓各小組代表進行辯論,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
板書設計:
一、鐵路的彎道
適當選擇內外軌高度差,使轉彎時所需的向心力幾乎完全由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
二、拱形橋
汽車對橋面的壓力小于汽車的重力。當汽車行駛的速度越大時,汽車對橋面的壓力越小。
三、航天器中的失重現象
四、離心運動
離心運動有很多應用,但是離心運動有時也會帶來危害。
高中物理《圓周運動》課件 3
【教材分析】
本節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第7節,是《曲線運動》一章的最后一節。學習本節內容既是對圓周運動規律的復習與鞏固,又是后面繼續學習天體運動規律的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教材安排了鐵路的彎道,汽車過拱橋,航天器中的失重現象,離心現象四個方面的內容,如果面面俱到,難免會蜻蜓點水,為了在教學中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我將教材內容進行了重新整合,分兩課時完成。本課為第一課時主要討論鐵路彎道的設計意圖。
【學情分析】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對圓周運動有了較為清晰地認識,但是對于向心力的概念理解還不夠深入。同時高一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他們很希望參與到課堂中來,自主的解決問題。
【三維學習目標】
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經歷觀察思考,自主探究,交流討論等活動進一步理解向心力的概念。
能在具體問題中找到向心力的來源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合作意識;感悟科學的嚴肅性,培養學生嚴謹的學風教學重點和難點:在具體問題中找到向心力的來源
【教學策略】
1.教法:使用情境激趣、設疑引導、適時點撥的方式引領學生的學習;
2.學法: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通過觀察現象、自主探究、交流討論等方式參與到課堂中來,體驗求知樂趣,成為學習的主人。
3.教學資源:
(1)多媒體課件;
(2)自制教具:車輪模型、彎道模型;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景、引入新課
首先,播放一段4.28膠濟鐵路火車事故的視頻動畫,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火車轉彎這一具體情境中來。我就此提出兩個問題:1.火車轉彎時的限定速度是怎樣規定的?2.火車超速時為什么容易造成脫軌事故?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既引起了他們的興趣,又為他們的學習指明了方向。
二、復習鞏固、明確方法
我通過提問的方式,幫助學生回憶計算向心力的常用公式,然后,設置情景,讓學生對做圓周運動的物體做出受力分析并找到向心力的來源。
情景一:物塊隨圓盤做勻速圓周運動。
情景二:小球在杯子內壁做圓周運動。此情景并沒有直接展示給學生,而是提出問題:“你能不用手接觸小球,而不使小球落入杯底嗎?注意,要保證杯口朝上。”讓學生自己設計出小球的運動方式,并對杯中小球的運動情況作出受力分析。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后,教師做出總結:分析圓周運動問題,就是要通過運動分析求出物體需要多大的向心力,通過受力分析找到誰在提供向心力,從而建立供需平衡方程,這是解決圓周運動問題的一般思路。
三、設疑引導、自主探究
這一部分集中了本節的重點和難點,為了降低學習難度,我巧設梯度,從以下三個部分組織教學:
1.認識火車車輪的結構特點
首先教師播放視頻,分別展示火車在水平面和水平彎曲軌道上的運動,學生通過觀察和對比,認識到火車轉彎要靠鐵軌和車輪的作用。然后學生觀察車輪和軌道結構,描述火車車輪結構特點。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利用自制教具──模型車輪,加深學生對車輪結構的印象,并提示學生思考車輪輪緣的作用。
進一步提出問題:生活中還有什么地方用到了類似的輪子結構?通過學生的回答,和圖片的展示(學校門口的電動拉門的輪子),使學生認識到這一結構在生活中也是常見的,從而拓展了學生的認識。接著提問學生:你認為火車在水平軌道上轉彎時向心力來自哪里?經過觀察和思考,學生已經不難想到向心力的來源。而后追問:你認為這樣的轉彎方式有什么弊端嗎?學生通過思考,結合上課之初播放的視頻,不難回答出這樣做的危害性。
2.真實的火車彎道的情況
那么設計師有什么好的方法嗎?通過提問,了解學生對實際鐵路彎道特點的認識情況。而后通過圖片,使學生認識鐵路彎道處內軌低而外軌高的特點;從而發出疑問,彎道處這樣設計的用意何在呢?
提示學生從受力分析入手,找到此時向心力的來源,并要求學生畫出受力分析圖。
除了正確的分析外,學生很可能將重力與支持力的合力畫成沿斜面向下,這是對彎道的圓心位置分析不清造成的,對學生可能做出的兩種向心力的方向,我不直接評論對錯,而是使用自制教具,展示給學生彎道處路基的特點,讓學生有所參照。學生不難發現,彎道的內側與碗的內壁相似,進而認識到和杯子內壁的相似性,把小球在杯子內壁的運動與火車在彎道處的運動作對比分析。經過這樣兩步,學生已經不難得出正確的受力分析。成功的突破了這一教學難點。
然后趁熱打鐵,引導學生從定性到定量,寫出重力與支持力的合力的表達式,為下一步的學習做好準備。
3.假如你是設計師
為了解決開課時提出的兩個問題,我設計了第三部分──假如你是設計師。
首先,設置情境:你設計了一段半徑為r,傾角為θ的鐵路彎道,你會如何規定火車轉彎的速度?提示學生從解決圓周運動一般本思路出發,從供需平衡關系入手,列出方程,從而得出限定速度的表達式。從表達式的得出過程,引導學生理解,限定速度的規定實際是為了保證由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從而避免車輪和鐵軌間的`擠壓,保證行車安全。
接著,通過演示實驗,讓學生觀察在杯內轉動過快的小球從杯中飛出的過程,提示學生思考,如果火車速度過快會怎么樣呢?學生已經不難認識到火車速度過快會使火車脫軌的問題。而后引導學生用供需平衡條件來解釋這一問題,深化了學生認識。為了突出重點,這里不提出離心現象這一問題。只是通過現象的分析和認識為離心現象的教學做好鋪墊。
四、總結方法、完善認識
通過本節的教學不僅要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圓周運動問題的一般方法,更重要的是使他們認識到火車轉彎的模型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認識到生活中的簡單現象往往就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靈感的來源。進一步啟發學生,還有哪些生活中的運動也使用了相同的設計思想?使學生認識到自行車轉彎、汽車轉彎也有相似的情況,從而從特殊到一般,深化學生的認識。同時通過對事故原因的科學分析,使學生認識到尊重規律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
五、布置作業、課后拓展
課后作業是學生再學習的重要途徑,本節課后我安排了兩項作業。旨在讓學生鞏固知識的同時,認識物理與社會的聯系,將對學生的知識教育和情感教育引向課外。
1.課后練習題。
2.了解中國鐵路提速情況,查找資料,提出你對鐵路建設的建議。【總體設計思想】本節課的設計思想是借助問題給學生一個思維的支點,在教師的引領下,從分析生活中的簡單現象入手,找到一般規律。在新的問題情境中思考、發現生活中的模型。通過類比,把日常生活中的知識聯系到新問題的解決當中,在加深知識理解的過程中,也培養了分析應用能力。同時,通過對事故原因的分析,培養學生嚴謹科學的分析方法和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物理教學理念。
高中物理《圓周運動》課件 4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知道什么是勻速圓周運動
2、理解什么是線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3、理解線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之間的關系
二、能力目標:
能夠勻速圓周運動的有關公式分析和解決有關問題。
三、德育目標:
通過描述勻速圓周運動快慢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對于同一個問題可以從不同的側面進行研究。
教學重點:
1、理解線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2、什么是勻速圓周運動
3、線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對勻速圓周運動是變速運動的理解
教學方法:
講授、推理歸納法
教學用具:
投影儀、投影片、多媒體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1)物體的運動軌跡是圓周,這樣的運動是很常見的,同學們能舉幾個例子嗎?(例:轉動的電風扇上各點的`運動,地球和各個行星繞太陽的運動等)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最簡單的圓周運動——勻速圓周運動
二、新課教學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1、理解線速度、角速度的概念
2、理解線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之間的關系
3、理解勻速圓周運動是變速運動
(二)學習目標完成過程
1、勻速圓周運動
(1)用多媒體投影一個質點做圓周運動,在相等的時間里通過相等的弧長。
(2)并出示定義:質點沿圓周運動,如果在相等的時間里通過的圓弧長度相同——這種運動就叫勻速圓周運動。
(3)舉例:通過放錄像讓學生感知:一個電風扇轉動時,其上各點所做的運動,地球和各個行星繞太陽的運動,都認為是勻速圓周運動。
(4)通過電腦模擬:兩個物體都做圓周運動,但快慢不同
高中物理《圓周運動》課件 5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知道什么是勻速圓周運動
(2)理解什么是線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3)理解線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之間的關系
2.能力目標
能夠用勻速圓周運動的有關公式分析和解決有關問題
3.德育目標
通過描述勻速圓周運動快慢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對于同一個問題可以從不同的側面進行研究。
二、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勻速圓周運動及其描述
2.難點:對勻速圓周運動是變速運動的理解
三、教學方法
講授、推理、歸納法
四、教具
投影儀、投影片、多媒體、能夠轉動的`圓盤
五、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在曲線運動中,軌跡是圓周的物體的運動是很常見的,如轉動的電風扇上各點的運動,地球和各個行星繞太陽的運動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最簡單的圓周運動──勻速圓周運動。
(二)進行新課
1.速圓周運動
(1)圓周運動
【觀察、舉例】一個電風扇轉動時,其上各點所做的運動,軌跡都是圓;開門或關門時門上各點的運動,軌跡都是一段圓弧。地球和各個行勻速圓周運動。
高中物理《圓周運動》課件 6
知識目標
1、進一步理解向心力的概念。
2、理解向心力公式,進一步明確勻速圓周運動的產生條件,掌握向心力公式的應用。
能力目標
1、培養在實際問題中分析向心力來源的能力。
2、培養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關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明確提出向心力是按效果命名的力,任何一個力或幾個力的合力只要它的作用效果是使物體產生向心加速度,它就是物體所受的向心力,接著詳細介紹了火車轉彎和汽車過拱橋兩個常見的實際問題。后面又附有思考與討論,開拓學生的思維。
教法建議
1、培養學生分析向心力來源的能力,分析問題時,要首先引導學生對做周圍運動的物體進行受力情況分析,并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求出物體沿半徑方向受到的合外力,就是提供給物體做圓周運動的向心力。
2、培養學生運用物體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例題的分析與討論(結合動畫或課件),引導學生從中領悟掌握運用向心力公式的思路和方法。即:第一:根據物體受力情況分析向心力的來源,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
第二:運用向心力公式計算做圓周運動所需的向心力。
第三:由物體實際受到的力提供了它所需要的向心力,列出方程求解。
3、可多舉一些實例讓學生分析。向心力可由重力、彈力、摩擦力等單獨提供,也可由它們的合力提供。
4、在講述汽車過拱橋的問題時,汽車做的是變速圓周運動,對此要根據牛頓第二定律的瞬時性向學生指出:在變速圓周運動中,物體在各位置受到的.向心力分別產生了物體通過各位置的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公式仍是適用的。但要注意,對于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的情況,只有在物體通過最高點和最低點時,向心力才是合外力。同時,還可以向學生指出:此問題中出現的汽車對橋面的壓力大于或小于車重的現象,是發生在圓周運動中的超重或失重現象。
高中物理《圓周運動》課件 7
教學重點:
線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
教學難點:
各量之間的關系及其應用
主要設計:
一、描述勻速圓周運動的有關物理量.
(一)讓學生舉一些物體做圓周運動的實例.
(二)展示課件
1、齒輪傳動裝置
課件
2、皮帶傳動裝置
為引入概念提供感性認識,引起思考和討論
(三)展示課件
3、質點做勻速圓周運動
可暫停.可讀出運行的時間,對應的弧長,轉過的圓心角,進而給出線速度、角速度、周期、頻率、轉速等概念.
二、線速度、角速度、周期間的關系:
(一)重新展示課件
1、齒輪傳動裝置.讓學生體會到有些不同的點線速度大小相同,但角速度、周期不同,有些不同的點角速度、周期相同,但線速度大小不同;進而此導同學去分析它們之間的關系:
探究活動
觀察與測量:請研究一下自行車飛輪與中軸輪盤通過鏈條的`連接關系:測量一下各自的半徑,并思考驗證兩輪的角速度關系,邊緣點的線速度大小關系;有條件的話研究一下“變速自行車”的變速原理.
高中物理《圓周運動》課件 8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下午好!
我叫王雷,來自通州市劉橋中學,我說課的題目是《勻速圓周運動》。《勻速圓周運動》選自高中物理第一冊第五章。它是學生在充分掌握了曲線運動的規律后,接觸到的一個較為復雜的曲線運動,本節內容作為該部分的起始章節,主要要向學生介紹圓周運動的幾個基本概念,為后繼的學習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根據本節課學要求和特點,我設計本課的教學目標有以下幾點: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知道什么是勻速圓周運動
2、理解什么是線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3、理解線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之間的關系
二、能力目標:
能夠勻速圓周運動的有關公式分析和解決有關問題。再學習過程中能用信息技術手段為物理學習服務。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理性的知識感性化;復雜的概念,簡單化。
三、德育目標:
通過描述勻速圓周運動快慢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對于同一個問題可以從不同的側面進行研究,認識事物的復雜性,多面性。
教學重點:
1、理解線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2、什么是勻速圓周運動
3、線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對勻速圓周運動是變速運動的理解
教學方法:
講授、推理歸納法、討論,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學生主動的去探究知識,激發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
教學步驟:
為了達成上述教學目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對一些主要教學環節,有以下構想:
一、導入新課
(1)物體的運動軌跡是圓周,這樣的`運動是很常見的,同學們能舉幾個例子嗎?(例:轉動的電風扇上各點的運動,地球和各個行星繞太陽的運動等)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最簡單的圓周運動勻速圓周運動
二、新課教學
1、勻速圓周運動
(1)用通過放錄像讓學生感知衛星做圓周運動,在相等的時間里通過相等的弧長。
(2)并出示定義:質點沿圓周運動,如果在相等的時間里通過的圓弧長度相同棗這種運動就叫勻速圓周運動。
2、描述勻速圓周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1)線速度
a:分析:物體在做勻速圓周運動時,運動的時間t增大幾倍,通過的弧長也增大幾倍,所以對于某一勻速圓周運動而言,s與t的比值越大,物體運動得越快。
b:線速度
1)線速度是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瞬時速度。
2)線速度是矢量,它既有大小,也有方向。
3)線速度的大小
4)線速度的方向在圓周各點的切線方向上
5)討論:勻速圓周運動的線速度是不變的嗎?
6)得到:勻速圓周運動是一種非勻速運動,因為線速度的方向在時刻改變。
(2)角速度
a:學生閱讀課文有關內容
b:出示閱讀思考題
1)角速度是表示的物理量
2)角速度等于和的比值
3)角速度的單位是
c:說明:對某一確定的勻速圓周運動而言,角速度是恒定的
d:強調角速度單位的寫法rad/s
(3)周期、頻率和轉速
a:學生閱讀課文有關內容
b:出示閱讀思考題:
1)叫周期,叫頻率;叫轉速
2)它們分別用什么字母表示?
3)它們的單位分別是什么?
C:閱讀結束后,學生自己復述上邊思考題。
(4)線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間的關系
a:過渡:既然線速度、角速度、周期都是用來描述勻速圓周運動快慢的物理量,那么他們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呢?
b:用出示思考題
一物體做半徑為r的勻速圓周運動
1)它運動一周所用的時間叫,用T表示。它在周期T內轉過的弧長為xx,由此可知它的線速度為xxx。
2)一個周期T內轉過的角度為,物體的角速度為xx。
c:通過思考題總結得到:
d:討論
1)當v一定時,與r成反比
2)當一定時及v與r成正比
3)當r一定時,v與成正比
(二)例題討論(用課件出示)
例1:分析下圖中,A、B兩點的線速度有什么關系?
分析得到:主動輪通過皮帶、鏈條、齒輪等帶動從動輪的過程中,皮帶(鏈條)上各點以及兩輪邊緣上各點的線速度大小相等。
例2:分析下列情況下,輪上各點的角速度有什么關系?
分析得到:同一輪上各點的角速度相同。
三、分組探究
利用網絡資源探究“神舟飛船”,把學生大體分成兩組,各組先在網絡上查找資料,為了降低學生上網查詢的難度,我利用校園網設計一個專題欄目,把網上有關神舟飛船的資料集中到這個專題網頁中,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獲得更充分的信息,然后由各組選派代表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鍛煉了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和科學素養,養成敏銳的獲取信息的能力和追求證據的科學態度,這正是我們物理教育所致力追求的。
高中物理《圓周運動》課件 9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生活中的圓周運動》,本次說課我將分為6個步驟,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必修2)第五章的第七節,是圓周運動的應用課,內容豐富,教材中例子的選擇都各有特點,很有代表性:
鐵路的彎道——是分析水平面上的勻速圓周運動,
拱形橋和凹形橋——是分析豎直面上的非勻速圓周運動
航天器中的失重現象——研究宇宙飛船失重問題
離心運動——是研究向心力不足時物體的運動趨勢
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本節內容安排兩課時,本課只研究前兩部分,鐵路的彎道分析,也會放在先分析汽車在水平路面轉彎之后進行,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的探究從易到難。
學習本節內容既能進一步鞏固學生學習過的受力分析,牛頓第二定律、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等知識,又能增強物理知識與日常生活,宇宙開發的聯系,同時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思想。
二、教學目標
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以及本課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的特點,我特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加深對向心力的認識,會在實際問題中分析向心力的來源。
2、學會分析圓周運動的方法,并應用到拱形橋、彎道等實際的例子中。
3、通過對幾個圓周運動事例的`分析,掌握牛頓第二定律分析向心力的方法。
(二)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獨立觀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概括總結知識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向心力在具體問題中的應用,體會圓周運動的奧妙,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培養學生將物理知識應用于生活和生產實踐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難點
正確認識向心力的來源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學生常常誤以為向心力是一種特殊的力,是做圓周運動的物體另外受到的力,如何正確認識向心力的來源,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在教學中應充分重視這一點,因此,分析向心力來源既是本節的重點又是本節的難點。
在教學中注意通過多分析實例使學生獲得正確認識,抓住先分析物體所受的力(受力分析),再分析向心力的來源。明確告訴學生受力分析只分析性質力。
四、教法學法
本節課所采用的教學法主要有:
圖示法利用圖片、影片、示意圖等使本節內容更加形象直觀簡潔的展現給學生。
問題發現法通過設問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探究動力
情景教學法通過創設生活情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法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
主動探索、積極參與
通過獨立思考、小組討論
找尋規律,尋找解決問題的思維和方法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育理念
五、教學過程
為了更好實現三維教學目標,首先通過視頻播放學生感興趣的視頻:火車轉彎,讓學生觀察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學生觀看視頻的過程中提示學生認真觀察火車在轉彎時有什么特點,然后引入本節課所研究的火車轉彎模型,水平面內的圓周運動。
一、水平面內的圓周運動的研究
探討課本的第一個問題:火車的轉彎問題,鑒于學生對于火車軌道及火車輪子結構不是很了解,通過視頻圖片讓學生對火車軌道的結構及火車輪子的結構特點有一定的了解過后,然后讓學生自主探究火車在水平軌道轉彎時向心力的來源,通過探究不難發現,火車在水平軌道轉彎向心力來源于外軌對火車輪緣的側向擠壓力,接下來繼續引導學生思考,火車在水平軌道轉彎有何弊端,并鼓勵學生討論如何去改進。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的討論與思考,最后得到結論:
可將火車外軌與內軌呈現一定的高度差,并且當火車所受重力及支持力的合力恰好提供為向心力時,可以有效避免火車內外軌道受到擠壓,并進一步聯系實際,在實際軌道一旦建成的情況下,進一步分析火車通過軌道速度應該滿足的條件,讓學生充分領略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樂趣。
二、豎直平面內的圓周運動的研究
在這一部分中,我首先設置了三個問題。
1、汽車在水平的路面勻速行駛或靜止時,路面所受到的壓力如何?
2、汽車在拱形橋頂點靜止時,橋面所受到的壓力如何?
接下來使問題進一步深化
3、汽車以速度v通過拱形橋最高點時,橋面所受到的壓力又如何?
通過層層遞進的問題,使學生的思維活動不斷深入,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接下來轉換情景,讓學生獨立分析汽車以速度v通過凹形橋最低點時,凹形橋所受壓力的情況。為進一步擴展學生視野,可繼續引導學生思考,在生活中為什么我們的橋梁大多數建成拱形,而凹形橋卻很少,并將這一部分知識與必修一所學的超重與失重聯系起來
接下來是拓展訓練部分,在拓展訓練部分,我設置了兩個事例,第一個火車以速度v通過傾斜彎道時向心力來源的分析,第二個,過山車通過最高點時,人對座位壓力情況的分析,通過這兩個事例的研究,加深學生對向心力的認識,并能將所學內容應用到更多的實際問題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及知識的遷移能力。
作業布置
作業的布置可要求學生完成思考與討論,假如將整個地球看成一個巨大的拱形橋,汽車以多大的速率通過地面時,可對地面的壓力為零,通過這一部分的思考與討論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增進學生的想象力,并為進一步探索新知識,解決新問題開辟更廣闊的空間。
最后是課堂小結
課堂小結將安排在板書上進行
六、板書設計
本節課的板書主要板書了兩種生活中圓周運動常見模型的受力分析及其向心力的來源,這樣的板書簡潔直觀,使本節課的重點一目了然,
尊重的評委各位老師,在我的整個教學中重在引導:
通過創設情景,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發現問題:通過創設疑問,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小組討論,解決問題。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地位。
高中物理《圓周運動》課件 10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勻速圓周運動的實例分析》,現從以下三個方面對教材的理解和處理進行說明: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從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來看,本節課放在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一冊第五章第6節,
是在學生學習描述圓周運動的基本物理量(線速度、角速度、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之后安排的一節實例分析課,是牛頓運動定律在圓周運動問題中的具體應用,與后面將要學習的“機械能”聯系緊密。這節課對學生根據實際問題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要求比較高,是歷年來高考命題的重點之一。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本節教學目標可分解為三部分:
【知識與技能】
(1)會在具體問題中分析向心力,理解向心力的作用效果;
(2)掌握解決勻速圓周運動問題的一般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體會基礎物理知識在生活實際和科學技術中的應用;
(2)應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鞏固知識,體驗學習的樂趣。
【過程與方法】
(1)教師通過課件和教具展示物理情景,設置問題,啟發點撥;
(2)學生通過觀察、討論、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掌握運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勻速圓周運動的一般方法。
教學難點:
(1)把勻速圓周運動的實例轉換為物理模型;
(2)能在具體問題中分析向心力的來源。
確立重點和難點的依據:
(1)學以致用是學習的最終目的。學了牛頓運動定律,前面學生用它解決過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問題,這節課就是用它來解決曲線運動的一種特殊情況——勻速圓周運動的實際問題,因而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2)從理論到實際,對高一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在具體問題中分析向心力的來源,是學生難以把握的問題。因而把這確立為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學情教法分析】
1、學情分析
(1)學生已經學過勻速圓周運動的基礎知識,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過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問題,在實際生活中也有很多關于圓周運動的經歷和體驗。
(2)學生以前研究的對象多為理想化的模型,而曲線運動這一章的知識點較為抽象,這一節課要研究的又是實際問題,學生覺得難以下手,但學生對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還是比較感興趣的。
2、教法分析:
本節課主要采用“情景教學法”和“問題教學法”,通過實驗、觀察、設疑、討論、分析等環節,使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基本程序是:教師提供問題情景——引導學生發現并提出問題——啟發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符合“透過現象看本質、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的認知規律。
【教學過程設計】
1、新課導入:
復習舊課:回顧向心力公式、方向、特點以及勻速圓周運動問題的解題步驟,教師要強調兩點:(1)在勻速圓周運動中,向心力就是物體所受的合力。(2)掌握并能熟練運用解題思路的四大步是這節課的重點。
首先,展示生活中幾個常見的圓周運動:
說明:這幾個物體圓周運動的軌跡都是完整的圓,實際生活中,許多圓周運動比如汽車摩托車拐彎,軌跡不是一個完整的圓,只是圓周的一部分,而且也不一定是標準的勻速圓周運動,我們可以把它簡化為勻速圓周運動的模型來處理,說明這個可以幫助學生識別生活中許多軌跡不是整圓的圓周運動。
接著,讓學生回憶自己坐車拐彎時的情景:
提出問題(1)為什么靠外側車廂坐的乘客在車拐彎時會緊貼車廂壁?
觀看摩托車轉彎的視頻:
提出問題(2)摩托車在水平路面上轉彎靠什么力提供向心力?
那火車轉彎靠什么力提供向心力呢?
……
這樣,在情景與問題的交替中激發學生的思考沖動,進入新課的第一個主題----火車轉彎的實例分析。
2、重難點突破
(一)火車轉彎的`實例分析:水平面內的勻速圓周運動
(1)建模過程:
a、展示實物和圖片,讓學生認清車輪上凸出的輪緣;
b、觀察火車轉彎視頻片斷
教師介紹:實際上火車轉彎也有一邊上坡一邊轉彎的,重心位置的高低可以變化,但我們物理教材上只研究火車在水平面內轉彎,即火車重心高低不變;
c、假設火車在水平軌道(內外軌一樣高)上轉彎,讓學生從向心力的來源這個角度去分析會有什么后果?
d、外軌高于內軌,可以解決輪緣和軌道之間的擠壓問題,為了安全,外軌只能略高于內軌;怎樣抬高外軌呢?用塑料膠片演示軌道曲面和軌跡平面。讓學生認清:傾斜軌道位于錐形曲面上,而火車圓周運動的軌跡平面是與火車重心等高的水平面。
e、拿錐形漏斗里小球在水平面的圓周運動來模擬火車轉彎,只不過火車轉彎是部分圓周運動。
最終讓學生明白:我們物理教材上研究的火車轉彎是水平面內的勻速圓周運動。
(2)受力分析:火車既然做勻速圓周運動,向心力就是指向圓心的合力,所以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一定沿水平方向指向圓心。
(3)列方程、解方程,對這個結果進行討論。
以上分析的火車轉彎是水平面內的勻速圓周運動,接著分析一個豎直平面內的圓周運動——汽車過橋。
(二)汽車過橋:豎直平面內的圓周運動
采用實驗觀察和理論分析相結合。需要給學生說明:汽車過橋是豎直平面內的變速圓周運動,但在拱形橋的最高點和凹形橋的最低點,向心力是由指向圓心的合力提供。這表明向心力產生向心加速度的公式不僅對勻速圓周運動適用,對變速圓周運動也同樣適用。
3、學習指導
(1)課堂練習的設置:
練習1、2、3,意在讓學生熟練建構勻速圓周運動模型,確定軌跡平面,分析向心力的來源。
練習4意在規范學生的解題過程,認識圓錐擺這個比較重要的勻速圓周運動模型。
(2)課外活動的設置:
四道練習題全是水平面內的勻速圓周運動,為了開闊學生眼界,在課外活動中設計了兩個豎直平面內的圓周運動模型,“過山車”模型和“水流星”,體現物理與科學、技術、社會(STS)的聯系,是為下一節課講授豎直平面內圓周運動的臨界問題做鋪墊,讓學生在這節課的意猶未盡中期盼著下節課的到來。
【板書設計】
板面均衡美觀,條理清晰,重點突出。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歡迎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高中物理《圓周運動》課件 11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
《生活中的圓周運動》這節課是新課標人教版《物理》必修第二冊第六章《曲線運動》一章中的第八節,也是該章最后一節。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圓周運動、向心加速度、向心力以后的一節應用課,通過研究圓周運動規律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使學生深入理解圓周運動規律,并且結合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生活體驗,加深物理知識在頭腦中的印象。
(二)教材處理
教材中的“火車轉彎”與“汽車過拱橋”根據學生接受的難易程度,順序作了對調,并把最后一部分“離心運動”放到下一節課處理。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進一步加深對向心力的認識,會在實際問題中分析向心力的來源。
(2)培養學生獨立觀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概括總結知識的能力。
(3)了解航天器中的失重現象。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學會分析圓周運動方法,會分析拱形橋、彎道等實際的例子,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2)通過對幾個圓周運動的事例分析,掌握用牛頓第二定律分析向心力的方法。
(3)能從日常生活中發現與圓周運動有關的知識,并能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發現的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向心力在具體問題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將物理知識應用于生活和生產實踐的意識。
(2)體會圓周運動的奧妙,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求知欲。
(四)重點
分析具體問題中向心力的來源。
依據:學生常常誤認為向心力是一種特殊的力,是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另外受到的力,課本中明確指出這種看法是錯誤的,以及如何正確認識向心力的來源,并且對向心力的來源分析地比較仔細,因此教學中應充分重視這一點。
(五)難點
在具體問題中分析向心力來源,尤其是在火車轉彎問題中。
突破辦法:組織學生多討論,多做練習,對學生不太熟悉的火車車輪結構等問題借助演示圖片加以說明,使學生更易理解。
二、教法分析
(一)教學方法:創設情景法,討論法,推理法和分析歸納法。
(二)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主要PowerPoint演示文稿以及圖片,并輔以視頻。
多媒體使用說明:多媒體作為教學輔助手段,使空洞的語言描述得以形象地展現,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三、學法分析
通過展示圖片、視頻創設情境,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展開問題的討論,并歸納總結出結論。過程中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
讓學生進入角色充當課堂教學的主體,幫助學生自覺、生動地進行思維活動。使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掌握了學習方法,既培養了能力又發展了智力。
四、課堂教學設計
(一)引課
復習提問圓周運動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相關知識,以及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和變速圓周運動向心力的來源。
請同學舉例生活中的圓周運動,以此引入新課。
(二)新課教學主要過程
●汽車過拱形橋的問題
通過提問,引導學生進入狀態。
問題1:如果汽車在水平路面上勻速行駛或靜止時,在豎直方向上受力如何?
問題2:如果汽車在拱形橋頂點靜止時,橋面受到的壓力如何?
問題3:如果汽車在拱形橋上,以某一速度v通過拱形橋的最高點的時候,橋面受到的壓力如何?
引導學生分析受力情況,并逐步求得橋面所受壓力。
分析過程:
(1)確定研究對象;
(2)分析汽車的受力情況;
(3)找圓心;
(4)確定F合即F向心力的方向;
(5)列方程,得結論。
問題4:根據上式,結合前面的問題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a、汽車對橋面的壓力小于汽車的重力mg;
b、汽車行駛的速度越大,汽車對橋面的壓力越小。
問題5:試分析如果汽車的速度不斷增大,會有什么現象發生呢?
當速度不斷增大的時候,壓力會不斷減小,當達到時,汽車對橋面完全沒有壓力,汽車“飄離”橋面。
問題6:汽車的速度比更大呢?汽車會怎么運動?(提示,此時汽車受力、速度、加速度如何)
汽車以大于或等于的速度駛過拱形橋的最高點時,汽車與橋面的相互作用力為零,汽車只受重力,又具有水平方向的速度的,因此汽車將做平拋運動。
問題7:如果是凹形橋,汽車行駛在最低點時,橋面受到的壓力如何?
問題8:前面我們曾經學習過超重和失重現象,那么試利用“超、失重”的觀點定性分析汽車在拱形橋最高點,凹形橋的最低點分別處于哪種狀態?
超失重現象不只發生在豎直方向運動的物體上,而是豎直方向是否有加速度,與速度方向無關。
強調:汽車做的不是勻速圓周運動,我們仍使用了勻速圓周運動的公式,原因是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對于高速圓周運動同樣適用。
汽車過橋問題,實質上是物體在豎直平面內做圓周運動,由于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mg及方向(豎直向下)恒定不變,因此當物體經過圓周上各個不同位置時,重力對物體做圓周運動的作用是不同的。
此處可以引導學生分析豎直面內圓周運動在最高點和最低點以外的向心力的來源。
●火車轉彎的'問題
展示火車沿直線運動情況,火車車輪的特殊結構。
問題1:請根據你了解的以及你剛才從圖片中觀察到的情況,說一說火車的車輪結構如何?軌道結構如何?
車輪內側輪緣半徑大于車輪半徑,軌道將兩車輪的輪緣卡在里面。
問題2:火車在平直的軌道上勻速行駛時,所受合力如何?
問題3:如果軌道是水平的,火車轉彎時火車做曲線運動,所受外力怎么樣?
問題4:如果軌道是水平的,火車轉彎時,做曲線運動,需要的向心力由哪些力提供呢?
問題5:火車的質量很大,行駛的速度也不很小,如此長時間后,對軌道和列車有什么影響?
問題6:如何改進才能夠使軌道和輪緣不容易損壞呢?
提示:從分析向必力的來源著手。
設計:使路面向圓心一側傾斜一個很小的角度,使外軌略高于內軌,這樣,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了向心力,外軌就不受輪緣的擠壓了。
再次展示火車轉彎時候的圖片,提醒學生觀察軌道的情況。
總結:
1、如果在轉彎處使外軌道略高于內軌道,火車受力不是豎直的,而是斜向軌道的內側。它與重力的合力指向圓心,成為使火車轉彎的向心力。
2、如果根據R和火車行駛速度v適當調整內外軌道的高度差,使轉彎時所需要的向心力完全由重力G和支持力FN的合力提供,這樣外軌道就不再受輪緣的擠壓了。
問題7:當軌道平面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θ和轉彎半徑R確定的時候,速度多大時軌道不受擠壓?
問題8:如果火車實際行駛的速度大于此速度時,向心力應該由哪些力提供?如果小于此速度又怎么樣呢?
引申:公路轉彎處路面的特點。
●航天器中的失重現象
就教材58頁“思考與討論”展開討論。
然后以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宇宙飛船為例做些說明,當飛船距地面高度為一、二百千米時,它的軌道半徑近似等于地球半徑R,航天員受到的地球引力近似等于他在地面測得的體重,除此之外,他還可能受到飛船座艙對他的支持力FN,引力與支持力的合力為他提供了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所需的向心力。
當時,座艙對航天員的支持力FN=0,航天員處于失重狀態。
總結:其實在任何關閉了發動機,又不受阻力的飛行器中都是一個完全失重的環境。
此處觀看1分鐘視頻。
說明:因為在下一章《萬有引力與航天》中對此類問題有更詳細的闡述,所以在此處僅作簡單介紹,使學生簡單了解。
(三)鞏固練習
針對“汽車過橋”和“火車轉彎”分別設計兩道例題,再做兩道拓展習題。
(四)課堂小結
請同學來完成,再進行適當補充。
(五)布置作業
五、板書設計
第八節生活中的圓周運動
一、汽車過橋問題二、火車轉彎問題例題
受力分析圖受力分析圖
計算式計算式
必要的文字說明必要的文字說明
三、航天器中的失重現象
板書設計說明:板書著重給學生做出規范的受力分析和解題示范,以及展示本節課主要內容。
六、教學效果預測
我想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對正確判斷向心力的來源會有更清晰的認識,從而更加從容的解決圓周運動問題。
【高中物理《圓周運動》課件】相關文章:
高中物理圓周運動公式總結05-28
高中物理-高一勻速圓周運動教案12-28
圓周運動教學設計07-02
圓周運動-900字02-02
圓周運動_900字02-11
《生活中圓周運動》說課稿07-06
哲理故事:可怕的圓周運動02-02
圓周運動是變速運動嗎?05-30
春曉課件09-24
《風雨》課件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