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滑輪課件(通用6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科學滑輪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科學滑輪課件 篇1
一、教學目的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認識滑輪,知道滑輪的作用及在實際中的應用。
2、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
3、使學生體會到自然事物是有規律的,只有掌握了自然規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二、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材料:滑輪二個、鐵梁臺、細繩、鉤碼、測力計。
演示材料:同分組材料一套,大滑輪一個、粗麻繩二根(組裝動滑輪、拔河用)。掛圖或幻燈片三張(旗桿上定滑輪圖;吊車上定滑輪、動滑輪圖;滑輪組示意圖)。
三、教學過程
(一)教學引入
談話:你知道旗桿上有個什么裝置,能幫我們比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
(二)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認識滑輪的構造及種類(學生自學課本)
(1)講解:安裝在旗桿頂上的這種邊緣有槽,能圍繞軸轉動的輪子叫滑輪。(出示滑輪,講解)
滑輪也是一種簡單機械。(板書課題)
滑輪有二種。(出示滑輪組示意圖)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輪叫定滑輪。不固定被套在槽里的繩子拉著,與重物上下移動的滑輪叫動滑輪。
(2)提問,你還在什么地方看到過滑輪?
(3)學生辨別課本P99頁,哪一幅圖是動滑輪,哪一幅圖是定滑輪?
(4)學生動手組裝定滑輪、動滑輪?
2、指導學生認識定滑輪的作用
(1)討論:你認為旗桿頂上的定滑輪有什么作用?
(2)實驗1(定滑輪不省力)。
①演示介紹實驗裝置及實驗方法。
②學生演示實驗。
③學生匯報實驗結果。
④討論:說明什么?(說明不省力,也不費力。)
(3)討論。
談話:既然定滑輪沒有省力的作用,那么高高的旗桿頂上安裝它必然會有其它作用,你知道是什么?(分組討論后匯報)
向下用力,旗子向上升,工作方便。
(4)教師小結:通過以上的實驗和討論,我們知道定滑輪雖然沒有省力的作用,但它可以改變用力的方向,使工作方便。
3、指導學生認識動滑輪的作用
(1)討論:動滑輪有什么作用?(教師希望學生能提出動滑輪工作不方便,動滑輪能省力)
(2)演示實驗(學生觀察討論)(游戲:竹竿游戲)。課本P100小游戲
游戲后教師質疑:這是為什么呢?
(3)實驗2(動滑輪省力)。
①分組測量提起一個鉤碼和一個滑輪時所用的力。
測量后學生匯報,教師板書記錄下來。
②分組實驗。(要求學生獨立組裝獨立操作。)
③匯報實驗結果,教師板書記錄。
④討論:通過以上研究你認為動滑輪有哪些作用?(動滑輪有省力的作用)
教師強調:彈簧稱的示數應該等于鉤碼與滑輪重量的一半。
4、指導學生認識滑輪組的作用
(1)通過以上研究我們知道了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填出課本P98結論)。
(2)探究題:小明是二年級的學生,家(二樓)里裝修時,叔叔們從樓上、樓下不停的運料,非常的麻煩,而且還影響樓上鄰居們。小明突發奇想,能不能設計一個裝置,使叔叔們直接在樓下向上把料運進屋里。在老師的幫助下他成功了,他設計了一個簡單而有效的裝置。
同學們,你知道小明設計了一個什么裝置呢?開啟你的智慧之門,你也來設計一下吧!!
(3)教師小結:把定滑輪及動滑輪組合起來使用的裝置叫滑輪組。滑輪組就可以發揮定滑輪和動滑輪各自的優點。
(三)鞏固
提問:吊車上都用了哪種滑輪?它有什么作用?(出示吊車圖)
(四)布置作業
小學科學滑輪課件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探究,讓學生認識定滑輪、動滑輪,知道其各自的特點,以及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2、通過探究,培養學生制定計劃、動手操作、觀察描述等能力。
3、通過探究,使學生感悟到周圍生活處處充滿科學,只有掌握其規律,才能更好地為我們服務。
教學重點:
探究中讓學生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培養學生定計劃、動手實驗、觀察描述等能力。
教學難點:
通過探究,使學生感悟到周圍生活到處充滿科學,掌握好規律,更好地為人類服務。
師:能有機會與小朋友們共同上一節科學課,我感到非常高興,所以特意給大家送上一首嘹亮動聽的歌曲。等一會兒我放歌曲時同學站起來,嚴肅一點,眼看著黑板上面的五星紅旗,大家一齊用雄壯有力的聲音唱出來。
師:請同學們先猜一猜這首是什么歌曲。(學生思考并猜測)
師:誰給同學們匯報一下?
生:我覺得這首歌曲對祖國有關。
生:我發現教師剛說的話和提出的要求,這首歌應該是國歌吧。
師:剛才兩位同學說的都有道理,正是一首我們在每星期一或者有重大意義節日升國旗的時候唱起來的國歌。
(教師開始播放升旗片段,同學們以深情之聲唱起來。)
[評析:教師用學生喜聞樂見及多煤體的形式引入新課的學習,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新知識,而且也隱含了“動滑輪和定滑輪之間的作用”這一理念。]
師:升旗時,大家想過沒有,它為什么輕輕一拉繩子,旗幟就能升得那么高?
生:我認為有一個輪子在轉動,一拉繩子,輪子起著潤滑作用,旗幟就能輕輕升上去。
生:不對,如這樣太費力了,應是有一個輪子當拉繩子時就會活動,使拉繩更垂直向上動力,故此,輕輕一拉繩子,旗幟就能升到桿頂上了。
生:我認為這種說法也不對,只有一個會動的輪子也不能這么輕輕一拉繩子,旗幟就能升得那么高。
生:可在旗桿頂部把輪子固定不變,讓它的繩子不會偏動才可以輕輕一拉繩子旗幟就升到頂桿上。
師:大多數同學會想到可能與旗桿頂部的輪子有關,為了進一步研究升旗的秘密,讓我們來模擬一個升旗的裝置吧。
(老師板書:動滑輪和定滑輪)-
[評析;在觀察升旗過程,讓學生有感性的認識。通過體驗、交流、匯集學生對升旗的認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和學生的發散思維。]
生齊:好。
師:請看老師出示的幻燈片,同學們利用提示組裝升旗的裝置。請你邊操作邊觀察,并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分小組操作并觀察)
師:操作好了沒有?
生:好了。
師:哪一小組的同學愿意把自己操作中發現的情況告訴大家?
生:當我向下抖動繩子的時候,旗桿頂部的輪子是固定不動的。
師:你真聰明,觀察得很仔細。那么,我們把這種像旗桿頂部的輪子一樣,固定在支架上不隨重物移動的'輪子叫做定滑輪。
生:當我們向下拉動繩子的時候,掛有旗幟的那部分繩子會向上移動。
生:由于這個輪子是滑輪,輕輕一拉繩子就把旗幟升到桿頂部了。
師:你們真棒。
師:那么是什么起了作用?這說明定滑輪有什么作用呢?
生:說明利用定滑輪,可以改變動力的方向。
師:不錯,我們發現定滑輪可以改變力的方向。那么,定滑輪是不是也有省力的作用呢?我們可以怎樣來研究這個問題。
生:應組裝一個定滑輪來做個實驗,就清楚了。
生:老師,我們一起來研究好嗎?
師:很好,現在就找來鐵架臺,在其上面固定好一個滑輪,并穿好線繩,各組同學討論一下,統一了意見,再開始進行做實驗。
(學生分小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評析:討論后再做實驗,發揮學生的相互作用,培養與他人合作的能力,是將來適應社會、生活、工作必需的素質。]
師:小朋友們實驗結束沒有?
生:實驗好了。
師:哪組的小朋友愿意把他們的實驗結果展示給大家看。
生:(上臺展示)我們在滑輪兩邊的繩子上任意掛上一些鉤碼,它們平衡了,所以定滑輪是不省力的。
師:在小組實驗里,我們有沒有發現什么問題?
生:老師我發現了他們不是先一步一步實驗掛鉤碼或假設兩邊同時掛相同的鉤碼,結果都一樣的。
師:真了不起,誰能將定滑輪的特點完整復述一遍?
生:我能行!利用定滑輪不能省力,但是可以改變力的方向。
[評析:教師在學生的探究活動過程中,不停地巡視,了解各組的實驗進展情況并做及時輔導,教師是學生探究活動的引領者、參與者和合作者。]
師:剛才,我們研究了定滑輪的特點。那么有些同學已經在想了,有定滑輪,那是否有動滑輪呢?
生齊:應該有吧。
生:老師,我們可否再來做這方面的實驗呢?
師:好,大家興趣很濃,我們就來研究動滑輪吧。
(教師播放相關的錄像片段)
師:看,在搬運貨物時,我們常看到這樣的情景,那么像這樣可以隨著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我們把它叫動滑輪。
生:老師,動滑輪一定有它的特點?可不可用實驗來證實一下呢?
師:研究動滑輪時,我們需要到哪些材料呢?你打算按照什么樣的步驟來研究呢?
(學生分小組討論,制定一個可行的研究計劃)
師:哪組來匯報一下探究計劃?
第三組生:研究動滑輪的計劃首先研究需要的材料、研究的步驟就可以了。
生:還應該有研究
發現與結論更好了。
師:還有問題嗎?沒有問題我們用掌聲對他們的研究計劃表示祝賀。(學生鼓掌)
師:第二小組開始匯報時要注意不要重復別人的內容,要提出自己的發現和問題。哪個小組愿意上來和大家交流?
……
(第八組匯報告后)
師:有問題嗎?
生:沒有。
師:都沒有問題。
生:沒有。
師:都沒問題,我來提個問題好嗎?(師生間的平等對話)
第八組生:好。
師:剛才你們提到研究的材料、步驟、發現、結論都非常有創意。請問你們研究計劃完美了嗎?
第八組生:可能還沒有那么完美吧!
師:你們應該考慮到畫出實驗示意圖,那么就更清晰了。
生:(沉思)這樣的研究計劃變得更完美無缺了。
師:你們就按照計劃寫出的項目進行研究。
[評析:通過小組交流,讓大家了解各自的研究計劃,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如果能讓學生對別的組的計劃提出自己的建議,就更好了,更能達到交流的目的。]
生:好的。我們用鐵架臺做支架,把繩子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繞過動滑輪向上提(這里可用橡筋或測力計),動滑輪下掛重物。
生:老師,我們發現動滑輪能省力,但不可把物體移動。
生:原來定滑輪與動滑輪有區別的。
師:使用動滑輪大約省一半的力,但并不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師:你們同意我的說法嗎?
生:同意。
師:如果說滑輪也是一種杠桿,你能找到它的三個點的位置嗎?你能試著用杠桿的原理來解釋它的作用的不同嗎?
生:(爽朗地)可以。
生:老師,我們嘗試用圖示法來解釋可能更明白。
(小組討論、思考)
師:誰可以在黑板上畫出圖示法,并找出它的三個點的位置來。
(學生紛紛舉手并說老師我能行)
生:我就利用圖示法來解釋。如圖:
師:有了圖示我們清楚地看到定滑輪不能省力,但是可以改變力的方向;動滑輪可以省力,但是不能改變力的方向。
[評析:這是一種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思維的滲透。不是通過實驗獲得的規律,即使是正確的,只能作為已有經驗,而不能模糊剛才的研究。孩子已經自覺地理解了本課要求掌握的知識,相信他們在以后的實驗中也都會這么做,這就是科學探究能力的發展,我們看到了孩子在成長,在進步。]
師;時間過得真快,一下子一節課過去了,在和老師說再見之前有什么話想說嗎?
生:老師,這節課真有意思,讓我們不僅學會了假設 驗證 結論來解決科學上的問題,還大開眼界。
生:老師希望你今后還能來給我們上課。
師:下課繼續觀察一下還有哪些地方應用了定滑輪和動滑輪,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方便,行不行?好,下課。
反思: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遵循了“科學探究始于細致觀察”的新課程理念,教學中著去培養學生科學的觀察技能和細致、認真的觀察品質,對學生進行發散性提問的訓練。讓學生能認識動滑輪和定滑輪的作用,懂得科學結論的獲得是需要通過科學的實驗來證明的,同時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真實、生動地受到科學素養的教育,所以教學中通過討論及活動,使學生能利用動滑輪和定滑輪的作用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
當然,我的教學中還有一些值得商權的地方,比如在各組匯報報完問題后應讓學生對別組同學研究的問題提出自己的建議,在討論中的時空太倉促,有點走過場,有時還會給學生畫圈子,不夠開放的問題等。非常誠懇地希望能有機會就這些問題與大家進行交流。
小學科學滑輪課件 篇3
教學目標:
1.能夠針對問題大膽地提出猜想。
2.能夠利用觀察、實驗等方法探究滑輪的秘密。
3.能夠想到利用滑輪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學生對滑輪的探究興趣。
2.樂于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
科學知識
1.認識定滑輪,動滑輪。
2.發現動滑輪與定滑輪的不同作用。
教學準備:
師演示實驗材料
課件(利用滑輪工作的生活實例)演示用滑輪實驗套材。
分組實驗材料(四人一組)動滑輪,定滑輪,支架,測力計,鉤碼,實驗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喜歡做實驗嗎?
生:喜歡。
師:請看大屏幕,課件演示①起重機吊重手②升旗儀式
師:同學們通過觀看,知道起重機是怎樣吊起重手的嗎?國旗又是利用什么裝置升上去的呢?
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究滑輪兄弟的秘密。
板書課題 滑輪兄弟
二. 探究過程
師生演示實驗
師:請同學們分組實驗
1. 組裝定滑輪
先讓學生自主探究,師巡視觀察,如果是個別問題,適時指導,如是普遍問題,師則演示指導。
師:先直接稱鉤碼的質量(重力)
再用定滑輪,用彈簧秤拉鉤碼看數據。
觀察比較,填表,思考,定滑輪有什么作用。
(改變力的方向,不省力)
2. 組裝動滑輪
師:請同學們先看一看P31插圖,你會使用動滑輪嗎?
生:會。
師:好。請同學們再分組實驗。師巡視觀察。
①生直接操作。(只秤鉤碼)
②提請學生不僅要秤鉤碼,還要秤滑輪觀察比較,填表,思考,動滑輪有什么作用
(省一半的力,但不改變力的方向)
3. 組裝滑輪組
師:如果在實際生活中既要省力,又要改變力的方向,你能做到嗎?
生:能。
師:請看課本P32插圖,你會做嗎?
實驗開始。師巡視觀察。
三. 課堂總結
師:今天的實驗做得很成功,誰知道定滑輪有什么作用?
生:定滑輪能改變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師:很好,那么動滑輪有什么作用呢?
生:動滑輪,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
師:滑輪組又有什么秘密?
生:滑輪組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
小學科學滑輪課件 篇4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在一起構成滑輪組,滑輪組能夠改變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過程與方法:
結合對滑輪組的研究,解釋起重機的工作原理。
情感態度價值觀:
能積極參與科學實驗和游戲活動并與同學友好地合作研究。
【教學重點】
用實驗研究探究定、動滑輪的作用。
【教學難點】
認識起省力的大小關系和規律。
【教學準備】
鐵架臺、線、滑輪、鉤碼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提問導入:不管是在城市還是在家村,都有許許多多的建筑工地,參觀這些忙碌的建筑工地,我們會有很多的發現。(學生自由表述自己所看見的,并說說自己有些什么問題)起重機是怎樣把那么重的物體送到高空去的呢?
二、研究滑輪組的作用
⒈滑輪組的定義引入
原來,起重機內發揮作用的是滑輪組,那么什么是滑輪組呢?(把動滑輪和定滑輪組合在一起使用,就構成了滑輪組。)觀察結構圖P14,理解滑輪組的構造。
⒉實驗探討簡單滑輪組的作用。
⑴小組合作組裝一個最簡單的滑輪組。
⑵試用這個最簡單滑輪組吊起一個1000克的重物需要多在的力?請學生猜想
⑶學生分組實驗,分別用這個滑輪組吊起不同重量(學生自己定)的重物,并和直接吊起該重物的力比較,能發現什么?(實驗要求:
1、明確分工。
2、擬定實驗計劃草案后實行。
3、進行實驗并作好實驗記錄。)
⑷匯報交流,說說有一個動滑輪的滑輪組的作用。(在這里可能會出現重物比較輕的時候省力效果不明顯,但隨著重物的增加,省力效果越明顯,越趨向于省一半的力)
⒊實驗探討有2個動滑輪的滑輪組的作用。
⑴提出疑問:如果增加滑輪組的數量,(例如用2個動滑輪和2個定滑輪),用力大小會怎么變化?
⑵用與前面實驗相同的方法進行實驗,記錄實驗情況,并分析實驗數據,得出結論。
三、游戲體驗
小個子戰勝大力士:游戲規則見教材P15
⒈出示游戲器材,找2個大個子學生和一個小個子學生參加游戲。
⒉要求沒有直接參加游戲的同學對數據進行記錄,尋找其中的規律。
⒊說出自己的發現
學生自由表述自己的發現并從這個游戲中明白了什么?
從我們的研究中明白為什么起重機能夠吊起那么重的物體。
小學科學滑輪課件 篇5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知道定滑輪固定在一個地方,不能隨著物體的移動而移動。
知道動滑輪不固定,可以隨著重物的移動而移動。
了解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不相同。
過程與方法:通過自行設計實驗方案來研究定滑輪是否省力、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不同作用。
情感、態度、價值觀:意識到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不同作用,發展探究簡單機械的興趣。
【教學重點】
認識滑輪的工作原理。
【教學難點】
通過實驗來認識其工作原理。
【教學準備】
鐵架臺、滑輪、鉤碼、線、測力計、實驗計劃表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新課
1、播放學校早晨升國旗的過程,并提問:“升旗的時候,我們的隊員是往下拉繩子,為什么國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學生回答:因為旗桿頂部有一個輪子)
2、概念引入:像旗桿頂部的滑輪那樣,固定在一個位置轉動而不移動的滑輪叫做定滑輪。
二、研究旗桿頂部的滑輪
1、 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做一個定滑輪,模擬升旗的情形,并思考:當我們利用定滑輪提升重物時,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這說明定滑輪有什么作用?
2、根據學生回答進行引導“定滑輪是否具有省力作用”(一般情況下,學生已習以為常地認為我們所學的工具都具有省力作用)
3、請同學們自行設計研究定滑輪是否能省力的實驗方案。(提供實驗設計方案表)
4、小組合作進行實驗,并記錄下研究的數據。
5、全班內進行交流匯報。
小結:定滑輪的作用是可以改變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三、會移動的輪子
1、 出示塔吊的滑輪圖,并問:“這個滑輪是定滑輪嗎?”
2、 認識動滑輪的定義。
3、 請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安裝一個動滑輪。并思考:“動滑輪有什么作用?”
4、 在提升重物時,我們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這說明定滑輪能否改變用力方向?
5、 用測力計研究動滑輪是否具有省力作用。
1)學習使用測力計,認識力的單位:牛頓。并進行鞏固練習,拉出3N、5N的力。
2)教師示范用測力計測量將重物不通過動滑輪提升時的重力度數;示范用測力計測量將重物通過動滑輪提升時的重力度數。
3)請學生小組合作用測力計按順序分別測量不同個數(1~5個)的鉤碼直接提升的重力讀數和用動滑輪提升重物的重力讀數,并把實驗結果填寫在P13的表格內。并比較表內數據,發現了什么?
4)全班內進行交流動滑輪能否省力?能省多少力 ?
四、比較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的不同
五、想一想:
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有這么大的不同,那么我們在什么情況下使用定滑輪,什么情況下使用動滑輪?
【信息反饋】
一、成功之處
1、實驗以學生探究為主。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點要求,為了讓學生更確切的理解定滑輪、動滑輪的作用,安排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的親自動手操作,通過讀取數據、分析修正,讓學生自己得出滑輪特點,在探究中拓展了學生團隊合作和交流能力,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和勇于探索精神。
2、對比演示,讓學生一目了然。
在分析和區分動滑輪和定滑輪時,我先引導學生組裝出兩種滑輪使用方式,并進行對比演示工作過程,提出明確的觀察目標,在學生認真分析觀察的基礎上給這兩種滑輪命名。輕松地區分出定、動滑輪,并使學生體會到叫定滑輪或動滑輪并非是滑輪結構的區別,而是使用方式的不同,培養了學生觀察能力和概括能力,暗示學生認識事物要抓本質,既要研究共性,又要重視差異性。
3、處理教材,靈活多變
教材的順序是先介紹定滑輪的定義,研究性質,而后是動滑輪的定義,研究性質,但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這種劃分并非學生自然的思維生成,于是我先讓他們認識滑輪,再來區分兩者,認識過程更加順其自然,符合學生認知規律。
二、不足之處
1、時間過于倉促。
學生由于平時親自動手操作不多,因此器材的組裝,測力計的校對,讀數等都延緩了課堂的教學速度。
2、新理念與新課堂的銜接還有待磨合。
本節課中,通過學生分組實驗,親自經歷探究過程,實事求是的得出了拉力的數據,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加深了對滑輪作用的理解,這是我設計的初衷,但也正是這一點占用了大量的課堂時間,使課堂出現了前緊后更緊的局面,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
小學科學滑輪課件 篇6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了解滑輪的結構和功能,初步認識摩擦力;
2、技能目標:動手操作制作滑輪,習得問題解決的方式;
3、情感目標:提高動手能力和探究能力,發展綜合性思維。
重點難點活動重點:
了解滑輪的結構和功能,初步認識摩擦力;
活動難點:
動手操作制作滑輪,習得問題解決的方式;
活動準備
一切幼兒可以查找的圖文資料,以及可以尋找到的物質資料(保證使用安全)
活動過程
一、生成活動
幼兒圍繞著“鳥巢摔壞了”的事件,萌發出“用幼兒園的籃子給小鳥做鳥窩”的想法,在討論中生成了“如何將籃子成功的放到樹上?”的問題。
二、探究活動
(一)問題一:如何將籃子成功的放到樹上
1、頭腦風暴并驗證假設:
(1)用直升機、消防車吊上去——找不到
(2)用桿子把籃子杈上去——放不穩
(3)搭凳子站上去放——不夠高
(4)像升旗那樣把籃子升上去……
2、風暴結論:用滑輪把籃子升上去,方便隨時投食和觀察小鳥的窩
3、收集信息:
(1)觀察旗桿,總結升旗所用材料——繩子、滑輪
(2)詢問升旗的饒老師,國旗是怎么被升上去的——向下拉繩子
(3)了解滑輪的構成及功能
4、尋找材料:繩子、瓶子、溜溜球、啞鈴、滾輪……
5原型制作:
(1)了解滑輪的組成與功能。
(2)選擇摩擦力較小的材料。
(3)按所選材料制作滑輪。
(二)問題二:什么才是真正的滑輪
1、頭腦風暴:
(1)圓形的柱體
(2)光滑的表面
(3)可以轉動的材料
2、收集信息:再次查找資料認識滑輪
3、風暴結論:
(1)中間輪軸可以轉動
(2)有凹槽
(三)問題三:如何制作滑輪
1、如何使礦泉水瓶轉動
頭腦風暴并驗證假設:
(1)用毛線穿過礦泉水瓶——毛線太細
(2)用鐵絲穿過礦泉水瓶——鐵絲太細、會變形
(3)用木棒穿過礦泉水瓶
2、木棒怎樣穿過礦泉水瓶
頭腦風暴:
(1)用剪刀剪——礦泉水瓶底太硬,剪不爛
(2)用刀割——礦泉水瓶底太硬,割不爛
(3)用火燒過的鐵絲或者釘子燙
3、如何制作凹糟
頭腦風暴:
(1)買有凹槽的礦泉水瓶——礦泉水瓶太光滑,凹槽高度不夠
(2)把礦泉水瓶中間捏成凹槽——捏出的凹槽不光滑,不能轉動
(3)用麻繩綁住礦泉水瓶兩端,使中間形成凹槽
4、繪制藍圖——設計滑輪
(四)問題四:繩子的長度為多少合適
1、頭腦風暴并驗證假設:
(1)跟樹一樣長——沒有考慮到繩子會對折
(2)比樹長一點——還是不夠長
(3)兩個樹那么長——測量樹的長度
2、收集信息:
(1)用直尺測量
(2)用桿子丈量
(3)用繩子比量
3、尋找材料:
直尺、桿子、繩子
4、原型制作:
按所選材料分小組進行測量
三、安裝與成果展示
1、初步探索安裝滑輪
2、再次安裝有鈴鐺裝飾的滑輪
活動總結
經過此次項目活動的開展,我們發現幼兒的探究欲望很強且能提出很多奇思妙想的假設,幼兒愿意動手驗證但欠缺動手操作能力,這是幼兒長期缺乏探究和動手實踐操作所造成的,同時,此次項目活動的開展,我們也發現自身欠缺相應的引導能力,“唯有先正己,才能后及人。”教師的知識儲備量還不夠,在幼兒探究過程中,“管住自己的嘴和手”做得還不好。在面對幼兒的操作困難時,教師的智慧性引導還不夠。
當然,探索至此,幼兒們關于此項目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仍在延續,他們經過長期的觀察發現小鳥并不會去自己做的鳥窩里。由此,提出來“什么樣的小窩是小鳥喜歡的”問題,這也成為了我們下一步的探究活動。
【小學科學滑輪課件】相關文章:
定滑輪的課件04-01
《定滑輪和動滑輪》教案課件05-16
小學科學《動滑輪和定滑輪》教案02-23
滑輪組的教案課件05-16
《定滑輪和動滑輪》科學教學反思01-25
小學科學的課件04-08
小學杠桿的科學課件04-21
小學科學月相課件03-25
小學科學好課件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