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地理課件
“天蒼蒼地茫茫,風吹草地見牛羊。”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內蒙古地理課件相關內容,歡迎閱讀。
內蒙古地理課件
內蒙古簡介
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自治區首府為呼和浩特,內蒙古橫跨中國東北、華北、西北三大地區,接鄰八個省區,是中國鄰省最多的省級行政區之一。
內蒙古地處歐亞大陸內部,現轄9個地級市和3個盟,面積118.3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的12.3%;2014年末全區常住人口為2504.8萬人;全境主要分布有漢族、蒙古族,以及滿、回、達斡爾、鄂溫克等49個民族,是中國最早成立的少數民族自治區。
內蒙古資源儲量豐富,有“東林西礦、南農北牧”之稱,草原、森林和人均耕地面積居全中國第一,稀土金屬儲量居世界首位,同時也是中國最大的草原牧區。
2010年內蒙古自治區人類發展指數為0.722(高);2012年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大關;《經濟藍皮(2015~2016)》認定內蒙古為中國大陸6個步入高收入階段和工業化后期階段的發展水平較高的省級單位之一。 內蒙古與京津冀、東北、西北經濟技術合作關系密切,是京津冀協同發展輻射區,也是是中國八個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之一。
名字由來
清代將較早內附的漠南蒙古各部稱為“內札薩克蒙古”,將后來陸續歸附的喀爾喀、厄魯特等部稱為外札薩克蒙古,不設札薩克的察哈爾、唐努烏梁海等部稱為內屬蒙古。“內札薩克蒙古”后來演變出“內蒙古”一詞。
在蒙古語中,內蒙古的名稱原來和漢語一致(鮑培轉寫:dotuγadu mongγol;西里爾寫法:дотоод монгол)。1947年內蒙古自治政府將蒙古語名稱更改為(鮑培轉寫:br mongγol;西里爾寫法:вр монгол),并沿用至今。其中(鮑培轉寫:br;西里爾寫法:вр)蒙古文意思是“山的陽面”即“陰山的南面”。漢語一般仍稱為“內蒙古”,也有少數人稱這一地區為來源于漠南蒙古的一詞,直譯“南蒙古”
位置境域
內蒙古自治區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北部邊疆,由東北向西南斜伸,呈狹長形。東起東經126°04′,西至東經97°12′,橫跨經度28°52′,東西直線距離2400多公里;南起北緯37°24′,北至北緯53°23′,縱占緯度15°59′,直線距離1700㎞;全區總面積118.3萬平方公里,占中國土地面積的12.3%,是中國第三大省區。東、南、西依次與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陜西、寧夏和甘肅8省區毗鄰,跨越三北(東北、華北、西北),靠近京津;北部同蒙古國和俄羅斯聯邦接壤,國境線長4200㎞。
地形地勢
全區地勢較高,平均海拔高度1000m左右,基本上是一個高原型的地貌區。在世界自然區劃中,屬于著名的亞洲中部蒙古高原的東南部及其周沿地帶,統稱內蒙古高原,是中國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在內部結構上又有明顯差異,其中高原約占總面積的53.4%,山地占20.9%,丘陵占16.4%,平原與灘川地占8.5%,河流、湖泊、水庫等水面面積占0.8%。
內蒙古自治區的地貌以蒙古高原為主體,具有復雜多樣的形態。除東南部外,基本是高原,占總土地面積的50%左右,由呼倫貝爾高平原、錫林郭勒高平原、巴彥淖爾--阿拉善及鄂爾多斯等高平原組成,平均海拔1000m左右,海拔最高點賀蘭山主峰3556m。高原四周分布著大興安嶺、陰山(狼山、色爾騰山、大青山、灰騰梁)、賀蘭山等山脈,構成內蒙古高原地貌的脊梁。
內蒙古高原西端分布有巴丹吉林、騰格里、烏蘭布和、庫布其、毛烏素等沙漠,總面積15萬平方公里。在大興安嶺的東麓、陰山腳下和黃河岸邊,有嫩江西岸平原、西遼河平原、土默川平原、河套平原及黃河南岸平原。這里地勢平坦、土質肥沃、光照充足、水源豐富,是內蒙古的糧食和經濟作物主要產區。在山地向高平原、平原的交接地帶,分布著黃土丘陵和石質丘陵,其間雜有低山、谷地和盆地分布,水土流失較嚴重。
【內蒙古地理課件】相關文章:
地理 課件04-17
地理濕地課件04-17
地理課件精選04-17
地理教學課件03-30
地理洋流課件04-19
初中地理的課件04-19
地理優秀課件04-21
北京課件地理04-14
地理洋流的課件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