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旅游地理課件(通用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課件,教案是描述如何進行一堂課的教學,通常都是教師書面上的文字,課前備課是一線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環節,那么什么樣的課件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旅游地理課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旅游地理課件 1
高中地理選修3·旅游地理
第一章 現代旅游及其作用
1.現代旅游的發展特點
☆旅游主體的大眾化 ☆旅游形式的多樣化 ☆旅游空間的擴大化 ☆旅游目的的娛樂化
2.現代旅游的基本要素及其關系
基本要素:食、宿、行、游、購、娛
關系:總體:相互聯系、相互作用
旅游活動的基本條件:旅游交通
旅游六要素的核心:游
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徑:購、娛
※3.現代旅游對區域發展的意義
(1).旅游業的發展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
積極作用
帶動區域相關行業的發展、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提供就業的機會和崗位
為國家創匯、創稅和回籠貨幣
消極影響
旅游業的不穩定,導致區域經濟的不穩定
旅游業的發展導致消費品和房地產價格上漲
(2).旅游業的發展對區域社會、文化的作用
積極作用
有助于文化的交流,促進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
消極影響
有利于旅游資源的利用和保護,促進城市衛生的改善和基礎設施的建設
給旅游區的社會治安帶來隱患
一些旅游項目的開發,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傳統文化價值
對旅游區居民健康、生活的不良影響
(3).減少旅游業負面影響的措施:
①使旅游業發展規模、增長速度與旅游區的物質環境和社會環境相適應。
②加強管理,實現經濟、社會、環境效益的統一。
(4).旅游活動和景區建設對環境的主要影響:
不利
砍伐樹木——影響生物多樣性
對動植物 垃圾污染土壤——影響植物生長
野生動植物捕食能力下降,繁衍規律破壞
污染水體:旅游垃圾;酒店污水;游艇
污染大氣:交通工具;廚房油煙;寺廟香火
磨損、破壞旅游吸引物:題刻、撫摸、踐踏、呼吸、汗氣
破壞旅游景觀不合理開發——破壞旅游景觀和諧,如小賣部;
不合理開發——水土流失,地下水位下降,如開山辟路、亂填湖泊、圍墾造田
有利:旅游對環境保護具有促進作用(促進歷史古跡、古建筑、紀念館的修復)
4.有關“旅游業”的幾種正確評價
1旅游業是“朝陽產業”。
2旅游業基本上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
3旅游業是綜合性和關聯性很強的產業。
4旅游扶貧工作的重心是開發式扶貧。
第二章 旅游資源
5.旅游資源的內涵
1旅游資源形成必須具備的兩個條件:
a.對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質享受和精神滿足。
b.具有一定的經濟、社會、文化價值,能給旅游業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以及環境效益)。
2旅游資源的核心是對旅游者的吸引力。
6.旅游資源的分類(類型)
1分類(見下圖)
2自然旅游資源主要由地貌、水文、氣候、生物等自然要素組成,其中地貌要素處于相對重要的位置。
7.旅游資源的特性
人教版:1多樣性(表現在:a.內容上的多樣性b.空間分布上的廣泛性)
2非凡性
3可創造性
4永續性(相對的:只有在適度開發和保護的條件下才能實現)
中圖版:A內容和形式的多樣性B空間的地域性
C季節的變化性D美學上的觀賞性
E吸引力的定向性F利用的永續性和易損性
旅游資源的價值
科學價值、經濟價值、歷史文化價值、美學價值
8.評價旅游資源開發的條件
1資源價值a.美學價值(景區對游客產生吸引力,最根本的原因是它們具有美學價值)
(包括:在山水風景、動植物、變化萬千的氣象、氣候上的季節變化中體現的動與靜、剛與柔、曠與幽等不同美感)
b.科學價值(指:在地學上往往具有某種典型性)
c.歷史文化價值(歷史上的社會、經濟、文化藝術、工程建筑等的價值)
d.經濟價值
1旅游資源的組合狀況,以景觀群為宜
2旅游資源的特色和集群狀況
2地理位置與交通(重要條件之一)
3客源市場(對客源市場的分析與評價,是進行旅游資源開發的前提)
主要指標:a.(基本指標1)客源地(其形成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多是經濟發達
的國家和地區)
b.(基本指標2,重要因素)客源地與旅游地之間的距離(靠近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資源,其開發和利用的價值高)
c.游客的相關情況d..游客量的季節變化與停留時間
4基礎設施的完善程度、地區接待能力、游環境承載力
9.我國的旅游資源概況[3]
1我國的自然旅游資源,以山水風光最為重要(如:五岳、四大佛教名山等)。
2我國的人文旅游資源,以古代文化藝術寶藏和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風土民情最為重要。
3其他:現代工程建筑、小鎮風光、地方土特產和工藝品、中醫和養生之道、菜肴等。
10.我國發展“紅色旅游”的意義
對國家:1是促進中國旅游業更大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
2是弘揚民族文化、振奮民族精神的需要
3是幫助革命老區人民脫貧致富的需要
4是推進中西部旅游,進一步增強中國旅游業發展后勁的需要。
對游客:1學習了革命歷史知識,接受了革命傳統教育
2振奮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閱歷
11.我國的世界遺產概況
1我國于1985年加入聯合國《世界遺產公約》,到2009年6月已經有38個項目被列入《世
界遺產名錄》,數量僅次于西班牙和意大利,居世界第三位。
2我國的世界遺產分布(見下圖)
12.我國的世界遺產價值
1資源價值上:獨一無二的歷史文化載體和人類歷史發展的見證。
2具有時代性、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
3反映出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展示了我國獨特的地質地貌和生物資源。
4環境效益上:開發旅游的同時,考慮對它們的保護。
(在加上旅游資源的四個價值)
認識研究世界遺產的價值:(中圖版)
提高和深化公眾對世界遺產的`認知程度和主動保護意識
提高旅游業管理者與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和專業知識水平
第三章 旅游景觀的欣賞
13.旅游景觀的審美特征
1自然美:a.形象美(是旅游景觀最顯著的特征)(具體表現:地貌是自然景觀的構景基礎。如:山的雄、奇、險、秀、幽等特征;大漠煙波之曠;秘洞之奧;叢林荒原之野等)
b.色彩美(特征:豐富且富于變化。如:時間變化、季節變化、天氣變化)
c.動態美(特征:動靜相對,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如:山為水動、風吹林動、流水飄煙、飛禽走獸等)
d.朦朧美(如:煙、雨、云、霧、晨曦、暮靄呈現出的美)
2人工美:a.古典園林美(表現在:山、水、花木、建筑<橋、亭、廊等>組合之美)
b.古建筑和古遺跡美(表現在:序列組合、空間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樣、色彩裝飾等方面)
c.民俗風情美
d.書畫藝術美
e.雕塑藝術美
3名人軼事和民間傳說營造的情趣意境之美
14.旅游景觀的欣賞方法
1了解景觀信息(了解景觀特點,抓住景觀特色)(在景觀觀賞前,應通過查看有關資料,對景觀加以全面了解:了解主要景點及其分布,確定旅游路線;了解景觀形成原理,景觀的美學價值或者歷史文化價值等)
2選擇觀賞位置(確定好觀賞距離、觀賞角度和選擇是否動態觀賞)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角度不同
比較小的湖泊、沼澤、池塘,近距離觀看(低臨水面的廳、榭、廊)西湖
江河曲線、湖海曠景,遠距離俯視(位置較高的亭臺樓閣)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距離
山水組合,乘船動態 桂林山水
峽谷、洞、一線天近距離觀看,置身其中
瀑布適當距離仰視
3把握觀賞時機(如:時間、天氣、季節的變化)
季節性的景觀:我國的名山——多夏季;哈爾濱冰燈——冬季;香山紅葉——秋季
特定時間的特定景觀:日出、日落、云海——雨過天晴;錢塘大潮——八月十八;潑水節——陽歷四月十三至十五日;青海湖鳥島——5月;大理云南蝴蝶會——農歷4——5月;海市蜃樓、佛光、日出——巧遇
4抓住景觀特色(在觀賞的過程中,觀賞項目,活動方式,觀賞速度等方面應保持一定的節奏)
5領悟自然與人文的和諧(提高審美素質):自然風景區的人文景觀主要有寺、廟、亭、閣、塔、摩崖石刻等。
其和諧可表現在:a.人文景觀布局設計因勢、得體,與自然協調,突出自然美。
b.通過文學藝術形式渲染自然景觀。
c.民俗風情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結果。
6以情觀景(方法:a.綜合感受,動用感官b.發揮想象c.移情于景,情景交融d.登山涉水,求質求真)
15.園林的構景手法[4]
1主配(即主景和配景)2層次3框景4借景
16.著名旅游景區景觀的特點及其成因
旅游景區景觀特點的描述方法:①旅游資源是否豐富、多樣;②景觀的主要類型;③景觀有何地方特色、審美特色;④景觀品位的高低:是世界級、國家級還是地方級的。
(1)山地景觀——黃山
旅游資源豐富。
以自然景觀為特色的山地旅游風景名勝區。
景觀特點
72峰:崔巍雄渾、峻峭秀麗、錯落有致,天然巧成。
“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四絕名冠于世。
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
成因
花崗巖斷塊山,節理發育。
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豐富→植被茂密,化學、生物風化作用顯著,常出現云海景觀。
1奇松:黃山松是黃山特有樹種,生長在海拔800米以上的懸崖峭壁上,其生長條件如下:
a.懸崖絕壁的生存條件(巖石堅硬、土壤貧瘠)
b.黃山松根部釋放酸性物質,溶解、侵蝕花崗巖體
c.植物向陽的特性
d.黃山山谷風大的影響,云霧變換多端。
2怪石的成因:在奇峰的基礎上,通過外力的風化和侵蝕作用而形成的。
3云海的成因:a.黃山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
b.山高谷深,林木繁茂,日照時間短→濕度大,水汽多,容易成云致霧
c.峰頂和谷底、向陽處和背陰處溫差大,以及受山谷風的影響→水分蒸發速
度不同。
為何冬季云海?夏季受副高控制,下層氣溫高,對流強,云層不穩定
4溫泉的成因:地表水下滲受熱,或地下水與地下熾熱的巖體相接觸,變成地下熱水或蒸汽。地下熱水沿著斷層或裂隙上升到地表,形成了溫泉。
(2)海域景觀——美國夏威夷
旅游資源豐富,由8個大島和100多小島組成。
景觀特點:熱帶海域風情和火山景觀聞名于世。世界罕見的休憩風景勝地。
成因:由火山寧靜式的爆發形成,盾形火山利于觀賞和考察;
地處熱帶,受海洋環抱,氣候適宜,雨量豐富,植物茂盛;
多種文化融合:海島文化、移民文化
(3)歷史遺產——中國長城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
景觀特點 中國人文景觀第一景,中華民族的象征和世界奇觀。
建筑年代之久、規模之大、歷史價值之高舉世無匹。
成因:古代軍事防衛工程。
與自然環境的關系:體現因地制宜思想,與自然環境和諧;是自然地理界線(中段與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一致);
隨坡就勢。長城修在山脊處,烽火臺分布在山頂,交通要道口(河谷口)為關隘
400毫米年降水為哪些地理事物的界限?
從地形看:華北平原和東北平原的分界線,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的分界線
從氣候看:西北干旱半干旱和東部季風區的界限
從植被看:溫帶落葉闊葉林和溫帶草原帶的界限
從農業方式看:北方游牧民族和漢農耕民族的界限
(4)城市景觀——法國巴黎
巴黎景觀主要為人文景觀。
巴黎景觀主要沿塞納河兩岸分布,成因:河流具有供水、運輸、防御功能。
城市景觀反應了城市發展的歷史。
(5)澳大利亞大堡礁風景區
1大堡礁分布在澳大利亞東北海岸離岸16-240千米的珊瑚海上,綿延2000余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距今至少有3000萬年的歷史了。
2大堡礁的形成原因:a.大堡礁附近海域為熱帶:水面溫度高達21-38℃
b.溫度的垂直變化和季節變化都比較小。
c.平均鹽度高,達3.5%
d.海水清晰度高
e.水面較平靜
f地殼緩慢下沉
由上,海域環境適合珊瑚蟲繁衍。
3大堡礁的位置和分布(見下圖)
4景區內的其他特色:a.熱帶風光的大陸性島嶼b.土著部落
(6)云南元陽梯田景區
1地理位置:位于云南省南部,與昆明相距290千米。
2元陽梯田的形成原因:自然原因:哀牢山區一年四季有來自印度洋的水汽,附近元江水汽
蒸騰升空,形成了連綿雨水。
人為原因:當地人修建水渠網絡,引山泉溪流進田,解決水源問題。
(7)法國巴黎塞納河畔的古城區
1塞納河概況:由東南向西北穿過巴黎,水位穩定,少洪澇,全年不凍,利于航行。被法國人稱作“母親河”。
2塞納河畔的建筑藝術和名勝古跡:埃菲爾鐵塔、戴高樂廣場、愛麗舍宮、盧浮宮、巴黎圣母院等。
第四章 旅游開發與保護
17.旅游規劃的基本內容
1旅游發展的基礎方面:a.開發地目前的社會經濟狀況
b.開發地的旅游資源和旅游活動
c.交通條件
2旅游具體規劃方案:a.客源市場和導向
b.基礎設施的建設(住宿設施、其他旅游設施和服務、其他基礎設施)
c.所需的自然、文化和社會經濟環境的發展
3旅游活動三要素:旅游者(主題)、旅游資源(客體)、旅游業(媒介)
18.旅游景區規劃設計的意義
1旅游景區規劃以旅游資源調查與評價為基礎
2以旅游者對旅游過程中的食、宿、行、游、購、娛的需要為導向
3以旅游審美原理為指導
4對提升旅游景區的品位,擴大旅游景區的規模,提高旅游景區的效益,意義十分重大
19.旅游景區規劃設計的原則(中圖版)
(1)突出景觀特色:如泰山雄偉、華山險要、峨眉俊秀、衡岳煙云。
(2)自然美與人工美的統一:如江西廬山的白露洞書院以獨特方式融匯在廬山自然美中。
(3)維護生態平衡:如杭州西湖,湖沼之地→人間天堂。
(4)最佳綜合效益:最大限度發揮景點的綜合使用價值。如甘肅蘭州興隆山瞭望塔:防火護林、鳥瞰全景。
20.旅游景區規劃設計的內容(中圖版)
(1)景區形象:景觀特色是決定性因素。例:P60平遙古城的形象設計:理念、行為識別、視覺識別。
(2)功能分區:常見的功能區有服務區、游覽區和保護區。
交通線:①便捷、經濟、安全、可靠;②選擇合適的交通工具
(3)空間布局
服務設施:①與交通線相連;②在旅游區附近選址;③集聚與分散需具體分析
對某旅游景區的交通、服務設施進行規劃設計。
21.旅游地點和旅游線路的確定(中圖版)
(1)查找、收集旅游資料與信息:圖書、報刊、廣播、電視、國際互聯網、旅行社、與親戚朋友交談是獲取旅游資料與信息的渠道。
(2)選擇旅游線路:出發點是用最少的時間,花最少的費用,獲取最豐富的旅游體驗,達到最滿意的效果。
①旅游線路的設計原則:突出特色;講究韻律——保持興奮度;“冷熱”兼顧——“以熱帶冷”;發展創新——適應需求;安全可靠。
②選擇線路要注意的問題:突出主題;盡可能使景區串聯,避免形成重復;合理安排時間和活動內容;根據經濟條件選擇交通方式和食宿條件。
22.旅游景區規劃設計的流程
1對旅游景區進行實地考察,收集大量的有關資料
2還要對旅游景區開發的外部條件加以調查和評估分析
3要對旅游景區的發展進行總體定位
4根據總體定位對旅游六要素進行具體的安排和設計
5對景點的規劃設計最為重要(根據景點區位、開發性質和規模,規劃設計旅游交通和各項服務設施)
23.影響旅游安全的因素(中圖版)
自然因素:自然災害;傳染病、核輻射等
社會環境:戰爭、恐怖主義、社會動亂、火災、旅游設施管理不當的損害等。
24.旅游事故的防范措施(中圖版)
(1)增強安全意識;
(2)消除不安全因素;
(3)控制不安全行為:①限定游客活動范圍,設置安全警告標志;②加強巡視;③及時獲得天氣預報,預防自然災害;④加強游客安全教育。
(4)加強救援,在發生意外事故時為旅游者提供緊急救護和援助。
25.旅游景區開發中的不和諧音及其啟示[4]
不和諧音:1品牌之爭2重復開發現象嚴重3低水平開發屢見不鮮4不顧市場需求,盲目開發
啟示:旅游景區不做規劃,只會造成旅游資源的浪費、旅游環境的破壞、旅游景區的低效益
26.旅游開發中的環境問題
1對自然環境的破壞:a.污染
b.對生物的危害(捕獵野生動物、采集野生植物、干擾生物的生活習性、阻斷生物的遷徙路線、甚至導致某些珍稀物種的滅絕)
c.開發建設和游人對地表環境、自然資源的破壞(如: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板結、滑坡、雪崩等)
d.對視覺效果的破壞
2對社會環境的破壞:a.對傳統社區文化的破壞
b.對文物古跡的破壞
c.旅游熱點地區過度城市化造成的一系列城市問題(如:城市景觀破壞、建筑物過于密集、交通擁擠等)
27.旅游環境容量(或稱旅游承載能力,簡稱旅游容量)
1定義:指對某一旅游開發地域而言無害于其可持續發展的旅游活動量。
2旅游開發地域及級別排列:旅游景點<旅游景區<旅游地
3意義:旅游環境容量的合理測算,是旅游景區規劃的科學依據,是旅游景區可持續發展的
保證。
4表示:游客流量
5分類:a.旅游極限容量(達到旅游極限容量稱為飽和)
b.旅游合理容量(或稱:旅游最適容量或旅游最佳容量,指旅游環境處于最佳狀態)
28.旅游環境保護的措施[9]
1政府:a.建設排污處理設施b.倡導綠色旅游c.建設各種環境保護區
2旅游研究和教育專家:a.評價旅游開發的環境影響b.普及旅游環境保護教育
3旅游開發商和經營者:a.評定旅游環境容量b.禁止破壞生態環境和文化環境的工程
4立法機關:a.編制旅游開發規劃中的環境保護和法規b.健全旅游環境保護法規
29.“綠色”的旅游六要素
餐飲、住宿、交通、游覽、商品、娛樂都不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環境退化,實現物質和能
量的可循環利用。
第五章 做一個合格的現代游
30.設計旅游活動的步驟[4]
1了解旅游者的主觀愿望和能力a.考慮主觀因素[個人的興趣(即旅游動機)和愛好(即旅游偏好)的不同。其中,旅游動機是人們進行旅游活動的心理要求,是直接推動和指導人們進行旅游活動的內在原因或動力]
b.考慮自身的經濟承受能力和閑暇時間的限制
2收集旅游地的信息(主要包括旅游資源的特色、旅游地的時空可達性、旅游服務設施和
條件,以及大致的旅行費用等)
3確定旅游目的地,選擇旅游線路a.選擇最有名的旅游地
b.選擇與居住地環境差異較大的旅游地
c.選擇最小旅游時間比
4保證旅游安全a.考慮旅游地的自然環境條件(如:地形、氣候、水文等)
b.考慮旅游硬件設施情況(如:交通等)
c.考慮當地的社會文化環境
31.旅游者的行為對旅游區的影響[5]
1合理行為:a.對于保護旅游區的自然和人文環境具有重要的意義。
b.為旅游區的文化建設作貢獻。
2大量游客的到來帶來的環境問題:a.環境破壞
b.環境污染
c.對正常社會秩序造成沖擊
32.生態旅游[5]
1定義:具有保護自然環境和維護當地人民生活雙重責任的旅游活動
2特點:認識自然、保護生態環境
3對象:自然景觀;與自然和諧的文化景觀
4要求:旅游者約束自己的行為,保護旅游資源和旅游環境,提倡每個人都應為可持續發展盡其所能
5評價:生態旅游的產生是人類重新認識自然、重新審視自我行為的必然結果,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環境價值的綜合體現。
33.旅游開發過程中的環境保護措施:(中圖版)
(1)提高旅游區規劃、建設的環境意識,加強環境監測,加大旅游區的環境保護力度;
(2)運用法律法規,健全旅游環境管理體制。
高中旅游地理課件 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理解旅游活動中的環境問題及其成因
(2)掌握旅游資源開發條件的評價內容
2.能力目標:
通過學習,培養學生判斷、推理、分析問題的能力
3.德育目標:
通過學習,培養學生文明習慣、公德意識及利用資源、保護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觀
教學重點:
旅游資源開發評價條件
教學難點:
1.游覽價值
2.市場距離
3.旅游的環境承載量
教學方法:
案例法、討論比較法
教學手段:
電化教學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略
[講授新課]
[板書]4.5旅游活動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
一、旅游活動中的環境問題
[點擊課件]展示圖片:旅游交通工具,旅客隨便丟廢棄物
提問:這幅圖片反映出旅游活動會產生什么問題?產生什么影響?
回答,總結:略
[板書]1、環境污染
[點擊課件]展示材料1、材料2
提問:上述兩材料,反映旅游活動中存在什么問題?后果如何?
回答,總結:略
[板書]2、對動植物資源的破壞
[點擊課件]展示材料
提問:這段材料反映出旅游活動中的'什么問題?有何影響?
回答,總結:略
[板書]3、對背景環境的破壞
[點擊課件]展示圖片
提問:上述幾幅圖片反映旅游活動中的什么現象?會有何負面影響?
回答,總結:略
[板書]4、對文物古跡的破壞
[承接]除了以上問題,旅游活動還會對正常社會秩序產生沖擊。
[板書]5、對正常社會秩序的沖擊
[提問]誰能說一下,旅游活動會怎樣沖擊正常社會秩序?
回答,總結:略
[過渡承轉]略
[板書]二、旅游資源開發評價
1、游覽價值
[提問]從游覽價值角度考慮,旅游資源開發要考慮哪些條件?
回答,總結:
(1)資源的質量。舉例
①萬里長城,秦兵馬俑
②杭州西湖,蘇州園林
(2)集群狀況。舉例
①北京景區
②楊村小世界
(3)地域組合狀況。舉例
①天津水上公園
②北京雍和宮
[承轉]旅游地的資源價值越高,其經濟價值也就越高嗎?(不是)
講解:與其他產業一樣,旅游業也必須考慮市場因素。
[板書]2、市場距離
[點擊課件]展示材料
討論:為什么到杭州的游客以上海、江蘇最多?而安徽、北京很少?
師總結:略。提出經濟距離的概念。
[點擊課件]展示“經濟距離”動畫
[承轉]經濟距離越長,旅游者對旅游目的地的需求也越低,可見,旅游地的吸引半徑是有限的。
[點擊課件]展示“吸引半徑”動畫
舉例:北京、杭州、西安、洛陽
[板書]3、交通位置及通達性。
[點擊課件]展示材料
討論:兩地中哪一個旅游資源的開發速度快一些?為什么?
[板書]4、地區接待能力
[點擊課件]展示材料,自學
[板書]5、旅游的環境承載量
[提問]請同學讀一下旅游環境承載量的概念,且說出它是用什么來衡量的呢?
師講解:旅游環境承載量包含著景區資源、經濟發展、生態環境等對游人數量的適應能力,有的景區大,有的景區小。
[點擊課件]展示材料
討論:兩地在旅游的地區接待能力,旅游的環境承載量方面有什么差異?
回答,總結:略
[板書]“旅游環境的保護”
(讓同學課下自學)
高中旅游地理課件 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初步嘗試運用地圖分析我國的地理位置,理解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
2.記住我國領土面積,運用地圖查閱我國領土的四至點。
3.能夠在地圖上指出我國的鄰國和瀕臨的海洋、主要島嶼和隔海相望的國家,理解我國既是陸地大國,又是海洋大國。
過程與方法
1.通過看圖、讀圖、觀察地球儀,培養學生觀察和讀圖的能力。
2.學會分析和評價一個國家或地區地理位置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學生參與意識和學習地理的興趣。
2.通過對我國遼闊的國土、優越的地理位置等知識的學習,激發學生的民自豪感和愛國熱情,增強學生保衛祖國領土完整,實現祖國統一的責任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了解我國的地理位置,理解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
2.記住我國的領土面積,能夠在地圖上指出我國的鄰國、瀕臨海洋,主要島嶼和隔海相望的國家,理解我國既是陸地大國也是海洋大國
教學難點
能夠對我國地理位置的判讀和與其他國家位置的比較,理解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
教學方法以圖釋文,小組合作,討論分析,鞏固練習,當堂達標。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播放歌曲《大中國》,多媒體展示、長白山天池、樂山大佛、桂林山水等的圖片。
(引導)伴隨著一首慷慨激昂的祖國贊歌,我們飽覽了祖國壯麗的山河,燦爛的文化,優美的景觀。作為華夏兒女,我們每個人都熱愛自己的祖國,都熱愛這個和諧幸福的大家庭————中國。今天我們共同走進中國。學習第一節《疆域》。
二、展示學習目標
多媒體展示本課學習目標,提示學生進行閱讀和理解,帶著目標學習,能使學習更有針對性。
三、我找我家——中國的地理位置
(過渡)同學們,初一我們學過可以從哪幾個主要方面描述一個國家的地理位置呢?讀圖結合課本第三頁,完成下列問題。
1.從半球位置看,我國位于____半球(南、北),____半球(東、西)。
2.從緯度位置看,我國領土_______跨緯度廣,北回歸線穿過我國____部,我國陸地大部分位于_______帶,南部小部分位于____帶。
3.從海陸位置看,我國東臨_______洋,西靠______大陸,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
我夸我家——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
知道(過渡)那我國的位置好不好?“不比不知道,一比全知道”。下面請同學們結合課本第四頁圖文,完成合作探究題。
1.比較我國與俄羅斯、印度尼西亞的緯度位置,說說我國緯度位置的特點。第1組解決
2.比較我國與日本、蒙古的海陸位置,說說我國海陸位置的特點。第2組解決
3.議一議,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填表)
中國位置的優越性
(提升)通過對我國地理位置的分析,請同學們總結分析一個地區位置的方法?回憶前面的知識,討論得出:從所在半球、所處緯度和海陸位置三方面進行分析。進行小結。
(過渡)學習完中國的'地理位置,我們下列了解我國遼闊的疆域
我贊我家——遼闊的國土
每天,當我國東部的烏蘇里江晨曦初露的時候,西部的帕米爾高原還是星斗滿天的夜晚。
每年農歷立春前后,我國北方的松嫩平原還是冰天雪地的時節,南方的海南島已經春意盎然。
請同學們議一議為什么會出現那么的差異。
展示我國疆域和領土四至點.
分成兩個小組:
小組1填寫最南端(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和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上),計算相隔緯度(大約49°)
小組2填寫最東端(黑龍江和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交匯處)和最西端(新疆的帕米爾高原上),計算相隔經度(大約62°)
(過渡)我國遼闊的疆域周圍有許多陸地鄰國和海洋,下面就一起認識我國的鄰國和海洋
我贊我家——填我國土
1..我國幅員遼闊陸地面積約_____平方千米,僅次于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____位。我國陸上國界線長____萬多千米,與____個國家接壤。我國大陸海岸線長____萬多千米,與____個國家隔海相望。
2.我國大陸瀕臨的海洋從北向南依次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其中被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所環抱的______海,以及海南島和雷州半島之間的______海峽是我國的內海。
3.我國面積的島嶼是______島,其東面直接瀕臨______洋;我國第二大島是______島。
我贊我家——歡樂旅行
開展祖國邊境游的活動進行比賽。小組1沿著陸地邊界走,小組2沿海海岸線走,都從中國和朝鮮的交界處開始,分別匯報沿途的見聞。
小組1:沿途能夠見到的國家依次是朝鮮、俄羅斯、蒙古、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老撾和越南等14個國家。
小組2:沿途經過了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四個海洋,看到了隔海相望的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和印度尼西亞6個國家。還看到了我國的臺灣島和第二大島嶼——海南島
采用分組比賽的形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其中,有利于課堂效率的提高和學生能力的培養
材料分析
2001年4月1日8時36分,美國用偵察機向我國三亞外海抵近偵察,我軍某部派兩架飛機對美軍進行跟蹤監視,9時07分,中方飛機在離我領海104海里處正常飛行,美機突然大動作轉向,撞我一部飛機尾部,致使我機失控墜海,飛行員王偉英勇犧牲。美機肇事后,未經中方允許闖入中國領空并降落中國機場。
1.從材料中議一議美機的行為。
2.王偉有什么值得你學習的地方?作為中學生的我們現在怎么做?
以“我的收獲”為題,組織學生對本節內容進行回憶和總結。教師適當補充。給2分鐘的時間讓學生思考和總結,然后采用個人發言的形式進行“我的收獲”活動讓學生總結內容,能使學生養成回憶整理知識的習慣
課后小結
本課內容相對比較簡單,因此學生理解和掌握難度不是很大,其關鍵是通過學習本課內容,要求學生掌握分析一個地區地理位置的方法,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獲得方法和能力方面的提升,有利于后面內容的學習。還有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實現也是一個重點,要通過圖片展示和講解培養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和捍衛祖國領土完整的觀念。
高中旅游地理課件 4
教學目標:
1.通過案例分析,歸納旅游景觀的觀賞的一般方法。
2.結合實例,舉例說明不同旅游景觀的觀賞方法,提高審美素質。
教學重點:
旅游景觀的觀賞方法。
教學難點:
提高審美素質。
教學過程(表格描述)
教學環節
主要教學活動
設置意圖
導入新課
【展示】以攝影為主題的旅游產品,旅游線路上的主要景點位置和云貴高原景觀圖。
【過渡】借助攝影師的慧眼,學習如何觀賞旅游景觀。
創設真實情境,
激發學習興趣。
案例分析
【提問】問題1:如何觀賞萬峰林?
【展示】一組萬峰林景觀圖。
【歸納】觀賞旅游景觀的方法:
一、了解旅游景觀特點
二、精選觀賞點位
三、把握觀賞時機
四、洞悉景觀的文化定位
五、提高審美素質
1.審美感受力,
2.審美理解力,
3.審美創造力
通過具體案例分析,學習觀賞旅游景觀的一般方法。
方法應用
【提問】問題2:如何觀賞元陽梯田?
【展示】一組元陽梯田景觀圖。
應用所學觀賞方法,欣賞元陽梯田。
【講解】觀賞人文旅游景觀時,應洞悉景觀的文化定位,提高審美素質。
應用觀賞方法,體會觀賞人文景觀,應洞悉景觀的文化定位,滲透人地協調觀。
案例分析
【提問】問題3:如何選擇馬嶺河峽谷、九龍瀑布群、普者黑濕地公園、羅平花海的觀賞點位?
【展示】峽谷、瀑布、濕地、花海景觀圖。
【講解】觀賞不同旅游景觀,要精選觀賞點位。
通過具體案例分析,認識精選觀賞點位對獲得最佳的觀賞效果的重要性。
鞏固落實
【練習】觀賞點位連連看
學以致用,
落實重點。
案例分析
【提問】問題4:你能說出需要把握觀賞時機的`旅游景觀嗎?
【展示】長江三峽夔門、浙江杭州“錢塘觀潮”、杭州西湖的“斷橋殘雪”、海市蜃樓、佛光景觀圖。
【講解】觀賞旅游景觀,要把握觀賞時機。
結合實例,認識把握觀賞時機,獲得最佳觀賞效果,提升區域認知能力。
案例分析
【展示】浙江杭州“西湖十景”示意圖。
【提問】問題5:“蘇堤春曉”是如何創作的?
【講解】審美創造力。
以“蘇堤春曉”為例,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提升審美創造力。
案例分析
【展示】資料:清乾隆十六年御定燕京八景為:太液秋風、瓊島春陰、金臺夕照、薊門煙樹、西山晴雪、玉泉趵突、盧溝曉月、居庸疊翠。
【講解】以“盧溝曉月”為例,說明旅游景觀“盧溝曉月”從古至今的變化,體會旅游景觀是不斷傳承并隨時代發展的。
選取貼近生活的實例,從旅游景觀的變化的視角,感知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的重要性。
課堂總結
【展示】文津閣景觀圖。
【歸納】旅游景觀的觀賞方法。
【總結】“如果沒有發現美的眼睛,走遍世界,累的只是自己的腳,心卻絲毫沒有愉悅。”希望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能在旅游過程中發現美,感受美,理解美,創造美,提高自己的地理實踐力,獲得高品質的審美享受。
總結、歸納、應用旅游景觀的觀賞的一般方法,再次落實重點知識,明確地理實踐力的重要性。
高中旅游地理課件 5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目標:辯證地看待旅游業的發展對社會、經濟、文化、環境的作用和負面影響。
教學重點:旅游業的發展對社會、經濟、文化、環境的作用。
教具準備:自制圖表、圖片等
教學方法:導思——點撥、啟發式教學
一、拉動經濟發展
旅游業被稱為“朝陽產業”。從世界范圍來看,旅游業已經成為世界重要的產業之一,并成為許多國家和地區重要的經濟支柱之一。
(1)發展國際旅游,能夠增加國家外匯收入。
說明:
①國際旅游是指跨越國家或地區的旅游活動。發展國際旅游可利用旅游資源和旅游設施,通過旅游服務而獲取外匯。
②世界上許多國家,如西班牙、瑞士、奧地利、泰國等,都將旅游創匯作為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
③我國旅游外匯收入呈逐年上升趨勢。
改革開放后,我國入境旅游蓬勃發展,旅游的發展給國家帶來大量的外匯收入。我國旅游外匯收入呈逐年上升趨勢。
(2)發展國內旅游業是回籠貨幣、穩定市場的一個重要途徑
國內旅游作為一項消費活動,可以把居民手中的部分消費資金(貨幣)回籠到國家手中,既能減輕商品市場的壓力,又能刺激旅游者新的需要,促進生產的發展。
旅游已不再是少數人的特權和奢侈品,而成為拉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
(3)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說明:旅游業的發展是建立在物質資料生產和發展的基礎之上。同時,旅游業的發展又為相關行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需求,能直接或間接帶動交通運輸、商業服務、建筑、郵電、金融、房地產、外貿、輕紡、旅游紀念品等產業的發展。因此,旅游業是“一業依百業…一業帶百業”的行業。
思考舉例說明旅游業與其他行業之間“一業依百業…一業帶百業”的關系。
點撥:旅游業是綜合性和關聯性很強的產業。首先,旅游業的發展需要依靠其他行業的發展,例如沒有完善的交通運輸網就不能有蓬勃發展的旅游業;其次,旅游業的發展也促進了其他行業的發展,例如旅游業帶動了交通運輸業、餐飲等服務業、商業的發展,賓館飯店的修建等。
(4)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說明:特別是一些經濟落后、發展工業難度大但旅游資源豐富、具備發展旅游業條件的地區,就可以大力發展旅游業,發揮旅游業的關聯帶動作用,來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閱讀
通過讀圖,了解以下知識:
旅游扶貧是我國國家扶貧開發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具有豐富旅游資源的貧困地區進行旅游開發,是使這些地區人民群眾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對促進這些經濟落后區域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活動
活動提示:
①根據學生各自的興趣愛好和性格,自由組合分組。
②各組在中西部范圍內確定自己感興趣的旅游目的地,通過新聞媒介、網絡、書籍等,分頭收集有關旅游地與當地經濟發展的相關信息。
③小組信息匯總,進行組內討論。
④小組在全班進行匯報交流。
注意:由于旅游需求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而其中有些因素不是本國本地區所能夠控制的。因此,過分依賴旅游業會給國民經濟帶來不穩定因素。
探究活動:旅游業的不穩定,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區域經濟的穩定。旅游業對外界的影響相當敏感,想一想那些因素會直接影響旅游人數和旅游收入。
提示:政治風云的變幻、自然災害的突發,以及社會治安、經濟形式、交通條件等因素都直接影響著旅游人數和旅游收入。
二、促進社會文化繁榮
(1)促進國民素質和生活質量的提高
說明:通過旅游,能夠增長見識、陶冶情操。通過旅游,旅游者可提高身體素質和文化素質,并進一步對工作和生活產生積極影響。
(2)提供大量就業機會
說明:旅游業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還是綜合性和關聯性很強的產業。旅游業的發展可以提供許多直接和間接的就業機會。我國目前的就業壓力較大,發展旅游業是緩解此壓力的有效途徑之一。
(3)促進文化交流
現代旅游的發展,使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交流日益增多,從而消除了一些社會、民族偏見,促進了相互了解。
北京的“胡同游”使無數外國旅游者體驗了京城平民百姓的生活,了解了胡同文化。通過交流,既促進了民族文化精華的提煉,使民族文化更具有特色和吸引力,也促進了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融合。
案例②云南的文化特色旅游
通過案例學習,讓我們認識到:發展旅游應提煉民族文化的精華,使民族文化更具吸引力,也使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逐漸整合。發展文化特色旅游可以說是云南省旅游的重中之重。
云南的部分文化特色旅游項目目已經突破了國別、種族和傳統的界限,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逐漸整合。特色文化是一種旅游資源,一個國家或地區發展旅游業必須要發掘本地區、本民族具有特色的文化,促進民族文化的振興和廣大。
思考
1.云南省發展文化特色旅游的最有利的條件是什么?
點撥:云南省生活著26個民族,各民族人民在歷史發展長河中,創造了各自特色鮮明、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這正是云南省發展文化特色旅游的最有利的條件。
2.你在旅游中感受到哪些不同的'文化?舉例說明。
提示:讓學生結合自身的實踐,從個人感受出發,充分討論。文化的概念比較抽象,建議教師從文化的物質形式和物質載體等方面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旅游中能感受到的世界各地不同的建筑風格、服飾飲食、歌舞繪畫、節日慶典、風俗習慣等都是文化差異所造成的。
探究活動:旅游業的發展對旅游接待地的社會文化環境有沒有不利的影響?如果有,請舉例說明。
提示:旅游者的大量涌人,致使交通、商店、公共娛樂場所變得擁擠不堪,給當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不便。一些當地的民俗、節慶、宗教活動作為吸引游客的項目來開發,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傳統文化價值。
三、影響區域環境
說明:環境是旅游業的基礎,旅游對環境保護具有促進作用。世界上很多國家在發展旅游業的同時,都很重視對旅游資源和環境的保護,以實現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旅游業的發展對環境也有消極作用,如果旅游與環境的關系不處理好,環境也會朝著惡化的方向發展。
10對比顯示古建筑修復前后景觀的變化,說明旅游業的發展有利于文物古跡和古建筑的保護。
2.舉例說明旅游對環境的消極作用。
提示:旅游對環境的消極作用主要表現在:由于對旅游資源開發建設不當或失誤,使生態環境惡化;由于大量游客的涌入,排放的各類廢棄物超過了環境自凈能力而造成環境污染;由于大量游客的接觸或不文明行為引起的對風景、文物的破壞等。
板書設計
現代旅游對區域發展的意義
一、拉動經濟發展
(1)發展國際旅游,能夠增加國家外匯收入
(2)發展國內旅游業是回籠貨幣、穩定市場的一個重要途徑
(3)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4)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二、促進社會文化繁榮
(1)促進國民素質和生活質量的提高。
(2)提供大量就業機會。
(3)促進文化交流。
三、影響區域環境
【高中旅游地理課件】相關文章:
高中地理經典大題課件01-12
高中必修二離騷 課件10-07
高中語文說課稿課件06-10
高中音樂鑒賞說課課件02-26
高中數學德育教學課件01-25
高中班干部培訓課件01-23
中國旅游地理說課稿07-18
高中政治說課課件(精選15篇)11-22
人教版高中地理課件(精選5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