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高塔的小學科學課件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以鐵塔為什么穩定不倒為起點和終點,中間過程用塑料瓶為主資料,通過實驗和制作來探究物體的穩定性問題。其中強調了將探索的結果與最初的猜測相比較進行反思的方法,這是培養探究能力的一個方面。“猜測――實驗――制作和探索--將探索結果與猜測相比較”這是本節課的全過程,把探究的親歷進行歸納、整理和總結。
本課總共有四個活動。
第一個活動:欣賞塔的圖片讓同學感受塔的神奇和在生活中的具大作用和塔的一起點,這個一起點是外觀的結構,讓同學猜測,塔不倒的秘密。
第二個活動:探究物體不容易倒的秘密。
第三個活動制作塔。提供同學可選資料與瓶子個數的限制,同學會根據前面的猜測和自身的經驗搭建塔。在這個過程中盡可能發揮同學的發明性、主動性。
第四個活動對制作的塔進行評價與反思。評價的重點放在塔高且塔不倒的的原因分析上。反思實踐與猜測進行比較。
二、學情分析:
同學在學習這課時,有這么幾個知識作為基點:一、同學已經學習了簡單機械與簡單的力學知識,知道一些物體的形狀和結構的作用;二、同學已經學習了“框架結構”這一課,知道框架結構的特點。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通過經歷塔的穩定性的探究過程,認識框架鐵塔和其他物體穩固不倒的前提因素是上小下大、上輕下重。
2、科學探究:
引導同學經歷一個“推測——實驗、制作和探索——將探索結果與假設相比較”的科學探究過程。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探究活動中培養合作意識,體驗把探究結果與猜想相比較的重要性。
四、教學重點:認識一般不容易倒的物體構造特點。
五、教學難點:將探索結果與最初的猜測相比較進行反思。
六、教學準備:
1、同學分組資料:同學科學文件夾、四個大小不同的塑料瓶、、橡皮筋、筷子、透明膠、裝滿沙的水槽、直尺、玻璃球、剪刀、同樣大小的塑料瓶3個。
2、教師:不倒翁一個、課件、。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由猜測進入探究的主題
在課的開始,我拿出了同學們喜歡玩的`玩具不倒翁,讓同學說出它不倒的秘密。創設的這個情景有兩個意圖:第一,可以激發同學學習的興趣。第二,為同學猜測塔不倒的原因作了鋪墊。因為不倒翁不倒的原因就是上輕下重。
開課的第二個活動是讓同學欣賞塔的圖片,讓同學根據塔的結構和它們的一起點來猜想塔不倒的原因。猜測是由問題直接推測結果的一種直覺思維方式,有利于培養同學科學的思維能力和良好的科學探究態度。但是猜測在課堂教學中常會出現兩種尷尬的局面,一是同學不敢猜,怕自身說錯了,受到老師的指責,或同學的訕笑;二是同學的猜測漫無邊沿。因此,科學情景的創設,生活經驗的提煉是猜測的重要鋪墊,這一節課的幾張常見塔的圖片和不倒翁不倒的秘密就為同學的猜想作了鋪墊。
(二)、研究物體不容易倒的秘密
在探究物體不容易倒的秘密時,讓同學根據我提供的兩個空塑料瓶和一些砂子自行設計實驗:怎么放塑料瓶最容易倒?怎么放塑料瓶不容易倒?怎么放塑料瓶最不容易倒?讓同學經歷如何放置物體最不容易倒的過程,同時也培養了同學的分析能力。
(四)、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
在同學通過探究出物體不容易倒的秘密后,讓同學以小組競賽的形式建一座高、穩、美的塔。然后又讓同學以小組為單位展示自身的效果并介紹建塔的設想。這個制作活動把同學的生活經驗、學到的知識的運用以和同學的動手、動腦能力,和同伴間的合作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五)欣賞群塔,暢談收獲
在課的結尾,我出示了幾組有名的古塔。讓同學在輕松的氛圍下,欣賞古塔,這節課同學探究的、說的都是身邊的塔,歷史悠久離我們很遠的古塔也具有這個特點。最后讓同學談一談這節課的收獲,并讓同學在生活中多留意觀察,哪些物體具有不容易倒的特點,讓同學把所學的知識運用于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小學科學課堂探究有效性是一個需要不時考慮的問題,在科學教學中,我們要努力探索有效探究的方法戰略,彰顯探究的魅力,煥發出科學課堂應有的生機和活力。
【建高塔的小學科學課件】相關文章:
《建高塔》教案04-27
科學知識建高塔的教學設計11-27
建高塔優秀教案10-11
建高塔教案設計10-13
六年級科學建高塔教案04-10
《建橋梁》課件03-14
小學科學的課件04-08
建橋梁教學課件03-31
青蛙與高塔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