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圈中的微生物》課件
教學分析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是繼《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和《生物圈中的動物》之后安排的課程,目的是使學生形成對生物圈中各種生物的完整認識,同時也是后面學習生態系統、生物進化和生物技術的基礎。病毒是微生物中形態最微小、結構最簡單的一類生物。本節課對病毒的形態結構、生命活動及其與人類的關系的學習,是探究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基礎和前提。同時,本節課在培養學生辯證分析問題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學生對于病毒的認識是具有一定的生活常識的,但是往往局限于其影響人類健康以及給農業、養殖業所造成的危害方面,缺乏對病毒與人類關系的全面、客觀的認識。 由于病毒的形態十分微小,所以學生對病毒的形態結構和生命活動特點缺乏了解,有一定學習難度。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充分利用圖片資料和文字資料,結合學生的生活常識來增強對病毒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客觀理解病毒與人類的`關系,了解病毒的生命活動和傳播方式,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目標:
1、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
2、列舉幾種與人類生活有密切關系的病毒。
3、關注病毒與生物圈中其他生物之間的關系,特別是與人類的關系。
4、培養全面、客觀、辯證地分析問題的科學觀點。
5、通過了解病毒的發現過程,認同科學的發展與技術的進步密切相關。
教學重點:
1、病毒的基本形態和結構。
2、病毒與人類的關系。
教學難點:
1、病毒結構的獨特性。
2、病毒的生命活動特點。
教學準備:
1、收集有關艾滋病、流行性感冒、乙肝、天花的文字和圖片資料。
2、收集有關病毒發現歷史的資料。
3、收集有關病毒危害人類生活和有利于人類生活的資料。
4、制作病毒侵染細胞的多媒體動畫及有關病毒形態和危害其他生物的圖片。
5、學生按每四人一小組劃分學習小組,每小組一名發言代表。
教學程序
一、新課導入
人類的許多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由學生發言,列舉生活中常見的與病毒有關的人類疾病名稱,并大致說出與什么病毒有關(如傳染性非典型型肺炎、流行性感冒、腮腺炎、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學生在舉例過程中,可能會列舉出某些病例(如肺炎、痢疾等疾病)與細菌有關而非病毒,據此設置疑問:病毒與細菌是一類生物嗎?對此問題,由學習小組代表發言,交流收集的資料:①病毒是如何發現的?②病毒的名稱是怎樣來的?教師總結說明,病毒與細菌是不同的生命類型,導出本課課題。
二、新課學習
1、病毒的形態
設置疑問:當時的科學家為什么用顯微鏡可以看見細菌而看不到病毒呢?由學習小組代表根據所收集的有關病毒形態大小資料發言,教師總結得出病毒的形態極其微小,往往以納米為單位,形態比細菌小得多,舉例:葡萄球菌在細菌中算小的,可流感病毒的大小只有它的五十分之一;10萬個病毒排列起來才能夠用眼睛看到,所以 病毒通常只能借助于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進一步引發學生推測,如果把病毒比喻為籃球,那用什么比喻細胞合適呢?在學生大膽推測、踴躍發言的基礎上,用課件展示病毒是籃球而細胞是摩天大廈的圖片,使學生直觀地、形象地得出病毒的形態微小程度,增強感性認識。
利用課件展示多種病毒在電子顯微鏡下的照片,由學生觀察得出病毒的形態多種多樣,主要有球形(教師說明只是近似球形)、桿形和蝌蚪形等。此外病毒還有其他形態,如磚狀、絲形、冠狀等。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課件】相關文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教案04-09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教案大綱04-08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說課稿02-13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說課稿01-04
保護生物圈教學課件模板03-20
動物微生物課件資料04-20
生物圈中的人說課稿04-01
微生物的實驗室培養課件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