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課件的開發策略
【摘 要】
在Intel未來教育的先進理念的指引下,從基于局域網的網絡課件的特征與內涵出發,以建構主義與“雙主模式”教學理論為指導,利用局域網與互聯網的優勢,介紹設計開發新型網絡課件的方法,并結合實際教學過程中的具體例子,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
Intel未來教育 雙主模式 網絡課件
2000年開始至今,Intel未來教育的培訓已經在多個省市進行,其教育理念也逐漸被一線的教師所接受并應用于實際,一些教師也能設計出基于網絡環境下的課堂教學課件,但由于是初次接觸,因此在課件的設計與選擇上有些不如意之處,本文根據自己對Intel未來教育的理解,提出開發基本Intel未來教育理念的網絡課件的方法與策略。網絡教學主要是通過網絡課件開展的,設計和開發好網絡課件有著深遠的意義。
一、有關Intel未來教育理念
教育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不是技術,不是資源,而是教師的思想觀念。Intel未來教育的核心內容是將現代信息技術更好地應用于學科教學,使計算機的教學與其他學科的教學充分有效地整合。其實質之一就是使教師知道如何進行把“計算機應用到課程”中去的教學設計,即信息化教學的設計。它啟迪我們從關注課件設計轉變為關注信息化教學設計。它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師相對講得較少,只是給學生適當的提示、引導,讓學生在學習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去主動發現、探索、研究、分析和解決問題。其關注的是學生對學習過程、解決問題過程的體驗,提倡課題學習和合作學習,提倡自主探索和協作學習。其過程模式如下圖:
二、網絡課件的設計依據
開發網絡課件,首先要分清其與平時課堂中的一般性課件的區別。在平時的媒體課件中,主要由教師投影課堂內容,以現場語言、文字、形體、實驗等方式開展教學;而網絡教學則以學生活動為主,課件的展播由學生自主控制流程,資源容易共享。參照Intel未來教育的教學方式,對比時下教師對課堂的操作與控制,主要參考以下幾種因素來設計網絡課件。
1、網絡課件的內涵
網絡教學中課件是教學的主要手段和方式,它是一個或若干個知識點相互結合而形成的教學軟件,是基于網絡環境的具體體現。本文主要以基于B/S方式(即web方式)類型課件的開發,學生通過IE等瀏覽器瀏覽網頁,其主學內容可以在課堂完成,可以作為課堂的同步練習,也可以作為學生課后強化和鞏固。網絡課件運行在服務器上,客戶只需用瀏覽器訪問就行了,可以邊使用邊修改,相對來說,開發較為方便,使用一般的網頁編輯軟件,如Frontpage、Dreamweaver等較為簡單的工具即可。應該說面向Internet的網絡課件是網絡教學的主要手段和方式,由教師開發、學生使用、教和學兼顧的課件,以局域網為平臺,但不局限于局域網絡。
2、網絡課件的特征
與以前的多媒體性課件相比,網絡課件更具有網絡性,基于WWW的課件可以通過網絡技術、網絡編程語言等手段通過網絡進行傳播。打破了時空限制,為更多的人提供了網絡學習、資源共享、網上交流等活動的機會,便于進行資源獲取和協作學習,對課件操作的主體也由教師轉為學生。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信息平臺,根據其自身的學習水平,自主選擇有意義的學習,通過教師提供的共享資源去選擇內容,將被動接受的學習變為主動發現。另外,智能化也是網絡課件未來發展的方向,智能化有利于優化網絡教學,提供友好的界面,便于學生自主化學習設計,實現雙向互動,提高學習效率,使教學更趨真實化,智能性的網絡課件增強了教學的互動能力,學生可以自己控制學習進度和流程,自主制定學習方案,這大大提升了學習者的地位,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網絡課件設計中的“雙主模式”
“雙主模式”是以“教”為中心的ID理論和以“學”為中心的ID相結合的教學理論。前者主要以奧蘇貝爾的“有意義接受學習”理論;后者以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為主要理論基礎。用“雙主模式”理論與網絡課件的設計有著內在的聯系:網絡課件的情感特征是完全符合“動機”理論,而技術特征也是符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1)奧蘇貝爾教學理論在網絡課件中的運用:奧蘇貝爾指出,要想實現有意義學習可以有兩種不同的途徑或方式: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在網絡課件的內容設計上,在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的基礎上可以結合以上兩種途徑對教學內容進行設計。因此網絡課件在某些功能就是頂替教師在課堂上講解,不過要力求精練;而在另一方面則要在基本的課堂教學內容以外擴充可思考性、創新性的內容,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及與他人的討論之后達到有意義發現。
(2)建構主義在網絡課件中的體現:“情境創設”、“協商會話”和“信息資源提供”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所要求的學習環境必須具備的基本屬性或基本要素。網絡課件中的體現為實現建構主義的學習環境不是教師直接傳授,而是間接地通過課件教學,更能體現學生的中心地位,學習的重心不是被動的接受外界環境的刺激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而是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
通過上述分析,奧蘇貝爾的“學與教”理論和建構主義“學與教”理論在網絡課件中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兩種理論的有機結合才能設計出適合Internet的網絡課件,體現了“雙主模式”理論對網絡課件設計的指導價值。
三、網絡課件的開發策略
在“雙主模式”理論的指導下,就網絡課件開發的設計策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研究。
1.內容方面。
這是設計網絡課件的關鍵之處,也是與傳統課件區別最大的地方,網絡課件的內容應盡可能豐富,以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但又不能過于雜亂。
(1)內容選取要有針對性和層次性。課件的內容不能“一碗水端平”,而是要根據學生認知能力、已有知識水平、個體差異以及參差不齊的現狀對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考慮到哪些內容適合哪些學生學習、內容的難易程度以及以某種方式告知學生所學內容將涉及的相關知識等。
(2)課件內容編排應緊扣教學大綱、講究實用、并結合學生的興趣。,由于學生通過課件自主的學習時間較緊,因此內容不能過多,以大綱為主線,當然對學習水平較高的學生可提供課外的知識點,以豐富一部分學生的知識。內容的設計是以問題的形式給出,而問題的選擇應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關注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對某個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探究的愿望,不僅是進行學習和探究的直接動力,也是充分發揮創新精神和創造潛能的前提。
(3)媒體表現力求與內容的具體生動展示相結合。網絡課件中媒體的運用涉及認知心理、藝術創作、技術等方面的學問。
(4)內容要充分全面。在網絡課件中必須提供充分有用的相關信息,對問題解釋要非常具體和詳細,相對來說,網絡課教師活動的時間少了,學生是自主學習內容的,因此不能象以前一樣只提供結論性的語句,而應是得出這種結論的依據。有些課程很多答案是不唯一的,Intel未來教育中最強調的就是讓學生通過對資源的分析而得出結論,通過對不同結論的探討而實現相互學習,以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網絡課件最大的特征是實現資源共享,教師可以提供更多的資源供學生選擇、分析,有的知識點太多,可以提供一些網站的鏈接。現在,有很多課件在資源的提供內容太少,教師往往考慮學生沒有那么多時間來瀏覽你的網站,怕完成不了一節課任務。其實,事前可以先給學生解釋一下你的課件的內容分布,讓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選擇,而不是全盤消化。另外,在提供資源上也有一些值得商榷之處,比如僅有的提供如google、baidu等網站的網址,讓學生自主搜索,這不是很好,因為如今網上的信息太多,學生搜索出來的可能有成千上萬條,在課堂上根本來不及篩選,因此教師要先篩選好一些網址,學生點擊后能直接瀏覽其中的內容。另外,在你所的頁面上還要提供在線幫助、參考文獻和友好鏈接等。
2.交互方面。
現在存在的一種誤區認為,網絡課既然由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就應該盡可能少參與,其實不然。網絡課應該是最明顯的“雙主模式”的一種體現。因此課件設計時,就應該考慮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互。
(1)導航功能的設計。要有良好的導航性能,學生能夠通過按鈕、超鏈接等交互元素非常方便的選擇內容和查詢信息,有助于學生理清思路,提高效率,方便查找。
(2)交互的動畫演示。目前有許多網絡課件都具有交互動畫,對教師表達問題以及學生分析問題,領悟內在的定理和規律是很有幫助的.。
(3)練習與評價:學生通過練習以強化和鞏固學習效果,評價可以促進學生總結和反思,便于進一步調整學習方法。
(4)在線交流。在線交流的工具比較多,目前常用是聊天室方式與BBS方式,各有特點。學生可以將自己所分析的結果公布在網上,供同學之間、師生之間進行交流,然后取各取所長。在線交流(網上論壇、與主講教師對話)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問題,開展“協商會話”,實現資源共享,促進思維能力的培養以及創新能力的提高。
利用交互的方式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適當的交流通常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交互性便成了學生有效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3、網絡課件的表現形式方面。
以往的課件經過幾年的使用,基本上都采用幻燈片的方式,主要替代教師的一些功能以及播放一些信息,一線教師也比較習慣,但網絡課件有其特殊性,主要由學生來操作,因此設計上與以前相比就有很多不同。根據Intel未來教育的思路與方法,主要采用網頁即web方式的形式給以表示。基于web的課件具有超級鏈接功能,可以使學生用多種方式探索同一專題,有得于實現認知的靈活性,同時給予了學生較大的自由度,學習者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學習,可以任意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以及各種工具,最大程度地支持了學生的主動學習,實現了真正的個別化學習。
基于web的教學設計中,可以充分利用在線討論、在線答疑等實時交互,照顧個別學生的需要,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使學習者可以協作學習,下面針對我校教師曾經開發的一些網絡課件給以說明。
①xxxx語文《失街亭》
②xxxx生物《農業的生態結構》
③xxxx物理《萬有引力定律》
以上課件均能由學習者控制演示以及鼠標操作,真實科學,學生可以反復操作,可以加深對知識和規律的掌握。基本上能將課堂的內容反映到課件上,學生通過這些課件自主學習,通過教師所提供的資源對知識點有全面的認識。三者大致上都能達到網絡課件的一些基本要求,不過也有各自的區別。在①中,教師提供了課內課外知識相結合的內容,學生能了解到課外的一些知識,另外,該課件中也提供了一些討論性題目,學生根據參考內容按要求在網上聊天室上相互探討,發表各自的觀點,由于課文內容較多,教師對教材進行部分處理,提供較多的參考性內容。另外,在頁面上還提供了一些拓展知識,這樣可以讓一部分層次較高的學生了解更多其它的知識。不過也有一些缺陷,比如課外知識上僅提供搜索引擎,這樣學生搜索內容較難。在②中,教師提供了很多的課外知識點與課文相結合,這些知識點能直接給出詳細內容的鏈接,這點非常重要。另外,教師也根據課堂需要提供了評價量規表,學生根據自己課堂所得給出客觀評價。在③中,作者根據理科的特點,提供了一些直觀的實驗,學生自己分析內容,得出自己結論,充分發揮其想象力和創造意識。總的來說,這些課件能脫理原來教師控制的課件形式,由學生根據要求自主學習。
面向Internet的網絡課件,其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網絡課程能否正常地開展起來。目前雖然有一些比較優秀的網絡課件已經用于具體的網絡課程教學,但從上述實例發現,全面利用以上開發策略來設計的網絡課件還是不多見的,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特別是在“練習與評價和在線交流”。特別要注意的是不能簡單地將課件交由學生就萬事大吉,把以前由教師操作轉換成網頁就交給學生,一定要注意引導。由于文章討論的網絡課件既要扮演教師角色又要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是教與學并重型課件,在“雙主模式”教學理論指導下多種開發策略相結合來進行網絡課件的設計是最為合理有效的。
【參考文獻】
1、馬紅亮 《網絡課件的概念及特征》——四川師范學院學報
2、何克抗 《基于多媒體網絡的課件腳本設計》——教育技術通訊
3、高志軍 《網絡課件開發的精品策略》——教育技術通訊
4、余勝泉,何克抗 基于Internet的教學模式
5、黃榮懷,《一種基于WEB的協作學習系統模型》—— 中國遠程教育
【網絡課件的開發策略】相關文章:
多媒體課件的設計與開發策略05-11
網絡版《保護綠色家園》課件的設計開發12-06
小學教案課件設計與開發05-15
課件開發的合同書05-10
網絡營銷課件03-18
網絡課件制作論文03-19
《網絡對我們的影響》課件03-30
班會 網絡詐騙 課件04-24
丑小鴨網絡課件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