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腳》上課課件
【教材分析】
《爬山虎的腳》一文細致地描寫了爬山虎生長的地方,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腳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能激發學生產生探究的欲望,激起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強烈興趣。作者對爬山虎腳的觀察細致入微,描述栩栩如生,最能體現圍繞一個意思選好內容,按一定的順序具體地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引人注意、均勻、重疊、空隙、葉柄、觸角、痕跡、逐漸、休想”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全文。
3、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理清課文敘述順序的基礎上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4、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培養學生具有留心觀察身邊事物的習慣,同時增強他們具有愛自然保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了解作者是怎樣用生動準確的語言描寫出爬山虎葉子和腳的特點。 教學難點: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
【教學準備】
學生觀察爬山虎,寫一篇觀察日記。教師準備爬山虎實物,制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欣賞到了爬山虎的葉子均勻地鋪在墻上,風一吹過美麗極了,那么光光的墻上為什么能鋪滿生機勃勃的葉子呢?(因為它有腳)爬山虎的葉子之所以生機勃勃地鋪滿墻,這跟它的腳有密切的聯系,爬山虎的腳又是什么樣的呢?
二、認識爬山虎的腳
1、拿出準備好的爬山虎實物讓學生觀察,指導從腳的形狀、顏色二個方面去觀察。
2、交流觀察的結果。
3、書上又是怎樣描寫它的腳的呢?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劃出有關的句子。
“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這就是爬山虎的腳。”
自己讀這些句子,讀懂了用筆畫一畫爬山虎的腳。(教師巡視指導,并選擇一份畫得較好的用實物展示臺展示出來)
4、爬山虎的腳如此細小,而且還藏在葉子的下面,為什么作者還是描寫得如此細致呢?
(因為作者對爬山虎的腳進行了十分仔細的觀察)哪個詞說明了作者進行了仔細的觀察呢?(注意)
三、了解爬山虎是怎樣一步一步向上爬的
1、爬山虎既然有腳,那它一定有自己獨特的爬的本領,那它究竟是怎樣爬的呢?小組合作學習4自然段,自學要求:
①找出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
②找出表示向上爬的動作的詞;
③在小組里演示一下它是怎樣向上爬的。
(生分組學習討論,師指導)
2、匯報交流自學情況:
①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爬山虎的腳觸著墻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變成小圓片,巴住墻。細絲原先是直的,現在彎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墻上。
②表示向上爬的動作的詞:觸、巴、拉、貼 (板書)
③抽小組演示爬的過程,師生共同評價,糾正。(要讓學生明白爬山虎并不像動物那樣用腳交替著往上爬,而是長一只腳,巴住墻,再長出另一只腳,再巴住墻,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斷的長出新腳來,所以葉圣陶爺爺說,“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
3、再放多媒體課件爬山虎的腳向上爬的這一段,讓學生有直觀的認識。
4、齊讀勾畫的句子,想想它是不是只是往上爬的?你是如何知道的呢?
(它不只往上爬,還往左爬,右爬,爬滿整個墻。因為前面二自然段說是一墻的葉子。)
5、觸著墻的爬山虎的腳能爬,沒觸著墻的爬山虎的腳又怎么樣呢?請生自讀5自然段,看讀了這段話你有什么感受?生自讀這一段。
匯報自讀情況:
①爬山虎的腳要是沒觸著墻,不幾天就萎了,后來連痕跡也沒有了。觸著墻的,細絲和小圓片逐漸變成灰色。
②感受:生自由談 (師注意引導:“??要是??休想??”說明了什么? 可見爬山虎的腳具有多么不屈不撓的攀登精神)
③帶著對爬山虎的腳的這種精神再讀最后一段。
四、總結寫作方法
通過本文的學習,總結應該如何對周圍的事物進行觀察的方法。(結合具體的語句)
1.觀察要細致,不能只看表面,要全方位的觀察。
2.要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觀察。
3.要注意事物的細微變化,堅持長期觀察,而不是一時。
五、拓展延伸
仿照《爬山虎的腳》作者的觀察方法,觀察一種植物,先從遠處看,再從近處看,特別要仔細觀察它的莖、葉、花,看看有什么特點,再把它具體寫下來。
【板書設計】
6 爬山虎的腳
爬 位置:莖上長葉柄的反面
山 特點 形狀:像??像??(細絲)
虎 顏色:嫩紅(灰色)
的
腳 爬 觸→巴→拉、貼(牢固)
【《爬山虎的腳》上課課件】相關文章:
爬山虎的腳的課件04-30
爬山虎的腳課件(精選11篇)08-12
爬山虎的腳說課課件03-28
爬山虎的腳03-16
爬山虎腳說課稿06-10
《爬山虎的腳》 說課稿01-09
《爬山虎的腳》的說課稿07-08
爬山虎的腳說課稿12-09
《爬山虎的腳》說課稿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