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科學教案匯編七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zhuǎn)化的關節(jié)點。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科學教案 篇1
1、用怎樣的方式儲存啤酒才能保持新鮮呢?
1.啤酒和威士忌一樣,在避光的環(huán)境中窖藏一年以上會變得更美味。
2.低溫避光的環(huán)境下保存,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啤酒的味道會變差。
3.啤酒和生物有相同的喜好,在通風、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下,才能使其味道不變,并保存一年以上。
A
夏天,啤酒既爽口又好喝,由于生產(chǎn)商亦或是制造工藝的不同,啤酒的味道也會有細微的差別。
鮮啤酒屬于發(fā)泡型酒,與威士忌之類的蒸餾酒不同,剛制成灌入易拉罐時口感最好。之后不管用什么樣的方法保存,都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啤酒的味道隨著時間的推移都會漸漸變差。所以,盡早地把它喝掉,才是保證啤酒味道鮮美的秘訣。
購買啤酒后,如果不能馬上喝完,應置于低溫避光的環(huán)境中保存,比如冰箱里。如果將啤酒長期放置于高溫環(huán)境中,啤酒中殘留的氧氣會使啤酒花中的苦的物質(zhì)和單寧酸發(fā)生氧化,使啤酒變得更苦。并且啤酒在光照下會分解,散發(fā)出類似動物身上的臭味——陽光臭。啤酒瓶多為深色,就是為了避免光線的照射。購買啤酒后就不要想著如何保存了,盡快喝掉才是上上之策。
啤酒是這樣制造出來的:
1.濕潤的麥子會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下發(fā)芽成麥芽,然后將麥芽干燥,除根,并進行粉碎。
2.粉碎后的麥芽與煮米水混合,煮米水中的蛋白質(zhì)與麥芽中的酵素發(fā)生反應,糖分轉(zhuǎn)化為麥汁。
3.將麥汁過濾后加入啤酒花并加熱。
4.用蒸汽加熱,淀粉在加熱過程中轉(zhuǎn)化成糖分。
5.在冷卻后的麥汁里加入酵母。
6.酵母使麥汁中的糖分轉(zhuǎn)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大約一周的時間)低溫儲藏,過濾后啤酒就制成了。在大約零攝氏度以下儲藏(大約兩個月)。這期間,二氧化碳氣體充分融入,美味的啤酒就做好了。
(正確答案是2)
2、為什么罐頭里的食物可以長期保存而不變質(zhì)呢?
1.罐中的空氣被抽出,然后進行了高溫殺菌。
2.罐中的空氣被抽出,并注入了氮氣,然后進行了高溫殺菌。
3.罐中的食物無法與外界空氣接觸,且里面添加了防腐劑。
A
食物變質(zhì)是因為食物中的微生物大量繁殖,制造出酵素。酵素會伴隨有害物質(zhì)的產(chǎn)生,釋放出難聞的氣味。這種微生物不耐高溫,可以被高溫消滅,同時,酵素也會在高溫下分解,食物會保持原有的味道。罐頭就是很好地利用了這一原理來長期保存食物的。首先,將食物放入罐中,抽走罐中的空氣并密封罐口,然后將罐頭高溫滅菌。如果不抽走空氣,罐頭里就會出現(xiàn)細菌。除了像罐頭那樣密封加熱保存外,將食物冷凍也能防止其變質(zhì)。冷凍環(huán)境下食物可以被長久地保存,但其中的微生物并沒有死亡,只是失去了活動能力而已。食物被放回溫暖的環(huán)境后,不久微生物就會開始繁殖,并引發(fā)食物變質(zhì)?傊,將食物解凍后應該盡快烹調(diào)并食用。
(正確答案是1)
3、怎樣長期保存草莓、梨子之類的水果呢?
1.用接近冰點的溫度保存。
2.用冰點以下的溫度保存。
3.用10攝氏度左右的溫度保存。
A
如果像保存魚那樣,將草莓、梨子等水果冷凍在冰箱里,解凍后的水果就失去了原有的味道。水果適宜在冰溫環(huán)境下保存,冰溫是指從零攝氏度至食物開始凍結(jié)前的溫度范圍。順便說一下,即使將草莓放入冰箱中保存,最多也只能保鮮一周,但是在冰溫環(huán)境中存放的話,保鮮一個多月也不成問題。那么,為什么冰溫環(huán)境中保存效果好呢?冰溫環(huán)境下,食物的細胞開始凍結(jié),處于瀕死狀態(tài),其細胞為了使自身免于凍死,會在體內(nèi)制造出防凍液,以使自身溫度上升。防凍液中含有糖分、氨基酸等物質(zhì),它們可以提升水果的口感。而且,在冰溫環(huán)境下,有害微生物、病原體細菌的活性會下降,與之相反,酵素、乳酸菌之類的有益菌的活性卻會提升,讓水果更美味。
4、將食物裝在乙烯樹脂或聚乙烯制成的袋子里之后再存入冰箱保存,最大的目的是什么呢?
1.冰箱中的空氣會對流,塑料袋可以避免冷空氣直接接觸食物表面使水蒸氣凝固。
2.防止食物中的水分被周圍的空氣吸走。
3.防止不同食物之間發(fā)生串味。
A
空氣中含有水分,水分的含量會隨著氣溫的升高而增加,隨著氣溫降低而減少。所以,當氣溫下降時,空氣中的水分會液化變?yōu)樗位蛩。由于冰箱?nèi)部溫度不均,空氣會發(fā)生對流,溫度較高的空氣上升,溫度較低的空氣下沉。所以空氣在對流的過程中會不斷地帶走食物中的水分,溫度下降時,空氣的儲水能力下降,一部分水分變成水滴或霜。因此,在對流空氣中,食物中的水分容易被吸收,食物的品質(zhì)自然也就下降了。同時,不同的食物放在一起還容易串味。注意將食物裝在塑料袋或者有蓋子的容器中避免與冰箱中的對流空氣直接接觸。
(正確答案是2)
5、為什么在石頭上烤出的紅薯比較好吃呢?
1.石頭的熱容量大,能持久保溫,所以能充分釋放出紅薯的甜味。
2.用石頭烤紅薯的過程中,石頭中的化學物質(zhì)使紅薯更甜。
3.用石頭烤紅薯的過程中,石頭不會吸收紅薯的水分。
A
住宅區(qū)里常常會出現(xiàn)叫賣烤紅薯的小販,小販們從滾動的石質(zhì)烤爐中取出紅薯遞給你,說:“給,5元錢!
接過他手中熱氣騰騰的紅薯就迫不及待地咬一大口。貪吃的'你有沒有想過,為什么要用這樣的石質(zhì)烤爐烤紅薯呢?
不像一般家庭通常都是把紅薯蒸著吃,而是在預先加熱的石制烤爐中用石頭中保存的熱量間接地烤熟紅薯。
石頭的熱容量大,在加熱的過程中,它會吸收大量的熱量。如果要想把石質(zhì)烤爐和金屬鍋加熱到同一個溫度,加熱石質(zhì)烤爐的時間要比加熱金屬鍋的時間久得多。由于石頭良好的保溫性,一旦被加熱,溫度就會存留很久不易冷卻。因而石頭有著“加熱難,散熱也難”的特性。
為什么用石質(zhì)烤爐烤出來的紅薯會那么香甜呢?
紅薯之所以會在加熱過程中變甜,是因為紅薯中的一部分淀粉在加熱過程中轉(zhuǎn)化成了糖(麥芽糖等)。使淀粉變成糖的酵素在50攝氏度左右最為活躍,高于這個溫度的話,酵素就會被破壞。石質(zhì)烤爐可以持久地使紅薯保持在酵素最為活躍的溫度范圍內(nèi),這就是烤紅薯香甜美味的原因。
(正確答案是1)
科學教案 篇2
第三單元 電的本領
安全用電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安全用電常識。
2.會查閱資料及其它信息資源,搜集和整理安全用電的相關資料。
3.培養(yǎng)小組合作交流的意識,使學生知道科學技術(shù)會給人類與社會帶來好處,也可能產(chǎn)生負面影響。
二、重點難點:
1.了解安全用電常識。
2.使學生知道科學技術(shù)會給人類與社會帶來好處,也可能產(chǎn)生負面影響。
三、課前準備:
搜集和整理有關安全用電方面的圖片及文字資料,可提示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進行準備,一則使材料更加充實,二則可以促使家長參與到本課的學習中來,與孩子一起交流,一起學習安全用電常識,學生也可以根據(jù)教科書的提示自主搜集。
四、準備材料:
教師也應準備一些與安全用電有關的資料,包括生活中的一些用電安全隱患及造成的危害等。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星期天你們在家里都干什么呢?
有一位同學叫小明,我們來看看他星期天都干了些什么?
出示投影;四幅圖(圖1小明在電線下放風箏,圖2小明在電線上晾衣服,圖3小明濕著手插插座,圖4小明自己亂接電線)
同學們討論:
1.小明這樣做對嗎?為什么?
2.說一說電可以給人類帶來那些危害?
小組結(jié)合自己的經(jīng)驗進行討論,匯報交流。
教師結(jié)合學生的回報投影或放視頻資料并進行適當?shù)难a充,由于人是導體,所以不正確地用電,會導致人觸電,輕者可以使人受傷或傷殘,重者可以使人死亡,因此,我們要知道安全用電,這一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怎樣安全用電。板書:安全用電。
(二)學習新課
1.談話:我們在生活中應怎樣安全用電呢?
2.教師提問:
。1)在擦燈泡時應注意什么?
。á訇P電源 ②用干布擦)
(2)在拔插座時,手能碰到插座的金屬部分嗎?
(不 能)
。3)遇到家用電器著火應怎么辦?
(①先切斷電源 。 ②在滅火.)
(4)電源開關外殼和電線絕緣有破損時,應怎么辦?
(讓大人或電工修好,自己不能亂動。)
。5)用電淋浴器洗澡時,應注意什么?
(一定要切斷電源)
。6)雷雨天時,能否在樹下.電線桿下避雨。
(不能,以防觸電。)
。7)發(fā)現(xiàn)家用電器損環(huán),能否自己隨便拆卸。
(不能,應找專業(yè)人員修理)
。8)人觸電以后,用什么方法救助。
(①用木棍。 ②關電源)
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經(jīng)驗展開討論。
提示學生:可以通過閱讀電器說明書了解更多的知識。 學生匯報。
教師可以結(jié)合學生的匯報,進行適當?shù)难a充。
談話:通過剛才的交流,請大家討論,制定安全用電小常識。
學生分組討論.制定。
匯報,教師補充。
。ㄈ┰u價:
談話:在本節(jié)課,你感到最大的收獲是什么?對自己的設計和表現(xiàn)還滿意嗎?請把自己的評價填在 “星級評價表” 中。
學生填寫“星級評價表”。
(四)拓展:
請同學們課下做個安全用電宣傳員吧!把你所學到的知識講給爸爸.媽媽和鄰居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聽或者設計一張宣傳畫,貼到小區(qū)的壁報欄里。
科學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探究黃豆與豆制品關系的欲望和興趣。
2、引導幼兒初步認識黃豆及其制品,并了解其營養(yǎng)價值。
3、培養(yǎng)幼兒運用多種感官辨別黃豆并區(qū)分豆制品的能力。
二、活動重點和難點:
1、重點:幫助幼兒了解黃豆及其制品具有豐富的營養(yǎng)價值。
2、難點: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方式辨別黃豆,區(qū)分豆制品。
三、活動準備:
黃豆、紅豆、綠豆等各種豆子,各種豆制品若干,蔬菜、水果若干,圖片“黃豆爺爺”。
四、活動過程:
(一) 開始部分:
1、請幼兒品嘗豆制品,引出認識黃豆的課題。
2、教師與幼兒邊品嘗邊互相交流。
3、教師提問:這些食物都是用什么做的?
(二)基本部分:(重點、難點部分)
幼兒通過觀察、比較及討論辨別出黃豆,掌握其外形特征,了解其營養(yǎng)價值,并能運用所學知識區(qū)分豆制品。
1、幼兒運用已有經(jīng)驗,嘗試性地尋找出黃豆。(教師提供黃豆、綠豆……請幼兒看、摸,并運用經(jīng)驗找出黃豆。)
2、認識黃豆外形特征。
(1)幼兒相互交流,掌握黃豆外形。
。ǎ玻┙處熞龑в變嚎偨Y(jié)出黃豆外形特征。
教師提問:
a.黃豆是什么顏色的?
b.黃豆是什么形狀的?
c.黃豆上有什么?
d.黃豆摸上去有什么感覺?
3. 認識豆制品,了解它們的營養(yǎng)價值。
。1)幼兒利用已有經(jīng)驗,理解黃豆與豆制品的關系。(教師講解什么是豆制品。)
。2)引導幼兒通過生活經(jīng)驗,說出豆制品。
。3)教師提問:你還吃過哪些豆制品?
。4)幫助幼兒了解豆制品具有的豐富營養(yǎng)價值。
4、引導幼兒在已有知識基礎上,區(qū)分出豆制品。
。1)出示各種豆制品及非豆制品食物。
。2)通過游戲“豆寶寶找爺爺”讓幼兒在眾多食物中找出豆制品。
(三)結(jié)束部分:
1、觀察豆芽,激發(fā)幼兒探索豆芽生長過程的興趣。
2、引導幼兒觀察豆芽。
3、引起幼兒探究黃豆變豆芽的欲望。
(四)延伸活動:《發(fā)豆芽》
科學教案 篇4
一、課題名稱:魚兒的奧秘
二、課型、課時
1.課型:實驗課
2.課時:1課時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觀察研究,知道魚類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針對猜想制定并實施研究計劃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yǎng)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樂于提問的科學態(tài)度及友好 對待研究對象的人文精神。
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小組自行設計研究計劃,討論活動規(guī)則,組織探究實驗,并 從中歸納魚類的共同特征;
2.教學難點: 小組自行設計研究計劃,商議活動規(guī)則,在交流中指出不足, 提出有價值的建議。
五、教學用具
水槽、鯽魚、金魚、錦鯉、橡膠手套、食用色素、濕毛巾、蓋水槽的布、漁
網(wǎng)、滴瓶、繃帶、皮筋、夾板、紗布套、課件
六、教學方法
談話法、探究法、討論法、歸納法等
七、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觀察魚。 展示魚的圖片或黑板畫。
問題:你認識哪些魚?這些魚都有什么共同之處?
(一)交流觀察發(fā)現(xiàn),提出問題和選擇問題魚是我們熟悉的動物朋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尋魚兒的奧秘! 你發(fā)現(xiàn)三種魚有哪些相同之處? 從魚的外表看,有哪些與其他動物有明顯不同的特點? 你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了哪些問題?(小組同學間進行交流。)我們來把大家提出的問題梳理一下。(學生總結(jié)回答,教師將提出的問題寫在黑板上。)
1.魚鰭
你們認為魚鰭是起什么作用的? 怎樣才能讓魚鰭不動呢? 怎樣證明魚鰭與魚的游動有關?
(提示:當有人骨折時,醫(yī)生希望受傷的部位不要動,以便盡快康復,會怎 么做?)
2.魚鰓 魚的嘴和鰓一張一合是在做什么?
如果是呼吸就應該有進有出,就像我們?nèi)撕粑粯,那么魚吸進的水會從哪 里排出來呢?
怎樣做才能清楚地看到水是從鰓里排出來的?
3.魚的顏色 魚是什么顏色的?全身上下都一樣嗎? 魚兒身體顏色不同有什么作用?
你在游泳時向水面望去時會有什么樣的感受?
引導學生從觀察中生成問題,并合理猜想,滲透“觀察到的現(xiàn)象要通過實驗 進行驗證”的科學理念,培養(yǎng)學生從觀察到的現(xiàn)象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想辦法解決問 題的能力。
(二)計劃與組織 問題是研究的起點,F(xiàn)在請每個小組確定一個感興趣的研究問題,并寫下你
們對這個問題的猜想。
1.課件出示制訂研究計劃的步驟:
(1)明確成員分工;
(2)選擇研究材料;
(3)商議研究過程;
(4)提出注意事項。
使學生能根據(jù)所研究的問題,選擇合適的實驗材料,制訂研究計劃。
2.交流各研究主題的設計方案。
現(xiàn)在,請各組成員來介紹一下你們的研究主題。針對這個小組的研究計劃,誰來說說你的看法?(在交流研究計劃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中發(fā)現(xiàn)不足,提出 有建設性的建議。)現(xiàn)在請把研究方案再補充、完善一下,之后請材料員拿著你們的計劃到材料 區(qū)領取材料。
(三)觀察實驗,自主探究,搜集事實
1.學生到研究區(qū)分組研究,教師適時指導,并關注各組進度;
2.回到研討區(qū),記錄發(fā)現(xiàn)與結(jié)論。
(四)表達與交流
不同的小組派出代表,介紹一下你們的研究吧。 你們的研究主題是……
你們的猜想是…… 你們使用的方法是…… 最后得出的結(jié)論是……與你們的猜想一致嗎?
(師隨即板書相關結(jié)論)
(五)介紹魚類的繁殖
通過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不少問題,這些問題對魚兒的生存都至關重要,不過魚 兒要一代一代地活下去,還需要不斷的繁殖。
魚兒是怎樣繁殖的呢?播放多媒體錄像,了解魚的產(chǎn)卵過程。
(六)概括和總結(jié)魚的共同特征
今天我們自己通過觀察和研究發(fā)現(xiàn)了許多魚兒的奧秘:身體表面有起保護作用的鱗;魚兒不斷地張嘴是為了配合鰓進行呼吸;魚用鰭和尾運動。這些特征都 是為了適應什么樣的生活環(huán)境?因為魚兒要終生生活在水中。
八、課后反思
生命科學領域的課比較難上,有關動物的課更是如此。許多難以控制的不確定因素使得這一領域的課很少成為公開課的選題。探究中要進行實驗,這難免要 打擾魚兒的正常生活,一不小心就會造成傷害,怎樣才能在“探究與保護”找到 一個平衡點呢?這是我們應該思考的。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探究:
1、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土壤主要是由空氣、水、黏土、砂、腐殖質(zhì)等成份構(gòu)成的。
2、在探究問題土壤中有什么時,能獨立思考發(fā)表意見,個人或小組能提出探究活動的大致方案。
知識:
1、在教師的指導下,小組合作完成研究土壤成分的實驗。
2、會記錄探究活動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根據(jù)事實資料研討問題,得出結(jié)論。
情感:通過討論,知道土壤對植物及人類的作用,大致知道怎樣保護土壤,樹立愛護土壤環(huán)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
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是由空氣、水、黏土、砂、腐殖質(zhì)等成分構(gòu)成的。
教學難點:
在實驗中能自己提出問題,并能進行實驗研究。
教具準備: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
課 時: 2課時
課時1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問:同學們,土壤是動植物、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大家在哪些地方見過土壤?對于土壤你有哪些了解?學生自由交流。
問:對于土壤,你想研究些什么?啟發(fā)學生提出有關土壤的問題。
問:土壤是由哪些物質(zhì)構(gòu)成的呢?這一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探究問題:
土壤主要是由什么成份構(gòu)成的?
三、作出預測
問:根據(jù)你平時的了解,你認為土壤里都有些什么?
學生:水、空氣、雜質(zhì)、化肥、泥土、砂等。
四、室外觀察、采集土壤。
問:要想清楚地了解土壤的成分,最好的辦法是什么呢?采集土壤需要些什么工具?應該注意什么?
學生準備:鐵锨、小鏟、小桶等。
五、室內(nèi)探究。
思考:土壤中是否有剛才談到的物質(zhì)呢?怎樣才能弄清楚?你能想出多少種研究方法?
學生:用手捏、手是濕的,說明土壤里有水……
師:按照你們想到的方法,去研究土壤中到底含有哪些物質(zhì),看能有哪些發(fā)現(xiàn)。
學生:填寫活動報告單
學生開展探究活動。
匯報:你采用什么方法,觀察到了什么現(xiàn)象?
講述:那些死去的動植物腐爛后變成了腐殖質(zhì)。
啟發(fā)學生思考:除了這些研究方法,還能用哪些方法對土壤進行研究?
用火燒,土壤中會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
課時2教學過程:
一、研討問題,通過以上的研究,你知道了土壤中都有哪些成分?
1、整理實驗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
實驗方法 觀察到的現(xiàn)象
捏土壤 手是濕的
把土壤放入水中 有氣泡冒出(空氣)
攪拌水中的土壤 土壤分幾層,上層黏土,下層砂
燒土壤 有燒頭發(fā)的味道(腐殖質(zhì))
2、根據(jù)學生對土壤成分找到的多少進行評價。
二、拓展延伸
1、土壤中除了這些成分外,還有別的物質(zhì)嗎?
目的:
(1)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探究土壤秘密的興起。
(2)引導學生談談土壤中污染物的問題。
2、土壤中的這些垃圾袋、廢電池對土壤有什么影響?
3、土壤是植物的“家”,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土壤呢?學生充分交流后,教師適當介紹“保護土壤小知識”。對于學生在教學活動開始提出的其他問題,留作學生課外研究作業(yè)。
三、課后練習
1、土壤的成分有 等。
2、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土壤中含有空氣的?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生生交談和師生對話,通過填寫調(diào)查表格,展示與教材相關知識和學習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識經(jīng)驗基礎和學習背景,為確立今后的學習目標打下伏筆。
2、討論適合本班科學學習的學習模式,用較科學的方法分好學習小組,提出一些感興趣的科學過程評價方法,討論形成常規(guī)的科學學習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學期的學習任務和內(nèi)容,了解課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學輔助學習內(nèi)容。
【教學準備】調(diào)查表格。
【教學過程】
1、自由談話,了解科學學習背景:
師: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關科學的事情?請共享。
師:把經(jīng)歷過的科學發(fā)現(xiàn)過程或科學疑問記錄下來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書等科學資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課余閱讀交流。
2、討論交流,形成科學學習制度:
生:確定新的4人小組學習單位,小組長每月輪換。
推選2位科學課代表,明確相關責任和權(quán)利。
討論每月科學之家欄目的操作方法(從優(yōu)秀作業(yè)展覽、資料匯萃、創(chuàng)新方法選編等方面分工合作。)
3、閱讀反思,了解科學學習內(nèi)容:
師: 組織學生看封面,了解圖中意思。閱讀目錄,本年級科學有哪些內(nèi)容呢,讓我們也來了解一下。有哪些內(nèi)容需要課外補充完成,請做好記錄。
生:完成調(diào)查表內(nèi)容:針對三上冊教學內(nèi)容已經(jīng)有的初始概念呈現(xiàn)及問題提出。
小結(jié):我們提出了許多新的問題,有待于通過課堂內(nèi)外的科學學習來逐一解決,當學期結(jié)束后,回過頭來再來看一看這份調(diào)查表,希望我們從中看到自己成功了。
三上教科版科學第一單元 植物
第一課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樹是活的植物,生長在一定的環(huán)境里,是有生命的物體。
過程與方法:
初步認識真正的觀察應該是有目的的,制訂觀察的方法和步驟有利于觀察的進行。
用各種感官觀察大樹。
借助放大鏡、皮尺等簡單的工具對大樹進行觀察和測量。
用簡單的詞語記錄觀察的結(jié)果。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懂得從圖片上獲得的信息是有限的,親自觀察事物會對事物有更多的認識。
發(fā)展觀察大樹的興趣,體會到生命體給我們帶來的生機勃勃的感受。
在觀察過程中,培養(yǎng)與他人合作的習慣。
【教學重點】了解觀察的目標和方法,認識到觀察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對大樹的觀察要指向生命體這個核心概念。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一些觀察用的測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鏡等),觀察記錄紙。
【教學過程】
一、引言
1.校園里、大路旁、山坡上……到處我們都能看到植物,同學們對校園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讓我們從身邊的熟悉植物——大樹開始觀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樹
1.教師講解:這是一幅梧桐樹的照片,請大家仔細地看圖,你能發(fā)現(xiàn)有關這株梧桐樹的哪些特點?(你能發(fā)現(xiàn)幾點?)
2.學生匯報:從圖上看大樹,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細傾聽,并大膽說出新的發(fā)現(xiàn),同時區(qū)分哪些是真正從照片上獲得的信息。)
三、回憶中的大樹
1.教師引導: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們從照片上發(fā)現(xiàn)的東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經(jīng)看到過的大樹與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樣嗎?
2.學生匯報:回憶我的大樹,我曾經(jīng)看到過什么?
3.教師激趣:同學們的匯報內(nèi)容真豐富,有的內(nèi)容大家都看見過,有的內(nèi)容有人還從來沒看見過,而有人可能從來都沒真正看過一棵大樹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細細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樹嗎?
4.學生交流: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樹?(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內(nèi)容!會不會也有樹瘤?是不是也有小動物?是不是還有其它東西?)
5.教師總結(jié):這樣帶著目的去仔仔細細看大樹的時候,我們的觀察活動就開始了。
6.學生小組交流并匯報:如果現(xiàn)在來到一棵大樹下,我想觀察什么?我們怎樣才能觀察到更多的內(nèi)容?
四、觀察真正的大樹
1.交流:教師引導孩子們交流在頭腦中制訂好的觀察大樹的個人計劃。(觀察內(nèi)容、觀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動: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去觀察一棵真正的大樹,我們肯定有更多的發(fā)現(xiàn)。同時把觀察到的信息,用簡短的詞語記錄下來。(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老師帶學生按計劃開展真正的實地觀察活動。)
3.評價:回教室后每小組互相欣賞各自的觀察內(nèi)容,說說從不同的記載中如何體會到觀察的大樹是一個生命體。同時推選一位同學的記錄單張貼于科學活動專欄內(nèi)供大家欣賞,其它同學的記錄單上交給老師閱讀欣賞。(張貼的記錄單要有典型特色。)
4.總結(jié):觀察一棵樹讓我們獲得了這么多的信息,觀察一棵樹讓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個生機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觀察更多的樹呢?請在課外繼續(xù)觀察不同的樹。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初步理解拱形能承受較大的力的現(xiàn)象,并了解其在建筑中的應用。
活動準備:半個雞蛋殼、鉛筆、粗氣管(長短相同)、一次性杯子一個、針筒一個(注滿有顏色的水)、小量杯(蛋殼)、長條卡紙、小積木若干、記錄表、自繪圖片“小雞出殼”、故事錄音《小雞出殼》、有關拱形的建筑物圖片。
活動過程:
1、設疑激趣:
出示圖片“小雞出殼”,講述故事。
——“到底是誰琢破了蛋殼?”
幼兒動手實踐操作:把鉛筆當做小雞的嘴巴,分別戳在凹面和凸面上,感受相同的力分別作用于凹、凸面是出現(xiàn)的不同現(xiàn)象。
2、演示解惑,初知原理:
教師設疑——“為什么凸的一面不容易破呢?這里面有什么奧秘嗎?”
教師提升幼兒經(jīng)驗:這個蛋殼是拱形的,當力落到蛋殼上就像水一樣散開了,所以薄薄的蛋殼是不容易破。拱形的蛋殼能承受較大的力。
3、引導遷移:
教師講述——“想不到吧,小小蛋殼里藏了這么多秘密,人們根據(jù)蛋殼的原理建造了許多建筑物,你們知道有哪些建筑物是拱形的嗎?”
幼兒回憶《新房子和老房子》中看到的建筑,展開討論。
教師結(jié)合幻燈片,講解拱形建筑物、隧道、橋梁、屋頂?shù)葓D片,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拱形能承受更大的力。
重點介紹拱形橋,引導幼兒理解拱形的橋面能承受更大的壓力。
4、激勵探索,變通思維:
教師提供材料,幼兒兩人一組,嘗試建構(gòu)橋。
——“我們也來當一回建筑師,搭建一座拱形橋,橋造好后,會有很多行人和車輛從橋上通過,所以,橋要造得牢固!
鼓勵幼兒相互合作,大膽地建構(gòu)。
師生一起驗證的承重情況:在幼兒搭建的橋上放上積木,比較哪一組的拱形橋最牢固。
教師提問:為什么同樣是拱形橋,可是承受的力卻不一樣呢?
活動結(jié)束:教師小結(jié),結(jié)束教學活動。
【【精品】科學教案匯編七篇】相關文章:
【精品】科學教案匯編六篇05-15
【精品】科學教案匯編6篇05-11
【精品】科學教案匯編5篇04-28
【精品】科學教案模板匯編6篇05-10
【精品】科學教案7篇05-08
【精品】科學教案四篇05-10
【精品】科學教案范文7篇05-06
【精品】科學教案范文5篇05-16
【精品】科學教案模板5篇05-14
【精品】科學教案模板6篇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