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大班優秀科學教案7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優秀科學教案7篇,歡迎大家分享。
大班優秀科學教案 篇1
活動名稱:各種各樣的燈
活動特質:常識
年齡段:5-6周歲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幾種常見的燈,了解它們的用途,知道日常生活離不開它。
2、了解燈的發展史,擴大認識范圍,激發幼兒對各種燈的興趣。
3、培養幼兒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燈(日光燈、節能燈、白熾燈、防爆燈、感應燈和一般臺燈。)、 各種燈的分類展示錄像
活動過程
一、活動環節、活動過程、時間
1、談話導入:了解光明對人的作用
2、看錄像,了解燈的發展史。
3、識節能燈、防爆燈,讓幼兒操作,了解燈的開關方法。
4、討論了解各種燈的不同用途,并對其進行分類。
5、讓幼兒發揮想象,談自己想發明哪些燈。
二、活動預設(主要提問,小結,過渡語)、主要目標
1、把門和窗戶都關緊,拉上窗簾,關上燈,讓幼兒感受一下沒有光的感受。
師:剛才,沒有亮光了,你能看書、做游戲嗎?引導幼兒說出光在生活中的作用。
師:在沒有電燈之前,人們是用什么照明的?幼兒看錄像,了解不同的時期人們所使用的照明用具,讓幼兒對燈的發展史有直觀的認識。
2、出示節能燈、防爆燈,讓幼兒區別這兩種燈,了解它的作用。
3、你知道怎樣才能使它們亮起來嗎?(通電打開開關),請幼兒實際操作將活動室的燈打開、關上。
4、幼兒探索嘗試感應燈和一般臺燈開關方法的不同。
5、教師:除了常見的燈,你還見過什么樣的燈?
6、看錄像:按燈的不同用途進行分類,并用繪畫形式記錄。
7、看錄像了解幾種特殊的燈。
教師:還有幾種燈比較特殊,如醫院的無影燈,它是醫生做手術時用的燈。帶幼兒回睡室觀察紫外線的燈,它可以消滅空氣中的細菌。
小結:我們已經認識很多種燈,知道燈離不開我們的生活,燈是通了電才能發出光,沒有電燈就不能正常運轉,電又是哪里來?我們把這個問題留到明天,明天再來告訴大家。小朋友你也可以問問爸爸媽媽把你知道的答案告訴大家。
三、預想幼兒的回答
幼:黑乎乎的看不見路,沒有了光,我感覺我們就像瞎子一樣。看不見東西。光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
幼:有開關了,一摁開關就亮了。
幼:一般的燈,要用開關打開,感應燈聽見聲音就開了。
幼:幼兒互相討論回答。(霓虹燈、感應燈、花燈、彩燈、信號燈等)
幼:
1、霓虹燈師裝飾用的,美化環境、晚上看見霓虹燈,人們就會很開心。
2、在人們晚上找不到開關時只要發出一點聲音就可以打開燈,很方便。
信號燈可以指揮交通,是司機不會亂走。車燈提醒別人小心有車。燈
幼:
照明用:日光燈、臺燈、白熾燈、路燈。
裝飾用:吊燈、壁燈、霓虹燈、彩燈。
交通用:車燈、紅綠燈、信號燈。
四、回應的方式,追問
它是做什么用的?
大班優秀科學教案 篇2
一、設計思路
本單元的主題游戲活動是超市游戲,根據這個超市游戲設計了讓孩子利用觀看情景表演學習編應用題,有助于發展幼兒對生活中簡單的數量關系的理解,讓孩子學習多用角度思考問題,積極主動的與同伴交流,讓孩子知道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二、活動目標
1。體驗數學活動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2。理解減法應用題中總數與部分數的關系。
3。引導幼兒回顧生活情景,仿編:"求剩下"的減法應用題。
三、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熟悉超市環境,熟悉10以內的分解。
2。游戲經驗:會玩"馬蘭開花"
3。環境準備:超市場景(內有5個陀螺,7個桔子,5個蘋果),情景表演,筆,圖片。
四、活動過程
1。游戲導入:馬蘭開花
2。集體活動
(1)請幼兒一起說一說超市里有什么物品?分別有幾樣?
(2)觀看情景表演:超市里有5個陀螺,有一個"顧客"過來,對售貨員說:您好!我要買2個陀螺。售貨員給他2個陀螺說:"給你,歡迎您下次再來!
(3)教師提問:超市剛才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我們要把超市發生的這件事情編成一道減法應用題。
聽教師完整示范講述"減法應用題"
(4)觀看情景表演:超市里有7個桔子,有一個"顧客"過來,對售貨員說:您好!我要買4個桔子。售貨員給他4個桔子說:"給你,歡迎您下次再來!
(5)教師提問:超市里剛才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6)誰能根據這件事情再來編一道應用題呢?這個應用題可以怎么寫算式?
(7)。觀看情景表演:情景表演。超市里有5個蘋果,有一個"顧客"過來,對售貨員說:您好!我要買3蘋果。售貨員給他3個蘋果說:"給你,歡迎您下次再來!
(8)教師提問:"超市里剛才發生了一件買蘋果的事情,誰能根據這件事情再來編一道應用題呢?這個應用題可以怎么寫算式?"小結:孩子們,我們發現在三道應用題中每次都問了一個什么問題?只要我們應用題里問還剩幾個,那這個題就是減法應用題。
(9)請幼兒講述算式中哪個是總數?哪個是部分數?理解算式與應用題的對應關系。
五、探索發現
1。課件游戲(幼兒用書P11,請幼兒看圖,理解題意,仿編應用題,照著寫減法算式。)
2。請幼兒根據圖意編應用題。
3。請幼兒根據算式編應用題。
六、延伸活動
在活動區擺放一些減法算式卡,讓幼兒自由進行游戲。
大班優秀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嘗試活動,讓幼兒感知空氣有看不見摸不著的特點,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有。
2.培養幼兒學習探索事物的簡單方法和細致觀察的能力,提高動手動腦能力。
3.培養幼兒對科學小實驗的興趣,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通過嘗試活動,讓幼兒感知空氣有看不見摸不著的特點。
2、難點:通過科學小實驗,讓幼兒總結出空氣有看不見摸不著的特點,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有。
活動準備:
蠟燭、每桌一盆清水、;每人一份操作材料:氣球、玻璃杯、塑料袋、吸管等。
活動過程 :
一、引起興趣 :
1.教師做深呼吸,幼兒也模仿著做深呼吸。
提問:我們用鼻子吸到了什么?空氣在哪兒?你能用眼睛看到嗎?用手能摸著嗎?聞一聞空氣是什么味?
2.出示一個吹好氣的氣球。
師問:這是什么?里面有什么?你能看到嗎?是什么顏色的?揭示課題《空氣在哪里》
二、嘗試活動:尋找空氣、感受空氣1.幼兒每人拿一塑料袋在活動室任何地方自由地抓空氣。(告訴幼兒先張開塑料袋口,然后再捏緊袋口)2.提問:你們在什么地方抓到了空氣?引導幼兒初步感知空氣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有。
三、嘗試活動: 找一找哪里還有空氣?
1.教師拿一玻璃杯,讓他們看看杯子里有東西嗎?(杯子里沒有東西,杯子是空的)然后把杯子倒扣著壓入水下,觀察發生了什么現象?接著將水杯稍稍傾斜,觀察會發生什么現象?
2.請幼兒把杯子倒扣著壓入水下,觀察發生了什么現象?教師個別指導幼兒按要求進行操作,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發現。
3.請幼兒將水杯稍稍傾斜,觀察會發生什么現象?
4.討論:水為什么進不了杯子?杯子里有什么東西不讓水進去呢?水杯傾斜以后水進去了嗎?
四、活動延伸
1.請小朋友說一說我們的肚子里有空氣嗎?指導幼兒做實驗:把吸管放到水杯或水盆里,用嘴吹吸管,看看會發生什么?
2.播放課件:被污染的空氣圖片我們的空氣就是被這些東西給污染了!小朋友們想一想:地球上的人、動物還有許多的植物如果都吸入了被污染的空氣,會造成什么危害呢?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想法。
3.小實驗:(1)閉住嘴巴一手捏鼻子。(2)蠟燭會熄滅嗎?
五、小結。
我們從現在起就要保護我們的空氣,花草樹木是凈化空氣的能手,小朋友們以后要做到不摘花、不搖樹、不踩踏小草、不亂扔垃圾,還要提醒爸爸、爺爺少吸煙。
活動反思:
在進行本節課的教學的時候,我首先提出問題:我們周圍哪里有空氣?學生就會進行各種各樣的匯報。通過匯報我導入了課題。
然后就是學生的材料進行撲捉,感受,尋找我們周圍的空氣。在學生進行活動之前,我首先提問:利用我們的材料,怎樣去尋找我們的周圍的空氣呢?學生相處了各種各樣的方法。這一點還是比較的好。在上課的過程中,我還需要注意指導學生養成較為完好的傾聽的習慣,這樣學生就會有更好的學習效果了。之后,我指導學生利用他們的方法進行找空氣的活動。在活動之前,學生說出了應該注意的問題。這個程序一定要有。找的的過程還是比較的順利。
在接下來的環節,我指導學生用我們的感覺器官和我們剛才的尋找的發現,進行看一看,嘗一嘗,問一問等等活動,從而發現空氣的性質。在這個活動中,我們讓學生進行摸一摸的活動,如果讓他們進行摸一摸,還會發現空氣具有流動性。
然后就是空氣占據空間的實驗探究活動。
首先我給學生提供實驗材料,然后我介紹說我將紙塞在瓶子底部,塞緊一些以防其掉下來。然后將杯子豎直倒放到水盆的里。然后,再將杯子豎直提起來。你看看會發現什么?
學生就去做。在的過程中,學生會發現杯子的底部的紙還是干的。然后就會引發學生的思考:為什么是干的呢?
這樣就學生就會知道里面有空氣的原因,空氣占據著這個空間。
在探究空氣有重量的時候,利用桿桿和氣球進行探究。但是我發現效果還是不是很明顯。我想在實驗的改造上需要進行思考。
大班優秀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對滾動的物體發生興趣,發現滾動物體的形狀特征。
2、探索滾動軌跡與物體形狀之間的關系。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5、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方形積木若干和球、木棍等各種圓的物體。
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由操作材料,發現滾動物體的形狀特征。
1、出示一圓形物體,操作滾動。
小朋友,這是什么?它怎么樣了?還有哪些東西會滾動呢?(幼兒自由發言)
2、幼兒自由選擇物體,進行實驗操作。
3、教師幼兒共同總結實驗結果。
〈1〉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玩的?為什么它們會滾動呢?
〈2〉引導幼兒講述自己在玩中的新發現、新問題。
小朋友,在玩的時候,你還發現了什么問題?(啟發式提問:它們滾得一樣嗎?有什么不同?)
(二)幼兒再次自由造作材料,探索圓形物體滾動軌跡的不同。
為什么有的物體滾一下不動了,有的能滾很遠。有的可以到處滾,
有的卻朝一個方向滾。為什么有的滾得很直,有的會拐彎。
(三)幼兒再次操作材料,探索滾動軌跡與物體形狀之間的關系。
1、幼兒自由選擇材料進行實驗操作。
2、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為什么物體滾動的軌跡不同。
3、教師操作兩種不同的形狀的物體,驗證幼兒猜想。
4、師幼共同交流實驗結果:物體的滾動與它們的形狀有關系,茶葉筒可以滾直是因為兩頭是一樣粗的,一次性紙杯滾不直是因為兩頭粗細不一樣。
(四)幼兒滾動自己身體
小朋友,我們的身體也會滾動,大家一起試一試。
活動反思:
在這節課中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還不夠到位,太過于形式,幼兒沒有探索到什么就收了,沒有讓幼兒真正在探索中去發現問題,可以利用PPT的形式讓幼兒更直觀地了解、對探索產生更大的興趣。
小百科:滾動,漢語詞匯,釋義為轉動體沿轉動方向的運動稱作滾動。也指的是物理中轉動與位移的平面復合運動。
大班優秀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發現小蘇打和醋混合會產生氣體的科學現象,了解產生氣體多少與材料的用量有關。
2.能有序的合作進行實驗,體驗猜想、驗證、結論等基本的實驗步驟。
3.對科學實驗感興趣,愿意探索身邊的科學現象。
4.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知道小蘇打和醋混合會產生氣體。
2、難點:能夠有序的合作進行實驗,總結出產生氣體多少和材料用量有關。
活動準備:
每組一份活動材料:杯子、小蘇打、鹽、白糖、雞精、醋、空瓶子、匙子、漏斗、氣球,課前幼兒學會套氣球。
活動過程:
一、以疑激趣--出示瓶子吹起的氣球,激發探索的興趣。
師:孩子們,今天老師和你們一起做一個好玩的科學游戲,游戲的名稱是《瓶子吹氣球》,你們看……出示瓶子吹起的氣球,思考:氣球里面的氣體是從哪里來的?瓶子里裝的是什么?
二、以趣激學--尋找神奇的泡泡溶液,探索出小蘇打和醋混合會產生氣體。
師:瓶子里裝的不是水,是由兩種材料混在一起形成的神奇的泡泡液。這兩種材料是什么?
1.出示材料,幼兒聞一聞、看一看:醋、鹽、白糖、味精、小蘇打
2.出示實驗表格,集體猜想哪兩種材料在一起會產生氣體?鼓勵幼兒用多種記錄方式表達自己的猜想。
3.幼兒探索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4.交流總結:小蘇打和醋在一起會產生氣體。猜想有時很不可靠,遇到問題最好動手試一試。
三、學以致用--嘗試用瓶子吹氣球,更加直觀的感知小蘇打和醋混合產生了氣體。
師:我們找到了能夠產生氣體的這兩種材料,你打算怎樣用它們幫助瓶子把氣球吹起來?
1.討論怎樣幫助瓶子把氣球吹起來,操作過程要注意什么?
2.幼兒實驗,教師指導。
3.展示結果,分享經驗:你們組剛才是怎么做的?為什么氣球有的大、有的小?
四、快樂體驗--讓氣球吹得更大,進一步驗證產生氣體多少和材料的用量有關。
師:如果再做一次,你打算怎樣才能把你們組的氣球吹得更大呢?
1.幼兒討論:多用材料、套氣球速度快點、用手捂一捂瓶口……
2.再次實驗瓶子吹氣球,體驗科學游戲的樂趣。
3.總結:小蘇打和醋在一起產生的氣體能吹起氣球,而且兩種材料用的越多,氣球就會吹得越大。嘗試的次數越多,實驗結果就會越成功。
五、拓展延伸--吹起氣球的神奇氣體是什么、在生活中有哪些應用,激發繼續探索的愿望。
師:你們知道今天用來吹起氣球的這種氣體叫什么名字,在我們的生活有什么用處嗎?(各種各樣的飲料中有它、醫生幫助病人緩解病痛要用到它、消防員滅火要用到它……)
設計意圖:
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內容應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讓幼兒進行的科學研究,應該是從他們身邊常見的事物或者身邊發生的事情開始的。小蘇打、醋是我們常見的生活用品,氣球也是每個孩子們都喜歡的玩具。但是小蘇打和醋混合會產生的氣體能夠吹起氣球,卻是絕大多數孩子不知道的。因此這一活動對孩子們來說既熟悉又陌生,富有一定挑戰性,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生活經驗與科學視野。小蘇打與醋的混合現象只是活動的載體,不是活動的唯一目標,活動詣在讓幼兒親歷一次真實的探究過程,體驗科學活動的樂趣,從而感覺到"科學并不遙遠,科學就在身邊"。
活動目標:
1、知道小蘇打和醋混合會產生氣體的科學現象,了解產生氣體多少與材料的用量有關。
2、能有序的合作進行實驗,體驗猜想、驗證、結論等基本的實驗步驟。
3、對科學實驗感興趣,愿意探索身邊的科學現象。
活動準備:
實驗所需的各種物質材料,幼兒學會往瓶子上套氣球。
教學環節與策略:
陶行知先生提出,對一個問題,不要先教給他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應該指導兒童,自己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利用這種經驗來解決別的問題。鑒于此,在活動中我主要運用了做中學五類快樂教學法。"做中學"主張"幼兒在前、教學在后",不同于以往單純的先傳授知識再動手操作的常識教育。它不注重結果,不追求幼兒掌握準確的科學概念,而是激勵幼兒從玩、做、想、試、用中去發現問題、探究知識、解決問題、體驗快樂。在做做玩玩的輕松氛圍中,"變接受性學習"為"自主建構學習",從而實現了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學習目的。"玩中學、做中學、想中學、用中學、樂中學"五類教學法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有機結合,而不是獨立分割開來的,下面我結合這節課的基本環節具體介紹一下。
1、以疑激趣--拋出問題,怎樣用瓶子玩吹氣球的游戲?(玩中學)氣球是每個孩子都喜歡的最普通的玩具,以前有過各種各樣的玩法,今天我們要怎樣玩?玩出什么新花樣?活動一開始,教師巧妙的將"小蘇打和醋混合會產生氣體"的科學現象通過吹起瓶口氣球的形式再現出來。游戲的形式讓科學現象變得直觀、生動、趣味,使科學活動從一開始就變的沒有負擔沒有壓力,有的只是創造與快樂。
2、以趣激學--尋找神奇的泡泡溶液,探索出小蘇打和醋混合會產生氣體。(想中學、做中學)師:瓶子里裝的什么材料這么神奇?我們來猜一猜、做一做,找到它吧!這個過程中幼兒要通過觀察杯子上的標記來判斷杯子中的材料,要親自動手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在相互間說議的過程中發揮想像,在與別人的.討論中擴展思路,發展了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想像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通過猜想、驗證,孩子會體會到猜想有時不可靠,遇到問題最好親自動手試一試。
3、學以致用--嘗試用瓶子吹氣球,更加直觀的感知小蘇打和醋混合產生了氣體。(用中學)師:找到了能夠產生氣體的材料,你打算怎樣用它們幫助瓶子把氣球吹起來?這一步是活動的重點,孩子在吹氣球的過程中會碰到問題需要動腦筋想辦法,集體玩的時候會發生糾紛需要協商解決,這就發展了幼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人際間的協調能力。這些都是孩子上學和走上社會以后不可或缺的可持續性發展能力。
4、快樂體驗--讓氣球吹得更大,進一步驗證產生氣體的多少和材料的用量有關。(樂中學)師:如果再做一次,你打算怎樣才能把你們組的氣球吹得更大呢?幼兒在總結上次實驗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第二遍吹氣球游戲,體驗成功的樂趣。有了第一次的體驗,他們會做的更投入、更認真、更成功。教師可借機對幼兒進行"只要用心思考、反復實踐,任何事情都會一次比一次做的更好"這樣的情感滲透。
5、拓展延伸--吹起氣球的神奇氣體是什么、在生活中有哪些應用,激發繼續探索的愿望。我們都知道,只有貼近幼兒生活的教育內容,才能讓幼兒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才能保持對周圍生活中科學現象的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今天實驗中產生的這些氣體是什么?對我們的生活中有什么用處嗎?老師告訴孩子,這些氣體不僅廣泛應用在我們特別喜歡喝的汽水飲料中,醫生可以用它幫助病人減輕痛苦,消防員叔叔可以用它來滅火,多么神奇啊!我自然喜歡繼續去探索它的奧秘!到這里,幼兒探索的欲望被再一次點燃,我相信,參與這節活動的每一個孩子都會把這節課的內容帶回家,會繼續去探索。以上是我對這節活動的一點淺見,不當之處,請各位領導、老師多提寶貴建議。
活動反思:
《瓶子里吹氣球》這是一節大班科學活動,主要是讓幼兒通過猜測、探索、試驗,發現氣球吹不大的原因。
王老師在第一環節就是讓幼兒玩吹氣球比賽,試一試,吹一吹,看誰的氣球吹的最大。部分孩子能夠用嘴巴吹氣球,并把氣球吹大。緊接著王老師便出示裝有氣球的瓶子,讓幼兒猜一猜氣球裝在瓶子里能否吹大?這一提問的出現,激起了幼兒的興趣。很多孩子都是充滿信心覺得氣球能夠吹大,還有一部分幼兒認為氣球吹不大。王老師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把問題拋給孩子們:“怎樣才能知道我們的想法是對還是錯呢?”,問題一出來,很快得到了幼兒的回應“我們要試一試,去吹一吹才能知道結果。”這樣的效果比起直接讓孩子去操作好多了,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
為什么氣球在瓶中吹不大?是貫穿整個活動的關鍵。有的孩子認為是瓶子太小了,有的孩子認為是沒有力氣?當孩子們出現了一系列的猜測后,王老師展示自己的瓶子氣球,并吹給孩子們看,然后請小朋友們觀察,為什么老師的能夠吹大,你們的不行。讓幼兒自主探索,尋找答案。在孩子們找到答案后,再請孩子們去驗證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確。
孩子們通過在有洞的瓶子中吹氣球,而且能夠成功地將氣球吹大時,個個都享受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悅。從王老師這一節活動報告,讓我了解到了我們不管在任何時都要從幼兒出發去考慮問題,給孩子足夠思索、探究的空間,這樣才能讓孩子在游戲中了解科學。
大班優秀科學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孩子們對玩水有著濃厚的興趣,經常會看到他們把一粒石子、一片樹葉等投進水里,百玩不厭。為了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探索精神,我結合大班《幼兒園快樂與發展課程》一書設計了此活動――《沉浮》。
活動目標
1.幼兒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
2.大膽探索、嘗試便物體沉或浮的不同方法,發展探索精神;
3.初步學習兩人合作進行實驗,培養合作能力。
活動準備
人手一份活動材料,包括石子、牙膏皮、橡皮泥、空藥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記錄表(見附圖)、鉛筆;盛水的水盆若干個,積木塊若干,塑料插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出示材料,激發幼兒操作的欲望。
二、活動過程
(一)教師提出嘗試問題:如果把這些材料放進水中,會發現什么現象?
1.幼兒嘗試。
2.幼兒介紹嘗試結果。
教師總結:石子、牙膏皮、橡皮泥這些物體沉到了水底,我們把這樣的現象叫一一沉;空藥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這些物體浮在了水面上,我們把這樣的現象叫一一浮。
(二)教師提出嘗試性問題:“怎樣讓沉在水底的物體浮在水面上?”
1.幼兒嘗試。
要求:幼兒兩人友好協商,一人嘗試,一人記錄。
2.嘗試結論:改變橡皮泥的形狀(捏成帶邊的薄片狀),可以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石子、牙膏皮放在泡沫板上可浮在水面上……
(三)教師提出嘗試問題:怎樣讓浮在水面上的物體沉到水底?
1.幼兒嘗試。
要求:幼兒兩人互換嘗試。鼓勵幼兒大膽運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進行嘗試。
2.嘗試結論:塑料吸管插在橡皮泥上
可使塑料吸管沉到水底;橡皮泥裝在空藥丸盒里可使空藥丸盒沉到水底;石子放在泡沫板上可使泡沫板沉到水底……
(四)教師提出嘗試問題:
小班的小弟弟和小妹妹在收玩具時,不小心把塑料插片和積木塊混在了一起,你能用什么辦法幫他們把積木很快分出來?
幼兒嘗試回答:把混在一起的積木塊和塑料插片倒入水中,沉下去的是積木塊,浮在水面上的是塑料插片。
教師實驗演示,驗證答案。
活動延伸
老師把這些材料放在科學區,活動結束后,小朋友可以來繼續進行嘗試。
大班優秀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簡單了解人類傳遞信息的方式方法。
2、愿意了解動物傳遞信息的多種方式。
3、了解動物通過氣味、震動翅膀、聲音、動作、色彩等傳遞信息的方式。
【活動準備】
1、準備螞蟻、蟋蟀、蜜蜂、孔雀等動物的圖片。
2、《小動物之間的聯系方式》的錄相。
3、活動前,請幼兒找相關資料,簡單了解小動物傳遞信息的方式及幼兒查找的小動物聯絡圖文表。
【活動過程】
一、隨音樂〈〈大家一起來〉〉進入活動場地
教師用擁抱、握手、拉幼兒舞蹈、動作、圖畫、語言等方式,讓幼兒感受人類傳遞信息的方式方法(有動作、圖文、聲音、表情、新聞媒體等方式)從而印發幼兒了解動物之間的聯絡方式。
二、學習了解動物傳遞信息的多種方式
1、教師用動作引出幼兒要學習的動物——孔雀的傳遞信息方式:通過錄相知道孔雀開屏是以色彩來傳遞信息的。
2、教師用謎語引出第二種小動物——蜜蜂,通過錄相知道蜜蜂是通過動作來傳遞信息的。
3、出示圖片螞蟻,引起幼兒要了解螞蟻是怎樣傳遞信息的欲望——知道螞蟻是通過氣味,觸角相碰來傳遞信息的。
4、聽聲音引出蟋蟀、蝗蟲傳遞信息的方式,知道它們是通過振動翅膀傳遞信息的。
三、出示幼兒自己搜集的關于各種動物之間聯絡的圖文表,激發幼兒愿意與其他幼兒相互交流分享的欲望,從而讓幼兒更多的了解不同動物的不同聯絡方式。
四、看錄相,激發幼兒對自然界其它動物之間傳遞信息方式的學習和了解的興趣,讓幼兒展開繼續的搜集和學習。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傳遞的
1、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積極的從不同途徑、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傳遞信息,
2)幼兒在活動中了解信息傳遞的不同渠道,學習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動準備:幼兒通過查詢、采訪等方式了解相關知識。
3、 活動過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傳遞的方式。可啟發幼兒從物體發信號、用聲音發信號、用文字發信號等幾個方面考慮。如:通過手勢、旗語、煙火等物體發信號;通過吹號、打鈴、敲鼓、廣播電話等聲音發信號;用信鴿捎帶、郵局傳遞、發傳真、發電子郵件等多種文字形式發信號。
2) 教師配圖講述有關人們傳遞信息的故事。如:古時候長城的烽火臺上燃煙火傳遞敵情;抗日戰爭時期,用放倒消息樹的辦法報告敵人的去向等。
3) 討論:現在人們怎樣傳遞信息?引導幼兒了解常用的通訊工具。
4) 組織幼兒玩通訊游戲傳電話:教師將幼兒分為兩組,分別向每組的第一個人說一句悄悄話,開始后,再一個一個的往后傳,各組最后一個報告電話內容,傳的又快又準的一組為勝。
4、 活動延伸:
1) 組織幼兒自己操作電腦。
2) 在活動區內提供半成品材料,學習制作這些通訊工具,為幼兒開展角色游戲提供道具。
【有關大班優秀科學教案7篇】相關文章:
有關大班優秀科學教案5篇05-17
有關大班優秀科學教案3篇05-10
有關大班優秀科學教案6篇05-09
有關大班優秀科學教案五篇05-08
大班優秀科學教案模板九篇05-19
大班優秀科學教案匯總五篇05-19
大班優秀科學教案匯編6篇05-19
大班優秀科學教案范文八篇05-18
【實用】大班優秀科學教案三篇05-18
【必備】大班優秀科學教案3篇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