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科學教案模板合集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案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索,知道有洞的材料能吹出泡泡,并且發現不同形狀的洞吹出的泡泡都是圓的。
2、通過猜想和驗證,萌發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已玩過吹泡泡的游戲。
2、白板課件。
3、帶孔積木、吸管,鑰匙,樹葉、玩具、鉛絲、泡泡水、盆子、抹布等材料若干。
活動重難點:
通過探索,知道有洞的材料能吹出泡泡,并且發現不同形狀的洞吹出的泡泡都是圓的。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1、教師與幼兒一起聽《吹泡泡》歌曲進入活動室。
2、教師吹一個泡泡。
師:小朋友,你吹過泡泡嗎?你是怎么吹的?小結:哦!吹泡泡是要水里蘸一蘸,對著小嘴巴,輕輕吹一吹。但是,泡泡水對我們的皮膚是有傷害的,所以吹泡泡的時候要小心,嘴巴不要碰到泡泡水,也不要對著小朋友吹。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吹泡泡,好嗎?
二、實驗探究,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1、實驗一:猜想并驗證,哪些東西可以吹出泡泡。
(1)猜想實驗結果。
出示課件。
師:這里有一些材料,看看都有些什么?
出示記錄表。
師:哇!這么多材料,猜一猜哪些東西是可以吹出泡泡呢?
(2)操作驗證。
①師:……覺得積木、吸管等材料可以吹出泡泡,……有的小朋友覺得可以,有的小朋友說不可以,那我們就試一試。
②要求:記住!試一個記錄一個,能吹出泡泡就在記錄表上打“√”,不能吹出泡泡的打“×”。好!開始吧。
③師:誰來說說自己的實驗結果。你們是不是跟他們一樣?這個有的說能吹出泡泡,有的說不能,我們一起來試試。小結:吸管、積木、玩具和鑰匙可以吹出泡泡。
⑤師:這四樣東西有什么地方是一樣的呢?小結:原來這些東西都有洞洞,泡泡是從洞洞里出來的,把洞洞完全放入泡泡水中,拿出來就可以吹出泡泡了。
(3)嘗試制作吹泡泡器。
師:樹葉和鉛絲不能吹出泡泡,因為它們沒有洞洞,那你們有沒有什么辦法能讓它們也能吹出泡泡呢?想一想,然后用你的辦法試一試。
師:你們的辦法都吹出泡泡了嗎?你的辦法是什么?小結:真棒!都動腦筋想出了辦法,把樹葉彎一彎或是戳個洞,鉛絲彎一彎,繞個洞就變成吹泡泡的玩具了。
2、實驗二:猜想并驗證,任何形狀的鏤空物體都可以吹出圓形的泡泡。
出示五角星、愛心、方形和圓形的吹泡泡玩具,引發幼兒探究不同形狀吹出的泡泡分別是什么形狀的。
(1)猜想實驗結果。
師: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些不同形狀的玩具,看看有什么形狀?猜猜這些不同形狀的玩具吹出來的泡泡會是什么形狀呢?把形狀畫在記錄表上。
師:你們的答案是什么?
(2)操作驗證。
幼兒進行實驗,教師觀察。
師:有的小朋友說玩具是什么形狀的,吹出來的泡泡就是什么形狀的,那我們試試看,每一種材料都試試,把自己的結果寫在記錄表上,試一樣記錄一樣,是什么形狀就畫上什么形狀。
師:不同形狀的玩具吹出來的泡泡是什么形狀的呢?小結:哦!原來任何形狀的玩具都能吹出圓圓的泡泡。
三、活動延伸,拓展知識。
師:今天我們玩了吹泡泡的游戲,開心嗎?那現在我們去太陽底下吹泡泡,看看泡泡的顏色會有什么變化,快走吧!
科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1、關于目標制定與載體選擇。本次科學活動的知識目標定位在對6個數字進行排列組合。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引導孩子們設計電話號碼,為可愛的小動物進行設計。為什么選擇這樣的載體?我以為:“科學教育的內容應從身邊取材”,有利于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順利實現活動目標;同時,讓他們感受到科學就在身邊,有利于激發他們的探索欲望和對科學本身的興趣。
2、關于目標的“度”的把握。排列組合的知識可以把我們引向概率學,但對大班幼兒而言,他們應該掌握到什么程度?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理論,5歲幼兒的思維處于前運算階段,其思維特征是單向的線形思維。因此,我把它定位在排出6個具體的號碼。
3、關于活動過程的設計。科學活動離不開一個基本的程序,即“激趣——探索——成功”。本次活動中,對家中電話號碼的討論旨在激趣,也為后面的自主設計奠定基礎;幫小動物們設計電話號碼是展開探索過程,最終走向成功。當然,在探索的過程中,由易而難,循序漸進則是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活動目標:
1、嘗試將數字1—6進行6次不同的組合,排列成6個不同的號碼。
2、體驗為小動物設計電話號碼的樂趣與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人手一份記錄單、鉛筆、1—6數字卡;
2、動物圖片、教師使用的數字卡
活動過程:
一、討論電話號碼的秘密
1、回憶家中的電話號碼(教師作記錄)
2、分析、討論:
(1)這些電話號碼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是由哪些數字組成?
(2)每家的電話號碼有重復的嗎?為什么?
(3)怎樣讓電話號碼不重復?
二、設計電話號碼
1、出示小動物圖片,告訴幼兒:請大家為小動物設計電話號碼。
2、提出設計要求:必須是8位數;前兩位數為86,后六位為1—6,不能少其中一個數字;每家一個電話號碼,不能重復。
3、第一次操作:幼兒擺弄數字卡,為其中一只小動物設計電話號碼。
4、第二次操作:幼兒擺弄數字卡,為六只小動物設計不同的電話號碼,并作記錄。
5、交流、檢查。
科學教案 篇3
適合班級:
中、大班
材料準備:
硬塑料板、不同顏色的乒乓球、水、剪刀。
制作方法與步驟:
將乒乓球沿橫切面剪開,然后沿邊緣分別剪成鋸齒狀,做成小花。(見“旋轉的小花圖1”)
實驗操作:
(1)在一個乒乓球小花的底部蘸一點水,然后把這個乒乓球小花放在硬塑料板上。
(2)讓幼兒雙手握住塑料板的兩邊,慢慢傾斜塑料板,就會看到乒乓球小花快速旋轉起來。(見“旋轉的小花圖2”)
(3)取一個沒有蘸水的乒乓球小花并把它放在塑料板上,讓幼兒傾斜塑料板,觀察小花的旋轉與蘸過水的小花的旋轉有什么不同。
或者讓幼兒同時在塑料板上放兩個以上的蘸過水的乒乓球小花,并讓它們同時旋轉起來,看誰轉的時間長,誰轉的乒乓球小花的數量多。
或者讓兩名幼兒共同操作一個塑料板,協同讓蘸過水的小花旋轉起來。(見旋轉的小花圖3)
教師指導建議:
●提示幼兒慢慢傾斜塑料板,防止小花掉下來。
●著重讓幼兒觀察比較沒有蘸水的乒乓球小花和蘸了水的乒乓球小花旋轉起來有什么不同。
拓展與替代:
◆嘗試用其他圓底的材料代替乒乓球做小花進行游戲。
◆用不同質地的材料做托板,看哪種材料更容易讓小花旋轉起來。
小知識
當我們傾斜塑料板時,乒乓球會在重力的影響下向傾斜的方向旋轉,由于乒乓球底部蘸了水,水會減少乒乓球與塑料板之間的摩擦力,所以乒乓球能夠快速地旋轉起來,并在自轉的同時沿水痕公轉。由于水具有表面張力,所以當我們傾斜的角度適當時,乒乓球不會轉出塑料板。
活動反思:
《旋轉的小花》這一科學活動,主要是通過用剪刀剪讓孩子鍛煉手部肌肉,利用乒乓球制作旋轉的小花,并探索怎樣能使小花旋轉起來。在活動中使幼兒初步了解水的吸附力的作用,引導幼兒在活動中動手制作乒乓球小花,并通過各種方法嘗試讓小花轉起來,通過探索對水的吸附力有直接的認識,在整個活動中體驗旋轉帶來的快樂,產生對科學操作活動的興趣。
科學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本活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幼兒對科學現象產生興趣,激發幼兒探索的欲望和體驗探索的樂趣。因此,設計不僅要為幼兒創設自由探索的機會,還應該組織幼兒討論探索活動中遇到的各種現象,讓幼兒對活動中出現的科學現象感興趣。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實驗知道兩種顏色加到一起會變成別的顏色。
2、知道兩種顏色混合比例的不同變出的顏色也會不同。
3、幼兒在活動中體驗創造的喜悅。
活動重點:
知道兩種顏色混合比例的不同變出的顏色也會不同。
活動難點:
引起幼兒對科學現象的興趣。
活動準備:
空水瓶若干,裝上清水;涂有紅色、黃色、藍色編上1、2、3編號的水瓶蓋;兩種顏色不同比例混合后出現的各種顏色的色卡每組一張(紅色和黃色、紅色和藍色、藍色和黃色);幼兒每人一張記錄卡。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今天,老師要給你們變一個魔術,想不想看。
教師出示2號涂有黃色顏料的瓶蓋,讓幼兒看到黃顏料,蓋在空瓶上,搖晃瓶子,請幼兒觀察水的變化。(水變成了黃色)再出示3號涂有藍色顏料的瓶蓋,蓋在裝有清水的瓶子上,搖晃瓶子,請幼兒觀察水的變化。(水變成了藍色)
(設計理由:用變魔術的形式引起幼兒的興趣,給幼兒提供觀察的機會。)
二、顏色變變變
下面老師有一個問題了,黃色顏料將水變成了黃色,藍色顏料將水變成了藍色,那如果我把黃色和藍色放在一起,水會變成什么顏色呢?(請幼兒自由討論并回答)
我們一起來變一變。
請幼兒先拿起2號瓶蓋,蓋緊瓶蓋,搖晃瓶子,水變成黃色之后,拿掉2號瓶蓋,換3號瓶蓋,再搖晃瓶子,請幼兒觀察水變成了什么顏色。再請兩名幼兒把瓶子拿到前面,其他幼兒觀察一下,兩個人變出來的顏色是不是一樣的。(找兩瓶色差較大的)為什么會不一樣?(用力的大小,顏色的混合比例,瓶中水的多少)
請幼兒從色卡中找出與自己變出的顏色相近的色卡,然后貼到自己的記錄卡上。
教師小結:兩種顏色加到一起會變成別的顏色,而且兩種顏色混合比例的不同變出的顏色也會不同。
(設計理由:讓幼兒在思考操作探索發現的.過程中,體驗科學活動的樂趣。知道兩種顏色混合比例的不同變出的顏色也會不同。)
三、小小魔術師
剛才我們用了2號瓶蓋和3號瓶蓋,那還有1號瓶蓋上的紅顏色沒有用起來,下面老師請小小魔術師們自由選擇2號或3號瓶蓋,將它和1號紅顏色一起搖一搖,看看會變出什么顏色?并從色卡中找出與自己變出的顏色相近的色卡,然后貼到自己的記錄卡上。請幼兒講一講自己選擇了哪兩種顏色,最后變出了什么顏色?
(設計理由:給幼兒充分的自主空間,充分感受顏色的豐富性和多變性。)
活動延伸:給幼兒提供顏料,鼓勵幼兒自己調色,比比誰的顏色變的多,提供大幅白紙,讓幼兒用自己配出的顏色進行繪畫,并展示作品。
科學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一次,我拿著鏡子從外面走進活動室,鏡子的反光照在室內墻壁上,產生了光斑。孩子們不停地去追捉光斑,我一晃動鏡子,光斑就跳躍移動,孩子們很好奇。于是,我抓住孩子們的這一興趣點,設計組織了這個活動。
目標:
1.積極主動地探索光斑的形成、變化,產生探索的興趣,體驗探索的樂趣。
2.樂于用語言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與結果。
3.發展觀察力、想像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準備:
1.本活動應在晴朗的天氣條件下進行,室內有從戶外射進來的陽光。
2.鏡子、剪刀、固體膠、鉛筆、橡皮泥、紙等若干,分別裝在塑料筐中。
3.幼兒具備有關鏡子的感性經驗,并會用多種方法制作圖案。
過程:
1.自由探索――光斑從哪里來?
①游戲:鏡子和光。教師和幼兒一起拿著鏡子在有陽光的地方玩耍,把光反射到天花板或墻壁上。
②提問與交流:你是怎樣玩的?這些亮亮的、晃動的是什么?(光斑)光斑是從哪里來的?它為什么會動?
③小結:鏡子將光反射在墻壁上就會產生光斑,光斑隨鏡子的晃動而晃動。
2.引導探索――光斑的形狀為什么會變化?
①墻上的光斑一樣嗎?有什么不同?為什么?(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操作、討論,明白光斑的形狀與鏡子的形狀及其照射角度有關)
②光斑照在墻上像什么?
3.深入探索――怎樣使光斑的形狀發生變化?
①引導幼兒自由討論。
②幼兒操作、實驗。引導幼兒將自制的各種圖案或圖形粘貼在鏡子上,再玩“鏡子和光”的游戲。
③幼兒相互交流發現了什么。
延伸活動:
1.針對幼兒在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帶他們到室外作進一步的探索。
2.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除改變光源的位置和在鏡子上貼物外,還有哪些方法能改變光斑的形狀。
3.請家長和幼兒共同實驗:把月光、燈光作為光源,探索鏡子能否制造晃動的光斑。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 講科學用科學教案09-26
春天科學教案03-09
科學教案:蝸牛09-11
走進科學教案12-08
科學教案范文04-06
有關科學教案06-12
關于科學教案07-27
科學教案《賽車》04-07
《種子》科學教案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