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通用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水的基本特征。
2、認識字卡無色、透明的、無味、無形、可流動的液體。
3、初步培養幼兒節約能源的意識。
二、教學準備:
幼兒:玻璃杯每組兩個,分別裝水和牛奶,裝有醋的瓶子每組一個,玻璃球每人一個,水盆每組一個老師:字卡:無色、透明的、無味、無形、可流動的液體。漏斗一個,水勺,泡沫板。
三、教學過程:
1、教師出示課件:有關水的圖片。
幼兒觀看。
2、談話:我們生活、生產都離不開水,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認識水。
3、請幼兒觀察水是什么顏色的?并出示牛奶請幼兒比較,說說牛奶是什么顏色?水有沒有顏色?知道水是無色的,并出示"無色"的字卡。
4、讓幼兒每人拿一顆玻璃球,放在牛奶和水中比較觀察,能不能看到珠子?為什么水中能看到珠子?知道水是透明的,牛奶不透明。并出示"透明的"字卡。
5、出示醋,請幼兒聞一聞,說說聞到了什么氣味?再聞聞水的味道,說說水有沒有氣味?知道水是無味的,并出示"無味"字卡。
6、實驗:水是怎樣到桶里的?
(1)讓幼兒觀察用水勺舀水,倒在漏斗里,水是怎樣到桶里的?
(2)用水勺將水倒在塑料板上,水像瀑布一樣,看看水是怎樣到桶里的?
總結:水是流到桶里的,并出示"可流動的液體"。
7、玩水游戲,讓幼兒用手去抓水,看水能被抓起來嗎?怎樣才能將水盛起來?并看看盛起來的水是什么形狀的?說說水有沒有形狀?
總結:水裝在任何容器中就是容器的形狀,水本身是沒有形狀的,并出示"無形"的字卡。
8、與幼兒一同看看字卡,一起總結水的特征。
9、請幼兒討論水可以用來干什么?如果沒有水會怎樣?
10、談談我們應該怎樣保護、節約水。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2
活動目標:
1、認識人體的主要消化器官,了解食物的消化過程,知道胃與身體健康的關系。
2、加深對身體的了解,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3、逐步養成良好的飲食和衛生習慣。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ppt
2、動畫視頻。餅干。
活動過程:
一、教師與幼兒每人吃一塊小餅干,談話引出課題。
今天老師給每個小朋友帶來了一塊好吃的餅干,你們開心嗎?那我們一起來嘗嘗。好吃嗎?
二、欣賞故事,感知作品內容的有趣,認識主要消化器官,了解食物的消化過程。
剛才我們吃的餅干還在嘴巴里嗎?去哪兒呢?有的小朋友說餅干去了———還有的小朋友說———那餅干究竟去了哪兒?老師這兒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請你們仔細聽聽食物經過了人體的什么地方?
欣賞故事視頻
三、回憶內容,體驗自己身體的消化器官
1、聽完了這個有趣的故事,你們知道食物去人體旅行,都去了些什么地方?
幼兒說到哪個部位,教師點擊相應圖片。
口腔(咀嚼功能)嘴巴—它還有呢外一個名稱叫口腔,它有什么本領呢?
食道(運輸功能)脖子—對脖子,它里面有一根細細的長長的管子,你們知道叫什么嗎?(食道)它可以干什么呢?食道就像滑梯一樣,幫助人體運送食物。
胃(攪拌功能)胃又有什么本領呢?把食物顛來倒去地,像攪拌機一樣把食物絞成稀泥糊糊,小腸(吸收營養)它可以干什么?從食物中吸收營養大腸(垃圾的倉庫)大腸是食物垃圾聚集的地方,大腸的終點是什么?(肛門)肛門負責把垃圾排出人的體外
2、師小結:小朋友們真聰明,知道食物經過人體都去了口腔—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這些地方。這些地方它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消化器官。(豐富詞匯"消化器官"。)我們每個人身體里面都有這些消化器官,這些消化器官在我們身體里工作著……口腔里的牙齒能咬碎食物、食道像滑梯一樣往下運送食物、胃把食物顛來倒去地,像攪拌機一樣把食物絞成稀泥糊糊、、小腸從食物中吸收營養、大腸是食物垃圾聚集的倉庫、大腸的終點就是肛門,負責把垃圾排出人的體外。
3。幼兒操作游戲:圖片排序。(演示畫面二)下面我們來玩一個排序游戲:請看圖片上有一根長什么?繩子上夾著—夾子,請你們按照人體消化的順序,對下面的這些消化器官進行排隊,一個一個的夾到夾子上。誰來說說,誰排第一—————————
四、游戲"翻翻樂",鞏固和拓展相關經驗
1、小朋友們真能干,下面我們再來玩一個"翻翻樂"的游戲。(放PPT),這個游戲一共有六道題,不管你指到誰,它就會翻開,給你帶來一個有趣的問題。回答正確方能過關,才能進入下一題。小朋友加油喓!
2、關于人體消化器官,你還有什么問題可以提出來。
3。游戲:對錯猜猜猜。
1、吃飯時細嚼慢咽(對)
2、運動后馬上喝水(錯)
3、吃完后慢慢地散步(對)
4、飯后劇烈運動(錯)
5、天熱時多喝開水,少喝飲料(對)
6、吃湯泡飯(錯)
7、一邊吃飯一邊講話(錯)
8、不吃早飯(錯)
五、結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們的表現真棒!坐了這么長時間,為了讓我們的身體更健康,那我們一起動起來吧!
附"翻翻樂"游戲題:
1、"飯后,我們一起去踢球吧!"這樣的做法可以嗎?為什么?
2、"游戲真好玩呀,大便先憋一下吧。"這樣的做法可以嗎?為什么?
"為什么有時候我們會拉肚子呢?"你能說出原因嗎?
3、身體里哪個消化器官有點像攪拌機?為什么說胃或口腔像攪拌機?
4、暴飲暴食對嗎?
5、經常吃粗糧好嗎?(可以追問:粗糧有哪些?)
6、睡覺蹬被子對嗎?
活動反思:
幼兒知道健康的牙齒白白的,不疼痛,沒缺口;不健康的牙齒會疼、延遲的顏色是黃色或黑色,有的牙齒上有蟲洞,有的咬不動稍微硬一點的食物,討論如何保護牙齒時,部分幼兒缺乏輕聲討論交流的習慣,不能按要求傾聽同伴的發言,自我意識較強,個別組有爭搶發言標志牌的現象,活動常規需要長期培養。總體說來,幼兒知道牙齒生病的原因,掌握了保護牙齒的方法。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3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驗證空氣從氣球里泄出時會產生反沖力,能使氣球朝前飛出。
2.探索讓小火箭動起來的方法,發現氣球粘的位置與火箭運動距離的遠近之間的關系。
3.樂意交流實驗中的發現與結果。
4.嘗試分工合作。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充滿氣的氣球一個;自制小火箭、氣球、小記錄表、鉛筆、膠帶人手一份;兩張大記錄表;一紅一藍兩個氣球用吸管分別固定在兩根細繩上(細繩兩端系在兩把椅子上),氣球方向相反。
2.場地準備:兩把椅子中間用4~5米長的線繩固定;火箭發射場地約6×6米,起點至紅線0.5米、起點至藍線1米、起點至綠線3米。
3.經驗準備;幼兒有玩氣球的經驗,會用打氣筒打氣;使用過雙面膠或膠帶粘貼固定物品;會用筆記錄姓名、日期與發現。
活動過程
1.通過提問,讓幼兒回憶以往玩氣球的經驗。
師:你們玩過氣球嗎?都是怎么玩的?
幼:我們玩過拍皮球;我玩過托氣球;可以兩個人一起傳;我們還玩過往墻上吸氣球。
2.探索氣球會怎樣運動
教師引導幼兒發現:松開氣球,氣球會飛。
教師手持氣球并提問:把氣球的嘴松開,氣球會怎樣?
幼:會飛;會跑。
師:好的,我們看一看把氣球的嘴松開,氣球會怎樣?
教師引導幼兒描述觀察到的現象:放開氣球,氣球會飛,而且是轉著飛。
3.氣球會朝什么方向跑
創設情境:將一紅一藍兩個氣球分別用吸管固定在兩根系在椅子上的繩子上(兩個氣球方向相反,一個朝左,一個朝右)。帶幼兒仔細看一看。
師:松開氣球的嘴,氣球會朝哪個方向跑?
幼:往前。
幼:往后。
出示記錄表一,記錄幼兒的猜想。
分析:幼兒的記錄可以使用小箭頭或請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
幼兒交流觀察到的現象,(氣球都朝前跑了)教師記錄幼兒觀察到的現象。
同樣方法,讓幼兒猜想并觀察松開藍氣球的嘴,藍氣球會朝哪個方向跑。
師:(小結)松開氣球的嘴,氣球會朝頭的位置跑。
4.怎樣讓小火箭動起來
出示自制小火箭,讓幼兒思考:用什么方法不用手推就可以讓火箭動起來?
幼:把一個氣球放在火箭上,然后撒手就行。
師:如果給每組一個小火箭和一個氣球,你想怎樣做?
幼:把氣球粘在火箭上。
師:粘在火箭的什么位置火箭會動起來?(引導幼兒思考粘貼位置)
幼:我粘前面。
幼:我粘后面。
幼:我粘中間。
出示記錄表,記錄幼兒不同的想法。
幼兒分組按自己的想法進行“讓火箭動起來”的實驗。教師提出實驗要求:
兩人一組,實驗三次,兩人商量好分工再實驗,實驗時觀察火箭是怎樣動的。
分組交流實驗情況,引導幼兒發現氣球粘的位置不同,火箭的運動情況也不一樣,粘在火箭后面,火箭向前發射。
師:你把氣球粘在什么位置?火箭是怎樣運動的?
幼:我粘在小火箭的前面,小火箭總是打轉。
動:我粘在小火箭的上面,小火箭跑得太偏了。
幼:我粘在小火箭的后面,小火箭向前跑。
師:氣球粘在哪,火箭向前發射?
幼:粘在后面向前發射。
5.怎樣讓小火箭跑得更遠
幼兒把氣球粘在火箭后面,實驗三次(教師給幼兒提供大小不一樣的氣球),邊實驗,邊記錄火箭達到的位置。(參照紅線、藍線、綠線)交流實驗結果。引導幼兒發現氣球大小不一樣,火箭跑的遠近也不一樣。氣球越大,火箭跑得越遠。引導幼兒利用已有經驗,想辦法使火箭發射得更遠,進行發射火箭的比賽,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活動延伸:
師:老師在科學區里放了三輛小車,請你們想辦法不用手推,就讓小車跑起來。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4
活動目標:
1、了解光的種類、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
2、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判斷能力。
3、激發幼兒探索光的奧秘的興趣。
4、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5、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活動重點難點:
1、了解光的種類、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
2、能理解淺顯的光的特性原理.
活動準備:
1、水、玻璃杯、小鏡子、水盆、硬幣、手電筒
2、活動記錄表:(光的特性、光的用途)每位幼兒兩張
3、多媒體課件:各種照明燈、浴霸、歌廳里的燈光、裝飾的彩燈、港口和馬路上的信號燈。
活動過程:
一、了解光的種類:
1、設置場景(使室內變暗)師:提問:"小朋友,屋里為什么變暗了?幼兒:“沒有光了,所以屋里變暗了”(打開燈)提問:為什么屋里又亮了?幼兒:因為有燈光了,所以屋里變亮了。師:那么,你能說說你都見過那些光呢?
2、幼兒說出自己見過的那些光(太陽光、月光、星光、燈光、閃電光、x光、火光、激光、熒光棒、螢火蟲發出的光等等)。
教師小結:讓幼兒知道光有自然光和人造光兩種。
★自然光:像太陽光、月光、星光、火光、閃電光、螢火蟲的光是自然界產生的光叫自然光。
★人造光:像燈光、激光、x光、螢光棒的光是人們制造出的光叫人造光。
二、認識光的特性、探索光的特性:
師:下面我們來做幾個小實驗,看看光是怎樣走路的?
實驗(一)、將活動室窗戶遮住使室內變暗,打開手電筒,讓幼兒觀察手電筒的光是怎樣走路的?幼兒(手電筒的光是一直向前跑的)。
師小結:這是光的第一個特性:叫做光的直射性。生活中有很多光都是直接就射過去的,比如:太陽光、月光、手電筒的光、應急燈的光等等,因此,這種光的照射過程成直線的現象稱之為直射現象。
實驗(二)、讓幼兒在有陽光的地方玩小鏡子、水盆里的水。師:小朋友邊玩觀察光發生了哪些變化?幼兒(發現小鏡子反光,發現水盆里的水也反光、發現小鏡子讓光拐彎了)。
師小結:這叫光的第二個特性:光的反射性。
實驗(三)、把硬幣和筷子放到盛水的玻璃杯中,引導幼兒觀察硬幣和筷子的變化,幼兒(我發現筷子彎了、我發現硬幣從玻璃杯側面看變得很大,從玻璃杯的上面看沒變)。
師小結: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這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太陽光會照在地上,我們身上,也會穿過清水照進水里,可是水和空氣不一樣,光鉆進水里,走得慢了,也發生了一點變化,我們的眼睛看下去,水里的筷子好像變彎了,其實是光在和我們做游戲呀!是光的第三個特性:光的折射
師與幼兒一起總結光的特性:光的直射性;光的反射性;光的折射性。并讓幼兒做記錄。
三、討論光的用途:
師:人們利用光的這些特性發明了許多有用的東西,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
1)、幼兒觀看多媒體課件了解光的一些用途:照明、取暖、娛樂、裝飾、用作信號等。
2)、讓幼兒說說自己還知道光有哪些作用?作手影、幫助找東西。知道光的特殊用途:診療、美容、科考、照相、紅外線烤箱可以烤東西;紅外線還可以治病、紫外線可以消毒、殺菌。在醫院里,人們可以用激光進行光治療。
3)、鼓勵幼兒長大后探索、發現更多的沒有被人類發現的光,或利用光的特性發明更多有用的東西,造福人類。
四、活動延伸
請幼兒將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光的用途畫到記錄紙上。
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創新思維能力,淡化了以知識傳授為重點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猜測——實驗驗證——得出結論。認識光是怎樣傳播的,進而順利理解影子形成的道理,解釋了生活中的疑惑。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在親自參與活動的過程中,獲得感受、體驗并內化。并讓學生親自設計實驗去驗證,在體驗中感悟科學探究的真正樂趣,減少學生對科學的畏懼感和枯燥感。我組織學生分小組合作,做好觀察記錄,學生在活動中不斷有新發現。我讓每個學生在小組里都承擔了任務,大家齊心協力完成了這次的科學探究活動,共享其中的苦惱和喜悅,給學生一個自主實驗的平臺。
這一堂課我能順利按預定計劃完成了,課堂中學生參與的機會多,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從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看待每一節課,給學生提供一個好的體驗、探究的過程,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經過其他教師的指導和自己的課堂教學調整,這堂課使我學到了很多,也充分認識到要想使自己的教學不斷提高,今后我會好好地改革我的教法,讓我的科學課更精彩。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5
活動目標
1.能將常見圖形分解出不同數量的各種圖形,發現圖形之間的分割、組合關系。
2.能創造性的運用各種圖形組合物體形象,學習按一定規律數圖形。
活動準備
1.教具: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拼成一幅畫(機器人)。
2.學具:圖形寶寶、卡紙、膠棒、小剪刀等。
活動過程
1.出示“機器人”圖片,引起幼兒興趣。
師:請你們看一看這幅畫與我們平時畫的畫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由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梯形組成)
2.幼兒分組操作學具,探索發現圖形的變化。
師:小朋友們都說的很好,我要獎勵一下大家,給大家每人都準備了一份小禮物,咱們看一下都有什么?
(正方形、圓形、三角形、長方形)
師:小朋友們請你們分別將拿到的圖形折一折,看一看每種圖形能變出什么圖形,好嗎?
部分幼兒講述自己的想法。
師:小朋友們的想法都很好,現在請小朋友們按你們的想法剪開,只剪一下看看圖形有什么變化。
(1)三角形。
幼:三角形——變成兩個三角形。
師:怎么變得?你來演示一下吧!奧(邊對在一起折,這叫對邊折)三角形對邊折可以變成2個小三角形。
師:那小朋友們,誰還知道三角形還可以變出什么圖形?
幼:三角形——變出一個梯形和一個三角形。
師:怎么變得?你來演示一下吧?奧,像這樣不對稱折的話,三角形就可以變成一個小三角形和一個梯形
(2)正方形。
師:正方形可以變成什么?誰來演示一下?
幼:正方形——變成了2個三角形。
師:正方形像這樣對角折可以變成2個小三角形。
師:誰還知道正方形還可以變出什么圖形?
幼:正方形——2個長方形。
師:怎么變的?你來演示一下吧?奧,像這樣對邊折的話,正方形就可以變成2個長方形了。
師:誰還知道正方形還可以變出什么圖形?
幼:正方形——梯形。
師:怎么變的?你來演示一下吧?奧,像這樣不對稱折的話,正方形就可以變成2個梯形。
(3)長方形。
長方形——變成了三角形、正方形、梯形。
(4)圓形。
圓形——變成了2個半圓形。
3.用拼一拼、比一比的方法,引導幼兒探索圖形之間的分割、組合關系。
師:現在,請小朋友們沿著剪刀剪得痕跡拼一拼,圖形又有什么變化,大家有什么發現。
小結:一個圖形折一下剪開后,可以變成兩個圖形,這兩個圖形合起來和原來的圖形一樣大。
4.將剪開的圖形繼續變化,看每種圖形還能變出什么圖形,數一數變出多少個 。
5.觀察圖形拼圖,按順序數出圖片中的圖形及數量。
6.播放音樂,幼兒進行創意拼貼畫。
師:咱們也用咱們剪的圖形制作一幅畫吧!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6
活動目標
1、教幼兒能與同伴交流有關果實的經驗。
2、教幼兒觀察了解秋天的果實,能運用多種方法對果實進行分類。
活動準備
1、各種果實實物或自制的果實圖片。
2、商店布景,上面分別標上“水果”“堅果”。
3、自制水果、堅果(各種)小卡片若干,幼兒人手1套。
4、幼兒搜集的水果和堅果若干。
活動過程
1、感知水果和堅果的不同。
2、請幼兒品嘗水果和堅果,引導幼兒通過看、摸、品嘗,感知它們在形狀、顏色、結構、吃法、味道等方面的不同。
3、講故事《果果開會》,了解水果和堅果的特點。
4、教師一邊講述,一邊出示榛子、核桃、栗子等幾種堅果及蘋果、香蕉、葡萄等水果。引導幼兒知道什么是水果,什么是堅果,它們各有什么特點。
5、果實進行分類。
6、請幼兒拿出畫有堅果、水果的小卡片進行分類,教師巡回指導。玩"開商店”的游戲。
7、請幼兒把堅果和水果按標牌正確地擺放在貨架上,幼兒當售貨員或顧客進行游戲。
8、可以用做游戲的方式進行,如幼兒戴上各種堅果、水果的頭飾表演分類。
活動延伸
1、指導幼兒用堅果果核粘貼創意畫。
2、指導幼兒完成幼兒用書的相關內容。
重點提示
1、教師應該提供較多品種的果實,使幼兒在品嘗中得到感性體驗,有利于分辨水果和干果,了解水果和干果的特點。
2、個別指導幼兒在玩商店游戲時,教師指導幼兒正確擺放堅果和水果的位置。
活動材科
兒童故事:果果開會
“滴答滴答——”小蘋果吹著喇叭,叫道:“果果王國開會了!我們要選健康的果娃慰問抗洪救災的解放軍!果果王國開會了!”
不一會兒,紅富士蘋果來了,鴨梨來了,獼猴桃來了,水蜜桃來了,葡萄來了,許多水果都來了,他們坐在會場上小聲地談話,等著大會開始。
突然,大門口吵極了,他們轉過頭去,原來,小蘋果正在和幾個黑不溜秋的小家伙吵架呢。
小蘋果說:“不行不行,你們看來都不是小果果,怎么能進去呢?”那幾個黑家伙說:“誰說我們不是小果果,我們是果家族的另一類,我們是干果,也屬于果類!”
小蘋果說:“你們跟我們長得不一樣,怎么也是小果果呢?”
他們正吵著,西瓜大嬸說話了:“孩子們,別吵了!你們芊果、梨、葡萄是果,他們是桂圓、核桃、紅棗也是果,你們都是植物的種子。但是蘋果、梨、葡萄還有許多果,他們皮薄、水分多,中間是果肉,里面有核,這類是水果,不容易保存。像桂圓、荔枝干了以后就是干果,干果的保存時間比水果長一些。像核桃外面果殼比較硬,中間有果肉,里面有核,水分少,是堅果。好了,水果寶寶,你們明白了嗎?快進去開會吧!”
小蘋果點點頭,說:“我明白啦!”不好意思地拉著桂圓、核桃的手,進會場去了。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7
設計意圖:
在當今這個社會,人們越來越重視水資源的問題。大家有目共睹水缺乏、水污染的現象已經受到高度關注。這種局勢下,讓幼兒了解水與人類、水與自然的關系極為重要。根據孩子們的認知和感知的年齡特點,結合幼兒的生活實際。本次活動,通過故事、談話、實驗、音樂表演等不同形式引導孩子積極參與、思考,從不同的側面能夠充分感知水與人類的密切關系。培養幼兒從小養成愛惜水資源保護水資源的環保意識。
活動目標:
1、結合故事、談話、實驗、音樂表演等不同形式激發幼兒積極動手動腦參與學習的興趣以及表現出求知欲。
2、讓幼兒知道水與人類、水與自然是密不可分的。
3、幼兒初步了解水污染以及水資源缺乏的現狀。培養幼兒從小養成愛惜水資源保護水資源的環保意識。
4、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5、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活動準備:
1、《三個和尚》的故事磁帶
2、實驗用品:鹽、糖、奶粉、洗衣粉、藥面兒、玻璃容器5個
3、"護水小標兵"胸飾、藍色彩筆與幼兒人數相等
活動過程:
一、聽故事《三個和尚》都打水。教師通過讓幼兒聽故事想問題說問題引發他們思考參與的興趣。
1、教師放故事《三個和尚》,幼兒聽故事
2、聽故事后,教師根據故事內容展開提問:
(1)三個和尚每天都要用什么?他們用水來做什么?
(2)他們打水的地方在哪里?
(3)他們三個最后用水做了什么?他們能離開水嗎?
3、教師提出一個話題:我們的生活能不能沒有水?為什么?
(1)幼兒自由的討論交流。
(2)請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二、小朋友我們不能沒有水,讓我們來看一看水是怎樣幫助我們的。(請幼兒觀看課件關于水的各種圖片)
1、結合看圖,讓幼兒了解生活處處需要水。
(1)圖片一、幼兒看到各種工作是直接需要水來完成的。(消防隊員,環衛工人用水澆花、輪船在行駛)
(2)圖片二、幼兒可以看到農民用水澆地、發電站用水發電送給千家萬戶。
2、這"水"和我們的生活真是關系太大了,你們知道嗎?就連我們生活中的小事同樣需要水。讓我們一起來試試吧!
(1)幼兒分成5組,這5組桌子上分別放著鹽、糖、奶粉、洗衣粉、藥面兒、開始實驗時,幼兒將物品放入玻璃容器中攪拌一下,讓幼兒觀察它們的變化,并作成總結。
(2)教師講解物品在水里溶解了。
3、出示一張圖片:幼兒可以看到河水已經變黑了。
教師提問: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我們來聽一首歌。小朋友們聽一聽小河在唱什么?
三、教師彈唱歌曲《小河之歌》前兩段小河小河真快樂清清河水在歌唱,小河小河真快樂小魚小蝦都來了。
小河小河真難過黑黑河水在流淚,小河小河真難過小魚小蝦生病了。
小河小河真快樂清清河水在歌唱,小河小河真快樂小魚小蝦都來了。
1、幼兒邊欣賞歌曲邊創編動作。
2、教師提問:小魚、小蝦為什么生病了?你們有什么辦法幫助它們呀?(幼兒了解關于污染的問題)
3、拿出"護水小標兵"胸飾、發給每個幼兒,老師有個好辦法:請你們畫一條干凈的小河送給小魚小蝦(讓幼兒把小河畫在胸飾卡片的背面)幼兒帶好"護水小標兵"胸飾教師彈唱歌曲《小河之歌》第三段,幼兒做自由表現活動。
活動延伸:
讓幼兒總結我們該怎樣做才是"護水小標兵"。讓我們行動起來吧。向身邊的人宣傳愛護水資源是"人人有責的"。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8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摸弄,引起幼兒對球在斜面上滾動的現象感興趣。
2、學習用語言和圖表表達自己的操作和體驗。
重點與難點
1、物體在斜面上會移動的。
2、在不同的坡度上,物體移動的速度是不同的。
活動準備
1、幼兒在科學角活動中已對物體的滾動發生興趣。
2、已學習過作單一物體的觀察記錄。
3、網球、洗衣板、積木、記錄紙、筆等。
活動流程
設疑探索——討論體驗——記錄延伸
活動過程
探索一:
1、設疑:怎樣不用力推,球也能滾起來。
2、探索:幼兒自由的操作擺弄,教師巡回觀察。(可能出現:極的一端放在腿上、椅子上、積木上,手拿著板的一端往上提等等)
3、討論:
(1)幼兒講述自己的方法并演示。
(2)小結:板的一端墊高了,不用力推球就會從高的地方往下滾。
探索二:
1、設疑:請小朋友兩個人口起玩,想辦法使兩只球在板上滾的快慢不一樣。
2、探索:幼兒自由結伴操作擺弄,教師巡回觀察。(可能出現:兩塊板都是平整的面朝上。但積木墊的高低不一祥。或者是,一塊板的面是平整的,一塊板的面是凹凸不平的,積木墊的一樣高)
3、討論:
(1)幼兒講述合作的經過,并進行演示。
(2)小結了兩塊平整的板面,積木墊的低不一樣,的滾動快慢也不一樣,墊的高的板球滾的快,墊的低一點的球滾的慢。兩塊積木墊的一樣高,平的一塊球滾的快,凹凸不平的一塊板球滾的慢。
4、幼兒體驗
記錄:
一、請小朋友把玩的方法記錄下來,讓大家一看就明白。
二、幼兒大膽地表述自己的記錄。
活動結束:
今天我們玩的是球,那么別的東西放在上面是不是也是這樣的呢?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9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天氣符號,知道各種氣象與人們生活之間的關系。
2、能用規范的語言進行氣象播報活動。
3、體驗當“小小氣象播報員”的成功感。
動準備:
多媒體設備;市天氣預報的打印版本若干張(與幼兒人數相等);小小氣象員標示(即時貼標記,與幼兒人數相等)
活動過程:
一、用聲音、視頻引出天氣預報話題討論。
1、聽聲音根據已有經驗判斷
考考你們:聽聽看,什么電視節目開始了?
2、確認答案,觀看天氣預報片頭。
3、小結幼兒回答:知道天氣的情況、溫度
二、看城市天氣預報視頻討論。
1、我這里有中央電視臺的天氣預報,我們看一看是不是跟你們剛才說的一樣。
2、你看完以后有沒有什么想說的,或者有什么問題,或者有什么地方看不懂的。
3、今天我們來認識天氣符號,哪里有天氣符號?
4、介紹記錄表,請幼兒邊看天氣預報邊記錄。(播放完整的城市天氣預報)
三、結合視頻,詳細認識天氣符號。
1、和朋友對對看記錄的結果一樣不一樣。
2、集體進行記錄,認識、討論符號的含義。
3,逐一進行集體記錄,逐一認識:多云、陰、小雨、小雪、雷陣雨、雨夾雪等
4、小結記錄情況。
5、出示天氣符號圖譜,全面的認識各種天氣符號。
(1)再請你們看一些符號,這里有沒有不認識的符號?
(2)教師喊出編號,幼兒搶答。
(3)從頭認識一邊全部的天氣符號,鞏固孩子對于天氣符號的認識。
四、“小小氣象播報員”活動。
1、出示自制天氣預報圖,一同學習天氣播報的方法。(播放自制的天氣預報圖)
2、正式播報。
孩子們起立,從第一個開始輪流每人播報一個城市的天氣預報。
五、遷移生活經驗,知道天氣預報和我們大家的關系。
1、提問:天氣預報對我們人有什么幫助?
2、如果我們去旅行的時候,可以根據天氣預報作出什么樣的準備?
請孩子們用報紙當道具,根據播報的天氣變化進行各種準備上的變化。
活動目標:
1、認識天氣符號,了解簡單的氣象知識。
2、初步學會記錄天氣符號。
3、關注天氣預報,有觀看天氣預報的意識。
活動準備:
1、記錄表人手一份。
2、雨天氣預報相關的視頻、音樂。
3、天氣預報的PPT、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師:小朋友,最近一段時間我們都在關注天氣預報,天氣預報里有很多的天氣符號你們認識嗎?你們知道這些符號代表什么意思吧?
師:老師今天也帶來了一些天氣預報,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
3、共同記錄,理解天氣符號的含義。
出示天氣符號,(—1℃、1℃、晴、多云、陰等)依次講解二、看PPT,全面認識天氣符號,做天氣預報員。
1、看PPT,認一認不認識的天氣符號。
師:看看,這里面有不認識的圖案嗎?除了我們剛才認識的,哪個不認識??
(重點講雷陣雨標記)師:看雨點,小雨、中雨。
師:發現什么規律了?
師:小雪、中雪。
2、讀一讀天氣符號,加深記憶。
師:都認識了嗎?要不要再念一遍?
師:我們一起來念一遍。
(幼兒按序念天氣符號)三、看視頻,了解天氣預報的作用。
師:小朋友,你們真棒認識了這么多的天氣符號,那播天氣預報的播音員是怎么播天氣預報的呢師:我帶來了一小段中央電視臺的天氣預報,我們一起聽聽看。
(觀看視頻)師:天氣預報播報了哪些內容啊?
師:不但能知道明天的天氣情況還能知道明天的氣溫溫度。看視頻師:為什么會有兩個天氣符號?(由傍晚的天氣到明天的天氣的轉變過程)讓孩子知道轉變的符號怎么記錄師:那為什么有兩個溫度呢?
師:對呀前面一個是最低氣溫后面一個是最高氣溫3、當氣象預報員。
看PPT,帶領幼兒播報城市的天氣預報四、記錄天氣情況1、師:天氣預報用處可大了有時候看天氣預報需要記錄下來,今天就請小朋友當一回記錄員,老師來播報天氣,你們來記錄師:我準備了四個城市的天氣預報和四張記錄表(帶幼兒認識城市)師:這張記錄表有三欄,第一欄是城市的名稱,第二欄要求小朋友記錄這個城市的天氣情況,第三欄要求小朋友記錄溫度(教師示范)師:現在每張桌子有四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選一張記錄表,老師來報天氣預報,你把你所選擇的哪個城市天氣情況記錄下來師:選好了嗎,看一看你選擇的是哪個城市師:準備好了嗎?
師:小朋友,把你的記錄表送上來(一起核對)五、天氣預報的作用看天氣預報,同一天不同城市多種天氣,感受祖國之大。
師:那我要你們天氣預報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幫助呢?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10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蒙氏活動中嘗試用銀行游戲進行退位和不退位減法比高低2、活動中知道自己的長大離不開同伴、老師和家長的關心和愛護,激發對周圍人的感恩之情
活動準備:
銀行游戲材料若干,投影儀、電腦、音響活動過程:
情感導入
1、聽音樂走線剛才你聽到的是什么曲子?(可愛的家)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請你來介紹一下你的家好么?(我的家里有。他。我喜歡。因為。)小結:在家里有那么多關心我們的人,這些親人呢彼此關心、愛護,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家?(可愛、溫馨、幸福、溫暖、好的不得了的)
2、歌曲:可愛的家
3、我也有一個可愛的家,這個家好大,有很多孩子天天和我一起工作、游戲、生活,你們知道我說的是那個家么?(蒙一班)
4、我記得剛認識你們的時候你們有些孩子小小的、矮矮的,可是現在你們都長那么高了,感嘆:哎呀真是長高了不少。
觀察版面理解版面內容
1、看得懂這些上面的東西么?是什么意思,請小朋友來介紹一下這是記錄小朋友身高的
2、怎么會有兩種身高呢?(現在、過去)
比較
1、你發現你的兩個身高數字一樣么?發生了什么變化?(逐一問)(幼:我以前的是兩位數的、現在是三位數的;以前各位數是*現在是*)(教師:數字變怎么了,(大)說明你長高了)
2、現在所有的數字都比以前大了,說明我們小朋友都怎樣了?(長高了)那么你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現在比以前長高多少呢?(引導幼兒說出減法)今天我們就用銀行游戲來計算一下我們到底長高了多少。
在孩子不能說出減法的情況下:我們請銀行游戲幫忙。在總結中小結我們用的是減法)
操作要求
1、我為你們準備了大的托盤,先取什么數字?接著就可以操作銀行游戲
2、今天的工作中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在減的時候可能會不夠;或者一個是百位數、一個是十位數,當你們還需要一個托盤的時候我還準備了一個小的托盤)
3、取物的時候可能會有兩個人和你一起,所以我們要稍微等待一下幼兒操作大托盤――取大數字――去銀行取相應的量――取小數字――減法――交換、取小托盤銀行交換――取相應的數字卡
交流
1、請把你的答案放上來
2、告訴大家你長高了多少?(逐一)
3請***介紹一下自己的操作,我這里也有一家銀行,你可以在這里操作。
注意:幼兒操作時照顧后面孩子的觀看上下的互動
4、將算錯的幼兒數字卡三張取上來,***現在多少高,過去多少高,得出的.答案是長高了***高,這個答案對么?請大家以后在工作中幫他一起計算一下
小結:剛才在銀行游戲中用借位的方法了解了自己到底長高了多少。這種方法在生活中除了可以幫助我們知道長高多少以外還能了解一些什么呢?
分享
1、今天我們知道了我們長高了很多、長聰明了很多、有的長漂亮了許多。這一切我們要感謝誰啊?(父母、老師、同伴),有那么多的感謝,就用一首感恩的歌來表達吧活動反思:
主題活動是一種開放、多樣的活動形式,以幼兒實際生活經驗為著眼點,從孩子的所關注的問題出發,由淺入深地展開活動的。“長高了”這節活動源于幼兒的體檢,在測定量身高中他們所引發的興趣性,嘗試將蒙氏教學的“退位減法”與這一生活經驗進行有機聯結,挑戰性輕輕地撥動著幼兒的思維之弦,為幼兒思維的任意弛聘提供了無限廣闊的天地。使這種學習為生活所用,同時通過身高的比較感知自己的長大,來感謝父母、老師的養育和伙伴的朝夕相處,這些感恩之情在活動中孩子們也獲得了表達表現。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引導語直接影響著幼兒的思維,在細微之處的提問如能再加斟酌將會有更好的效果。此外最后一環節與開始部分有些類同,可以考慮省去。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11
活動名稱:我從哪里來(科學)
活動目標:1、讓幼兒初步了解胎兒的主要生長過程,能較完整表述觀察結果,大膽地說出自己是從哪兒來的。
2、了解媽媽懷孕十月的辛苦及撫養自己長大的艱辛,激發幼兒愛母親的情感。
活動準備:1、課件《我從哪里來》。
2、教學掛圖。
3、陳老師懷孕前后的照片。
4、音樂《感恩的心》。
活動過程:
一、出示兩張陳老師的照片,鼓勵幼兒進行比較。
1、師:這是誰?以前的陳老師和現在的陳老師有什么不一樣?你從哪看出來的?
2、師:原來現在的陳老師懷孕了,要生小寶寶了,小朋友,那你們是從哪來的呢?你們知道媽媽肚子里為什么會有小寶寶嗎?
二、播放課件《我從哪里來一》,讓幼兒通過觀看課件初步了解人生命的由來。
1、師:小朋友,現在你們知道自己是從哪兒來的嗎?小寶寶在媽媽肚子里是怎樣形成的呢?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觀察結果,說出自己是從哪兒來的。
2、師:原來爸爸媽媽結婚以后,爸爸在媽媽的身體里種下了一些小種子,這些像小蝌蚪的種子叫做精子,他們在媽媽的身體里展開了游泳比賽,游得最快的精子就會和媽媽身體里叫做卵子的好朋友友好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受精卵,受精卵長大后就是一個小寶寶了。
三、播放課件《我從哪里來二》,讓幼兒通過觀后課件初步了解胎兒的主要生長過程。
1、師:小寶寶住在媽媽身體里的什么地方?
2、師:開始的時候他有多大?后來慢慢的長出了什么?眼睛會睜開嗎?
3、師:小寶寶會在媽媽的肚子里做些什么呢?寶寶的耳朵能聽見聲音嗎?后來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怎么樣了?他會在媽媽的肚子里生活幾個月?
4、師:原來小寶寶一直住在媽媽身體里的一個叫做子宮的小房子里,開始的時候他像一粒種子那么大,慢慢地長出了眼睛、耳朵、嘴巴,到了180天的時候眼睛還會睜開。小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會游泳、吸吮手指、翻跟頭,有時還會跟著音樂跳舞,后來小寶寶越長越大,媽媽的肚子再也裝不下了,他就從媽媽的肚子里出來了,他整整在媽媽的肚子里住了十個月。
四、出示教學掛圖,讓幼兒觀察進一步了解胎兒的主要生長過程。
1、逐一出示圖片,讓幼兒觀察。
--師:這時的寶寶是怎樣的?他怎么吃食物呢?
--師:這時候的寶寶只能看見頭和身體,還有腮和小尾巴呢!不過小尾巴會隨著寶寶的長大消失的。小寶寶是通過臍帶吸收媽媽肚子里的營養,一天天地長大。
2、出示第二幅圖片后提問。
--師:小寶寶慢慢長大了,現在他是什么樣的?他有眼睛、鼻子、嘴巴了,他現在的眼睛、鼻子、嘴巴和我們的一樣嗎?
--師:現在的小寶寶剛剛有了眼睛、鼻子、嘴巴,和我們的不一樣。
3、出示第三幅圖片后提問。
--師:你看見小寶寶的什么了?
--師:這時的小寶寶長了小手、小腳,他躲在媽媽的肚子里很安全。
4、出示第四幅圖片后提問。
--師:你看見小寶寶又有什么變化了?
--師:這時的小寶寶全身都覆蓋著一層絨毛。
5、出示第五幅圖片后提問。
--師:你猜猜小寶寶這時候會長成什么樣?
--師:這時候的小寶寶還在繼續長大,骨骼也漸漸結實了,他有時還會調皮的踢媽媽一腳呢!
6、出示第六幅圖片后提問。
--師:小寶寶怎樣了?
--師:小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生活了十個月,最后終于來到了人間,來到這個世界。
五、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1、師:我們從媽媽的肚子里來到了這個世界肯定很開心幸福,但我們在媽媽肚子里一天天長大的時候,你覺得媽媽會怎樣?為什么?
2、出示陳老師懷孕之前帶小朋友做操玩游戲的照片和懷孕之后做事情的照片讓幼兒觀察這兩個時期老師身體狀態的變化,體會媽媽懷孕的辛苦,從而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出示陳老師帶小朋友做操的照片并提問:懷孕之前陳老師在和小朋友做什么呢?
--師:有了小寶寶之后,陳老師的身體有什么變化?還能和小朋友一起跑、一起跳、一起做操嗎?
--出示陳老師彎腰撿東西不方便,上樓梯很累的照片讓幼兒觀察,體會媽媽懷寶寶的辛苦。
--出示陳老師看見食物不想吃,惡心及不得不吃的照片并提問:為什么陳老師吃不下還要吃呢?因為不吃,肚子里的寶寶就缺乏營養,長不大,所以媽媽是很偉大的,我們要更加愛我們的媽媽。
3、師:小朋友都說的很好,陳老師現在懷了小寶寶上班很辛苦,常常感到很累,但是老師再累還是要帶小朋友學習本領,所以小朋友要更加體諒老師,愛老師,不惹老師生氣做一個聽話的好寶寶。
4、師:你們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你們的媽媽也付出了很多,也很辛苦,現在你們上幼兒園了,長大了應該怎樣感謝媽媽呢?可以對媽媽做些什么、說些什么呢?鼓勵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12
活動目標
1、對骨骼有初步的認識,產生探索身體奧秘的興趣。
2、小組合作制用骨架,有保護骨骼的初步意識。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人體骨架模型,廢棄的X光片;
2、大白紙,雙面膠,小娃娃若干。
活動過程
一、DODO問小朋友,它為什么東歪西倒不能站起來與你們一起玩?
二、捏捏你的骨頭。
1、請你用手捏一捏自己的手臂和手指,捏到什么?
2、你們還能在身體的其它哪些地方摸到硬硬的骨頭?和好朋友一起說說。
3、原來骨頭支撐著我們身體的每一個部位,要是沒有了骨骼,我們會變成什么樣呢?
三、骨頭有哪些?
1、出示人體骨骼圖:
師小結:人身上一共有200多塊骨頭,正是由于它們連接在一起,頭上有頭骨,我們小朋友張開嘴巴靠的是頜骨,還有手骨、腿骨,我們做事走路都要靠它們,彎彎腰,那一節一節的是脊椎,摸摸我們的胸口,那一排一排的是肋骨,腳上手上還有手骨、腳骨,正是由于這么多骨頭在加上骨關節連在一起,讓我們變成了一個能動、能跳、能講話、能做許多事的本領很大的人。
2、骨頭這么重要,那我們怎么保護它呀?
不能劇烈撞擊,不然會骨折斷裂。多吃含鈣的東西,像牛奶、骨頭湯……多運動,這樣小朋友骨頭的本領會越來越大……
四、我的骨頭這模樣。
1、觀看X光照片,找出是人身體上啊一部位的骨頭
如果不小心骨頭受傷了,那我們要到醫院里去X光照,看這就是骨頭的照片,能找得到哪里是骨頭嗎?我這里有許多張骨頭的照片,你們能猜猜看,這是人身上哪個地方的骨頭?可以和好朋友一起猜猜看。
2、師示拍手臂的骨頭照片。
我現在也來給這個娃娃的骨頭拍張照,我想給他手臂的骨頭照相,看我把白紙剪成一條后放在娃娃手臂上貼在胸口,哇,照片拍好了,你們想不想也給骨頭拍照呀?
3、引導幼兒用剪貼并測量長短的方法,給娃娃身體上照相不過和好朋友一起給娃娃骨頭拍照的時候要當心,別剪到手上噢。
4、幼兒展示自己貼出來的骨架,并講講貼了哪些骨頭。
活動反思
大班幼兒對于自己的身體一直充滿認識的興趣,為此我們產生了“有用的身體”這一主題活動,為幼兒創造了一個學習一情境,幫助他們了解身體。本次活動是這一主題背景下的一個子活動:骨骼啥模樣。通過活動使幼兒對骨骼有初步的認識,產生探索身體奧秘的興趣。在小組合作制用骨架中產生保護骨骼的初步意識。
那如何將內隱的骨骼以直觀的方式巧妙地外顯出來。首先,我請幼兒摸一摸,捏一捏自己身上的骨頭,感覺到骨頭是硬硬的的東西。在此基礎上出示骨骼分布圖,將看不見的東西更直觀形象的顯現在幼兒面前,并請幼兒討論一下怎樣才能更好地保護骨頭。其次,我以小組為單位,讓幼兒看X光片,他們互相爭議、探討最后猜出這是身體上哪部分的骨頭。最后,二二合作,用剪貼白紙條的方法給娃娃照張“X”光片,在照“X”光片的時候,幼兒通過在娃娃身上測量確定骨頭的長度;骨頭間的相互比較,確定哪塊骨頭是要粗一些的,并用一個圓圈作為骨關節將骨頭連接起來。幼兒在剪貼中一方面獲得了成功感,另一方面也激起了他們探索骨骼的興趣。
本次活動過程中,幼兒的興趣一直是高漲的,但如果能在保護骨骼這一環節采用多媒體的形式,將一些易使骨骼受傷的現象用動畫的形式呈現出來,將更易激起幼兒保護骨骼的情感。
小百科:骨頭骨組織由活細胞和礦物質(主要是鈣和磷)混合構成,正是這些礦物質使骨頭具有堅實的物性。骨頭有不同的形狀和大小,例如臂骨是長骨,腕骨是短骨,胸骨和顱骨是扁骨,椎骨是不規則骨。成年人的骨主要由兩種組織構成:堅硬的密質骨在外,多孔的松質骨又稱海綿骨在內。長骨中的大腿骨,或稱股骨,中間填滿稱為黃骨髓的脂肪。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13
一、活動目標:
1、能感知并發現往水里加的鹽越多,水的密度就越大,雞蛋受到的浮力越大。
2、有初步的探究能力,能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的方法,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3、樂于探究身邊事物,養成樂于提問、敢于假設、勤于實踐的習慣。
二、活動準備:
食鹽若干、溫水一杯(用透明杯子裝)、生雞蛋一個、勺子
三、實驗步驟:
1、把雞蛋放入清水中,觀察雞蛋是否沉下去。
2、用勺子裝一勺食鹽放入水中
3、用勺子充分攪拌水中的食鹽,使得食鹽完全溶于水中。
4、觀察雞蛋是否漂浮起來,如果還沒漂起來,繼續重復步驟2和步驟3。
5、雞蛋漂起來啦,實驗成功!
四、實驗原理:
在地球上的任何物體都受到向下的重力,我們可以想象成有一個重力小精靈,它把雞蛋往地面的方向拉。
在水中的物體都受到向上的浮力,我們可以想象成水中有水精靈,它把雞蛋往上拉。在清水中,雞蛋受到的重力比浮力大,也就相當于重力小精靈和水精靈拔河,重力小精靈力氣比較大,所以雞蛋往下沉到水底。
往水中加鹽會增加水的密度,相當于給水精靈增加能量,雞蛋受到向上的力更大了。當加入的鹽足夠多,雞蛋受到的浮力比重力大,簡單地說,就是水精靈力氣比重力小精靈力氣大,在拔河中贏了,雞蛋就會往上漂。
五、相關鏈接:
有一個神奇的地方,叫做“死海”,人可以躺在水中看書,而不會沉下去。這是因為水里面的鹽很多,水的密度非常大,水精靈的力氣非常大,可以把人往上托。但是小朋友要注意安全,無論任何時候,都不可以自己去游泳哦!
六、活動延伸:
小朋友們,你們可以試試把實驗中的雞蛋換成其他東西,比如葡萄,比如積木,你還可以試試把食鹽換成糖,換成咖啡粉,看看結果會怎樣?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14
活動設計背景
物體的膨脹是指物質遇熱、水或氣體膨脹的性質。這種現象在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孩子對物體膨脹的現象在生活中遇到過,但是對于為什么會產生這種現象的經驗還不是很系統,很科學。因此在學前班開展“物體的膨脹”的科學探索活動,不僅可以幫助幼兒整合、梳理、提升這方面的知識經驗,還可以激發幼兒對周圍生活的觀察,感受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這也是我們所提倡的“幼兒園科學教育是一種啟蒙教育”理念。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感知物體膨脹的現象,初步了解物體膨脹的條件。
2、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培養他們獨立思考能力。
3、學會比較觀察的方法。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幼兒能理解“膨脹”的條件。
2、讓幼兒學會觀察物體的方法。
活動準備
幼兒操作材料:干的木耳、銀耳、壓縮海綿、氣球、冷水、水杯。
教師操作材料:1、用水泡過的黃豆和干黃豆。
2、木耳、銀耳、粉條、玉米若干。
3、癟的乒乓球、透明杯若干、開水瓶、酒精燈。
教學過程
隨著音樂進
一、導入活動、比較干黃豆和水發黃豆的不同。
師:昨天老師和小朋友一起泡了一些黃豆,現在,我們來比一比泡過的黃豆有什么變化?為什么?
師:用水泡過的黃豆大了,因為黃豆遇水會變大,這種現象叫膨脹。膨脹就像變魔術一樣,現在我們就來學習物體的膨脹。出示課題:物體的膨脹。學生跟讀。積累詞匯。
二、出示目標:
1、通過小朋友動手操作,知道物體膨脹的現象。
2、了解物體膨脹需要的條件。
3、在生活學習中學會比較觀察的方法。
三、感知物體膨脹現象
學生操作
1、猜一猜
師:老師給小朋友們準備了一些有趣的禮物,誰來猜一猜它們怎么能膨脹
2、做一做
教師操作
學生觀察比較
小結:用熱水泡很快膨脹了,而小朋友泡的東西膨脹的慢一些,原來溫度也能影響物體膨脹的快慢。
3、感知某些物體遇熱膨脹的現象。
(1)出示玉米粒問:這是什么?請你摸一摸,有什么感覺?怎樣才能使玉米變成爆米花?為什么?讓學生品嘗。
(2)老師給你們變個魔術,出示粉條讓學生說是什么?老師操作。
課堂小結:象木耳、銀耳、玉米、氣球等有的遇熱能變大,有的遇水能變大,有的遇氣能變大,這些都是物體的膨脹。
四、利用物體膨脹的現象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1、現在我們知道有些物體遇熱能膨脹,有些物體遇水能膨脹,有些物體遇氣能膨脹,今天老師遇到了一個難題,你們愿意幫忙解答嗎?
昨天老師不小心把乒乓球踩癟了,小朋友和你的號朋友一起幫老師想想辦法,怎樣才能讓它鼓起來,為什么?
師啟發,學生說、教師操作、學生觀察。
五、說出生活中的膨脹現象。
師:你們真聰明,物體的膨脹現象真的給我們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生活中還有許多膨脹現象你們都見過那些?
1、學生說
2、看書本
3、看短片
六、全課總結
今天,小朋友知道了有些物體遇熱能膨脹,有些物體遇水能膨脹,有些物體遇氣能膨脹,生活中的膨脹現象有很多,如果小朋友還有新的發現再來告訴大家吧!
七、知識延伸
回去把裝滿水的礦泉水瓶放在冰箱的冷凍層里,兩天后再去看看有什么現象發生。
教學反思
本次科學活動結束后,總的來說完成了教學任務,達到了預定的教學目標,這次活動的成功依賴以下幾方面:
一、選材從幼兒的興趣入手。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生活中的膨脹現象很多,幼兒一直不會用一個合適的詞語來說明這個現象,幼兒總以為吸水后膨脹的物體是長大了,他們主動花錢買來遇水膨脹的球球兒告訴老師說,是球球兒長大了。這說明幼兒對物體膨脹是感興趣的,在課堂上幼兒的積極性很高再次證明選材是成功的。
二、活動目標制定科學、明確,內容緊扣目標,幾個環節緊密相連,一個環節解決一個問題,教學環節清晰,探索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我始終將目標明確手心,在整個活動中,通過實驗引導幼兒主動探索,感受并體驗科學發現的樂趣,并獲得相關經驗,使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
三、教學設計遵循了幼兒的年齡,符合〈綱要〉精神,讓幼兒在玩中學,這節課成功地把幼兒無疑獲得的經驗轉為了有意的科學探索。難點突破輕松有效。
四、活動中我的教態親切,整個活動中幼兒都是愉快的,師幼關系融洽,作為幼兒探索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最后我在活動結束后留了知識延伸作業,實驗的結果讓學生對冷膨脹有點認識。
活動中也有不足之處,教師駕馭幼兒、駕馭語言的能力有待提高,語言不夠精煉,不夠藝術,不夠嚴密。這都將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學習提高。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15
活動目標:
1、能積極探索電影動畫的成因。
2、參加制作簡易動畫,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動畫制作過程的錄像、兩種示范用的小動畫。
2、制作小動畫所需的紙、小棒、水彩筆、動畫書。
活動過程:
一、播放動畫片《貓捉老鼠》,猜想動畫片制作的原理。
二、幼兒翻看動畫書,知道快速翻動一本書會產生動畫的感覺。
1、請幼兒拿一本書翻翻看,說說發現了什么?
2、邊演示邊提問:快速地翻畫面會怎樣呢?
3、這些東西為什么會動起來?書上的每張畫面有什么不一樣?
4、這些東西動起來了,我們就象看到什么一樣?動畫片是怎樣做出來的呢?
三、激發幼兒了解電影動畫的制作過程及其產生的原理。
通過看錄象了解電影動畫的制作過程,并簡單介紹動畫的成因。
四、幼兒制作小動畫
1、教師出示兩種范例,引起幼兒制作的興趣。
2、幼兒討論做法。
3、幼兒制作,教師巡回指導。
4、演示操作自制的小動畫,體驗成功的樂趣。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科學教案大班03-17
幼兒園科學教案大班10-18
幼兒園大班《風》科學教案07-03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10-26
幼兒園大班磁鐵科學教案07-30
幼兒園大班春天科學教案02-09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7-22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11-03
科學教案幼兒園大班教案10-17
幼兒園大班優秀科學教案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