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級科學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級科學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人教版三年級科學教案1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知道科學這門學科的學習內容和自己平時所經歷的科學過程。
2.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推理歸納能力。
3.培養學生認真細致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是使學生知道科學就是研究事物的規律的。
2.推理歸納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的是難點
【教學準備】
1.實驗材料。按課文要求準備。
2.掛圖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要點】
1.讓學生懂得要進入科學領域必須從自己開始。
2.讓學生對自己的外表、特征有所了解。
3.學會使用測量工具和記錄數字。
【教學過程】
一、引入活動
1.通過插圖提出問題,產生好奇心。
圖片與插圖相結合;口頭與教材相結合。
2.通過演示提出問題,產生好奇心。
簡單易做的小實驗,觀察實驗現象,提問題,不解釋為什么。
3.參考實驗:掛物體吸盤、空氣占據空間。
4.通過觀察提出問題,產生好奇心。
5.關于電視提問題,可安排小組討論。
注意:讓學生提問題,首先讓學生有問題,其次能夠提出問題,要給出時間、機會。本活動的重點是提出問題的訓練,而不是問題的訓練。
二、體驗活動
1.提現成問題“向兩片紙中間吹氣,猜一猜會發生什么現象?”
2.讓學生自己填寫“我認為”。
3.兩人一組體驗,交換角色體驗。
4.填寫觀察到的現象。
5.填寫我的解釋。
6.交流我的'解釋。
三、小結:
同學們所提出的問題就是我們科學上要解釋清楚的問題。這些問題也是我們今后要研究的課題。只要我們努力學習積極探索,科學這一門學科將會學得更好,同學們一定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性。
注意:重點是喚起學生的探究興趣,不要糾纏學生答案的對與錯。
人教版三年級科學教案2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在植物生長過程中,花要經過花開花謝的過程,花凋謝后結果;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幾部分;果實是由花的一部分發育而成的;果實中有種子。
過程與方法:根據觀察到的現象進行預測;用適宜的方式整理收集到的信息;通過分析觀察到的現象獲得結論;使用工具按照從外到里的順序解剖花。
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對生命現象探究的興趣。
【教學重點】:
鳳仙花花開花落及結果的過程。
【教學難點】:
鳳仙花花開花落及結果的過程。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教師為每組準備一朵鳳仙花,一株鳳仙花,一個鳳仙花的果實,鑷子、一張白紙。(學生準備)用于交流觀察的記錄單。
【教學過程】:
一、提出任務
1、師:我們種下的鳳仙花開花了,結果了。
2、師:鳳仙花開花和結果有什么聯系嗎?
二、整理并交流我們的觀察記錄
交流活動:
1、師:組織學生交流過去幾周的觀察記錄,引領學生重點關注花和果實的生長現象。
2、生:學生分小組交流。
3、師:根據學生的發現,提出一些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善于思考的習慣。
整理觀察信息的活動:
1、師:指導學生畫鳳仙花從花蕾到結果的生長過程。
2、生:在書P14頁上“我看到的鳳仙花從花蕾到結果的生長變化過程”的畫板里畫鳳仙花從花蕾到結果的生長過程。
3、師:引導學生展示交流,激發學生進一步觀察的`欲望。
三、研究花變果實的過程
1、師:為了觀察鳳仙花,我們采摘幾朵鳳仙花(按生長順序采摘)。
2、師:指導學生觀察花,引領學生發現,果實是由雌蕊發育而來的。
3、師:指導學生解剖花。(解剖花時,要用鑷子細心地從外到內撕下花的個部分。提醒學生注意:使用鑷子時動作要輕,防止將花的某一部分弄壞,解剖下來的花的各部分,要分類擺放,教師直接告訴學生花的每一部分的名稱。)
4、生:學生解剖花。(花的構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四、觀察鳳仙花的果實
1、師:鳳仙花的果實是什么樣的呢?它在生長過程中又會發生什么變化呢?
2、師:組織學生觀察成熟的鳳仙花果實和未成熟的鳳仙花果實。引導學生比較觀察。
3、師:引導學生關注完全成熟的鳳仙花果實,果實里面有什么?(種子)
4、生:學生觀察鳳仙花果實。觀察完了以后,學生匯報。
5、師:教師總結。
【作業布置】:
繼續觀察鳳仙花的生長變化過程,做好觀察記錄。
【板書設計】:
開花了,結果了
花的構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果實是由雌蕊發育而來的。
果實里面有種子。
人教版三年級科學教案3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用尺、量筒、天平、溫度計、秒表等對物體進行測量,采集數據并作記錄。
知識與技能:認識到測量對科學研究的重要作用。認識常見的測量工具及計量單位,學會使用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意識到只憑感覺是不可靠的,科學需要精確的數據。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兩個外觀一樣、內放一些小物體,使質量略有不同的.紙盒;方格紙若干張、量杯、量筒、天平、綠豆、溫度計、秒表、冷水、熱水等。
學生準備:直尺、葉子、水杯。
教學過程:
一、探究“只憑我們的感覺是否可靠”
1、提出問“只憑我們的感覺可靠嗎?”學生談自己的看法。
2、觀察教材第68頁上的一幅可造成視覺錯誤的圖片,說說圖中兩條直線直嗎?它們一樣長嗎?
揭示:使用測量工具認識物體比只憑感官準確可靠。
3、出示準備好的紙盒,請學生掂一掂,能否判斷輕重。
學習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
二、測量樹葉的長和寬
1、出示兩片形狀不同,大小接近的葉子,提出問題:怎么知道誰大誰小?
2、指導學生測量葉子的長和寬
3、指導學生測量葉子的面積
三、測量容積(體積)
1、認識量杯和量筒
2、指導學生使用量杯
3、測量自己的杯子能裝多少水?
四、測量溫度
1、認識各種溫度計
2、測量冷水、熱水、溫水的溫度。
五、測量時間
1、秒表練習
2、測一測跑50米需要多少時間
六、認識各種各樣的測量儀器
1、認識教材中出現的測量儀器,請學生談談它們的用途。
2、說說自己還知道哪些測量儀器。
七、布置學生查找資料,了解更多的測量儀器。
人教版三年級科學教案4
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自己嘗試做小實驗,使幼兒初步感知“水蒸氣蒸發”以及“雨是怎樣形成的”等一些科學現象。
2.了解雨與人類的關系。
3.激發幼兒觀察、發現、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木偶臺、木偶小兔、兔媽媽。
2.酒精燈、燒杯、玻璃片、玻璃杯、火柴。
3.投影機
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自己嘗試做小實驗,使幼兒初步感知“水蒸氣蒸發”以及“雨是怎樣形成的”等一些科學現象。
2.了解雨與人類的關系。
3.激發幼兒觀察、發現、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木偶臺、木偶小兔、兔媽媽。
2.酒精燈、燒杯、玻璃片、玻璃杯、火柴。
3.投影機、故事《小水滴旅行記》、有關幻燈片、磁帶。
活動過程
一、教師木偶表演,提出嘗試問題
教師以兔媽媽帶小兔出去玩,忽然天下雨了,小兔問媽媽:“天上為什么會下雨?”的故事情景導放課題,提出問題:“小朋友,你知道天上為什么會下雨嗎?”
二、小朋友做小實驗(幼兒第一次嘗試,分組活動)
1.幼兒點燃酒精燈,把水加熱。
2.教師提出嘗試問題:仔細觀察一下,你發現了什么?
3.小結:水熱了就會有水蒸氣,許多水蒸氣向上跑的現象叫做“蒸發”。
4.討論:你平時看到過“蒸發”現象嗎?
(發散性思維)
三、觀察水蒸氣遇冷變成小水珠的現象“幼兒第二次嘗試,集中活動)
1.請你摸一下,玻璃片是冷的還是熱的?
2.倒熱水在杯里,問:杯子里冒出來的是什么?(水蒸氣)
3.把玻璃片蓋在茶杯上,會出現什么?
為什么玻璃片上會有小水珠?得出實驗結果:水蒸氣遇冷就會變成小水珠。
四、放幻燈(通過直觀教學,重點理解“為什么會下雨”的科學現象)
1.太陽是一個大火球,又像一個廳怪的爐子,衣服、手帕、江河、土地里的水被太陽一曬,都變成了水蒸氣,這么多的水蒸氣都到哪里去了呢?
2.請小朋友聽一個有趣的故事《小水滴旅行記》(結合幻燈)
3.請小朋友把“天上為什么會下雨”的'小秘密告訴兔媽媽和小兔。
五、了解雨與人類的關系
1.請幼兒試著說出雨的好處。
2.請幼兒試著說出雨的危害。
3.總結幼兒講的雨的好處的危害,教育幼兒從小學知識、學本領,長大當下名科學家,要讓雨為人類做更多的好事。
人教版三年級科學教案5
一.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
(1)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適當工具,對紡織材料進行探究。
(2)能夠根據材料的特性、用途、來源或其他標準對紡織材料進行分類。
2.知識與技能:
(1)認識一些常購買的紡織材料,如:棉、絲、毛和人造纖維。
(2)知道這些材料的主要區別、特點和用途。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
(2)意識到人們為了滿足各種需求,在不斷研究、發明、生產新材料。
二.教學準備:
學生自帶各種紡織布料,放大鏡、鑷子、火柴等。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檢查學生帶來的紡織布料情況。
(二)自主學習:
1.認識纖維。
(1)師出示幾種纖維。人們穿的衣服都是纖維做成的。根據加工的方法,纖維一般分為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化學纖維又可以分為人造纖維和合成纖維。
2.學生認識布料。
(1)4人小組全在一起,共同研究自己帶來的布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按照P53上圖的方法(棉布、絲綢、羊毛、合成纖維)分類。如果認為還有其他的類別,也可以列出。
(2)分組研究。
(3)小組匯報。
(4)同學分的對不對呢?
3.教師講解一些辨認的方法。
(1)講解用火燒的方法辨認布料。
棉、麻是植物纖維,燃燒時易燃,有燒紙張的氣味,燃燒后有灰燼。絲、毛燃燒時有燒頭發的氣味,燃燒后灰燼很少。合成纖維燃燒時成黏膠狀熔化物,燃燒后的灰燼呈黑色固體物質。
(2)注意安全。取得布料一定要小,不能太大。
(3)學生分組用火燒的方法辨認帶來的布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4)小組匯報辨認情況。你們是怎樣做實驗的,你還發現了些什么現象?它們都是些什么材料做成的?
(5)師生共同討論得出結論。
(6)通過衣服上的標簽來辨別布料的成份。
4.指導學生比較各種布料的.不同點。
(1)讓學生通過用眼看、手摸、觀察纖維的光澤、粗細、長短和彎曲情況,比較各種布料的不同點。可以從柔軟必、透氣性、牢固性、吸水性、防水性等方面去研究。
(2)從以上幾點判斷布料的優劣。
5.研究布是怎樣織成的。
(1)利用放大鏡等工具,通過拆布料的方法,研究一下布是怎樣織成的。
(2)學生匯報演示:布是怎樣織成的。
(三)課后作業;
搜集有關一些紡織材料的發展史。
人教版三年級科學教案6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物體可分為固體、液體、氣體三類,它們之間的區別在于,固體有固定的形狀,液體和氣體都沒有固定的形狀。
過程與方法:用網狀圖展現對事物的認識;熟練運用各種感官對物質進行觀察對比,對觀察結果進行分析,根據物質的相同點確立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情感、態度、價值觀:積極參與有關水的已有認識的研討,發表有根據的見解;意識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資源;在識別水的.活動中,學會小組合作。
二、教學重點:
認識水的性質及特點。
三、教學難點
根據物質的相同點確立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四、教學準備
給每組準備:7個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明的袋子、4個透明塑料袋(應是可封口的密封袋,用來裝四種液體)1塊石頭、1塊木頭、1片樹葉、水、白醋、牛奶、空氣;袋外貼上1到7號標簽。
給每個學生準備:網狀圖記錄紙1張。
給全班準備的材料:有關水的課件資料。
人教版三年級科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讓學生了解螞蟻的身體特點。
2、讓學生能夠在觀察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3、引導學生愛護小動物,珍惜生命。
教學重點:
不斷改進觀察的方法,解決觀察過程中產生的問題。
教學難點:
對觀察方法的探究。
教學準備:
放螞蟻的瓶子、白紙、放大鏡、水、水槽、三、四塊塑料泡沫、昆蟲觀察盒、毛筆、水彩筆、玻璃片(投影片)、沙、繩子、幾條硬紙條、記錄紙和筆。
教學活動過程:
一、揭示課題。
1、你們帶來了什么?
2、出示課題:螞蟻。
二、激發探究欲望。
1、說說你是怎樣捉到螞蟻的?
2、學生畫一只螞蟻。選幾幅展示。
3、比較。為什么有的會畫錯?
三、引導探究。
學生根據提供的材料分組自行探究。
教師不時穿插到每個小組的.旁邊觀察學生的活動。密切注意學生在做什么?說什么?爭論什么?扯得太遠要幫助他們回到主題上來,鉆進“牛角尖”得要幫助他們跳出來。
在學生的觀察活動中,要適時引發學生的思考,“你是怎么想的?你認為怎樣?你能不能再看看?你能不能換一種材料再試試?
四、開展研討、說螞蟻。
1、把材料從學生處拿開。
2、說說剛才的研究中你們遇到了那些問題,你們是怎么解決的?有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讓我們一起解決。
通過剛才的研究,你們發現了什么?
每組選出一個學生代表小組發言,研討中發現的事實有另一個學生記錄下來。
教師把學生的觀點板書下來,即使錯誤的發言如果全班同意也要先記錄下來。當學生的發言出現矛盾時,當場討論解決。教師要注意把握方向,對于怎樣更好地觀察螞蟻,螞蟻身體的特點這些問題一定要討論。
五、課外延伸
1、剛才我們初步觀察了螞蟻,實際上還有許多值得我們研究的地方,你們想不想繼續研究?下課后,每個小組繼續研究螞蟻,下節課我們舉行一個螞蟻信息報告會。
2、看螞蟻的反應,猜測螞蟻的想法,送螞蟻回原來的地方。
教學設想:
《螞蟻》是科教版《科學》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4課,其目的在于通過學生對螞蟻身體特點的觀察,嘗試讓學生解決觀察過程中碰到的問題,培養學生探究的能力。意識到動物與大自然的密切關系,珍愛生命。因此,我在設計這一課時,力求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1、提供學生較多的探究研討和動手機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2、以學生的探究為核心,讓學生能夠在觀察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3、這節課不在于學生獲得多少螞蟻的知識,而在于學生通過觀察活動獲得知識。因此,在引導探究階段要給學生自主權。
人教版三年級科學教案8
教科書說明
本課主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玩蹺蹺板為切入點,進一步認識、探究有關平衡的科學規律,激發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
教學目標
1、能用觀察、體驗和已有經驗對杠桿尺平衡做出假設性解釋;能通過觀察、實驗等方式認識杠桿尺的平衡原理。
2、善于在游戲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關心人們運用杠桿平衡的技術成果;愿意與人合作與交流;
3、知道杠桿尺的平衡條件;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現象。
活動準備
支架、杠桿尺、直尺、鉤碼、蠟燭、設計表格。
活動過程
游戲導入:演示“蠟燭蹺蹺板”實驗。
談話:這是一個有趣的“蠟燭蹺蹺板”游戲,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看誰的.發現多?
學生:他的左右兩端不斷地蹺起來。
師: 你在生活中玩過類似的游戲嗎?他為什么一會兒蹺起來一會兒有落下來呢?
探究活動:
活動一:感知蹺蹺板的平衡,提出問題
出示書中圖片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圖片,看他們有什么不同。
(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然后組織學生交流)
同學們發現了許多有趣的現象,也提出了一些有價值的問題,總之大家都想知道蹺蹺板平衡的辦法
活動二:探究使蹺蹺板平衡的辦法
1、討論探究方案
(1) 提出活動紙想:請大家結合你的生活經驗猜測一下怎樣才能使杠桿尺保持平衡。
(2) 學生討論后組織匯報。
(3)教師小結:同學們的預測都有可能,但還不是結果,要知道這些預測是不是正確,還要驗證,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預測,結合桌上的材料,以小組為單位制定自己的探究方案。
(4) 學生小組討論,制定方案。
學生匯報交流。
2、進行探究實驗
(1) 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同學們已經做好了實驗的準備工作,現在可以動手、試一試,看誰的方法多,發現多?誰的記錄詳實?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教師參與學生的活動,與學生共同探究,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及空間。
3、 交流實驗情況即發現
活動三:找生活中的平衡現象
師:在生活中有許多地方都用到了平衡的規律,請大家看這段資料(雜技演員走鋼絲等)
師生交流:你還知道生活中有哪些類似這樣的現象?
誰能用我們了解的蹺蹺板的道理,揭示剛上課時“蠟燭蹺蹺板”的奧秘。
拓展活動:
師:這節課同學們探究了有關平衡規律方面的知識,你打算用它來干什么?
學生交流。
出示關于平衡的小玩具,鼓勵學生在課下做一些有創意的玩具。
板書設計:
蹺蹺板
物重
左右一樣
距離
【三年級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三年級科學教案11-08
三年級科學教案12-19
三年級上冊的科學教案04-13
三年級科學教案模板10-26
三年級人教版科學教案11-06
三年級科學教案人教版12-03
【薦】三年級科學教案01-10
三年級科學教案【熱】02-04
三年級科學教案【精】02-04
【熱】三年級科學教案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