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活動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科學活動教案1
目標:
1、讓幼兒參與實踐活動,從中了解周圍環境中的垃圾是哪里來的,并認識起危害。
2、啟發幼兒積極思考解決環境衛生的好辦法,并表達出來。
3、培養幼兒愛護環境的意識。
準備:
1、活動前通知家長和孩子一起調查、收集周圍環境的垃圾分布情況,并幫助孩子用自己的方法記錄。
2、PPT(幼兒園各場地、周圍環境、各種清潔機器)、多媒體。
3、幼兒操作材料:橡皮泥、積木、鉛畫紙、水彩筆。
過程:
一、組織交流情況
1、這幾天,老師請小朋友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調查我們周圍的環境,并作好記錄,現在誰來說說自己的調查成果呢?(5人左右)
2、播放PPT1(幼兒園場地衛生)
在操場上我們發現了什么?
在走廊上我們發現了什么?
在教室里我們發現了什么?
除了這些地方,我們還發現哪些地方有臟東西?
3、為什么這些地方總是有垃圾?它們從哪里來的?
二、了解垃圾危害
1、播放PPT2(周圍環境衛生)
這些有垃圾的`地方給我們什么感覺?
對人、動物、植物有什么危害呢?
2、垃圾有這么多害處,那我們應該怎么做?
三、怎樣愛護環境
1、播放PPT3(各種清潔機器)
怎樣才能是我們周圍的環境保持清潔?
介紹各種清潔機器。
工人叔叔發明了這么多機器,讓我們有一個干凈整潔的環境,我們應怎樣向他們學習呢?
四、幼兒嘗試操作
1、介紹材料,讓幼兒選擇。
2、鼓勵幼兒動腦筋,嘗試操作,把自己的想法做出來或畫出來。
3、互相介紹自己的作品。
五、課后活動延伸
1、老師介紹“綠色回收箱”,告訴幼兒這是專門用來放可以回收的廢品的裝置。
2、出示幼兒收集的垃圾,看看是什么?
3、說說哪些是可以回收的?哪些是不能回收的?活動后組織幼兒進行分類、放置。
科學活動教案2
活動目標:
1.感知“面”較大的支撐物容易頂起紙板,“面”較小的支撐物不容易頂起紙板。
2.在操作中積累使物體平衡的有益經驗,體驗交流、探索與合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等各種形狀的廢舊紙板。
2.茶葉罐、牙膏盒、飲料罐、薯片罐、筷子、鉛筆、電線等各種操作材料。
3.幼兒已有玩紙板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幼兒用已有經驗交流紙板的玩法。
1.出示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等各種形狀的廢舊紙板,幼兒自由探索紙板的玩法。
(1)小朋友們,你們看,今天朱老師帶來了什么?原來是廢舊紙板做成的正方形、三角形、圓形,你們都玩過了對嗎?
2.幼兒介紹自己的玩法。
(1)現在,請小朋友來說一說,你是怎么玩的?
(2)師幼總結:
剛才,我們有的小朋友說是用滾的方法來玩的,有的`小朋友說是用跳來跳去的方法來玩的,有的小朋友說是用拋、接的方法來玩的,有的小朋友說是用轉的方法來玩的,有的小朋友說是用拼的方法來玩的,還有的小朋友說是用頂的方法來玩的,你們可真會動腦筋,想了這么多的方法。
二、身體頂紙板,獲得有關平衡的經驗。
1.幼兒嘗試用身體的各個部位來玩頂紙板的游戲。
(1)剛才我們有的小朋友說用頂紙板的方法,我覺得很有意思。現在我們就用頂的方法去玩一玩、試一試吧,看看我們的身體有什么地方也能頂起紙板?請每個小朋友從你的凳子底下拿出一塊紙板玩一玩吧。
(2)幼兒嘗試用身體頂紙板。
(3)你是怎么樣把紙板頂起來的?誰來試一試?
(4)教師小結:
剛才,我們想了很多辦法把紙板頂了起來,有的小朋友是用手掌頂起來的,有的小朋友是用胳膊頂起來的,有的小朋友是用膝蓋頂起來的,還有的小朋友是用大腿頂起來的。你們真厲害,想了這么多的玩法。
三、嘗試用廢舊材料頂起紙板。
1.幼兒自由選擇材料進行游戲,感知“面”較大的支撐物容易頂起紙板,“面”較小的支撐物不容易頂起紙板。
(1)今天,老師還帶來了很多的材料,我們一起來看看有什么?有……有……有……,那么這些東西能頂起紙板嗎,為什么?讓我們一起來試一試、玩一玩頂紙板的游戲吧,然后把你的發現告訴我們大家。
(2)幼兒自主嘗試操作。
(3)誰來說一說,你是用什么東西頂紙板的,頂起來了嗎?為什么?
(4)教師總結:剛才我們小朋友發現象牙膏盒、薯片罐、茶葉罐、飲料罐、等東西“面”較大,所以容易頂起紙板,象鉛筆、電線、筷子等東西“面”較小,所以不容易頂起紙板。
2.嘗試探索,使“面”較小的物體也能頂起紙板。
(1)怎樣才能讓鉛筆、電線、筷子等東西也能頂起紙板呢?誰來說說,有什么好辦法?朱老師在你們的桌子上準備了很多東西,請小朋友去找一個好朋友試一試,看能不能把紙板頂起來,讓我們去試一試吧?(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共同商量,探索“面”較小的物體頂起紙板的方法)
(2)幼兒嘗試探索。
(3)集中交流。你們成功了嗎?你們是用了什么方法?誰上來試一試?
(4)教師總結、提升。
科學活動教案3
【設計意圖】
科學現象在幼兒的身邊時有發生。一天孩子們看到門口排列整齊的自行車一輛接一輛全倒了,他們對這些現象產生了濃厚的好奇心:為什么碰倒第一輛車,后面所有的車都倒了呢?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在發表自己的想法。看到孩子們充滿好奇,又急于知道答案的迫切心情,我設計了這次活動。通過觀看“多米諾骨牌”表演以及操作積木塊,引導幼兒觀察力的傳遞現象,感知力的傳遞。讓抽象的力的傳遞原理通過直觀的現象來感知理解,從而讓孩子們懂得用科學的知識去解釋周圍的現象,滿足幼兒探究的欲望。
【活動目標】
一、仔細觀察、初步了解力的傳遞現象,積極探索木塊排列的距離與力傳遞快慢的關系。
二、學會與同伴合作和交換玩法,分享成功的樂趣。
【活動準備】
一、經驗準備:幼兒已玩過彈珠、打保齡球、打桌球,積累力傳遞經驗。
二、物質準備:排列線路圖(1)(2)若干,記錄表若干、每人17塊木塊、鉛筆一支,多米諾骨牌表演錄像帶、輕音樂,投影儀、錄音機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木塊,請小朋友想想可以用它做什么游戲。
二、觀看大型多米諾骨牌表演錄像,引導幼兒觀察木塊是如何排列和倒下的。
(一)引導幼兒觀察木塊是怎樣排列的?
提問:木塊是怎樣排列的?
(二)引導幼兒觀察木塊是怎樣倒下去的?
提問:
1、你看到了什么?木塊是怎樣倒下去的?
2、怎樣讓木塊一塊接著一塊地倒下去?
三、幼兒自主探索如何排列木塊才會連續倒下。
(一)自由探索
1、請小朋友把木塊立在地面上,試一試,怎樣排木塊,才能讓它連續地倒下去。
2、幼兒自由操作探索,教師觀察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嘗試,獲得成功。
3、表達交流。提問:成功了嗎?怎樣做成功的?
(二)探索“距離遠、距離適中、沒有距離”這三種情況木塊倒下的.現象。
1、出示觀察記錄表、路線圖并介紹使用方法。
(1)引導幼兒注意觀察路線圖:三行排列圖有什么不同?
(2)介紹記錄表的使用方法:能連續倒下的(√) 不能連續倒下的 (×)
2、交代游戲規則:每人一張線路示意圖,把線路示意圖墊在下面,分別按圖上畫的三種排列方式,把木塊一一對應擺放上去,然后,推第一塊木塊,看看哪種排列方式上的木塊能連續的倒下,并做記錄。
3、幼兒自由探索,教師觀察指導,鼓勵幼兒仔細觀察。
4、鼓勵幼兒大膽表達交流,知道木塊排列和連續是否倒下的關系。
提問:
(1) 你發現了什么?
(2) 哪種擺放方式能讓木塊一塊接一塊倒下?為什么?哪種擺放方式不能?為什么?
四、幼兒合作游戲:探索木塊排列距離與木塊倒下速度的關系。
(一)出示線路排列示意圖,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兩行線路圖有什么不同?
(二)交代游戲規則:
6個人一組,每組選一張線路示意圖,把線路示意圖墊在下面,每三個人選一條路線,按圖上的位置,把木塊一一對應的立在線路圖上排列。排完后,拿一支鉛筆輕輕地同時推兩組的第一塊木塊,仔細觀察兩條路線的最后一塊木塊,看看有什么發現,可多試幾次。
(三)幼兒合作操作探索,教師觀察指導,引導幼兒表達交流。
提問:
1、你發現了什么?
2、在一樣的距離里,木塊排列距離近一點和遠一點,哪種倒下的速度快?
【活動延伸】
科學區:引導幼兒設計路線,看看還有那些路線能讓木塊一塊接一塊的連續倒下,哪些路線能讓木塊到下的速度更快。
科學活動教案4
活動目標:
1、感知并了解泥鰍的主要特征,體驗抓泥鰍的樂趣。
2、在探究活動中發現粗糙材料易抓泥鰍的現象,激發幼兒探索身邊科學現象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已初步了解有關魚類的知識。
2、泥鰍、臉盆、棉手套和塑料手套等。
3、相關的錄象
活動過程:
一、觀察感受泥鰍,了解泥鰍的外形特征。
1、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泥鰍是怎么樣的?
2、幼兒觀察后自由講述自己的發現。
3、再次玩一玩、抓一抓,你有什么新的發現?
4、互相交流自己的發現。
5、看相關的錄象,梳理有關泥鰍的知識。
二、嘗試體驗、比較發現粗糙材料易抓泥鰍的現象。
1、平時看過大人是怎么抓泥鰍的?
2、出示材料,交代要求:每一樣都去試一試、抓一抓,看看有什么有趣的.事?
3、幼兒嘗試、比較、發現不同。
4、討論:棉手套和塑料手套抓泥鰍有什么不同?為什么這樣?
5、師生小結
三、延伸活動
活動反思:
通過精心地準備材料,設計教案,到活動的實施,我都認真地對待,活動中孩子們非常地投入,效果較好。通過這一活動,我也悟出了以下幾點:
1、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幼兒的生活,要順應幼兒的興趣。其實,一開始,我設計的活動是科常類的《認識泥鰍》。而捉泥鰍這一活動是從我試上后才生成的。試上時,我按原來的設計按部就班地進行,由于天熱,泥鰍顯得特別的調皮好動,不停地在托盤里游來游去,最后竟從托盤里跳了出來,這下我可傻眼了,因為我自己害怕泥鰍,不敢捉泥鰍。在我的影響下,幾個女孩子也尖叫起來,可大部分孩子都顯得特別興奮,紛紛沖過去捉泥鰍,特別眼看就要捉住了,可泥鰍一滑又逃走的時候,孩子們更是激動,看得我都忍不住想去試一試。看著孩子們的表現,我也有了新的想法,活動也從科常類的認識泥鰍改為科探類的捉泥鰍。
活動中,孩子們的表現也如我所料,活動場面可以用熱火朝天來形容,孩子們個個興趣濃厚,積極主動。
2、教師要以積極的情緒感染孩子。一開始我也害怕泥鰍,可活動開始時,有教師捉泥鰍這一環節,為了克服自己對泥鰍的恐懼,我事先買了泥鰍在家里練習,先是戴了手套捉,適應一點后再把手套拿掉,到上課前,我已不再害怕,同時覺得泥鰍還蠻可愛的。我想也正是我這種情緒感染了孩子,活動中每個孩子都大膽探索,沒有一個孩子因為懼怕泥鰍而不參加活動。
活動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雖然活動中孩子們能與材料充分地互動,但教師缺乏向孩子傳遞愛護小動物的思想,因此活動時,孩子們的表現顯得有點殘忍,用食品夾夾泥鰍時,有的泥鰍就被夾得出血了,但孩子們還是不放過。當時我也看見抹布上的血,雖然當時我及時鼓勵孩子捉泥鰍時要注意保護泥鰍,玩的時候不要讓泥鰍受傷了,孩子們后面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但現在想想,如果我在活動前就要求孩子們要注意保護動物,不要讓泥鰍受傷了,那孩子們肯定會注意,不至于把泥鰍夾出血來還不放過,那活動就更完美了。這是我在活動前考慮不周,以后要吸取教訓,活動前要考慮周到一點。
科學活動教案5
活動目標:
1、知道氣球與充氣玩具變鼓是因為充入了空氣。
2、探索充氣的多種方法。
3、體會與同伴合作才能扎住“氣球嘴”的必要性。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沒充氣的氣球人手一份。
2、腳踩式打氣筒,各種充氣玩具若干。
活動過程:
1、氣球吃什么。
出示充好氣的氣球和未充氣的氣球。這個氣球圓鼓鼓,胖乎乎,這個氣球呢,癟著肚子,好像沒吃過飯。
教師手拿未充氣的氣球,引出《氣球愛吃什么》。
氣球喜歡吃餅干、饅頭、糖果嗎?氣球吃什么,才能鼓起來,變的胖胖的呢?
2、我幫氣球吃空氣。
空氣有個怪脾氣,很喜歡從氣球的肚子里溜出來。怎么樣讓氣球吃的飽飽的,又不讓空氣溜掉?
教師示范吹氣球,用嘴給氣球充氣,以及如何扎住“氣球嘴”,不讓空氣溜走。
幼兒每人一只氣球,用嘴給氣球充氣,讓氣球很快“胖”起來。
為了不讓空氣溜走,幼兒主動尋找合作伙伴,扎住“氣球嘴”。
3、充氣玩具吃空氣。
出示充氣玩具。氣球還有很多朋友,也和氣球一樣喜歡吃空氣。我們也來幫幫他們,讓他們也吃得圓鼓鼓、胖乎乎的。
幼兒自由結伴給充氣玩具吹氣,摸一摸充滿空氣后胖乎乎的“身體狀態”。
幼兒玩一玩這些充氣玩具。
活動反思:
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知道空氣能夠使氣球和充氣玩具變鼓。在活動的第一環節中,引用了簡短的小故事,讓小朋友形象地了解了氣球變鼓的原因是空氣的充入。在討論:怎樣不讓空氣溜走時,小朋友能夠積極地發揮想像,并聯系平時的`生活經驗,說出了很多的辦法:有的借助不同的材料來綁住氣球,有的說把氣球嘴打個結。如何扎住“氣球嘴”,不讓空氣從氣球里溜走,是這個活動的難點,小朋友還不具備這方面的能力,所以我在他們給氣球充氣后,然后幫助他們把氣球嘴扎好。我借鑒了課后的建議,在活動中鼓勵幼兒用肢體來表演氣球慢慢變鼓的樣子。小朋友對這個環節很喜歡,都用豐富的體態表現出癟氣球、氣球吃了空氣鼓鼓的樣子,他們玩的很開心。
科學活動教案6
一、設計意圖:
區角活動是孩子喜愛的且適合智力開發、能力發展的活動形式。我們班幼兒都很喜歡玩區角活動,特別是對玩具展覽區情有獨鐘。因此我們把每個星期星期五定為玩具分享日,讓幼兒交換著玩玩具。在活動中我發現他們對各種會動起來的玩具特別感興趣。但是,當我問他們:"你們知道他們為什么會動起來?他們是靠什么動起來的嗎?"他們都很迷惘,無法回答我的問題。所以,我就想讓他們在原有玩的基礎上,進一步讓幼兒在實踐中探索各種不同的玩具是靠什么動起來的。
二、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探索,觀察利用慣性、發條、電等能使玩具動起來的現象,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究學習的欲望。
2、對探索活動感興趣,并能大膽地講述探索過程與結果。
三、活動準備:
汽車、飛機等慣性玩具、發條玩具、電動玩具若干、三個筐、紐扣、繩子若干
四、活動過程:
一、創設環境、直接導入老師知道小朋友最喜歡玩玩具了,我們每個星期都有一次玩具分享日。今天小朋友又帶來了很多玩具,但是今天小朋友玩的時候要想一想怎樣讓你的玩具動起來?
1、玩好以后告訴大家你玩的是什么玩具?你是怎樣讓它動起來的?
二、分享發現現象
1、我發現剛才小朋友都玩得很開心,現在請小朋友說說你剛才玩了什么玩具?你是怎么讓它們動起來的?(請小朋友分類擺放)2、XX玩具、XX玩具、XX玩具我們用手推著動的,手放了以后它們還會動,它們有個好聽的名字叫慣性玩具。小朋友一起叫一下它們的名字叫慣性玩具。
3、XX玩具、XX玩具、XX玩具都需要上了發條才會動的,我們也給它們取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發條玩具。
4、我們再來看一下XX玩具、XX玩具、XX玩具它們都是靠什么動起來的?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它們的肚子里都藏了什么東西?(電池)原來它們是靠電池才動起來的,打開開關按紐電源接通了它們才會動起來。所以它們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電動玩具。
三、幼兒再次探索進一步感知外力作用對玩具動起來的影響
1、剛才小朋友都把玩具寶寶分類了,那小朋友再想想如果我玩發條玩具的時候,發條拉的短一點和拉的長一點會有什么不一樣呢?
2、我們再看一看慣性玩具,如果我推的重一點和輕一點,它們開的`又有什么不一樣呢?
3、幼兒帶著老師的問題進一步探索。
4、教師小結:原來發條玩具的繩子拉的越長,它就跑的越快,而且跑的很遠;拉的短一點它就跑的慢一點,近一點。慣性玩具推的重一點,它就跑的快一點,遠一點;推的輕一點,它就跑的慢一點,近一點。
四、幼兒自制玩具
1、剛才這么多有趣的玩具都是工人叔叔和阿姨為了小朋友玩得更開心才設計出來的,所以小朋友要愛護它們。現在老師也要請小朋友用你們能干的小手來做一件玩具?是什么呢?(教師出示紐扣和繩子)
2、小朋友想一想怎么樣才能讓紐扣動起來的?
3、教師示范做紐扣玩具。
4、幼兒自由制作玩具(打結的時候可以請其他老師幫忙,但是要注意禮貌)。
5、今天小朋友做了一件慣性玩具,以后我們到區角里去做電動玩具、發條玩具,好嗎?現在我們一起到外面去玩我們做的玩具吧!(教師帶幼兒走出活動室)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的教育資源來自于孩子們喜歡的事物玩具,作為中班的孩子有他們的年輪特點,有意行為開始發展,適應了科學活動提出的幼兒的科學活動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作為我們老師應充分利用孩子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這一要求的。反思我理了以下幾點:
1,教師評價與孩子評價
玩具先動起來的孩子給了鼓勵,讓孩子和同伴交流示范的時候孩子的參與欲望,最后經理獎勵每個人的電池,但本課也還有很多不盡如意的地方。
2,示范觀察與交流
讓孩子在玩具工廠里摸一摸,做一做,拆一拆等達到了讓孩子主動觀察周圍事物的目標。讓一部分的孩子的玩具先動起來,并讓玩具先動起來的孩子示范自己怎么安裝電池的。讓玩具安裝上電池但不會動的觀察自己安裝的電池跟別人安裝的有什么不一樣。并讓他們講述自己的意見,也讓孩子與孩子之間有一個溝通與討論的機會。
3,經理送了每個孩子一對電池讓孩子們拿著電池能使某些物件動起來,以達到孩子的學習環境由課堂轉移到了我們實際的生活中來,這讓活動由課內空間到課外空間的相結合。
科學活動教案7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圖片,了解幾種動物爸爸媽媽愛寶寶的方式。
2、愿意積極參與活動,初步學習看圖表述自己對圖意的理解。
3、在老師的鼓勵下,積極遵守游戲規則。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教學掛圖。
活動重點:
了解幾種動物爸爸媽媽愛寶寶的方式。
活動難點:
能看圖表述自己對圖意的理解。
活動過程:
一、找朋友,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1、齊唱歌曲《找朋友》,請幼兒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小朋友們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你喜歡他嗎?那你用什么方法告訴他你喜歡他?
2、鼓勵幼兒用各種動作表達自己對朋友的喜愛。
3、爸爸媽媽都是怎么喜歡我們的呢?
4、:無論好朋友還是爸爸媽媽都很喜歡我們,對我們喜歡的方法也不一樣。其實小動物們也有表達自己喜歡的方法。
二、逐一出示圖片并引導幼兒看圖,了解幾種動物爸爸媽媽愛寶寶的不同方式。
1、這是誰?小企鵝在哪里?為什么它要躲在爸爸的袋袋里呢?
2、這是誰?你找到了小袋鼠了嗎?它在哪里?小袋鼠在媽媽的袋袋里會怎么樣?
3、螞蟻寶寶住在哪里?它們的洞穴是誰挖的呢?
4、這只狗媽媽在做什么?只有一只狗寶寶嗎?狗寶寶在吃奶時,表情是怎樣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你在做這個表情時心里怎樣啊?
三、游戲:愛的密碼。
1、幼兒根據歌詞里說的動物名稱,找到朋友,表達出喜愛的動作。
科學活動教案8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光和影的關系。
2、在游戲中體驗探索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有陽光的天氣;報紙、雨傘等。
活動過程:
一、我和影子做游戲
1、帶領幼兒來到室外有一面墻的寬闊場地,教師邊做動作邊說“奇怪奇怪真奇觀,我動它也動,我停它也停”,引導幼兒觀察墻面影子的變化,引起幼兒的興趣。
2、鼓勵幼兒對著墻做各種喜歡動作,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二、影子不見了
1、帶領幼兒回到活動室,提問:⑴我們剛才和誰做游戲的?它還在嗎?
⑵為什么不見了?
2、教師小結,引導幼兒初步感知光和影的關系。
三、找影子
1、帶領幼兒來到室外,找找自己的'影子、同伴的影子和其他物體的影子。
2、畫一畫:請幼兒在地面上畫畫自己找的影子。
四、游戲:影子躲起來了
請幼兒自選報紙、雨傘等材料把自己的影子藏起來。
五、延伸活動
請幼兒想想,影子除了太陽下有,還有什么時候會出現?
科學活動教案9
活動目標:
1、 通過腳丫操和游戲復習腳的基本結構。
2、 通過觸覺和腳印畫加深幼兒對腳的認識,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3、 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
活動重點、難點:
通過觸覺和腳印畫加深幼兒對腳的認識,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1.小腳丫紙偶、磁帶、錄音機、地墊
2.用沙子、石子、地板磚組成的小路兩條
3.小椅子、盆、溫水、涼水、熱水(溫度在能讓小腳丫感到很燙,但又不能燙傷孩子)
4.報紙、抹布、圖畫紙、顏色盒子若干
5.幼兒脫掉鞋襪,將褲腿卷好,有做過腳丫操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 導入:
師:孩子們,剛才小腳丫給我打了個電話,它邀請咱們一起到腳丫王國去玩,大家高不高興?在咱們用咱們的小腳丫去之前,咱們先活動一下小腳丫,做一下腳丫操。(帶領孩子進入情鏡)
二、 帶領幼兒復習腳的基本結構
1、 通過做腳丫操帶領幼兒復習腳丫的基本結構
2、 游戲《我說你摸》
玩法:老師說腳丫的部位,幼兒迅速用手摸到腳丫相應的部位。(腳趾、腳心、腳背、腳跟)
教師在游戲中進行指導,既可以讓幼兒在游戲中繼續復習腳丫的基本結構,又可以在游戲中檢驗幼兒對腳丫各部分名稱的掌握情況。
三、 去腳丫王國:赤腳走小路,通過觸覺進一步認識腳,并引發幼兒的自我 保護意識。
1、 師:孩子們,我們都知道了,我們的小腳丫會走路、跑步、跳舞、騎車、踢球,有很多的`用處(簡單復習用途)。我們平時做這些事時都是穿著鞋子,今天咱們要一起光著腳丫去腳丫王國。去腳丫王國有兩條小路,小路上有很多危險,咱們走的時候不能擁擠,不能掉隊,要輕輕地、慢慢地走,看誰能夠保護好自己的小腳丫。(介紹走法)孩子們,我們現在就去腳丫王國吧!
2、 幼兒走小路,師指導。
3、 幼兒談感受
小腳丫:孩子們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腳丫王國。
幼兒回答問題:
(1)、在走小路時,咱們的小腳丫都踩到了什么?
(2)、踩在沙子(石子地板磚)上面有什么感覺?
在幼兒回答問題過程中,鼓勵幼兒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在對回答不準確的幼兒要給予適當的引導。
4、教師小結:孩子們,沙子踩起來軟軟的;石子踩起來很粗糙、硬硬的;地板磚踩起來涼涼的、滑滑的。我們的小腳丫還有這么多的感覺,大家說我們的小腳重不重要?我們一定要保護好我們的小腳丫:不能光著腳走路,要穿上鞋子和襪子,鞋子里有東西時要清理出去,運動之前要活動一下小腳丫。
四、 那種水洗腳最舒服?(通過幼兒的觸覺感知各種水的溫度,獲得直接經驗)
1、 介紹試水的方法:先伸出一只小腳丫,再用腳丫輕輕地沾一腳下幾個盆子里的水,不要被熱水燙到。
2、 幼兒試水(中途需交換一下盆子的位置),提醒個別幼兒要輕輕的試。
3、 幼兒交流經驗:
(1)你試的水都有什么水?碰到水的時候小腳有什么感覺 ?
(2)哪種水用來洗腳最合適?
4、教師小結:我們的小腳都感覺到了:熱水很燙;涼水很糧;溫水很舒服,我們洗腳的時候應該用溫水。
五、 腳印畫
1、 介紹方法:(共分6組,幼兒自由選擇)將小腳輕輕的在自己喜歡的顏色盒子里踩一下,印的時候要小心,要站穩,不能推擠別人,不要把顏色弄到身上,印完時要用抹布把小腳擦干凈。
2、 幼兒印腳印畫,教師指導。
附: 腳丫操
我的手指摸腳趾,數一數,1、2、3、4、5;
我的手心對腳心,拍一拍,揉一揉;
我的手背貼腳背,上搓搓,下搓搓;
我的腳跟碰腳跟,蹺一蹺,擺一擺;
摸一摸,對一對,貼一貼,碰一碰,擺一擺,
鍛煉小腳身體好!
科學活動教案10
設計意圖:
在與孩子探究《我們的心臟》活動后,有的孩子問我:“我們吃進去的東西到哪里了?為什么不吃東西就會餓?”大班幼兒對身體的探索顯得格外強烈。我們也常常聽到家長說自己的孩子不能好好吃飯,有一些不良的飲食衛生習慣,如:不吃早飯、大量喝碳酸飲料、吃太多的冷飲等等。為了使孩子們明白食物在體內消化吸收的過程,養成良好的飲食和衛生習慣,學習保護自己的健康,我采用了《食物的旅行》教材并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的:
1、認識消化器官,感知食物的消化過程,對人體的內部秘密感興趣。
2、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
活動準備:
物質材料準備:課件《食物的旅行》、餅干若干、幼兒操作圖片、人體輪廓圖每組一套。
活動過程:
一.從生活出發,引起探索興趣。
師:小朋友,早上你們吃東西了嗎?
師:是的,我們吃了早餐,等會兒還要吃午餐。我們每天都要吃各種各樣的食物。那么,我們吃下去的食物到哪里去了?
請個別幼兒發言。
師:食物就像游客一樣在我們的身體里旅行,那它到底是怎樣旅行的呢?會經過哪些地方?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分析:結合生活,從幼兒的好奇心入手,設置問題情境“幼兒吃下去的食物到哪兒去了”,引起幼兒探索的興趣。)
二.課件演示,感知食物的消化過程。
1、完整觀看動畫視頻《食物的旅行》,初步了解食物消化系統的各個器官的名
稱和食物旅行經過的消化器官的先后順序。
提問:食物在人體內旅行經過了哪幾個地方?你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嗎?
請個別幼兒發言。
師:口腔、食管、胃、小腸、大腸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消化器官,是幫助食物在人體消化的。我們再來看看食物在人體里是怎么被消化、吸收的?
2、課件局部演示,讓幼兒有序認識消化器官及其功能。
(1)食物旅行的第一站是什么地方?食物在我們的口腔里有什么變化?
(2)經過口腔后,食物到哪里了?食管是什么樣的?
(3)食物經過食管運送到了哪里?食物在胃里會發生什么變化?
(4)食物的旅行經過了口腔、食管、胃,下一站是哪里呢?小腸有什么作用?
(5)最后食物到哪里去了?大腸有什么作用?
(分析:利用多媒體動畫,將食物的運行過程動態的演示給幼兒看,避免了單用掛圖演示的枯燥乏味,使整個教學活動“動靜”結合,變得生動有趣,更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在提問與回答的師生互動中幼兒初步了解了各個器官的作用。)
3、結合消化系統圖,進行總結。
小結:食物在口腔里經過牙齒的咀嚼,舌頭的攪拌,與唾液的混合,變得又細又碎。食物進入食管,食管把食物傳送到胃里,在胃的蠕動下與胃液融合在一起,進一步消化,食物就漸漸變成糊狀。糊狀的食物到達小腸后,小腸壁慢慢的吸收食物內的營養,小腸會把食物的殘渣傳送到大腸里,最后食物的殘渣經過肝門排出體外,排除體外的就是糞便。這就是食物的消化過程。
(分析:結合消化系統圖進行總結,幫助幼兒將零碎的經驗進行梳理,使幼兒完整感知各消化器官的名稱、順序、功能。)
三.通過白板互動游戲《食物捉迷藏》,進一步認識各消化器官的作用。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每個消化器官的特點和作用,現在食物要走進人體內和你玩捉迷藏,小朋友可以根據每次的小提示,猜一猜食物躲在哪個器官?
幼兒游戲。
(分析:讓幼兒聽提示進行判斷、操作,與電子白板直接互動,幼兒興趣高。進一步理解各個消化系統的功能以及與身體的`關系。)
四.幼兒操作排列圖片,復習鞏固食物旅行的過程。
1、請幼兒按照食物經過人體消化器官的先后順序將圖片排好。
2、展示幼兒操作成果,請個別幼兒講解自己貼的順序。
(分析:幼兒通過自己親自動手給消化圖排序,鞏固認識食物旅行的順序和各消化器官的功能。)
五.通過討論交流,教育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
師:今天我們跟隨食物作了一次旅行,通過這次食物的旅行,我們終于明白了,一個食物的消化過程原來是多個消化器官共同合作完成的,消化器官對我們的身體非常重要,為了保護我們的消化器官,我們應該養成哪些好的飲食習慣?
幼兒交流討論。
小結:我們不能吃不干凈的東西,飯前飯后要洗手,要注意衛生,吃飯時要細嚼慢咽,也要按時吃飯,不能暴飲暴食,不亂吃零食,不挑食,吃完飯后不能劇烈運動,應該散散步,幫助消化。
(分析:這部分的討論交流,是為了更好地讓幼兒把自己掌握的知識落實到日常的生活衛生和飲食習慣,學會保護自己的健康。)
科學活動教案11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探索科學現象的興趣和欲望。
2、能按一定順序操作,會整齊地擺放學具,培養良好的操作習慣。
3、感知碘遇淀粉、碘遇大蘇打水所發生的變化,初步了解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活動準備
1、教具:背景相同的圖片兩張:一張用清水畫動物,另一張用米湯畫動物。
2、學具:碘酒、清水、大蘇打水、米湯或淀粉液若干,各裝在有標記的小瓶里(每桌一份);棉棒、畫紙、抹布各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導入課題
⑴看一看,想一想:出示裝有碘酒的瓶子,引導幼兒看一看,聞一聞,說一說這是什么?什么時候會用到這種藥水?
注意教給孩子正確聞化學藥品的方法:一只手將瓶子放在鼻子附近,另一只手左右煽動,以免藥品氣味過大,刺激幼兒鼻腔粘膜。
⑵出示掛圖,引出課題:
小熊和伙伴們玩捉迷藏游戲。可小熊找呀找呀,找了房前,找屋后,還是找不到伙伴們,請小朋友幫他找一找。
⑶請個別幼兒用碘酒分別在兩張圖上涂抹――找動物。
引導幼兒觀察:一張圖上的小動物找到了,而另一張圖上的小動物沒有找到。(一張圖上的動物用淀粉液繪制,另一張圖上的動物用清水繪制)引導幼兒觀察:一張圖上的小動物找到了,而另一張圖上的小動物沒有找到。(一張圖上的動物用淀粉液繪制,另一張圖上的動物用清水繪制)
鼓勵幼兒自己動手探索,揭開謎底。
二、試一試,講一講:幼兒探索,教師參與指導。
⑴引導幼兒看一看,聞一聞:分辨清水、米湯或淀粉液。
⑵指導幼兒分別用清水和淀粉液分別畫一幅畫。引導幼兒觀察:晾干后的畫,什么也看不見了。
⑶指導幼兒用棕紅色的碘酒涂色,觀察兩張畫的變化,并向同伴講述。
⑷組織幼兒討論,使幼兒知道:用淀粉液畫的畫遇碘酒后變成藍色,顯示出小動物;清水畫的'畫遇碘酒后沒有變色,顯示不出小動物。
三、啟發、鼓勵幼兒講述碘酒在人們生活中的用途。
四、引導幼兒觀察大蘇打水(無色、透明、但有一種氣味),啟發幼兒用大蘇打水將小動物隱形,觀察碘酒遇大蘇打水后發生的變化,并討論變化的結果。
活動延伸
演示實驗:《看不見的指紋是怎樣被發現的?》進一步了解碘的應用,激發幼兒探索科學現象的興趣和欲望。
附知識背景材料:看不見的指紋是怎樣被發現的?
指紋,就是手指正面末端隆起的汗腺連接成的紋理。每人、每個手指的指紋都不同,即使是雙胞胎也不例外。因此,指紋可用來作為識別人的標記。指紋顯示是一種重要的偵察手段,也是一種有趣的表面化學反應技術。
今天,我們已經能使用多種高科技的手段,讓看不見得指紋印奇跡般地露出“廬山真面目”。當然,我們也可以用很簡單的方法做一個指紋顯影的小實驗:用大拇指或食指在一張光潔的白紙上按一下,看上去并沒有留下什么痕跡。另取一個小玻璃管,放兩粒米粒大小的碘,把玻璃管置于小火上慢慢加熱,當碘受熱漸漸變成蒸氣升到玻璃管口時,將白紙上按過手印的地方對準玻璃管口的上方,讓碘蒸氣緩緩飄過留下指紋的紙面,一會兒功夫,白紙上就清晰地顯示出你的指紋了。
為什么碘蒸氣能顯示出"看不見"的指紋呢?因為在一般情況下,手指上總有少量的油脂等分泌物,它們是由人的皮膚表面腺體分泌的。一般人一晝夜可以從皮膚中分泌出約15―40克油脂。有的人屬于多脂型皮膚,分泌出的油脂每晝夜可達45克。當你用手指接觸白紙時,這些油脂就粘到了紙上,只是由于量很少,所以看不出什么痕跡。
油脂與水是不相混合的,它們之間的親和力很小。但是,碘與油脂卻是“好朋友”,它們的分子結構有相似之處,因此碘能溶解在油脂中。因為碘的顏色很深,即使溶解了微量的碘的蒸氣,也能使手指留在紙上的油脂分泌物染上明顯的顏色,在白紙上顯示棕色的指紋印跡。如果剛用肥皂洗過手,手指表面的分泌物還來不及形成一層油脂時,即使用十個手指按過的紙面,碘蒸氣也不能顯印出指紋。不過當你用手在臉上或頭發上擦幾下,讓它沾上一些油脂,再做實驗,那么在紙上就又能得到很清晰的指紋了。不信,你可以試試。
科學活動教案12
活動目標:
1、了解蚊子對人體的危害。
2、懂得消滅蚊子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圖片:蚊子
活動過程:
1、猜謎導入課題
謎語:有個東西嗡嗡嗡,只會往人身上叮,人人見了都恨它,大家都喊消滅它。
2、出示圖片:蚊子
請幼兒仔細觀察蚊子的'外形
了解蚊子是一種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纖小飛蟲。
3、討論它們對人體的危害。
蚊子的唾液中有一種具有舒張血管和抗凝血作用的物質,被蚊子叮咬后,皮膚常出現起包和發癢癥狀。
幾乎每個人都有被蚊子“咬”的不愉快事,事實上應該說被蚊子“刺”到了。
蚊子無法張口,所以不會在皮膚上咬一口,它其實是用針狀的構造刺進人的皮膚,這些短針吸人血液的功用就像抽血用的針一樣;當蚊子吃飽喝足、飄然離去時,留下的就是一個癢癢的腫包。
4、說說蒼蠅和蚊子都生活在哪
(垃圾堆、廁所、臟水坑)
5、你們知道怎樣才能消滅它們嗎?
向幼兒介紹蚊香、蒼蠅拍。
科學活動教案13
開始部分:師幼一起做律動《智慧樹》。請各位智慧寶寶坐好,聽一段音樂《斗牛士》師:“好聽嗎?”“你是怎么聽到的?”“那么你用眼睛看到了嗎,用手摸到了嗎?”“聲音是怎么傳到我們的耳朵里的?”導入新課程。
基本部分:
1、請幼兒用手摸自己的喉嚨,然后分別大聲和小聲說話看看有什么感覺嗎?(多找一些幼兒說出他們的感受)師幼總結:大聲說話,喉嚨震動的就大,小聲說話,喉嚨震動的就小。
2、請幼兒用勺子敲敲瓷碗里面的水,分別輕輕敲,用力敲,看看用什么發現嗎?幼兒回答完后師幼一起總結:輕輕敲碗,發出的聲音小,碗里的水動的小;用力敲碗,發出的聲音大,碗里的水動的也大。
師總結:哦,原來振動產生了聲音,我們便聽到了聲音。
3、做律動“科學泡泡”調動幼兒情緒。
教師放電話鈴聲,然后接電話。(兩個紙杯做的電話)教師裝出很神秘的感覺,提高幼兒的興趣。
a教師將范例電話發給幼兒讓他們觀察它的做法。然后把做電話的材料發給幼兒讓他們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合作制作一個電話。
b在做的過程中,教師找做的步驟較好的幼兒為例,鼓勵其余的幼兒也跟著做。
c待全體幼兒都做完后,請幾名幼兒說說自己的步驟。
d請他們之間互相說說悄悄話。(教師留意幼兒在打電話時的動作規則,如:棉線是否拉直;說話是嘴巴對準杯口,聽的時候耳朵要貼到杯口上。)請幼兒說說剛才在通電話的過程中有什么發現嗎?
e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觀察、發現,再次和好朋友說說悄悄話。
f請幾名在打電話過程中規則比較好的幼兒到前面做以下示范。
結束部分:
請幼兒拿著自己的作品和智慧爺爺到智慧國去參加“智力大比拼”。結束
大班科學活動:小小橋梁設計師
綜合活動:小小橋梁設計師
教學目標:
1、通過幼兒自己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培養幼兒有順序、有耐性的良好觀察習慣和敏銳的觀察能力。
2、培養幼兒認識、探索生活中常見事物蘊含的科學原理的興趣。
3、通過幼兒自己操作,培養幼兒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小神童電腦軟件、橋梁展示圖、紙、筆
教學過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起幼兒興趣:
小熊家門前有一條小水溝,它正在那發愁不知怎么辦才能過對岸,小朋友你們能幫助小熊想個辦法嗎?小熊的好朋友機靈猴也幫它想了個法子,我們一起聽聽是什么法子?和我們想的一樣嗎?
二、邊看小神童軟件邊提問:
1、機靈猴和小熊來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一座什么橋?在古代人們用什么來建造橋梁的?小熊喜歡嗎?為什么?
2、機靈猴和小熊又來到了哪一座橋?趙州橋是用什么來建造的?它的外形怎樣?趙州橋和竹橋有什么區別?
3、它們來到了現代看見了什么橋?鋼筋吊橋的用什么來建造的?鋼筋吊橋在結構上有什么特別之處?鋼筋吊橋起到什么作用呢?你們現在見過哪些鋼筋吊橋?
4、看完了鋼筋吊橋,它們又看了什么橋?現代立交橋建立在什么地方?它是用什么來建造的?它對交通起到什么作用?你們在哪些地方看到現代立交橋?
5、除了機靈猴介紹我們認識的古代竹橋、趙州橋和現代的鋼筋吊橋、立交橋外,你們還見過哪些橋呢?
6、我們一起進入電腦看看一些用不同材料建造的、有不同用途的橋梁。
三、我們看了這么多橋梁,你們最喜歡哪一座橋?為什么?
四、小熊現在想到了要建造一座橋,我想請小朋友做一名小小橋梁設計師幫助小熊設計一座橋,好嗎?
五、幼兒設計橋梁。
六、請個別幼兒向大家介紹他的設計作品,最后一起送給小熊。
【實驗觀察 : 第四階段】鏡子分身術
幼兒園大班教案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鏡子的特征以及會反射的道理。
2.觀察理解隨著兩面鏡子之間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數就越多。
趣味練習
準備活動
[自由選擇活動-科學領域]- Big eye small eye活動紙- 鏡子分身術(鏡子里有幾個小朋友呢?)
活動內容
【導入】
1.觀看多媒體資料【鏡子分身術】,推測兩個鏡子對照可以看見很多個物體的原因。
- 照鏡子的時候你看到過好多個自己嗎?
- 在哪兒看到的?
- 同時用兩個鏡子照的話,為什么能看到那么多個物體呢?
【展開】
2.觀看實驗視頻【鏡子分身術】,說說實驗目標,實驗順序和備品。
- 今天我們要做的實驗叫什么?
- 做實驗的時候都需要哪些東西呢?
- 利用鏡子的特征,觀察在鏡子的折射下能看到多少個物體。
- 看一看實驗順序 。
1)把兩面鏡子的背面用膠帶粘起來。
2)在鏡子中間放一個球。
3)觀察一下鏡子折射出的球的數量。
【活動1:把兩面鏡子的距離拉遠】
3. 觀察兩面鏡子之間的距離變遠的話,球的個數有什么變化。
- 把兩面鏡子粘在一起,中間放一個彩球。
- 鏡子折射出來的球有幾個?
- 鏡子間的距離越來越遠的話,鏡子里的球的數量有什么變化?
【活動2:把兩面鏡子的距離拉近】
4.觀察兩面鏡子之間的距離變近的話,球的個數有什么變化。
- 兩面鏡子之間距離拉近。
- 鏡子里有幾個球呢?
5. 說說鏡子之間距離的變化,球的個數有什么變化。
- 鏡子之間變遠和變近的時候有什么不同呢?
- 為什么球的數量會不同呢?
【結束】
6. 實驗結束后,Big eye small eye活動紙- 鏡子分身術(球越來越多)寫一寫實驗結果。
活動評價
- 對于鏡子特征的理解以及觀察的積極度進行評價。(jy46.com)
教師活動相關信息
鏡子有反射的特征。利用兩面鏡子看物體的時候,隨著兩面鏡子之間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數就越多,所以就會看到更多的物體。利用同樣的原理,用兩面鏡子制作一個潛望鏡,看一看不能直接看到的事物。
科學活動:繩子的用途
溫州第四幼兒園:金笛
活動目標:
1、了解生活中各種繩子及其用途。
2、樂意開展創造活動,喜歡和同伴交流、分享。
活動準備:
1、漢字卡片:掛、系、扎、串(已認識過這四個漢字)。
2、將衣服、毛巾、圖畫;沒穿鞋帶的鞋子;各種有孔的珠子;包裝盒分四組擺放。
3、收集一些關于繩的照片。
4、寶物筐:各種材質不同、粗細不同、長短不同的繩子、衣架、夾子、剪刀等。 活動過程:
一、了解材料,引出繩子的主題
(出示各種材料包括各種繩子)師:你們瞧,桌子上都有些什么?
(出示四個漢字)師:這幾個字能用繩子和桌子上什么東西做好朋友?
二、分組試一試,繩子的用途
1、師:老師把它們分成了四組,每組的中間有一個字,看了這個字后,你們四人為一組就要動腦筋把桌子上的東西變一變!
2、每組幼兒展示自己的成果
師:你們桌子上的是什么字?怎么變了?
三、說一說用過的繩子
師:剛才你們干什么了?
你們都用到了哪些繩子?教師與幼兒一起總結繩子的用途,讓幼兒了解各種繩子的特性。
如:棉繩很軟,打在臉上也不痛:尼龍繩比較堅固,可以用來掛重的東西;塑料繩用來做跳繩…
四、合作玩繩子
師:繩子還可以用來玩呢,我這里就有一些繩子,帶得太少了,不能每個人一根,你們可以幾個好朋友一起玩一條繩子,看看哪幾個小朋友繩子能玩出新花樣。
玩的過程中及時發現新的玩法,引導幼兒合作完成。 五、生活中的繩子
師:小朋友真棒!剛才我們用不同的繩子進行了扎、串、系、掛的活動,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在哪里發現了繩子?
1、幼兒自由討論
2、播放各種繩子的照片
師:生活中還有很多繩子可調皮了,躲起來很難發現,金老師就把這些繩子找出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繩子藏在哪里了?有什么用呢? 六、結束
原來生活中還有那么多有用的繩子,那樓下的小朋友肯定等不及了,我們把今天看到學到玩到的趕快去告訴他們吧!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多變的天氣》
幼兒園大班教案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觀察氣象的興趣。
2.了解常見的天氣情況,并知道通過哪些途徑可以了解天氣情況。
3.知道氣象與我們生活的關系,嘗試設計氣象預報表。
活動準備
課件、表格
趣味練習
活動過程
一、了解氣象與軍事的關系。
1.讓幼兒先來欣賞一段小故事“草船借箭”
故事里有個非常聰明的人叫諸葛亮,他利用天氣在3天時間造了10萬支箭,是怎么辦到的呢?
2.讓幼兒通過故事思考諸葛亮是怎么知道會有霧天呢?
二、了解常見的和惡劣的天氣情況,并知道通過哪些途徑可以了解天氣。
1.除了霧天,你們還知道哪些常見的天氣?
2.了解一些惡劣的天氣情況。并觀看課件。
3.你們是怎么知道天氣情況的?
(短信、電視、報紙等)
4. 欣賞一段天氣預報,了解天氣預報的主要內容。
(天氣、溫度、穿衣指數等)
四、了解天氣與我們生活的關系。
1.趣味問答
教師:天氣和我們的生活有著非常大的關系,今天我就要考考你們。
(1)高溫天怎樣避暑?
(2)雷雨天怎樣維護自身?
(3)雨天出門準備些什么?
五、嘗試設計氣象預報表
1.教師:天氣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我們應該關心天氣情況,根據天氣變化學會維護自身。
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份表格,上面有天氣、溫度、溫馨提示3欄。
2.請小朋友來當一當氣象員,在表格上記錄一下天氣。
布料吸水大比拼(科學)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實驗知道各種質地不一樣的布料吸水性是不同的,而相同的布料在不同的液體中吸水性也是不同的。
2、通過動手操作讓幼兒體驗到自由探索的樂趣與成功的喜悅。
3、增強幼兒與同伴間的合作意識。
活動材料:
棉布、絲綢、羊毛、人造絲、聚脂面料各剪成寬10厘米,長25厘米的長條若干,長木棒若干,水盆若干,記錄卡與幼兒人數相同,各種液體:清水、熱水、肥皂水、醋。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引起興趣。
看錄像內容:“夏天快要到了,小紅家里有好幾塊面料,她想請我們小朋友幫她選一塊布料做一件夏天的裙子,她希望這件裙子既漂亮又要舒適涼快,你們說選哪一塊呢?”
二、認識面料,并做預測。
出示各種面料,幼兒通過摸一摸、看一看,說一說它們有什么不同,并知道它們的名稱。
出示幼兒記錄卡,讓自由自由討論,做出預測,在你認為合適的布料下預測欄上畫“√”,并說出理由。
幼兒記錄卡(一)
注:在實驗結果欄里用數字1、2……依次排出各種面料吸水性的程度(吸水快慢及多少)。
布料
吸水性紅棉布黃絲綢藍聚脂面料綠人造絲紫羊毛
預測實驗結果 三、幼兒實驗,記錄結果。
1、“怎樣才能知道你們幫小紅選的布料好不好呢,哪一種布料的吸水性是最強的呢?我們自己來試一試就知道了。”
2、幼兒動手操作,教師講解實驗要求:如圖所示
3、幼兒記錄實驗結果,并討論實驗中的發現。
4、幼兒根據實驗結果,展開討論,在日常生活中根據各種面料的吸水性來遷移經驗。
小結:我們可以用吸水多的、透氣性好的布料做我們在夏天穿的衣服或者貼身的內衣,而那些吸水性弱的如聚脂面料,可以做成風衣、雨衣等衣服既防水又擋風。
四、幼兒再次實驗,了解布料相同、液體種類不同,吸水性是否相同。
1、為幼兒提供幾種不同的'液體:清水、熱水、肥皂水、醋各一盆,讓幼兒任選相同的一種布料分別放入不同的液體,再次進行實驗。
2、幼兒操作,并記錄實驗結果。
幼兒記錄卡(二)
注:在實驗結果欄里用數字1、2……依次排出布的吸液高度。
液體
布料清水熱水肥皂水醋
實驗結果 3、幼兒討論實驗中的發現,并結合日常生活中的經驗進行遷移。
小結:同一種面料用不同的液體浸泡,其吸水與溶解速度也不一樣,因此,平時我們在洗各種面料的衣服時,為了更好的去污,會用較熱的肥皂水或用其它一些洗滌用品來浸泡衣服,而只用清水是很難去污的。
注意事項:
1、做第一個實驗時注意要把五種布掛在長木棒上同時放入水中觀察,以確保實驗的準確性。
2、在做第二個實驗時注意布料放入不同液體的時間應該基本相同。
知識背景材料:
午飯前我請小朋友到盥洗室去洗手,結果回來的時候,丁丁告訴我她洗手時不小心把袖子給弄濕了,我一看,果然不錯,連她里面的衣袖也都濕了。這時,雯雯也擠到我的身邊,高高地舉起她的衣袖,神氣地說:“我的袖子弄上水也不會濕。”原來她帶了一副聚脂面料的護袖,很多孩子都覺得挺奇怪的,為什么有的衣袖容易弄市,有的卻不會呢?對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操作來了解真相,進一步激發他們探索科學奧秘的欲望。
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螃蟹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螃蟹
課題生成:
在主題活動《地球我們共同的家園》中,我們從小班起重點介紹地球七的動物。于是幼兒、老師共同收集了幾種動物如兔子、金魚、寄居蟹,幼兒對這些活生生的動物很感興趣。
“菊香蟹肥”的時節,幼兒都吃過螃蟹,他們帶來了蟹殼,他們說:熟螃蟹是紅色的。因為螃蟹的大鉗子要夾人,父母都不讓孩子玩活螃蟹,但幼兒卻有著強烈的興趣。于是我們設計了這一活動,為幼兒提供條件,創造機會讓他們探索。
活動目標:
1、充分體驗探索活動的快樂。
2、了解螃蟹的外形,爬行方向,學會一些簡單的觀察方法。
3、激勵幼兒勇敢探索,積累一些生活經驗。
活動準備:
1、四十只小螃蟹,兩只大螃蟹。
2、二十只小塑料箱,四只大塑料箱。
3、夾子、筷子、手套人手一份。
4、盆子、水、抹布,透明蓋電鍋兩只等。
活動過程:
1、教師問:你們知道螃蟹嗎?(知道)在家里爸爸媽媽讓你們玩嗎?(不)為什么?
幼兒l:因為螃蟹兇。
幼兒2:它有大鉗子。
幼兒3:要夾人。
2、教師說:今天教師和你們一起玩螃蟹好嗎?(好)不過一定要注意螃蟹的大鉗子。
幼兒觀察螃蟹:
幼兒1,只看不動手。
幼兒2,想用手摸但伸到一半又停了。
幼兒3,用手碰一下馬上縮掉。
幼兒4,拿起一旁的筷子夾著玩,夾住了螃蟹就叫,掉了就大笑。
3、幼兒坐在地毯上。
教師問:玩得快樂嗎?(快樂)
教師說:小動物給我們帶來了快樂,它是我們的好朋友。
教師又問:螃蟹長得什么樣子?
幼兒自由談,教師巡聽。
幼兒1,背上有殼,是灰黑色的。
幼兒2,有眼睛,燒熟了是紅色的。
幼兒3,有三只腳。
幼兒4,不對,有四只腳。
4、教師說:螃蟹到底有幾只腳?大家去數一數。
5、教師示范,戴上手套捉起螃蟹點數。
教師提醒:可以把螃蟹捉到小箱子里,仔細看看螃蟹底部是什么樣的。
6、盆子、水、抹布,透明蓋電鍋兩只等。
活動中幼兒的勇敢、才智、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另外活動中老師有目的的引導幼兒從多個方面進行觀察,學習一些科學知識,使他們在以后的探索活動中更加聰慧。
不過在活動中覺得“數活螃蟹腿”這個環節較有難度,可以放在螃蟹煮熟后進行。
專家點評:
把本活動列為生活活動,可能更加貼切。從整個過程看,并沒有什么太難的知識點,但教師把探索精神放在首位,體現的是大班幼兒應有的求知學習欲望,這一點,是值得大家借鑒的。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不一定每次都有眾多的難點要突破,只要能激發求知欲望,萌發學習興趣,養成良好學習習慣,這樣的活動都是好活動。
反思與討論:
這個活動曾為小班設計,現設計為大班活動,你認為還應做哪些修改與補充?
科學活動教案14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數字、符號記錄花生的數量。
2.嘗試有計劃、有條理地進行多次剝花生、做記錄的活動。
3.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花生果每人一盤(10粒左右,花生仁的數量為1—3不等)。
2.每組兩盒彩筆、兩只空盆,幼兒活動材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 猜猜花生有幾顆。
——觀察盤中的花生,說說它們有什么不同。(可比較花生的大小、長度、外形)、
——你能猜對每顆花生里有幾顆花生仁嗎?、
——選一顆花生果,先猜猜里面的果數,再剝開看看自己對了嗎?
2. 討論記錄的方法。
——想一想怎樣才能記清楚第一顆花生果里有幾顆花生仁?第二顆,第三顆呢?——怎樣記錄?是剝完了一起記錄,還是剝一次記錄一次?
3. 記記花生的顆數。
——幼兒把花生果剝開,數數里面有幾顆花生仁并記錄在幼兒活動材料上。
——注意觀察每個幼兒剝與記的方法與步驟,了解幼兒解決問題的策略。
——引導先完成的幼兒觀察自己的記錄單,找找花生果里花生仁數量相同的`記錄有幾次。
4. 交流分享。
——帶領幼兒互相觀察記錄的結果。
——請個別幼兒說出自己記錄的數字或符號表示什么意思。
——品嘗自己剝的花生。
活動建議
1. 鼓勵幼兒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記錄,并用清楚的語言表達記錄結果。
2. 可在區域活動中將花生外殼涂上七彩色,拼搭成好看的“七彩項鏈”、“七彩小路”等。
活動反思:
導入新課時,我選入了一個生動、有趣的謎語——麻屋子,紅帳子,里面睡著個百胖子,學生興趣高漲,熱情第齊答出了謎底。通過導入激發了學生興趣,學生從這個謎語中思考花生的特點,潛移默化第引導學生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
回答出謎底以后,我及時肯定了學生的回答,并交代這節作文課的目的和要求,這節作文課以記敘剝花生活動為目的,要求學生通過剝花生的三個環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實踐、團結協作和準確表達能力。學會記敘活動類作文。
活動開始前,學生觀察活動中的物品——花生的外形。用準確、生動的詞語形容。學生們仔細觀察后各抒己見,從顏色、形狀、大小、外殼的紋理等特點入手,準確、生動地說出了花生的外形。為寫作文時積累了豐富的詞句。
活動開始時,活動第一個環節——雙手剝花生。我先提出活動要求,從生活中常見的活動雙手剝花生入手,注意雙手的配合,看清晰兩只手是怎樣剝花生殼的?學生在平時生活中常做這類活動,感覺很熟悉、輕松、氣氛活躍,許多學生仔細地觀察了剝花生過程中同學們的方法,神態、動作等。當我請同學上臺演示時,臺上的同學語言組織得很好,每一個動作分解得很到位。而臺下的同學聽得認真,并積極參與到補充討論中來,學生只見互相補充,將雙手剝花生的過程更加準確、生動地敘述出來,我也在黑板上將重點的動詞摘錄出來,為學生寫作文積累材料。
活動第二個環節——單手剝花生,我提出要求后,重點強調剝花生的過程只能利用一只手。學生和第一個環節對比,馬上發現了兩個環節的不同之處,學生更加興趣盎然,學生剝花生的方法多種多樣,學生之間互相借鑒,氣氛熱烈,在展示環節中,臺上、臺下討論更加熱烈,學生總結出的詞句更加豐富,又許多學生甚至能通過活動聯想到現實生活,抒發自己的意見。
活動第三個環節——不用手剝花生,同樣是先提出活動要求,學生開始感到新奇,不用手課怎樣剝呢?學生之間先自己想辦法試驗,也又寫學生觀察別人,總結經驗后再試,各種各樣的方法真是讓人大開眼界,學生們各顯神通,都想把自己的方法展示給別人觀看,學生們邊展示邊準確、生動的講述,當然,別的同學也不斷地提示和補充。學生們的興趣特別濃厚。當時還有很多同學聯系生活談了自己的感受。
通過三個環節,使簡單的活動更加層次清晰、有條理,學生記敘時也更能層次分明、條理清晰,學生邊品嘗自己的勞動成果邊總結概括作文內容,氣氛輕松、自然。學生自己參加了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自主性、開放性。學生之間互評互議、總結概括,學生覺得這堂作文課又內容寫,想寫,也寫得好。
科學活動教案15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感知多米諾現象,感知推力的作用。
2、能用多種方法玩積木,積極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操作。
3、積極探索,樂意合作,體驗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積木若干、多米若骨牌游戲視頻
活動過程:
(一)看多米若游戲視頻,引起幼兒的興趣。
老師為大家帶來了一段有趣的視頻,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想不想玩玩視頻里的游戲呀?
告訴幼兒這種游戲叫多米若游戲,請幼兒用木塊玩多米若游戲。
(二)嘗試并找到游戲成功的`秘密
你的多米諾游戲成功了嗎?為什么?
總結游戲成功的原因:每塊木塊之間的距離不能太遠也不能太近,推第一塊時用力在中心。
(三)幼兒再次玩多米諾游戲。
為什么推了第一塊后面的就會陸續的跟著倒下。
總結多米若現象的原理:當推到第一塊積木時,第一塊積木的重量倒在第二塊積木上,積木的重量轉變為動力推到第二塊,這樣一塊接一塊的被推倒,形成了力的傳遞,成為多米若現象。
(四)剛才我們擺的都是直線,現在我們小組合作,能不能拼出其他的線條呢?
(五)玩一玩人體多米諾的游戲。
除了積木、骨牌可以玩多米若游戲,我們的人體也能玩這個游戲,我們一起來玩玩。引導幼兒玩人體多米若游戲。(大家陸續伸手、陸續倒下等等。)
(六)結束:多米若游戲人越多就越好玩,我們回教室和更多的小朋友一起玩這個游戲吧。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 科學活動教案中班03-08
科學活動教案科學活動教案怎么寫05-04
科學活動教案12-16
科學活動的教案11-15
科學活動教案05-26
精品科學活動教案 科學活動教案公開課04-11
科學領域的活動教案07-11
傘的科學活動教案07-10
科學領域活動教案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