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口號精選
篇一:占領華爾街標語牌上的口號
“占領華爾街”抗議活動美國底層階級怒吼了,請看他們手持的標語牌上的口號:
1、富人從我們國家拿走的太多了,現在到我們把它拿回來的時候了。(The wealthy are taking too much from our country and I think it’’s time for us to take back)
2、華爾街的人是吸血鬼。
(People on Wall Street are blood-sucking warmongers. )
3、我們是那99%,你們也是!(We are the 99%, and so are you! )——“美國99%是窮人,1%是富人;我女兒和我都生活在窮困中,感謝華爾街、政治制定者與$??”
4、我們需要真正的民主。
(We need true democracy.)
5、華爾街有兩個黨,我們只要一個自己的黨。
(wall ST 2 parties. we need one of our own.)
6、工作是一種權利。資本主義沒用了。世界工人黨。
(A job is a right! Capitalism doesn’’t work。 Workes world party.)“占領華爾街”抗議活動男女美國青年也怒吼了,請看他們的口號:
1、總統告訴我們好好做事,上學,就可過得好。但我過得不好。
(We have a president who tells us to do the right thing, to go to school, to get a better life, but I’’m not getting a better life.)
2、我們讀書過度,找不到工作。我們的未來被完全出賣了。
(We are the over-educated and under-employed. Our future has been totally sold out.)
3、餓了?去吃銀行家。
(Hungry? Eat a banker. )
除上面手持的標語牌外,示威組織者網站上出現了“追拿經濟崩盤的禍首”等訴求,有學生說:“這是一場反對金融業貪婪的抗議游行,我們來到華爾街,因為這里是貪婪的起始點??我們受夠了,不能再容忍。”一位示威者說,要通過這次示威“顯示民眾的力量,迫使華爾街的金融巨頭們吐出他們霸占人民的財產。”有婦女說“我也能有自由發言的權利嗎?華爾街在蠶食我們孩子的未來。”、有工人說“我們代表社會的99%,我們不再忍受那1%的貪婪與腐敗”。
篇二:領先華爾街
拉里?芬克(Larry Fink)曾是華爾街的王子。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他被提拔為第一波士頓(First Boston)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董事總經理,并成為了抵押債券市場的先行者。他本來或許會成為這家投資銀行的最高管理者(第一波士頓現已被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收購),但1986年他所在的抵押債券部門在一個季度之內就虧損了1億美元。兩年后他選擇了離開。
現如今,芬克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的首席執行官——貝萊德的資產管理規模達3.7萬億美元,登上了美國金融界的頂峰。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就是華爾街的首領。長期以來,芬克一直把自己定位為一位反華爾街人士。
芬克表示:“我一直都在說,我們不屬于華爾街,我們早已離開了華爾街。我們奉行不同于華爾街的業務模式,這種模式碰巧更適合我們目前所處的環境。”
這種態度與當前的時代潮流合拍,并使貝萊德受益匪淺。與其他華爾街銀行不同,芬克掌舵的貝萊德在經歷金融危機洗禮后市場聲望更高,業務根基更加鞏固。和近年來很多遭到國會質詢以及政府調查的華爾街高管不同,芬克與奧巴馬政府一直關系融洽。
事實上,芬克作為一名堅定的民主黨人,幾乎從未掩飾自己希望加入奧巴馬第二任政府、接替友人蒂姆?蓋特納(Tim Geithner)出任美國財政部長的愿望。但鑒于新一任財政部長的首要任務是填補財政赤字,任職者應兼具對預算數據的深刻理解以及與國會的長期友好關系,芬克獲得任命的概率較小。
但不論芬克是否獲得任命,他希望出任財政部長一職都是一個信號,表明這位本月就將滿60歲的金融大亨一直在不停思考下一步該怎么走。
但如果說芬克目前處在職業生涯的轉折點上,他所掌管的公司很可能也正處于類似的發展階段。貝萊德的規模和影響力尚未引起公眾和監管部門的廣泛關注,但這一點可能隨著時間改變。
令某些分析師頗感意外的是,貝萊德不屬于“具有系統性影響的金融機構”——這類機構需滿足資本充足性要求并將面臨更加嚴格的監管審查。很多投資者都認為,貝萊德在經歷了一段以多筆收購為標志的快速擴張期之后,未來的增長速度將有所放緩。
對于第一個問題,貝萊德的回答是,作為一家資產管理公司,自身業務模式與銀行有著本質區別,安全系數更高。但監管當局目前正在考慮是否應將像貝萊德這樣的資產管理公司納入具有系統性影響的金融機構范疇。
貝萊德正在試圖通過開拓新的業務領域來回應第二個問題——其中最具爭議的莫過于試圖通過創建內部電子交易系統將華爾街排除在交易流程以外。此舉直擊華爾街心臟。
貝萊德以債券業務起家;用芬克的話來說,公司剛成立時就像是一只“闖入債券市場的大猩猩”。現如今貝萊德已成為股票市場上實力雄厚的一家機構,在消極與積極投資策略領域均為市場領頭羊。此外該公司目前還在大力發展另類投資業務。芬克表示:“我們可以與任何一家私募股權公司競爭。我們能夠實現同等的效益并提供最優質的信息流。”
由于貝萊德在信貸泡沫期內沒有背上債務負擔,因此在金融危機中有能力從美林(Merrill Lynch)、巴克萊(Barclays)等并不情愿的賣家手中收購資產。貝萊德收購了美林的資產管理部門以及巴克萊國際投資管理公司(Barclays Global Investors),后者擁有價值很高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業務。
但貝萊德的股東對其進一步拓展業務空間的能力仍有顧慮,因為該公司的資產基礎規模已然非常龐大。高盛(Goldman Sachs)分析師馬克?伊里薩里(Marc Irizarry)表示:“根據大數定律,市場有理由對貝萊德的未來發展持懷疑態度。”
芬克和他的副手羅布?卡皮托(Rob Kapito)曾經聽說過市場中的這種觀點,并反駁了認為貝萊德規模過大難以管理的說法。芬克稱:“規模大是一件好事。公司業績的上升勢頭顯著,我對公司未來五年的'發展方向從未像現在這樣信心十足。”
卡皮托還敏銳地駁斥了有關貝萊德正在向華爾街宣戰的說法。他指出:“使客戶能夠不帶買賣差價地互相交易并不等同于排擠華爾街的金融中介職能。這只是一種新的交易模式。我們這么做有助于維護更好的市場環境,以保護客戶的利益。”
除了業務規模以外,還可以通過其他指標考量貝萊德日益擴大的影響力。芬克可以輕而易舉地與全球金融界及政界精英會面。不久前他還聘請了瑞士央行(Swiss National Bank)的前任行長菲利普?希爾德布蘭(Philip Hildebrand)負責維護與大客戶之間的關系。
當美國政府需要外界幫助以清理美國國際集團(AIG)的有毒抵押證券資產時,美聯儲(Federal Reserve)沒有舉行外部招標就把這一利潤豐厚的業務交給了貝萊德。
貝萊德為AIG項目(該項目為美國納稅人帶來了收益)組建的團隊現已成為了一個向歐洲各國政府提供咨詢服務的業務部門核心。
吉姆?米爾斯坦(Jim Millstein)是負責監督AIG資產組合清理工作的前美國財政部官員。他指出,貝萊德獲得這項委托是由于其利益瓜葛較少,不同于絕大多數華爾街金融機構。
米爾斯坦表示:“貝萊德是利益沖突最少以及最有實力參與清理有毒資產的金融機構,該公司的業務模式穩健有力。”
貝萊德還是很多企業的第一大股東。當歐智華(Stuart Gulliver)于2011年1月成為匯豐銀行(HSBC)的首席執行官時,他所采取的第一批舉措就包括飛赴紐約尋求芬克的支持。
貝萊德的影響力還來自于芬克與全球其他幾大資產管理公司之間的關系——特別是亞洲和中東的大型主權財富基金。在貝萊德收購巴克萊國際投資管理公司的交易中,當融資方之一中途退出后,芬克在24個小時之內就從中國、科威特以及新加坡人手中籌集到了交易所需
的數十億美元資金。
芬克約有一半的時間都在出差途中,并且任何時候都在錢包里裝著10來種不同國家的貨幣。
在離開第一波士頓以后,芬克于1988年創立了貝萊德金融管理公司(BlackRock Financial Management)——當時該公司是私募股權與另類投資公司黑石(Blackstone)集團的子公司——或許很少有人能夠預見,芬克創立的這家公司有朝一日將讓他的前任雇主相形見絀。
現如今,黑石創始人史蒂夫?施瓦茨曼(Steve Schwarzman)表示,放芬克走是他所犯過的最大錯誤之一(鑒于黑石最初擁有貝萊德100%的股權,施瓦茨曼此言或許屬實)。
芬克于1995年切斷了貝萊德與黑石的聯系,并在此后不久向PNC金融服務集團(PNC Financial Services Group,簡稱PNC)出售了價值2.3億美元的公司股份;PNC通過這筆早期投資現已獲利約80億美元。
芬克表示:“當時PNC給了我們發展的空間,而黑石則不愿這樣做。”貝萊德于1999年首發上市,目前PNC仍持有貝萊德20%的股權。
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在清理基德爾皮博迪(Kidder Peabody)資產時向貝萊德尋求幫助,這是貝萊德早期發展歷程中具有深遠影響的時刻之一。通用電氣于1986年收購的這家華爾街投資銀行在1994年破產。
這是貝萊德首次應客戶請求施展自身的專業技能。
現如今,BlackRock Solutions部門借助復雜的技術手段評估投資組合風險,已成為貝萊德的核心業務以及體現該公司差異化特色的重要部門。該部門還促使貝萊德自行研發了阿拉丁交易網絡(Aladdin Trading Network),借助于該網絡能夠繞開華爾街交易商進行交易。
貝萊德的創始元老中目前僅有四位仍在公司任職。芬克長期以來的密友蘇珊?魏格納(Susan Wagner)今年退休,但仍是貝萊德董事會成員。
隨著老一輩創始人陸續離職,芬克近期開始對公司高管層做重大調整。理查德?庫舍爾(Richard Kushel)被任命為代理首席運營官(COO),一些內部人士猜測這可能使他相對于其他競爭者來說更有希望升上高級管理層。
庫舍爾目前負責貝萊德的戰略性產品管理部門。
除庫舍爾之外,還有其他一些冉冉升起的新星,例如目前負責交易所交易基金業務iShares的馬克?維德曼(Mark Wiedman)以及芬克從匯豐銀行(HSBC)請來負責貝萊德亞洲業務的馬克?麥庫姆(Mark McCombe)。
除了瑞士央行前任行長希爾德布蘭之外,芬克還延攬了前美國財政部官員肯德里克?威爾遜
(Kendrick Wilson)等其他外部知名人士。
芬克或許希望,蓋特納在離開美國財政部以后有朝一日會考慮加盟貝萊德。但芬克明白,在蓋特納仍然在任期間與他討論這一問題是不恰當的。
與此同時,芬克也在前所未有地積極活動,試圖影響華盛頓的政治風向,這與他是否會加入奧巴馬政府無關。
例如他曾公開敦促國會化解兩黨在財政懸崖問題上的對立僵局。
擴大在華盛頓的影響力完全符合貝萊德幫助投資者應對全球市場收益低迷問題的宣傳口號。
近日芬克將飛往美國西海岸,向加州公務員養老基金(CalPERS)和加州教師養老基金(CalSTRS)這兩家大型養老基金講解關注所持資產與終需償付的債務之間匹配程度的重要性。
芬克擔心,大量的企業養老基金目前是在出于會計目的行事,而非基于合理的經濟原因。
他正在促使政府采取一項更加合理的稅收政策,該政策將僅對持有超過36個月的投資給予稅收優惠待遇,而非現行的12個月。
芬克還參與了有關對美國最富有人群征稅問題的論戰。他指出,應當提高私募股權投資公司現行的低所得稅率,即所謂的“附帶權益(carried interest)”稅率。
雖然芬克與副手卡皮托自2005年以來就在和董事會討論接班人問題——當時公司的創始元老剛剛開始離去——并培養了很多潛在競爭者,但目前仍無明確的接班人選。
芬克表示:“我希望在離開以后看到公司比我在任時經營得更好,這將是一個意義重大的時刻。公司創始人與首席執行官之間的區別就在于此。”
【華爾街口號】相關文章:
聚賢華爾街的宣傳口號01-21
關于華爾街語錄06-13
觀《華爾街之狼》有感05-10
華爾街觀后感04-30
漫步華爾街讀書筆記09-01
《華爾街》經典電影臺詞07-11
漫步華爾街讀后感11-20
《華爾街之狼》觀后感11-10
《華爾街之狼》觀后感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