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餐桌禮儀差異集錦15篇
中西餐桌禮儀差異1
餐桌席位安排禮儀
1、中餐餐桌禮儀
在中餐宴請活動中, 往往采用圓桌。不單是在不同位置擺放的圓桌有尊卑的區別, 每張圓桌上的不同座次也有尊卑之分。由兩桌組成的小型宴請通常是兩桌橫排或兩桌豎排的形式。當兩桌橫排時, 面對正門右邊的桌子是主桌; 當兩桌豎排時, 離正門最遠的那張桌子是主桌。由三桌或三桌以上的數桌所組成的宴請除了注意門面定位,以右為尊,以遠為上等規則外, 還應兼顧其他各桌離主桌的遠近。通常, 距離主桌越近, 桌次越高; 距離主桌越遠, 桌次越低。每張餐桌上排列位次的基本方法有以下五點:主人大都應面對正門而坐, 并在主桌就坐。主賓和副主賓分別坐在主人的右側和左側。舉行多桌宴請時, 每桌都要有一位主桌主人的代表在座。位置一般和主桌主人同向, 有時也可以面向主桌主人。各桌次的尊卑, 應以與這桌主人的距離遠近來定, 離主人近的位置比較尊貴。(與本桌主人的距離相同的位次, 則以本桌主人面向為準, 主人座位右邊的位置比較尊貴。) 如果主賓身份高于主人, 為表示尊重, 可以安排在主人位子上坐, 主人則坐在主賓的位置上。對于少于5 人的便餐, 位次的排列可以遵循四個原則: 右高左低; 中坐為尊; 面門為上; 靈活安排。
2、西餐餐桌禮儀
西餐中, 一般均使用長桌。在正式宴會上桌次的高低尊卑以距離主桌的位置遠近而定, 越靠右的桌次越尊貴, 在同一桌上, 越靠近主人的位置越尊貴。在正式宴會上, 英國式座位的順序是: 男女主人坐在桌子的兩頭, 客人男女錯開坐在桌子兩側, 男主賓和女主賓分別坐在女主人和男主人的右邊。如果客人中沒有主賓, 女主人可把客人中年齡最大的女士安排在男主人右邊。在非正式宴會上, 遵循女士優先的原則。如果是男女二人進餐, 男士應請女士坐在自己的右邊, 還要注意不可讓她坐在人來人往的過道邊; 若只有一個靠墻的位置, 應請女士就坐, 男士坐在她的對面; 如果是兩對夫妻就餐, 夫人們應坐在靠墻的位置上, 先生們則坐在各自夫人的對面; 如果兩位男士陪同一位女士進餐, 女士應坐在兩位男士的中間; 如果兩位同性進餐, 靠墻的位置應讓給其中的年長者。此外, 男士應當主動為女士移動椅子讓女生先坐。
餐具的使用禮儀
1、中餐餐具的擺放和使用方法
(1)筷子。筷子是中餐最重要的餐具。在使用當中, 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齊的放在飯碗的右側, 用餐后一定要整齊的豎向放在飯碗的正中。不論筷子上是否殘留著食物, 都不要去舔; 和人交談時, 要暫時放下筷子; 不要把筷子豎直插放在食物上面; 不能用筷子剔牙、撓癢或用來夾取食物以外的東西。
(2)勺子。勺子主要是用來喝湯的, 有時也可以用來取形狀比較小的菜。用勺子取食物時, 不要過滿, 免得溢出來弄臟餐桌或自己的衣服。用勺子取食物后, 要立即食用或放在自己的碟子里, 如果取用的食物太燙, 可以先放到自己的碗里等涼了再吃, 千萬不要用嘴去吹, 也不要把勺子塞進嘴里, 或反復吮吸。
(3)盤子。盤子主要用來盛食物的, 根據所盛食物的多少和形狀不同而大小形狀各異。稍微小一點的盤子為食碟, 一般放在碗的左邊, 是用來暫放從公用菜盤里取來享用的菜肴。用食碟時, 一次不要取過多的菜肴, 不要把多種菜肴放在一起, 以防它們相互串味。不吃的殘渣、骨、刺應放在食盤的前端, 放的時候不能直接從嘴里吐在食碟上, 要用筷子加放到碟子旁邊。
(4)水杯。水杯主要用來盛放清水、汽水、果汁、可樂等飲料, 一般放在碟子的左上方。不要用它來盛酒, 也不要倒扣水杯。另外, 喝進嘴里的東西不能再吐回水杯。
(5)餐巾。在用餐前, 比較講究的餐廳或主人, 會為每位用餐者上一塊濕毛巾, 它只是用來擦手的, 擦手后, 由服務員或主人拿走。有時候, 在正式宴會結束前, 會上一塊濕毛巾, 它是用來擦嘴的, 不能擦臉、抹汗。
(6)牙簽。剔牙時, 應用另一只手掩住口部, 剔出來的東西, 不要當眾欣賞或再次入口, 也不要隨手亂彈, 隨口亂吐。剔牙后, 不要長時間的叼著牙簽。
2、西餐餐具的擺放和使用方法
(1)餐具擺放和取用原則。餐具擺放時托盤居中, 左叉右刀, 刀尖向上, 刀口向內, 盤前橫匙, 主食靠左, 餐具靠右, 其余用具酌情擺放。酒杯的數量與酒的種類相等, 擺法是從左到右, 依次擺烈性酒杯, 葡萄酒杯, 香檳酒杯, 啤酒杯。西餐中餐巾放在盤子里, 如果在賓客尚未落坐前需要往盤子里放某種事物時, 餐巾就放在盤子旁邊。餐具的取用應由外而內, 切用時可以使用法式方式, 即左手拿叉右手拿刀, 邊切邊用; 也可用英美式, 即右手拿刀, 左手拿叉, 切好后再改用右手拿叉取用。一般用右手拿湯匙和杯子, 用餐具把食物送到嘴里, 而不要把盤碗端起來。
(2)餐具的使用方法。刀叉的使用原則: 使用刀叉進餐時, 刀用來切割食物, 叉用來送食物入口。使用刀時, 刀刃不可向外。而且不可將刀叉的一端放在盤子上, 另一端放在桌子上; 進餐中需要暫時放下刀叉時, 應擺成# 八。字型, 分別放置餐盤邊上, 刀刃朝向自己, 表示還要繼續吃; 用餐結束后, 將叉子的背面向上, 刀刃向內與叉子并攏, 平息放置于餐盤上, 表示用餐結束。談話時有肢體語言或傳菜時, 應將刀叉放下, 不要手拿刀叉在空中揮動。用完刀叉后, 應將其橫放于餐盤中央, 而不是盤邊或餐桌上; 放置方式為刀口朝著自己, 叉口朝左, 以便于取走時的安全性。 餐匙的使用原則: 通常, 餐匙可以分為兩種, 一種是湯匙, 個頭比較大, 被擺放在右側最外端, 與刀并齊擺放; 一種是甜品匙, 個頭比較小, 被橫擺在吃甜品所用的刀叉正上方。當用湯匙合調味料時, 需右手拿湯匙, 左手拿叉。食物切好后, 在盤中上將食物與醬料一同舀起食用; 喝完湯之后, 應該把湯匙放在餐盤對面的一方。要注意餐匙絕對不能直接用來舀取任何主食或者菜肴, 已經開始使用的餐匙不能放回原處。。 酒杯的使用原則: 在西餐中, 吃不同的菜需要搭配不同的酒, 通常不同的酒杯用來喝不同的酒。在每位用餐者右邊餐刀的上方, 會擺著三四只酒水杯。可一次由外側向內側使用, 一般香檳酒杯、紅葡萄酒杯、白葡萄酒杯以及水杯是不可缺少的。
3、西餐上菜順序的差異
中餐上菜順序是: 先上涼菜、飲料及酒, 后上熱菜, 然后上主食, 最后上甜食和水果。宴會上桌數很多時, 各桌的每一道菜應同時上。上菜順序依然保持傳統, 先冷后熱。熱菜應從主賓對面席位的左側上; 上單份菜或配菜和小吃先賓后主, 上全雞、全鴨、全魚等整形菜, 不能頭尾朝向正主位。上菜的方式大體上有以下幾種: 一是把大盤菜端上, 由各人自取; 二是由侍者托著菜盤逐一給每位分讓; 三是用小碟盛放, 每人一份。在正式宴席上, 菜式的吃法很像放映的幻燈片, 每一次一道菜。西餐上菜程序通常是: 面包黃油+ 涼菜+ 湯+ 海鮮+ 主菜+ 甜點心+ 咖啡和水果。冷菜、湯, 同時就著面包吃。涼菜也叫開胃小菜, 作為第一道菜, 一般與開胃酒并用。湯分漬湯和奶油濃湯。主菜有魚、豬肉、牛肉、雞等。甜食常有冰淇淋、布丁等。
4、用餐過程中應注意的禮儀
(1)餐桌上取食的禮儀。中餐的取食原則: 菜品需由主賓先取; 取菜時, 不要取得太多。敬酒應以年齡大小、職務高低、賓主身份為序, 要先給尊者、長者敬酒。應注意的事項: 取菜時不要左顧右盼, 在公用的菜盤里挑挑揀揀; 多人一桌用餐, 取菜應注意相互禮讓, 依次而行, 取用適量; 夠不著的菜, 可以請人幫忙盛取, 切忌起身甚至離座去取; 進餐時不要打嗝, 吃面喝湯時也不要發出# 呼嚕聲。; 假如打了噴嚏、腸鳴、咳嗽, 應說一聲# 對不起。之類的話以示歉意。西餐的取食原則: 進餐時盡量不要發出餐刀刮盤子的聲音; 就餐時盡量少說話, 飯后吃甜點時才是聊天時間; 喝湯時, 用湯勺從里向外舀, 不要發出聲; 吃面包時, 先用刀將其切成兩半, 然后用手撕成塊吃; 吃意大利面時應用叉子慢慢將面條卷起來送入口中, 如果不是條形面, 直接用叉匙舀起來即可; 吃水果時不要拿著水果整個去咬, 應先用水果刀切成幾瓣, 再用刀去掉皮、核, 用叉子叉著吃。應注意的事項: 不要用自己的餐具為他人夾菜; 不要將盤子里的食物全部切好后再用右手拿叉子吃; 骨頭或者不吃的食物, 不能扔在地上或放在臺布上, 而應當放在盤子的一角。
(2)餐桌上交談的禮儀。中餐講究熱鬧, 喜歡邊吃邊聊。交談時注意幾點: 講話要有分寸、有禮節、有教養、有學識。避隱私、避淺薄、避粗鄙、避忌諱, 不宜深談對方不感興趣的話題, 交談中要神態專注, 用詞委婉, 禮讓對方。西方餐桌上以靜為主, 進餐時與左右客人交談, 但應避免高聲談笑。不要只同幾個熟人交談, 左右客人如不認識, 可選自我介紹, 別人講話不可搭嘴插話。
5、餐桌上離席的禮儀
中餐在宴會結束時, 只能由主人來示意宴會結束; 在主人和主賓離開座位后, 其它賓客才能散席; 主人應在門口為賓客送行; 客人應向主人致謝; 如果中途道別只需和主人打個招呼或向左右賓客點頭示意即可。西餐在宴會結束時, 首先將腿上的餐巾拿起, 隨意疊好, 再把餐巾放在餐桌的左側, 然后起身離座。用餐后, 須等男、女主人離席后, 其他賓客方可離席。離席時, 應幫助隔座長者或女士拖拉座椅, 告別時應向主人致謝, 更為慎重時, 還可再以電話或謝卡致謝。
中西餐桌禮儀差異2
談論飲食是我們生活中每個人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有這么一句古話,雖然小編也不知道是從哪輩子傳下來的,叫做人是鐵,飯是鋼,貌似比喻的也不太恰當,但是吃飯是必不可少的,在我們國家歷來有一種說法“民以食為天”,足以看出吃飯對我們來說很重要。歷史上傳下來的,我們的先人們的文化教會大家,要懂得在飯桌上的一些禮儀和禮貌,如果說是在山東的話,這理論可以是非常有講究的,但是今天,小編要跟大家從歷史的角度來學習一下,談談我們古代中國人的餐桌禮儀。
可以說,餐桌禮儀的文化源遠流長。根據文獻的記載,至少在周代,餐桌文化已形成了比較完整的體系,特別是孔子的那個時候,孔夫子曾經是在魯國為官,主要負責的也是禮儀文化這方面的職務,他制定的各種禮儀文化是歷朝歷代的皇帝都非常欣賞和贊美的,并且也一直沿用至今,到現在我們也在學習孔子文化。
在漢朝的時候,餐桌文化也是作為一種非常重要的禮儀,從小就要教給孩子們的,它有自己的程序,首先是一家之主邀請賓客來家里做客的時候,主人一定要到大門口去迎接,表示對賓客的重視,同時也體現出自己的熱情。當客人到達時,他們會在客廳的座位上,先拉個呱,互相問候一下彼此的生活,最近的家庭情況等等,就是客氣寒暄一會兒,然后等到所有人都來的差不多了,就正式入席啦。座位也是非常有講究的。古代把左邊視為是上座,然后依次往下,是第二、第三個重要的座位。按照尊卑或者官職的大小,客人的尊貴程度來入座。客人坐下來,主人敬酒,提供菜肴。在房間里也有一定的重點是敬酒和上菜的順序,老人和客人必須先受到尊重,主人是最后一位。在聚會結束時,引導客人坐在起居室喝茶,直到他們說再見。這種傳統的餐桌禮儀,在中國大部分地區保持不變,而山東地區可以說是現在為止,依然按照這樣的傳統來做的。
還有就是在清代,受西方文化的引入影響,餐桌禮儀也加入了一些西方的東西。比如說西方的分餐制,還有西方人習慣在餐前喝一碗濃湯,還有他們喝的酒,都跟我們是不同的,很多他們的優良文化,也被當時的學者們學習了過來,清代是一個文化繁榮的朝代,可以說所有的文化融合,也讓餐桌文化變的更加科學。
在古代,人們吃飯是一定要講規矩的。無論是正餐還是皇宮的宴席,一定會關注食客的身份。較高的老年人坐在較高的位置,而年齡比較小的年輕的人則位于他們之下。這是我們歷史上的美食文化。他們認為,即使他們正在吃東西,他們也應該知道尊重長者,這樣的人才是有禮貌的人,中國自古就是講究禮儀的國家,不管是對外還是對內,而且從很多細節當中大家也都能夠看到我們歷史上先人的素質是非常高的。
之前小編也提到了,上菜也是有講究的。中國人所關注的是有福同享,所以他們都在餐桌上吃飯,分享所有美食。然而,整張桌子上的首先動筷子的,必須是在桌子上年紀最大的人,也就是長輩,要先吃。如果小輩們在長輩還沒有吃之前就動筷子,他們就會被認為是不懂得尊重老人。這對于中國人來說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標準。
開始吃飯后,一般來說,大家都會主要吃最接近自己的菜。對于那些離自己比較遠的菜,往往是不會站起來去夾的,因為這樣做會打擾別人吃飯,這是非常粗魯的行為。當大家選擇蔬菜時,人們也不能在盤子里面挑三揀四的扒拉,這也是粗魯的行為。因為自己的筷子是放到自己嘴里的,如果在大家都吃的盤子里扒拉,別人會不喜歡。
除了吃蔬菜的要求之外,古人在吃飯時也很重視用的器具。禁止用筷子敲打碗或盤子的這種行為。因為古人認為這種行為更像是乞丐的做法。因為在中國古代,乞討者才會走在街上,敲打著要飯。
事實上,在飲食方面,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地域廣闊的國家,每個地區都有自己不同的美食。因此,我們一直被認為是一個講究吃文化的國家。畢竟,有太多美味的食物。
中西餐桌禮儀差異3
中西文化歷來是世界文化的兩大派系。而飲食文化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餐桌禮儀文化又是構成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角色。每一個國家,每一個地區的人民都在飲食中自覺不自覺地透露著自身深刻的文化背景。當我們進入21世紀,就要不可避免的參與跨國文化交際,飲食文化正是國際文化交流中非語言交流的重要部分。世界之大,各地文化風俗、人文地理都不相同,而我們通過分析中西方餐桌禮儀文化的差異,能提高外語學習者對西方文化、語言的了解,以便交際。
1、餐桌禮儀方面的差異
座位安排、餐具、進餐方式等都直接反映了當地人的社會生產模式與文化取向。現代社會禮儀無處不在,用餐不單是滿足基本生理需要,也是一種社交經驗。而中西方在餐桌禮儀方面的要求也有許多差別,同時了解中西方餐桌禮儀能有效避免失禮于人。
1.1就餐氣氛的差異
西方人的飲食講究是一人一份的分餐制。西方人一上餐桌就會靜靜的享受自己的盤中餐,即使要分享食物,也會用小盤分好,各自食用。進餐時與客人交談的音量保持對方能聽見的程度即可。咀嚼食物時不要說話,即使有人與你講話也要等咽下食物之后再回答。而中國人則相反,一坐上餐桌,往往會滔滔不絕,互相夾菜,互相勸酒,以顯出彼此的熱情與關心。這種鬧從某種程度上反應了人們內心的愉悅,溫馨和睦,一團和氣。中國人餐桌上的鬧與西方餐桌上的靜就從根本上反映出了其文化的差異。
1.2座位排序的差異
中西方人在正式宴會上都講究座位的安排。在中餐餐桌上常用圓桌,一般情況下,坐北朝南或者正對門廳的座位為上座,兩邊為偏座。通常是讓年長者、位高權重者或主賓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與上座相對,其余客人則按重要程度做偏座。在中國,長期占統治地位的是儒家文化與思想,所以長幼有序,男尊女卑作為了排座的標準。總之,在中國,左為尊,右為次;上為尊,下為次;中為尊,偏為次。而在西方正相反,右為尊,左為次。西方餐桌常用長桌,男女主人分別坐兩端,客人位于兩旁。以男女主人的右手為上,按男女主賓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在安排上將尊重女性、女士優先作為排座標準。
1.3餐具的差異
西方人用餐習慣使用刀叉,中國人用筷子。這兩種不同的餐具不僅帶來了進食習慣的差異,還影響了東西方人的生活觀念。西方國家由于受狩獵文化的影響,喜歡爭強好勝,樂于冒險。在他們看來,食物是人們暴力之下的產物,金屬的刀叉代表著一種進攻,一種強硬。同時,西方的分吃折射出西方人的獨立,強調個性的尊重與平等。中國是筷子的發源地,其歷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晚期。用餐時只有把兩根筷子一起配合,才能運用自如,準確無誤,這體現了中國文化和諧統一的精神。筷子帶來的合餐制,也突出了中國人牢固的家庭觀念。在使用餐具時中西都有不同的規范。比如中餐進餐時不能用筷子向人指指點點,更不能把筷子插在米飯中。西餐中使用刀叉時要左手拿叉右手拿刀,進餐中需要放下刀叉時應擺成八字型,分別放置在餐盤邊上,刀刃朝向自己,表示還要繼續用餐。用餐結束后,將叉子背面向上,刀刃與叉子并攏,平行放置于餐盤中。
1.4進餐禮儀的差異
西餐進餐禮儀傳達的是一種對美的精神追求,不但要求食物的味美,而且更要享受進餐的過程。不但要衣著整齊,坐姿端正,還應輕言細語,耳邊通常還伴隨著柔美的音樂。在進餐過程中,人們不允許在喝湯時發出聲響,不允許吸煙和勸酒。不能用自己的餐具替他人取菜,不要將盤子里的食物全部切好后再用,不能將骨頭或者不吃的食物放在臺布上,應該放在盤子的一角。中餐的進餐禮儀體現一個讓的精神,入席后所有的人都會等待主人,只有當主人請大家用餐時,才開始動筷子,而主人一般要先給主賓夾菜,請其先用。新菜上來的時候,客人們也會相互夾菜,以示關心。
1.5餐桌上離席的禮儀
西方人用餐的時候基本上都不會開手機,除非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而且手機鈴聲都會很小聲,有電話來你要先跟大家說對不起然后起身離席出去聽電話。用餐結束時,人們首先將腿上的餐巾拿起,隨意疊好,再放回餐桌的左側,然后起身離座。用餐后,須等男、女主人離席后,其他客人才能離開,告別時還要向主人致謝,更為正式的,回家后還可再以電話或致謝卡致謝。吃中餐時,接聽電話雖然也是不禮貌的表現,但是中國人對此細節并不太在意,手機響了直接出去接或者就在座位上接。用餐結束后會等主人來宣布結束,感謝賓客們前來用餐。在主人和主賓離開座位后,其它客人才慢慢離開。
2、結論
中西餐桌禮儀文化的不同是中西民族文化差異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經濟全球化及信息交流的加快,中西餐桌禮儀文化將在碰撞中不斷融合,在融合中相互補充。我們只有多了解中西方文化,深入去探索文化差異,將二者合理有機的融合,才能真正適應我國當代社會的禮儀文化體系,以及消除在跨文化交際中由于文化障礙而產生的誤解,這對我國文化的傳播、文明的發展已經國際地位都有較好的促進作用。
中西餐桌禮儀差異4
不少人在吃西餐時,都會擔心“失禮”。其實,所謂餐桌禮儀是為了讓餐膳可以不受阻礙和破壞,而得以順利流暢地進行實用守則。謹記“整齊、清潔和保持安靜”三項原則便可無往而不利。
一、宴會禮儀
(1)在當你應邀赴宴時,你對同桌進餐人和餐桌上談話,大概要比對飲食要更感興趣。因此進餐時,應該盡可能地少一些聲響,少一些動作。
(2)女主人一拿起餐巾時,你也就可以拿起你餐巾,放在腿上。有時餐巾中包有一只小面包;如果是那樣話就把它取也,放在旁邊小碟上。
(3)餐巾如果很大,就雙疊著放在腿上;如果很小,就全部打開。千萬別將餐巾別在領上或背心上,也不要在手中亂揉。可以用餐巾一角擦去嘴上或手指上油漬或臟物。千萬別用它來擦刀叉或碗碟。
(4)正餐通常從湯開始。在你座前最大一把匙就是湯匙,它就在你右邊盤子旁邊。不要錯用放在桌子中間那把匙子,因為那可能是取蔬菜可果醬用。
(5)在女主人拿起她匙子或叉子以前,客人不得食用任何一道菜。女主人通常要等到每位客人都拿到菜后才開始。她不會像中國習慣那樣,請你先吃。當她拿起匙或叉時,那就意味著大家也可以那樣做了。
此外,我對法國餐桌禮儀忌諱有些了解,如后:
二、法國餐桌禮儀七忌
答應對方邀請后如果臨時有事要遲到甚至取消約會,必須事先通知對方。赴會時稍遲是可以接受,但若超過15分鐘便會給對方不重視約會壞印象。在點菜時自己應選定想吃食物,如果看遍菜牌也沒有頭緒話,可請侍應為你推薦餐廳招牌菜,但要給明確表示,如想吃海鮮、不吃紅肉等,切記事事拿不定主意,只懂說“是但(隨便也罷)”人只會為同臺客人添加麻煩。用餐要注意細節甚多,但其實大部分也是日常禮儀,只要保持冷靜,不做大動作,不出聲響或阻礙別人用餐話已算合格。
1、使用餐具最基本原則是由外至內,完成一道菜后侍奉收去該份餐具,按需要或會補上另一套刀叉。
2、如嘴里有東西要吐出來,應將叉子遞到嘴邊接出,或以手指取出,再移到碟子邊沿。整個過程要盡量不要引別人注意,之后自然地用餐便可。
3、遇到豆類或飯一類配菜,可以左手握叉平放碟上,叉尖向上,再以刀子將豆類或飯輕撥到叉子上便可。若需要調味料但伸手又取不到,可要求對方遞給你,千萬不要站起來俯前去取。
4、吃完抹手抹嘴切忌用餐巾大力擦,注意儀態用餐巾一角輕輕印去嘴上或手指上油漬便可。
5、就算凳子多舒服,坐姿都應該保持正直,不要靠在椅背上面。進食時身體可略向前靠,兩臂應緊貼身體,以免撞到隔壁。
6、吃完每碟菜之后,如將刀叉四邊放,又或者打交叉亂放,非常難看。正確方法是將刀叉并排放在碟上,叉齒朝上。
中西餐桌禮儀差異5
1.座次安排:
中國的是:
先請客人入座上席,再請長輩入座客人旁。入座的時侯要從椅子的左邊進入。主人必須注意的一點是切不可讓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此為一大忌。如果是圓桌子,則對著大門的是主座。 現代較為流行的中餐宴飲禮儀,其座次借西方以右為上的法則,第一主賓坐在主人的右邊,第二主賓坐在主人的左邊或者第一主賓的右邊。 在西方的中,女主人宣布晚宴準備就緒后,男主人引賓客依次就座,一般座位的安排以男女分隔而坐的原則,男主賓先就座,其位置在女主人的右邊,而女主賓則在男主賓的右邊,其他的夫婦則以對角方式入座。
2.上菜順序:
中餐的上菜順序一般是先上涼菜、飲料或酒,然后是熱菜、主食和湯,最后是水果和甜點。而西方的上菜程序通常是:冷菜、海鮮、主菜、甜點、咖啡和水果。冷菜也叫開胃小菜,作為第一道菜,一般和開胃酒并用。
3.餐具:
中餐的餐具主要有筷子、碟,碗、勺子等。在正式的宴會上,水杯通常放在菜盤的左上方,酒杯放在菜盤右上方。西餐的餐具主要有刀子、叉子、碗、盤子、碟子等。 4.餐巾:
中餐在正式用餐前,服務員會為每人遞上一·9·塊熱毛巾,它只能用來擦手,擦完手之后,應放回原來的盤子里,由服務員拿走,在宴會結束前,會再上一塊濕毛巾用來擦嘴,千萬不能用來擦汗、抹臉。西餐中,餐巾放在盤子里,要么放在盤子的旁邊。
5.停菜方法:
在中餐結束時,筷子應整齊地放在靠碗右邊的桌上,并應等客人們都放下筷子以后,主人示意離席后方可以離開,不能自己吃完了放下筷子就走,這樣做是很沒禮貌的表現。而在西餐結束的時候,要將叉子的下面向上,刀子的刀刃側向內與叉子并攏,平行地放在盤子上,而且要把柄放在盤子內以便于服務員收拾。
一聲“hello”或按時間來分,說聲“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
西方人最常用的問候語大多有兩類:
第一,談天氣.如英國人見面說:
“今天天氣不錯呵!”這是因為英國終年西風帶的影響,大西洋吹來的潮溫氣流使得天氣無常,就連天氣預報也沒準,因此人們最關系天氣.第二,談近況.但只局限于泛泛而談,不涉及隱私,可以說:
“最近好嗎?”初次見面總要說:
“認識你很高興”之類的客套話.
中西餐桌禮儀差異6
中西方餐桌禮儀文化差異總結 飲食文化、餐具、進餐方式以及一系列的餐桌禮儀等都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社會生活樣式和文化取向。現代社會禮儀無處不在, 用餐不單是滿足基本生理需要, 也是很重要的社交經驗,而中西方在餐桌禮儀方面的要求也有許多差別, 了解了兩者的不同防止失禮于人。
1. 餐桌氣氛上的差異
總的來說是:西方餐桌上靜, 中國餐桌上動。西方人平日好動, 但一坐到餐桌上便專心致志地去靜靜切割自家的盤中餐。中國人平日好靜, 一坐上餐桌, 便滔滔不絕, 相互讓菜, 勸酒。中國人餐桌上的鬧與西方餐桌上的靜反映出了中西飲食文化上的根本差異。
2. 邀請的提前與赴宴的守時的差異
一般,不管是中方還是西方,邀請別人吃飯或者赴宴都要提前預定。 中方若是大型的婚宴請客要提前幾天以上,這是表達一種對客人的尊重。 而西方宴請也要提前通知,像答應對方的邀請后,如果臨時有事要遲到甚至取消約會,必須事先通知對方。另外,如果宴會時間是7點,你最好是6點55就要到。赴會時稍遲是可以接受的,但若超過15分鐘便會給對方不重視約會的壞印象。
3. 中西方座次安排上的差異
古代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我國的傳統作法是"以左為上",即認為居左之位高于居右之位。并且先請客人入座上席,在請長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時要從椅子左邊進入。入座后不要動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響聲來,也不要起身走動,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而國際通行作法并排排列座次時,國際上的通行作法是“以右為上”,即認為居右之位高于居左之位。他們會注意:以主人和女主人為中心,左手的位置為上,靠近主人女主人的位置為上;夫婦不應相鄰,男女依次相鄰,主人和主方陪客應與客人依次相鄰;譯員可以坐在主賓的右側。有些大型場合,也可以在主人和主賓背后,另外安排用餐。
4. 從餐具的擺放中看差異
我們知道在中國的餐具中一般只有杯子,筷子,和碗、盤子等。它的擺放就相對比較簡單。餐具的擺放是這樣的:大盤是離身體最近的,正對領帶;餐布一角壓在大盤之下,一角垂落桌沿;小盤疊在大盤之上;大盤左側放手巾;左前側放小碗,小瓷湯勺放在碗內;右前側放置酒杯;右側放筷子。
西餐中的餐具,它的用餐順序是有外向內的,所以,他的擺放也是有外向內的。它是根據一道道不同菜的上菜順序精心排列起來的。座位最前面放食盤(或湯盤),左手放叉,右手放刀。湯匙也放在食盤右邊。食盤上方,放著吃甜食用的匙和叉、咖啡匙,再往前略靠右放酒杯。右起依次是:葡萄酒杯、香檳酒杯、啤酒杯(水杯)。而餐巾疊放啤酒杯(水杯)里或放在食盤里。面包盤放在左手,上面的黃油刀橫擺在盤里,刀刃一面要向著自已。正餐的刀叉數目要和菜的道數相等,按上菜順序由外到里排列,刀口向內,用餐時按順序由外向中間排著用,依次是吃開胃菜用的、吃魚用的、吃肉用的 比較正式的餐會中,餐巾是布做的。另外,要注意高檔的餐廳餐巾往往疊得很漂亮,有的還系上小緞帶。注意,別拿餐巾擦鼻子或擦臉。
通過對比,我發現造成這些差異的原因主要有兩點。首先是中西方思維方式不同。從筷子與刀叉的區別看出,筷子是由兩根組成的,缺一不可,在協同中完成整個的吃飯過程。可見,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吃飯過程卻體現了中華民族團結的民族心理和集體主義的國家理念。而西方國家體現的是,在具體使用的過程中,用刀進行切,然后用叉將其夾住,最后才是送到口中的過程,通過這樣的一個過程就可以分析出,每個獨立的工具所承擔的是各自獨立的責任,完成的是分別的任務。
其次便是中西方價值觀不同。每一個社會和國家都在使用自己所認可的價值觀。在餐桌禮儀中人們所表現出的行為是各個國家的價值觀的一個縮影,是在各自不同的價值觀的指引下采取的與之相對應的行為。如在中國這樣一個以“禮儀之邦”,并強調“孝”、“忠”的國度里,體現出集體主義價值觀。在餐桌上就餐的時候,人們點好了菜以后,從座次就可以很明顯的表現出來,中國人強調尊老愛幼,因此,座位的擺放很有規律,座位不僅有上下等級之分,而且還有具體的座位排序。 對于西方國家來說,個人主義價值觀占據主導地位,人們之間實行的是各自的價值,體現的是每個人的個體力量。這是因為在西方人的哲學思想中,傾向于側重個人主義、個性發展與自我表現。他們認為一個人若達不到自己的目的,那不是天命,而是自己懶惰,缺乏斗爭的精神。通過在就餐時候的分餐制就可以看出,他們每個人都是自己吃自己餐具里的東西,每個人都選擇自己愛吃的東西,不會出現在中國可能出現自己勉強吃主人夾的菜肴。
以上,就是對于中西方餐桌禮儀差異的總結。
中西餐桌禮儀差異7
中西方餐桌禮儀的差異是很多的。不少人在吃西餐時,都會擔心失禮。其實,所謂餐桌禮儀是為了讓餐膳可以不受阻礙和破壞,而得以順利流暢地進行的實用守則。謹記整齊、清潔和保持安靜三項原則便可無往而不利。
一、宴會禮儀
(1)在當你應邀赴宴時,你對同桌進餐的人和餐桌上的談話,大概要比對飲食要更感興趣。因此進餐時,應該盡可能地少一些聲響,少一些動作。
(2)女主人一拿起餐巾時,你也就可以拿起你的餐巾,放在腿上。有時餐巾中包有一只小面包;如果是那樣的話就把它取也,放在旁邊的小碟上。
(3)餐巾如果很大,就雙疊著放在腿上;如果很小,就全部打開。千萬別將餐巾別在領上或背心上,也不要在手中亂揉。可以用餐巾的一角擦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漬或臟物。千萬別用它來擦刀叉或碗碟。
(4)正餐通常從湯開始。在你座前最大的一把匙就是湯匙,它就在你的右邊的盤子旁邊。不要錯用放在桌子中間的那把匙子,因為那可能是取蔬菜可果醬用的。
(5)在女主人拿起她的匙子或叉子以前,客人不得食用任何一道菜。女主人通常要等到每位客人都拿到菜后才開始。她不會像中國習慣那樣,請你先吃。當她拿起匙或叉時,那就意味著大家也可以那樣做了。
(6)如果有魚這道菜的話,它多半在湯以后送上,桌上可能有魚的一把專用叉子,它也可能與吃肉的叉子相似,通常要小一些,總之,魚叉放在肉叉的外側離盤較遠的一側。
(7)通常在魚上桌之前,魚骨早就剔凈了,如果你吃的那塊魚還有刺的話,你可以左手拿著面包卷,或一塊面包,右手拿著刀子,把刺撥開。
(8)如果嘴里有了一根刺,就應悄悄地,盡可能不引起注意地用手指將它取出,放在盤子邊沿上,別放在桌上,或扔在地下。
二、法國餐桌禮儀七忌
答應對方的邀請后如果臨時有事要遲到甚至取消約會,必須事先通知對方。赴會時稍遲是可以接受的,但若超過15分鐘便會給對方不重視約會的壞印象。在點菜時自己應選定想吃的食物,如果看遍菜牌也沒有頭緒的話,可請侍應為你推薦餐廳的招牌菜,但要給明確的表示,如想吃海鮮、不吃紅肉等,切記事事拿不定主意,只懂說是但(隨便也罷)的人只會為同臺客人添加麻煩。用餐要注意的細節甚多,但其實大部分也是日常的禮儀,只要保持冷靜,不做大動作,不出聲響或阻礙別人用餐的話已算合格。
1、使用餐具最基本的原則是由外至內,完成一道菜后侍奉收去該份餐具,按需要或會補上另一套刀叉。
2、吃肉類時(如牛扒)應從角落開始切,吃完一塊再切下一塊。遇到不吃的部分或配菜,只需將它移到碟邊。
3、如嘴里有東西要吐出來,應將叉子遞到嘴邊接出,或以手指取出,再移到碟子邊沿。整個過程要盡量不要引別人注意,之后自然地用餐便可。
4、遇到豆類或飯一類的配菜,可以左手握叉平放碟上,叉尖向上,再以刀子將豆類或飯輕撥到叉子上便可。若需要調味料但伸手又取不到,可要求對方遞給你,千萬不要站起來俯前去取。
5、吃完抹手抹嘴切忌用餐巾大力擦,注意儀態用餐巾的一角輕輕印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漬便可。
6、就算凳子多舒服,坐姿都應該保持正直,不要靠在椅背上面。進食時身體可略向前靠,兩臂應緊貼身體,以免撞到隔壁。
7、吃完每碟菜之后,如將刀叉四邊放,又或者打交叉亂放,非常難看。正確方法是將刀叉并排放在碟上,叉齒朝上。
中西餐桌禮儀差異8
在精神文明如此發達的今天,對外交流也愈來愈密切。不管是在商業洽談,或是朋友的聚會中,我們都意識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對我們至關重要。其中,中西方的餐桌禮儀則是一個門檻,它是我們交流與合作的前提和試金石。
第一,從邀請的提前與赴宴的守時中看差異。
一般,不管是中方還是西方,邀請別人吃飯或者赴宴都要提前預定。
中方若是大型的婚宴請客要提前幾天以上,這是表達一種對客人的尊重。
而西方宴請也要提前通知,像答應對方的邀請后,如果臨時有事要遲到甚至取消約會,必須事先通知對方。另外,如果宴會時間是7點,你最好是6點55就要到。赴會時稍遲是可以接受的,但若超過15分鐘便會給對方不重視約會的壞印象。所以,我們一定要遵守時間,這是我們成功的第一步。
第二,從中西方座次安排上看禮儀的差異。
古代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講禮儀,循禮法,崇禮教,重禮信關于中國人的宴席座次禮儀,守禮儀,是中國人數千年的傳統。不學禮,無以立,禮的核心是人的社會行為規范,是中國民眾已經習慣和風俗化了的社會性行為準則、道德尺度與各種禮節。
我國傳統作法是在排列并排的座次時,我國的傳統作法是以左為上,即認為居左之位高于居右之位。并且先請客人入座上席,在請長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時要從椅子左邊進入。入座后不要動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響聲來,也不要起身走動,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而國際通行作法并排排列座次時,國際上的通行作法是以右為上,即認為居右之位高于居左之位。他們會注意:以主人和女主人為中心,左手的位置為上,靠近主人女主人的位置為上;夫婦不應相鄰,男女依次相鄰,主人和主方陪客應與客人依次相鄰;譯員可以坐在主賓的右側。有些大型場合,也可以在主人和主賓背后,另外安排用餐;
盡管在排列座次時,國內外的基本座位法有所不同。在涉外場合排列座次時,一般均應遵守國際慣例。
第三,從餐具的擺放中看差異。
我們知道在中國的餐具中一般只有杯子,筷子,和碗、盤子等。它的擺放就相對比較簡單。餐具的擺放是這樣的:大盤是離身體最近的,正對領帶;餐布一角壓在大盤之下,一角垂落桌沿;小盤疊在大盤之上;大盤左側放手巾;左前側放小碗,小瓷湯勺放在碗內;右前側放置酒杯;右側放筷子。
西餐中的餐具,它的用餐順序是有外向內的,所以,他的擺放也是有外向內的。它是根據一道道不同菜的上菜順序精心排列起來的。座位最前面放食盤(或湯盤),左手放叉,右手放刀。湯匙也放在食盤右邊。食盤上方,放著吃甜食用的匙和叉、咖啡匙,再往前略靠右放酒杯。右起依次是:葡萄酒杯、香檳酒杯、啤酒杯(水杯)。而餐巾疊放啤酒杯(水杯)里或放在食盤里。面包盤放在左手,上面的黃油刀橫擺在盤里,刀刃一面要向著自已。正餐的刀叉數目要和菜的道數相等,按上菜順序由外到里排列,刀口向內,用餐時按順序由外向中間排著用,依次是吃開胃菜用的、吃魚用的、吃肉用的 比較正式的餐會中,餐巾是布做的。另外,要注意高檔的餐廳餐巾往往疊得很漂亮,有的還系上小緞帶。注意,別拿餐巾擦鼻子或擦臉。
這樣看來,西餐中的餐具擺放是很有講究的,所以我們用餐的時候絕對不能失禮。要嚴格按照餐具的擺放進行用餐。
第四,從進餐時的禮節看差異。
一般中國人吃飯也很有講究。
首先在進餐時,要先請客人,若站著動筷子,夾菜時每次少一些,離自己遠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飯時不要出聲音,喝湯時也不要出聲響,喝湯用湯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
其次,不宜把碗端到嘴邊喝,湯太熱時涼了以后再喝,不要一邊吹,一邊喝,有的人吃飯喜歡用咀嚼食物,特別是使勁咀嚼脆食物,發出很清晰的聲音來。這種做法是不合禮儀要求的,特別是和眾人一起進餐時,就要盡量防止出現這種現象。另外,如果你口里在嚼著東西,切記,不要說話,以免噴出飯粒,造成尷尬。
相反,西方人,一般是每個人一個盤子,就不存在夾菜的問題,但是他們一般不喜歡,吃東西的時候說話,所以吃東西時盡量的不說話的,只有在吃甜點的時候,可以聊一些,輕松地話題。
只是,一般西餐的餐具很復雜,如果弄錯了餐具也是件很丟人的事情。一般的餐具使用是這樣的:菜盤兩邊如擺放了幾副刀叉,應先用最外邊的。第一道菜吃完,侍者會將菜盤 與刀叉一同撤去,再用第二套刀叉。如果有幾把不同大小的'刀叉匙,則用途不同。
謹記整齊、清潔和保持安靜三項原則便可無往而不利。
這里,總結一點小經驗,如果你不是很懂的西餐的禮儀,最實際的辦法就是別人做一步,你跟著學,看著別人怎么做,這樣至少不會出差錯。
基本上你學會了這些,一般用餐都不會太失禮。
結論【禮儀雖有差異,但是沒有高低貴賤,只有我們學好這些用餐的禮儀規則,才會讓我們在人際交往中更加如魚得水。】
中西餐桌禮儀差異9
餐桌禮儀對你我都非常重要,它在中國人的生活秩序中占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中西餐在禮儀方面的要求也有許多差別,了解了兩者的不同防止失禮于人,讓你舉手投足優雅于餐桌之間,絕對是現在人士必須學習的。
通常說到這個話題時人們經常會聯想到西餐的禮儀,忽略了東方餐飲禮儀的重要性,作為具有幾千年歷史的禮儀之邦,中國的餐桌禮儀自然也很全面,只是在中西融合的今天,中餐禮儀慢慢被人淡化了。中餐的餐桌禮儀實際上是非常講究的,而作為中國人我們首先來簡單了解一下中餐禮儀。
東方餐飲禮儀的特點
1、首先,中餐很講究座位的排序。
如果是家宴首先是老人先入座,而且要坐首座,一般以正中為上座(即首座),至于什么是首座和正中位置則視具體情況而定;如果待客當然是客人坐首座,而且最好左右要有陪客之人,方便招呼客人就餐。入座后不能先動筷子,要等長者和客人先起筷,你才能起筷,別看這點似乎很簡單,其實不然。有些人也許是性格太急或是餓得饑腸轆轆,看到美食當前就將禮儀放到一邊,自顧自得大吃起來,讓人甚是尷尬。
2、其次是喝酒。
酒文化在中國太源遠流長了,或許酒能拉近彼此距離,國人在待客過節時都會頻頻舉杯。在酒桌上往往會遇到勸酒的現象,有的人總喜歡把酒場當戰場,千方百計勸別人多喝幾杯,認為不喝到一定量就是不實在。“以酒論英雄“,有時過分地勸酒,也是十分失禮的做法。
3、而敬酒更是一門學問。
一般情況下敬酒應以年齡大小、職位高低、賓主身份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慮好敬酒的順序,分明主次。與不熟悉的人一起喝酒,也要先打聽一下身份或是留意別人如何稱呼,避免出現尷尬局面。有求于某位客人在席上時,對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是要注意,如果在場有更高身份或年長的人,要一定先給尊者、長者敬酒,這樣才能讓眾人舒服。
4、不要打嗝。
很重要的還有一點進餐時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現其他聲音,比如喝湯、吃面的時候,一定要謹慎些,不要發出“呼嚕”聲,會讓人生厭的。假如打了噴嚏、腸鳴、咳嗽等不由自主的聲響時,就要說一聲“真不好意思”、“對不起”、“請原涼”之類的話以示歉意。這些都是中國人經常犯得錯誤,所以你務必要注意,別讓人以為你很沒有禮貌,這些細節會很影響你的人際關系。
5、各地的禮儀差異。
中國地大物博,各地的禮儀也不盡相同。如有些地方過年的魚是不能吃的,主要是取“年年有余”的好意頭,而因為平時很少機會吃魚,過年做了之后只是擺一下臺面,所以你要慎重起筷。有些地方女人和小孩是不能入ZX的;再有不準吃湯拌飯或胡亂挑菜等。
東西方的餐桌禮儀的差異
說了這么多中餐禮儀,作為現代人知道西餐禮儀也是必不可少的大眾課,在這里只能簡單的介紹一下,作為基本了解的西餐禮儀禮儀知識。
1、西餐的餐具在你就餐之前基本都被主人和侍應擺好了,你只要遵循由外向內用即可。盡量不要發出餐刀刮碟子的尷尬聲音;
2、西方人在就餐的時候很少說話,他們的聊天時間基本是飯后甜點的時候才會開始,許多人會邊吃甜品邊聊天,也有些邊喝酒邊聊,而且音量都很低。總之你只要在就餐的時候盡量少說話,你自然會變得很有教養。
3、中國人喝湯要求不要發出聲音即可,西方人亦然。在喝湯的時候發出任何聲響都是不禮貌的,你沒看到西餐廳總是很安靜嗎?所以要好好使用湯羹,記住舀湯的時候要由里向外舀,不要像中國人是由外向里舀。吃魚和吃骨頭都有特殊要求的,你要弄明白才好上手,否則會好難堪啊,總之記住一條不會用刀叉吃的東西,就暫且別先動手,靜觀形式,入鄉隨俗,大不了不吃這道菜嘛。
4、手機:在吃西餐的時候基本上都不會開手機,除非你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而手機鈴聲都會很小聲,有電話你要給大家說“對不起”,然后起身出去聽電話。這一條吃中餐的時候也適用,在用餐的時候聽電話走到哪里都是讓人唾棄的。
看過中西方就餐的簡單禮儀有什么體會呢?是不是覺得中國禮儀更講究人和人的秩序,這種禮儀是以中國倫理規則為基礎的,形式化地去表現和演繹,突出地宣揚一種“人際”的理念;西方的餐桌禮儀更突出的表現于“人和工具”的和諧應用,相互融合,從這點看來中國人比西方人更懂人情,而西方人也許更理性吧。
中西餐桌禮儀差異10
深受中西方社會文化,歷史文化及其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使兩種文化的距離相差甚遠。在中國,任何一個宴會,不管是什么目的,都會有一種形式。就是大家團團圍坐,共享一席;宴席要用圓桌,這就從形式上造成了一種團結、禮貌共趣的氣勢。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賞品嘗的對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與人相互敬酒相互讓菜勸菜,再美好的事物面前,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相互尊重爭讓的美德。反映了中國古典哲學中“和”這個范疇對后代思想的影響,便于集體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難以改革而西方這個主要以面食為主的群體,餐桌禮儀的細節就顯得更加繁瑣而有條不紊。他們所用的餐則是分餐制,人自掃盤中菜,不管他人碗里湯,互不相擾。西方人喝酒也聽憑自愿,白蘭地,威士忌,雞尾酒,喜歡什么喝什么,想喝多少喝多少,所尊重的是個人意志,體現出的飲食思想觀念要合理的多。綜上,中西禮儀千萬種,以下是我對餐桌禮儀的一些淺析方法。
一、出席時間的差異
中國人是多樣化時間觀念的人,西方人是單一時間觀念的人。要求做任何事情都要嚴格遵守日程安排,該干什么就干什么,一般說來,時間多樣化模式的中國人更傾向于遲到半小時之后到達,主人似乎也早有思想準備,通常會在這段等待的時間里安排些其他節目,如打牌,喝喝茶,聊聊天等,讓一些先到的客人們消磨時間。對于這種遲到現象主客雙方都習以為常,并不將之視為對主人邀請的一種輕視或者不禮貌的行為。在西方國家各種活動都按預定的時間開始,遲到是很不禮貌的,正式的宴會要求準時到達,十分鐘后不到者,將會被視為不合禮儀,是對主人及其他客人的不尊重。
二、座次安排的差異
面向北為下,形成了南尊北卑的傳統觀念,南在中國人心目中是一種至高無尚德象征,代表了地位和身份。因此,常常見到一些食本文由客在宴會上推推讓讓,面紅耳赤,原來只是為了謙讓座位次序的緣故,在中國的大多數宴會上,為高權重者或年長者首先入座并坐首席,這是因為中國人將長幼有序,尊重長者作為排座的標準,在中國,長期占統治地位的是儒家文化與思想,儒家以君、父、夫、長為尊,為先,以臣、子、妻、幼為卑為后,進而形成了貴賤有等,夫妻有別,長幼有序的思想。而西方人則將女士優先,尊重婦女宴會排座位的標準,同時也作為宴會上其他行為的標準,在安排座位時,先把賓客的性別列出名單,再據此安排座位的形式和詳細座位,如果是有男女共同參加宴會,則由男主人共同主持須將男女賓客分兩個名單,通常的座次安排形式:男主人與女主人正對面,男主人的左右兩側為女主賓,接著按順時針方向朝外排列一位。
三、餐具的差異
兩種不同文化影響下的民族在餐具上的選擇也不同,中國人使用筷子而西方人使用刀叉。
中國由于長期受農耕文化的影響,喜歡和平與安定的生活,由于團結與和氣;而西方人一般都是用方桌受用刀叉,則給人一種殺氣沖沖的野蠻之感。
不過,隨著中西經濟交往的發展,餐具的使用已沒有明顯的分別,很多西方人學著使用筷子喜歡吃中餐,而中國人也常入西餐廳和使用刀叉了。
四、進餐禮儀的差異
中餐的進餐禮儀體現一個讓的精神宴會,開始時所有的人都會等待主人,只有當主人請大家用餐時,才表示宴會開始,而主人一般要先給主賓夾菜,請其先用。每當有新菜上來,請主人、主賓和年長者先用以示尊敬,西餐進餐禮儀傳達的傳統美。
而在西方的餐桌上,還有那么一些細節是中餐桌上無法得到體會的。
如:1.使用刀叉進餐時,應從外側往內側取用刀叉,要左手拿叉右手拿刀,切東西時,左手拿叉握住食物,右手用刀將食物切成小片,再用叉送入口中。用刀時,刀叉不可向外,進餐中放下刀叉時應擺成八字形,分別放在餐盤邊上,刀叉朝向自身,吃完一道菜,將刀叉并攏放在盤中,如果是談話,可拿在手里而無需放下。不用刀時,可用右手持叉,但若需手勢時應該把刀叉都放下,千萬不可手持刀叉在空中揮舞。也不可一手拿刀叉一手拿餐巾紙,也不可一手拿紙巾一手取菜,任何時候,都不可將刀叉的一端放在盤內而另一端放在桌上。
2.西餐桌上喝湯時不要啜,吃東西要閉嘴咀嚼。不要舔嘴唇或咂嘴發出聲音。若湯過熱,可先等稍涼再喝,千萬別吹湯。喝湯時,用湯勺將湯從外向內舀,湯盤中的湯快喝完時,用左手將湯盤外側稍稍翹起,用湯勺舀凈即可。吃完湯菜時,將湯匙留在湯盤中,匙把指向自己。
3.吃魚,肉等帶刺或骨的菜肴時,不要直接外吐,可用餐巾捂嘴,輕輕吐在叉上放入盤內。如果盤內剩余少量食物時,不要用叉子插盤底,更不要用手指相助食用,應以小塊面包或叉子相助食用。吃面條時要用叉子先將面條卷起再放入口中。
4.面包一般需用手分成小塊再放入口中,不要拿著整塊面包去咬,抹黃油或果醬時也要先將面包分成小塊再抹。
5.歐美人多以雞胸脯為貴。吃雞腿時應先將骨頭用力去掉,不要用手拿著吃。吃魚時不要將魚翻身,要吃完上層后要用刀叉將魚骨剔掉再吃下層魚肉。要切一塊吃一塊,切不能切得過大或將肉都切成片。
6.中國餐桌上動,西方餐桌上靜。中國人以食為人生之至樂,排場之大,氣勢之熱鬧常常令人嘆為觀止。中國人一坐上餐桌,便滔滔不絕,相互讓菜,勸酒,盡情的享受山珍海味,美味佳肴。這樣的宴客方式才能體現主人的熱情和誠懇,餐桌上的熱鬧反映了中西方的餐桌飲食文化差異。
中國人請客吃飯時,擺在桌上的菜花樣繁多,至少有七八道菜,如果是盛宴,主菜會更多,越名貴,越奇特的菜會越顯示主人的殷勤和客人的身份。而主人卻往往要說今天沒有什么好菜招待大家菜做得不好,多吃一點多多包涵怠慢了您之類的話。而西方盛宴一般四至五道菜,分量以吃完或稍有剩余未最佳。如果在家里,最好是吃完所有的菜,這樣女主人會很高興,認為大家喜歡她做的菜。面對宴席,主人會已傾其所有來招待大家的話。在宴席上西方人不議論令人作嘔之事,會千方百計采用含蓄文雅的詞來代替代。
循序漸進,兩種文化也將不斷融合,貫通。社會背景,歷史文化的差異導致了中西餐桌禮儀的差異,餐桌禮儀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種生活習慣的反映,而生活習慣的形成又不是短時間內可得到了。它其實也是一種歷史文化的沉淀和延伸。所以,中西餐桌禮儀文化的差異也是中西傳統文化差異的一個部分。
中西餐桌禮儀差異11
1、餐桌氣氛上的差異
總的來說是西方餐桌上靜,中國餐桌上動。外國人平日好動,但一坐到餐桌上便專心致志地去靜靜切割自家的盤中餐。中國人平日好靜,一坐上餐桌,便滔滔不絕,相互讓菜,勸酒。中國人餐桌上的鬧與西方餐桌上的靜反映出了中西飲食文化上的根本差異。
2、餐桌舉止
在中國文化傳統中,人們在出席各種正式的會餐時也是比較講究的,但是在現代風俗變遷和發展中,有進步的一面,也有落后的一面,有對傳統的觀看來,這種超負荷的飲食不僅造成浪費,而且危害人體。盡管中國人講究食療、食養,重視以飲食來養生滋補,但我們的烹調卻以追求美味為第一要求,致使許多營養成分損失破壞,因此營養問題也許是中國飲食的最大弱點。
3、西方烹調遵循的是規范與科學
外國人強調科學與營養,因此烹調的全過程都嚴格按照科學規范行事。菜譜的使用就是一個極好的證明。外國人總是拿著菜譜去買菜,制作菜肴,但相比起來,還是一個非常機械的東西,而這導致了西餐的一個弊端:缺乏特色。當人們身處異地想品嘗當地美食時,肯定是不會有人選擇肯德基或麥當勞之類食品的。另外,規范化的烹調甚至要求配料的準確,調料的添加精確到克,烹調時間精確到秒。由于西方菜肴制作的規范化,使其毫無創造性。令外國人不能理解的是,中國烹調不僅不追求精確的規范化,反而推崇隨意性。翻開中國的菜譜,常常發現原料的準備量、調料的添加量都是模糊的概念。而且中國烹調中,不僅講究各大菜系要有各自的風味與特色,即使是同一菜系的同一個菜,所用的配菜與各種調料的匹配,也會依廚師的個人愛好特點有變化。同樣是一道/麻婆豆腐,為四川客人烹制和為蘇州客人烹制,所用的調料肯定是不同的。而在西方,一道菜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季節面對不同的食者,都毫無變化。
4、崇尚自由的外國人重分別與個性
在中西飲食文化之中也明顯體現出這種文化特征。西菜中除少數湯菜,正菜中各種原料互不相干,魚就是魚,牛排就是牛排,縱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盤中進行的,這體現了繼承,也有對傳統文化習俗的違背。比如就餐時的衣著,要遠比過去隨意多了,可著中山裝、夾克或西服等,這也正體現了傳統文化的變遷和發展,這正是中西方文化融匯,相互發生正遷移作用最好的。
例:
當今許多外國人,尤其是美國人不喜歡吸煙或喝酒,許多人也不喜歡別人在他們的住處吸煙喝酒。而在當今的中國,許多人既吸煙又喝酒,有一種社會怪現象似乎是/不吸煙不喝酒0就無以社交。所以在中國的餐桌上依舊存在吞云吐霧、爛醉如泥的/陋習0,盡管他們知道這有傷風范,但依舊不能禁絕之。想必這就是文化遷移和發展的不完全性、不徹底性的表現,我們有必要在正確理解和認識文化現象的基礎上,不斷推動人文文化的發展,提高民族人文素質。
5、座位的排序
中西都講究正式的宴請活動的坐次安排。中國人傳統上用八仙桌。對門為上,兩邊為偏座。請客時,年長者、主賓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余客人按順序坐偏座。外國人請客用長桌,男女主人分坐兩端,然后在按男女主賓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
對于餐桌的規矩,外國人進餐用刀叉,中國人用筷子。當然刀叉和筷子的用法都有各自的規矩。通過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以及中西方餐桌禮儀的比較,不僅僅反映了各地的文化傳統,還折射出不同民族心理、價值觀與道德標準、社會關系、社會禮儀和社會風俗等方面,即西方文化主張個人榮譽、自我中心、創新精神和個性自由,而中國文化主張謙虛謹慎、無私奉獻、中庸之道和團結協作;外國人平等意識較強、家庭結構簡單;而中國人等級觀念較強,家庭結構較復雜,傳統的幸福家庭多為四代同堂等。在跨文化交際中,由于文化障礙而導致的信息誤解,甚至傷害對方的現象屢見不鮮。有時善意的言談會使對方尷尬無比,禮貌的舉止會被誤解為荒誕粗俗。
因此,研究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研究正確的跨文化交際行為已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在對比研究過程中,各自的優、缺點顯而易見。這種研究有利于文化的正遷移作用,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而促進本民族語言、人文文化的發展。
中西餐桌禮儀差異12
1、席位安排禮儀
(1)中餐餐桌禮儀。
中國餐桌座位的設置十分講究。《禮記》 中講“天地位焉”,意為天地萬物各有其位, 不容紊亂。在我國, 宴會中座位通常是以面向南為上,以面向北為下,形成了“南尊”、“北卑”的傳統觀念。傳統做法除以南北為尊卑外,在民間吃飯,首座可以是主人就坐, 但當有前輩、領導、師長等或年齡比主人高或認為是重要的客人時,首座必須請最長者、最重要的客人就坐, 主人可以陪伴在最重要的客人左右。然后是左為上,右次之,再后的排列順序是左右,以次類推,逐個排列下去,最后一個是背對門的座位,也可以是主人或者買單的人坐,這樣買單時進出就不會影響其他的客人。主人必須注意的一點是切不可讓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如果是圓桌子,則對著大門的是主座現代較為流行的中餐宴飲禮儀,第一主賓坐在主人的右邊,第二主賓坐在主人的左邊或者第一主賓的右邊。男性往往與女性分桌,女性安排在次桌或次要座位。若家中請客,女主人往往在廚房和餐廳之間穿梭忙碌待所有菜品上桌才就座陪客。
(2)西餐餐桌禮儀。
西餐宴會中,一般使用馬蹄形或長形餐桌,其中女性一直占據了重要的位置。晚宴的程序一般是這樣的:女主人宣布晚宴準備就緒,之后男主人引賓客依次就座,男女主人分坐兩端,然后按男女主賓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即男女穿插安排以女主人的座位為準。主賓坐在女主人的右上方,主賓夫人坐在男主人的右上方。以右為尊,左為次。入座方式為從左側入座,男士應拖拉餐椅,協助女士入座,以顯示女士優先的紳士風度;若家庭宴請,男女主人都應始終陪同。就餐者入座后,姿勢要端正、自然,后背微靠椅背,不要坐在椅子邊沿。在正式宴會中,英美和法國排位法不同。英美排位法為:左右兩端為男女主人,男主賓坐在女主人的右邊,女主賓坐在男主人的右邊。男女主人的左邊是次賓,陪客一般坐在中間位置。而法式長桌的排坐法正好相反,男女主人坐在中間,對坐。女主人右邊為男主賓,男主人右邊為女主賓,男女主人的左邊為男女次賓,陪客盡量坐旁邊。正式宴會中,坐席座次的高低依距離主桌位置的遠近,左高右低。男女交叉安排,即便是夫妻也不例外。
2、餐具的使用禮儀
(1)中餐餐具的使用和擺放。
中餐的餐具主要有筷子、碟、碗、勺子等。在正式的宴會上,水杯通常放在菜盤的左上方,酒杯放在菜盤右上方。筷子是吃中餐最常用的餐具。使用筷子也是有講究的,中餐進餐時不可玩弄筷子,也不可用筷子向人指指點點或打手勢示意,也絕對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飯中。筷子使用過程中,運用的是以中指的關節作為支點的杠桿原理,通過食指控制筷子的運行,在協同中完成整個的吃飯過程。在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傳承過程中,筷子作為一種文化一直保留了下來,成為中國文明的一種象征。
(2)西餐餐具的使用和擺放。
西餐的餐具主要有刀子、 叉子、 碗 、盤子、 碟子等。都有各自的用途。用餐前先把餐巾打開平放在大腿上,用餐結束后把餐巾大略折好放在桌子上即可。在西餐桌上通常擺放不只一副刀叉,原則上是從外向內取用,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刀用來切割食物,叉同于送食物入口。據游修齡教授研究,刀叉的最初起源和歐洲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習慣有關,他們的馬上生活隨身帶刀,往往將肉燒熟,割下來就吃。后來走向定居生活后,歐洲人以畜牧業為主,面包之類是副食,直接用手拿,主食是牛羊肉,仍然用刀切割肉食。而且西方人用刀叉也只不過四五百年的歷史。在使用刀叉時也有一些禁忌。如:手里拿著刀叉時不能指手畫腳;發言或交談時,應將刀叉放在盤上才合乎禮儀;忌用自己的餐具為別人夾菜;餐具掉落不要彎腰拾撿等等。
3、就餐氛圍和餐桌話語的差異
(1)中餐的用餐氛圍
中國餐飲一般采用圓桌共餐的形式,這種就餐方式往往能夠制造和諧融洽的氣氛。古往今來,中國人也非常習慣在飯桌上表達感情。孟子曾經說過,“食色,性也。”可見中國人常以食為人生之樂, 講究排場,并追求熱烈的氣氛。當然這種大聲喧嘩的就餐方式已經日益為現代就餐禮儀所摒棄。在用餐過程中中國人喜歡在酒席上勸客人進食,生怕客人吃不飽、吃不好,不斷用自己的筷子往客人的盤子里夾菜,還不停地說:“多吃點, 多吃點”, 這樣才能表明主人的熱情和誠意。在宴請結束時,主人往往會說:“今天沒什么好菜招待大家。菜做得不好,請多包涵,等等。”不難得出,中國人遵循 “貶己尊人” 的原則。可見,從餐桌禮儀可以看出中國延承至今的文化傳統和民族特色。
(2)西餐的用餐氛圍
西方人用餐習慣是在長條桌上進行,實行分餐制,每人各自點菜,各持一份。餐食在廚房被分裝到每一只餐盤中,由服務員從廚房端出,再快速禮貌地送給每位客人。用餐時他們一般是輕聲細語,低聲交談。他們舉杯喝酒時,也要說祝酒詞,但一般是利用上菜間隙致祝酒辭,祝酒時力求做到話語簡短、幽默詼諧。所以在西餐廳, 很難看到大聲喧鬧。用餐時,不替他人取菜, 不吸煙, 不勸酒。西方盛宴一般只有四到五個菜,以恰好吃完或者稍有剩余為最佳。如果在家里,最好吃完所有的菜,這樣女主人會很高興,認為這樣是大家喜歡她做的菜,對她烹飪手藝的一種認可。面對豐盛的宴席,主人會說已經傾其所有來招待大家。
4、餐桌上離席的禮儀
西方人用餐的時候基本上都不會開手機,除非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而且手機鈴聲都會很小聲,有電話來你要先跟大家說“對不起”然后起身離席出去聽電話。用餐結束時,人們首先將腿上的餐巾拿起,隨意疊好,再放回餐桌的左側,然后起身離座。用餐后,須等男、女主人離席后,其他客人才能離開,告別時還要向主人致謝,更為正式的,回家后還可再以電話或致謝卡致謝。吃中餐時,接聽電話雖然也是不禮貌的表現,但是中國人對此細節并不太在意,手機響了直接出去接或者就在座位上接。用餐結束后會等主人來宣布結束,感謝賓客們前來用餐。在主人和主賓離開座位后,其它客人才慢慢離開。
中西餐桌禮儀差異13
中國自古以來都是禮儀之邦,以“禮”聞名于全世界。早在周代,中國就已經形成了一套相當完善的飲食禮儀制度。餐桌禮儀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占據著相當重要的地位,它不僅能夠滿足人基本的生理需求,還是重要的社交場所,能體現一個人的素質和家庭教養。而西方的餐桌禮儀則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啟發,帝制時代餐桌禮儀復雜繁瑣,時至今日西方的餐桌禮儀已經深入到每一個西方人的心里。西方家庭中的孩子從四歲起就學會了用餐的所有禮儀。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比較一下中西方餐桌禮儀的差異吧!
一、中西方飲食文化和習慣的差異
民以食為天,中國人非常注重飲食,講究細嚼慢咽,其飲食特點是重食,重味,重養和重理。除此之外,中國飲食還講究色香味俱全,餐桌上的菜肴一般都精致美觀,葷素搭配得當,甚至每道菜都擁有獨特的菜名,使人聽之欲嘗。
而西方人講究效率,珍惜時間,所以快餐店在城市中大行其道。其飲食以生、冷、甜為主,注重各類營養成分的搭配組合,工藝嚴謹,注重色澤。
二、中西方座位安排次序的差異
中國人安排座位以長幼有序、尊重長者為標準。受人尊敬、德高望重或年長者坐主位,而主位即首席的位置是坐北朝南或正對門廳處,其他人的座位按照“左為上,右為次,上座之左為三座,次座之右為四座,以下依此遞推”的原則安排。在中國有許多地區甚至存在著婦女不上席的習俗,甚至是許多關于家居風水學上的研究。
與中國不同,西方人在排座位時以女士優先,“男女主人坐于席之兩端,客坐兩旁,以最近女主人之右手為上,左手次之,同樣以男主人之右手為上,左手次之。”是西方人安排座位的標準。
三、中西方餐具使用的差異
中國人使用的餐具主要有筷子,碗,碟子和餐盤等,中國人一般用右手拿筷子,用筷子夾菜,偶爾使用勺子來喝湯。而西方人則善用刀叉,喜歡使用餐巾,也用盤子和碟子等,但不使用碗。
四、中西方餐桌用語的差異
中國人素來有謙虛的精神,這在中國的餐桌禮儀上也表露無疑。在中國宴請賓客時,即使餐桌上的菜肴種類繁多,主人也會謙虛地說,“菜不多,招待不周的地方,還請大家多多擔待。”而當被大家稱贊飯菜可口好吃時,主人則會說“哪里哪里,一些家常便菜,能入大家之口,這是某某的榮幸啊!”
而西方人在餐桌上則表現的十分隨意,面對琳瑯滿目的食物,他們會很自豪地說:“Help yourselves!”,而當他們得到稱贊是,他們也會說:“Thank you!”這正是他們自信的表現。
五、中西方餐桌行為的差異
中國人喜歡熱鬧,在就餐時喜歡聊聊家常,或者用餐桌中或者用餐后在中式餐桌上高談闊論或玩一些游戲,如行酒令等。在宴請賓客時,主人喜歡給客人夾菜,以表示他們的熱情。而西方則不然,他們好靜,用餐時喜歡安靜的氛圍,舉止更是優雅,更不喜歡主人為其布菜,那對于他們來說是不尊重,不禮貌的行為。
中西方的文化不同,歷史不同以及思維方式不同等等造就了今天中西方餐桌禮儀的差異。在全球化的今天,了解這些差異更有利于我們入鄉隨俗。
中西餐桌禮儀差異14
一、宴會餐桌禮儀
(1)在當你應邀赴宴時,你對同桌吃飯的人和餐桌上的談話,大概要比對飲食要更感興趣。因此吃飯時,應該盡可能地少一些聲響,少一些動作。
(2)女主人一拿起餐巾時,你也就可以拿起你的餐巾,放在腿上。有時餐巾中包有一只小面包;如果是那樣的話就把它取也,放在旁邊的小碟上。
(3)餐巾如果很大,就雙疊著放在腿上;如果很小,就全部打開。千萬別將餐巾別在領上或背心上,也不要在手中亂揉。可以用餐巾的一角擦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漬或臟物。千萬別用它來擦刀叉或碗碟。
(4)正餐通常從湯開始。在你座前最大的一把匙就是湯匙,它就在你的右邊的碟子旁邊。不要錯用放在桌子中間的那把匙子,因為那可能是取蔬菜可果醬用的。
(5)在女主人拿起她的匙子或叉子以前,客人不得食用任何一道菜。女主人通常要等到每位客人都拿到菜后才開始。她不會像中國習慣那樣,請你先吃。當她拿起匙或叉時,那就意味著大家也可以那樣做了。
此外,我對法國餐桌禮儀的忌諱有些了解,如后:
二、法國餐桌禮儀七忌
答應對方的邀請后如果臨時有事要遲到甚至取消約會,必須事先通知對方。赴會時稍遲是可以接受的,但若超過15分鐘便會給對方不重視約會的壞印象。在點菜時自己應選定想吃的食物,如果看遍菜牌也沒有頭緒的話,可請侍應為你推薦餐廳的招牌菜,但要給明確的表示,如想吃海鮮、不吃紅肉等,切記事事拿不定主意,只懂說“是但(隨便也罷)”的人只會為同臺客人添加麻煩。用餐要注意的細節甚多,但其實大部分也是日常的禮儀,只要保持冷靜,不做大動作,不出聲響或阻礙別人用餐的話已算合格。
1、使用餐具最基本的原則是由外至內,完成一道菜后侍奉收去該份餐具,按需要或會補上另一套刀叉。
2、如嘴里有東西要吐出來,應將叉子遞到嘴邊接出,或以手指取出,再移到碟子邊沿。整個過程要盡量不要引別人注意,之后自然地用餐便可。
3、遇到豆類或飯一類的配菜,可以左手握叉平放碟上,叉尖向上,再以刀子將豆類或飯輕撥到叉子上便可。若需要調味料但伸手又取不到,可要求對方遞給你,千萬不要站起來俯前去取。
4、吃完抹手抹嘴切忌用餐巾大力擦,注意儀態用餐巾的一角輕輕印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漬便可。
5、就算凳子多舒服,坐姿都應該保持正直,不要靠在椅背上面。進食時身體可略向前靠,兩臂應緊貼身體,以免撞到隔壁。
6、吃完每碟菜之后,如將刀叉四邊放,又或者打交叉亂放,非常難看。正確方法是將刀叉并排放在碟上,叉齒朝上。
中西餐桌禮儀差異15
聚餐成功的關鍵不僅取決于飯菜質量的好壞,而且取決于聚餐的氣氛,在聚餐中客人們可以互相交談,相互理解,因此就要安排合適的座次。不管是正式宴會還是家庭聚餐,安排恰當的座次都非常重要。合理安排座次要考慮性別、年齡、職業、客人的地位以及客人與主人的關系。由于文化及風俗習慣的不同,中西方餐桌禮儀的座次也存在差異。
一、中西方餐桌座次差異產生的原因
餐桌的座次反映了不同國家的文化和風俗習慣,體現出人們的社會地位及背景。不同的國家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其影響因素有自然環境、宗教信仰、科學和經濟發展狀況、政治體系以及地域風俗習慣。這些因素也是中西方座次差異的主要原因。
中國自古就非常注重禮儀。各種禮儀也反映出社會成員的地位。在中國封建社會,婦女地位較低,在一些大的家庭聚餐中婦女不允許在餐桌就坐。然而在西方法律維護國家和社會的穩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男女社會地位也是平等的,體現在座次上也亦如此。中國的社會以家庭為基礎,崇尚孝順感恩父母,因此在中國家庭中父母擁有絕對核心地位,因此年長者或家庭地位高的人居首席。與中國家庭不同,西方推崇獨立自主的家庭觀念。在這種家庭觀念的影響下,孩子和父母可以平等的討論問題、交換意見。在西方餐桌座次中,位居首席的不是年長者而是主要客人,即使有時主要客人為年輕人。西方的餐桌座次可以追溯到中世紀的宮廷禮儀。那時,座次反映了人們的階層和地位以及在宮廷從事的職務。
二、國際慣行的餐桌座次
盡管不同國家不同文化存在餐桌座次差異,國際上也有慣行的餐桌座次禮儀。男士不能先于女士入座,要等女士和老人落座后方可入座。入座時男士應照顧女士和老人入座。離主人坐得越近的客人社會地位越高,客人的座次高于親友的座次,年長者高于年輕者,國際友人高于本國客人。
三、中西方不同場合餐桌座次的差異
年長者或主要客人不一定總是坐主位,在特定場合中,誰是核心誰位居主位。因此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座次安排。由于文化背景及風俗習慣的差異,在不同的場合中中西方的餐桌座次也存在差異。
(一)大型家庭聚會或正式宴會中西方餐桌座次差異
在正式宴會中,最好在邀請卡或座位席上清楚的標明姓名及座次,入席時由邀請方中的一人引領,這樣客人才能順利的找到位置落座,避免尷尬,同時也會為這次宴會留下美好的印象。
西方古典的餐桌座次要求極其嚴格。男女客人應該一男一女交叉而坐,夫婦包括主人夫婦不能坐在一起,兄弟姐妹、母子、父女也不能鄰座。已經相互認識的客人不能安排在一起。外國客人應該被安排在能用其語言溝通的客人旁邊。這樣安排的目的是為了使客人們更好的交流溝通,結識更多新的朋友。在西方餐桌座次中藝術家擁有較高的特權,許多邀請者會給他們安排比傳統的等級座次更高的席位。總之在安排座次時要考慮客人們之間更好的相互融合,要將那些對彼此很感興趣并且有共同話題的客人安排在一起,使宴會的氣氛更加愉悅。具體的西方傳統餐桌座次為:地位最高的男客人通常坐在女主人左邊,地位最高的女士坐在男主人的右邊,地位次之的男士居于女主人的右邊,而男主人的左邊坐地位次之的女士。以此按照客人的身份來安排座次,男女叉開而坐,女士的位置地位通常高于男士。
現在中國正式宴會的餐桌座次也有一些發展演變,一方面繼承了一些傳統禮節,另一方面也借鑒了國際的禮儀文化。中國餐桌座次主要遵從四個原則:居中為上、以右為上、面門為主、各桌同向。“居中為上”是指許多桌子擺放在一起時,位于中心的桌子居主位,主要客人應坐主位桌。“以右為上”意思是一張桌子上右邊的位置地位高于左邊。“面門為主”即面朝門的座位是主位,首要客人應坐于此位。“各桌同向”是指每張桌子的主位朝向相同。具體的餐桌座次為:首要客人居于主位面朝門,女主人坐其左邊,男主人坐其右邊。當邀請方有人地位高于首要客人,地位高者居首位,主人坐其左邊,首要客人坐其右邊。
(二)小型家庭聚會或非正式聚餐中西方餐桌座次差異
西方在小型家庭聚會或非正式聚餐中座次的要求不是十分嚴格。主要原則是便于客人相互更好的交流,認識新朋友。男士和女士通常花插坐。長方形桌子主人夫婦一般坐在朝門的桌子末端,年輕人位于桌子尾部。如果有新認識的情侶不愿分開坐,可以向主人提出。小孩子最好在有老人的監護下另外安排一桌。
中國在小型家庭聚會或非正式聚餐中座次是,年長者居于面朝門首位,其他人以家庭為單位分別坐在年長者兩側,地位越高的人離首位越近,年輕者一般位于桌子末端背對門而坐。也有一些家庭聚餐中,男士喝酒,因此男士坐一側,女士坐一側,分別位于首位兩側。
四、中西方餐桌座次比較
通過對不同場合中西方餐桌座次差異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三點:
(一)西方餐桌座次中女士地位較高,男士會先等女士落座后方可入座
座次以左為上,首要客人應坐在女主人左邊,并照顧她落座。而在中國餐桌座次中,男士的座次地位較高于女士。
(二)首要客人在西方餐桌座次中居首位,即使有其他客人比首要客人年長
然而中國餐桌座次崇尚尊老,年齡最長者或地位最高者通常坐在首位,遵從“貴賤有等,長幼有序,貧富輕重皆有稱”。
(三)中國的餐桌座次中,夫婦雙方挨著坐在一起
而西方正式宴會中,夫婦不能鄰座,男士和女士交叉而坐,地位高的男士位于女士左邊。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人崇尚簡單自然。一些復雜的餐桌座次也隨著時間慢慢消失,而在一些場合也會有新的座次產生。隨著全球一體化的推進,在跨文化交際中,為了避免尷尬和誤解,人們通常會遵從國際慣例上的餐桌座次。我們應該了解中西方餐桌座次差異,掌握國際通行的餐桌座次,才能在宴會中合理安排客人,使宴會氣氛更加愉悅,客人也可以更好的相互交流,才能最終達到交際目的。
【中西餐桌禮儀差異集錦15篇】相關文章:
中西餐方桌禮儀差異12-26
淺談中西餐禮儀的差異10-28
西餐餐桌禮儀集錦15篇11-28
西餐餐桌禮儀(集錦15篇)09-09
西餐桌餐具禮儀-飲食禮儀12-25
中餐禮儀和西餐禮儀的差異09-10
西餐的餐桌禮儀12-27
西餐餐桌禮儀【精】12-27
西餐餐桌禮儀【熱門】12-27
西餐餐桌禮儀【熱】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