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徐悲鴻勵志學畫》評課稿
《徐悲鴻勵志學畫》是一篇人物故事。課文講述了年輕畫師徐悲鴻留學法國時,為了回擊外國學生的嘲笑,勵志勤奮學畫,以優異成績為中國人爭光的故事,贊揚了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的可貴精神。
教學中杜老師以“勵志學畫”為主線,緊緊圍繞課文的關鍵語句“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來研讀課文。
上課開始,杜老師通過欣賞奔馬圖,回顧課文主要內容,激趣導入。接著圍繞課題中“勵志”一詞說說意思,并思考“徐悲鴻在國外學畫時,立下的志向到底是什么?”在關注學生的已知中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讓學生產生閱讀沖動,形成閱讀期待,進一步激發學生閱讀的愿望和興趣。
精讀課文時杜老師以外國學生的話外之音、徐悲鴻被激怒后的內心活動、徐悲鴻在學畫過程中遇到困難時的精神動力等文章中沒有直接交代的內容為突破口。杜老師抓住了這些“空白”,引導學生聯想揣摩,不斷豐富人物形象,從而逐步引導學生對課文內涵準確、深層次的理解和把握。例如:課文第二自然段描寫了外國學生說的話,“徐先生,我知道達仰很看重你,但你別以為進了達仰的`門就能當畫家,你們中國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外國學生的話是話中有話,掩飾不住對中國人的偏見和歧視,讓人越讀越氣憤,杜老師抓住了作者留下的這一情感空白點,以此來激發學生們的情感,觸發他們更深入地去理解課文內容。
整節課學生通過自主閱讀與討論,自讀自悟、潛心會文,在杜老師悉心的啟發引導下領悟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的精神,與文本展開對話。教學設計實現了從: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結構,力圖探求作者構造語言的方式、文本的思維結構,努力深入文本的深層意蘊,實施有效教學。學生與文本對話過程中,杜老師能把對語言意義的理解和對語言運用之妙的感悟結合起來,在咀嚼、品味、誦讀語言中,領悟語言的精妙,使對話得以深入進行。
【四年級語文《徐悲鴻勵志學畫》評課稿】相關文章:
《徐悲鴻勵志學畫》閱讀練習04-29
《徐悲鴻勵志學畫》課件推薦05-18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學反思08-31
讀《徐悲鴻勵志學畫》有感07-28
四年級語文《徐悲鴻勵志學畫》教學反思09-14
《徐悲鴻勵志學畫》的教學后記07-19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學反思15篇02-25
徐悲鴻勵志學畫說課稿3篇11-07
《徐悲鴻勵志學畫》讀后感9篇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