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無為而治的論文
在《老子》一書中,至少有十章談到無為,從此可以看出無為的重要性。在此,小編為大家準備好了老子無為而治的論文,一起來學習吧!
摘要:在老子思想中“無為”這兩個字,基本上可以涵蓋老子思想的實質和精華。在很多人眼里,無為就是老子和老子思想的代名詞。一提到老子,人們都會很快地想起“無為”這兩個字。老子的無為之論,可以講是對人類所有想象和行為以及一切有為的超越、制衡和批判。就這一點,無為之論就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而且老子的“無為而治”并不是無所作為,其實質是一種不違背自然規律的積極有為的思想,是一種在何時“有為”、在何時“無為”以及在哪些方面“有為”、在哪些方面“無為”的思考,這些思想對現代的管理者尤其是高層管理者有著重大的啟示。
關鍵詞:老子;管理;無為而治
一、老子“無為而治”的思想
老子哲學的中心思想就是“道”。“道”作為一種物質性實體,既是無形的,又是有形的。 “無名, 天地之始; 有名, 萬物之母。”作為規律, “道”又包括“天之道”和“人之道”兩方面, 世上萬事萬物只有依照“道”而行才是合情合理的。它有規律地永不停息地運動著, “獨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道”本身所體現的是“無為”。天下萬物由“天之道”“生之畜之。生而不有, 為而不恃, 長而不宰”, 可見它的一切都是順乎自然而達到良好的境地。因此,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在治理國家上若能效法自然無為的法則, 達到“我無為而民自化, 我好靜而民自正, 我無事而民自富, 我無欲而民自樸”,從而,達到老子“無為而治”思想的目的。
在《老子》一書中,至少有十章談到無為,從此可以看出無為的重要性。老子第三章:為無為則無不治,這里“為”是目的,“無為”是手段,“無不治”是“為無為”的結果[1]。以及上面提到的: “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福,我無欲而民自樸。”《老子》五十七章進一步作了論述[2]。筆者認為,在《老子》一書中所有講由其中心思想“道”而推至而出的“無為而治”中的“無為”,不是無所作為,更不是無所事事,而是順其自然,不違背天理,不害物性。其“無為”的實質是“無違”,即是不違天理,不違大道,不違自然,不違常恒,不違無性,不倒行,不逆勢等的“無違”。也就是不要只憑一己主觀的任意妄為,是在遵循自然規律、天理、大道以及物性等的條件下積極“有為”的管理方式。老子這種“無為而治”對現代管理者有一定的啟示。下面談一下現代管理者存在的迷惑。
二、現代管理者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在現代的各行各業的管理者中,有很大一部分的管理者都會問自己,為什么我每天都在一刻不停地工作,還是有做不完的事情等著自己去做。還有部分的管理者是把自己的'休息時間都用在工作中還是不能很好地完成公司的目標。并不是這些管理人員的能力不行,也不是他們對工作不夠盡心,而是,他們在工作方法上存在要解決的問題,不清楚自己哪些應該做,哪些應該不做,用老子的話就是說:哪些應該“有為”,哪些應該“無為”。而相對這些的管理者,有些管理者每天很輕松地就能完成自己的工作和目標,甚至這些管理者大部分的時間都不是在公司而是在旅游和度假,但是其公司和組織的運行一樣很正常有序。不過這只是很少一部分的管理者能做到的,有很大一部分管理者每天有做不完的事,每天精神和身體都很疲憊。筆者認為,或許老子的“無為而治”思想能給他們一定的啟示。
三、老子“無為而治”對現代管理者的啟示
(一)在大事上“有所為”,在小事上“有所不為”
“無為而治”的管理思想的第一層含義是在企業決策上應“有所為,有所不為”,即要求管理者在“小事”上有所不為,在“大事”上有所為。只有在“小事”上有所不為,然后才能在“大事”上有所作為。這就是漢代學者劉向所說的“將治大者不治小,成大功者不小苛”的道理。在現代企業的管理中,任何一個管理者都會遇到兩類事情:一類是事關企業全局和長遠利益的大事,另一類是相對次要的瑣碎的小事。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各種企業的規模都在迅速地擴大和部門層次的增多,即使是精明能干的、智慧超群的企業家,也無法事無巨細,事事“有為”。因為,任何一個管理人員的能力、體力、時間都是有限的,而不是法力無邊的“神”,所以,一個高層的管理人員應做到在小事上“有所不為”,而在大事上“有所為”。
在《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中,諸葛亮剛出山輔佐劉備,曹操即命夏侯淳“領兵十萬,直抵博望坡,以窺新野”。劉備不得不在博望坡迎戰曹軍。作為軍師,諸葛亮的職責是出謀劃策,調兵遣將,布置戰斗任務,反復地叮囑諸將“各需依計行事,勿使有失”。關羽不懂得“抽身謀大計”的道理,十分不滿地問道:“我等皆出迎戰,未審軍師卻作何事?”諸葛亮答曰:“我只坐守縣城。”張飛冷笑說:“我們都去廝殺,你卻在家里坐地,好自在!”劉備畢竟比關羽、張飛高明,勸道:“其不聞‘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二弟不可違令。”這里,諸葛亮之所以坐守縣城,不上陣廝殺,并非他膽小怕死,而是他深知“有所為,有所不為”的道理。正因為如此,才取得了博望坡之戰的勝利。在這里,諸葛亮可謂深知道家“無為而治”思想的精髓,并且運用于管理中且達到了應有的目的。
(二)在行為上要“順自然而為”,不要“逆自然而妄為”
“無為而治”管理思想的第二層含義是提倡“順自然”之為,“不要反自然的行為”。“無為”并不是其表面的含義,并非禁止人們的一切行動,而是,要求人們順應自然的有所作為和行動。“自然”是“道”的本性,因此,由“道”產生自然界的萬事萬物也是“自然而然”,并非人為如此。(《老子》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認為宇宙萬物都是以“自然”為本性的。這里所說的“自然”,并不是指存在于人類之外的自然界,而是指“道”和由它派生的宇宙萬物的“本性如此”、“本然如此”的自然存在的形式與運作方式。
在企業管理中,只要不違背客觀經濟規律,不任憑主觀想象去發號施令,就能獲得企業經營的成功。這里也有一個例子:松下幸之助在回答“你的經營秘訣是什么” 這一個問題時,指出:“我并沒有什么秘訣,我經營的唯一方法:是經常順應自然法則去做事。”以他的看法,只有“遵照超越人類智慧的天地自然法則與道理去經營,才能獲得成功”。假設人類以自己的極其微小的聰明才智去思考問題,以自己所思考的簡單的方法去處理事務,違背天地自然法則,其事業和做事失敗是意中的事情。此層“無為而治”管理思想的含義是:無論做事還是企業管理以及治理國家都要遵循自然規律辦事,順應員工和人們的本性發展來治理,就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三)在求人才上“有所為”,在用人才上“有所不為”
筆者理解“無為而治”管理思想的第三層含義是要求高層管理人員在招聘人才、求聘人才上“有所為”,在使用人才上則“有所不為”。一位現代企業的高層領導,在現代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要想真正在做大事上“有所為”,在小事上“有所不為”,就必須在用人上實行“君無為而臣有為”的管理方法。例如:在宋朝時期,宋仁宗深知“無為之道”,認識到“君無為”要以“臣有為”為先決條件,否則,“無為而治”的理想是難以實現的。有一次大臣向他請教如何實現“無為而治”,他說:如果君主手下有得力的群臣,代替君操勞政事,又不存私心,人君就可以“無為而治”了。這里,談到高層管理者要實現“無為而治”的條件,就是要有聰明能干且為人正直的得力助手。這樣,高層管理層就能實現“無為而治”的管理理想。抽出更多的時間思考政府、企業、組織的未來和長遠利益。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反復強調:在企業管理上要避免出現“一頭獅子帶一群綿羊”的局面。在現代管理中,如果沒有一個忠于上司、有德有才的中高層管理群體,“無為而治”也就無從談起。所以,就要求國家、企業以及各種團體組織的高層領導者在求人才上“有所為”,在用人上“有所不為”。
針對現代管理者工作中存在的整天忙忙碌碌,卻還有做不完的事情以及整天感覺身心都很疲憊的問題,筆者認為,作為一個管理者不應該是這樣的狀況,其身兼任著國家和企業的發展大計,若是每時每刻都有忙不完的事情要做的話,那么其國家和企業也不可能治理得井然有序。筆者從老子的“無為而治”思想出發,簡單地論述了現代管理者問題的解決途徑,希望能對現代管理者給予一定的啟示。
參考文獻:
[1] 岳德常.《道德經》新詮――道即價值體系論[M].鄭州:黃河水利出版社,2009:18.
[2] 老子莊子[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123.
【老子無為而治的論文】相關文章:
無為而治的近義詞05-20
老子的語錄03-01
老子的名言04-24
老子的名言名句01-20
關于老子的名言12-17
老子的名言15篇02-14
關于老子的名言名句02-10
《老子》閱讀答案11-18
關于老子的名言警句匯總04-18
【精選】關于老子的名言集錦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