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素質教育論文
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素質教育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育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程,必須靠全社會共同來完成。自學校誕生以來,學校教育就在整個教育系統中一直處于主導地位,承擔著品德培養、知識傳授、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等青少年健康發展的主要責任,但是長期的“應試教育”也留下了許多疑問。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和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青少年對接受校外教育的要求日益迫切,校外教育已經成為教育體系中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承載著對青少年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培養青少年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重任,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校外教育有利于青少年興趣特長的培養和個性發展。
學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是課堂教學,實行國家統一的教學計劃、課程標準和教科書等,在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打基礎的根本作用是其他任何教育形式都不可替代的。學校教育對于學生的教育強調共性的較多,興趣培養、個性潛能方面開發顧及的較少,這種培育模式在促進人類文明發展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弊端。它既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又限制了學生的充分發展 ,不利于學生興趣、愛好和特長的發展,不利于培養他們良好的個性。
校外教育不受統一的教學計劃、課程標準和教科書等限制 ,可以根據青少年的興趣來設置教育內容,充分尊重青少年個性發展的獨特性,重視青少年個性品質的發展,這種優勢是學校教育所不能比擬的。校外教育主要開設音樂、舞蹈、繪畫以及各種體育項目的活動和培訓,這些項目也是學生成長過程中迫切需要的表達、交流方式。校外教育活動和培訓是以興趣小組的方式,把具有相同興趣、愛好的青少年聚集在一起,以學生為主體,運用主動參與的方式,把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有機地結合,即教師在整體活動中作為靈活的調度者、障礙的排除者以及活動信息的捕捉者和判斷者,并通過傾聽、觀察、分析、點撥、啟發,讓學生在感悟中啟迪智慧并獲得新知識,這種相互學習、相互探討的學習氛圍是寬松而自由的,這樣的教育方式也是適合青少年個性發展的。從興趣引導、因材施教,可以廣泛地吸引青少年,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他們成長需求的多樣化與個性化,讓青少年在快樂中受教育,充分滿足他們自身發展的需求,良好的個性品質得到充分地發展,從而實現素質教育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結合。
二、校外教育有利于培養青少年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今天,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培養青少年創新精神和能力,已成為我國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務。校外教育的優勢就在于可以提供創新的活動思路和方法,精心設計開發活動項目,及時調整活動內容,不斷探索創新活動的載體,滿足社會、學校、家長和青少年的發展需求。
校外教育以學生為主體 ,多數活動和項目都是由學生通過親身實踐來完成的,教師在整個過程中只是起到引導和保護的作用,它讓青少年在實踐中體驗知識、體驗社會,在實踐中受教育。這種親身實踐的教育對于培養青少年獨立、自信的個性,獲得真切的感知,對終身學習都是極為重要的。愛因斯坦說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校外教育沒有傳授完整學科體系的任務,各項活動更側重對青少年的情感、藝術技能、修養及身體協調性等方面的教育影響,沒有考試和升學的壓力,所以當青少年興致勃勃地投入到自己喜歡的興趣項目時,大腦很容易產生興奮點,思維也變得敏捷,學習效率顯著提高,目標得以實現,青少年從中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和喜悅,使他們的創造欲望在得到充分滿足的過程中進入最佳狀態。
由此激發了青少年向知識更深一層領域的探索欲望,激勵青少年樹立自信心,更主動地學習,自覺進取,有利于培養青少年的創新精神,使其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
三、校外教育有利于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社會化教育。
現在的青少年正處在一個信息爆炸的多元時代,手機、電視、互聯網、多媒體,它們在給青少年的學習和娛樂開辟了新渠道的同時,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過網絡傳播,傳統文化與西方文明、物質與精神,各種觀念和意識形態交織在一起。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滋長,使人們的價值觀、社會觀發生了巨大變化,大量出現的新事物新現象,不斷沖擊著青少年的道德認知。互聯網在很大程度上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網絡對青少年的思想意識和行為舉止等方面的消極影響已是不爭的事實。網吧、游戲機室等對青少年有著深深的誘惑,有相當一部分青少年在接觸到這些后就難以自拔、玩物喪志,甚至誤入歧途。如何借助學校以外的社會力量培養教育青少年,幫助青少年健康發展,遠離不良誘惑,已經成為家長對子女發展的殷切期望以及社會對青少年健康發展的強烈教育需求。
校外教育是在公休日及寒暑或學校放學后,專門為青少年提供學習交流、挖掘潛能、培養興趣、開闊視野、增進友誼的服務平臺,是以青少年感興趣的健康有益的藝術教育和體育活動項目來吸引他們的。以豐富多彩的藝術教育和體育活動項目為平臺,讓青少年可以盡情地玩樂、愉悅地學習、健康地運動和專注地探究,以此潛移默化地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道德水準 ;通過參加志愿服務、社會公益性活動、群眾性教育活動等以重大紀念日、民族傳統節日為契機的大型主題教育活動,將藝術教育與立德樹人緊密相聯,注重對青少年進行地域傳統經典文化的學習和研究,注重民族精神與生命教育的有機滲透。培養青少年責任心、自律、自信、合作精神、管理能力、社會交往能力,感受助人的樂趣,學會感恩、學會交流,鍛煉青少年堅強的意志,培養青少年良好的心理素質,使他們的思想道德行為得到全面培養和鍛煉。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教育觀念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一個人的成功除體力和智力因素外,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非智力因素,如自信心、健全的人格、社會交往能力、興趣特長的培養和發揮、克服困難的毅力、經受磨煉的意志以及團隊合作能力等。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充分發揮校外教育的特點和優勢,培養青少年興趣特長和個性發展、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思想道德品質,促進青少年的全面發展,對推動素質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陳清華,鄭雪冰 . 素質教育需要新的評價方式 [J]. 教育探索,2006,(7)。
[2] 李來寶 . 淺談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關系 [J]. 中國科技信息,2009,(8)。
[3] 王燕妮,左勇 . 加速學校體育教學改革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J]. 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5,(2)。
[4] 吳彩菊 . 群體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A]. 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下)[C].2007.
[5] 李玲清 . 論青少年挫折教育 [D]. 華中師范大學,2008.
[6] 鄒文玉 . 試論家長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A]. 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江西卷)[C].2010.
[7]巴文麗。校外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結合的實踐與思考[A].中國新時期思想理論寶庫--第三屆中國杰出管理者年會成果匯編 [C].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