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家長應從小培養孩子好習慣的小論文
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形成學生健全人格的基礎,是學生成人、成才的前提。葉圣陶曾說過:“教育就是培養習慣。 ”小學初入學的新生正處于從幼兒園游戲型教學到課堂型教學的重要過渡階段。只有在良好的行為習慣的保證下,學生才能學會認知、學會合作、學會做一個合格的小學生,最終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
一年級是基礎教育中的基礎。不可忽視良好習慣的養成對孩子今后學習和生活的重要影響。多年來低年級的教育教學工作使我深切地感到對學生行為的規范、指導、激勵是養成行為習慣的關鍵。一年級是學生各種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期,教師只有抓住習慣養成的良好契機,施展教育教學的魅力,才一定會促使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
一年級學生要養成的習慣涉及到方方面面。課前、上課、放學、作息……該怎么做,不該怎么做,無一不需要老師的引導和教育,如此多的“該”與“不該”,單憑老師的說教很難達到好的教育效果。開學初,我們學校教導處就把九月份定為“教養月”,安排部分老師制定了一系列的養成教育方案和計劃,如:午餐、行走、環保、課堂、問候、集會、安全等,并利用班會、關心班等時間對全體新生進行各種常規禮儀培訓。學生在背誦兒歌、觀看錄像、實地演習等訓練形式中,明白了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在不知不覺中行為得到規范和強化。
當然,在行為習慣的養成中,學生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干擾而影響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這是由于兒童受年齡特點的制約而造成的。行為習慣的最終形成則需要老師的常抓不懈、規范不止。我們教師要充分利用《小學生守則》和《日常行為規則》的條款來引導學生行為的自覺性。每周提出切實可行的行為要求,及時將本周學生行為與規范要求相對照。并且每月更換新的奮斗目標,鼓勵學生對照目標找出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引導學生在評價自我和他人的同時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自律,增強自信,達到自強。
同時,要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平時,可通過“電話熱線”、“家校路路通”等方式及時與家長進行交流,使家長有的放矢地督促學生養成好的行為習慣。
總之,一年級是學生良好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關系到學生今后的成長,關系到學生在做人、求知的過程中,更關系到我們今后為社會輸送的勞動者的基本素質。烏申斯基曾說過:“良好的習慣是人在神經系統中存放的道德資本,這個資本會不斷的增值,而人在其整個一生中就享用著它的利息。 ”可見,良好的習慣對人一生的影響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