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創新創業論文該怎么寫
創業的環境越來越艱難,如何在創業中創新才是重點,下面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創新創業論文該怎么寫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伙伴哦!
創新創業論文一
1南洋理工學院職業教育理念
雖然新加坡中專教育發展時間不長,但其典型的東西方融合特色使其成為亞洲乃至其他地區國家競相學習的榜樣。南洋理工學院在辦學策略上,重點突出市場導向、柔性系統、能力開發、國際合作、面向世界以及重應用、重開發的辦學策略,可謂新加坡高等職業教育的代表。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更具個性化的創新教育理念,為學生的職業生活與創新創業作好準備,使他們成為新加坡科技創新、社會發展的主力軍。南洋理工學院充分利用學校的資源、專才、創意及創新能力來支持企業之發展需求,如此遠大而又切合實際的使命定位,使其辦學策略和教學模式更加具有了科學的發展依托。
1.1無界化校園理念下的實用主義
無界化校園管理理念是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靈活學習,教師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見解和判斷有針對性對教學內容按照社會需要加以改進和完善,使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得到保證。現實中的問題往往不分專業界限,任何一個項目都是綜合性和系統性的,依賴于多個學科之間專業知識的融合和創新,從現實中對具有創新創業特質的復合型人才的熱衷追求也可看出其重要意義。這種復合體現在校園教學中就是強調各學科之間的緊密溝通和聯系,而南洋理工學院將這種聯系制度化地高度融合,并以此來強化行政管理部門和教學系之間合作的團隊精神,同時強化資源與人才的共享,促進不同學系間的項目合作及教學活動交流,提供更多綜合科技創新創業與應用機會。通過這種復雜的綜合應用項目,提升教師之間的合作教學能力,強化學生的專業和創新能力,同時還可以加強學院的靈活度和反應能力。在此理念下,學校培養了更多具有開放性創新思維和國際眼光的教師和學生,這種國際化使教師具備更加寬廣的視野和領先的專業技能以及跟蹤國際最新發展趨勢的創新能力,使得學生無論是從教師處學習,還是參與國際競賽,抑或參與國際企業的項目,都主動或被動地置身于國際化的環境中,進而在學習和工作過程中都體現了真正的全球無界化。
1.2注重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技能培養
南洋理工學院開創的“教學工廠教學方式通過高度仿真的環境使學生有直接的感悟和現場感,尤其注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教學工廠是以學校,而不是企業為本位,在現有的教學系統的基礎上設立,是將實際企業環境引入教學環境之中,由模擬到模仿再到融合的過程。其中企業和研發項目是教學工廠里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使學生能將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應用于多元化、多層次的工作環境中。教學工廠的辦學理念經歷了4個階段:第一階段,學院與企業開展伙伴關系,盡可能多地吸收先進企業的技術和資金,全面模擬企業環境;第二階段,學院全年不間斷地為學生安排項目,以配合企業需求;第三階段,學校開始著手系統地進行專業開發;第四階段,樹立全面的教學工廠理念,幫助學校實現自己的理想。
1.3積極推動產學研結合
新加坡高等職業教育把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緊密地結合了起來,實現了職業教育的高等化和高等教育的職業化,其推行的.教學工廠教學模式以及全方位的校企合作使其具備了中專教育高速發展的動力。這種源于企業、用于企業的校企合作精神,使其可掌握市場發展最新信息和趨勢,擴充教學與發展資源,開拓科研和創新項目,不斷引入國內外企業實習機會。南洋理工學院各系部都與產業實現了較強的融合,通過校企共同設立的實驗室讓教師與學生和企業共同研發項目,或通過學系專業咨詢委員會成員來增強與產業間的融合,另外還通過在職培訓課程加深與企業的聯系。令人側目的是,該學院的各學系都具有與新加坡國內外企業的融合項目,其中很多都是國際知名的大公司,如信息科技系與企業合建的實驗室,就涉及微軟、思科、甲骨文等大型企業,其提供在職培訓的專向專業如電子商務、IT安全等,主要服務對象是在職的專業人員,以此來滿足企業在各關鍵領域對專向人才的需求。
2我國中專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2.1教學體系不統一
我國的創新創業教育與發達國家相比,起步較晚,多數中專院校并沒有把創新創業教育當作高等職業教育主流教學體系中的一部分,創新創業教育仍處于自發、分散的探索階段。現行的教學模式中,創新創業教育多以選修課講授為主,沒有形成統一的課程目標,教學效果、教學內容差異很大。很多中專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人員缺乏相關的實踐經驗,教學效果不明顯。另外,創新創業教育相關的學術研究深度不夠,沒有與生產企業相互融合,導致創新研究成果轉化率低。
2.2辦學定位模糊
當前我國的職業教育在辦學目標和辦學理念上界定模糊,很多中專院校依據普通高校的辦學模式組建,有著普通高校的共同特點,重理論輕實踐,特別是缺乏以市場為導向的辦學策略。另外,由于發展時間較短,在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上還不夠完善,有些中專院校的管理機構、校園設施、師資隊伍等方面類似本科院校,但運行模式又按照中專時期的方法進行,無法體現中專教育的特點。突出反映在教學上注重理論體系講授,忽視實踐技能和創新創業理念的培育;理論課時占用比重較大,實踐實訓時間不足。另外,考核方式比較單一,注重理論知識考核,實踐實訓考核方式不夠完善和科學,使很多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技能的人才無法獲得公正評價,埋沒了大量具有潛質的人。
2.3校企橫向聯系結合度不高
中專院校產學研結合是完成教學使命的需要,提高教學科研能力的需要,加強學生實訓基地建設的需要,也是多渠道籌措經費的需要。當前我國中專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體系已初步形成。與此同時,中專院校的產學研也呈現了蓬勃發展良好勢頭,但限于各種條件的限制,中專院校的產學研發展并未達到其應有的高度。無論是職教集團還是實習基地,都沒有真正實現學校的主導地位。究其原因,根源在于企業的需求并沒有得到充分滿足,造成了學校方面主動,企業方面被動的單向合作局面。應通過尋找適當模式促進我國中專教育的校企合作,充分滿足企業方需求,避免學校方面單方索取,使校企雙方真正實現共贏。
3南洋理工學院職業教育理念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啟示
3.1革新教育理念
隨著全球經濟發展多元化的不斷深入,各經濟體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也加速了各國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大學的作用和活動范圍從純理論科學研究轉為傾向于實用性,更直接地參與科技成果產業化,更多地介入行業或區域經濟發展,課程設置和師資隊伍結構更注重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育過程中更強調實踐環節,教學中融入創新創業元素開始成為當前很多高校的發展特征。教育部2014年提出對全國600余所高校進行轉型,將其辦學理念進行重新定位,以培養“工程應用型人才為自己的目標,在培養“工程應用型人才的同時,創造條件,培養“行業創業者或領導者。如何寓學科能力培養于應用能力訓練中,做到人文教育和科學教育相結合,融合通識教育,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新一代大學生,需要改革高等教育理念與人才培養機制,通過跨領域全方位的教育,培養有創造力和創業精神的未來行業領袖。應在大學教育中推廣和促進創新創業教育,支持學生、教師把創新點概念化,然后拿到企業中去測試、調整和提高,不斷完善并實現轉化。這是實現創新和轉變的最佳辦法,也是南洋理工學院“教學工廠與“無界化校園教育理念之典型寫照。
3.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匱乏是中專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動力不足的重要原因,必須加強師資引進和培養力度。可借鑒南洋理工學院的做法,從企業、政府中聘請有實際工作經驗和理論修養的企業家、咨詢師、創業投資家等擔任兼職教師。同時,鼓勵教師參與企業咨詢、研發和管理工作,增加實踐經驗。中專院校應當將培養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作為自己持續發展的動力來源,通過現場引進、教師鍛煉、行業兼職等方式加強雙師素質教師的培養,將對學生的教育與教師的教育緊密結合,以提高中專院校的人才培養水平。《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指出,要建立職業教育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專業教師每兩年必須有兩個月到企業或生產服務一線實踐。同時,應制定和完善職業教育兼職教師聘用政策,支持職業院校面向社會聘用工程技術人員與高技能人才擔任專業課教師或實習指導教師。另外,要建立良好的職業教育師資培訓體系,通過校際之間合作,共建地區性的職教師資培訓中心,多方面加強師資培養工作。
3.3改革創新創業教育模式
借鑒南洋理工學院的職業教育理念,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校)積極探索分層教育,構建多方位課程體系,開展包含普惠、小眾、精英等類別的分層教育,建成了必修保基、限選強能、公選拓展、網絡延伸、實踐提升、“二課熏陶的“三層次六方位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第一層次面向全體學生開展普惠教育。通過《創業基礎》必修課和各專業創新創業限選課的理論教學,啟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和創業意識,點燃學生的創業激情,挖掘學生的創業潛能,發現創新創業型人才,提升學生創造性就業的能力。第二層次面向有意向創業的學生開展小眾教育。通過創業類公選課與相關的實習實訓,進行創業知識、創業素質拓展教育和創業技能培訓,引導學生為自主創業做出積極準備,一旦時機成熟即可創業。第三層次面向已經進行創業實踐的學生開展個體教育。針對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進行個性化的指導和培訓,讓學生全過程、全方位地體驗創業歷程,全面提升創業素質和創業能力,鼓勵其畢業后直接創業,同時創造就業崗位帶動其他學生就業。
3.4建設校內外創新創業實踐體系
2000年以來,科技部、教育部先后在全國部分省(市)和高校相繼建立了國家級與省級大學生科技園、產業園及創業孵化器等服務保障機構。但是,與新加坡相比,投入和產出非常有限。可借鑒南洋理工學院的“教學工廠模式,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校內外大學生創業園,把大學的人才、技術、信息、實驗設備、圖書資料等綜合智力優勢與其他社會資源優勢相結合,為學生提供企業創立與運行、資本運作、風險規避、知識產權等創業實務咨詢與人員培訓服務;
2)建設校企合作的研發中心,把企業的研發任務移植到校園內,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各取所需,提升大學生的科技創新創業能力;
3)建立由政府或企業參與,高校主導的科技園區或孵化器,在政策、資金層面給予支持和投入,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提供后勤保障。
4結語
理工學院的教學工廠和無界化校園理念"為國內中專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提供了優秀的可借鑒經驗。同時我們應注意到,任何一種教育模式的最終實效性,取決于其實施過程的本土化,創新創業教育也不例外。因此,在實施創新創業教育中,應充分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合理有效地利用現有資源優勢,將創新創業教育最大化,為社會培養更多創新人才。
創新創業論文二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是新的經濟時代的形態。它為大學教育改革,為創新人才競爭的理念和重新定位人才培養目標指明了方向,既然創新創業教育在大學勢在必行,那么我們如何開展,怎樣踐行呢?筆者認為: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即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提供理論依據、動力源泉和有效途徑,是其發展的內在要求,并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蓬勃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現實的指導作用。
一、實事求是是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踐行的原則和依據
當今世界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和平是世界的政治主題,發展則為世界的'經濟主題。和平是階段性的,而發展是永恒性的。我國作為第三世界的社會主義國家,實事求是地講,與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仍有差距,迫切要求探索高速發展之路,一切有益的人類文明優秀成果都可借鑒為己所用。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力度不斷加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也隨其而行,但仍落后于國際高等教育發展的節奏。20世紀70年代,西方發生了戰后嚴重的經濟危機,各國都顯現出經濟增長的停滯、高失業率和高通脹等問題,致使國外大學生擇業就業的空間大為縮減,由此,人們必須“實事”而“求”,“求是”的目標如何鎖定?經“求”的結果表明:問題出現在市場的供求關系上,也就是說求職單位的供給無法滿足人才的需求,那么就鎖定“求是”的目標,即造“企業”,如何制造企業呢?那就是創業,因此,創業應“求是”而生。隨后20年期間,創新創業教育成果顯著,創業奇跡不斷涌現,創業革命蓬勃發展。而我國高等教育由于追趕的步伐過快,改革的形式和方法不可避免地有些粗糙和簡單,精英式的大學教育急速轉為大眾化教育后,教學質量沒有跟進提高,反而呈現下滑態勢,畢業生就業大軍嚴重供過于求,專業知識與就業崗位嚴重脫鉤,傳統教育理念和人才培養目標僵化,缺乏創新意識,缺乏創新能力的培養和引導,與國際高等教育的新理念、新目標相差甚遠,與國際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要求形成鮮明對比。為此,我國的高等教育也要“實事”而“求是”,大力開展和深化大學創新創業教育迫在眉睫。
二、群眾路線是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踐行的動力源泉
群眾路線就是要求一切工作都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謀利益,尊重和支持人民的首創精神,虛心向人民學習,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歷史同樣離不開人民,離不開群眾。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群眾的首創精神是人類活動最有力的刺激力量。當前,世界形勢日新月異,風云變換,各個國家都在發展的道路上急速前行,唯恐落后于人。所以,我們必須時刻警醒,切記居安思危,銘記發展是硬道理。而發展的實質就是創新創業,就是創造出一片新天地,打造一批新興產業,奪取發展的制控權,其動力根源就在于群眾的首創精神。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只有踐行群眾的首創精神,建立創新創業教育的制度體系,配備激勵創新創業的薪酬機制,同時設置明晰的運行和考核標準,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和激發師生的參與熱情和積極性,形成上下一心,群策群力,大膽探索,勇于開拓,納新除舊,最終必將破繭成蝶,爭創出大學教育的新未來。
三、獨立自主是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踐行的內在要求
一個國家無論是進行革命,還是進行建設,都要從本國實際出發,走自己的路,依靠本國人民的力量進行革命和建設,這就是獨立自主的原則。自黨的十一屆三種全會以來,我國高等教育體制的改革,隨著經濟和科技體制的日益深化,現處于“深入突破”的第四發展階段。從高等教育改革的第一階段開始,國家就致力于對高校進行逐漸松綁,逐漸擴大學校自主權,隨后緊跟市場經濟發展的節奏,逐步由統分管理向市場需求靠攏,由計劃分配到雙向選擇,再由市場調節專業需求,使各高校逐漸“獨立自主”起來。但這一改變仍然不能完全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難就業成為高校困境。為此,創新創業教育應運而生,并要求進一步獨立自主,充分利用現有辦學條件,發揮高校自身辦學特色,自主開發優勢專業市場潛力,創設創新創業實驗室,模擬專業創業項目,研發專業創新點,加強學科縱深聯系,擴充學生知識儲備,向社會輸送優質創新創業人才。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辦公廳下達關于印發《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的通知。2012-8-1.
創新創業論文三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和高等教育的蓬勃發展,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也越來越受到教育管理者的關注與重視,經過近30年的快速發展,雖有少數高校抓住機遇,順勢而為,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突出的成果,但大多數高校的大創教育仍屬于在政府行政指引下緩解就業壓力的被動回應,不能有效滿足未來社會經濟發展對創新創業人才的巨大需求。因此,高等教育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工作應作為新時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點。
一、創新創業教育的戰略作用和現實意義
1.適應國家社會經濟發展和高等教育宏觀政策需求。伴隨著社會的快速進步和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的高等教育早已從培養時代嬌子的精英教育步入了提升全民素質的大眾教育階段的軌道,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更為明晰,教育資源更為豐富,教育結構更為合理,人才培養質量也更為高效。但同時也存在諸如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落后、學生自主能力欠缺、就業形勢下行等困擾高等教育發展的問題。面對高等教育發展的窘境,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高校管理者也與時俱進,銳意創新,以清華大學創業計劃大賽為開端的自發性探索開創了我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先河,由此揭開了我國人才培養計劃中大力實施創新創業教育的序幕。尤其是步入21世紀以來,為轉變高等教育的陳舊理念,變革人才培養模式和手段,全面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扭轉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不利形勢,國家積極研究和部署有關創新創業教育的計劃和實施方案,各高等學校也對創新創業教育顯示出了空前的愿望,并在其戰略發展規劃中提出了明確的政策導向和要求。《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教辦[2010]3號)和《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十二五”期間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教高[2011]6號)兩份文件的出臺,又極大地助推了空前高漲的高等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指明了發展方向。
2.契合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理念。新世紀以來,面對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和人才培養理念也隨之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絕大多數的地方高校都在日常教學進程中加強了對人才培養目標的思考、總結、理解和把握,發現未來世界需要的具有創新精神、自主思維、勤于創造、敢于創新的應用型人才,并由此對人才培養方案和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改革和創新。一方面,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注入了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從思想上解決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認識問題;另一方面,在人才培養進程中加大了創新創業教育環節和比例,為創新創業教育的良性發展創設有利條件和機遇。
3.提升地方高校辦學水平和學生專業素養。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蓬勃發展,教育資源也早已實現了相對合理的轉移和配置,不同層次的高等院校也根據自身的辦學理念、優勢特色等形成了較為科學的目標定位,除少數研究型高校主要以培養復合型精英人才為目標外,絕大多數的地方高校仍然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當下,具有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尤為可貴,基于此,高校的教育管理者也因勢利導加強了對實踐教學環節的'重視,并努力構建了創新創業教育長效機制,這一方面助推了學生創新活動,鼓勵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豐富了學生的專業素養;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學校人才培養方案和模式的創新與改革,使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日趨科學合理,辦學水平日益提高。
二、地方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原則
1.全程性。創新創業教育應融入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整個環節,學生從進入大學課堂的第一天起就應接觸創新理念,并在四年的大學生活中不斷地加以強化和理解,從而逐步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為將來步入社會打下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2.全面性。高等教育的創新創業教育必須堅持面向全體學生,是所有學生在導師指引下自主開展的團隊活動。對于這一點應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一是創新創業教育不是針對少數人的創新培養、創業實踐和就業教育,而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一場具有革命意義的教育改革。二是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不是簡單的創新創業實體數量的多和少,而是全體學生接受創新創業教育所獲得的綜合素質的提升和職業精神的塑造。
3.協同性。一方面,國家鼓勵實施創新創業教育并非意味著高等教育教學重心的轉變,更不是迎合形勢片面地將就業前移,而是要在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進程中努力培育大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自主意識,是為了全面提高人才的綜合素質。地方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必須堅持理論育教學和實踐環節的統一發展,要切實做好課內課外銜接、校內校外結合,更好地實現教師講授知識與學生動手能力的協同發展。另一方面,創新創業教育不僅涉及高校的課程教學改革、實踐活動開展、校園文化建設等多個方面,更涉及國家政策、社會環境、企事業單位等多個主體之間的相互配合,因而必須建立科學協調機制,充分考慮多個主體、諸多因素的協同運作,調控一切積極因素,使創新創業教育和諧共贏。
4。特色性。地方高校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因遵循特色性原則,高校管理者應從辦學定位、專業優勢、特色沿革等多個視角出發,積極打造適合自身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和創新創業教育特點,真正地規避照搬照抄、千篇一律的現象,堅持專業立場,形成專業特色,力求在高校競爭中實現特色鮮明、高效實用、獨樹一幟的局面,為高等教育呈現百花齊放做出貢獻。
三、地方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創新策略
1.營造良好校園文化,激發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校園文化建設是地方高校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樞紐,其核心作用就是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地方高校應努力營造激勵創新、發揚個性、培育特色、注重傳承的良好文化氛圍,在做好課堂教學工作的同時,積極倡導和引導多種形式的學生科創活動,為學生創設各種創新創業平臺,爭取各類創新創業項目,鼓勵他們在豐富多彩的科創活動中積極扮演設計者、組織者和操盤手,并為其提供各種條件和資助,努力培育學生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和創業精神,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助推學生校園文化生活。
2.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優化創新創業教育教學體系。地方高校應因勢利導,加快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和完善,構建科學合理的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模式和體系。面對蓬勃發展的大學生較新創業教育發展態勢,對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和完善不是簡單地增設幾門課程,做好幾個實踐環節,開展幾個競賽項目,而是要從根本上進行改革與優化,要推進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方法和課程體系改革,積極探討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努力將課堂教學成果轉化為創新創業教育教學實踐,建立多層次、立體化的創新創業教育教學體系。
3.構建學生科創平臺,推進創新創業教育。隨著大學生科技創新成果的不斷涌現,地方高校也應順勢而為,積極打造學生科創平臺,努力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首先,依托當下蓬勃開展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科創活動緊密結合,力求推出科技性、經濟性、效益性和社會性強的學生科技創新項目;其次,舉辦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大學生科技創新成果大賽,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創新思維,力圖將學生通過科技創新項目形成的創新成果在模擬運營條件下轉化為實際應用產品,并突出其市場價值和社會效益,以加強學生的市場意識,從而激發學生對科技成果孵化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最后,依托企業實踐實訓基地,加快學生科創成果的孵化與轉化。地方高校可與企業共享學生科創成果,一方面為企業帶來新的項目,推動企業發展,為社會經濟注入活力;另一方面企業能為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提供實踐場所和資金支持,為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提供便利條件。
4。加強學生創新創業團隊的培育和建設。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過程,期間充滿著疑惑、困難、判斷和抉擇,這就要求創新創業活動需要有組織者、合作者、指導者和引領者,需要有一個相對穩定和團結的創業團隊來共同承擔創新創業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大學生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要有頑強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更要有良好的團隊意識、協作精神和合作能力與執行力。我們知道,創業活動離不開與人交往,離不開溝通與合作,更離不開團隊的配合,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單槍匹馬必定勢單力薄,難有作為。因此,地方高校的管理者要利用多種渠道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努力打造優良的創新創業團隊,從而提高學生創新創業成功的機率。5。健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配套環境與措施。地方高校要針對創新創業教育健全和完善軟件和硬件環境,一方面,要為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提供諸如政策法規法律、工商稅務、管理咨詢、項目融資和成果孵化等多方面的無償咨詢與服務;另一方面,要為學生盡可能地提供多種形式的資金與物質支持,如學校創業基金為學生提供免息貸款,科技園區免費為學生配備必要的設備和設施,校園內部網絡為學生提供社會和企業需求信息,學校網站宣傳大學生科創成果等等。
參考文獻:
[1]鄧明英。地方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瓶頸與突破。[J]繼續教育研究,2016(1)
[2]曾禛等。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北方經貿,2013(1)
【創新創業論文該怎么寫】相關文章:
創業計劃書該怎么寫06-27
創新創業專題論文09-13
聘書該怎么寫06-19
創新創業之我見論文(精選10篇)05-23
論文怎么寫01-05
實習報告該怎么寫09-16
述職報告該怎么寫?01-14
日記格式該怎么寫07-18
活動方案該怎么寫07-02
學習總結該怎么寫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