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學科教學論文
許多中學生在步入中學之前,就已經接觸了美術學科,可以說從小學開始很多學生就會表現出對于美術課程的興趣,進入中學以后,正是他們對于這門課有更深層認識的階段,而中學美術課程可以激發學生的觀賞興趣,提高學生藝術方面的素質和造詣。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美術學科教學論文,歡迎閱讀。
一、因地制宜,讓美術課堂凸顯地方“特色美”
在農村學校,如果美術課教學手段單一,教學中拘泥于教材,不能把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在教法上過于呆板的話,是體現不出新課標的理念和精神的。農村初中,雖然學校美術課程資源嚴重不足,沒有必要的教學設備、器材和資料,但農村有著豐富多采的課程資源,有廣闊的土地、美麗的朝霞晚霞、藍天白云、各種動植物和花草;有能用于造型活動、取之方便的自然土、竹、木、石等;有民間美術、雕刻、圖案、編扎;有獨特的節日、習俗,民間藝人和民間工匠等。鑒于以上幾方面的地方獨特資源,可以進行農村美術教學的探索。
1.把生活和美術緊密地結合起來。
提倡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圍墻,融入社會,放眼農村廣闊天地,擺脫教材束縛,挖掘農村特有的資源,開展“以農為本”的系列活動,努力開發當地美術課程資源,大膽對原有教材進行增、改,補充一些學生愿意學習的有特殊興趣的內容,引導學生把美術學習與生活經驗、周圍環境相聯系,表現生活、贊美生活、運用生活。
2.開放教學過程,豐富素材庫。
農村有著廣闊的山川河流、奇峰秀嶺、紅花綠葉,別具一格的農家文化、農家風情,家鄉之變化,農村清潔工程等,為了豐富美術教學資源,美術課堂必須實行開放式教學,讓這些五彩斑斕的大千世界走進農村學生的心間,為農村的孩子發現美、欣賞美,提供豐富的美術素材。
二、應用多媒體,讓美術教學呈現“動態美”
多媒體教學以圖文并茂、聲像結合的'有機體,形成了頗具“活色生香”的形感、聲感、語感、樂感、動感,大大超越和豐富教材的內容,刺激著學生的感官神經,突破了言傳身教的局限性,從而使學生多角度感受多媒體的魅力。
1.多媒體圖片的展示可以讓學生的繪畫氛圍更加活躍。
多媒體技術表現美術語言中的線、形、色、質,引起人的回憶、沉思和心靈的創造,多媒體課件在展示欣賞圖片時,就可以把整個繪畫過程高度概括為幾個關鍵性的畫面展示,按照細致結構上的先簡后繁的條理性和色彩上先淡后濃的條理性,適當插入有動態的繪畫歷程,學生看著優美的圖片,心里充滿了激情,在繪畫過程中,有的在細心觀看、有的在相互討論的、有的則請教老師學生思維隨著情境不斷迸發出火花,畫出的畫面也越來越精彩。
2.多媒體音樂的運用能使學生“美”色飛舞。
美術課中常會因靜謚有余而活潑欠佳,在美術課中注入音樂元素,可以拓展學生的想象與遐想空間,深化作品的主題,加深學生對事物的認識,使兩者達到和諧統一,有利于烘托課堂教學的氣氛,創設出美好的意境,使學生身心愉悅,靈感激發。
三、變廢為寶,讓美術課程再現“創造美”
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被遺棄的卻極有應用價值的廢舊材料,像各種布料、舊報紙、易拉罐、廢舊掛歷、礦泉水瓶等。把這些材料的特點、美感與具體的藝術形象完美地統一起來,通過對各種不同材料的發現、收集與創造使用,再現藝術之美,從而激發學生對藝術創造的熱情。中國人熊正剛用幾塊防水用的麻袋布片拼貼并融合繪畫技巧創作了《蒙娜麗莎》畫,一位德國人出價幾萬元買了他的這兩幅作品。所以,美術課教學,教師可讓學生用一些廢舊物品有目的地按一定的想法剪拼、粘貼、加工,結果一定會變成一件學生意想不到的藝術品,如將易拉罐制成的電視天線,可以增加電視收視率;將舊畫報、舊掛歷、舊書彩圖等結成串做門簾、窗簾或在節日裝飾活動場所。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又激發了學生發現美、創造美的情趣。
四、總結
總之,美術課教學是讓學生感受美、體驗美的過程,美術教師只有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激活學生美育情趣,美術教學才能更“美”。
【小學美術學科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美術學科工作計劃3篇04-26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05-08
小學科學教學敘事課件04-11
小學科學教學計劃05-08
美術學科工作總結04-08
小學美術船教學設計03-31
小學美術《船》教學設計03-31
小學美術教師教學反思03-04
人教版小學美術教學課件09-15
小學美術教學計劃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