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設論文
文化是人類世界不斷進步的表現,彰顯著人類世界所創造的豐富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接下來小編搜集了文化建設論文,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篇一:民族院校和諧校園文化建設研究
摘要:
我國自古以來都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民族和諧是國家文化建設追求的目標。在新的社會形勢下,民族團結的重要性上升到了新的層次。相較于普通的高校,民族院校在宗教習慣、語言文化等方面有著一定的特殊性。民族院校融合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體現了兼容并包的民族政策,如何建設民族院校的和諧校園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
新形勢;民族院校;和諧校園;文化建設
當前,構建和諧社會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方向,也是促進人民幸福的有效途徑。民族院校是社會生活的一部分,校園文化的建設關系到和諧校園的建設。在新形勢下,文化多元并存,民族充分融合。民族院校的和諧校園建設是優化學習環境、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本文針對民族院校的特殊性,對如何構建和諧校園進行了簡單的分析。
一、新形勢下的民族院校
民族院校的存在是我國多年來實行民族團結政策的產物,體現著各族人民之間的融合與共同繁榮。民族院校與一般的高校校園文化有所不同,在很多方面具有一定的獨特性。這些差異性彰顯了少數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但同時也給民族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因此,民族院校必須首先清楚地認識到民族差異,然后才能采取恰當的措施尊重保護這些差異。具體來說,主要是以下幾方面:
(一)物質文化
我國少數民族與漢族人民的生活習慣、文化習俗有著很大的不同,不管是在生活飲食等方面,還是在學習教育方面都有很大的特殊性。由于宗教文化和思想理念的差異,少數民族的校園建筑、飲食偏好等都各具特色。而民族院校往往融合了不同民族的學生,在設計教學建筑、住宿房屋的時候,可以參考少數民族的風格特色進行加工,以使學生對校園環境產生歸屬感。而漢族學生則可以借此機會更好的了解少數民族的文化特色。在生活習俗方面,學校也需要特殊照顧。尊重不同民族的宗教信仰,按照少數民族的文化要求準備飲食和住宿[1]。
(二)精神文化
不同的地理環境、民族風情往往能夠發揮對民族群體的性格塑造作用,因此不同民族在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價值取向等方面也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民族院校作為一個開放包容的學習場所,校園文化的核心就是使各民族的思想在此得到溝通和交流,共同促進彼此的'發展。為此,民族院校應當始終保持開放的心態,接納不同思想的智慧。在所有的精神文化中,宗教信仰的差別尤為突出,而宗教信仰也是最容易引發民族矛盾的問題之一。因此民族院校必須謹慎對待宗教事宜,充分尊重學生和教職工的信仰,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文化環境。隨著社會的發展,民族院校已經普遍被大眾所接受。事實上,民族院校的建設與發展對于加強中華民族內部的團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新的社會形勢也對民族院校的發展產生了多重的影響。一方面,社會的開放性和包容性越來越強,多不同民族文化的接受能力也越來更好。寬松適宜的社會環境為民族院校的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基礎。隨著時代的進步、溝通的便利,各民族之間的差異性正在不斷縮小。另一方面,社會對文化多元性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更加重視對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因此少數民族文化的獨特性得到了放大,與漢族文化的差異性也得到了凸顯[2]。
二、如何建設民族院校的和諧校園
(一)建立寬松的校園環境
民族院校想要建設和諧校園,就必須從校園文化的建設入手全面發展多元文化。而在具體的實踐中,學校和教師承擔著主要的任務。寬松的校園文化環境就意味著對多元文化的接納和吸收,以及對各民族的充分尊重。營造校園文化環境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1)尋找文化共同點。盡管各民族之間的文化和思想都有著一定的差異,但是民族院校作為一個大家庭,應該積極尋求各民族的文化契合點,以使各民族之間能夠相互認同、互相溝通。其實在現代科技的幫助下,各民族之間的交流已經變得非常容易。交通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以及手機、網絡等技術的普及,都在不斷縮小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差異。為了進一步縮小差異,民族院校還應該做出更多的努力。比如,學校可以開展各種各樣的學習活動或者課后活動,鼓勵各民族學生共同參與,讓學生在共同的學習和生活中培養更多的共同點,從而形成一個新的集體,加強學生內部的凝聚力。為此,學校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統一管理制度,以形成良好的校園環境供各族學生之間找到共同點。
2)尊重文化差異性。在努力采取措施實現民族融合的同時,還需要充分尊重各族文化的差異性。對于諸如宗教信仰、民族服飾等具有鮮明象征性的文化符號,則不必要強求統一。而應該鼓勵多元文化的共同發展,使各民族保留和發揚本族的文化特色。還可以通過文藝表演、知識講座等形式來展示各族的民俗風情,使所有學生都能有機會接觸和了解他族文化。
(二)加強學生的文化素養
高校學生才是活躍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主體。因此,和諧校園的建設不僅僅需要學校和教師的努力,還需要學生的積極配合。加強學生的文化自覺性和思想素養是實現和諧校園的必要條件。為此,學生需要了解更多關于民族文化、民族政策等方面的知識和信息。只有在了解的基礎上,學生才能真正喜歡或者尊重他族的文化。也只有具備專業的知識,才能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民族之間的差異性和同一性。另外,學生還需要在思想上武裝自己的頭腦。也就是說,學生應該正確認識民族院校的特色,正確對待民族關系。對于自己本民族的文化,要尊重發揚,不能只顧學習接受其他文化而失去了對本民族文化的熱情和信心,也不能只以本民族的文化為尊。對于其他民族的文化,則要盡量尊重和接納,不能輕視、侮辱他人的民族文化或思想信仰。
篇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學校文化建設
[摘要]
學校是能夠折射出教育價值的精神領域。學校文化的建設,需要在先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引下,提煉出融合學校過去、現在和將來發展的核心價值觀;構建學校文化的總結構;在實踐層面實現學校文化的追求。
[關鍵詞]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校文化;建設
學校作為一種教育機構,一方面是提供學習的物質場所,另一方面是能夠折射出教育價值的精神領域。學校真正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作用是在文化層面,學校已成為一個具有教育意義的文化領域。關于文化的解釋有很多種,從不同角度進行詮釋,其內涵也不相同。美國文化人類學家Klobe和ClarkHong的文章《文化:一個概念定義的考評》剖析了眾多的文化概念,他得出的結論認為傳統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是文化的根本,其中最重要的是價值觀。同樣的,能夠做到對一所學校及其師生的發展、生活施展全方位影響的價值觀是學校全體師生都認同的價值觀。它左右著主體的思維方式和行動方向,是各個主體行為的規范標準。所以正如有些學者所說的,理解一所學校的價值觀是會意這所學校文化的一把鑰匙。學校文化的建設,最重要的是要反思與重構其價值觀。
一、學校文化建設的時代挑戰
美國學者華勒(W.Waller)在1932年率先使用學校文化一詞。他認為學校文化是在學校中形成的獨特的文化。學校文化不像書本上的以各種文字符號或非符號形式保存下來的知識,不能以學科課程的方式編制其內容,也不能像斯賓塞提出的“為我們美滿生活作準備”而進行儲藏。學校文化的教育功能是引領學生樹立對自己和他人的積極的、理智的、富有激情的、持續超越的立場和作為。學校文化是在動態變化的過程中產生的。社會快速發展,學校不能將這些變化拒之門外。文化只有有了現實土壤的滋養,才能培育超越歷史和現實的文化,創造新的學校文化。由于我國社會文化多元化的發展,原來的主導傳統觀念遭受強烈挑戰,隨之而來的各種文化觀念進行著激烈沖撞。為了提高就業籌碼、獲得好的就業崗位,大學生在通過各種方式不斷地提高學歷、考各種證書等。這種短淺的唯利的價值觀念進入到了學生的思想中。在當下的學校文化形態中,教育的功用就體現在協助大學生順利通過各種考試、博得單位提拔、走向一所夢想大學、得到一份好工作、取得豐碩的生存物資。基于這種學校文化的積淀,學生產生了一種判斷教育價值的心理傾向和慣性,失去了對價值的深思、反思能力,乃至迷失自己的真正需要,而是異化成從“有沒有用”這個單一方面評價一種學習活動,學習成為一個類似技術工的反復操練,而失去了其內在的教育內涵。其實利與意義并不是非要舍棄一方,在現實生活中,二者都展示了各自的作用。在學校文化建設中,要引導他們辨識財富、生命及意義之間的內在關系,輔助學生獲得正確的價值觀和生活觀。現在的社會是開放的,使得國外各種文化順暢地浸漫到各個方面。異域文化的滲入推動了我國文化的發展,加速了現代化的速度。但也有消極的一面,年輕一代熱衷國外的情人節、圣誕節等節日,而對本國的民族文化日趨淡化,甚至以“洋”為榮。長此以往,有可能出現民族文化發展受阻甚至文化的殖民化。學校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要加強傳統優秀文化的傳播,要引領學生認知和感悟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這是一個文化培根問題。這是一個民族文化繁榮的問題。首先要轉變學生對外來文化貪戀和迷信,然后培養對民族文化的理解、體悟,建立民族文化自尊,加強民族文化自信,唯有如此,在真正面對外來文化的浸染時,才會辨其真偽,真正吸取有益于我國文化成長的營養,提升和拓展我國文化的持續發展力與創造能力。學校文化是在連續不斷的時間和空間中發展、成長,必然包含不同的時空互動與碰撞。現代與傳統的交織和糾纏是現代學校文化一個十分凸顯的景觀。現代的年輕人過于沖動地擁抱當今文化,越來越疏離傳統的經典。從發展的角度看待現代與傳統“糾葛”存在,為現代人展示了充足的資源和繁雜的多種可能性,也再現了缺少對傳統文化文明的深究和活化運用,對現代文化的理解和“我化”的不足。如何讓傳統經典文化折射出來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情感體驗,悄無聲息地印刻在中國土地上生活的人們的頭腦中,是一個緊要卻又持久的問題。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校文化建設的價值導向
高師院校培養的是未來的教育工作者,在外部的社會環境的變化和內部的文化習慣面前,迫切需要學校走出復雜的現實狀況,促進學校文化的轉型和重構。重新建構新學校文化,必然要根據社會發展要求和發展趨勢,把握當今社會最先進的精神理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了科學特性和價值特性,濃縮了文化的精華,學校文化的建設應當遵循這種先進價值觀的要求,它理所當然地成為校園文化重構的基本指導思想。它是在馬列主義的指導下,實事求是地反映我國社會在當今時代的精神訴求,是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研究我國社會發展的最前沿的理論成果;同時,體現社會主義人文關懷,始終關注人民群眾生活實際,是現今中國人的價值實現的最新概括。“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一方面高屋建瓴地概括了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理想,另一方面指出了全國人民追求的價值夢想;“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從個人角度道出了自由發展的藍圖,表明了社會主義追求的價值屬性;“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全面指出了個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的道德規范內容。“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既繼承了我國優秀民族文化,也體現著與時俱進,超越了空想與僵化,擯棄了這些不合理因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表明我國在面臨各種文化沖突中的堅定立場,求同存異,消除分歧,贏得一致。“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既強調了個體“修身為本”的傳統,也包含著在市場經濟中個體要遵循的道德新要求。由此可見,我國當今社會的核心價值觀的.根本精神就是高校人才培養的目標追求,在這種核心價值觀的指導下進行建設的學校文化會創造出更符合人才培養要求的環境。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下的學校文化建設
(一)學校文化的核心價值觀的確立
學校文化的核心價值體現在一所學校的發展定位、培養目標、教學管理理念、教師專業發展等方面。在進行學校文化建設中,如果能自覺提煉出表達清晰的指導學校的核心價值觀,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進而它會輻射到學校各個方面的改革,提高學校文化建設的綜合效益。這就意味著學校要進行全方位的反思,在綜合考慮學校的核心價值觀、辦學定位以及時代需要的基礎上,為保證學校文化建設的基本方向,首要的是重新提煉出符合學校目標定位和優良傳統的新式核心價值觀。學校核心價值觀不是某個領導的辦學觀點和價值觀,是學校全體師生員工共同認可和尊重的價值體系。所以,要形成核心價值觀,必須弄清楚不同個體的價值觀是什么,在此基礎上,對各類符合時代和教育要求的價值觀進行總結、凝練,整合為核心價值觀。提煉學校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念,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在方向上一定要與社會的核心精神以及我國對學校發展定位相符合。在具體的落實中,各校需要適當考慮本地、本校的具體條件。它主要是通過自上而下的方式生成。在學校文化建設過程中,學校各級領導組織團隊,基于學校所擁有的歷史文化價值理念,如尊師重教、腳踏實地、勤勉等,結合當今社會重新闡發其當代價值,針對自身學校文化中缺乏批判精神和創新意識,以開放的心態積極吸納新文化以更新和豐富學校文化,討論確定一所學校的核心價值觀。一般而言,是學校領導群體就學校的發展方向、培養目標、教學改革和教師發展等重要問題提出基本的觀點,然后全體教職工交流討論并收集相關建議,在此基礎上進行修正,提煉成學校的核心價值觀。還可以結合學校的其它形式使價值觀深入師生。一是校訓,二是校歌,三是校規。
(二)構建學校文化的總結構
學校確立的核心價值觀是學校進行統籌規劃的指南針。為了使學校師生深入的理解校園文化,根據已定的方針建立關于學校文化發展的近期和長遠目標。只有準確把握了學校文化“血脈”和精神特質,才有可能充分地展現學校的特色與個性。在確定了學校文化建設的基本方向后,接下來就要考慮學校文化通過何種方式在哪些方面呈現的問題。學校組織人員進行研究,使得價值觀滲透到學校的各種制度當中,進入學校師生的日常行為中。學校的各項內容如課程設置、教學管理制度、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制度、師生日常行為規范體系等應根據相應的核心價值取向進行改革,使之符合學校文化發展的理想。為確保學校文化發展的順利進行,學校要通過制訂系統的教學、管理和生活等各個方面的制度為其保駕護航。學校在執行制度時,必須按規則辦事,必須采取公平、合理、正當的方式,確保學校制度實施的公正性。學校在具體實施制度的時候,應該實行“平等”制度,不能因人、因時而異。
(三)實現新文化追求的實踐層面
文化是內隱的,需要外顯的方式展現。第一,設計、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這些活動既有本校特色,又展現學校的核心價值觀,甚至可以把活動拓展到社會,利用社會舞臺展現,不僅向學生也向社會傳遞,提升了學校價值觀的影響力;第二,組織師生共唱校歌、讀校史活動,展示本校的歷史發展、知名人士;第三,通過榜樣的言行展示學校倡導的良好行為,師生的言傳身教起著潤物細無聲的教育作用。有意創造的誠信、文明的行為榜樣不僅是學校核心價值觀的要求體現,而且也為學生提供了學習楷模。第四,常態化地組織學術報告、各種講座、各類創意創業競賽及展覽等活動,緊隨時代發展步伐,頌揚傳統經典文化。學校的發展需要不斷輸入的時代精神和民族經典,才能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提供自由和諧的學校文化。
篇三:茶文化下高校文化建設的開展途徑
摘要:
在高等教育不斷得到普及的背景下,高校文化建設的良好開展,不僅有利于促進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而且也有利于推動高校得到良好的進步,由此可見,做好高校文化建設至關重要。茶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內容方面融合了儒、道、釋等多家優秀的思想精華,而在形式方面也具有多樣化的特點,具備養生、修身、禮讓等多種社會功能,因此,將茶文化應用于高校文化建設中是符合整體發展趨勢的。本文針對茶文化對高校文化建設的作用及開展途徑進行相關方面的探討和研究,以提供借鑒。
關鍵詞:
茶文化;高校;文化建設;開展途徑
1、前言
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構成部分,從形成到發展已有五千多年的歷史,不僅融合了多家優秀的思想精華,而且也具有多方面的功能。由于高校是培養社會所需求人才的主要場地,在高校培養人才的過程中,需要做好文化建設這一環節的工作來發揮輔助性的作用,而高校文化建設的有效落實,需要借助茶文化的融合。因此,將茶文化融合到高校文化建設中,發揮茶文化對高校文化建設的作用,無論是對學生個體的發展還是對高校整體的發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茶文化對高校文化建設的作用分析
茶文化起源于中國,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無論是在內容方面還是在形式方面都發生了不小的變化。將茶文化應用于高校文化的建設之中,能夠發揮重要的作用。
2.1有利于繼承和發展優秀的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茶文化對高校文化建設的作用,第一個層面表現在不僅有利于繼承和發展優秀的傳統文化,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中國不僅是生產茶葉的大國,而且也是茶葉的故鄉,茶在中國的出現以及發展的歷史已經長達千年,由此衍生的茶文化也早已經融入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對于傳統文化,需要堅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來予以繼承與發展,而茶文化是由物質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這三個層次所構成,其內容的組成豐富多樣,形式也是千變萬化,將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設中,讓學生充分接觸、學習、感受茶文化,有利于促進學生對茶文化進行有效的繼承和發展。除此之外,茶文化中包含了優秀的儒家、道家等方面的思想精華,在高校文化建設中融合茶文化,讓學生在茶文化的學習中逐漸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從而促進整體的進步與發展。
2.2有利于充分發揮茶文化功能,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
茶文化對高校文化建設的作用,第二個層面表現在有利于充分發揮茶文化各個方面的功能,從而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茶文化具有多個方面的功能,將茶文化應用到高校文化建設中,有利于充分發揮茶文化各個方面的功能,以此來促進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比如說,茶文化具有美學功能,以茶德、茶藝、茶禮等方面的熏陶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養成文明禮貌的行為。又比如說,茶文化具有養生功能,長期飲茶有助于人體健康,將茶文化應用到高校文化建設中,讓學生通過接觸茶文化來充分提高自身身體各個方面的機能,從而為日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與此同時,茶文化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茶道思想可以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的人生價值觀;二是茶文化精神有利于德育教育的良好開展,推動高校文化建設的發展。
3、發揮茶文化對高校文化建設作用的措施
3.1完善課程設置,豐富教學內容
茶文化不僅具有豐富的內容形式,而且具有多層的社會功能,要想將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設中,所能采取的第一個措施就是完善課程設置,豐富教學內容,以此來讓學生更好地接觸茶文化。首先,由于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和鍛煉能力的主要場所,因此,高校要從課程設置入手,讓茶文化知識的教育走進課堂,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促使學生更好地了解茶文化知識。需要注意的是,設置茶文化相關的課程,高校可以通過必修課或者是選修課的形式來進行合理的設置,同時計入學生的總學分中,以此來推動茶文化課程得到良好的開展。其次,在教學活動的開展中,需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教學作用和學生的學習作用,缺少任何一方的作用,都將難以實現提高教學質量這一目標。因此,在高校設置茶文化相關的課程之后,教師一方面要從教學內容安排出發,以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作為落腳點,在講述必要的茶文化知識的基礎上講解一些歷史典故、人文趣事等,以此來豐富教學內容,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茶文化的興趣;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形式上要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比如說將教學場地轉換成茶樓、茶室等地方,讓學生一邊觀摩一邊學習,身臨其境地去充分感受茶文化。通過采取這些形式,在豐富茶文化教育手段和形式的基礎上,促進高校文化建設得到良好的開展。
3.2明確茶文化教育的目標和價值,全面營造茶文化的校園氛圍
高校是培養人才的主要基地,承擔著為社會培養高素質、高能力且全面發展型人才的重責,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將茶文化有效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設中,促進整體的發展,采取的第二個措施就是明確茶文化教育的目標和價值,全面營造茶文化的校園氛圍。目標是行動的前提,在目標的指示下行動才能合理開展,因此,在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設過程中,需要明確茶文化教育的目標和價值,才能讓茶文化在高校文化建設中所發揮的作用達到最令人滿意的效果。除此之外,還需要全面營造茶文化的校園氛圍,以此來發揮文化潛移默化的作用,針對于這一方面所能采取的措施,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高校在對校園進行規劃和設計的過程中,將茶文化的相關理念融入其中,在理念的指導下建立相關的信息資源庫,為學生在學習和理解茶文化過程中搜索相關的信息提供便利,從而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茶文化知識;第二,學生進入高校之后,擁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參加自己想參加的活動或者是社團,因此,高校可以定期組織一些與茶文化相關的活動,比如說座談會、展覽、演講等,讓學生參與其中,從而讓學生充分學習茶文化知識;第三,茶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想更深入地了解這一部分的內容,高校可以邀請民間的藝人或者是專家來校為學生開展教學活動,多不同的角度讓學生了解茶文化,從而促進高校文化建設得到更好的發展。
3.3加大投入力度,加強各個方面資源的建設
茶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衍生品,隨著時代的進步而發展,其組成內容呈現著多樣化的特點,因此,要想將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設中,采取的第三個措施就是加大投入力度,加強各個方面資源的建設,從而促進整體的進步與發展。文化的建設離不開資金的支撐,因此,在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設的過程中,首先,高校領導層要意識到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設將對高校多方面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建立茶文化研究室、茶藝練習室、茶葉審評室等,促使茶文化有效融入到學生的日常學習與生活之中。除此之外,茶文化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在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設的過程中,還需要加強各個方面資源的建設,比如說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這不僅需要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力度,而且也要鼓勵教師積極地去學習跟茶文化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從而促進整體的進步與發展。
4、結束語
茶文化不僅內容豐富,而且形式多樣,將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設中,對于高校多方面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本文以此為探討點,進行了上述論點的探討,希望能夠提供一些參考意見,從而促進高校文化建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賀瑛.現代茶文化在高校素質教育教學中的價值研究[J].福建茶葉,2016(3):356-357.
[2]趙宇昕.以“茶”為載體,探索農業院校大學生素質培養[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5(7):44-45.
[3]丁冬生.高校文化育人的效應及其實現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4.
[4]朱海燕,蕭力爭,劉仲華,等.高校茶文化教學現狀及茶文化素質教育模式探研[J].教育教學論壇,2012(23):154-156.
[5]張凌云,梁慧玲,陳文品.茶文化教學內容對大學生人文素質與思想道德的影響初探[J].廣東茶業,2009(6):29-32.
【文化建設論文】相關文章:
文化建設論文12-13
高校學校文化建設論文09-28
校園文化建設論文07-22
鐵路安全文化建設論文09-18
新時期的群眾文化建設論文09-28
關于基層央行組織文化建設論文09-28
農村基層群眾文化建設論文09-28
淺談貧困山區基層文化建設論文09-28
項目管理中學習型文化建設論文03-19
群眾文化建設發展建議論文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