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的“精品”意識語文教學論文
在高考應試的影響下,中學語文課堂上,很多的教師“不辭勞苦”,因為只有這么拼命,學生才能在考試中得高分。為了這個高分,語文課堂上出現了不該出現的現象:容量過大,提問過密,媒體太多,板書太擠,練習超量等。這些現象讓語文課堂變得“肥胖”“繁雜”。作家有精品意識,才能創作出文化精品;語文教師也應有精品意識,才能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把語文課上得精練又精彩。語文教學是一個系統運動的過程,這一過程的優化,則是指在單位時間里,教與學達到最佳的效果。教師上語文課的精品意識,就是使教學達到最佳效果的意識。語文教師如何才能克服課堂內容“肥胖”“繁雜”的毛病呢?
1緊扣教學目標,嚴格控制容量
很多教師每節語文課不顧學生的接受能力,把教學參考書中提供的大量資料,把教育者本人掌握的豐富信息,在一節課里毫無保留的傳授給學生,以為課堂上教師講的密度越大,學生獲得的知識越多。其實,這樣做只能把學生搞得一塌糊涂,成了好心辦壞事。那么,每節語文課的容量究竟該多大?這要看教學的目標。事物總有個量與質的關系,這個質就是目標,這個目標就規定了上課的量。語文課本中每單元的'課文都有“單元提示”,這是編者綜觀整套教材的知識結構而確定的,依照這個“質”,教師再結合學生的實際,每一課每節課注意抓住重點,突破難點,落實訓練點,就會減去多余的量,使學生容易接受。這樣做,教與學才會有理想的收效。
2立足開發學生的心智,提問注意誘導
有的教師認為課堂提問越多,學生回答問題越多,接受的知識自然越多。這分明是走進了提問的誤區。葉圣陶先生曾指出:“故教師之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課堂提問是實施誘導式教學的一種必要手段,應立足于開發學生的心智,培養學生的能力。如果教師的提問過于隨意、過于頻繁,教學的重點就無法突出。學生的注意力分散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完全被排斥了,只能讓教師牽著鼻子走。課堂提問應突出一個“精”字,并注意:(1)把握教材全局,按知識的系統性、新舊知識聯系的相關性,選擇最恰當的切入點;(2)要緊扣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去誘導和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從而攻克難關,牢固地掌握重點知識;(3)要讓上中下各層次學生都得到參與的機會,使全體學生都學有所得。
3明確媒體的輔助作用,慎重進行篩選
將錄音、圖片、錄像、課件等多種媒體恰當引進語文課堂,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知識,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提高接受能力,這無疑是優化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手段。但有些教師在同一節課中,居然為了同一教學目的,幾種媒體一齊使用,搞得學生眼花繚亂。語文課堂上媒體的使用,務必要根據教材的特點,教學的重點,有所側重選擇來用。若同一節課,不經選擇,若干媒體齊上陣,仿佛是媒體展覽、媒體比賽,這就喧賓奪主了,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所以,語文課上媒體的使用,要慎重選擇。
4板書注意概括性與藝術性,擯棄繁雜性
板書,作為一種教學方式,是課堂教學中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強化教學效果的輔助手段之一。但有些教師卻進了板書的誤區。上一節語文新課,從課文標題、作者介紹、文章體裁、寫作背景到字詞拼音、文章結構等,幾乎講到什么就板書什么,以致于黑板上非常繁雜而擁擠,讓人看了頭大。盡管板書有各種功能,但板書設計必須注意:(1)緊扣教學目標,突出知識重點;(2)根據文章體裁、知識類別,分類設計;(3)應體現知識的系統性與概括性;(4)應顯示布局美,色彩美,讓學生賞心悅目。
5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培養知識遷移能力,不搞題海戰術
讓學生做課堂練習,是讓學生及時運用知識的實踐活動,教師巡回進行檢查,便從中得到反饋信息。也只有得到反饋信息,教師才能不斷調整課堂教學。但一些教師認為課堂練習布置的越多越好。其實,不考慮學生的承受力,練習布置過量,學生當堂完成不了,拖至課外再做,學生膩煩,教師也沒有及時得到反饋的信息。教師布置作業,不可搞題海戰術,同樣應依綱扣本,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培養他們知識遷移的能力,這樣,于學于教皆有裨益。
總而言之,語文教師只有真正樹立精品意識,在課堂教學上全力去除“肥胖”“繁雜”的毛病,才能事半功倍,優化語文課堂教學。
【語文課的“”意識語文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在語文課中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論文07-04
語文課教學論文04-13
創新意識與語文教學的論文06-13
語文課堂教學的論文06-22
語文課程教學小論文04-12
探討語文課堂書聲教學論文06-20
走進今天的語文課堂(教學論文)12-06
語文課堂的教學改革論文06-22
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的論文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