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教學論文(精選10篇)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論文吧,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一年級教學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一年級教學論文 篇1
漢語拼音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幫助學生識字、閱讀、學好普通話的工具。對于剛入學的一年級兒童來說,學會并掌握漢語拼音是有一定困難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漢語拼音教學要盡可能有趣味性,宜多采用活動和游戲的形式,應與學說普通話、識字教學相結合,注意漢語拼音在現實語言生活中的運用。”如何落實《語文課程標準》,進一步提高漢語拼音教學效率,讓學生更快更好更輕松地學習漢語拼音呢?下面我談談自己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一、用好教材
一年級的教材在編排上考慮了兒童的年齡特點,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發揮教材這一優勢、特點,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與方法,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扎實學好拼音。
1、分析好每一課教材內容,掌握教材的設計目的與意圖,借助圖畫指導學生發準音。例如,在教學a o e 時,引導學生觀察書上的圖片,看見一個梳著辮子的小女孩,張大嘴巴發出a的音,看見一只公雞在打鳴,張圓嘴巴發出o的音,看見一只鵝,發出e的音。老師帶著學生模仿口型也學著發音,同時教給學生標準的發音方法。教學ai時,由圖上兩個孩子挨著的意境,發出ai的音等。可見教材的每一個小圖片對指導發音都很有幫助,可從圖上入手指導發音,以使學生把字母的音發準確。
2、每個字母的書寫一定要做好范寫與指導,必須注意的是筆順。每學一個字母教材上都有筆順規則,教師必須手把手的教學生按筆順規則規范、工整的書寫字母,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如聲母“z”的書寫時,學生容易出現這兩種情況,一是寫得太寬,導致整個字母扁扁的;二是寫得太窄,過于瘦長。在教學“z”的書寫時,我教學生先定四個點,要求上下兩個點對齊,距離相等,再連接四個點。這樣學生的拼音寫得清楚、到位、漂亮。
3、每學一個字母,生母與韻母的拼讀規則一定要重視起來,要多練。并且力求每個學生都得到拼讀訓練機會,每個學生都能熟練的進行拼讀。注意要重點指導特殊的音節、三拼音節的拼法,每學一課都應該做好相關詞語拼讀的訓練。例如:教學gua的四聲拼讀,g、u、a——gua刮風的gua,刮風的時候天氣很冷。這樣由拼讀到組詞,由組詞再到說話,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找出與生活相關的詞語練讀創設情境,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4、特殊的拼寫規則要多找練習題多做練習,勤做練寫。舉一反三,形式多變。如jqx與ü的拼寫規則。
5、利用好每一課的情境圖,把學生帶入情景。一點點做編故事訓練由一個詞到一句話。再由一句話到幾句話。再由看到的去想象,這樣既便于鞏固拼音,漢字,又培養了學生的多方能力。例如:在教學ba的四聲時就可以通過編故事把學生帶入情境中。老師說:“同學們有的喜歡唱歌、跳舞,有的喜歡畫畫,那書上的小朋友明明喜歡做什么呢?”(多媒體顯示吹喇叭畫面)接著出現音節bā,老師引導讀:b、ā——bā,喇叭的bā,明明喜歡吹喇叭。接著以多種形式練讀。又說:“今天天氣特別好,明明出去玩兒看到了什么呀?”(多媒體顯示小男孩拔蘿卜bá)按以上方法給這個音節組詞、說話的基礎上以多種方式練讀bá。“明明繼續走啊走,又看到什么呢?”(多媒體顯示小女孩打靶畫面bǎ) “明明看到那么多有趣的事,真高興,他要回去告訴爸爸。”(多媒體顯示爸爸畫面bà)一個故事講完,學生學的興趣盎然,ba的四聲也學會了。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拿出八本書、一把傘、一把刀等學習用具,并用動作演示bā開、bá河等,通過訓練組詞、說話達到鞏固音節的目的。實踐證明學生對這類故事特別感興趣,新知識掌握的既快又牢固。
二、激發興趣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言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漢語拼音的教學更應注意以上要求。而要做到以上要求,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培養他們的自主精神和自信心,就要在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中學習漢語拼音。
1、游戲、活動中學習拼音。采用豐富、多樣的方法,讓孩子們在唱唱、跳跳、畫畫、玩玩中獲得知識。以教學復韻母ao、ou、iu為例。我設計了“找朋友”、“學游泳”等一組游戲。教學時幾個孩子上來做“找朋友”的游戲,他們站成一圈,邊唱邊跳。互相找著自己的好朋友,孩子們歡快地做著游戲,從中學會了復韻母ao(好)、iu(友)。找到自己的朋友,小伙伴開始做“學游泳”游戲,從中學會了復韻母ou、iu(游泳)在愉快的游戲中,孩子們認識了ao、ou、iu三個復韻母。
2、編順口溜、兒歌記字母。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特點,一年級孩子的有意注意能力很差,如果從無意上入手會好得多。那么,編順口溜、兒歌記字母一定是個好辦法。例如,在教學a o e 時,嘗試著讓學生自己編兒歌體驗發音方法,識記字母形狀。在教單韻母a時,我先編兒歌,“張大嘴巴aaa,”然后讓學生自己學習編兒歌。有的孩子就編出了這樣的兒歌:女孩梳辮aaa,歌手唱歌aaa……在老師的點撥下學生的興趣被調動了起來,有了興趣學起來自然輕松。接著他們通過觀察,體驗發音方法,編出了更多的順口溜、兒歌:嘴巴圓圓ooo,嘴巴扁扁eee……再如教學聲母“bp”時,老師拿出了一根小棒和一個半圓,將它們組合在一起拼成b,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教師順勢點撥說:“b是由一根小棒和半圓組成的,我們可以編句兒歌來記,右下半圓bbb。”學生覺得很有趣,很快就記住了。在學習p、d、q時,學生就能遷移學法,自己創編兒歌:右上半圓p p p,左下半圓d d d,左上半圓q q q。一個字母拿來圖,學生可能不認識,但如果有形象易記的順口溜、兒歌,孩子們感興趣了,他定會記憶深刻。
3、多種方式,鞏固拼音。
生字教學應緊緊與拼音教學銜接好,由拼音認識生字。低年級生字教學遵循多認少寫原則,那么大量的字要求會認,對于剛入學的一年級孩子來說又是一個難題。我們可以給學生營造識記生字及拼讀音節詞語的氛圍。如做字卡貼在教室的墻上,讓學生自己去給生字加拼音,邊加邊讀。或是帶著拼音詞卡去墻上找出相應的生字、詞語,每天都去讀,抬頭均可見。回到家請家長配合,幫助孩子做些帶拼音的生字或詞語卡片,在無意中有意識記憶。這樣會認了字也鞏固了拼音,可謂一舉兩得。還可以讓學生家長給孩子買拼音讀本,每天去讀,既復習鞏固拼音,又培養了孩子閱讀的習慣。
4、整體認讀音節的學習可以與同音的生母韻母對比學。如:yin,可在學“in”后,直接出現,從音、形、意上區分。再聯系音節中區分記憶。
5、有些課要學內容較多,可以把內容分成塊,一塊塊學。如:教學an、en、in、un、ün一課,我就把an的相關內容教學放在了專門的一課時內。an的發音,書寫,聲母與an的拼讀,帶an的相關詞語音節。在此過程中重點是三拼音節的學習。尤為重要的是jqx與uan相拼,整體認讀音節yuan。把和an相關內容學完后再一塊塊學其他幾個韻母。
在教學拼音時,每一課大約得4課時完成,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把學生估計的太高。應從零學起,扎實走好每一步。
在新的課程標準下,教材、教師、學生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拼音教學也不例外。其實,漢語拼音教學,教無定法。我們只有改變以往的、陳舊的教學方式方法,才能實現新的課程標準制定的目標,使漢語拼音教學真正能為整個語文教學奠基鋪路。
小學一年級教學論文 篇2
數學核心素養是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世界。由此可見,語言表達能力是數學核心素養實現的重要內容之一。而當前小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參差不齊,存在著部分學生不能完整地、清晰地表達出自己想法的現象,嚴重影響了其數學學習的效果。因此,如何在一年級時對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進行培養成為教師需要思考與研究的問題。
一、小學一年級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現狀
(一)不會表達
不會表達,指的是學生有表達的欲望,但由于自身的年齡特征或所受環境、家庭等多方面的影響,尚不能做到表達得很好。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表達不完整。一年級的學生,語言組織能力較弱,不能夠完整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他們的回答常常是一些零散的詞組或短語,缺乏完整性。比如,在教學《數一數》這課時教師提問:“在這幅圖里,你看到了什么?”學生會回答:“蝴蝶。”教師接著問:“蝴蝶有幾只?”學生回答:“5只。”從該生的回答可以看出數學語言表達不完整,這里的“5只”指的是什么,并不能從他的回答中得出。因此教師應鼓勵學生說出完整的話:“5只蝴蝶。”甚至是提出更高的要求:“我看到了5只蝴蝶。”
(2)表達不規范。數學語言因其特有的學科性質,應該是嚴謹的、規范的。但是一年級的學生由于其邏輯思維能力較弱,在進行語言表達時也往往缺乏一定的規范性。比如,在教學《幾和第幾》時,教師提問:“涂色的燈籠排在第幾個?”學生會回答:“第4個。”很少有同學能說出:“從左往右數,燈籠排在第4個。”這部分內容學習的重點就是要讓學生清楚且規范的表達物體的位置,很多同學其實是能夠理解這個意思的,但是在進行口語表達時卻不能說得很規范。
(3)表達缺乏條理。數學的邏輯性要求數學語言的表達必須具有層次性和組織性。有條理的表達對思維的過程有著較高的要求,而一年級的學生由于缺乏思維的高度,因此在表達的時候往往是無序的。例如,在教學《分與合》時,教師會提問學生:“7可以分成幾和幾?”這時學生會回答:“7可以分成3和4,7可以分成2和5,7可以分成6和1……”顯然學生大都是想到什么就說什么,這樣的回答是雜亂無章的。
(二)不愿表達
不會表達是基于有表達的欲望,而不愿表達則是出于個人性格、情感等方面的原因,對表達產生了畏難和抗拒的心理。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在數學課堂交流時,班級里積極舉手發言的總是那么幾個同學,絕大多數學生都是光聽不說,即使是被點名發言時也是吞吞吐吐,甚至有的直接站立不語。這樣的現象首先說明一年級學生在進行數學語言表達時遇到了障礙,不能很好的通過語言表達出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其次是在情感方面,對數學的學習缺乏興趣,進而對數學課堂上的提問與回答也缺乏表現的欲望。
二、提升小學一年級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實踐策略
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要達到有效的數學交流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在一年級時教師就應有意識的對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進行訓練。
(一)學會傾聽,在傾聽和示范中學習數學語言表達的方法
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與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密切相關。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學生只有在認真傾聽了教師的講解和提問之后,才能更好地理解學習的內容,明確自己的想法并組織好語言。同時教師的講解和提問中蘊涵了對數學語言運用的規范方法,學生通過認真傾聽,可以幫助自己完善表達,使自己的表達能夠更嚴謹、規范、有條理。
從示范的角度而言,意味著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數學語言的語言應是邏輯完整、規范而有條理的。例如,在學習《比一比》時,教師的提問應該是“誰比誰多,誰比誰少”,而不是簡單的問“誰多”,“誰少”。規范的提問不一定會得到規范的回答,但不嚴謹的提問方式一定不會得到滿意的答案,這就是示范的作用。在課堂上,除了教師以外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角色就是同學。一部分同學的表達同樣會對另一部分的同學產生影響,在思維的碰撞中可以提升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因此,教師也應指導學生認真傾聽別的同學的發言,求同存異,取長補短。
(二)有序指引,給予學生提供更多表達的機會
小學數學的課堂應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而不是教師一個人的舞臺。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學會“讓學”,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對學生來說,講給別人聽,往往比聽別人講更高效。學生能表達到什么程度,就證明他們的理解到什么程度。因此,教師應該在課堂上給予學生更多的發言的機會,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只要他愿意說,教師應毫不猶豫的給他機會說。而對于缺乏表達欲望的學生,教師也應該鼓勵其嘗試表達。學生受到了鼓勵,積極性就會被調動起來,這也許會是表達的良好開端。
在給與學生說話機會時,對于學生的表達也要進行相應的指導。因為有的學生很有表達的欲望,啰嗦冗長的語言使得班級里的其他學生無法理解到該生表達的意思。這時就需要教師對其進行有序的指引、相機的指導,幫助學生找到正確表達的方法。例如,在教學分與合時,教師一般會提問:“8可以分成幾和幾?”可以讓學生一邊說,一邊在黑板上板書,這時學生的答案可能是沒有順序的,一般是想到哪個就說哪個。隨后教師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你能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嗎?”排好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和反思,“在說分與合的時候為什么要按照一定的順序?這樣有什么好處?”通過討論后可以得出有序可以做到不遺漏。有序的表達是縝密思維的一種表現,而數學就是這樣一門嚴謹的學科。
(三)豐富閱讀,在課外延伸中發展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閱讀是人類獲得知識的主要手段,是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徑。讀書是學習的先決條件。閱讀并不是語文學科的專利,學習數學同樣需要閱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閱讀過程中,也可以潛移默化的感悟數學的語言。數學的文本除了基礎的數學教科書外還有很多課外的數學讀物。對識字量較少的一年級學生而言,數學繪本是個不錯的選擇。在豐富多彩的故事圖片中,學習數學的語言,學生可能會更有興趣。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有了興趣,才會學的更好。
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還離不開家長的幫助。我們可以鼓勵學生與家長多進行交流,讓學生把在數學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說給父母聽,并告訴他們你是如何知道和思考的。利用這樣的方式也可以對孩子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進行訓練,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思維過程需要依靠語言表達來呈現。教師只有通過長期的、有計劃地加強學生數學語言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備良好的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學生才能夠更好的學習數學知識,參與數學活動,提升學生數學素養。
小學一年級教學論文 篇3
漢語拼音對一年級新生來說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他們進入學校后學習時間最長(約一個半月時間)的內容,是他們識字的一塊“敲門磚”,閱讀的一把“金鑰匙”。筆者在長期低段語文中,發現一年級學生在學習漢語拼音時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1、學生讀聲調第二聲(陽平)、第三聲(上聲)調值不到位,如上聲的特點是音高最低,音長最長,而有些學生卻讀得音長較短,讀成比較高的調子。
2、平舌音、翹舌音的讀法混淆,前后鼻音分辨不清,導致讀不到位、不準確。
3、學生對形近的聲母、韻母分辨力低,如b和d,t和f,p和q,ei和ie,iu和ui。
4、部分整體認讀音節掌握有困難,如yuan、yue、yun、ye等當作一般音節來拼讀。
5、學習j、q、x與u相拼省寫u上兩點的拼音規則后,學生干脆把n、l與u相拼也省去u上兩點。
6、拼讀韻母是ian的音節有困難,相拼時往往把介音去掉,直接與an拼,如l──i──an,學生錯誤地拼成lan。
7、韻母iou、uei、uen在前面加上聲母進行拼寫的時候,應寫成iu、ui、un,而很多學生卻仍把中間的字母拼寫上去。再如以“i”開頭的韻母,如拼寫時前面沒有聲母,應把“i”大寫,如“業”應拼成“ye”而不是“yie”等等。
產生以上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歸納起來,大致有如下幾類:
1、方言環境的影響
寧波屬于“吳方言區”,學生平時在家庭、社會上聽到的都是地道的“石骨鐵硬的寧波話”,在這樣的方言環境中生活,天長日久,其聽覺神經就會對這種方言的感知比較熟悉和固定,如果要學習普通話的正確發音,其聽覺神經則往往顯得反應遲鈍,不能準確地分辨出讀音。這也就是學生雖然在反復聽老師發音,但仍然發不準的原因之一。
2、拼音自身的影響
此類障礙主要有:
(1)漢語拼音是一種抽象的表音符號,它難讀、難記、易混淆、易忘卻。一年級新生要在約一個半月時間里學會聲母、韻母、聲調,既能準確地拼讀音節,讀準音調,拼讀又要一定的速度,對他們來說有一定的難度。
(2)發音部位,如“軟腭”、“硬腭”、“齒齦”等名詞術語比較深奧,對于初入學校的小學生來說,實在難以理解。而有些發音部位學生又不易觀察到,造成發音不準確。
(3)形近的聲母、韻母比較多,給學生分辨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如b、d、p和q這四個聲母,僅因半圓位置不同而導致發音不同,而半圓的位置與聲母本音之間又沒有本質聯系,給學生識記造成一些困難。
(4)為什么把yuan、yue、yun、ye等16個音節稱為“整體認讀音節”?這樣編排到底有什么規律呢?這些對小學生來說都過于抽象和深奧,令他們難以理解,只能靠死記硬背,影響了記憶效果。
3、學生生理心理特點的影響
由于小學生是“直嗓子”,氣息調控不夠靈活,從而造成聲調把握不準。而且小學生對事物的感知不夠精細,容易出現對形近的聲母、韻母分辨力低以及拼讀時丟掉介母的情況。學生拼寫困難也與視覺記憶缺陷有關,造成在記住單個字母以及字母在拼音中的次序時有困難,常把詞中字母的次序顛倒,如把“hui”拼成“hiu”,把“tou”拼成“tuo”。
4、教師課堂教學的影響
有些教師自身普通話就不準,發音沒到位,當然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質量。教學時以機械識記字母、教師示范發音、學生跟讀為主,教學手段單調,一本書講到底,這對一年級小學生來說簡直是煎熬,影響了他的聽課注意力,這真是“學生學得被動,教師教得無奈”。
那么,教師應該采取哪些有效的對策來提高拼音教學效率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抓心理,寓教于樂,激發學習興趣
據研究資料表明,小學生注意的穩定性7—10歲兒童只能保持20分鐘左右,注意力不能持久,這就需要教師遵循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上課時采取各種有效方法,巧妙地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教學內容上。例如“編一編兒歌、猜一猜謎語、做一做游戲、演一演比一比”等孩子喜聞樂見的形式來來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拼音的積極性。
筆者在教學復韻母“ai、ei、ui”時,設計“快樂大轉盤”、“接力小火車”、“郵遞員送信”這三個游戲。在教學生讀拼音時我用“接力小火車”的方式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對他們的掌握情況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及時矯正發音;接著在學生讀會的情況下,筆者利用拼音卡片讓學生玩“郵遞員送信”的游戲;在復習鞏固階段則利用多媒體讓學生玩“快樂大轉盤”的游戲。這樣每當學生注意力要松懈的“關口”,筆者都設計了一個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奮點”,刺激學生興致勃勃地學下去,忘記了精神上的疲勞,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就這樣學生在歡樂輕松的氣氛中完成拼音教學任務,熟練掌握“ai、ei、ui”三個復韻母的正確發音。
在多年拼音教學中,筆者發現當拼音作為符號單獨存在時,因抽象學生識記存在一定的困難,可一旦把拼音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讓它與學生熟知的生活密切聯系之后,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會學得快快樂樂,記得輕輕松松。例如,在教“zhichishiri”這一課時,有的學生讀這些整體認讀音節時總是分開拼,糾正幾遍效果都不太理想。在課后筆者反思了自己的教學方法:看來一味用教師范讀、學生跟讀的方法難免單調枯燥,怪不得學習效果會打折扣。于是我另辟蹊徑,抓住低年級學生特別喜歡聽故事的特點,編了一個故事:“zh是媽媽,i是他的寶寶。有一天媽媽帶著寶寶去逛街,寶寶很調皮,被精彩的外面世界迷住了,悄悄地離開媽媽,結果迷路了。寶寶找不到媽媽,也找不到回家的路,急得哭了。后來在警察叔叔的幫助下終于找到了媽媽,小i緊緊地抱著媽媽說,媽媽,我要永遠和您在一起,再也不離開您了。”聽了這個故事,學生們都知道整體認讀音節不能分開拼,然后舉一反三,自然記住了“chishirizicisi”。
整體認讀音節表的最后九個音節(yiwuyuyeyueyunyuanyinying)讀起來沒有什么規律,許多學生只能靠死記硬背的方法記憶。今天好不容易記住了,默寫正確了,可過了一段時間又把“知識還給了老師”,這種情況讓筆者頭痛不已。后來我試著把音節順序改變并加上聲調,突然驚喜地發現它可以變成一句有趣的句子“yīnyíyèyǔ,wúyuányuèyúnyǐng”,即“因一夜雨,無圓月云影”。為了增強教學效果,我特意搜索到一幅與此句相配的圖片,問學生:“圖片上畫的是什么?”學生回答:“地上濕漉漉的,好像下過雨,夜空漆黑,連月亮和云朵都沒有。”于是我趁機出示句子“yīnyíyèyǔ,wúyuányuèyúnyǐng”讓學生拼讀記憶。就這樣,通過“看看——拼拼——讀讀——背背”這幾個環節,學生輕松記住所編的這句話,自然就牢牢記住那9個整體認讀音節。由此可見,教師根據拼音教學的需要,合理地將有關內容滲透在故事情節之中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可以巧妙地化難為易,激發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興趣,從而強化拼音教學。
二、巧放手,引導參與,讓課堂動起來
新的課程標準特別強調學生要有主動學習的愿望,強調學生要喜歡學習,有興趣學習,從中感受學習的樂趣。在拼音教學中,教師要敢于放手,善于引導、挖掘,孩子們的表現欲就會得到完美的體現。拼音字母中形近的比較多,如f—tb—dp—qn—ml—i—j等。為了讓學生分清這些字母,記準記牢,在教學中筆者讓學生觀察字母形狀自己編歌訣來輔助記憶。在老師的啟發下,學生智慧的火花四濺,例如:“傘柄朝上fff,傘柄朝下ttt,一扇小門nnn,兩扇小門mmm,一根小棍lll,小棍帶點iii,i帶尾巴jjj。”這樣就賦予字母以意義,使抽象的符號化為具體的語言,分清了并記牢容易混淆的字母。同時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豐富了語言積累,更重要的是在實踐過程中給了學生展示的機會,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低年級小學生特別活潑好動,針對這一點,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肢體、手勢或課堂上的實物進行“手舞足蹈”,充分讓他們展示自我。筆者在教學拼音時就啟發學生自己編“漢語拼音手指操”。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用食指和大拇指圍成一個圓形表示“o”;用蜷曲食指和彎曲大拇指表示“e”……在教學“b—dp—q”這兩對最容易混淆的形近聲母時,筆者讓學生動動腦筋,怎樣用手指來區分它們的不同,從而幫助自己記憶?沒想到學生的小小的腦袋里竟然閃現著那么多智慧的火花,小小的軀體里竟然蘊藏著那么豐富的表現力!他們用食指和大拇指圍成一個圓形,與左右手掌配合,根據的圓形的不同位置表示“bdpq”。這些活動既使學生大腦從多方面進行分析綜合,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奮點,使學生學得輕松愉悅,從而提高了拼音教學的效率。
三、教方法,舉一反三,培養拼讀能力
拼音教學以掌握音節為重點,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意教學生掌握聲韻成音的規律,熟練掌握拼音的方法,從而達到掌握學法、舉一反三的目的。整體的音節是由聲韻母這些零件組成的,因此,既要從整體的音節入手,又要進行零件的分析與教授,這樣才能避免學生囫圇吞棗,死記硬背。課文中最早出現音節拼讀的是第3課“ba”,因此這一課也可以稱為“拼讀音節起始課”。筆者在教學時,先指導學生看懂拼音方法圖(小姑娘在推卡片),最后演示聲母“b”和單韻母“a”兩音相碰成一個音節“ba”,接著聽老師范讀,感悟兩拼音音節拼音方法“前音輕短后音重,兩音相連猛一碰”,然后讓學生練習拼讀,體會拼讀方法。教三拼音節時,采用“三拼音,要記牢,中間介音別丟掉”的歌訣引路方法,就能變抽象為具體,化難為易。同時教師要巧妙合理地應用課本,新課程教材圖文并茂,教材中安排了意境優美的情境圖,把學習內容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教師要充分利用圖畫教學生掌握拼音要領,采用連讀、對比類推掌握直呼技巧,加快拼讀速度,提高拼音效率。同時結合教材中出現的短語、句子和兒歌的拼讀練習,形成拼讀音節的能力。
四、創氛圍,鞏固應用,提高拼寫能力
通過一個月左右時間學習拼音并不能立竿見影,必須經常練習,長期鞏固。教師要想方設法為學生創造一個拼音學習的大環境。可以引導學生拼拼學習用品、生活用品,拼一拼同學家人的姓名等。平時要鼓勵學生課余多讀注音讀物,每周交流評選“閱讀小標兵”,提高學生的拼音能力,豐富課外知識,積累詞匯。在讀的基礎上,還可以訓練學生拼寫的能力。可以指導學生每天寫一、二句話的日記,寫不出的字可用音節代替,寫得好的可以獎勵小紅花。筆者在教學時就要求學生每天讀課外讀物,并讓學生每人準備一本專門的摘記本,取名叫《采蜜本》,把讀書時遇到精彩字詞句記錄下來;每周寫一篇看圖作文。這樣,通過閱讀和寫作訓練,既有利于拼音知識的鞏固應用,又讓學生在學習拼音的同時還認識部分漢字,把學拼音、識漢字、發展語言結合起來,不但增加了趣味性,及早獲得成就感,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小學一年級教學論文 篇4
最初打開一年級的數學教材,給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書,每一課學習內容、每一道練習題都可以用一個小故事來把它表達出來,并把知識融入到學生的生活當中,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在實際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初步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和分析現實生活,用數學的方法去解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還有學生獨立性、互動性和創造性等方面的培養,怎樣才能使學生愿意學并學好數學呢?
1、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愿望剛入學的一年級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學前教育,所以說,他們對數學并不是一無所知,但對于學習數學的興趣卻是不盡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節數學課《生活中的數》時,我先讓學生觀察他們新的學習環境——教室,讓他們尋找教室中的數,又領學生到校園進行參觀,尋找校園中的數,然后告訴學生:“這就是數學,其實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使學生對數學逐漸產生了親切感。
2、有意識創設活躍的學習氛圍和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樣才能讓孩子在玩中獲得知識呢?我針對每課不同的學習內容,編排設計了很多不同的游戲、故事……如:在上“認識物體和圖形”一課時,我讓孩子帶來了許多物體和圖形,先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介紹自己帶來的物品,后放到一起數一數,看看每種物體、圖形各有幾個。這樣不僅使學生認識了數,還為以后的分類課打好了基礎,更培養了孩子的合作學習習慣。再如:上《小貓釣魚》一課時,先讓學生觀察貓家四兄弟的不同神態,再讓學生戴上小貓的頭飾,進行模擬表演,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自編、自演故事,真正使學生在“玩”中獲得了知識。
3、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觀察、思考、解決問題。大家都知道本冊數學教材的練習題中,有很多題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這就需要我們抓住時機,鼓勵學生多動腦筋,勤思考。剛開始,當我問道:“誰還有不同的方法?”時,很多學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這時,只要有學生能通過思考來回答問題,不管他答對與否,我都給與相應的鼓勵,表揚他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當我講《跳繩》這一課時,大多數學生都列算式為:2+6(2個搖繩的,6個跳繩的),這時,有個小女孩卻膽怯怯的舉起了小手,她列的算式是:4+4我故作驚訝地問:“你為什么要列成4+4呢?”她說:“有4個小男孩,4個小女孩,共有8個小朋友在玩跳繩。”我當時特別高興,就借機說:“你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棒極了!”并獎給她一個“智慧果”。然后,我對其他孩子說:“其實通過這幅圖還能列出很多不同的算式,誰還能做一個愛動腦筋的孩子?”經過這一啟發,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起來,最后一直深挖到根據衣服、襪子的不同顏色來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學生列出了連加算式。從這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題,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去尋找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可見,只要我們能適時抓住機會,并加以正確引導,相信孩子們是有潛能可挖的。
4、培養孩子的生活實踐能力許多孩子在入學以前就會做100以內的加減法,但是如果把它們拿到具體的生活實際中來就不是那么盡如人意了。數學如果不能與生活有效地聯系起來,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所以,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孩子的生活實踐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如:上完《分類》課以后,布置學生到書店、超市等地方進行調查,看看它們是按什么規律把物品進行歸類的,之后又讓學生帶來了各種不同的東西,叫學生扮演“中。商場小經理”把各種物品按自己的想法進行歸類。這樣,使學生在實踐中得到了鍛煉,把數學真正融入到現實生活。
小學一年級教學論文 篇5
“成功的秘訣在于興趣”,一年級小學生心性簡單、直接,數學教學活動是否能夠激發出他們的學習興趣,直接決定了一年級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思維活躍度。因此,在一年級數學教學中,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應成為教學的首要任務。游戲對兒童有著難以抗拒的吸引力,在教育游戲中滲透數學知識,可讓小學生快速理解知識內涵,使其在娛樂中自然而然地習得數學知識與技能。另外,幼兒園是以游戲、活動為主要教育活動的,在一年級數學教學中應用教育游戲,還可讓小學生感到熟悉、親切,使其獲得心理安全,而這則可使其更快速地適應小學生活。為了保證教育游戲的有效性,下面,筆者將從遵循教育性、豐富游戲教材、做好游戲評價三個層面,討論一年級小學數學教師應用教育游戲的具體做法。
一、遵循教育性
將教育游戲應用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的最主要目的是提升數學教學效率,教育游戲是為小學數學教學服務的。因此,數學教育游戲必須要符合一年級數學教學內容的要求,切忌為了追求數學游戲的熱鬧化、娛樂化而割裂了游戲與數學課程之間的關聯。
就如在“位置”一課中,小學生應建立基本的空間意識,了解左、右這兩個方位特征。為了幫助小學生感知左、右方位,筆者以“正話反說”這一游戲展開了教育游戲。游戲規則為:小學生所說出的方位詞,要與實際動作相反,若筆者說出“舉右手”,小學生便應舉出左手;若筆者說出“向左轉”,小學生便要向右轉。小學生必須要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同時還應具備敏捷的反應能力,否則便會失敗。在這個游戲中,絕大多數小學生都投入了極大的熱情,他們能在游戲中感知左和右,了解左右位置的相對關系。
二、豐富游戲素材
為了迎合小學生好動、活潑的心理特征,以及小學生喜歡通過趣味性實踐活動獲取知識的認知特點,各個地區的數學教材都收錄了許多教育游戲,教師應予以利用與實踐。另外,除了教材中已經存在的數學活動,教師還應充分利用生活資源、現代信息技術等來豐富游戲素材,使小學生可一直對教育游戲保持興趣。
在“1~5的認識和加減法”一課中,筆者利用電腦中的“青蛙過河”游戲組織小學生進行了加減法練習。這個電腦游戲的規則是這樣的:在一片荷塘里,有一群小青蛙,每個小青蛙上都有一個1~5以內的加減法算式,小學生只有通過電腦鍵盤錄入正確的計算結果,才能幫助小青蛙順利過河。以電腦游戲展開計算練習,可為小學生呈現一個十分生動、鮮明的游戲畫面,這種近乎真實的游戲畫面更有代入感,對小學生的吸引力也更高。在“分類與整理”一課中,筆者直接利用小學生的書包,要求小學生與自己的同桌兩兩分組,在小組內對二人書包中的物品進行分類整理,每個小組都應說出自己的分類標準。在分類整理中,小學生會自發思考各個學習用品的相同點,而這便可使其初步建立分類思想。
三、做好游戲評價
一年級小學生的紀律意識、自我管理能力都比較薄弱,在教育游戲中,會出現許多不可控問題,如游戲紀律渙散,游戲意外,小學生對數學教育游戲不感興趣等。為了及時了解教育游戲在數學教學中所發揮的功效,教師應做好游戲評價,根據評價反饋及時調整教學方針,保證游戲的有效性。
在每一輪教育游戲活動結束之后,筆者都會先讓小學生分享他們在游戲中所獲得的感受。就如在上述“青蛙過河”游戲中,有的小學生認為這種計算游戲可讓他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有的小學生認為可在課下自覺進行游戲,有的小學生認為自己在游戲中熟練掌握了1~5的加減法計算方法……從本質上說,讓小學生分享自己的游戲參與感受,屬于小學生的自評活動,而這不僅可讓小學生了解數學教育游戲的意義,還可幫助筆者了解小學生參與游戲的學習情緒與態度,掌握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待學生分享結束后,筆者會通過練習檢測、談話等多種方式來進行教師評價,反思教育游戲是否促進了預期目標的實現,以及教育游戲存在的不足,確定需要改進的方向等多個問題。
總而言之,教育游戲可實現寓教于樂,讓一年級小學生以游戲展開數學學習,可充分開發小學生的想象能力、創新能力,使其對數學課堂充滿期待。在教育游戲的引導下,小學生也會自發開動腦筋,思考獲取游戲成功的最佳途徑,只要教師能夠將教育游戲與小學數學內容有機結合起來,便可發散小學生的數學思維,使其形成數學能力。
小學一年級教學論文 篇6
摘要:
小學一年級是一個重要的過渡時期,從幼兒園教育向小學教育的跨越以這個階段為重要基礎。語文更是一年級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增強理解和表達能力的基礎上,才能達成對其他學科的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為了日后各階段的學習,從學生年齡情況出發,培養其良好學習習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小學一年級教學的關鍵。本文從一年級語文教學存在問題著手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以期為教學改革做出貢獻,為學生的高年級學習做好充足準備。
關鍵詞:
一年級;語文教學;問題;策略
一、 前言
學生由幼兒園階段的學習進入到一年級的過程中,由于游戲為主的教學模式向課堂教學為主的教學模式的轉變,學生需要學習的知識增多,這種轉變容易在學生的不適應下造成學習偏差。與此同時,小學語文教育又是關鍵的基礎教育時期,對拼音的學習是現代化社會中運用辦公軟件打字的基礎,對文字的學習是各方面閱讀即獲取知識的基礎,此時對學生的適應性引導就變得十分重要。為了使學生在小學一年級教學中獲得自然的學習過渡,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斷結合實際教育情況以及先進教育理念,提出具體的教學對策。
二、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現狀以及存在問題
(一)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問題
從幼兒園向小學轉變的過程中,學生學前教育水平極大的不平衡為教師的教學帶來了困難。由于功利促使的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以及反小學化幼兒教育的推進,兩者對抗使得幼兒教育中具體知識性教育參差不齊。當幼兒園在小學化教育中提前教授了大部分拼音和文字知識,語文教師在進行一年級語文教學時就會忽視對部分內容的強化,這對于在幼兒教學階段獲得知識較少的學生來說是不合理的,缺乏教師著重的對語言文字的鍛煉使得這部分學生難以得到順利的過渡,而這種片面的教育歸根結底在于教師對于幼小銜接的忽視。除去以上例子中所提到的問題,對幼小銜接的忽視還會使得學生在面對教師的過程中產生畏懼等負面心理,由于小學中紀律要求的明確、教育內容量的提升、加之對學生自主能力要求的提高,小學語文教師若是不根據學生年齡的具體情況做出相應的調整和軟化,容易給學生留下嚴肅的令人畏懼的形象,對師生的交流十分不利。
(二)評價體系的單一化問題
單純的書面考試評價體系仍然是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大問題,評價方式的單一化和片面化對于現今的綜合性發展要求十分不利,這種評價方式在教育部的三令五申中仍屢禁不止。在書面的統一考試要求下,本該得到聽說讀寫全方面能力鍛煉的學生產生了重點的偏移,教師和學生都會以考試內容為根本標準進行學習,而試題考核下的一年級語文根本性的缺少聽和說方面的題目,將會使得學生的文字和口語表達能力之間出現脫節,未得到語言交流的鍛煉使得學生的交際能力削弱。同時,過于重視卷面考試將會使學生壓力增加,教師在進行卷面設置時容易出現超綱題目,使得考試從學習成果檢驗的過程變成了一個目的,是一種本末倒置。最后,單一的書面考試評價也會容易使學生產生畏懼心理,使得剛剛進入學校的充滿好奇心的學生對學習失掉興趣,使接下來的學習成為一個灌注式而非主動的學習過程,導致學生學習效率的低下。
三、 有效進行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的策略
(一)認識階段:知識的體系化與教學差異化
在進行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時,教師首先要對教學情況有一個明確的認識,著重于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這個認識偏重于兩個方面,一是結合自身能力與教學內容的認識,二是結合學生情況對教學差異的認識。在前一方面中,部編版一年級語文課本翻開就從文字“我上學了”結合簡單的詩歌“上學歌”進行引入,隨后進行識字和拼音方面的教學,這些內容于教師而言無疑是十分簡單的,但正是這種簡單使得教師常忽視對教學內容的準備,從而在教學過程中語言貧乏寡淡,無法吸引學生興趣,因此把簡單的知識系統化、趣味化是重點,這需要教師在準備教學的過程中正確認識到自身語文水平和教育語文水平間的差別,對知識體系進行構建規劃。在后一方面中,學生受到學前教育的情況良莠不齊,幼兒園的教育程度、學生父母對教育的重視差異、以及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差異,多方面結合造成的`差距是十分巨大的,教師要在充分了解這種情況的基礎下對每一個學生都給予關注,不能抱有學生之前肯定已經學習過這個知識,就不對部分知識詳細展開的想法。基礎知識的講解一定要不斷重復,使學生對這些語言文字逐漸熟悉,更加敏感,不落下每個學生,為學生學習樹立信心。
(二)教學方式
1、趣味性教育
學生興趣對于學習的意義一再被強調,尤其對于一年級語文這種基礎中的基礎學科,興趣對于增加學習主動性,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角度,深入研究教材聯系學生興趣、提升課堂教學趣味氛圍是兩種主要形式。在聯系教材的方面,教師可挖掘教材中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再對教學知識進行引入。例如在對課文《小小的船》的講解之前,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提出一個謎語“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面圓鏡,有時像把鐮刀”引入,讓學生在猜謎的過程中強化對月亮的認識,引起學生的好奇心,隨后讓學生朗讀課文,在朗讀后讓學生思考文中“小小的船”指的是什么,再把謎語中的月亮的特征同課文中的聯系在一起,把謎語中“掛”、“鐮刀”和課文中“彎彎”、“兩頭尖”著重標注出來,啟發學生對月亮形態的感知,將學生從猜謎活動帶入課堂之中。課堂趣味氛圍的形成要積極引導學生發言,表達自己的想法,例如在讓學生思考有什么東西的形態和彎彎的月亮相似并進行發言,在促進學生想象能力的同時通過及時的鼓勵提升學生的積極性。
2、兼顧聽說讀寫各階段
拼音與文字是一年級的語文教學重點,拼音學習要求學生學習準確的語音,辨別字母形態并且掌握拼讀規律,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通過順口溜和圖形聯想強化記憶,例如在對“a”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結合部編版課本上小女孩發出“a”音的圖片,將女孩圓形的頭部的圓形,辮子的右彎同字母“a”的形態相結合,便于學生的記憶。在看圖寫話與說話方面,教師要基于學生的年齡特點,為其選擇較為簡單直觀的圖畫,同時可以通過畫圖寫畫、畫圖說話的方式,將簡筆畫的過程與表達的過程結合起來,使學生達到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的統一,學生表達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對句意表達不清、句子內容不完整的情況做出修正,使得學生的文字和口語表達得到不斷改善。另外教師還要注意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讓學生的閱讀范圍擴大,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要重視朗讀與默讀,落實每一個字音、字意以及文字符號,同時也要加強與學生父母的溝通,讓學生在學習課內知識的同時,閱讀課外經典,不斷拓展知識面。
3、豐富課堂形式
課堂教學不僅僅限于教師的講述,對一年級學生注意力容易不集中的情況,豐富課堂形式可加強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這方面可通過組織學生游戲中學習的形式來達成,幼兒園教育中的游戲式教學在轉入小學后加以提升,從興趣式的游戲轉向教育式的游戲,例如通過游戲“開火車”,在復習所學文字的過程中讓學生輪流讀字音,通過游戲“找朋友”讓學生搭配拼音的聲母和韻母。豐富課堂形式也可以通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種多媒體進行聲音、圖片、視頻的多方面呈現,從而達到豐富多彩的教育效果輔助學習。
(三)評價體系
小學一年級語文以往以筆試考試為唯一終點的評價方式應該被取代,轉向多時間節點、多層次、多評價參與者的綜合性評價。多時間節點可通過一個月一次的評價或是一單元一次的評價進行,將這些評價分數按比例加入總評定之中。多層次的評價除去筆試考試之外可結合口語表達能力的評價,例如組織競賽,學生參與課文背誦、認字讀寫、口語交際方面的比賽來獲取評定。多評價參與者指的是師生共同參與評價,學生參與評價削弱了教師評價的片面性,也可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但是由于一年級學生的判斷能力不夠成熟,學生參與評價的分數占比應該較低。這種評價體系使得學生的學習真正成為學習重心,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小學一年級教學論文 篇7
內容摘要: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教師要根據他們的心理現象及其發展規律,不斷更新教學方法和手段,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施教,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愉悅地學習,輕松地學習,快樂地體驗,并逐漸獲得成就感,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來提高課堂成效。
關鍵詞:數學教學,課堂教學,教學方法,數學興趣,樂學。
正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成效是我們數學教師探討的共同話題,去年我們學校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開展了"三有"課堂教學模式,通過近一年對"三有"課堂教學模式理論的學習,結合我們自身的教學實踐,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教學方法,效果比較顯著。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與學生建立和諧的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進行正常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率的保證。情感是教學的催化劑,愛是教育的原動力。在課堂上,老師真誠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動的話語,都會從心靈深處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以真誠的笑容面對每一個孩子,讓每一個孩子都以良好的心態參與教師組織的課堂學習之中。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人格、珍惜學生每一點滴的進步。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成功或失敗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與鼓勵,特別是失敗的時候。尊重、珍惜和理解是師生和諧的紐帶,也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學習潛能的情感動力。要善于鼓勵學生,以藝術的評價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適時的鼓勵能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自已的潛能,鼓勵性語言要簡短精煉,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要理解學生,以情感的交流喚起學習數學的熱情,經驗告訴我們,心情舒暢,樂觀開郎的情緒能使人浮想聯翩,思維活躍。因此,教師要與學生進行全方面的情感交流,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用愛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讓學生知道數學來源于生活,而又服務與生活。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也是孩子入門的先導,更是推動孩子學習的最實際的內部動力。有了興趣,學生的思維才會處于活躍狀態,才會去自主發揮他們的探究性和創造性。興趣在活動中產生,興趣的激發和培養也離不開活動。學生通過課堂活動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不僅有助于他們理解所學的知識,而且可以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例如,我在教學"認識鐘表"一課時,讓學生拿著準備好的鐘表,觀察上面有幾個針,引導讓他們說出時針、分針、秒針之間的區別,如長短,粗細程度等,這樣通過學生的自己動手操作,自己觀察,隨后老師對他們的回答給予肯定,學生的自信心提高了,教學效果明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還可以采用直觀操作、多媒體演示、學習競賽、游戲、謎語導入、編學習歌謠等多種手段,充分調動學生手、口、腦等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取教學活動的方法和體驗,增長數學知識。在各種活動中學數學,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拓寬了學生的數學視野,培養了他們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創新意識,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
三、培養學生的合作的能力
合作學習是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所強調和提倡的新型學習方式之一,是新課程改革中的一個亮點。合作學習首先要合理分組。一般情況下,四個人為一組,每組各選一位優秀生為組長,在學習中能以強帶弱,共同進步,爭取不讓組內成員掉隊。在教學中,我常采用下列辦法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鼓勵學生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小組合作學習需要每個成員都能積極的相互支持和配合,進行有效的溝通,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互動,清楚的理解對方的想法與觀點,積極承擔自己扮演的角色。對那些內向的、怕羞、不敢說的學生要多加鼓勵和引導。指導學生學會傾聽。傾聽,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就有困難了。首先,要樹立傾聽的意識。教師應該告訴孩子們:如果你想得到別人的尊重,你自己就要先尊重別人,而傾聽是你尊重他人的一種方式。其次,當眾口頭稱贊那些愿意認真傾聽他人的學生,建立起榜樣。最后,評一評哪些學生學會了傾聽。達成共識。讓學生對組內的認知沖突進行有效解決,從而解決問題,理解知識,建立并維護小組成員之間的彼此信任。
三、課堂教學應具有幽默性,讓學生樂學
在數學教學中巧妙地運用幽默,可使教師的講課變得風趣、詼諧,具有一定的藝術魅力,同時也能讓學生在課堂上產生一種積極愉快的感覺,減弱或抵消一部分緊張和疲勞,從而創造一種使師生雙方心情舒暢的教學環境。因此我們鼓勵
課堂中采用幽默性的教學語言,但不是所有的幽默語言都可以拿到課堂上來,課堂教學語言的幽默必須遵循教學性、規范性、科學性、啟發性,同時應做到適時適度。這樣對課堂教學才會起到催化和促進作用。
四、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
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要讓學生在數學知識形成過程中掌握規律、方法,逐步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能力,引導學生由"學會"向"會學"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時,必須結合數學知識的特點,引導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獲取數學知識的方法。如嘗試學習的方法、發現學習的方法、閱讀學習的方法、操作學習的方法、遷移類推學習的方法等。還要讓學生學會分析、假設、比較、逆向等解題方法。學生借助這些學法便能更好地消化、吸收、應用數學知識,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許多數學知識,不僅需要學生理解,更要讓學生記住它。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歸納了理解記憶法、規律記憶法、重點記憶法、聯想記憶法、歸類記憶法、諧音記憶法、比較記憶法、歌訣記憶法、實踐記憶法等十種記憶方法讓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記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五、聯系生活進行教學
數學教學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領悟"數學來源于生活,而又服務與生活"的道理。有些數學知識完全可以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去感知,學會從生活實踐中解決數學問題,讓數學真正服務于生活,并且能注重培養學生在生活實際中"用數學"的意識。那么,如何處理數學教學與生活的完美結合,構建和諧的數學課堂呢?那么我們的數學教學就應該聯系生活、貼近生活,讓學生熟知、親近現實的生活數學走進學生視野,進入課堂,使之產生親近感,變得具體、生動,誘發學生的內在知識潛能。例如在教學"時分的認識"后,讓學生動手動手做一個時鐘模型,并說說自己在各個時段都干什么,然后聯系實際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時間。這樣不僅把所學的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中,而且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小學一年級教學論文 篇8
扶溝縣大李莊鄉潘莊小學教師:劉發春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果能夠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那么,在他們的眼里,數學將是一門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學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數字游戲。這樣,學生學起來自然感到親切、真實,這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來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態度和意識。對于學生更好地認識數學,學好數學,培養能力,發展智力,促進綜合素質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作為教師要善于結合課堂教學內容,捕捉生活中的數學現象,挖掘數學知識的生活內涵。
一、利用學生生活實際問題引入新知。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能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的生活現象引入新知,會使學生對數學有一種親近感,感到數學與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會激起學生探求新知的強烈愿望。
比如,在教學"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時,我安排了這樣一段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在我們人體上存在著許多有趣的比嗎?將拳頭翻滾一周,它的長度與腳底長度的比大約是1:1,身高與雙臂平伸長度的比大約也是1:1,腳底長與身高的比大約是1:7??知道這些有趣的比有許多用處。到商店買襪子,只要將襪子在你的拳頭繞一周,就會知道這雙襪子是否適合你穿;假如你是一個警察,只要發現罪犯的腳印,就可估計出罪犯的身高??這一切,實際上是用這些身體的比組成了一個個有趣的比例來計算的,今天我們一起研究"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通過利用"人體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現象,引出"比例"的學習,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主動的參與新知識的探究。再如,在教學"面積和面積單位"時,我利用多媒體引進一段動畫:小明在操場上跑步,他跑了一周的路程是指操場的什么?如果在操場中間鋪上草坪,要求鋪多大,又是指操場的什么呢?這就是我們這一節課要學習的"面積和面積單位"。這一動畫片斷來自于學生的生活,是他們喜聞樂見的導入形式,所以他們很快地就投入到迫切要求學習新知的情境中來。
由此可見,學生通過借助這些有實際生活背景的問題引入新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學習新知。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很強的學科,而小學生的思維是以形象性為主,因此為了使他們能比較輕松的掌握數學規律,在課堂教學中,我力求創設與教學內容有關的生活情景。把學生引入生活實際中來,讓他們在實際操作中,通過觀察和實踐來理解數學概念,掌握數學方法,逐步培養學生抽象、概括、比較、分析和綜合的能力。
比如,在教學相遇問題時,存在著三種類型的題目:相向而行(或相對而行)、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為了讓學生能夠搞清三者之間解題規律的聯系和區別,我組織學生搞了一次小小的表演:同桌兩人為一組,將相遇問題中的三種情況作演示,表演場地在教室內外自由尋找,過5分鐘后集中交流表演情況。學生們興致勃勃,個個洋溢著笑
容開始了自己的演出。通過這次實際演練,使學生加深了對相遇問題三種情況的理解。
另外,對于一些教材中實踐性較強的數學知識,我盡力為學生提供大自然的舞臺,把課堂教學的主陣地——教室轉移到室外,讓學生處于實際環境中學習新知。比如,學習小數時,我帶著學生到商店去了解各類商品的價格,觀察商品的標簽,了解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學習實際測量時,我帶著學生拿著測量工具到操場上去測量兩點之間的距離,并組織學生利用步測方法來計算操場面識;學習百分率時,我帶著學生深入面粉廠、榨油廠和某些其他的工廠去了解出粉率、出油率及產品合格率等。
經實踐證明,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學習新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挖掘現實生活素材,鞏固新知。
數學知識需要得以鞏固,才能使學生牢固掌握并熟練應用。在教學中,如果能結合具體的生活實際問題進行練習或實踐,可以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將數學應用于實踐的過程中,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得到逐步培養。
比如,2014年我在教學分數應用題時,正好遇上第29屆奧運會即將在北京舉行,于是,我在課前準備了前兩屆奧運會中國隊奪獎牌的情況,課上讓學生自己編題,以鞏固所學的新知識。學生興趣盎然,編出了不少分數應用題,如"上屆奧運會上中國運動員奪得32枚金牌,其中女運動員奪得的金牌數占5/8,女運動員奪得金牌多少枚?"
另外,我還組織學生進行預測:今年中國能奪得多少枚金牌?李浩奇說:"16枚。"高亞杰說:"比上屆多3枚。"李鵬超說:"能奪得本屆金牌總數的1/15。"于是我就問:"要知道高亞杰預測多少枚,需要知道什么條件呢?要知道李鵬超預測多少枚,你認為需要知道什么條件呢?這是一道學生感興趣的貼近他們生活實際的題目,使他們感覺到不是在解應用題,而是在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不僅鍛煉了學生捕捉信息的能力,而且還使學生受到了愛國主義的教育。
四、深入學生現實生活,應用新知。
多年以來,我們的數學教學忽視了數學的實際應用,不注意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與應用能力,偏重于脫離實際的機械訓練和題型教學。在學生的練習中存在大量的人為編造的離學生生活現實較遠的題材,諸如:糊紙盒、裝配機器等等。長期這樣的訓練導致了學生思維僵化,不利于學生思維發展。而新的教學大綱指出,學習數學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每學到一個新的知識,我就要鼓勵和引導學生深入生活實際,去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比如,在教學完求平均數應用題以后,我要求學生通過社會調查,數據收集和整理來了解某家、某校或某村日常生活中的用電、用水的平均費用,自己班上同學的平均身高、平均年齡等。在元、角、分的教學以后,我利用數學活動課組織學生開展模擬購物活動,師生互當售貨員和顧客進行買賣游戲等。在學校組織學生參加為希望小學獻愛心活動過程中,我就借此東風,讓學生把家里的零錢湊起來,計算出總金額,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熟悉了元、角、分以及它們之間的兌換和簡單的加減計算。
通過這些具有濃厚生活氣息的實踐活動,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了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和應用的廣泛性。而且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現實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使學生意識到在他們周圍的某些事物中存在著數學問題,養成有意識地用數學的觀點觀察和認識事物的習慣,并逐步學會把簡單的實際問題表示為數學問題。
綜上所述,我認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聯系生活講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把社會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學習數學的大課堂中,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他們學會用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和問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
小學一年級教學論文 篇9
題目:
淺談教育游戲在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摘要:
當兒童步入小學生活之后, 就意味著他們要接受系統的數學啟蒙教育, 如何順利引導小學一年級學生順利適應小學生活與數學學習特點, 做好幼小銜接教學銜接, 是每一位一年級數學教師都應重視的問題。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發現, 教育游戲在幼小銜接教學中發揮著十分積極的作用。對如何在一年級數學教學中開展教育游戲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教育游戲;
“成功的秘訣在于興趣”, 一年級小學生心性簡單、直接, 數學教學活動是否能夠激發出他們的學習興趣, 直接決定了一年級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思維活躍度。因此, 在一年級數學教學中, 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應成為教學的首要任務。游戲對兒童有著難以抗拒的吸引力, 在教育游戲中滲透數學知識, 可讓小學生快速理解知識內涵, 使其在娛樂中自然而然地習得數學知識與技能。另外, 幼兒園是以游戲、活動為主要教育活動的, 在一年級數學教學中應用教育游戲, 還可讓小學生感到熟悉、親切, 使其獲得心理安全, 而這則可使其更快速地適應小學生活。為了保證教育游戲的有效性, 下面, 筆者將從遵循教育性、豐富游戲教材、做好游戲評價三個層面, 討論一年級小學數學教師應用教育游戲的具體做法。
一、遵循教育性
將教育游戲應用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的最主要目的是提升數學教學效率, 教育游戲是為小學數學教學服務的。因此, 數學教育游戲必須要符合一年級數學教學內容的要求, 切忌為了追求數學游戲的熱鬧化、娛樂化而割裂了游戲與數學課程之間的關聯。
就如在“位置”一課中, 小學生應建立基本的空間意識, 了解左、右這兩個方位特征。為了幫助小學生感知左、右方位, 筆者以“正話反說”這一游戲展開了教育游戲。游戲規則為:小學生所說出的方位詞, 要與實際動作相反, 若筆者說出“舉右手”, 小學生便應舉出左手;若筆者說出“向左轉”, 小學生便要向右轉。小學生必須要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同時還應具備敏捷的反應能力, 否則便會失敗。在這個游戲中, 絕大多數小學生都投入了極大的熱情, 他們能在游戲中感知左和右, 了解左右位置的相對關系。
二、豐富游戲素材
為了迎合小學生好動、活潑的心理特征, 以及小學生喜歡通過趣味性實踐活動獲取知識的認知特點, 各個地區的數學教材都收錄了許多教育游戲, 教師應予以利用與實踐。另外, 除了教材中已經存在的數學活動, 教師還應充分利用生活資源、現代信息技術等來豐富游戲素材, 使小學生可一直對教育游戲保持興趣。
在“1~5的認識和加減法”一課中, 筆者利用電腦中的“青蛙過河”游戲組織小學生進行了加減法練習。這個電腦游戲的規則是這樣的:在一片荷塘里, 有一群小青蛙, 每個小青蛙上都有一個1~5以內的加減法算式, 小學生只有通過電腦鍵盤錄入正確的計算結果, 才能幫助小青蛙順利過河。以電腦游戲展開計算練習, 可為小學生呈現一個十分生動、鮮明的游戲畫面, 這種近乎真實的游戲畫面更有代入感, 對小學生的吸引力也更高。在“分類與整理”一課中, 筆者直接利用小學生的書包, 要求小學生與自己的同桌兩兩分組, 在小組內對二人書包中的物品進行分類整理, 每個小組都應說出自己的分類標準。在分類整理中, 小學生會自發思考各個學習用品的相同點, 而這便可使其初步建立分類思想。
三、做好游戲評價
一年級小學生的紀律意識、自我管理能力都比較薄弱, 在教育游戲中, 會出現許多不可控問題, 如游戲紀律渙散, 游戲意外, 小學生對數學教育游戲不感興趣等。為了及時了解教育游戲在數學教學中所發揮的功效, 教師應做好游戲評價, 根據評價反饋及時調整教學方針, 保證游戲的有效性。
在每一輪教育游戲活動結束之后, 筆者都會先讓小學生分享他們在游戲中所獲得的感受。就如在上述“青蛙過河”游戲中, 有的小學生認為這種計算游戲可讓他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有的小學生認為可在課下自覺進行游戲, 有的小學生認為自己在游戲中熟練掌握了1~5的加減法計算方法……從本質上說, 讓小學生分享自己的游戲參與感受, 屬于小學生的自評活動, 而這不僅可讓小學生了解數學教育游戲的意義, 還可幫助筆者了解小學生參與游戲的學習情緒與態度, 掌握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待學生分享結束后, 筆者會通過練習檢測、談話等多種方式來進行教師評價, 反思教育游戲是否促進了預期目標的實現, 以及教育游戲存在的不足, 確定需要改進的方向等多個問題。
總而言之, 教育游戲可實現寓教于樂, 讓一年級小學生以游戲展開數學學習, 可充分開發小學生的想象能力、創新能力, 使其對數學課堂充滿期待。在教育游戲的引導下, 小學生也會自發開動腦筋, 思考獲取游戲成功的最佳途徑, 只要教師能夠將教育游戲與小學數學內容有機結合起來, 便可發散小學生的數學思維, 使其形成數學能力。
參考文獻
[1]張薩.小學低年級數學游戲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6.
[2]裴敏瓊.游戲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少年,2017, (21) :168.
小學一年級教學論文 篇10
漢語拼音是一種表音符號,這些符號是抽象的,因而比較難記,也容易混淆。但是,學好漢語拼音是很有必要的,因為漢語拼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幫助學生識字、正音,還會影響學生的閱讀、寫話。漢語拼音的學習對象是一年級的新生。一年級的孩子才從幼兒園升入小學,年齡小,以前從未接觸過拼音,卻要在一個半月時間里學會23個聲母、24個韻母、4種聲調,還要記住16個整體認讀音節,這對他們來說難度不小。如何利用漢語拼音自身形象性、情趣性、記憶性、實踐性的特點來探索教學的策略呢?
一、編兒歌,強化字母的音和形
兒歌,是孩子們從幼兒園就開始接觸的,它們朗朗上口,易于接受。我們在拼音教學中,可以借助兒歌,強化孩子的記憶。在剛開始學習聲母時,我發現不少孩子將“b”“d”弄混淆,經常把“bái”讀成“dái”。于是,我先讓孩子們觀察這兩個字母有什么異同點,孩子們一下子說出來:“它們都是一個豎再加個半圓,但是半圓的位置不一樣。”接著,我再讓孩子說出兩個半圓的具體位置,這樣,自然而然地就總結出了一首兒歌:“右下半圓b、b、b,左下半圓d、d、d,b、d對坐樂呵呵,我們都是好朋友。”拼音字母中形近的比較多,又比較難區分,而一首小小的兒歌就可以解決問題:傘柄朝上f、f、f,一扇小門n、n、n,一根小棍l、l、l,小棍帶點i、i、i,i帶尾巴j、j、j……這樣,孩子就會在自己熟悉的兒歌中學習拼音了。
二、借助游戲,通過多樣的形式進行課堂教學
游戲和兒歌一樣,也是幼兒園的孩子們熟悉的,它是孩子們喜愛的基本活動。把游戲引入拼音課堂,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在孩子的腦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讓他們在游戲的輕松氛圍中學習,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1、找朋友學習完漢語拼音之后就進入了復習階段,一味地反復讀寫讓孩子學得很乏味。于是,我用硬紙板簡單地制作了所有聲母、韻母的卡片。課堂上,孩子們任意拿一張卡片,并且記住自己所拿的字母。我說出一個音節,相應的孩子就舉起自己手中的紙牌,其余同學判斷正誤。幾輪下來,大家幾乎都沒有錯誤了,一節復習課就在愉快的氛圍中度過了。
2.畫一畫有一課,我要孩子們用圓、直線等拼出我們已經學過的字母。我本以為,孩子們年紀這么小,會不知所措,無從下手。結果卻讓我吃驚,孩子們幾乎拼出了我們學過的所有字母,這些字母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我的眼前,我不得不驚嘆:孩子們的潛力是無限的。而這個游戲,充分挖掘了他們的潛力。畫一畫的方式可以用來鼓勵孩子聯系生活,進而對學過的知識進行重組、創新。3.送郵件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的區分是孩子們學習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大難點。雖說語文書上都有三個歸納的表格,不少孩子也記住了,但這種記憶純粹是死記硬背,他們沒能夠靈活運用,經常把這些字母送到別人的“家里”。于是,我設計了“送郵件”的游戲,預先讓孩子們每人制作了一張卡片,卡片上寫了自己喜歡的字母。課堂上,我讓三個孩子分別舉著“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三個牌子,讓孩子帶著自己的字母走到相應的分類里去。如果這個孩子走對了,下面的孩子就讀出他的字母,并說:“對對對,快收件。”如果錯了,就說:“錯錯錯,沒人收。”然后再請一個孩子來糾正。
三、開展小組的合作與競爭,在不同的氛圍中激發孩子們學習拼音的興趣
1.兒歌大比拼我們的教材幾乎每一課都融入了極具趣味性的兒歌,這些兒歌朗朗上口,易于記憶。漸漸地,孩子們學習到新的字母時就會自由地發揮想象編兒歌,還用上不同的節奏,有個孩子甚至唱了起來,大家都覺得很新奇,也不自覺地學了起來。于是,各種各樣的兒歌涌現出來,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盛景,大家“炫耀”著自己的兒歌,學得也更帶勁兒了。2.想象大集合面對色彩斑斕的圖片,孩子們總是能聯想到不同的物品。在教學聲母“t”時,我出示了一張大大的圖片,并問孩子們:“t”像什么?孩子們一下子想到了許多:像傘把、像鐮刀、像魚鉤、像倒放著的“f”……“哪個小組的孩子想象力更豐富,哪一組就會獲得更多的五角星。”孩子們的想象力更加豐富了,這樣一來,既激發了學生展開想象,也加深了他們對字母的印象。
四、拼音學習與識字、閱讀、寫話相鏈接,發揮拼音的實用性
1.拼音學習與識字相鏈接學到《人有兩個寶》這篇課文時,生字表里出現了兩個音節相似的字:“又”和“用”,孩子們口齒不清,不能準確地讀出來。這時,拼音的作用就發揮出來了。“yong”“you”兩個音節呈現在孩子眼前,他們一下子就區分開來。2.拼音學習與閱讀相鏈接學習拼音是為了運用到實際當中去。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只有多閱讀課外書籍,才能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帶拼音讀物的閱讀將拼音和閱讀聯系起來,不僅鞏固了拼音,而且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3.拼音學習與寫話相鏈接一開始,孩子沒有掌握所有拼音,我就讓孩子把發生的事說給家長聽,家長幫助孩子寫在本子上。漸漸地,孩子的拼音學完了,他們可以獨立地記錄自己當天的心情,語言也有了一定的積累。這樣一來,孩子們學會了仔細觀察生活,能將學的拼音、學的字運用于生活之中,描寫生活。
【小學一年級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一年級的教學論文05-09
小學一年級的數學教學論文01-20
小學的教學論文03-29
小學教學論文03-26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論文01-20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論文03-29
小學媒體教學論文06-07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06-24
小學的音樂教學論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