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思想品德教學論文
思想品德課堂教學,讓學生想問是培養問題意識的起點;下面小編整理的小學思想品德教學論文,歡迎來參考!
回歸生活,關注兒童現實生活,要求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要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學習背景,依據活動、體驗、內化的邏輯規律,從兒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生成教學活動主題。魯浩教授對品德課程說了一句高度概括的話:“品德課堂要回歸生活”。這就是我們在品德課堂教學中所要追求的目標。但反觀時下的小學思想品德教學,往往都是脫離了兒童的現實生活世界,局限于書本的世界,回避了紛雜的現實生活,人為地造成了“純而又純”的教育。兒童所經歷的書本世界無法與周圍的生活世界自然地溝通起來,思想品德教學無法真正觸及兒童的真實內心,未能真正從兒童的心靈深處產生觸動和影響。
而兒童品德的形成來源于他們對生活的感受、認知、體驗和感悟。所以,我在品德課堂教學實際中努力走進生活,貼近學生,營造自由、民主、愉悅的課堂氣氛。將“生活化的課堂”、“課堂中的生活”融為一體,努力使學生成為認識的主體,學習的主人,讓品德課堂教學真正回歸生活。
1在游戲活動中培養良好的品德
游戲是低年級學生生活中一種快樂、自發、活潑、豐富多彩和富有創造性的活動,與此同時還是孩子學習的一條直接途徑。也就是說,孩子游戲不僅是為了樂趣,而且還是發展認知和情感能力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游戲是培養孩子認知、情感和社交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心理學研究表明,七至十二歲的兒童最善于模仿,而且他們的意識行為,尤其是道德行為主要是靠模仿而形成的。針對這一特點,教師可創設一定的教學游戲,讓學生在特定的環境中進行生動有趣的角色扮演。例如我在教學三年級《友愛殘疾人》一課時,為了讓學生體會殘疾人的艱辛,學會尊重、幫助殘疾人。我設計這樣的活動:把學生分成兩組,其中一組同學蒙上眼睛,讓他們自由的在教室里走動,許多同學都被桌子、椅子碰著了,覺得很不好走。而其他學生看到他們這樣子都哈哈大笑。我邀請全班小朋友參加游戲,其中一組扮演盲人,一組同學扮演跛腳的人,他們合作走完那段路。活動后讓他們暢所欲言談活動的感受,同學們都說出了殘疾人走路不便、生活艱難,再聯系自己扮演殘疾人的實際,他們認識到了不應該嘲笑殘疾人,殘疾人的心靈更應該去呵護,生活更需要照顧,自己應該盡力幫助他們,同時明白了“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在無聲的教育中,作出道德評價和行為糾正;在情趣的共鳴中,使學生的行為得到規范。
2生活事例中接受教育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兒童是通過感受生活的事例這一認知規律,產生心理上的變化過程。我想只有通過鮮活的事例,才能讓學生有發自內心的動力,德育實效才會持久。作為思想品德課的一名教師,應從大的教育觀出發,遵循兒童認知規律,挖掘學生心靈的感悟,讓學生發自內心做真人,做好人。()例如我在 講《爸爸、媽媽撫育我》這一課時,我從學生的生活出發,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營造開放、寬松、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讓孩子們在開放式活動中充分去體驗、去感悟、去獲取。上課之前,我組織了一個“小鬼當家”的活動,讓學生當一天家,從早晨買菜起,安排好家里一天的生活,洗洗碗筷,收拾收拾房間。課堂上,讓學生交流這一天的感受,再想想你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最需要什么。有的說,在理菜時最好需要幫忙,有的說,在感到累的時候需要歇一歇。我就說:“是啊,你們的爸爸媽媽也和你們一樣,最需要這些,請你把自己最需要的送給你的爸爸媽媽。”這種情感就是最真摯的、發自內心的。
再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父母是怎樣關心自己的,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學生自己悟出道理,撥動他們的心弦。很多學生都說出:父母很辛苦。怎樣辛苦呢?這時幫助孩子尋找生活中的事例,“生病了,是父母日夜陪伴在自己左右;下雨、下雪了,是父母用寬厚的胸膛為我遮擋風寒;有好吃的,父母總說自己吃飽了,把最好的留給自己……此時學生都能深深的領悟到家長是多么辛苦啊!道理的悟出,是學生發自內心的,不是老師講明再提煉的,不是教材直接告訴他們的,而是課堂中,教師依據教材啟發學生感悟出來的。就這樣,教師通過精心創設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受到了教育。
3情境中悟出真理
學生都是在具體的生活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學生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純真的。然而,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會發現一些和課堂里、和書本上、和教師所講的相矛盾的現象、事件,產生許多困惑。如果我們的教學不能解決兒童每天遇到的生活問題、情感問題,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價值。作為教師,應該學會利用活動創設教育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悟出真理。例如教學《合理安排作息時間》時,我這樣設計情境:課前準備了桃子、葡萄、大米和兩杯水。上課了,我把這些材料平均分成兩份,然后面帶微笑地對我們說:“同學們,老師今天帶來了這么多好吃的東西,你們想怎樣安排呢?。”
同學們一看,紛紛議論起來,是做獎品,還是比做水果拼盤呢?老師發話了,說:“我們來比一比,在10分鐘內,把材料放入杯子中,誰裝得多誰就贏,但是水不能溢出。”班里頓時像炸開了鍋,互相討論著先放什么再放什么,但是只能選出兩個人參賽。這時,男、女生都熱烈討論著方法,然后各派出了代表。比賽開始了,男組代表把葡萄一顆顆放進去,然后放入大米來填補空隙,最后把桃子往杯子中一放,突然,“咣當”一聲,水全溢出來了。就在水溢出來的這一瞬間,老師宣布,女生獲勝。這時男生個個垂頭喪氣,我接著分析說:“假如這個杯子代表一天的時間,這些材料代表一天中你干的事情,桃子代表學習,葡萄代表運動,大米就代表一些生活鎖事,要想合理利用時間,把學習放在第一位,運動放在第二位,瑣事放在最后,這樣不就裝得多了嗎?”聽老師講完,學生恍然大悟,原來男組把重要的事放在最后了。在生活中,光解決小事,而忘了大事,是無法合理安排時間的。 小小的游戲卻蘊含著那么大的道理,所以通過這次游戲,同學們懂得了“好好安排時間,合理安排時間,把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
4藝術中學道德
一節成功的好課,與教師的教學藝術是密不可分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若能結合教材的特點,掌握、發揮好課堂教學的各種教學藝術,必然會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學《愛惜糧食》一課上,一般會利用多媒體演示種糧的過程,其效果最多是在學生頭腦中留下這個過程和一個結論——糧食來得不容易,并沒有真正觸動學生的內心世界。俗話說,看人挑擔不吃力。怎樣讓學生走進生活,去體驗這份辛苦呢?我就在課堂上設計了一個模擬插秧過程的活動,讓學生左手抓一把雞毛毽子,彎下腰,右手把這些毽子一行擺六個,人倒退著走,十分鐘后交流自己的感受。有了這腰酸腿疼的真切體驗,再來看種糧的過程,學生就仿佛是自己參與了其中的勞動,這勞動的辛苦、糧食的來之不易就深深地烙進了學生的情感世界。這樣讓學生用“心”去體驗,用 “心”去感悟,引導他們在體驗中把教育要求內化為道德品質。
總之,作為一名小學品德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采取各種途徑,不斷發掘富有生活化的教學資源,讓課堂教學貼近生活,寓教于生活中。讓課堂不再成為呆板、蒼白的知識傳授地,而成為學生生活的實踐場,探究知識的實驗室,讓學生在生活化的課堂學習中,掌握認知生活世界的基本技能,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形成良好的道品德質,使小學品德課堂教學質量不斷得到提升。
【小學思想品德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思想品德教學論文06-12
小學思想品德教學論文6篇04-11
小學體育和思想品德教學的結合論文01-22
小學思想品德教學應回歸生活論文06-27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論文06-12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論文模板03-30
談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論文06-12
教學中的思想品德的運用論文06-12
提高小學思想品德教學質量的思考論文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