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的就業觀的論文(精選15篇)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寫過論文,肯定對各類論文都很熟悉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提高我們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為了讓您在寫論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學生的就業觀的論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學生的就業觀的論文 1
摘要:
隨著時代的發展,用人單位對于人才的需求逐年加大。而適合社會發展的實踐性、全面性人才卻十分匱乏,企業單位面臨著人才的巨大缺口,而高校畢業生卻找不到一份稱心的工作。當代大學生就業壓力劇增的同時,影響學生就業的因素逐漸增多。本文針對大學生就業發展觀念中的問題進行探究,分析其中出現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策略。
關鍵詞:
當代大學生就業觀;應對策略;實踐性;人才培養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經濟體制逐步改革,用人單位對于人才的需求逐年加大。在日益增長的人才需求上,學校、學生、用人單位面臨著三方對立的尷尬局面。一方面,很多企業單位面臨著人才的巨大缺口,嚴重缺乏適合社會發展的實踐性、全面性人才。另一方面,經過了四年或三年大學的系統教育后,高校畢業生卻找不到一份稱心的工作,自身社會實踐的能力有待磨練和加強。高校大學生就業壓力加劇的同時,影響學生就業的因素逐漸增多。其中,大學生就業觀念就是影響大學生發展的重要因素。
一、塑造大學生就業觀念的意義
從根本上說,大學生就業觀念的形成來源于自身的發展能力、社會環境和專業技能。對畢業生擇業價值的強化需要從不同的方面來分析。當前形勢下,大學生就業觀念受到了個人價值、薪酬標準、就業地點、知識技能、發展空間等多方面的影響。面對嚴峻的就業環境,大學生就業觀念的建立直接影響著他們行為方式,繼而對人才市場的資源進行優化調整。例如,在大學畢業前夕,有的畢業生已經面試好了工作單位,準備畢業后即投入工作。有的大學生則挑燈夜戰,準備報考研究生深造,而有的學生則開始積累人脈,準備自主創業。這些都是就業觀念的不同形式,學校在人才的培養上要解除就業者的工作困惑,有針對性的加強對學生就業觀念的引導,及時疏導大學生的心理壓力,調整他們的就業心態。
二、影響大學生就業觀念的主要因素
1.就業競爭壓力逐年上升
當前發展形勢下,“全民大學”的概念逐步突出,高等教育規模的加大促使高校招生人數不斷上升。據了解,2001年,大學生的畢業人數僅144萬人,2013年全國高等院校畢業人數多達699萬人,到了2015年,已經達到了749萬人。在十幾年的變化中,已經翻了5倍之多。很多福利待遇好、穩定性強的工作崗位甚至出現了“萬中求一”的局面,大學生之間的競爭也更加激烈,甚至可以稱為“人才的白熱化”發展形式。學歷、經驗、容貌、氣質、能力都成為衡量大學生是否能夠通過應聘管的重要標準。
2.高學歷人才不斷推進
受競爭壓力的影響,大學生就業的觀念也在不斷的轉變。很多大學生認為,只有學歷高一些,自己才有更多的的就業籌碼,所以考研深化的學生越來越多。根據相關部門統計,2010年,研究生的畢業人數已經突破了100萬人。自從1981年以來,我國每年的高學歷人才都在穩步遞進,截止目前,我國已經成為高學歷人才國家,至少培養出12萬名博士、85萬名碩士,成為了當之無愧的研究生大國。
3.自主創意意識的萌發
“創業”的大熱在前兩年就已經開始,很多學生在畢業的時期心里十分迷茫,所以他們希望通過創業,能夠讓自己擺脫給別人“打工”的命運。但是,由于學校“象牙塔”搬的約束性,很少有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僅憑熱血和想象很容易遭受失敗。馬云、馮侖、陳金義等富商的創業史讓無數大學生熱血沸騰,可是很多學生的社會經驗少,性格上急于求成,很容易深陷到“自主創業”的誤區中。
三、強化大學生就業觀的具體策略
盡管就業形勢特別嚴峻,但是可以看到的是,當代大學生面臨的依然是“挑戰和發展”并存的局面,為了讓高校大學生建立一個健康的就業觀念,建議從以下幾點進優化:
1.強化社會、學校、教師的多方引導
為了讓大學生在就業的選擇上更加理性,要增加對學生的影響作用,利用當前經濟、文化交流環境的融合,創造積極、寬廣的就業影響。在大學生就業觀念中,要創造有利的條件,切實轉變就業觀念,促進大學生內因、外因的多項交流。在社會方面,充分發揮社會輿論的推動作用,完善就業市場的監管機制,規范人力資源的調配。在高校管理者方面,要強化大學生優秀創業事跡的傳播,呼吁學生學習先進事跡中蘊含的道理,同時始終呼吁用人單位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除此之外,對大學生價值觀念的塑造要始終貫穿在大學生活的'始終,幫助他們改變“消極”“懈怠”“孤傲”等不利于生存發展的性格,消除任何可能出現的就業偏差。在家庭教育方面,要積極深化大學生就業觀念,將畢業生教育發展的關鍵點融入到家庭發展中,讓學生能夠發揮自己的興趣和長處,得到家庭的支持、理解和幫助。家長首先要和即將走出校門的大學生進行多角度的交流,了解自己孩子的想法,并根據孩子的特點,了解他們的內心訴求,不斷強化社會、學校、教師的多方引導,從而為就業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2.正確看待大學生擇業、創業理想
從內因上講,在“創業”的發展熱潮之下,學生想要達到擇業、創業的理想目標,就必須腳踏實地的去拼搏。大學生首先要從自身進行反省,認識到自己所面臨的優勢和長處,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開拓新的崗位,增進市場創業的生命力。同時,大學生要養成“多聽、多學、多看,少說、少論、少談”的習慣,求真務實,不做一個眼高手低的人。而從外部因素來看,相關部門要為高校畢業生創立一個適宜的創業條件。政府應該有選擇、有計劃的推進社會就業,提高勞動市場的流動性。同時,在福利保障、創業貸款、勞動保險等人才需求上進行更新,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對于一些思想成熟、可行性高的大學生創業項目,相關部門應及時出臺鼓勵畢業生創業的傾斜政策,在稅收、貸款等項目上給予一定幫扶。
3.不斷增強學生的能力服務意識
從根本上說,行業的價值可以用薪酬來計算,而勞動的價值是相互等同的。為了改變大學生長期以來的傳統思想,樹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思想意識,大學生的就業觀念要進行及時的轉變。對于酒店、餐飲等一些服務行業,不要帶著“有色眼鏡”卻看待它們。畢業生應該樹立全局意識,認同勞動無貴賤的科學觀念,實實在在的做事、踏踏實實的為人。同時,大學生也應該根據市場的需求來調整自己的發展方向,讓大學成為培養社會勞動者的熔爐。
對于高學歷人才的就業,也要面臨個人能力的考核和培養,一些不被人們看好的行業卻往往具有長遠的發展空間。從這個基礎上說,大學生能力服務意識的素質十分重要。例如,馬云當初在做阿里巴巴的時候面臨著無數的冷言冷語,但是他一直在努力沒有放棄,因而才有了今日淘寶日均銷量過億的神話。大學生要本著正確的就業觀念,來培養和塑造自己的能力,這樣才能獲得最快速的成長,避開大學生就業“眼高手低”的通病。
4.認真做好大學生自身價值規劃
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是要從出校門甚至還未走出校門的那一刻就開始實施的。科學的職業規劃能夠讓大學生把握自己在每一個階段從事的工作、職務或以后即將進行的道路。幫助大學生擺脫盲目的就業觀念,找尋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
同時,在完善的就業規劃中,尋找積極的就業觀念,將誠信、友善、努力、持久等觀念融入到自身職業發展之中,從而實現個人價值的最大化。在大學生積極就業觀念的影響下,學生通過完善的價值規劃,分析自我實際環境。在自身價值的運作中,設定職業階段目標、制定行動計劃、職業實施修正等方面,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讓自已更好的面對學校、社會,學生、員工的身份轉變,不斷挖掘自身的潛在的能力。
四、結論
綜上所述,大學生就業觀念中存在的問題十分明顯。社會教育、高校教育都要在引導大學生就業觀念的工作中下足功夫,正確引導學生看待就業中的矛盾和問題,根據所取得的教學效果進行引導。在幫助大學生解決就業困惑的同時,讓他們學會的客觀分析自我優缺點,使自己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面對就業壓力。
參考文獻:
[1]劉慧瀛.當代大學生職業規劃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3(09)
[2]潘業旺,矯曉軍.淺析當代大學生就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視界,2014(34).
[3]李娜.淺談當代大學生就業觀念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4(40).
[4]段志英.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拓展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3).
[5]常驚宇.互聯網和手機等新媒體開展大學生思想引導[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11).
大學生的就業觀的論文 2
摘要:
在新的就業形勢下,新舊就業觀念的劇烈沖撞和價值觀的重新定向,使得大學生就業觀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大學生就的觀的轉變對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引導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幫助大學生樹立新的就業觀念、加強就業心理培訓和職業規劃指導、促進大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就是就業觀教育的新思路。
關鍵詞:
大學生就業觀;現狀;問題;對策
一、大學生就業觀現狀與存在的主要問題
大學生就業觀指的就是大學生這一就業主體對就業目的、意義、方式等方面的根本意識和態度,這就是由就業動機、就業定位、就業選擇、就業途徑及方式等多種要素構成的有機整體。就業觀念受一定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狀況的制約,具有社會性,同時又受其本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個人的經驗所制約,因而,又具有個性。筆者選取陜西五所高校大三、大四學生為調查對象,采用問卷方式,以就業首選地區、就業首選單位類型、就業的影響因素、獲取就業信息渠道、預期薪酬等為選題。發出問卷400份,收回有效問卷382份,通過數據統計分析,基本反映出大學生就業觀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一)大學生就業觀現狀
對于“就業首選區域”,70%的學生選擇了東部沿海及經濟發達的大城市,選擇到鄉村、基層的不足10%。這表明大學生在就業區域選擇上仍然集中于經濟較活躍的地區,就業“扎堆”現象客觀上加劇了大學生就業形勢的嚴峻。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和外企、合資企業就是大學生青睞的就業單位。此外,18%的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表明大學生創業意識不斷增強,這就是當前大學生就業觀的一大亮點。
調查結果表明,個人發展、福利待遇、單位所在區域就是就業考慮的重要因素,工作興趣也越來越受到大學生的重視,工作的穩定性、父母意見已不就是影響大學生就業的重要因素。
這一調查結果與“就業的影響因素”的選擇比較接近。但就是,大學生對企業文化、內部管理、用人標準等信息關心不夠,這說明大學生的求職理念和求職行為不夠成熟。
77%大學生在就業有困難的情況下考慮到基層工作,認為這就是最接觸社會實際、鍛煉自己的機會。但也有23%的同學即使就業有困難,也堅決不去鄉鎮或小城鎮就業,這表明就業理念明顯不符合就業市場實際。
關于薪酬問題,大學生就業收入預期水平與大多數用人單位愿提供的薪酬相比偏高,這會導致求職難度加大,求職成功率降低。
調查表明,40%大學生個人職業定位不明確,自我認知和職業規劃意識淡薄,這對就業有較大影響。
(二)大學生就業觀的特點與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對調查數據微觀量化分析的基礎上,有必要對調查結果作出宏觀分析,歸納出當前大學生在就業意識、就業意愿、就業心態等方面的特點以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1、大學生就業觀的特點。
(1)就業意識主體性增強。大學生就業的主體意識和自主意識越來越明顯,對國家宏觀經濟發展戰略調整造成的就業局勢變化有一定了解,對父母意見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先就業,后擇業”、“創業也就是就業”基本成為普遍接受的觀念,凸顯出大學生就業的主動性。
(2)就業意愿趨向多樣化。改革開放以來,社會各個層面發生了深刻變化,就業崗位和類型的變革力度不斷加劇,擴大大學生就業的選擇范圍,為大學生提供多樣化選擇。這就使得大學生就業意愿復雜多元,而不再就是局限于本專業或者穩定的工作。
(3)就業需求呈現多元化、現實化特點。不就業族、考研族、創業族、打工族、出國族紛紛出現,高校畢業生就業需求越來越多元化。多元化的職業選擇可以使得大學生更好地實現就業,充實到社會中的各種崗位上去。
大學生作為具備較高文化知識、道德修養的社會群體,只要善于學習、踏實肯干,都能作出優秀的工作業績。當前,社會轉型進入固定化階段,利益格局和制度框架均已初步形成,社會主流價值觀也趨于理性,個體主義的價值取向、對事業成功的追求、經濟利益的考量,都影響著大學生的擇業觀念和求職行為。
(4)就業心態尚不成熟穩定。大學生對于就業心理準備不足,較為茫然,對于今后就業的長遠目標沒有清晰認識。面對壓力和不容樂觀的就業形勢,激烈的就業競爭直接考驗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遭受就業的挫折困難極易產生退縮悲觀情緒,甚至采用極端手段化解就業壓力。
2、大學生就業觀存在的主要問題。
(1)自我認知意識缺乏。就業與個體的性格、興趣、才能特點息息相關,就業也可看做就是對自己個性、能力、意愿、興趣、就業目的的自我了解和評價,因此,在一定意義上能否實現順利就業,也取決于對自己了解的程度。很多大學生正就是由于對自己缺乏全面認知,不能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不量力而行,而就是一味的追求個人意愿或盲目地與其他同學相比較,在對就業機會的選擇上帶有盲目性,就業后覺得與自己性格能力興趣不相符合。
由于自己認知意識淡薄導致自我定位不清楚,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對就業的期望值較高,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和不切實際的從眾行為,對長遠的職業生涯造成負面影響。
(2)求職狀況理性與盲目并存。相當一部分學生有比較清晰的職業規劃,了解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部門出臺的各項就業政策和鼓勵措施,熟悉用人單位的招聘流程,會通過各種渠道提前實習以獲得就業機會,整個求職過程比較理性;但也有部分學生對政府就業政策不了解,缺乏對就業信息的了解,表現得比較盲目。
主觀原因就是,客觀上,政府就業服務工作做得不夠,在就業政策宣傳、就業信息共享等方面還有待改進;主觀上,大學生個體對就業形勢、自我特點的認識程度不一樣,其所擁有的社會資源也存在差異,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么樣的工作,也缺乏提前實習的機會和知曉政策的渠道。
(3)與社會需求存在差距。調查表明,大學生在選擇職業時對就業環境、收入待遇等條件十分看重,要求較高。如在就業城市選擇上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的大城市,而對西部地區、基層單位和農村較少考慮。這種普遍性的就業傾向使得東部沿海城市集中了大量人才資源,但就業吸納能力畢竟有限,加劇了大學生就業難的狀況。
二、大學生就業觀教育新思路
(一)引導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
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大學生就業實行“市場導向、政府調控、學校推薦、學生和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就業機制。大學生要順應時代潮流,主動參與市場競爭,通過適應市場需求實現就業;要拓寬就業視野,把靈活就業作為重要就業方式;要積極參與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要把到西部、基層就業作為重要的就業選擇。因此,必須教育引導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
1、實現從“精英”向“大眾”的轉變。高等教育大眾化,必然導致大學生就業模式的轉變。精英教育條件下形成的思維定式已不合時宜,在大眾化教育階段,由于接受高等教育將成
為相對多數人的.權利,上大學不再需要“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大學生也不再被稱為“天之驕子”,大學畢業生雖然屬于知識層次高、整體素質強的社會層面,但從社會人來說就是“普通老百姓”,從這個意義上說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同普通老百姓找工作一樣,不存在照顧、包統的問題,“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就業模式就是目前就業的主要形式。社會中的各行各業都需要大學生,大學畢業生可以在適合他的各行各業去工作,通過誠實勞動來為社會創造價值,來實現自己的價值。
2、實現從“城市”向“基層”的轉變。一方面,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困難;另一方面,廣大基層特別就是西部地區、艱苦邊遠地區和艱苦行業以及廣大農村人才匱乏。大學生完全可以把到基層就業視為創業的起步、成才的開始,通過了解國情民意,積累經驗,增長才干。應該將就業的姿態放“低”,將人生的目標抬“高”,在城市就業已趨于飽和的情況下,選擇到基層就業就是理性的、現實的。
3、實現從“公有”單位向“非公有”單位轉變。在傳統的職業觀念影響下,人們都希望能夠到政府機關、事業單位或國有大企業謀職、發展,而不愿到集體企業或民營企業求職發展。但現實就是讓所有大學畢業生都去政府機關、文教科衛事業單位、科研院所、大型企業就業,顯然就是不切實際的。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實行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經濟政策,“非公有”經濟得到了巨大發展,其涉及領域幾乎覆蓋了國有經濟發展的各個方面,各行各業也在法律法規的約束下走向規范,就業空間也就是巨大的。大學畢業生要清楚地認識這些變化。打破就業觀念上的非公有制的束縛,讓就業與發展的空間更廣闊。
4、實現從“專業對口”向“通用人才”的轉變。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體制轉軌時期,隨著結構的調整,必然也會使某些行業迅速發展,新興產業的就業人數將會明顯增加。由于我們的教育結構還不能完全適應產業結構的調整,也必然會使某些專業的畢業生找不到專業對口的工作。因此,求職過程中如果過分強調專業對口可能難以找到合適的職業,一個具有開拓精神的畢業生,應看重行業的發展前景,并及時調整自己的擇業方向,勇于進入與自己相近或相關的專業。
5、實現從“打工”向“創業”的轉變。“打工”和“創業”實際上就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就業方式。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為廣大畢業生的自主創業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有創業意識、有創業能力與條件的大學畢業生要勇敢地為自己規劃創業生涯。
(二)幫助大學生樹立新的就業觀念
1、樹立國家需要與個人發展相結合的就業觀。通過思想教育和政策導向,引導大學生以大局為重,響應黨的號召,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將自己的職業發展和未來融入到祖國的發展和建設中去,在為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的同時,實現個人理想,體現自身價值。
2、樹立先就業后擇業的觀念。大學生就業畢竟只就是職業生涯的開始,它并非表示一生只能在一個崗位上工作,今后選擇的機會還會很多。先在從業中豐富自己的實踐經驗,積累了更深刻的體驗后,再找機會選擇適合自己理想職業,分步到位。
3、樹立民營企業大有作為的觀念。和國有企業相比,民營企業更渴望人才,更歡迎大學畢業生加盟。可以說,民營企業為大學畢業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和舞臺,在那里將有更多的機會,才華將得到更充分的施展。
4、樹立艱苦創業厚積薄發的觀念。欠發達地區缺乏人才,渴望人才,有更多的用武之地,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有利于大學畢業生施展才華和成就事業。教育畢業生做好吃苦的準備,在一線工作能鍛煉人的意志和能力,有助于積累各方面的經驗,得到寶貴的第一手資料,使其厚積薄發。
5、樹立自主創業光榮的觀念。畢業生將越來越不再僅僅就是求職者,而首先將成為工作崗位的創造者,這就是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自主創業就是一種機會,更就是一種挑戰。大學生必須樹立自主創業光榮的思想,勇敢地迎接這一挑戰,努力加強創業實踐,注意積累社會經驗,做一名就業崗位的創造者。
6、樹立個性化就業的觀念。適合自己的才就是最好的。要樹立“大就業”觀念,即在一定工作崗位上通過誠實勞動,依法經營,取得合法收入即為就業。要樹立為多種所有制經濟成分服務的觀念,在不同所有制單位工作,都就是在為我國現代化建設事業服務,都能通過不同的途徑方式,為社會創造財富。
(三)加強就業心理培訓和職業規劃指導
態度決定一切,轉變大學生就業觀的重要目標在于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心態去適應嚴峻的就業環境、緩解就業壓力、堅強面對求職就業遇到的挫折困難,在自我認知的基礎上理性處理社會需求與個人意愿的關系。應針對大學生較為常見的就業觀念積極開展就業心理輔導活動,分析形勢,調整思考就業問題的角度,開闊思路,消除好高騖遠、急功近利、消極狹隘的就業觀念障礙。
與就業心理教育相適應,應當把就業指導課程作為一門必修課來開設,并適當將實踐實習環節前移,使更多學生能盡早對專業知識和就業信息有直觀的認識和了解,使得大學生能運用職業規劃的專業知識,科學理性的分析評價、自我定位,減少就業風險和盲目性。除組織大學生學習職業規劃的理論知識外,要積極創造條件展開多種形式的專業社會實踐,使大學生對將來要從事的職業性質和職責有較為具體的感受,作為職業規劃的重要參考。
(四)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就是調整和轉變就業心態的有效途徑
終身學習就是知識經濟時代必然的生存條件和生活方式。在知識經濟的時代特征下思考大學生就業觀念轉變的問題,終身學習理念的特殊意義日益凸顯,在很大程度上,就業觀念的轉變有賴于終身學習理念的樹立。就業對于大學生而言就是一個新的起點,大學生畢業離開學校,走向社會,就要面臨一個由大學到社會、實現從學生角色到職員角色轉變的過程,這個轉變的過程既就是實現自身社會化的過程,也就是向社會學習的過程,誰能較快適應社會環境,誰就能掌握成才的機會,就能更快地成長和發展。
以學習的態度對待就業,就能夠坦然面對就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珍惜就業機會,即使就業后仍需在持續不斷、實實在在的學習過程中改善知識結構、增加知識儲備、更新思維方式,培養與社會經濟發展戰略相適應的復合能力,為自已今后尋求更符合意愿的工作崗位創造條件。終身學習應成為大學生的生存狀態和行為習慣,將學習的理念和行為貫穿于了解自我、提高才智、樹立自信等諸多方面,從而形成積極健康的就業心態。
大學生的就業觀的論文 3
摘要:
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是國家較高層次人力資本配置的重要環節,一直以來都是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問題。本文以大學畢業生目前的就業困境為前提,分析其影響,探析有助于大學畢業生的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模式。以緩解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實現大學畢業生的充分就業,促進國家人才資源的發展。
關鍵詞:
就業;大學畢業生;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模式探析
大學畢業生是政府、學校、家長與個人進行長期投資的國家較高層次的人力資本,其在社會中的發展,一直以來備受關注。而隨著每年畢業人數的增加,經濟增長的平穩,大學畢業生的就業難問題愈發凸顯。大學畢業生無法就業,發揮不了自身價值,造成了人力資源的浪費的同時也加重家庭的經濟負擔,而長期找不到工作,處于身體與思想都散漫的狀態下,會使其對自身、社會出現一些錯誤認識,從而產生敵對心理,尋釁滋事,影響社會穩定。
甚至一些大學生會出現為了就業而就業,出現了人才高消費現象,造成對教育的虛假需求,產生大學生失業與教育深化的惡性循環。基于以上討論,我們對大學畢業生保險進行探討。針對大學畢業生身份的特殊性,對畢業六個月后仍未找到工作的大學生,以簽訂信用協議的方式,由專門設立的管大學畢業生保險組織按照規定時間、條件與標準給付保險金的保險。
一、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的對象
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的對象是指非自愿性失業的大學生在畢業六個月內后,有勞動意愿并且積極尋找工作,卻仍未找到工作的應屆大學生。
二、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的準入退出機制
1、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的準入機制
應屆大學生需根據學校與政府保險機構有關規定,在畢業前一年的12月攜帶學生證、身份證等身份證明到所在大學填寫《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申領登記表》,并辦理當地銀行卡(銀行卡類型根據各地規定不同,用作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的繳納與發放)后,于畢業次年一月一日發放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金。
2、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的退出機制
應屆大學生在畢業前或畢業后六個月找到工作(以建立勞動關系為就業標準)且已繳納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的,退還個人繳納部分,到相關機構消除信用協議;應屆大學生在畢業六個月,未滿一年內找到工作,且已繳足并領取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停止領取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剩余未領取就業保險金算入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基金中;應屆大學生畢業十二個月后仍未找到工作,停止領取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
3、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的管理機構
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的主體是大學生,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同于其他就業保險的保險機構——人力資源與勞動保障部門。應由政府與學校共同建立一個第三方機構,并根據學生的特有身份設立學校內,由學校與政府共同管理,各自出資聘請職工,負責應屆大學生的就業保險的準入與退出。
4、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的監督機制
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金的監督機制由失業保險監督機制監察,但應在機制內部開辟出專門主管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的部門,對就業保險基金的收支、管理與運營情況實施監督。
三、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的籌資渠道與基金管理
1、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基金的來源
大學生的就業保險基金主要來源于社會籌集,由國家、學校與個人三方共同負擔,籌集的就業保險費,不分來源渠道,不分繳費學校的性質,全部并入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基金,在統籌地區內統一調度使用以發揮互濟功能。主要由下列各項組成:
(1)財政補貼;
(2)學校從學費中扣除的就業保險費;
(3)個人繳納費用;
(4)就業保險基金的利息;
(5)依法納入就業保險基金的其他資金。
2、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基金的比例
設置階梯繳費模式,并在調查中,根據調查者的生活支出情況分為不同的繳費比例。0元至1000元的繳費比例為2%;1000元至1500元的繳費比例為3%;1500元以上的繳費比例為4%。
3、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基金的投資運營
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經濟活動具有其特殊性,基金收取在先,支付在后,且不會在短時間內全部支付。將閑置資金有效利用,有利于增加就業保險的后備力量,利于增強其經濟補償能力。就業保險基金的投資在保障其安全性后,有以下幾種途徑:
(1)就業保險基金存入銀行,以獲得利息收入。風險小,收益穩定但低,面對通貨膨脹帶有貶值危險,需國家政策給予優惠利率,以此減少通貨膨脹帶來的損失。
(2)購買國庫券或政府債券,風險較保險小,受益較銀行利息多,受通貨膨脹一定影響,但總體上安全性系數大。
(3)成立專門的社會保險基金銀行運營管理、投資融資,同時具有監督基金流向的作用。
四、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金的給付條件
1、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金的給付條件
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的給付必須符合以下三個條件:一是按照規定參加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所在學校與本人已按照規定在大學生畢業前履行繳費義務滿一年的.;二是非本人意愿在競爭上崗中失業;三是已辦理失業登記,并有求職要求的。對于那些大學畢業后在六個月內找到工作又失業的人員不算在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的范疇之內,這也可能造成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中的失業人數統計指與一般統計中的大學生失業指標口徑不一樣。
2、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金等待期與領取期間
就業保險金給付的等待期是指在失業較短的一段時間不發放就業保險金。1952年第35屆國際勞工大會第102號公約規定的“在每次收入中斷的情況下,頭七天等待期的救濟金不必支付。”但大學生屬于剛步入社會的新勞動力,畢業前也未真正投入到就業當中,不能采用七天等待期,而采用六個月等待期,給他們充分就業時間、等待期與領取期限均為六個月,原因如下:
(1)是根據現有的大學生失業補助(是對于家庭貧困的大學生在畢業后,當年年底到次年的6月一直沒有工作的大學畢業生,給與一定限額的補助,補助于次年的1月—6月,按月打入你的賬戶。)在失業六個月后收到補助金的規定。
(2)每年三月開始舉辦大型應屆生就業大會,一直持續到6月末。并且每周均舉辦人才招聘就業大學,各地時間與次數略有不同,一直持續到12月份。
五、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金的給付標準與抵押歸還
1、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金的給付標準大學生與其他失業保險對象相比具有特殊性,在保護其利益的前提下,保險金的給付標準與大學生的生活支出相掛鉤。且因為繳費周期短,不能實行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遞減給付標準的規定。
(1)畢業前或畢業后次年一月之前繳足六個月的就業保險費。
(2)可連續性繳費也可一次性繳清。
(3)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金標準為500元(在受調查中,給付500元得到認同多)。
(4)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金為專項資金,不作為創業資金使用。
2、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金的領取待遇
(1)領取大學生畢業生就業保險金。
(2)如果患病,到指定的醫院就診,可以按規定申請70%的醫療費補貼。
(3)大學生在領取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金期間死亡,向其家屬一次性退還所繳納保險金。
3、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的信用協議
在領取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金六個月內或恰好屆滿六個月找到工作(以建立勞動關系為標準),出具證明后從相關機構注銷信用協議。若六個月后仍未找到工作,停止領取就業保險,并繼續按原繳費段與繳費比例繳納六個月,再次繳納學生就業保險金未繳滿六個月就就業的,從就業下一月開始免交,已繳納部分不退回,出具證明后從相關機構注銷信用協議。
六、結語
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險制度的建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大學生畢業之后的基本生活,減輕其尋找就業機會時的后顧之憂,減輕大學畢業生的家庭負擔,減輕其心理壓力大學生,加大就業成功的幾率,對促進大學生的就業、穩定社會秩序、增加社會財富有諸多積極影響。因此,在現階段對大學畢業生失業保險的探討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大學生的就業觀的論文 4
摘要
近年來,我國高校大規模擴招,隨之就產生了大學生就業問題。但是,背負著家長,社會的期望,即將面臨著畢業的我們,面臨著如此大的就業壓力。所以,我們更應該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能力,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為將來的就業做好準備。
關鍵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
正文
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
1、大學生就業的形勢
近年來,中國高校畢業生逐年增多,大學生面臨著嚴重的就業形勢,所以,大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問題也就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曾幾何時,被譽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找工作時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可如今這種優越感幾盡消失,面對就業卻眉頭緊皺。
2、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①自我因素方面:首先便是大學生的就業觀念問題。大學生就業觀是指大學生對就業目的、意義、就業崗位評價標準、就業方式和空間選擇等方面的根本看法和態度。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有了本科畢業證及學士學位,所以大學生已經不是像70、80年代時那樣的稀缺了,也已經不是在金字塔的頂端了。因此我們大學生不能在自以為是的以為,當我們畢業的時候就能找到既輕松又有豐厚報酬的好工作;不能再自以為是的認為我們是大學生,我們不能做藍領、灰領的工作,我們是白領;我們更不能認為只有東部發達地區的工作才適合我們,而西部落后地區的工作不好不適合我們。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會在找工作上遇到這么大的挫折。所以,轉變觀念,認清形勢,調整心態很重要。
其次,就是我們在求職這件事上過于被動,只依賴學校的就業指導以及最后的招聘會,沒有主動的積累工作經驗和沒有主動的寫求職信求職。機會只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所以,在最后的招聘會上獲得工作的還是那些平時就知道積累經驗鍛煉自己的大學生。
最后就是大學生的創業意識淡薄,大學生象征著朝氣蓬勃與活力,年輕人有創新精神。在大學期間有校團委,學生處,或者社團組織的種種創業大賽或者模擬招聘會等等活動,這就培養了創業精神與吃苦的作風。的確,創業很難,也很苦;特別是畢業的大學生,在沒有經驗和金錢的情況下,除了難還是難。
但這些不是我們逃避現實的理由,初生牛犢不怕虎,要的就是這一份闖勁。目前大學生普遍缺乏創業的意識,選擇去擠就業這道門檻,因為這樣安全保險,這就抹殺了大學生的應有活力。我國大學生畢業后最終創業的比例最高才能達到1%,而美國,德國可以高達20―30%,所以我們應該在創業者方面做好努力,一方面給予自己一個機會,另一方面也能減小就業者的壓力。
②外部因素:首先應該是學校專業設置的不盡合理,是大學生畢業時不能與社會完整的接軌,比如一些老牌的專業例如,考古學、歷史學、物理學、社會學等實用性較差一些,與社會所要求的能力也相距甚遠。還有一點是市場機制的不盡合理,在一般的招聘會上,企業一般是要有工作經驗的老員工,卻不愿啟用剛走出校園的大學生們。
然后需要人的單位都是一些普通的,不需要員工有四年大學教育經歷的高等人才,只需要有著初中文化就可以勝任。還有一些單位則是明碼標著“非本地戶口”面試面談、女子面試面談的要求,甚至有的單位對員工的身高、體重、長相也有明確的要求,對于這樣的歧視,我們只能忍氣吞聲。
3、大學生應對如今的就業形勢應具備的擇業觀
大學生就業觀就是指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就業上的體現,它影響著大學生擇業行為的產生,職業的.選擇,無論是對個人的發展,還是社會的發展都很重要。但是從總體上看,現在大學生的擇業觀呈現的是消極行為。為了使大學生的擇業觀變得積極向上,大學生應該要具備以下的擇業觀:
①先就業后擇業,轉變一次就業定終身的觀念。現代社會為大學生們提供了一個更廣的發展空間,所以,我們不一定一畢業就著急的要找一個固定的“鐵飯碗”,我們可以先找一個工作先干著,在流動中求發展。這樣還可以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
②不要眼高手低,盲目攀比。一些大學生在就業時眼高手低,過高的估計了自己對崗位的適應能力,對以后就業崗位的期望是太大。還有就是看別的同學找到了很好的工作,所以自己也想找到和好的工作,盲目攀比。其實,眼高手低,盲目攀比是就業道路上最大的敵人。
③樹立從基層做起的就業觀。從發展和現實上看,農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也學要吸收大量的大學生,所以大學畢業生可以到農村就業,從基層做起。
④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當今社會發展迅速,日新月異。所以我們的能力及知識也要適應好時代的要求,不斷轉變和進步,所以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好觀念。
4、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方法
在現今如此激烈的`就業戰場中,我們如何才能讓自己找到合適的工作呢?當然是不斷的提高自身的能力。首先,努力提高職業技能,職業技能是指從事某種專業的工作的知識和能力。我們可以通過實習工作和做一些社會調查來提高我們的工作能力和環境適應能力。接著,是最重要的人際交往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是社會基本技能之一,我們要提高我們的人際交往能力,還要從以下這幾個方面入手。比如,虛心求教,客服嫉妒心理;培養寬宏待人的大度品質,包容他人的缺點;最重要的是要增強信心,客服“社交恐懼癥”。最后,還有一些自己能力。比如。自信,忠誠等等。
對就業指導課的感想以及收獲
1、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的重要性及意義
當前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綜和國力競爭日益激烈,高效畢業生的就業制度的改革也不斷繼續,因此,高校開設就業指導課,有利于畢業生就業能力的增強;有利于高效核心競爭力的提高;還可以促進畢業生自身的成長及發展;保證畢業生畢業后可以實現自身的價值;還可以幫助畢業生釋疑解惑,讓其調整好心態,順利走上崗位。
最重要的意義就是就業指導課可以有效的促進畢業生就業觀念的轉變:就業觀念的正確與否,是決定著大學生畢業后能否順利就業的基本條件,就業指導課,幫助到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幫助學生更了解自己適合什么職業。有的學生認為在大學,大一大二先放松一下,大三大四在努力也不晚,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就業指導課正好可以幫助大學生改掉這種錯誤的認知,幫助大學生更好地規劃自己的未來。
2、我對就業指導課的感想收獲
在上就業指導課這短短的幾周之內,我學到了很多關于就業并且書本上沒有的知識,對就業的形勢及相關的擇業的的各個方面的情況都有了一個系統的了解。
我知道了,大學生的求職,實際上是求職信息傳播,就是大學生通過書信,上網,登記等方式,向可能的聘用單位表達欲求任職的愿望。
大學生的就業觀的論文 5
論文摘要:當前隨著我國勞動人事制度和招生分配制度的改革,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成為當務之急,必須深該認識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意義和內容,大力加強和改進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
論文關鍵詞: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
大學生就業指導,就是在國家有關政策法規指導下,幫助大學生正確地分析和評價個人的智力、才能、興趣、愛好、志向和特性,使其能夠根據自身的條件,合理調整就業期望,愉快地走上既符合社會需要,又能夠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工作崗位。隨著我國勞動人事制度及招生分配制度的改革,廣大高校畢業生將直接進入市場,參與競爭。畢業生就業工作日益成為各級政府、各個學校一個新的工作重點和熱點。如何做好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引導畢業生順利就業,已經成為高校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的意義
其一,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是適應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和就業形勢發展的需要。隨著教育體制和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我國高等學校畢業生已經由過去“統包統分”和“包當干部”的計劃分配模式,過渡到在國家有關就業方針、政策指導下,畢業生通過與用人單位在一定范圍內“供需見面,雙向選擇”的就業辦法。新的就業制度、就業方法客觀上要求高校畢業生就業主管部門盡快更新觀念,轉變職能,將工作的重心轉移到為畢業生提供優質服務上來。
其二、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是高校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需要。我國高等教育改革不僅給高校帶來了生機和活力,而且使學校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畢業生作為高校特別的“產品”,其就業狀況將直接反映出該學校的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影響到學校的聲譽,影響到高校的招生,甚至影響到學校的生存和發展。科學、有效地開展就業指導,引導畢業生順利就業,已經成為高校面對競爭的必然選擇和必然要求。
其三,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是大學生求職擇業、謀求個人發展的需要。新的就業形勢將高校畢業生直接推向人才市場,畢業生面對巨大壓力和激烈競爭。這使得涉世不深、經驗不足的畢業生茫然失措,加之一些畢業生缺乏對自己的全面認識和對當前就業形勢的準確把握,對就業盲目樂觀或過于沮喪,對順利擇業失去信心。而有的同學則因為缺乏必要的求職技巧,白白失掉很多就業機會。所有這些都使得廣大畢業生對獲得就業指導有著強烈的愿望。學校加強就業指導,必然會受到廣大畢業生的歡迎。
二、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內容
1.及時的職業指導。學生在中學階段對職業并不十分清楚,對大學的.專業設置也不十分了解,參加高考填報志愿時帶有很大的盲目性,給以后的職業選擇帶來了一定的障礙。因此,向學生介紹一些職業的基本常識,幫助他們科學地處理所學專業與職業的關系,使其能夠根據自身特點、興趣愛好,充分考慮社會需要,科學地制定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是就業指導的中心環節。
2.合理的思想指導。幫助畢業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是就業指導的重要內容。通過對學生進行職業理想、職業道德、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幫助畢業生正確處理社會需要與個人成才、環境與成才、成才與發財、事業與生活、集體與個人、個人與他人的關系,在擇業時將自身的素質與特長和社會的實際需要有機地結合起來,調整擇業期望值,遵守擇業道德規范,在人職相配的原則下選擇自己適合的職業。"
3.適當的政策指導。畢業生就業政策是國家為宏觀調控和安置畢業生就業而制定的行為準則,是畢業生就業的權利運用和約束條件的結合。是擇業行為規范的法規性要求。我們應當采取多種形式宣傳畢業生就業政策和就業體制,使畢業生準確理解和掌握國家有關政策、規定,明確自己在擇業過程中的權利和義務、擇業渠道和就業范圍,根據政策規定和自己的具體情況很好地權衡自己,少走彎路,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順利就業。
4.廣泛的信息指導。就業信息是求職的基礎。在擇業過程中,誰能夠及時獲得就業信息,誰就獲得了就業的主動權;獲得的信息越廣泛,求職的視野就越寬闊;所獲得的就業信息質量越高,求職的把握性就越大。從哪些地方搜集就業信息,如何搜集就業信息,對搜集到的信息如何處理,都是困擾畢業生的問題。作為學校的就業部門,應當廣泛地搜集各方面的就業信息,整理、匯總后及時向廣大畢業生公布,指導畢業生了解就業程序,掌握搜集、篩選、分析、處理就業信息的方法和技巧,為學生擇業提供服務。
5.科學的心理指導。臨近畢業的大學生,情緒很不穩定,充滿著矛盾與沖突,從眾、攀比、自負、自卑等心理障礙非常明顯。這些心理障礙若得不到及時、有效地排除和調適,將對其身心健康產生較大的影響。作為就業指導工作者,要經常深入到學生當中。隨時發現和了解學生心理動態,幫助學生正確面對現實,及時做好心理調適,排除心理障礙,以健康的心態參與競爭,迎接挑戰。
6.有效的技巧指導。求職技巧是就業指導的重要內容。大學生一直在校學習,接觸社會、了解社會的機會不多,面對職業選擇,往往不知所措,無所適從,給擇業帶來障礙。我們應當加強對學生求職技巧的傳授與指導,使畢業生能夠根據自身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和能力確定符合自己心愿的職業目標,掌握自薦、面試的有關禮儀,掌握與人交談時有聲語言和體態語言的正確運用辦法,幫助他們分析在擇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提高其擇業時的應變能力,提高其擇業成功率。
三、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措施
在當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各個學校都在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通過各種渠道,采取各種形式開展就業指導工作。但從實際的操作過程來看,還存在一些問題,如何正確認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決這些問題,非常重要。
1.提高認識建立就業指導體系。近幾年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建立起包括職業指導、信息服務和求職咨詢為主要功能的大學生就業指導體系已成為當務之急。領導要充分認識就業的重要性,給就業指導工作以支持和幫助。就業指導工作人員也要改變以往管理學生、分配學生的觀念,強化服務意識,將為廣大畢業生擇業做好服務作為我們工作的立足點和出發點,盡可能地為畢業生擇業提供方便。
2.健全機構,加強對大學生就業工作的領導。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并不是學生臨近畢業時的階段性工作,而是一種日常性的工作,從學生一入校,就業指導就已經開始發揮作用。如招生規模和專業的調整需要參考畢業生就業反饋的信息,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也要根據用人單位的要求不斷改進。各個學校都要盡快建立、健全畢業生就業指導專門機構,擔負起就業指導的各項任務。
3.認清形勢,好就業指導工作人員隊伍建設。就業指導工作是一項重要的服務性工作,只有那些有熱情、肯奉獻,熟悉不同的職業和學生特點,同時具有一定的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教育學知識的綜合素質比較高的人員才可以勝任。學校要加強對就業指導工作人員的培訓和交流,不斷拓寬他們的知識視野,提高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整個隊伍的管理水平。
4.加大投入,完善畢業生就業網絡建設。畢業生就業工作參與人數多、時間集中、涉及面廣,加快信息的獲取和流通成為畢業生就業工作成功與否的關鍵。在知識經濟迅速發展的新時代,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強畢業生就業信息網絡建設,為學生和用人單位之間架起信息的橋梁。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新的課題。
總之,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地進行就業指導,對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自己、謀職擇業和主動地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非常重要。求職擇業這一重大社會問題,還有待我們更進一步地深入思考、研究和實踐。
大學生的就業觀的論文 6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誤區
論文摘要:目前社會上各種形式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存在一些應該引起關注和需要認真改善的地方,以防止“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讓就業指導變成了“就業誤導”。對大學生就業指導這一帶有“時代特點”和長期性的社會問題,給予應有的重視和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使就業指導更具有“方向性”和“教育性”。
伴隨著全社會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關注,如何進一步改進畢業生就業李旨導工作,也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點,很多人認為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不過是,平時貼貼就業信息廣告,簽合同時蓋蓋章,偶爾聯系幾家用人單位,學生畢業前做一次講座而己。
有學生形象地把學校就業指導內容描述成“‘老三篇,一一開場白是老師不厭其煩地強調今年的就業形勢是多么嚴峻,讓本來就飽受打擊的大學生們對就業又增加了一層恐俱;然后就是教導大學生們要放低心態去就業,拉下臉皮不要挑三揀四;再次就是大談學校今年宏偉的就業目標,鼓舞一下士氣。
絮絮叨叨一番人人皆知的大道理之后,學生們除了灰頭土臉地離開什么也沒得到。”學生們對學校開設的就業指導課最大的不滿是:與用人單位和社會缺乏交流與溝通,認為學校的就業指導課“不實用”、“信息量小”、“內容太陳舊”。高校就業指導本該為學生提供一些實用的求耳時支能和就業信息,在企業和學生之間搭建就業平臺。空泛無力的“老三篇”就業指導課與學生心中的要求相去甚遠,不僅沒有及時為學生指點迷津,反而讓洲門心頭蒙上陰影以至更加不知所措。種種情況都反映出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存在著認識不足,理解不透,操作不靈現象,說明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本身需要改革,還存在著很多的誤區。
1.指導時間上的誤區
傳統意義上的大學生就業指導,認為是針對大學畢業生而然的,是畢業前的事,其實這是就業指導時間上的一個誤區。大學生的就業過程只是一種形式,是大學生在多年學習、工作中所積累的知識和技能的表現,這種成功的背后包含著許多苦水、淚水甚至是血水,是十幾年來不懈努力的結果,就如同我們在看奧運會比賽一樣,我們看到運動員取得冠軍那只是一個結果,在這個結果的背后是教練幾年甚至是幾十年培養訓練的結果。
所以全面開展的就業指導,要貫穿于大學教育的全過程,就業指導課應從低年級起就開設,課程要緊密結合實際,要針對不同的學生介紹各類職業的職業素質要求,使他們對自己將來選擇何種職業有所準備。一般新生一人學就進行就業意識和就業方向的培養,到大二、大三主要進行專業上的指導,畢業前側重擇業技巧和面試技巧的傳授,讓大學生們明確明天的成功是來自于今天的努力,在這四年的大學生活里,不斷進行知識的積累、技能的移累和心理承受能力的積累,實踐表明你付出得越多,準備的越充分,在畢業及畢業后的收獲就越多,在就業競爭這個大舞臺上才能技壓群雄,才能贏得用人單位的親賴。
2.指導內容上的誤區
就業指導內容的誤區主要表現在“重技巧,輕能力”,“重理論,輕實踐”,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首先要有扎實的知識和熟練的專業技術。扎實地掌握寬厚的基礎知識,不僅可以提高對事物的分辨能力,而且可以按照自身生理、心理規律的特點,更好地完成學業。專業知識是從事崗位工作最直接的知識。隨著科學技術進步,知識在不斷的更新,應加倍學習;注意本專業學科發展脈搏,及時了解和努力掌握最新動態,使所學專業知識保持在學科專業的前沿。忽略了大學生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大學生就業就成了無源之水和無本之木。必須要明白的一點是,有些東西不是靠臨時裝出來的,修養和知識,是平時的養成和積累。只有外在修飾與內在涵養有機結合,才能在那關鍵一刻塑造一個真實的、完美的畢業生。
在就業指導過程中,過多的強調技巧性的東西,對學生的就業是很不利的。學生初人社會,本來就帶有著原始的淳樸,過分的修飾,會給人一種不相襯的感覺。再有,對求職中面臨的困難估計不足,在找不到滿意的工作,或找到的工作不滿意時,往往不能用一種正確的心態去面對。因此在就業指導過程中,應該充分體現大學的教育職能,使大學生通過在校的幾年學習,在走向社會之前熟練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具有一定的技能技巧,為即將走向社會,從事某項專業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讓每個學生牢固樹立這樣的'共識:就業就像自己的健康一樣,它的鑰匙永遠或最終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倘若忽略了這點,缺乏獨立思考,獨立工作的學生,即便找到工作,其就業壓力仍然會轉化為從業的壓力。
3.指導層次上的誤區
一般意義上的就業指導是指,給被指導者傳遞就業信息,幫助其求職與擇業,為其與具體職業的結合牽線搭橋,充當二者的“中介人”角色,簡單說就是幫助求職者找工作。至于這份工作是否適合于大學畢業生,能否在工作中發揮大學生的專業特長就不得而知了,所以這樣的就業指導是淺層次的`,狹義上的就業指導,是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層次上的誤區,所謂的大學生就業指導是以大學生的自身特點、意愿與社會職業的需要相協調為前提,幫助和指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意識,選擇井確定有利于發揮個人才能和實現個人理想的職業;幫助大學畢業生按照國家就業政策的導向,及時就業或自行創業、并為就業后發展成才,創立事業提供幫助和指導,使其正確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
大學生就業和自身價值的實現是密不可分的,每位畢業生都想找到一份工作環境好,經濟收人高,自己又很喜歡的工作,這是非常正常的,這個目標與大學生自身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實現是相一至的,是相輔相成的,因為,大學生找到了自己喜歡的工作,就能更大地發揮他個人的主觀能動作用,就能很好地、創造性地、出色地完成這份工作,因此他的工作效率就高,工作的業績也就大,對社會創造的價值也就大,否則工作不理想,每天鬧情緒,在工作上很難有出色的表現,甚至會造成工作的失誤,這樣不僅是他個人的損失,也是社會的損失。所以說個人努力和自己價值、社會價值的實現是相一致的,站在更高的層次上,幫助大學生倒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畢業生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能力。"
4.指導角度的誤區
大學生是就業指導的對象,也是就生指導活動的主體。要使就生指導工作富有成效,就必須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一些指導教師在指導過程中,有意無意的就把自己個人的工作意識和喜好者被指導者,將自己的工作經歷和對職業的好惡作為擇業的標準,引起就業指導角度的錯位。傳統的應試教育導致應試指導。長期以來,洲門注重的是升學率、高分和文憑,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教育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然而,在大學生就業指導中,我們又看到了應試教育的影子,相當一部分高校的就業指導人員把就業指導變成了應試指導和應付面試的指導。事實上,只講擇業不講敬業,誤把應聘面試當成一種游戲。
當前的就業指導工作,過多地強調了解燃眉之急,大多是現場傳送技巧,忽視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才供需關系和經濟規律所起的作用,未能從J拙朗勺走向和市上到現律對就業深刻釉向方面,來解決大學生就業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所以,就業指導必須打破應試教育的模式定勢,把重點放在指導大學生基本素質綜合能力和擇業心態上,關注就業的質量和合理的就業結構上。就業指導工作是一門人性化很強的工作,他要求指導者把話說到學生的心坎里。
手把手地幫助大學生解決就業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將那些深奧的彭劍業理論與具體的就業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大學生通過職業生涯規劃,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職業,確定符合自己興趣與特長的生涯路線,是就業指導者必須重視的一個問題是。大學目徽業指導是以大學生自身特點和社會職業需要為基礎的,學生通過分析,估計自己的能力,評價自己的智慧確認自己的性格,判斷自己的情絡找出自己的特點,發現自己的興趣;明確自己的優勢,衡量白己的差距。
以此足夸遴自己的障礙,成功地把握自己,真正使自己的能力得到發揮,個性得到發展。就業指導僅僅是一種外因,是一種輔助勝因素,指導者不可能把就業意識、就業觀含及職業素質簡單地轉化為學生個人的內在品質,也不可能決定學生的就業方向。學生就業指導實際上是在指導者的引導幫助下,學生自己認識、自己教育、自己提高的過程。
總之,近幾年高校不斷擴招,高校畢業生的數量成倍增長,而今后幾年社會對高校畢業生的需求增加幅度不會有大的變化,所以就業工作任務還是相當繁重,大學生就業競爭將更加激烈。高校的就業指導部門有責任和義務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意識,并為其選擇職業、準備就業,以及在職業中求發展、求進步等提供知識、勞動力市場以及推薦介紹、組織招組織有關的綜合性社會咨詢服務活動。使大學生就業,就好業。以其達到使無業者有業生會就業,就者敬業,敬業者樂業,樂業者創業的就業指導的最高境界。
大學生的就業觀的論文 7
摘要:近年來,越來越嚴峻的就業形勢讓人們越來越關注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本文針對我國高校就業指導課程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加強就業指導課程建設的對策,以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增強學生的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高校;就業指導課;問題;對策
就業指導課程是高校開展就業指導工作的主要的渠道,但當前的高校就業指導課程還存在著很多問題。要切實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還需要推進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建設。
一、就業指導課程模式現狀
在1995年,教育部發布了《關于在高等學校開設就業指導選修課的通知》,要求高校在大三或大四的時候開設就業指導選修課,并明確將該課程納入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系列。就業指導主要涵蓋三門課程――就業指導、生涯發展以及創業教育。為了加強就業指導的連續性,全程就業指導課程要求從大一開始就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就業指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成才觀、擇業觀、人生觀與價值觀,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
二、就業指導工作的問題
1.課程開設不均衡,沒有科學整合教育資源。大學一年級是學生從高中生到大學生的重要轉折點,為了讓學生更加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正確認識了解自己以及自己所學的專業,很多高校在大學一年級時開設了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在大學二年級或三年級時開展就業指導課和創業教育課。而目前,就業指導課較為成熟,生涯發展課日趨完善,創業教育課急需加力。
2.課程安排隨意性大,規范化制度不完善。高校對就業指導課程的安排沒有統一規范化的要求,導致學時不一,學期不一,學生不一,機構不一。學時不一即有的學校是32課時的課程,而有的民辦院校卻沒有相關安排;學期不一即有的高校開設七個學期的就業課程,而有的高校只開設一個學期的就業課程;學生不一即有的高校面對本科生和專科生,而個別高校還面對研究生;機構不一即管理部門有些混亂,有些高校是就業指導中心主管就業指導課程,有些是社科部負責就業指導課程等。
3.授課方法單調,缺乏個性化輔導。多數高校開設的就業指導課程以教師的說教為主,而不是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內容枯燥,針對性不強。或者較為常見的.方法就是就業指導講座,以灌輸為主,缺少反饋,缺乏針對性和個性化輔導。
4.專業化程度不高,師資整體水平有待提高。發達國家對就業指導人員有很高的專業性要求,必須是心理學、教育學等專業畢業和受過專業培訓的人員。而在我國,教授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師隊伍規模和整體素質卻與實際工作相差甚遠,缺少學科專業依托。
三、就業指導課程建設的幾點對策
2.提高就業指導人員素質,加強就業指導隊伍建設。高校應該重視對就業指導師的培訓,提升就業人員的素質。擔任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師還應有企業的實際工作經驗。此外,高校可以邀請企業有經驗的人員來學校擔任學校的就業指導師,加強就業指導隊伍建設。
3.因材施教,實現個性化的就業指導。就業指導教師還應該結合學生的個體情況進行個性化就業指導。首先,就業指導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家庭情況、學習規劃、職業發展等進行分類指導。其次,還可以進行預約咨詢,咨詢可以以面對面或網上咨詢的形式展開。
參考文獻:
李琦.高校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思考[J].高教論壇,20xx(6).
大學生的就業觀的論文 8
論文關鍵詞:高等教育就業指導理論實踐模式
論文摘要:我國自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以來,尤其是近幾年,在社會人才需求量沒有顯著增加的情況下,大學畢業生的迅速增加已導致了大學生就業壓力驟增。為緩解就業壓力,高等院校已在積極加強就業指導工作,但其成效卻良莠不齊。本文結合當前我國大學生的就業環境,通過鑒別吸收國外的就業指導經驗,探索我國的就業指導理論和實踐模式。
近年來,為緩解我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壓力,解決就業難問題,各高校依據教育部的文件精神紛紛設立專門的就業指導部門,以加強就業指導工作。許多高校雖然也根據實踐經驗提出了不同的就業指導工作模式,但由于各高校在就業指導理論、制度體制、師資隊伍、實踐模式等方面存在差異,所以并未形成完善、實用、具有時代特征的就業指導理論體系和實踐模式。
一、大學生就業指導理論和實踐模式革新的必要性
(一)就業指導師資隊伍建設力度不夠,提供的就業指導無法滿足實際需要。國家雖然出臺了關于加強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相關文件,但對于從事高校就業指導服務的專業人員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定和參考標準,因此,目前絕大多數的就業指導從業人員非常缺乏專業指導和服務素質。這樣的結果就直接導致了當前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和社會需要嚴重脫節,他們的就業指導服務根本滿足不了當前畢業生的實際需要,從更深層角度來講,就業指導服務師資隊伍的水平同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自身發展存在著很難調和的矛盾。
(二)就業指導內容的局限性,無法滿足學生對就業指導的需求。目前,許多高等院校對就業指導的內容較以前有了較大的突破和發展,但還是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究其原因,目前的就業指導內容很多都還只是大方向的政策指導、大范圍的信息指導或者非常籠統的就業技巧指導。
這樣的指導其實只是寬泛的戰術指導,還是非常缺乏深層的戰略指導。作為高校就業指導的專職部門更是主要從事了很多事務性的工作,而對于就業政策的解讀答疑方面還做得非常不到位,很多政策的知曉度和覆蓋面還非常小,這應該也是造成當前大學畢業生總是感覺就業難,面對就業市場束手無策,對就業政策非常模糊的原因。
(三)就業指導模式單一,剝離了學生的專業背景。目前許多高校雖然提出了“全程化”的就業指導目標,但是,在指導方式上基本都是采用集中畢業生或者集中各年級學生的形式進行籠統指導。這種就業指導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給學生提供信息和幫助,但由于忽略了學生專業的差異性和市場對人才的不同需求,缺乏對不同個體的專門咨詢和有效指導,無法滿足畢業生的.真實需求,必須進行改革。
二、就業指導理論的鑒別性吸收
國外發達國家較早就認識到了就業指導在人力資源開發中的作用,故相關就業指導理論的研究較早,尤其是美國,它是世界上發展就業指導工作時間最長的國家之一。在多種理論派系中最為基礎、應用最廣的也是美國帕森斯的特性—因素匹配理論。該理論提出選擇職業是人的生理、心理特點(特性)與職業對人的要求(因素)相互匹配的命題,職業指導的過程就是了解自己、了解職業、實現人與職業合理匹配的過程。特性—因素匹配理論為后期的發展的理論的提出奠定了基礎。目前較成熟的理論研究成果有:特性--因素論、人格類型論、心理動力論、需要論、職業選擇發展論、行為論等。這些理論派別,盡管模式不同,見解各異,但各理論派別之間互為補充。
從具體的表現形式來看,各國的就業指導各有特色。
(一)美國的全程化就業指導
美國的全程化就業指導:大一時幫助學生了解市場需求,進行職業啟蒙,使學生形成基本的職業理念;在大二通過人才測評等手段來認識自己,從而能選好專業;等到了大三,再進一步了解市場需求,并積極參與到社會實踐中去,通過比較深入的實習,為將來求職做充分的準備;大四則會對學生進行專題的求職訓練,組織各種各樣輔導學生就業的活動,并不定期通過E-mai1告知一些與求職有關的活動。最后是對學生實施個性化的職業指導,學校會專門為學生進行綜合測評,在分析測評結果后幫助學生選擇適應的職業種類,然后通過多次面談幫學生確立就業意向。"
(二)英國的專業化就業指導
英國高校擁有一支高素質的專業化就業指導隊伍,就業指導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主要由職業顧問和信息職員構成。職業顧問往往具有心理學教育學學科背景,并有在大型企業和相關部門從事人力資源管理的工作經歷,豐富的工作實踐和系統的理論學習合二為一。信息職員則具有一定的圖書館工作經歷或學科背景,能夠勝任就業信息的導航服務和資料編輯整理出版工作。
(三)日本的生涯就業指導
日本通過轉變單一的指導為生涯指導。在生活教育指導下的日本就業指導工作特點分為以下幾點:在就業指導過程中,首先要求畢業生進行就業登錄,即向學校就業課注冊,凡希望就業的學生要讓學校知道自己畢業后的意向,然后,學校幫助學生建立健全和規范的個人就業檔案,全面反映學生的各種情況。“最引人注目的是許多日本大學都要對畢業生進行就業綜合考試SPI(SyntheticPersona1ityInvento-ry),日本稱之為適性檢查。該考試是適應日本人特點的綜合個性報表的檢測,能對學生的基本素質、個性和能力做出較為科學的評估。SPI適性檢查包括:個人的基礎能力評價、適合的職業志向分析、個人素質和個性的剖析等三大部分。
三、就業指導實踐模式構建
(一)應該從學生源頭開始抓起,幫助學生做好職業認同測評工作。高校通過這種從源頭抓起的模式,將大學生就業指導融入到招生宣傳中,在學生填報志愿時通過職業指導的方式幫助學生通過職業認同測評類軟件進行個自己測評,讓學生從入學開始就能更清晰的了解自身的優缺點,同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測評結果來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并制定自己大致的職業方向和努力方向,這也能為將來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生教育和管理提供科學的指導依據。
(二)系統規劃、全程化就業指導。大學生就業指導是貫穿于大學生活始終的一項工作,不同年級的任務和特點不同,不同年級要劃分不同內容的指導計劃,并形成不同年級不同任務的連續性發展。
以四年制本科為例,對一年級大學生,應著重從適應大學生活的角度,使他們認識大學的意義、特點,認識專業的特點以及適應的職業,確立目標,試探性地進行生涯設計。對二年級的大學生著重夯實和拓寬基礎,分析自己特長優勢和局限性,進行自己完善和塑造,試探性地確認職業目標。對三年級大學生,應幫助他們認清專業所適應的工作領域,并與自己的身心特點和能力傾向相對照,通過專業技術基礎的調適,培養和發展與其職業目標相適應的素質優勢或對其職業目標做出調適。對四年級大學生,主要在職業價值觀的引導、就業形勢、信息服務、政策咨詢、技巧商談、心理調適等方面,針對擇業期的問題進行擇業指導。
(三)豐富就業指導的載體。在課堂教學以外,高校應針對不同情況和問題,豐富就業指導載體,縱深就業指導內容。
1、專題講座。包括對新生開設的生涯講座和對畢業生開設的擇業講座等。
2、校友報告會。成功校友易成為學生的效仿對象,對學生樹立職業目標并為之奮發進取具有很大的影響力。
3、請進來,走出去。邀請用人單位的領導尤其是人事部門有經驗的干部來校同學生進行交流,指導學生主動地走上社會,調查社會,形成社會要求與自己發展的協調互動。
4、擇業成功者交流會。在畢業生中選拔擇業成功的學生與在校學生開展交流會,講解其成功擇業的經驗。
5、輿論影響與滲透。通過校內學生類報刊,引發熱點問題的思考與討論,及時通報社會人才需求趨勢、社會產業結構調整等信息。
6、定期舉辦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活動。開展職業生涯規劃,通過以點帶面的方式引導各年級學生通過科學的職業測評模式,制訂符合自身發展的職業規劃,并不定期的進行修正,增強學習的針對性。
(四)將就業指導融入課堂教學,開展個性化就業指導。
高校的眾多模式的就業指導在更多的時候會忽略學生的專業背景,因此,將就業指導融入課堂教學過程中,以某專業的學生為個體,由具有較深專業背景的任課教師就本專業的發展前景、專業人才需具備素質、工作選擇等方面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指導,啟發學生自己做出更科學的決策。
(五)注意檢查評估。
加強對就業指導自身的評價,不斷總結經驗,提高工作水平。一方面,畢業生就業之后,對各院系的就業指導工作進行檢查評估,促進院系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的深入開展;另一方面,在畢業生離校前征求畢業生對就業指導的意見,反饋信息,找出差距,以推動就業指導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
參考文獻:
[1]覃柳虹,曾銳.職業生涯規劃理論在就業指導中的應用方法.[J]教育長廊20xx.10(中旬刊)
[2]曾志明.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構建的新思考.[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xx,(1).
[3]郭鵬.大眾化就業形勢下大學生就業能力分析與對策研究[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xx,(2).
[4]李麗華.西方國家大學生就業指導實踐及其借鑒.[J]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xx.(1).
[5]孫燁,李道剛.借鑒美國就業指導經驗,構建我國高校就業指導模式.[J].經濟研究導刊.20xx,(14).
[6]姜亦煒.試論全程化就業指導理論體系的發展.[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xx,(10)
大學生的就業觀的論文 9
摘要:隨著高等教育產業化發展,高校的辦學方法、社會職責、學科定位等都亟待改變與完善。時至今日,畢業生就業率已經成為衡量一所普通高校核心競爭力的一項重要指標。本文以目前高校大學生就業難為著眼點,從更新辦學思路、構建和諧校園、加強就業指導和教育等方面,淺析高校大學生就業工作的開展。
關鍵詞:學生就業辦學思路教育自主創業
引言
從1998年的高校“并軌”、擴大招生開始,能夠說我國高等教育邁入了空前的跨越式發展階段。高等教育產業化已成為不爭的事實。隨之而來的,是對于高校的評價之中,大學生就業率成為一項重要的指標。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當前我國宏觀就業形勢趨緊。有關調查顯示,目前的經濟形勢變化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已產生相當程度的不利影響,在畢業生總量持續增加、需求相對縮減的狀況下,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那么作為一所普通高校,就應如何做好學生的就業工作,本文試從幾個方應對這一問題進行初步論述。
1、更新辦學思路求發展
準確定位辦學思路已經成為各個普通高校辦學的重要指導思想。要堅持“教育為社會服務”、“辦學適應社會需求”、“教育以就業為導向”的指導思想,實現專業設置由追求擴大招生效果到適應社會需求的根本轉變,明確以行業、專業為基礎,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拓寬專業口徑為主線,以同類專業轉向為補充,全面、協調的發展思路,平衡供求關聯,實現健康發展完成辦學以就業為導向的輿論階段向辦學以就業為導向的實質階段的轉變,構成傳道與育人的結合,課程設置與技能考核標準同步,學生管理、教學質量與就業管理并重,學生思想教育與就業教育接軌的良好格局。
2、統籌兼顧,構建和諧校園
就業工作是一項系統工作,需要至上而下的齊心協力,更需要部門間的支持、配合與默契。堅持以人為本,重點是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核心,我們用這個核心來統一思想,實現各項措施的相輔相成,圍繞中心工作推動學校可持續發展的方法,就是統籌兼顧。統籌兼顧要求我們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發展中各項工作的相互關聯。
我們要認識到把社會調查、研究與專業設置、專業發展方向結合起來,提高辦學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需求把專業評估與專業建設及調整結合起來,提高專業設置及辦學規模的科學性把新生人學教育與學生的職業生涯設計結合起來,明確學生的奮斗目標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職業教育結合起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含金量把學生日常管理與就業教育結合起來,促進學風校風的建設。
3、指導學生轉變就業觀念
如今,每年的大學生就業工作都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牽動著大眾的神經。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社會性的話題。其實,在我國經濟蓬勃發展、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變的這天,大學生就業難,只是一個相對而暫時的難題。對廣大高校學子而言,與其怨天尤人,不如擺正求職心態,以積極向上的態度應對就業。
“自主擇業、雙向選取”為大學生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制度環境,這個環境既蘊含著參與競爭的無限機遇,也意味著大學生將面臨越來越多的來自就業環境的挑戰;既意味著個人擁有選取工作的主動權,也意味著要承擔相應的職責和風險。大學畢業生要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應當明白擇業的首要因素不是高收入、高地位,而是社會需求和個人發展的最佳結合。要把眼光放得長遠些,把就業當作職業發展歷程的起點,不好過分計較短期內的利益得失,不好與別人盲目攀比。
4、不斷提升學生的就業潛質
加強大學畢業生就業潛質建設,不斷提高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層次和就業率,需要政府、社會、學校、學生、家庭等各方面的發奮和參與,提升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潛質。應著重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合理調整專業,不斷增強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的契合度;第二,堅持特色育人,著力提升人才培養對社會需要的適應性;第三,強化就業指導,全面增強大學畢業生就業市場的競爭力。
5、鼓勵學生勇于自主創業
為發奮促進大學生創業,有必要從提高科技創新水平促進就業的高度入手,發奮培育有利于促進大學生創業的良好環境。高校能夠通過一些成功案例的示范作用,加強創業培訓與創業指導等措施,切實提升大學生的創業潛質與創業知識,不斷促進大學生創業。
6、建立培養一支職業化、專業化、專家化的就業指導人員隊伍是形勢發展的客觀要求
做好就業指導工作,除了設置獨立就業指導機構之外,還應建立培養一支職業化、專業化、專家化的就業指導人員隊伍。所謂的職業化、專業化、專家化的就業指導隊伍應由一批具有學科前沿理論和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組成。這種模式的積極作用在于:一方面,選拔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能準確把握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常出現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另一方面,能不斷依托科研來系統總結就業經驗,進一步指導學生實踐,使學生就業指導實踐更全面、更系統,最終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互動。
7、重視和加強心理咨詢與服務機構在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大學生處于青年期,這是人生中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在這一時期,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正處于成型期,具有較強的可塑性;他們的心理發展還不成熟,情緒也不穩定,在面臨就業等一系列困難和挫折時,心理的沖突和矛盾便會發生,從而產生迷惘、煩躁、緊張、憂慮等不良心理現象,造成心理失衡。
心理咨詢服務機構是心理障礙畢業生求職就業的有效指導者。對于在求職過程中出現心理問題的畢業生而言,心理咨詢服務機構是他們傾訴郁悶的地方,從事心理咨詢服務的老師是他們的傾訴對象。具有熟練心理輔導技巧和就業指導知識的心理教師可根據畢業生求職的身心感受,對其進行心理輔導和就業指導,幫忙他們克服不良心理因素影響,使他們堅定信心,再鼓勇氣,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積極參與競爭競聘,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8、開展就業拓展教育
就業拓展教育就是依托就業工作在全體學生中開展系列就業教育,我們能夠通過檢驗就業拓展教育的效果來評估就業工作的效果,這對發揮就業工作潛能,引導和推動學風建設具有重要好處。普通高校能夠通過就業工作建立學生實訓中心等機構,為學生帶給優質資源,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潛質。
同時建立校企合作培養模式,保證學生的就業,帶給提前一年熟悉崗位的平臺;依托校內外講座團、網絡課堂、企業人力資源服務等資源為學生帶給職業生涯規劃服務,增強學生職業規劃的主動性,對學風建設構成有力支撐;就業拓展教育能夠成為豐富學風建設的載體,提升工作的有效性;就業拓展教育能夠提高學生的專業學習信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9、橋梁和紐帶作用
由于黨員畢業生通常都能較早落實就業單位,他們有更多的精力來協助老師開展就業工作。一方面,充分發揮畢業生黨員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每個黨員對口幾位就業弱勢的同學,及時了解就業困難學生的求職意向和求職心理,帶給就業信息并解決思想困惑。另一方面,由于四年級學生大多數都處在離校實習階段,學校與學生的溝通不通暢,此時學生黨員便充當班級的就業聯絡員,利用網絡等信息平臺將學校的就業信息有針對性的發布給到需要的同學。
總之,高等學校在人才培養目標規格上的定位,對學生的就業具有直接決定性影響,學生能否就業關聯學校的生存力和發展力,做好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對學生順利就業具有積極作用。十六屆六中全會明確把實現社會就業比較充分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九大目標任務之一十七大報告再次強調“就業是民生之本”,要求“加強政府引導,完善市場就業機制擴大就業規模,改善就業結構。”因此,大學生就業指導具有深遠愈義。
大學生就業問題關乎國家的穩定,社會的和諧,個人的發展,隨著高校擴招,全國高校的畢業生就業工作已經推進到了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就業工作應本著從實際出發,大膽創新,實現全體學生的順利就業。在積極采取有效措施的基礎上,穩步推進普通高校的大學生就業工作。
大學生的就業觀的論文 10
論文摘要:高校大學生就業問題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大學生就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高校應針對就業指導工作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學習、借鑒發達國家開展就業指導成熟的理論和經驗,研究、探索一條適合我國國情.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才市場要求,切合學校和學生實際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體系的路子,進一步完善高校就業指導工作。
論文關鍵詞:構建就業指導體系探析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迅猛發展,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加快,高校畢業生數量迅速增加,大學生就業問題越來越突出。當前,我國雖然逐步建立起“市場導向、政府調控、學校推薦、學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大學生就業市場機制,但大學生就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目前由于我國人力資源市場機制不完善,與大學生就業問題相關聯的政府、社會、學校、學生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認識不深,自身作用發揮不夠,導致客觀上存在大學生就業難現象。
高校畢業生作為國家培養的高級專業人才,是推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發展的重要的人力資源,他們能否順利、合理、充分地就業,對于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最大限度地發揮人才效益,對于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都將起到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地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建立適合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指導體系,已成為亟待研究和探討的問題。
一、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面臨的形勢及現狀
(一)當代大學生就業的嚴峻形勢
(二)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分析目前我國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主要有以下特征:
第一,注重就業形勢教育,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任務就是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滲透到就業指導工作中,落實到求職道德、擇業標準、成長道路等方面。
第二,注重就業政策和就業信息指導。通過相關的政策及信息宣傳.使學生了解國家和有關部門、學校制定的就業政策,幫助學牛消除擇業困惑;向學生及時公布就業信息.指導學生掌握主動搜集需求信息的方法,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
第三,注重就業技巧指導。由于畢業生普遍存在思想準備不足,對各種具體求職擇業方法、技巧缺乏必要的了解的問題,通過指導避免一些由于方法不當而帶來的求職擇業障礙。"
從以上特征可以看出.就業指導工作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就業指導對象局限于大學四年級畢業生。缺乏教育的系統性和連續性,教育的內容比較膚淺,具體表現為講擇業的多,講敬業的少;講成功的多,講失敗的少;講面試技巧的多,講排憂解難的少;泛泛而談的訓導多.個性化、人性化的指導少。總體來說。
第一,就業指導目標不明晰,使得大學生就業觀念存在誤區;
第二,就業指導工作形式單一。內容簡單.缺乏連貫性:
第三.就業指導教學力量薄弱,難以適應就業形勢、就業市場的需要。
主要體現在:
1,對就業指導課重要性的認識及重視程度遠遠不夠,課程設置有待于調整。
2.就業指導教材陳舊,難以滿足大學生擇業、就業的實際需要。
3.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人、財、物配備嚴重不足。
4.由于授課教師受到所學專業和其他方面因素的影響。教師在理論研究和教學經驗上比較欠缺,師資隊伍整體水平不高等等。
二、構建完善的就業指導體系,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指導是高等院校的重要功能
(一)從思想上認識大學生就業指導是高校義不容辭的責任
學校的工作是育人,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是否符合社會的要求,是否能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絕大部分學生是否能順利就業。這把尺子既是對學生個人的檢驗,更重要的是對學校的檢驗。就業率的高低已成為社會、家長衡量一個學校好壞的標志。因此,我們要從思想上認識就業工作同學校整體工作的關系,擯棄那種學校只要能在現有資源、規模上多招生,并保證學生能如期畢業就行了的思想,擯棄學生就業是政府和社會的事,跟學校無關的思想,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
(二)大學生渴望有針對性、實效性的就業指導
當前,高校部分畢業生中存在許多錯誤的觀念和認識:過高的期望值及對于擇業理解不全面有的學生期望值過于理想化,過分注重收益、地域、單位性質;有的學生擇業意識模糊,缺乏明確的擇業目標.面對激烈的擇業競爭感到恐慌和緊張,缺乏自主、目強的信心;還有部分學生對自己的職業適合性缺乏應有的了解等等。同時就業指導的層次化、體系化、規范化等方面的建設存在很大的不足,在就業指導的實踐、內容、方式等方面急需加強。
因此,在就業指導工作中,要通過多種渠道,幫助畢業生確定恰當的就業期望值,使大學生能夠在正確評價自己的基礎上.積極面對社會的`選擇;要加強對畢業生的創業教育.增強大學生適應社會需要和科技發展潮流的意識.為學生提供全面系統的擇業、面試、溝通、人際關系、工作態度、紀律等方面的教育,并結合學生個體特征,進行個人事業發展策劃及管理培訓,為學生提供更個性化、更有針對性、更有效的就業指導和服務。
三、構建新形勢下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體系
(一)建立和完善就業指導理論體系
就業指導是一個工作體系。它也有自己的理論體系.西方發達國家已經在發展心理學、人本心理學理論基礎上完成了從“職業指導”到“生涯輔導”的理論進步。形成了成熟的職業生涯輔導理論.成為西方發達國家現代職業指導及大學生就業指導的理論基礎。生涯發展理論認為職業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連續性的發展過程.職業選擇不是在面臨就業時才有的單一事件,而是一個發展過程。兇此職業指導工作也應該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工作。
應貫穿于長期的教育工作中生涯輔導的目標是促進個體的生涯成熟。即協助個人實際地達到他應該達到的生涯發展階段。因此,學校的生涯指導應貫穿于不同教育階段的始終.承認每個人的才能是有差別的.重要的是在指導過程中發現并發掘個人的潛能,給予個人充分發展的機會,以獨特的方式去發展及表現他的才能。協助個人適應快速變遷的社會與職業環境.考慮比較靈活和彈性的方式,以達到個體的生涯發展目標。"
從以上要求看,我國高校就業指導的理論體系和工作體系與之相差甚遠,需要我們在工作中不斷研究、完善并努力實踐,構建適合社會發展和大學生實際發展需要的就業指導理論體系。做好就業指導工作。
(二)建立專門的就業指導體系
成立專門的大學生就業指導機構是做到就業指導機構專門化、指導人員職業化、指導工作社會化、服務途徑信息化的組織保證。根據要求高校都成立了以黨政一把手任組長。主管學生工作的副書記和主管教學的副校長任副組長的就業工作領導小組:成立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針對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實際,建立“學校就業指導中心+院系就業領導小組”的就業工作體系,共同完成對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
高校對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視體現在對機構的設置、人員配備、辦公條件、經費保障等方面給予的重點支持。建立獨立的就業指導機構.使就業指導人員專業化.由分散的、零碎的指導和服務,提升為完整的系統指導和服務。形成就業指導人員職業化、專家化,只有這樣就業指導才能科學地、規范地發展
(三)建立有針對性、形式多樣的就業服務體系
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主要是由市場調節來實現的,高校就業指導部門功能更大程度地體現在引導和服務。所以提供咨詢,開展就業心理、技術訓練,在畢業生與用人單位問牽線搭橋是高校就業指導部門的主要工作。
第一,要為學生提供有關就業信息咨詢服務.充分利用畢業生就業信息專欄,通過多種渠道廣泛收集需求信息,及時準確地公布。
第二,和用人單位密切聯系,推薦畢業生。召開大型畢業生就業招聘會.將各級各類單位請進學校;邀請公司,私、民營企業的老板或負責人來校與畢業生交流,彼此增加了解;發揮學院全體教職_工的聰明才智,使全體教職工關心畢業生就業工作.擴大畢業生就業空間等等。
第三,實施就業心理、就業技巧訓練。引導畢業生及時調整擇業過程中的焦慮與不適心態.明確就業方向,使學生了解求職擇業的準備、求職擇業的基本程序、求職擇業的方法與技巧、如何利用網絡求職、我國現行的就業政策與就業形勢分析以及如何簽定就業協議和就業協議中所涉及的法律問題等.及時解答畢業生的困惑,開展個性化的擇業指導.有針對性、有重點地做好畢業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就業幫助、指導。
第四,開展多種形式的就業服務系列活動。邀請近年在就業和再就業過程中有建樹的我校歷屆畢業生回校談他們就業及創業的體會;邀請有關專家和有經驗的工作人員舉辦就業專題講座積極與有關職能部門聯系溝通,為畢業生爭取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條件,積極有序地幫助畢業生完成各種資格證書的申報、審核、發放。鼓勵本科畢業生“考研”.鼓勵專科學生“直升本”或成人“專升本”,緩解就業壓力等,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地開展就業指導活動
(四)建立畢業生就業市場的研究和開發體系
就業指導工作從內容上看,是一個與高校其它活動相連續的、環環相扣的連鎖循環中的一環。一方面高校的就業指導不能脫離學校的人才培養規格和專業方向:另一方面,由于就業指導活動的過程體現為一個信息反饋的過程,它所反饋的信息又是高校確定和調整人才培養規格和專業方向。
進而提高就業指導活動成效的一個重要依據它需要高校的就業指導部門對就業市場進行深入的觀察和分析,將觸角向社會縱橫滲透,并注意那些為學校所遺忘、所忽略的空白市場地帶,這樣才能緊貼市場需求變化,隨時把握市場脈搏.使學科、專業設置和調整真正適應社會實際。
總之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的改革和發展是一項復雜的系統丁程,不單單是高等教育發展和改革的問題.同樣受經濟發展和社會用人制度改革以及社會市場經濟的發育和成熟,法制的健全和完善等因素的影響,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必須予以高度重視。高校要從長遠發展的高度整體規劃,統籌安排,密切配合,盡快完善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體系,以積極的態度,科學的方法與時俱進地做好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
大學生的就業觀的論文 11
摘要:近年來,中國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多,大學生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加之當前金融危機的影響,畢業生的就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大學生在畢業后能否順利就業,已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大學生就業難既有社會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學生自身的原因。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事關大學生的切身利益,更關聯到社會的和諧穩定,需要政府、企業、高校和大學生共同的發奮。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原因;對策
一、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1、畢業生就業結構失衡,供給與需求矛盾突出。高校畢業生的總體供給與社會需求的矛盾,實質是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與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所處的轉型階段不配置的矛盾。
首先,中國處于人口高峰期,存在超多的新增勞動力需要就業。出現了畢業生數量急劇增長,而就業崗位增長緩慢,經濟高增長與就業增長脫節的困難局面。
其次,隨著中國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在短短幾年內,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時代。高等教育大眾化已成為一種必然,但一些問題也由此而帶來,教育大眾化要求中國普通高校進行大規模擴招,而擴招的直接結果之一就是高校畢業生的快速增長。
第三,社會發展的區域存在不平衡,東部發達地區為畢業生帶給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和較好回報發展的前景,成為人才輸入省。在這些地區人才競爭激烈,很多學生未能有效就業,即使處于失業狀態也不愿去西部地區就業。在西部地區,卻存在超多的崗位找不到畢業生。
2、大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所帶來的就業難。首先是大學生不合時宜的職業價值取向和就業觀念是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重要原因。大學生作為公認的精英階層,傳統的儒家思想所編制起來的“精英情結”深深的束縛了他們的觀念。“北京社會經濟科學研究所‘當代大學生就業狀態研究’課題組在《中國教育報》上公布了他們的調查,大學生目前的擇業觀念,在單位的選取上:選取科研結構、黨政群體、中外企業占總人數的63%,而選取鄉鎮企業、大中學校、群眾企業的,只有7%,在地區的選取上,選取大城市的有20.8%,而選取小城鎮、農村、老少邊地區三項僅有5%。”
其次,大學畢業生自身綜合素質不高,適應社會的潛質差,難以貼合用人單位的要求。一些大學生在學校里只滿足所學課程,缺乏廣博的知識積累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潛質,加之語言表達潛質不足,在應聘場合緊張、膽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從而錯過了許多工作機會。另外,大學生在擇業時,缺乏對自己的清晰定位,擇業缺乏目的性也導致成功率不高。
3、用人單位盲目設置的各種條件帶來的就業難。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經驗障礙,很多用人單位也不是企業動輒要求求職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經驗,許多應屆畢業生往往因缺少實際工作經驗而難以落實工作。另外,有些用人單位盲目提高選才標準,追求高學歷。相當多的用人單位存在著重學歷而輕視實踐的傾向。
4、高校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不利于大學生就業。一些學校的辦學方法和觀念落后,沒有市場意識,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脫節,大學生所學專業不貼合市場需求,出現了供需的結構性矛盾。此外,部分高校對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就業工作還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就業工作往往畢業前才進行,就業指導僅僅是一種職業說,而在某種程度上還是脫離實際的泛泛而談。“調查顯示,十分需要職業指導的大學畢業生對本校就業指導機構的了解程度多寡不一,其中十分了解和比較了解的只有1/3的人,有10%的人根本不知道學校有這樣的機構。”這說明大學職業指導工作還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5、社會壁壘,就業市場分割的現實加大了大學生就業的難度。近年來,畢業生自主擇業已成主流,然而戶籍、檔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學生就業的絆腳石。許多大學生在找工作的都有“非本市戶口免談”的痛苦經歷,由于沒有用人單位所在地戶口,使大學生與許多好的工作機會失之交臂。
中國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是有多種因素造成的,要解決這一社會問題,務必調動多種力量,做出多方發奮。
二、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
1、大學生自身作出調整和發奮。
其一,轉變就業觀念,樹立新時期的就業觀。大學生應從實際出發拋棄“社會精英”的情結,樹立大眾化的就業觀。目前社會上還有許多空閑崗位,小城市、鄉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業、私企業等還存在超多的用人要求;大學生還應樹立基層意識,事業意識和奮斗意識,到基層鍛煉自己,挖掘潛能,還能夠將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區鍛煉成才;逐步樹立起“先就業、后擇業、再創業”的職業選取策略,從現實出發選取自己的求職道路。
其二,提高自身素質,掌握就業主動權。應對嚴峻的就業形勢,畢業生個人的素質、潛質、專長和團隊精神將是主導畢業生擇業的重要因素。優勝劣汰是市場競爭體制下的規律,大學生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掌握過硬的本領,才能在就業競爭中占據主動地位,謀取自己理想的職位。
其三,自主創業,依靠自身實力解決就業問題。大學生在必須的條件下,找準商機,發揮一技之長,走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的道路,在解決自己就業的同時,也為社會帶給了新的就業渠道,緩解了就業壓力。
2、高校的改革。
其一,高校應根據市場需求,合理調整學科結構和專業設置,面向社會、面向市場辦學。調整專業結構,使之與招生,畢業生的.就業趨向相結合,加大社會急需專業的招生數量,并對教學質量不高,專業設置不合理的學校和專業,減少招生數量,直至停止招生。
其二,加強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高校畢業生就業部門以及相應的管理人員應加強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將就業指導工作貫穿于大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而不僅僅僅局限于臨近畢業的同學。
其三,建立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就業指導隊伍。高校就業指導隊伍的整體素質對于推動整個大學生就業工作起著關鍵作用。這就要求對從事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專職人員進行專業培訓,提高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同時,用心吸收具有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信息學等專長的老師充實到就業指導隊伍中來。
其四,以就業為導向,加快高校的教育與教學改革。學校內部調整自身教學資料和教學方法,改變過去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潛質的培養模式,開設具有專業特點,實踐性強的課程,使學生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同時關注社會發展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3、政府部門在畢業生就業工作中的職責。首先,制定政策法規,完善就業市場體系。各級政府要從規范就業市場著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逐步把畢業生的工作納入法制化、規范化的軌道。還應繼續完善畢業生就業政策,消除就業歧視,深化人事、戶籍等相關就業制度的配套改革,打破由于戶籍制度造成的市場分割問題,規范就業市場。
其次,加強宏觀調控,促進人才的合理流動。國家應采取必要的宏觀調供措施,加以必要的行政、經濟手段來實現人才的合理配置。鼓勵大學生投身西部,在西部地區安家落戶。還應看到中國基層人才匱乏,存有超多的用人需求,國家也應制定相關的政策,鼓勵大學生投身基層實現就業,鍛煉成才。
另外,政府還應建立高校畢業生失業保障和培訓機制。畢業生是中國寶貴的人力資源,畢業生失業是一種巨大的人才浪費。從政府的角度來看,應制定相關的法律規范,將未就業的大學生和失業的大學生納入到社會失業人員的范疇,并給予相應的救濟。這樣既能夠維護社會的穩定,又體現了國家“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政策。同時,針對畢業生未能及時就業的實際,有針對性的組織各種培訓班,加強就業指導,提高失業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堅信通過大學生以及全社會的共同發奮,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必須能夠妥善解決,高校畢業生必須實現充分就業。高校畢業生作為中國巨大人口和龐大勞動力隊伍中一支活躍的生產力,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必須會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大學生的就業觀的論文 12
摘要:針對目前存在的普通高校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文章在闡述大學生就業聯動機制內涵特征的基礎上,論述了大學生就業聯動機制的實現途徑,以期對提高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實現高校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有效對接具有必須的借鑒好處。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聯動機制實現
大學生就業難是目前高校就業工作面臨的一個普遍問題。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高校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脫節,表現為社會對人才的有效需求與高校無效供給、社會有限需求與高校過多供給的矛盾。實踐證明,靠高校、政府或者企業等單方面的發奮來解決這一矛盾,幾乎是不可能的。務必建立高校、政府、企業聯動的大學生就業機制,實現高校人才供給與社會需求的對接,促進大學生的順利就業。
一、普通高校大學生就業聯動機制的內涵
普通高校大學生就業聯動機制,是指高校、政府、企業等主體以共同利益與制度約束為基礎,以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實現大學生供需平衡為導向,共同承擔職責,加強優勢整合,實現互利共贏的`一種合作過程和方式。其內涵包涵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利益共同體的重構。在此構架下,高校、政府、企業在大學生就業中目標一致、職責共擔、利益共享。二是就業工作實現高校、政府、企業一體化整合,充分加強和發揮政府的橋梁、激勵與導向功能,促使各方利益與職責的有效聯接。三是通過聯動實現大學生就業平衡。高校根據社會的需求,主動調整學科專業結構,不斷提高大學生就業競爭力,促進社會積極吸納大學生。
二、普通高校大學生就業聯動機制的實現
(一)加強三大主體整合
1.構成校企聯盟
企業通過設立大學生獎助學金、創新基金,以及開展與高校合作辦學,加大對人才培養的介入力度,增強大學生培養與社會需求的匹配性;通過建立大學生聯合培養基地,接收大學生到企業實習,激活企業學習創新的氛圍,為選拔所需的人才帶給機會。高校充分利用企業資源改善辦學條件,調整培養模式,增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
2.加強高校與政府合作
政府應加大對高等教育的投入,強化對大學生創業、就業的職能,完善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扶持政策。高校應善于將政府的優惠、扶持政策轉化為自身的.辦學資源,充分利用自身的智力優勢為政府排憂解難,保障政府重點工程、基礎工程、創新工程對高層次創新人才的有效需求。
3.積極推進高校、政府、企業三方聯動
高校要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以及自身條件,確定辦學定位與人才培養目標與模式;企業應及時向高校反饋人才需求與要求,積極參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并在產學研合作等方面發揮更加積極、有效的作用;政府應根據區域特點和發展規劃,對高校和企業進行人才的聯合培養與使用帶給科學化的推薦與制度化的扶持。
(二)優化資源配置,創造大學生就業聯動機制實現的條件
1.拓寬辦學主體來源
普通高校應立足當地經濟結構調整與產業升級,扎根區域經濟與地域文化,以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能夠引領社會發展的高層次精英人才推動高等教育發展。要拓寬辦學途徑,以地方為主,社會與企業參與,爭取海內外各界支持,鼓勵有資質的個人或民間團體興辦各級各類學校。
2.整合優質教育資源
應開放高校、科研院所的實驗和研究中心,引導和鼓勵具備相應規模和條件的企業興建實習基地和就業基地,或者與高校共建產學研人才聯合培養基地,積極吸納大學生參與就業前培訓和實踐鍛煉。要充分利用高校、政府、企業以及其他方面的專家、領導、企業家、知名人士參與大學生就業指導與創業課程建設,加強創業教育,建立創新創業基地,帶給創新創業條件,建立健全完善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服務體系。
3.調動各方面的社會力量
應建立社會化的高效就業人才市場和人才測評機構,完善就業預警機制,發揮市場機制在就業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要加強信息共享、政策發布、網上招聘、遠程面試、指導咨詢五位一體的網絡信息平臺建設。在全社會樹立“人才為本”、“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創造人盡其才的環境和機制,推進就業觀念的轉變,營造激勵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
(三)改善制度環境,強化大學生就業聯動機制實現的保障體系
1.完善法律保障體系
一是建立完善促進大學生就業聯動長效機制的法律制度體系。要在《就業促進法》的基礎上,出臺針對大學生人力資源開發的法律法規,明確高校、政府、企業在高校人才培養和大學生就業中的權利和義務,并根據財力狀況確定各自的資源投入強度與方式。二是加強對大學生就業聯動實施狀況的執法力度。要完善大學生就業聯動的執法依據,明確執法目標,強化執法程序,充分發揮司法機關在執法中的重要職能作用,切實推動高校、政府、企業各自職責與功能的依法發揮。
建立由高校、政府、企業代表組成的大學生就業聯動爭議仲裁機構,主動協調三方責、權、利的不平衡、不對等現象,積極處理各種利益糾紛與矛盾。三是增強法律意識。大學生就業聯動機制作為一種新的職責、利益協調機制,有關方面應加緊相關法律法規的研究與制定。高校、政府、企業就應統一思想,轉變觀念,自覺增強大學生就業聯動的法制意識。
2.健全政策保障體系
政府應利用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的調控優勢,發揮在大學生就業聯動中的推動作用,促進高校與企業在大學生就業中的合作。政府應將企業產學研人才聯合培養基地、實習基地的建設納入統一的創新創業基地建設體系,撥劃專項經費給予支持。產學研人才聯合培養基地、實習基地的確立與建設要采取項目申報制和評估制,對考核合格的基地,給予建設企業稅收減免、項目支持、貸款擔保等優惠配套政策。同時,積極開展大學生就業競爭力評估,實現資源投入與大學生就業掛鉤。加強對創新教育的投入力度,降低大學生創業門檻,營造相對寬松的創業氛圍。為到基層就業的優秀畢業生落實待遇,增加柔性發展機會。
大學生的就業觀的論文 13
關鍵詞:高校就業指導全程化專業化
論文摘要:隨著高校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也在逐漸增大,就業指導在高校學生就業工作中已經顯得更為重要,本文通過分析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結合實際情況,提出開展就業指導工作的幾點建議。
1、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現狀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深化,高校不斷擴招,高等教育已經走向“大眾化”,“包分配、包就業”的狀況已不存在。大學畢業生自主擇業制度建立之后,就業指導工作愈發顯得重要。而我國就業指導工作起步較晚,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高校開始進行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以后逐步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并不顯著,同國外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相比,我國就業指導工作仍然處于初級階段,缺乏對此的專門研究和系統研究,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現狀還存在較多問題。
川目前就業指導工作主要是開設就業指導課或專題講座、組織洽談會、推薦畢業生、提供求職信息等,內容和任務主要涉及就業思想教育、就業政策指導、信息搜集、求職技巧指導四個方面。總體來說,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比較薄弱,機制僵化,教學方法單一,多數就業指導人員缺乏專業知識,對學生職業生涯設計、學習成才、就業心理等方面輔導較少。就業指導工作大多在畢業學生中進行,在高校教育和改革中所占比重偏小,未將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就業指導工作尚未貫穿大學教育的全過程。因此,了解就業指導的現狀和需求,不斷加強就業指導,才能夠全面提高高校大學生的就業。
2、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存在的問題
2.1對就業指導工作認識不夠充分,觀念存在誤區,就業指導與教學脫離
《高等教育法》第五十九條規定:“高校應為其畢業生和結業生提供就業指導與服務”,這說明就業指導工作已成為高校必須承擔的責任和義務。[2]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大學生就業指導機構,但這些機構在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很難發揮作用,大部分高校對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觀念上存在一定的誤區,認為就業指導更多地進行就業的事務性、表面性工作,過分突出就業指導的行政職能,根本無法發揮就業指導的真正作用,不能夠對大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工作。
在思想上,由于對就業指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視不夠,很大一部分高校沒有將就業指導課程納入正常的高校教學計劃,基本是采取在大學生畢業前,由學生的輔導員或是相關行政人員對學生進行就業相關知識的灌輸,就業指導課不能融入真正的教學計劃中,從而也使得大學生自身對就業指導課的認識存在誤區。
2.2就業指導工作形式單一,內容過于簡單,就業指導缺乏理論性和科學性
大多數高校都是在學生畢業前進行就業指導工作,就業指導的內容也僅停留在學習就業政策法規、就業形勢、招聘需求信息、傳授求職技巧等方面。在對就業形勢的一般介紹和就業政策規定的診釋過程中,采用的教學形式多為灌輸式、填鴨式,通過大會灌輸或集中上大課,召開畢業生就業動員會和就業形勢報告會等進行就業指導,沒有針對學生個性特點的專門咨詢和有效指導,使就業指導缺乏科學性和理論性。同時由于就業指導人員對經濟發展和人才需求變化趨勢的`了解不全面,高校就業部門也尚未完全實現從等米下鍋到找米下鍋的信息搜集方式的轉變,導致信息來源分散,使就業指導工作缺乏有效性和針對性。"
2.3就業指導工作存在時間誤區,季節性明顯
大部分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仍是“臨門一腳”的工作模式,就業指導往往是作為大學教育工作的最后一個環節,僅僅是在大學生畢業的最后一學年,甚至是在雙選會期間進行,沒有形成就業指導的長效機制。就業指導對象多局限于應屆畢業生,就業指導仍存在短程性和季節性,缺乏連貫性和全程性的就業指導機制。
2.4就業指導機構不健全,缺乏專業化、職業化的隊伍
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缺乏對就業指導作用的認識,對就業指導工作不夠重視,機構不健全。就業指導隊伍多為學校就業部門和院系輔導員,他們從事學生工作的同時兼做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還沒有一支專門的、穩定的就業指導隊伍,對就業指導工作只停留在上傳下達的層面上。[5)他們因事務性工作較多,缺乏實踐經驗,不能抽出更多精力和時間專門從事就業教育的調查研究和理論研究,對一些求職技巧、面試禮儀等沒有實際經驗,不能給予學生令人信服的解答,就業指導大多是紙上談兵,指導的質量與效果難以提高。部分就業指導教師的教學水平不高,不利于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教學效果不夠理想。缺乏專業性的、穩定的就業指導隊伍,是整個就業指導工作的關鍵環節。
3、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
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作為目前高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項新的研究課題,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針對我國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存在的問題,應針對以下幾個方面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和對策,進行研究和開展工作,將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全程化、全員化、專業化、信息化”思想貫穿始終,以提高我國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水平和效果。
3.1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應轉變思想,與時俱進,全面認識其重要性
3.2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應深化改革,與教育教學相滲透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現代經濟和技術的飛速發展使產業結構和人才需求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對人才素質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我國高等教育與現代化進程對人才的要求相差甚遠,不能很好地滿足社會的需求,在就業指導工作上也沒有形成系統的理論與教材,多數高校的就業指導課程尚未列人正式的教學計劃。
針對這樣的狀況,高校必須將就業指導理念滲透到本科教學的全過程,以學生就業為導向,按照全面實施“科教興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深化教學改革,要不斷優化課程結構,修訂和完善教學計劃。此外,在將就業指導課程納入教學計劃的同時,應加強就業指導學科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在借鑒國外先進理論的基礎上,逐步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國國情,適合當代大學生特點的高校就業指導理論體系。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就業指導教育教學工作與服務工作的質量和效果。高校要將就業指導的教育教學研究作為學校教育改革深化的一項重要課題,列人學校規劃中。"
3.3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應當內容多元化,指導個性化
高校就業指導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養成的基本環節,也是幫助畢業生順利就業和盡快實現社會角色轉換的'重要環節。就業指導的內容應是全面而多元化的,通過講解就業政策、分析就業形勢、收集招聘信息、傳授面試技巧等確實能幫助畢業生就業,但僅靠這樣做是遠遠不夠的,市場經濟要求學校面向社會辦學,培養社會所需要的各種人才,因此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不能僅僅局限于單純的政策指導和求職技巧的指導,還要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和未來人生指導,要增強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實效性,就要不斷拓寬就業指導工作的內容。
在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的同時,也要注重個性特點的發展。應當注意到,不同學科、不同專業、不同地區以及不同性別的學生在指導上是不同的,同時在就業指導上也應充分發揮網絡作用,開通個案咨詢熱線,以便快速全面地指導學生,順利完成就業。
3.4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應全程化貫穿與大學生活始終
就業指導應貫穿大學生活的全過程,應面向全體學生開展,逐步建立起從大學新生到應屆畢業生全程化的指導體系。對一年級新生主要是在就業意識和方向上的培養,著重于對大學生活的認識,對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和特點的了解以及將來所能從事的職業領域,確定奮斗目標,進行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對二、三年級學生應著重于結合自己特點和興趣愛好,通過專業知識的學習,進行自己完善,培養和鍛煉與目標相適應的各方面的能力,并充分發揮自己的特色,掌握各項與職業目標相應的技能;對畢業生應重點開展就業形勢、就業政策、求職技巧等擇業的指導。對大學生就業指導實行全程化、連續性和系統性,為學生整個職業生涯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3.5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應建立專業化、職業化的就業工作隊伍
教育部教學【2002]18號文件指出“要盡快提高就業指導教師隊伍的整體業務素質,把就業指導教師隊伍建設擺到整個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就業指導隊伍的專業化和職業化水平”。
就業指導工作不應是簡單的行政工作,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必須向專業化的方面發展,不斷提高就業服務水平,這就需要一批具有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就業指導教師隊伍建設應擺到整個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位置。要加強就業指導工作人員的配備力度,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以師生比1:500的比例,配備專職就業指導老師,同時加強對就業指導老師的業務能力、政策水平、理論素質的培訓,爭取做到持證上崗。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隊伍建設要按“專業化、職業化、穩定化”來充實與調整,最終實現就業指導人員結構的全員化。
4、結語
隨著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機制改革的不斷完善,大學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的“市場導向,雙向選擇”的就業政策充滿機會,也充滿競爭,對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我們只有正確把握國家就業政策,認識就業指導工作的現狀,積極研究新形勢下就業指導工作的新情況,不斷深化改革,探索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的新途徑,才能實現國家人才發展戰略,開創高校就業工作的新局面。
大學生的就業觀的論文 14
【摘要】近年來國家大力扶持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提出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的脫貧理念。在高等教育領域,國家免除了精準扶貧學生的學費和住宿費并且每年發放補助,幫助他們完成大學學業,但是隨著近年來高校畢業生數量的逐年增加,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越來越突出。
貧困大學生只有順利找到工作才能使得自己家庭脫離貧困,因此貧困大學生的就業觀成為了關鍵問題,本研究通過對600多名在校大學生發放問卷,通過對回收問卷的分析發現貧困大學生的就業觀在不同年級有不用表現,本文針對所發現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期能對貧困大學生的就業觀產生一定的影響,順利就業。
【關鍵詞】精準扶貧;就業觀;年級差異
在高校推進精準扶貧是國家為了在教育領域實現公平,依法保障家庭經濟困難生的平等受教育權。在十二五期間,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國務院提出了一系列資助學生的措施。“要讓貧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質量的教育,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1、我國教育領域扶貧現狀
“治愚”和“扶智”的根本手段是發展教育,就是要通過教育來提升勞動者的綜合素質,促進貧困人口掌握脫貧致富本領,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對于大部分高校而言,家庭經濟困難生資助工作已達到一定規模,基本完成了量的累積過程,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溫飽問題,但是在國家的資助之下貧困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之后是否能夠使得家庭擺脫貧困,更大程度上取決于這些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狀況,隨著我國高等院校的不斷擴招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已經成為普遍的社會問題。只有順利就業才能改變貧困現狀,真正實現脫貧。
2、精準扶貧大學生就業觀的年級差異調查研究
2.1調查對象
本研究通過對六盤水師范學院大學一年級至四年級的本科生發放問卷的方式收集相關資料,內容主要針對不同年級大學生的就業觀的差異,之后通過對問卷數據的分析選取代表性問題對學生進行訪談。
2.2調查實施
本研究共向六盤水師范學院在校大學生發放問卷660份回收問卷660份,回收率100%,有效問卷646份有效率97.88%。因為問卷是在課間時間以班級為單位發放的所以回收率較高,但是有一些同學沒有按照問卷要求進行勾選,產生了14份無效問卷。
2.3調查結果與討論
在題目“在校期間是否有比較系統的職業規劃”回答分布為:受資助的學生中10.6%的同學有很明確的職業規劃,81.9%的同學有較模糊的職業規劃,7.4%的學生選擇走一步看一步,沒有同學選擇“沒考慮過”這一選項。同時從年級來看大一年級的同學與大二、大三、大四的同學相比有明確職業規劃的占比較多占18.8%。隨著年級的增長選擇有較模糊的職業規劃的學生占比增加,選擇走一步看一步的比例增加。受資助的大學生中有81.9%的同學沒有明確的職業規劃,并且在大四年級尤為突出占90.0%。這對學生畢業之后的就業非常不利。
在題目“你認為最佳的求職渠道”回答分布為:僅有5.3%的學生通過網絡進行求職,大部分同學通過社會招聘和社會實踐中獲得工作機會。其中大一的學生沒有人選擇通過網絡求職,可見大家對網上投簡歷找工作這種方式特別的陌生。可是,網上投簡歷已經是現在很多大學生找工作的一種重要途徑了,可是在所調查的樣本中卻很少,這是很不正常的。在題目“你認為最佳的求職渠道”回答分布為:精準扶貧資助學生中79.8%的學生認為學校就業教育很重要,普通學生中69.4%的學生認為學校的就業教育比較重要。這一數據說明,對于在校生來說,他們更多地希望學校能夠多開設就業教育方面的課程或者講座,使得他們能夠豐富自己的就業渠道,不僅僅局限于社會實踐過程中來獲取就業方面的信息。
3、結論
(1)大一年級學生普遍具有自己的就業規劃,但是隨著年紀的增加漸漸放棄了自己的規劃,開始毫無目的的度過自己的.大學生活。到了大四才發現自己將要面對社會殘酷的競爭往往會出現就業困難的現象。
(2)學生不能很好地利用網絡資源來進行求職,大部分同學會通過招聘會來進行職業選擇,這無疑是減少了自己的就業渠道,減少了自己的就業機會。
(3)學生希望學校多增加就業指導類課程,幫助自己更好地理解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但是在實際開設課程的過程中,學生更多的是為了考試及格才去上課,并不關心上課的內容。
4、改進措施
(1)學校要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就業觀,在大一時期就應該幫助學生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之后還要按照自己的規劃嚴格監督,保障執行的有效性。
(2)就業指導老師要幫助學生更多的利用網絡資源來尋求就業信息,擴大就業渠道,豐富自己的就業信息。
(3)作為學生要對自己要較高的要求,不能放任自己,大學所開設的課程都是有嚴格考勤制度,同時也是為了學生在畢業的時候能夠具備專業知識,學生應認真學習學校所開設的各門課程,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4)輔導員在平時開班會或者談心談話過程中給學生多加引導,提前告訴他們自己專業的就業情況以及之前畢業學生的就業情況,幫助他們系統的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以及自己畢業之后的職業規劃。此外,作為大學生的科任教師,在平時的上課過程中,不僅教授學生專業課知識,同時也要教授學生當前的社會形勢以及自己專業的就業狀況。使得他們能夠從多方面了解本專業的發展情況,對自己畢業以后的工作情況做出更好的規劃。
【參考文獻】
[1]曾繼平.貧困大學生就業指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南大學,2012.
[2]鄭擎,張坤.大學生就業形勢現狀及解決途徑[J].大眾科技,2012,14(02):149-150+148.
[3]賀平.高校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新思考[J].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1,27(01):72-76.
[4]成長群.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D].武漢大學,2010.
[5]楊寶珠.當代大學生就業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
[6]史麗麗.中國大學生就業難點與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
[7]陶小江.當前大學生就業狀況分析及教育對策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
大學生的就業觀的論文 15
摘要:大學生的就業指導教育應該根據形勢的變化而相應進行改革。學生從入學開始就進行就業觀、職業觀、就業政策和就業形勢教育。大學生就業觀的教育貫穿大學學習的全過程,把入學教育、素質能力教育、專業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結合起來,提高大學生學習、發展、擇業和實現人生目標的能力。逐步提高大學生教育質量,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創業意識。
關鍵詞:大學生;全程化就業指導;教育模式
一、大學生就業存在的問題
許多大學生對自己的認識不全面,專業知識不夠強,與招聘單位的要求相差極大。從剛入學時,沒有對自己進行規劃,大學四年所學專業知識不夠過硬。大學生存在就業期望過高現象,主要表現在薪酬、地域、個人的發展、假期的要求以及專業等方面。
學校課程安排的不夠恰當,內容過于籠統,學生不能親身體驗到就業的艱辛。學業上拖延,把所有專業上的事情拖延到最后去做,導致了最后的專業學習結果不理想。生活上拖延,做事不夠認真,時間安排不合理,導致生活質量差。近年來,高校擴大招生,導致就業的學生增加,相應的就業壓力也越來越大。許多學生求職時表現出的不自信、緊張,導致他們沒有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使本應該得到的崗位錯失。還有許多學生在就業時,遇到的工作與自己所學的專業不對口,就放棄了就業的機會。
二、構建全程化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模式的方法
(一)引導學生制定屬于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
大學生要從開始就了解和掌握所學專業的職業特點和將來從事工作領域的相關職業信息,并結合專業和對自己的認知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設計,設計出符合自己特點的、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可行性的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目標。
(二)引導學生做足準備,應對就業壓力
引導大學生轉變傳統的就業觀念,確立新的現代的“先就業積累經驗”就業觀念,不要因為工作條件不好就不選擇這個工作,讓大學生做足心理準備,面對就業的困難。學生從入學開始就要有“就業教育與學業教育并重”的思想。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的同時,努力學好自己的專業,為將來的就職打下堅定的基礎。
(三)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和就業質量
就業能力是大學生成功就業的前提和保障,就業質量是就業好壞的標志,最終實現人職匹配,真正做到人得其職、職適其人,促進個人職業生涯全能發展,充分發揮個人潛力,達到人力資源效益的最大化。
(四)學校開設具體的職業與就業課程
課程需要注入本專業自己的特色,讓學生們更加了解自己的專業。構建科學的、合理的課程安排。在專業課中應該滲透就業的理念,使學生提前了解就業的過程。
三、全程化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模式的特點
(一)教學系統性的特點
大學生就業觀念的形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經過幾年學習準備和努力最終形成畢業的就業抉擇。是貫穿整個大學始終的一種就業教育體系。
(二)教學分段性的特點
大學生自身身心的發展具有分段性,所以在就業問題上,不同時期有不同時期的特點和認識。在每個階段上實施不同教學內容和不同的教學方法。
(三)教學模塊化的特點
從整體教學內容上看課程的內容既有相互聯系又有相對獨立的特點,可以分為不同章節不同教師講授的模塊化教學模式授課。
(四)教學實踐強的特點
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擇業觀念的形成是隨著不斷變化的實踐改變而改變的,就業技巧、筆試、面試等都具有實踐性的`特點,就業指導課程要以實訓為主。
四、全程化大學生就業教育指導的具體內容設置
從入學開始,把入學教育和就業教育結合起來,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學風,使學生保持高考前的拼搏精神,確立屬于自己的人生目標,并為之努力拼搏,創造屬于自己的未來。根據同學們在大一的表現,許多學生由于上了大學之后,出現了思想上放松、學習上出現了松散的現象。甚至有一部分學生出現了不及格的現象。學生對自己專業的前景和就業形式不太了解。老師應當加強這方面的教育,使學生增強專業的意識和職業發展的意識。既要讓學生體會到就業的艱辛,又要讓他們體會到就業前景的光明。
二年級是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階段,把專業素質能力的提高與就業教育結合起來,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和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處在不同的階段,也應相應的培養學生的各種思維能力,成為全面型人才。拓寬學生的學習面,不光要學好專業知識,還要加強動手實踐的能力培養。開展好職業決策、思維創新、動手實踐等多種能力的培養。
三年級是專業知識學習提高階段,把專業思想與就業教育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科學擇業觀。學生只有喜歡自己的專業,才會愿意去學這個課程,才不至于等到找工作時,發現專業技能弱,不被公司應聘。應該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念。無論選擇的專業是什么,只要是自己想做的,就一定努力去做好。一定要學一行,愛一行,這樣才能得到真正的本領。培養學生的敬業樂業精神。職業不分高低貴賤,給學生講述一些成功人士的案例,知道成功的背后得付出艱辛與努力,激發學生從業敬業精神。
四年級是學習實踐的畢業階段,把心理健康教育與就業教育結合起來,培養健康人生觀。開始實習工作和面臨就業時,這個過程許多學生會出現心理問題,需要老師及時的幫助解決問題。開始實踐就要注重人際交往關系,為人處事必須要遵循誠實守信道德原則,要懂得交往的基本禮儀和尊重他人。注重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社會責任感意識強,單位集體個人就會更加地信任,對個人發展有積極的作用。
全程化就業指導教育模式是一個以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學生個人發展指導為線索,培養學生適應社會和職業需要的各種能力為目標,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職業價值觀和擇業觀,提高學生素質拓展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是一個立體式展示又相互交叉滲透的系統化工程。
參考文獻:
[1]趙曼,羅明暉.大學全程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體系建設[R].湖北省高等學校省級教學研究項目研究報告,2008(5).
[2]姜興健.陜西科技大學2011屆服設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分析[J].出國與就業,2011(11).89.
[3]馮小湖.從入學到畢業的大學生就業觀教育[J].邏輯學研究,2007,27(1):13-17.
[4]周鴻雁.論學習的目的和動機[J].當代繼續教育,2005,23(3):46-48.
[5]韋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叢書———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與明天[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6]李芬.當前高校美術類畢業生就業問題的調查與思考[J].安徽文學月刊,2008(12):295-296.
【大學生的就業觀的論文】相關文章:
大學生的就業觀的論文02-21
大學生就業觀論文02-26
大學生的就業觀的論文11篇02-22
大學生就業觀的調查報告03-16
大學生就業觀念的調查報告03-15
大學生就業觀念調查報告03-30
大學生就業觀調查報告02-04
大學生就業觀調查報告05-21
大學生就業觀念調查報告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