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當代青年精神的論文
老去的是歲月、是歷史的風煙,不老的是那段張揚的青春、是永遠流傳的青年精神,有一個詞不老,叫青春。今天,是五四青年節。
從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到陳獨秀為《青年雜志》寫下的創刊詞《敬告青年》,人們對青年的期待越來越強烈。這是他們的判斷:“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于硎,人生最可寶貴之時期也。”青年,所可貴者,不只在于年輕的身體,而更在于胸襟和懷抱。而青年有什么樣的胸襟和懷抱,國家就有什么樣的未來。
想當年,為實現中華民族崛起,青年時期的毛澤東離家求學,離家前留下《贈父詩》:“孩兒立志出鄉關, 學不成名誓不還。 埋骨何須桑梓地, 人生無處不青山。”這體現的是青年的膽識與豪氣,一種發自內心的蓬勃向上情懷。也正是這種情懷,鼓舞了那一代青年人,使他們久經磨練,養成了艱苦奮斗,白折不撓的品質,這才鑄成了如今新中國。
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時代特點,但青年人永遠是每個時代發展的主要關注人群,是社會建設的主要后備力量,青年人的思想精神狀態決定的是國家的命運走向。這對于廣大的青年來說,絕不可忽視。無論是80,90還是00后,這都一樣重要。如今站上舞臺的青年中,80和90人群居于多數,現在就讓我們對于他們的世界有所認知。
總體看,青年價值觀變化有如下幾大特征:
1.價值取向日趨多樣:隨著經濟發展,數字媒體設備的發達,如今只需滑動屏幕就可得知世界的動態,而這也是影響青年意識形態的關鍵因素。“傷痕文學”“朦朧詩”的出現,表現了價值反思與重估;大量西方理論思想在涌入的同時,也帶來了形態各異的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市場經濟初期發展帶來了利益格局多變,金錢、功利氣息彌漫。
價值“破舊”與“立新”不夠同步,原有話語體系被打亂了,新語境紛爭呈現。在傳統與當代、中國與西方之間,多樣價值觀給人們更多選擇,也帶給那個時期青年人諸多人生觀矛盾、分化和價值困惑。這種局面不僅反映了價值取向的多樣變化,也折射出轉型中的我國社會越來越開放包容。
2.價值主體性與自我意識凸顯:30多年來,人們的義利觀發生了變化。傳統“重義輕利”的價值取向,在社會變革中解構轉變了,社會充滿了對義利觀的“再思考”。一些青年人更多向生存、發展和自我成才努力,在現實主義和理想主義之間,多了些現實實惠的選擇。但也有更多的年輕人在追求個人利益的同時,注意到他人利益實現的合理與平等,在追求物質改善的同時,注重精神意義的追尋。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青年人對個人利益及自我價值實現有很多轉向,但積極工作、責任奉獻仍是當代許多年輕人的職業準則。總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義利觀推動了社會發展,并隨著“生存”向“發展”的轉變,青年人的義利觀也在向多重結構變化,物質利益和精神追求、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也更多呈現新的組合。
3.責任感增強:創新與進取精神在升發 當代青年的主體性與自我意識很強,但并非如人所言是“自我中心”的一代,他們在關注自我利益和價值實現的同時,也對他人、國家和社會擔當責任。 對自我的責任表現為在學習、擇業、愛情問題上,青年人具有了更多的獨立思考和自主選擇;多數年輕人無論對父母家庭還是對自己的小家,都具有充分的情感和責任準備。
80后青年雖具有“自我中心”的某些特征,但總體看,他們的他人意識和公共意識在增強。相關調研顯示,七成以上80后認為青年最需要的素質之一就是“社會責任感”。事實上,在社會各領域的志愿者隊伍中、在學雷鋒活動中、在各行各業的領軍團隊中,到處都能看到當代青年活躍的身影。
4.“成長”中也存在價值迷惑:社會高速發展帶來豐裕生活的同時,青年對于各種價值取向也會產生疑惑情緒,有時還會不知所措。 除青年價值觀變化和成長特點外,在一些時期和一些年輕人身上也存在一些價值虛無、榮辱錯位現象。社會轉型期利益與價值取向的多樣化,新舊、中西價值觀的碰撞,以及價值標準多層次和多樣化的趨勢,會不同程度地導致社會出現一些是非模糊、善惡不明、榮辱錯位的問題。如果沒有及時對青年給予疏導,可能會對青年的身心發展產生極大影響。
其他參考:中國價值觀 五四精神燭照奮斗青春
【當代青年精神的論文】相關文章:
當代青年人的責任擔當議論文(精選40篇)05-31
當代醫患關系論文08-29
當代批評的真諦論文07-27
當代消費沖動與休閑景觀的論文07-27
鼓勵當代青年奮斗不要躺平的文案12-28
當代青年素質提升方案(精選8篇)12-09
現當代文學方面的論文09-22
當代青年素質提升方案(通用13篇)11-08
當代青年社會責任作文(通用52篇)10-16
工匠精神論文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