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雷鋒精神的論文
三月,春滿大地,萬物復蘇。每逢三月,舉國上下都會掀起一股雷鋒精神的學習熱潮。其實,有關以雷鋒為記述的圖文報道甚多,“學習雷鋒好榜樣”類似的宣傳用語流傳甚廣。但關鍵詞“雷鋒”齊聚三月,也從側面反映出學習雷鋒精神流于形式,“運動式”宣揚的沉珂詬病。當“扶”與“不扶”成為道德審判的熱門話題時,一些人小心翼翼,充當路人,糾結于思想掙扎;一些人當機立斷,充當雷鋒,先扶起來,不計結果。而旁觀者則感嘆世風愈下,世態炎涼;千年歷史、傳統倫理、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等自豪標簽,在此刻,竟如鴕鳥一般,把腦袋藏于地下。
若換個角度,從雷鋒的成長環境、精神歷練過程來看;從社會轉型,深化改革,建設公民社會的長遠目標來看;從有機地結合國情,建設文明社會來看,雷鋒精神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性意義。
著名哲學家黑格爾認為,人高于自然界、高于動物之處就在于,人本質上是一個能夠“思考自己”即具有自我意識的精神實體,是一個能夠擺脫物質、必然性的束縛而實行獨立自決的自由的精神實體。故此,可認為“人即精神、精神即人。”當一個人的行為上升到自我意識的精神層級時,即實現主客體的精神同一,這個人便能影響他人,可謂之某某精神。關于這點,美國極富盛名的政治學家亨廷頓在《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中有更加直觀的描述,他認為我們每個人都生活于各種社會關系之中,需要通過為他人服務實現自己的精神價值,雷鋒即是如此。如果每個人都具備雷鋒那樣的精神層級,“不以善小而不為”,通過幫助他人,實現自己的價值升華。黨的十八大明確強調:“推動學雷鋒活動、學習宣傳道德模范常態化。”我們要繼續高揚雷鋒精神的旗幟,開掘雷鋒精神的無盡源泉,讓雷鋒精神成為“中國夢”的精神底蘊,成為中國人的價值追求。
追溯雷鋒生平,雷鋒精神形成于上個世紀60年代初,它凝結著新中國“十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時代強音,閃爍著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的光輝,迸發著建設社會主義事業的熾熱情感。社會道德多元、價值取向扭曲,必然會影響到雷鋒精神的普及與推廣,給人們道德價值目標和道德價值路徑選擇帶來沖擊和影響。一方面,社會多元道德觀沖擊了主流社會所倡導的道德價值觀,在對待物質與精神關系上,出現認知分離;另一方面,社會功利價值觀沖擊道義價值觀,在對功利價值與道義價值關系的認識上,功利價值盛行時,推己助人的道義價值觀則會有所削弱。從一些道德輿論的不足和道德評價的'錯位已發展成為道德建設的瓶頸。因而,雷鋒精神不僅有必要,而且是一項十分緊迫和重要的任務。
雷鋒精神,是以雷鋒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鋒的精神為基本內涵的、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著的革命精神,其實質和核心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了人民的事業無私奉獻。雷鋒精神已經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精神文明的同義語、先進文化的表征。雷鋒的多重身份,賦予了他被廣泛傳誦的道德空間,他是優秀學生、模范農民、工人標兵;他是先進黨員、模范軍人、人大代表。雷鋒是忠實履行黨員宗旨、責任和義務的典范。雷鋒是忠實履行黨員宗旨、責任和義務的典范。
雷鋒精神在不同時期,賦予了不同的時代內涵。他總是把實現崇高的理想落實到本職崗位上,說到做到,表里如一。他精神的實質,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他看來,“個人和集體的關系,正像細胞和人的整個身體關系一樣。”這與亨廷頓的社會理論表述所一致。從公民社會的演變進程來看,其成熟的基礎是每個公民的自我覺醒,公共意識的養成和道德水準的提升。一個公民只有成為自己的主人和社會的仆人,才有資格成為民眾的公仆。《社會學習心理學》一書中提出,“如果人們不記住示范行為,觀察是不會有多大意義的”,也就是說,只有在充分獲知雷鋒精神的核心價值后,才能把信息儲存和保持在自己的道德記憶中,才能對雷鋒精神具有完整的道德印象。在此基礎上,對這些表象信息進行概括分析,理性地認識雷鋒精神所蘊含的深刻內涵,進而主動認可雷鋒精神,認同雷鋒精神的時代價值。
“雷鋒叔叔沒戶口,三月來了四月走”。既表達了人們對雷鋒的追憶與向往,又表達出運動式精神宣揚的弊病。蘇格拉底曾說,沒有反思的生活是無意義的生活。他希望每個人都能通過反思來認識自己的靈魂,體會善的美德。倘若雷鋒還活著,他已是古稀老人。但他的精神,正如人民英雄紀念碑上所篆刻的碑文,將“永垂不朽”,而我們要做的是,讓雷鋒精神鑲嵌在每個人的心里,直到永遠。
【淺論雷鋒精神的論文】相關文章:
淺論時間論文06-13
淺論執行的原則論文04-28
淺論勤奮議論文04-12
淺論網絡營銷論文02-25
論文:淺論多媒體教學06-12
淺論文化的力量范本06-14
淺論得失的議論文07-04
淺論職高數學教育的優化論文06-20
淺論鍋爐風機的安裝研究論文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