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論文形式的演變有感
早上推開窗戶,陽光明媚,春風浮動,窗外的柳樹帶著新芽,隨意的扭動成一串動人的舞姿,小池塘里,水波蕩漾,戲說著一個春天的故事。
這段時間,一直忙著修改論文,這篇幾萬字的文章,斷斷續續的寫的太久了,以至于模糊了思路,淡化了框架,成為了一片零散的只言片語,雖然有的字句很優美,但是缺少整體的表現力,失去了這篇文章最初的神韻,也失去了我最初的構想。于是,痛下決心,全面整修,不吝惜大段的刪除,不可惜大段的更改,企圖放下這個原本的存在,放下這個對“我”的執著,重新整型,重新確立思路和理念,徹底更換新鮮血液,終于在今天,初步可以讓人滿意了,從四萬字改成了兩萬八千字,又從兩萬八千字改成了三萬兩千字,目前又回歸到兩萬八千字,雖然又回到了某個原點,但這不是沒有意義的轉圈,而是一個嶄新的蛻變和更新。
純文字的論文,沒有圖表,很容易走入一個誤區,就是東拼西湊。學術的創新有其難度,也因為現實的第一手資料太少,缺少大的課題和項目的支持,使得很多論文構想,洋洋灑灑萬言,最后成為一張皮,成為一個空架子,沒有實施的可能性。所以,后人為了順利畢業,或者為了職稱,就順其潮流,忘記了學術的嚴肅性,拼湊出一片文章來,沒有思想,沒有邏輯,僅僅是文字的碎片而已。
我們要想在學術的道路上,走的更遠,走的更快,是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前人走的彎路,我們沒必要重走一遍,前人的創新成果,我們可以拿來用。所謂拿來用,就是根據自己的理念和原則,選所需,化為己有,消化吸收后再創新,而不是抄來用,抄來的東西,往往沒有自己的思想情感,沒有自己的邏輯思路,所以,缺少靈性。
當前,資源極大豐富,網絡的共享能力也很強,所以我們應該形成自己的思路和理念,來慎重對待學術。同樣一個故事,有人把它拍成電影,有人把它拍成電視劇,有人把它寫成小說,有人把它寫成散文,有人把它化成漫畫,有人把它寄情山水,但是并沒有人把這些說成抄襲或者雷同,因為作者是按照自己的思路來表達這樣共同的情感。當我們寫文章,來應用這樣的有效資源的時候,按照自己的思路和理念來駕馭這些資源,也算是對學術的一點貢獻了。
我愿意以身作則,嚴謹求實,勇于探索,期待在學術的道路上走的更遠。
“以真情,求真知”。作為一個兼具學術良知與社會責任感的教育研究者來說,當教育現實所面臨的.重要問題歷史地落到他身上的時候,他必須挺身而出,知難而進,自覺加壓,主動適應,滿懷對教育事業和教育研究的熱忱投入到研究中去,而不是僅僅為了自己的短期利益而被動地從事教育研究。“求真知”就是說,在收集、整理、分析相關所需研究數據、資料、信息時,要盡量和客觀事實相符,保持其原來的本色,并以此形成科學的原理、原則、方法或理論。
不但要求“真”,更要導善。關注生命的培育,關懷人生的終極意義,弘揚道德價值和審美價值,尋求合乎新時代人性思想的、能賦予人生命意義和價值、能激發人的創造力、引導人自我完善的道德規范。
有懷疑精神、探索精神和創造精神。左顧右盼,不敢懷疑,會把最初萌發的閃光思想泯滅掉。科學史已經反復證明,只有大膽懷疑,才有科學創新。勇于爭鳴,是教育研究能否開展的一個重要方面。這些是科學研究的探索性對教育研究者的道德品質上的要求。
【對于論文形式的演變有感】相關文章:
上海弄堂演變之我見論文04-13
民族唱法的發展與演變論文04-26
黃瑞云先生寓言的演變論文03-22
人性假設與教育管理的演變論文07-04
關于西方組織理論演變的論文06-12
淺析漢字形體演變的原因論文05-27
門的設計特征及文化價值演變的論文06-22
興趣對于學習的意義論文04-05
對于視覺忽視的研究論文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