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語文作業的創新論文
語文是富有創造性的學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時時處處都充滿著創造和創新。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的實在因素。 我們的教學教法等方面不僅要創新,學生的作業也同樣需要創新。作業是語文教學評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的知識在作業中獲得,技巧在作業中掌握,能力在作業中形成,思維在作業中發展。作業不應是單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滿情趣、體現創新的多元復合體。作為語文老師的我,開始了這方面的探索:內容上體現生活,貼近生活,合理結合現代教育理念,形式上活潑多樣,形成了“自主學習” 的作業設計與指導策略。
一:體現學生的主動性
教學過程是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很多情況下,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是由于教師滿堂灌,學生不知道該學什么,該怎樣去學,從而導致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受到挫傷,學習興趣下降,無法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要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首先要向學生講明每次課的學習目的,即課堂上應該理解和掌握的學習內容;其次要向學生解釋本堂課學習內容的價值,即現在所學的內容與日常生活實踐有何聯系,對學生今后發展有什么意義;最后教師還應該具體指導學生通過何種方式才能更好地達到學習要求。
傳統的作業練習中,教師往往忽視了指導學生充分運用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認識事物,也很少鼓勵學生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其學習、思考的結果,最終導致作業只是師生之間淺薄的文本符號的往來。學生個性得不到發揮,創造潛力也得不到挖掘,難以由此獲得可持續性發展的學習能力。新課程中作業的設計應是開放的,應努力實現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作業應成為培養和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一座橋梁。我鼓勵學生在做作業的時候,可以用圖畫、照片、剪報、互聯網資料來表達,甚至可以用手工制作、植物葉片,用創作的樂曲,用攝錄的活動錄像,用排練的短劇或小品來表現……鼓勵學生以看、聽、觸、聞、嘗、摸和想像等多種手段感受知識的存在、進行學問的探討,完成生動活潑、精彩紛呈的作業。
如學習了古詩《春曉》,讓學生根據詩文畫一幅“春夜幻想圖”,體會春天到來的景象;學了《一次比一次有進步》,讓學生聯系實際主動說說學生的實際進步的例子;學了《一次科技活動》,讓學生動手制作模型;學過《長城》、《泰山》、《日月潭》等課文后,舉辦“我的足跡”攝影展覽;春天到來的時候,可布置學生到大自然中去尋找四季的足跡,可以到春風中去放風箏;可以搜集贊美夏天的詩歌、散文,舉行“秋之聲”誦讀會;可以寫和冬天有關的任何題材的習作;可以拍攝一組反映季節變化有趣的照片……學生在完成這類作業時,不僅充分學習了教材內容,還廣泛涉獵與教材相關的文學、生物、繪畫、歷史、信息技術等方面的知識和走進社會生活。這樣,作業就不僅僅是一個載體,而是一個極好的憑借,由此激發學生進行多方面的感官體驗,在愉悅合理的情境中利用熟悉的材料來挖掘和展示自己的潛能,與這些材料或環境不斷產生互動,自然地顯現出各自不同的智力類型和能力傾向,不僅獲取了許多知識信息,鍛煉了全面參與學習的能力,還得到了大量的愉快而難忘的體驗。
二:整體統一,突出層次。
學生是有差異的。有差異的學生做無差異的作業,勢必會造成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的現象,這樣,學生的語文能力的發展就會受到遏制。承認并尊重這種差異性,是主體性學習的一個重要特點。作業的設計和布置也可一改以往命令式、強制式,給學生的作業也開設一個“自助餐”,讓學生有一個較為寬松的作業氛圍,使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都能較好地參與作業,培養語文能力。
如學習了古詩《小池》后,我設計了以下幾項作業:
A、背誦、默寫古詩《小池》。
B、《小池》描寫了怎樣的一幅畫面?發揮想像寫一段話。
C、學習作者楊萬里的另一首古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比較:兩首詩中所描繪的景物的異同。
A項是鞏固練習,旨在積累語言;B項是寫話訓練,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詩句;C項作業期望學生遷移學法,提高閱讀能力。這三項作業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給了學生一個選擇的范圍,能力強的可選擇較難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簡單的。但是,小學生又具有好奇、爭強、好勝的心理,有的學生往往會知難而進,又有一部分學生會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去跳一跳,摘到“果子”。
三: 學生共同合作探討合理答案
黃全愈博士的《素質教育在美國》一書中講到:“創造性只能培養,不能教!”“有‘創’才有‘造’。所謂‘創’就是打破常規,所謂‘造’就是在打破常規的基礎上產生出具有現實意義的東西。”如果我們拒絕學生打破常規的舉動,那我們也將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拒之門外。學完《爭吵 》一課后,我布置了這樣一個問題讓學生思考:你喜歡文中的誰?喜歡他的什么?大部分學生談到喜歡克萊諦,有一個學生卻對克萊諦的做法提出了批評意見,認為克萊諦只看重友情,忽略了原則,應該對“我”的報復行為提出批評。我認為評價這樣的回答不在于看學生提供的答案是否標準,而在于看他的思維過程。也就是說不在于看學生答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看他為什么這樣說,說的有沒有道理,有沒有獨特的思維方法和理解角度,這種與眾不同的意見有新意,應予以肯定。
總之,我們必須沖破“標準答案”的樊籬,變“標準答案”為合理回答。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尊重個人見解 .允許學生與同學爭論答案,最后自己得出正確答案,而不是一味由教師下定語。
四,注重與學生的互動
對學生的作業進行科學、全面的評價,能起到激勵、教育的作用。因此,教師在批改作業時,要善于發現并欣賞每個學生的創新活動。
一本看似單一的作業,蘊含著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征。對于一個教師來說,它提供了許多稍縱即逝的教育契機。教師的每一次作業批改,都應當及時抓住學生的思想動態,主動介入其學習生活乃至心靈世界,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教育他熱愛生活,鼓勵他勤奮學習,解答他的疑難困惑,指點他走出挫折,為他提出合理建議,分享他的成功快樂,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做人。這樣不僅讓學生了解到自己的做法是可行的,還讓學生感受老師的寬容與和藹。所謂“親其師,信其道”,不就是這個道理嗎?
師生之間有了信任后,有時學生會在語文作業后面詢問一些其他學科的疑難問題,出幾道奧林匹克數學題,問幾個英語單詞,考幾個常識問題,猜一道不知從哪兒找來的.腦筋急轉彎……這要求老師掌握多少知識啊!有時候,學生有意要考一考我,出的題不但陌生,而且在一般的工具書中也難找到。我就迅速地打開電腦上網去搜索。現在,每到批改作業,我桌上的電腦總是開著。
評價學生的作業,不僅要評價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要評價非智力因素,評價學生在作業過程中的興趣和習慣,評價學生在作業過程中的創造意識的體現,創造水平的提高,創新習慣的養成。評價時應多采用激勵的方法,我從不吝嗇自己的表揚,當發現他將字寫得工整了,發現他組了一個很特別的詞語,發現他的日記又多了幾個精彩的句子……一句真誠的贊語,可以讓學生欣喜很多天!
評價還要尊重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的學習成果。盡量捕捉作業中的亮點,如有的學生字寫得好,增加評價寫字質量這一項;有的學生理解與眾不同,富有創新,在作業本上畫上一個笑臉;有的學生的作業質量高,令人賞心悅目,給予“作業能手”的稱號。
這樣我每天面對的都是嶄新的、充滿天真靈氣的作業,在這里,學生和教師之間是那么地默契,是最真誠的朋友和伙伴。在這里,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才華、學識、風度和修養,體驗到民主的氛圍、平等的交往、純真的情趣和進步的快樂。一句話,普通的作業活動,應是一種師生共同進行學識交流、情感溝通、志趣相融、教學相長的發展過程,應成為學生人文素養形成、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方式。
【淺談語文作業的創新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語文作業的設計論文05-12
淺談小學語文作業設計論文05-18
淺談語文教學中的創新思想的論文07-04
淺談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創新教學的論文05-08
教學小論文:淺談作業布置06-12
作業設計的改革創新-教育論文03-31
新課改中語文自主創新作業設計論文07-03
淺談創新是年鑒發展的動力論文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