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儲備對我國經濟影響論文
【摘要】高額外匯儲備對我國經濟的發展有利有弊。它有利于增強國際清償能力,應對突發事件,防范金融風險等;同時它也帶來了較高的匯率風險,使我國承擔著高額的機會成本損失等。本文深入的分析了高額外匯儲備對我國經濟的雙重影響,并針對其影響提出相關對策建議。
【關鍵詞】外匯儲備影響對策
自1994年外匯體制改革以來,我國外匯儲備一直呈遞增態勢。截至2008年3月底,我國的外匯儲備額達到了16822億美元。面對如此高額的外匯儲備,我們必須有清醒地認識,那就是高額外匯儲備是一把雙刃劍,對我國的經濟有著雙面的影響。
一、高額外匯儲備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1、高額外匯儲備對我國經濟的積極影響
(1)有利于保證我國償還外債。保證對外債的還本付息是每個國家外匯儲備的作用之一。我國的外匯儲備保留額度,與相應的外債規模和外債結構是息息相關的。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07年末,我國外債余額為3736.18億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區、澳門特區和臺灣地區對外負債,下同),比上年末增加506.30億美元,上升15.68%。其中,中長期外債(剩余期限)余額1535.34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41.74億美元,增長10.17%,占外債余額的41.09%;短期外債余額2200.84億美元,增加364.56億美元,增長19.85%,占外債余額的58.91%。
據初步計算,2007年我國外債償債率為1.98%,債務率為27.84%,負債率為11.52%,短期外債與外匯儲備的比為14.40%,均在國際標準安全線之內。而我國的現實情況是短期外債比例過大,這將給我國債務償還帶來沉重的壓力。因此,我們還必須保持一定的外匯儲備規模,并使其與債務結構相匹配,提高清償能力。
(2)有利于保證國民經濟健康發展。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一是當國際市場出現變化導致出口銳減,或因季節性因素及突發性事件造成臨時國際收支逆差時,國家可動用充足的外匯儲備來彌補逆差,無須采取壓縮進口等影響國內經濟正常運行的限制性措施。二是當國際收支發生結構性失衡,需要進行緊急或長期調整時,國家可以動用充裕的外匯儲備進行調節,以緩和調整過程中的外部沖擊,從而降低各種措施對國內供求均衡所帶來的負效應,維持國內經濟的`正常運行和穩定發展。
(3)有利于推進資本項目開放和人民幣自由兌換。我國外匯管理體制改革的最終目標是創造條件,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的開放和最終實現人民幣完全自由兌換。我國已經實現經常項目開放,履行WTO承諾放松外匯管制,逐步推進資本項目開放,為人民幣完全自由兌換做準備,這是我國目前面臨的現實問題。而推進資本項目開放,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的一個重要條件是國家必須擁有足夠的外匯儲備。
(4)有利于實現支持國內企業“走出去”的戰略目標。我國進行積極主動的外匯管制調整,進一步放寬境外投資的外匯限制,以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李東榮早在2006年4月27日就透露,我國正計劃取消全國境外投資用匯規模限制,以滿足企業購匯進行境外投資的需要。而且將重新頒布《境外投資外匯管理規定》,以便把近幾年境外投資外匯改革的試點經驗以規范性文件的方式加以明確和鞏固。同時逐步放寬機構和個人對外金融投資的規模、品種等限制,力爭在擴大對外金融投資方面取得新進展。因此,充足的外匯儲備能為實現支持國內企業“走出去”戰略提供強大的資金保證。
2、高額外匯儲備對我國經濟的消極影響
(1)增加了人民幣匯率升值壓力,加劇了我國與貿易伙伴之間的貿易摩擦。持續擴大的國際收支順差和巨額的外匯儲備被認為是增加我國人民幣匯率升值壓力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我國外匯儲備急劇增加而帶來的人民幣升值壓力具有一定的虛增因素,很大程度上是強制結售匯制度的產物。強制結售匯制度使中央銀行實際上扮演了外匯市場最終出清者的角色,而包括商業銀行、企業和居民在內的外匯需求受到高度抑制,造成虛假的“供”大于“求”,難以真實反映外匯供求水平,使由供求形成的價格與實際價格相背離。
(2)延緩了產業結構調整和國際競爭力提高。我國貿易順差主要來自外商投資企業加工貿易的出口增長,而國有企業加工貿易增長乏力。加工貿易的發展盡管有利于我國的技術進步、出口增長,但也對我國經濟發展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響。一方面,造成我國貿易依存度過高,致使我國外貿出口缺乏持續增長的潛力。另一方面,阻礙了國內相關原料工業的發展,不利于帶動國內產業結構的升級。此外,加工貿易以外商投資企業而非國有企業為經營主體的格局,造成我國原有的大工業基礎和技術基礎不能充分發揮作用,延緩了加工貿易對產業結構調整的帶動作用。
(3)限制了我國貨幣政策發揮作用的空間。由于國際經濟發展不平衡,人民幣采取固定匯率制度,在人民幣缺乏彈性的匯率政策下,外部資本價格和商品價格的變化等經濟問題輸入到國內,表現為高價進口和廉價出口。這樣使得中國商品的國際銷售價格較低,在國內加工制造能力過剩的前提下,每年形成巨大貿易順差,不斷強化人民幣升值預期。同時還造成資本項目下外幣的國際過剩資本輸入到中國,尤其是美元的流動性過剩問題演變成為人民幣的流動性過剩問題,使國內利率政策、其他金融和財政政策失去原本的效力,造成國民福利的損失。中國經濟外部不均衡引發了國內人民幣流動性過剩,人民幣匯率彈性不足等問題,并且我國已經為此付出了代價。
(4)加大了持有外匯儲備的風險。持有外匯儲備的風險主要是利率風險,它是指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利率的波動通過存款、貸款、拆借等業務影響商業經營成本和收益的可能性。2007年中國向國外借債3736.18億美元,存在著高額的機會成本損失。外匯儲備實際是對國外實際資源的購買力,它們若得到有效利用,就可以增加國內投資和加快經濟發展。因此,一國持有的外匯儲備,實質是將這些實際資源儲備起來,犧牲和放棄利用它們來加快本國經濟發展的機會。這是一種經濟效益的損失,是持有外匯儲備的機會成本,也就是使用國外實際資源的投資收益率的損失。由于外匯儲備的機會成本等于其用于國內外投資發展經濟的收益率,超過需求的外匯儲備則意味著收益的減少和機會成本的加大。我國每年要引進大約600億美元的外商投資,同時,我國又持著近7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閑置不用。這一方面是國家財政收入的減少,另一方面卻是借錢給國外,其潛在的機會成本是巨大的。
二、面對高額外匯儲備所采取的對策
面對高額外匯儲備,必須采取相關措施,使外匯儲備保持在適度規模,做到既不影響儲備功能的發揮,又能降低機會成本。為此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健全外匯儲備管理法律制度
依法治國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之一。同樣,在外匯儲備的管理方面,也應當與時俱進,根據形勢的發展完善立法,使我國的外匯管理和運營都在一定的法律框架下進行。而目前,在外匯法律法規方面還存在一些漏洞和缺陷。中國外匯儲備的“對外債權”性質是直接以“對內債務”性質為基礎的,動用儲備直接關系到中國公眾的切身利益。而目前我國的外匯管理相關法律還沒有對國企注入資本金的相關規定。因此,在如何處理好對上述配置的資本金的合理運用,保護好公眾對改制決策和目標的知情權,定位好匯金公司的法律地位,都涉及到法律的真空問題,容易引起爭議。
2、優化外匯儲備資產結構和幣種結構的日常管理
對于外匯儲備的管理,必須注意流動性、安全性和收益性的合理組合。流動性是第一位的,必須保持外匯儲備能滿足日常支付和不時之需,其次還要注意安全性,最后才能談到外匯儲備的增值。在儲備幣種結構管理上要依據宏觀經濟情況,有進有退,審時度勢。
3、深化改革現行的結售匯制度
2007年8月13日,國家外管局宣布,境內機構即日起可自行保留經常項目下的外匯收入。這意味著在中國實行了13年的強制結售匯制度正式退出了歷史舞臺。為了適當降低外匯儲備的過快增長速度,應該進一步改革結售匯制度,由強制結售匯向意愿結售匯轉變,放寬企業、商業銀行持有的外匯額度。
4、管理好中國投資公司
作為專門從事外匯資金投資業務的中國投資公司持有的外匯資產實際上已經不能再作為一般意義上的外匯儲備,其對內和對外投資所受的限制或約束相對較少,不僅能夠投資在固定收益類債券上,也能夠進行股權投資等長期投資和戰略投資,特別是后一形式的投資更容易從長期實現國家或政府的某些意圖。例如利用外匯資金注資國內金融機構,實現財務重組和提高資本充足率。又例如可以通過在全球范圍內投資于資源、能源類上市公司的股權,實現國家的資源和能源安全戰略。
總之,面對高額外匯儲備,我們要辯證分析,建立起外匯儲備適度性的觀點,并要根據我國和世界經濟形勢的發展現實來確定適度的規模。同時要加強管理,更好地發揮外匯儲備在經濟中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李國印、江華鋒:淺議我國最佳外匯儲備規模[J].EcologicalEconomy,2006(7).
[2]賈麗娜:對當前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的思考[J].工業技術經濟,2007(3).
[3]周思聰、徐昀君:當前我國外匯儲備規模分析及對策[J].科技創業月刊,2005(8).
[4]張唯實:我國外匯儲備規模及人民幣匯率的調整[J].發展,2007(4).
[5]劉微:關于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的研究與分析[J].天津市財貿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4).
[6]劉藝欣:論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的適度性[J].當代經濟研究,2006(4).
[7]張慧毅:對我國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的再思考[J].經濟論壇,2006(1).
【外匯儲備對我國經濟影響論文】相關文章:
世界經濟發展對我國的影響優秀論文05-25
有關我國外匯儲備現狀分析論文04-06
我國外匯儲備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論文03-21
關于巨額外匯儲備負面影響分析的論文03-22
黃河枯水對經濟創建的影響的論文05-23
高外匯儲備效應論文04-06
有關外匯儲備的論文05-06
我國經濟增長方式計量論文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