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學術性小論文的實踐探索
學術性小論文在傳統的中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是沒有位置的。隨著研究性學習列入必修課程中,學術性小論文的寫作才在中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漸露端倪。但在高考的重壓下,它的身影又漸漸模糊乃至消失。其實,學術性小論文的寫作對于打破應試教育的模式框架,深入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培養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動手實踐及創新能力,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筆者從上世紀末就開始從事指導學生寫作學術性小論文的實踐探索,一路走來收獲頗豐,感受良多。在此呼吁,我們應大力倡導高中生寫作學術性小論文。
一、學術性小論文的內涵與特點
本文所說的學術性小論文(以下簡稱“小論文”),是指中學生對生活中的某些事物、現象、問題進行比較深入的思考、研究和探討后闡述其成果的有一定學術性和理論性的文章。從性質上說,它屬于學術性論文范疇。但由于它選題較小,內容較淺,篇幅較短,所以沒有成人論文那樣強的學術性和理論性。與中學生寫的一般議論文相比,它具有寫作容量較大,內容較難,使用材料較多等特征,且在概括、歸納、邏輯推理等方面,均有較高的要求,所以稱之為小論文。從文體角度看,它既包括議論文體,也包括項目設計之類的說明性文體。可以說,小論文既是一般議論文寫作的延伸和發展,又是科學研究論文的起步和準備,具有科學性、學術性、理論性和創新性的特點。
依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學術性小論文可以分成不同的類別。但從中學教學實踐和實際操作看,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文獻綜述、專題研究論文、調查報告、觀察報告、考察報告、實驗報告、技術發明報告。
二、學術性小論文寫作的數量與要求
小論文寫作,需要確定選題、收集資料、試驗實驗、考察調查、思考探究等過程,寫作時間較長,幾天、一周,甚至一個月乃至一個學期,都有可能,所以只給學生一個大體的上交時間界限。寫作的篇幅要求:高一高二年級每個學期寫一篇,期中考試后交;暑假寫一篇,開學第一天交。高三年級不作要求,學生自定。這樣,每個學生在高中三年至少要寫6篇,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多寫。批閱方式基本上是一對一的面批,雖然花的時間較多,但與學生交流探討充分,學生收獲很大,深受學生歡迎。
三、學術性小論文的寫作內容
小論文寫什么?這是教師與學生都關心的事。其實小論文的寫作內容是沒有邊際的,套用美國著名教育家克勒斯涅克的“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的說法,生活有多燦爛,學術性小論文寫作內容就有多豐富。從指導學生實際寫作方面來看,可以緊緊抓住“四個關注”。
一是關注語文教材。語文教材是學生在學校接觸最多的書,是人文知識與文化知識積淀厚實的寶庫。把學生引入語文教材就有無限豐富的內容可供寫作。
1.教材層面。可以提出探究問題:如《荷塘月色》篇末的男女采蓮嬉戲圖暗含著朱自清怎樣的思想情感;可以多元解讀教材,挖掘文本深層意義,如對課文詞語內涵的深入挖掘:柳宗元“始得”的山水境界試解;對課文內容空白的反復揣摩:《祝福》中魯四老爺“然而……”省略含義的再探究;對課文人物形象的自我感悟:試析《鴻門宴》中項羽的“憨”;對課文經典名篇的復讀重構:楊絳《老王》“幸”與“不幸”的另類解讀;對課文主題意義的多維解析:小議西南聯大教授的“喜感”與“隱悲”。可以對照比較求同辨異,如蘇軾的豪壯與辛棄疾的悲壯辨析,司馬遷的“覓活”與屈原的“尋死”比較。
2.延伸教材層面。課后可以根據課文內容,派生出有延續性意義的問題讓學生繼續探究。如試析古典詩詞中“秋”聲的文化內涵。可以引導學生就某一文化現象、某一文學現象、某一語文學習中的發現等進行探討研究,從而得出某種結論,如當代知識分子的“鄉土情結”、我國古代的貶官文化等。
二是關注校園生活。校園是學生的“第二家庭”,學生通過校園生活來獲得知識、培養心智、提升能力、健康人格。校園里有學生的喜怒哀樂、奇問妙思、夢想追求,校園是值得小論文寫作大大開發的一塊資源寶地。如《中學生網絡成癮現狀調查及干預對策研究》《教室微環境實時監控及自動改善系統的構想》《回家作業是“包袱”還是加油站的思考》《青春期性教育的利與弊》《這邊的吶喊在墻那邊聽得到嗎?——我們與父母的代溝》等,都是我指導的學生在校園這塊肥沃土地里培育出的小論文中的艷麗花朵。
三是關注社會熱點。當前,社會正處在改革中,大到世界、國家,小到社區、鄉村,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有待于正確地認識和解決,無論是在社會科學領域還是在自然科學領域,這些問題就是學生小論文寫作的內容。如《樹葉對PM2.5飄塵凈化作用及機理的探究》《農村醫療制度改革對農民健康意識的影響研究》《大氣如海、淳樸似鹽——試論海鹽精神的時代意義》《對必修課走班制心態的調查與分析》《就地城鎮化給農民帶來的實惠分析》,都是學生為小論文寫作探究過的題目。
四是關注地方特色。可以從以下角度切入:
1.關注地方的特色產業。凡是地方的特色產業,往往形成一定的規模,且一定有為這一特色產業服務的管理部門與技術隊伍。指導學生將小論文寫作與本地的特色產業結合起來,如海鹽縣的圩城、武原、元通等鄉鎮的葡萄種植技術非常發達,遠近聞名,農業經濟局與鄉鎮有專門的技術指導站。我要求學生圍繞這一特色產業,成立主攻方向不同的調查探究興趣小組,一個學期下來,各小組均取得了良好的調查探究效果,同時完成了小論文寫作。其中,調查研究報告《我家的葡萄為何能掙大錢?——探究蠅蛆糞在葡萄生長中的作用》《“純元牌”葡萄進入上海超市的奧秘分析》在浙江省及全國的科技創新大賽與研究性作文大賽中獲了獎。
2.關注地方的歷史文化。海鹽縣歷史悠久,是史前文化馬家浜文化和崧澤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是在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前一年(公元前222年)被秦國命名而設立的一個縣,至今已有二千二百多年的歷史,且一直保留著“海鹽”這一古名。省級風景名勝區——融山湖海為一體的南北湖,不僅景色秀麗,風光迷人,而且孕育了許多優美動聽的民間傳說。省級保護文物——錢塘江海塘,巍然矗立近千年,聞名遐邇。自然山水的神韻和歷史文化的遺存形成了海鹽獨特的地域文化。我就讓學生充分利用這些資源來為小論文寫作服務。每個學期我都引導學生沉浸在對這些地方特有的歷史文化傳統的調查探究、體驗感悟中,他們寫出了一篇篇亮人眼球的小論文,如《海鹽滾燈文化研究》《海鹽灶頭畫的藝術價值》《新四軍北撤經澉浦路徑考證》《南北湖形成探究》等。
3.尋訪鄉土名人賢士。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鄉土名人賢士,這些同樣成為小論文寫作的課程資源。假期中我組織學生前往名人故居參觀,并通過現場采訪、資料查找、書信聯絡等手段,收集名人故事和名人作品,這對學生既是一種深受教育的社會實踐活動又是小論文寫作的極好素材。
4.關注地方的發展與變化。改革開放以來,海鹽日新月異的變化,給學生的小論文寫作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如《農村文化科技站應該建到每個村的急迫性與重要性分析》《社區老年人家庭健康服務需求分析及智能化產品設計暢想》《保護農村生態環境的建議》《海鹽緊固件行業應該往哪兒發展探討》《農家樂餐飲業瞬間興旺帶給我們的深層思考》等,這些小論文,不僅開闊了學生的研究視野,而且通過小論文寫作增強了學生熱愛家鄉、關注家鄉的社會責任感。
四、指導中做好三個轉向
1.由只重視“讀”語文轉向動手“做”語文。
傳統的語文教學都只重視“讀”語文。學生是記語文、背語文、考語文,獲得的是分數的多少、名次的高低。小論文的寫作強調采用“做”語文的方式,注重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在教師指導下親自去觀察、實驗、記錄、收集、整理、討論、比較、分析、體驗、感悟……這樣獲得的體驗是直接的經驗,獲得的資料是第一手的,獲得的知識是親知不是聞知,是有血有肉的知識,有實質意義的知識。從某種意義上說,小論文不是寫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
2.由注重學生“獨學”轉向重點組織“共學”。
小論文的寫作,常常需要學生組成一個個研究學習小組,共同完成寫作任務,這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倫理問題。同學同學,就是共同學習。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大家既分工又合作,通過調查、觀察、考察、實驗、記錄、查找、討論、探究等活動,最后獲得共同的結果或結論。這樣的同學,才是有深度的同學,才是真正的同學。這樣的同學關系,不僅促進了“智育”方面的提升,還對“集體理念、團隊精神、合作意識”的觀念培育有積極的幫助。這種“共學”適應了飛速發展的時代與社會的需求。
3.教師由“旁觀者”轉向“主導者”。
新課改后的語文教學活動中,師生的角色轉變了,教師由幕前走到幕后,學生由觀眾變成實際參與者。在小論文寫作中,“教師是旁觀者”則遠遠不夠,要向“教師是主導者”轉變。教師的主要責任是為學生創設研究的學習環境,留出探究討論的空白,幫助學生明確選題方向,指點學生研究方法,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學習、研究、探討,鼓勵學生持續性地自我學習,獲得親身體驗、直接經驗,以開發學生的創造力。學生的學習不再是靜態的被動的吸收知識,也不再是證明已知的知識,而是在教師指導與自己選擇的探究方式中,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研究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從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五、寫作帶給學生的收益
1.拓展了課程資源,改進了學習方法。
美國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提出了“學習:通過寫作”的口號,強調學習即研究,學習的過程就是研究、發現、寫作的過程。在德國,中學的寫作教學有很強的學術性寫作訓練,如“短評”“書評”“作品闡釋”“圖表的描寫和闡釋”“專題報告”“論辯性議論文”等。而目前我國的中學寫作教學,只重視“個體內省”的取向,凸顯以“自我”為中心的表達,張揚“真情實感”,過分偏向以感性思維模式作為寫作生成機制,這不利于培養學生交際性、事務性、面向社會公眾、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理性寫作表達能力。再加上高考的壓力,作文教學變得更加的功利,成天圍繞著當年會考高考的題目反復訓練。而學術性小論文寫作,是一種高考作文體式外的實用寫作訓練,不局限于課堂,不拘泥于現成的知識體系,相對于我們常態的寫作課堂無疑是一種新形態,拓展了當下中學寫作教學的課程資源。
當下的作文教學,從開始到結束幾乎都受到教師限題、限體、限時與批改等的束縛,整個教學過程實際上是在教師的控制下進行的。學生真正能自由發揮的空間很小,幾乎沒有選擇的余地和創新的機會,時間一長,學生便沒有了自主意識。而學術性小論文的寫作,需要學生自己選題、收集資料、觀察調查,強調動手實踐、自主探究、相互交流、質疑創新能力。所以,長期訓練,必將促進學生學習方法的改進。
2.張揚了學生個性,培養了思考能力。
學術性小論文的寫作,打破了目前中學寫作教學以寫文學性文章為主的格局。喜歡文學的學生,則研究文學現象,寫文學評論類文章;喜歡科學的學生,則研究科學現象,寫科技類文章;喜歡動手實踐的學生,則研究制作設計,寫實驗、發明、創意設計類文章。小論文寫作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潛在的智力得到前所未有的開掘,思考、質疑與創新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培養與發展。
如愛好古典詩詞的高晨頁同學,在大量閱讀與思考的基礎上寫出了小論文《“鐵板銅琶”外的柔情——試論蘇東坡詞風中的婉約面》,文章突破傳統觀點,銳意創新,論述了蘇東坡詞風的婉約面,給蘇軾其人其詞以更客觀的定位,為我們展示了一個人性才情兼具、立體豐滿的大師形象。文章獲得了全國第二屆研究性作文大賽一等獎。
海鹽縣的省級旅游風景區南北湖鷹窠頂的云岫庵里有口井一一雪竇泉,長年不枯涸。民間傳說民國二十三年大旱,南北湖湖底朝天,但它還是清泉如許,因而被人稱為“仙水”。人們敬奉若神,有人用此水來治病,也有人用此水來嚇唬人。王峰同學不信神不信邪,實地進行考察,通過調查研究,多方查閱資料,訪問請教相關專業人士,寫出了科學考察報告“揭開雪竇泉的真面目”,從山勢走向、地質構造、巖石成份及形成年代方面闡述了云岫庵里的雪竇泉不是仙水,而是由特殊地理構造形成的普通的泉水,擊破了人們的迷信傳說,宣傳了科學思想,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文章獲得了浙江省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
3.擴大了閱讀視野,促進了知識積累。
當下的高中生由于應對高考,成天沉浸在題海里,閱讀興趣降低,閱讀面變窄,吸收積累少,寫作文如擠牙膏已成常態。而小論文的寫作基于研究,需要查找、比較、印證相關資料,需要調查相關人物與事件,讀幾篇文章查閱幾萬字是最基本的,翻閱一兩本乃至三四本書也是常事。有位女生寫作“中國需要諾貝爾科學精神”,除了查閱期刊與書籍,單在網絡上閱讀后下載的文章字數就超過了20萬,一談起諾貝爾科學精神的話題,連一些教師都遠不如她。小論文的寫作客觀上真正擴大了學生的閱讀視野,促進了其知識、文化的積累。
4.開發潛在智力,為未來打下研究基礎。
學生在小論文里表現出的思想與見解,雖然還很幼嫩,但無不閃耀著智慧的火花,鍛造著創造的鋒芒,體現著探索的勇氣。小論文寫作把未來與現實、文學與科學融合在一起,由“主動探索”替代“被動接受”,由“自己明白”替代“教師講解”,學生的思維品質得到砥礪,科學意識得到增強,探究能力得到提高,潛在智力得到開發,為其將來從事社會科學或自然科學的研究打下了基礎。
【學術性小論文的實踐探索】相關文章:
施工管理實踐探索論文07-02
實踐與探索對幼兒“孝敬”的培養論文04-13
蒙帖練字的實踐探索論文02-15
太陽黑子探索的科學小論文07-13
數學建模思想探索與實踐論文06-22
小學數學體驗學習的實踐探索論文06-23
教師教育理念與實踐創新的探索論文07-03
高職院校資產管理的實踐探索論文07-03
管理溝通案例教學實踐探索論文03-17